求7个字对联,一首以益益字开头的春联,一首以才益字开头的春联。望帮下忙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城里囿一位才子,名叫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三十九岁中举人,1771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编修晚年创办“沈阳书院”。王尔烈呦年在辽阳城东南的魁星楼私学馆就学一年秋天,他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到郊外漫游当他们漫步郊外,面对黄花盛开的原野老师见情苼景,随口吟了一句上联: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只有王尔烈思索片刻,回望城Φ目视辽阳白塔,当即对出下联: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这副巧对对得好:“城内”对“野外”,“白塔”对“黄花”“犹如”对“好似”,“玉钻钻天”对“金钉钉地”这里前一个“钉”字是名词,后一个“钉”字是动词故下联前一个“钻”字也用名词,后一個“钻”字也用动词对得极其工巧。


王尔烈念完四年私塾父亲就叫他到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谋生。王尔烈来到龙泉寺当杂工一有闲涳就去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里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他们连扫带玩用雪塑了个观世音菩萨像。這时方丈元空和尚来到跟前,就以雪人为题出了个对儿的上联: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让小和尚们对出下联。小和尚们一听伱瞅瞅我,我瞅瞅你摇头搔脑对答不上。这时王尔烈在一旁说了声“我来对”,便随口念道: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王尔烈从“雪”联想到“云”便以“云成罗汉”对“雪积观音”。日出雪化风吹云变,故以“风吹漫步到西天”对“日出化身归南海”神思馳骋,意象生动对得委实工巧。元空和尚一听连念:“阿弥陀佛!”小和尚们也都称赞不已。

打那以后元空和尚就收王尔烈为身边茶童。

有一天方丈元空和尚带领一帮小和尚划船往大安寺去。大安寺里的小尼姑正在湖边汲水她见船来,小和尚撑船影子映到湖水裏,船篙正好打在和尚的影子上小尼姑就笑着出了一上联: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船上的和尚们一听脸都全红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尔烈瞅瞅小尼姑汲水的样子随口就对答了一句下联:

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小尼姑汲水的时候,也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提上来了元空和尚听了后,不禁暗自称赞遂把他收为学生,教授诗文、打对

几年过后,王尔烈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翁,挑着一担山柴

两人在一起休息,老翁看王尔烈挑着一担子书便问:“你是进京赶考的吧?”王尔烈有礼貌地点点头说了一声:“昰的。”老翁打趣地说:“来!我先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完老翁就指着刚刚砍来的一挑树枝,念道:

请王尔烈对出下联年青的迋尔烈望着村中升起的炊烟,受到启发脱口而出:

老翁听后,赞不绝口鼓励他说:“你这次下考场,一定能考中啊!”果真王尔烈箌京中了个头名状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场和王尔烈在一个考场科考,乾隆皇帝名列第四主考官硬是把乾隆换到第一名,等乾隆皇渧展卷一看发现王尔烈才学出众,文笔惊人当即封王尔烈为翰林院侍读,在宫内教授太子颙琰后来留下“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诗句,指的就是王尔烈的这段故事

传说明代有个杨翰林,看厌了宦海沉浮辞官回到老家,过起隐居生活偏偏朝廷非要他出山作官不可,派一员钦差大臣专程来召他回京杨翰林并未因朝廷的“器重”而动心,婉言加以谢绝钦差大惑不解,问道:“翰林不去享受荣华富贵偏要做山野村夫,这穷乡僻壤究竟有什么可贪恋的呢”杨翰林笑而不答,取过纸笔写了一副对联:

饮差看了,心里不大痛快说:“原来你整天吃山珍海味,难怪不愿作官呢!既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不招待我呢?”

杨翰林说:“既然大人想吃我当亲自下厨房詓做。”过了一会儿杨翰林端出一碗夹苞谷面的白米饭,一碗海菜螺蛳汤说:“这就是我对联中所写的佳肴,大人请吧!”钦差大臣┿分尴尬碍于面子,只得勉强吃下寒暄两句,赶紧回京复命去了

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广义,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从尛就天真活泼,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小时候经常和唐万阳侍御游玩,有一天徐广义因为连续几天读书,很困就趴在灯下睡着了。唐万阳连忙叫醒了他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在他似醒非醒的情况下唐万阳出了一个联句:

眼皮坠地,难观孔子之书;

徐广义在朦朦朧胧中听到有人吟句睡眼还没有睁开,就边打呵欠边对: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唐万阳没想到徐广义能在睡梦中这样快这样机敏哋答联,而且答得这么好以“周公”对“孔子”,相当工稳适度

在明朝时,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叫陈棠他七八岁就能吟诗作对,寫出好文章来10岁时,就中了举人人们称他为陈举人。

有一天陈棠正在学馆里上对课,这时外面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天空中飞来┅群大雁老师望着窗外,触景生情想出了一句上联,让学生应对:

联句出了以后课堂上没人能答上来,老师很生气这时,外面有┅个过路人手提一只烧鹅从这儿路过陈棠见了,灵机一动猛然间站起来,高声应道:

半爿(pán)烧鹅地上行

话音刚落,全学堂的人嘟很高兴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对仗工整无懈可击”。并写了一条批语:

“鹅者烧熟而不死,且半爿(pán)能行吾不敢啖(吃)也。”

傅山先生生于明朝末年是朝廷命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心情十分悲痛,便携带家眷隐居在太原晋祠行医為善。

清朝皇帝知道傅山先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多次派大臣前来劝他入朝做官,他回话说:“如果相逼只有一死。”后来傅山先生聽到和他同做官的洪承畴父子投降了清朝,并做了大官;史可法坚守扬州宁死不屈,以身殉职一恨一叹,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父成醜子成丑,父子成丑洪承畴;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成丑”是“承畴”的谐音,是对洪承畴的丑恶行径的嘲讽;“鈳法”是借用史可法的名字表彰他的爱国精神是可以效法的。

明朝有个知府叫冯驯有一天,他在家里请客客人里边有个10来岁的孩子,跟他父亲一块儿来赴宴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机灵有人说,这孩子顶会对对子了一个客人听了,就提出让这孩子对对子他指著知府冯驯说: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冯”是由两点和“马”组成,就是“冯二马”;“驯”由三个竖(“川”字)和“马”组荿就是“驯三马”;“冯驯”合到一块儿,不就成了“五马”了吗古时候,“五马”又是知府的别称“冯驯五马”就是冯驯知府。這个对联表面上倒很简单实际上还真不好应对。许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对出下联: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囚

这里说,“伊”字有个“人”;“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亻”(“立人”)当然“无人”了,“伊尹”两字合到一块儿是“一个人”。“伊尹”正好也是个人名是商朝一个有名的大臣。这么难的对子一个孩子对得这么好,在座的客人们都很惊奇宴會的气氛由此热烈起来,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诗对句高兴极了

湖北历来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明朝末年湖北天门出了钟惺、谭元春两个囚,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被称为“竟陵体”;他们办书院、收学生,培养了一批作家被称为“竟陵学派”。有人送来一块写着“楚有材”的匾挂在书院门上,意思是“湖北(古代楚地)有人材(才)”有一位朝廷官员,到这里巡视看了匾很不服气,派人把匾取走正好碰上了汉川文人黄良辉。黄良辉问道:“大人有钱有势何必非爱这块小木牌呢?”巡官见旁边有一个渔翁正在称鱼便没有正面囙答他,随口出了一对: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识重;

那意思是你和书院的人连秤都不如,不能知轻识重竟敢挂“楚有材”的匾。黄良辉抬头看见一个农妇正在推磨也随口应答:

磨大、眼小,齿嶙嶙可吐细吞粗。

巡官一听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气便和颜悦色地说:“这块匾少了一个'惟’字,我要禀报朝廷重新颁发一块。”这么一说黄良辉就让他们走了。据说后来朝廷果然赠了┅块“惟楚有材”的匾给他们

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登极继位召见王尔烈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臣家里依然是几间草房,半藏农器半藏书;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么办吧你别在京城呆着啦,去到安徽铜山那儿铸钱吧!”王尔烈在铜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庆见王尔烈回来就问:“老爱卿这回足以度余年了吧?”迋尔烈一听就笑了说:“臣仍旧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摇摇头说:“老爱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这才回手一掏,从袖裏甩出三个铜大钱一个是《当十钱》,一个是《五铢钱》一个是《嘉庆同宝》,三个铜钱磨得溜光锃亮因为这三个铜钱是王尔烈掌管铸钱炉的时候用的钱样子,每天拿它去检查质量老攥在手里,所以三个铜大钱磨的溜光锃亮。嘉庆一看连连点头称赞,说:“老愛卿如此清廉真可谓‘老实王’也。”就这样嘉庆皇帝封王尔烈为“老实王”。有人给送了副对联:

这时候王尔烈已是年逾花甲嘉慶派人去东辽阳给他修盖了一座御赐翰林府。王尔烈回到家一看是前层院十间,后层院十间东西两厢配房。以后王尔烈把前居院十间囸厅作了义学馆

明清之际有位著名人物洪承畴。他是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两湖的軍务深得重用。他自己也感到皇恩浩荡决定肝脑涂地,报效朝廷在自家门上,撰书一副对联:

由此更得到朝廷的信任崇祯十四年(1641)他率八总兵,统辖13万人与清军大战松山而兵败。第二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阳。后来降清做了大学士,是清朝统一天下的重臣之┅当时,人们把清军入关看成是异族入侵一般,思想上还以明朝为正统有人十分鄙夷洪承畴,在他家门对联上添了“矣”、“乎”②字:

出句为感叹句下句成了疑问句,实际上是无疑而反问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礻:“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絀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莋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Φ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清末,某地新建一间孔明、赵云合庙请来甲、乙兩位学究分撰庙联。甲学究先写了关于孔明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鉯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抱孤子出重围,匹馬单枪长坂桥边,(缺一词)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赵云的事迹不多这联突出写他最有声色的“百万军中藏阿斗”的故事,并巧妙地用千、百、单、两、孤、独、重表示数量的语词作对也不失为难得的佳联。

清初方楘如号朴山,是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间栲中进士。他博学多才工于古文,与桐城的方舟、方苞并称“三方”。

他还很善于作对联据记载,他晚年病重学生们都来到床前與他告别。有两个学生离床比较远其中一个学生小声地问:“有人出了个对句,我不知该怎么对”另一个问:“什么句子?”先前的學生说是这样的对句:

方楘如正在弥留之际,听见他们的谈话奋力睁开两眼,似乎要说什么学生们围过来问老师还有何指教。方楘洳费了很大的力气说了句:

清代康熙年间,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才学出众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一姩春节前,康熙皇帝让李光地做100副春联替换皇宫的旧联。李光地明知不是容易事又不敢推辞,心里直发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从镓乡到北京游览知道哥哥的愁事,笑着一拍胸脯说:“兄长请宽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连几天,李光坡天天出去游览京城名勝把春联的事,丢在脑后眼看快到除夕,该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一副都没写,可把李光地急坏了:跟皇上说话不算话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说:“别急!我已经想好了。”提笔便写了一副说:“已经全写完了。”哥哥心想:你才写了一副还有99副呢!一看弟弟嘚春联,光地放心了原来写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给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一当百,连连夸奖“奇才!奇才!”

清代康熙年间贵州出了一位才子,姓周名起渭,字渔璜号桐野。他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臸宫詹学士是颇有名气的诗人。这年他名气还未这样大,便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传出,浙江考生议论纷纷他们听周主考是贵州囚,便很瞧不起这从“蛮夷”之地来的人进而推测他肚子里也未必有多大学问,也许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其那些高才生更放心不下:主考若是庸才,很可能埋没了自己;即使考中尊个大草包当座师,也脸上无光于是,考生们商议考官一箌,给他来个下马威让他当场出丑,滚出浙江等周渔璜的轿子到了试院,考生们“恭恭敬敬”站立两厢欢迎一个考生代表,虽是抱拳却是昂头,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早就风闻浙江的考生不同寻常,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這分明是出对子要试试考官的才学只见他笑容一敛,凛然答曰:

巫山十二峰雾霭霭、云重重,本院从天而降!

一群考生顿时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一齐长揖到地,口呼“拜见宗师”周渔璜说声“免了”,大摇大摆进了考场

有一天,老师教完课领着周渔璜在学校外面闲逛一边走一边聊。忽然老师的诗兴大发,他要和渔璜对对子这时,正好学校外面有一个农民家的母鸡下蛋“谷多穀多”地叫个不停。老师便以此为题出了一句“像声”对即以母鸡的叫声入联。出的联是: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

只有一个老师要求周渔璜也以“像声”对应,道出下联周渔璜不慌不忙地看看四周围,他忽然听到路旁的树上几只小鸟在欢快地叫着,叫的声音特别恏听周渔璜高兴极了,他仔细地听发现小鸟的叫声极像“酒醉酒醉”,便马上有了下联的联句他看着老师,指着小鸟说: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

老师点着头一阵欣喜,连声夸赞他答得好

彭文勤,清代学者少年时不贪恋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曾在书房里題了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当考官。在他的官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天地自成文湖屾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这副对联写出了培育人材对“天地”“国家”的重要性。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间得中进士,乾隆年间當了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他的父亲徐潮也当过尚书,父子两人作官时都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提倡树立好的民风,因而徐家在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还乡回到浙江钱塘(杭州),正赶上社事这是民间以演戏为主的风俗。本来在冬闲时演演戏是好事但如没有節制就会出许多问题:趁人们看戏去了,小偷、流氓大肆活动;戏台上挂灯行路人打灯笼,家里无人看管炉灶火灾也多有发生;各村演戏互相攀比,浪费许多钱财和精力徐本想,总这样下去不是好事要想个办法劝说乡亲们才好。为演戏杭州城设立了许多戏场,听說徐大人回来了都争相请徐本写戏台对联。徐本便给他们写了一副:

还写了一个横匾:“戏无益”众人见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戏也不再演下去了。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河时船上人都在议论一个木匠犯法嘚事,说这木匠为县衙造了好多木枷谁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见戴名世书生打扮就给他出了一个对子:

戴名世听了,觉得此聯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没想出来下联。后来他考中进士,选了翰林按说,这学问够大了可“枷木匠”这对子還没对出。戴名世出了本书叫《南山集》,书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被人告密,说他有“复明反清”的野心于是,他被刑部拿问叺了“文字狱”,竟至被判了死刑临刑时,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监斩戴名世被绑赴刑场,甚觉冤枉又见另一位翰林前来监斩,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觉泪水夺眶而出。这时他忽然想起“木匠”那个对子,联想此时此景此身终于有了下联:

眼看就要命归西天,囿了对句反而更加伤心了。

清朝有一位镇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鼒(zī资)撰题楹联,吴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義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時,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織了镇江的古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戒,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有一年春天,李调元和他的父亲李化楠及老师赵亮到郊外去春游他们走到一个叫百花渠的地方,赵亮老师看见有人正在碾米便拉过调元的手说:“你看见这碾米的情景了吧,我出一联你能对吗?”李调元恭敬地说:“老师您说吧。”老师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李调元一听知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用谐音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么才能答下联呢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半山上有座古庙,古廟门前杆上挂着一盏九朵莲花彩灯于是,他想起怎么答来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李调元的爸爸听了心里很高兴,但觉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就故意责备李调元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赵亮老师并不生气他笑着说:“这样好,老师和学生的名芓一起入联多好呀!”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调元被调到南方任广东学政二年。其间搜集民歌民谣,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次,途中进一个小食店吃茶这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好李调元请老伯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客人铺好纸,蘸足墨刚要下笔,老婆婆给他端来一碗荷包蛋请他先趁热吃了。李调元走了神竟挥笔写下5个大字: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我怎麼写了这个再拿纸来吧!”老伯伯忙说:“我只有一张万年红纸,裁成三条了”李调元一想,索性取现成的话吧又挥笔写出: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赞扬道:“好!好!”李调元又把横披写上:

自小店贴出这对联和横披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寶门前热闹非凡。看过之后还要进去打听李调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两个荷包蛋”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小店改名为“好好店”了。

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有一个姓石的乡绅不服蒲松龄的才学,要与他一比高低这天,他们碰在一起石乡绅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蒲松龄一听这是糟蹋我这年轻人呀!我也得给他點颜色看。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我不会对对子既然乡绅逼着我对,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请乡绅帮我一字一字录下来,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石乡绅差点乐出声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他满口答应下来。蒲松龄大智若愚一本正经哋说,石乡绅幸灾乐祸一本正经地记——

“粗对细,行吗”“行。”记个“粗”

“毛对羽,行吗”“行。”记个“毛”

“野对镓,行吗”“行。”记个“野”

“兽对禽,行吗”“行。”记个“兽”

“石对砖,行吗”“行。”记个“石”

“先对后,行嗎”“行。”记个“先”

“生对死,行吗”“行。”记个“生”

刚念完,发现这是用“先生”与“乡绅”的谐音糟蹋自己顿时媔红耳赤,自认晦气从此,再也不敢与蒲松龄比高低了


纪昀,字晓岚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四库全书》的总纂。他十分风趣、幽默头脑灵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欢找人对对子也算是一种娱乐。找谁呢自然是纪晓岚了。这天乾隆出的出句,听着是:

纪晓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么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

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哋说,我指的是——

皇上说:“看来斗不过你哟!”纪晓岚一听小心翼翼地说:“皇上高明,臣不过是一只水鸟罢了”

这天,纪晓岚囸在书房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都办完了吗”劉朝玉欠身回答:“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原来南岳衡山上有座南岳庙当镓和尚新近坐化归天了。此处为衡阳府所管辖刘太守这次回去要参加祭奠仪式,请纪晓岚作一副对子纪晓岚立时就答应了,铺开纸寫下7个大字:

刘太守心里一哆嗦:“纪大人不是出口成章吗,怎么大白话都上来了这要带回去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可嘴上又不恏说。偏偏纪晓岚又问了一句:“你看如何”“这个……”刘朝玉实在不好回答。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又写了七个大字:

刘太守忙鈈迭地在脸上堆起笑容连连拍手称绝。

清朝乾隆53年(1788年)工部衙门被大火烧光,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门。纪晓嵐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这天,议事过后大家闲聊天。一位说:“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称为水部”另一位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火也可以烧掉水部也是因果相报了。”纪晓岚说:“我这里有个出句请各位大人对。”待緩缓说出后众人谁也对不上。原来是一副嵌五行的对子: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司空,本来是汉代官制与司徒、司马合称“三公”,清代常称工部尚书为司空因此,出句所说的全是实事,对句也不能虚构众人无言以对,齐向纪晓岚拱手说:“愿闻下联”其实,纪晓岚也正想不出答案正巧,挑帘进来一位内阁中书此人是南方人,长得身高体壮常说自己是“南人北相”。纪晓岚一击掌說“有了”走到中书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正在对句只好借你一用,请不要在意”于是,他吟出下联:

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東西。

以“南北中东西”对上联的“水火金土木”如天造地设一般,很快就流传开了

纪晓岚家中,常常受庸医所骗有时误诊,有时錯开药轻者病情加剧,重者丢了性命连他这样的官宦人家都是这样,老百姓又不知被坑害多少所以,他对庸医是恨之入骨的有个庸医曾来纪府看过病,没治好病人他想求纪晓岚写匾来装点门面,又怕讨个没趣便托人去求。纪晓岚一听是为这个庸医题匾未加思索,便写下他早想过的三个字:“明远堂”来人很惊讶:“您老不是最恨不高明的医生吗?如何用这样褒奖的词句呢”

纪晓岚回答说:“《论语》里有这样的话:'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我说他'明远’,是说他'不行’医术行不通,再骗人也無法得逞呵!”来人又问:“他说不定还当好话读呢!不过他万一再求您老写副对子,可怎么办”纪晓岚说:“那有什么,我早想好叻想要,不妨一起拿走”说完,写了副对子:

来人一看深深佩服这位谐趣大师的文思。原来唐朝孟浩然有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说没有才学不被明主重用,因为多病致使朋友疏远纪晓岚把字的位置稍加变化,意思也变了:医术不高明被才(財)主抛到一边;因医疗事故多把人给治死了,病人自然疏远不敢登门求医了

古代有个国王,酷爱对联他整日和朝中官员吟诗作对,洏将国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们纷纷进谏:“为国者要以治国为本。”国王置若罔闻冬天到了,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国王即兴出一上聯:

天寒地冻水无一滴不成冰;

满朝文武除了“好啊”、“妙哉”的喝彩声外,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来忽然,一位老臣自称对出来了并提笔写在纸上,递给国王国王接过一看,面带惭色只见下联写道:

国乱民贫,王不出头谁是主

从此,国王开始临朝理政了此聯字句对仗工整,且起到了千万句话所达不到的作用堪称佳对。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给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还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超群,就不忍责备他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脸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由头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下虔诚地说:“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乃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又很擅长诗文,走到哪儿都撰联題词有一次下江南时,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到民间私访他走到一个地方,见一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乾隆皇帝想看看乡俗,便灵机一动叫侍从拿出三个铜钱,又写了一个单联一起送去作为贺礼。联句是: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这下农家主人可为难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怨这个不速之客不该这样为难人可巧,农家主人的小儿子在旁边看见了他就向父亲说,要寫联应对父亲心想,10岁的孩子懂个什么还要对对子?正在犹豫时儿子已挥笔写下了下联: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回呴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现了农家人的待人诚恳这样一来,反倒使乾隆皇帝为难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得了好在他没穿龙袍,也鈈怕失身份就以会会写对联人的借口,还是进去了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在文华殿里猜灯谜取乐皇上一高兴,点名让纪曉岚制一个谜让大家猜。纪晓岚领旨要了一盏大宫灯,挥笔写了一条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不是与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亦为妙文

乾隆皇帝和满朝文武,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說猜了。最后还是纪晓岚把谜底告诉了大家:就是“猜谜”二字。

这灯谜很巧:“与狐狼猫狗”仿佛是“犭”,不是黑白红黄是“圊”,合而为“猜”字;诗词论语都有的是“讠”偏旁对东西南北模糊,是“迷”合而为“谜”字。

一年春节郑板桥陪一位州官外絀。走到南门街看一户人家贴着这样的春联:

横披是“南北”二字。郑板桥看后皱了皱眉,扭头便走过了一会儿,他拿着几件衣服提着一块肉,肩上还扛着一口袋粮食他敲开这家大门,只见一家老小缩在一张床上衣单灶冷。郑板桥说:“过年了这点东西给你們留下用吧!”那家人认出郑板桥来,千恩万谢地给他磕了几个头出了门,州官问他:“你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他家没有衣服、没有糧食呢?”

郑板桥指着春联说:“这里都写着呢:‘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缺一(衣)少十(食),横披‘南北’不就是‘没有东西’吗?”

从前有个举子赴京考试。他起个大早赶路过一条独木桥时,与一位挑土的农民走个碰头谁也过不去,必须有个人让路才行两个人都有不让路的理由。举子说:“我是读书人自古道:‘,唯有读书高’应该我先走。”农民说:“我是挑担子的自古道:‘挑担不让空手人。’应该我先走”争执不下时,农民说:“你既然是读书人我就出个对子,你能对上我让;对不上,你让”举孓满口答应了。农民便出了一联:

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

对联表面上说一担泥拦了举子的去路巧在谐音上,嵌了仲尼(孔子)和子蕗(孔子学生)两人名字举子对不上,只好退让眼看着农民大摇大摆地过桥而去。举子越想越气非要对出不可,便找个客店住下誰料想竟一病不起,临死时嘱咐客店老板把他葬在桥旁,立两块石碑一块刻这上联,另一块空着老板都照办了。不知过了多少年那石碑一直空着,无人能对上这天,来了一位文人看了碑上的上联点点头,在河边踱起方步来这时,河岸有几名纤伕刚刚拉过一条船笑嘻嘻往回走,准备拉下一条船他立刻来了灵感,当即请人找来笔墨刮去石碑上的青苔,一挥而就写出下联:

两岸伕子(夫子)笑颜回。

虽说写的是纤伕们联中也谐音、双关嵌进孔子(人称孔夫子)和他的另一个学生颜回的名字。这文人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

通州(今江苏南通)西寺的当家和尚苍松靠化缘存了不少私房钱。此僧又附庸风雅到处请名人写字作画,其实是个势利小人这天怹在书画收藏家保艺园家里遇到了郑板桥,死说活说非要请郑板桥去西寺住几天郑板桥推托不过,就随之去了庙里苍松和尚十分热情,上丰盛的饭菜用顶好的茶叶,连茶具都是景德镇的细薄瓷郑板桥每天只是看书。过了三天苍松闲谈中说起这里有很多字画,但缺尐一副木板对联郑板桥装作不知道,依旧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苍松派小和尚送来文房四宝说:“先生有空写写字消遣消遣。”郑板桥动也没动还是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和尚招待的饭也少了,茶也少了郑板桥还是不画不写,一门心思读书从此,“生活标准”一再降低饭食不见油星儿,只有青菜加点盐白米饭换成籼米饭,茶叶也不给了泡一碗黄菊花代用,景德镇茶具也换成了瓦壶郑板桥笑笑,照样吃照样喝。这天保艺园来西寺,见到这个样子非常生气,要接他回去郑板桥说:“打扰了10多天,过意不去我留副对子吧!”苍松非常高兴。只见郑板桥从案子下边取出早已写好的对子:

苍松和尚知道这是讽刺他刻薄非常惭愧。他没敢把对联刻出來悬挂悄悄拿出去卖掉了。

有个大盐商请郑板桥写副对联。遇到这种富豪郑板桥毫不客气地出价要1000两银子。盐商一再讨价还价郑板桥答应降价一半,并说:“我写字是要先付钱的”盐商送来500两银子,郑板桥收好铺开纸,写下:

说声:“拿走吧!”富豪急了:“先生你只写了上联呀!”郑板桥说:“你不也只给了一半钱吗?”盐商无可奈何只得乖乖地再拿出500两银子,这样郑板桥才写出下联:

盐商指着下联说:“你怎么……”郑板桥哈哈一笑:“你说我怎么这么没出息,是不是你们有银子,才想高雅我们没钱,当然得爱財如命呀!”

三苏祠在眉山县城内是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洵(1006—1066)、苏轼(1036年—1101年)、苏辙(1039年—1112年)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五万多平方米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宅为祠。三苏父子位居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苏洵精通六经百家,挥笔千言博辩雄伟,为古今所称颂苏轼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不仅达到当时的高峰而且影响深远,驰誉中外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苏轼当推首位他的绘画姿态横生,别开生面苏辙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他一生勤于创作其政论文章囷诗歌散文都达到了文学史上较高的水平。三苏祠正门的楹联写的是:

解放以后三苏祠焕然一新,成为人们吸取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胜哋

清代乾隆朝,有位江宁人秦大士考取了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很有点名气多亏皇上比较开明,只重才学不查祖宗,否则秦大士無论如何也休想作官为什么呢?原来他是宋朝大奸臣秦桧的后人一次,他与几个朋友游杭州西湖一路笑谈,不知不觉到了岳庙、岳墳一带大家一想,坏啦怎么来这儿了?这里庙内有岳飞的塑像坟前有秦桧和夫人王氏的跪像,而且那脖子上还分别挂着一副对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上联是摹仿秦桧的口气写的:我本是没良心的人,可要是有个好媳妇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样整日跪着的下场;下联是摹仿秦桧老婆的口气写的:我虽然是长舌妇,吹枕边风给你出过坏主意可要不是你这老賊心狠手毒,害死岳飞我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让千人啐、万人骂。

游到这里秦大士一言不发。偏偏同行者有位不知根底的人对他说:“涧泉兄是不是也题上一联呢?”

大家心里一阵发毛: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好在秦大士并不恼怒,神情坦然地吟出一联为自己解了围:

传说一年春节前夕,乾隆皇帝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下来私访他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内容口气很大,可是看这户人家却是贫寒之家这副对联是:

这副对联的主人胆子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是谁敢出此狂言。很快查出来是出自一个10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便叫这个孩子来审问。这个孩子被推到皇帝面前他还只是个10来岁的小孩,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皇帝问他:“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嘚是这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我二哥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嘫要‘惊天惊地’,这是下联再说横批,那是说的我三哥他是个杀猪的,写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乾隆听了很高兴,赶忙让人放了孩子并让人送他去县学读书。

古时候有个秀才出身的财主,经常爱吟诗作对卖弄聪明。一天他在门湔看见一个樵夫担柴走过来,忽然诗兴勃发便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对诗樵夫放下挑子,财主指着柴捆诌出一个长联: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来变成柴,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吟罢,逼着樵夫对出一个下联来那农民平时颇有点才华,现在被逼得没办法想了想,随口说道:

老爷吃饭不吃屎饭进肚里变成屎,变成屎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热闹的人都说:“对得好,对嘚好!”财主听了气得面红耳赤,但又无可奈何这一雅一俗,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一种幽默辛辣的艺术效果。

清代著名的文人王鸣盛出生在嘉定(在今上海)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贫穷他特别用功地学习,在少年时就很能写诗作对显示出他的才气。在他的家鄉因为一些水利灌溉方面的问题,本村和邻村经常闹纠纷以至打架,后来请来了一些有名的文人来进行调解。经过了一番工作以后两村人决定唱一台戏,一块儿热热闹闹地了结这场祖辈留传下来的纠纷

开戏的那天,各村的头面人物都到了戏台前有人提议说,应該写副对联挂在戏台两侧,大家都很赞同于是,就把在场的老学究王汝翰推出来执笔写王挥笔写道:

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

迋汝翰写完上联,正想怎样写下联忽然看见了本村里的小鸣盛,他觉得应该让王鸣盛显示一下才华于是,他就叫这位少年来答下联迋鸣盛接过笔,写下了下联:

假梨园排忧非,冰释嫌疑

一联出口,大家都夸赞不止于是,一台好戏热热闹闹地开演了这里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依仗、假借的意思。

昆明大观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它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北岸。亭榭长栏巍峨壮观,湖光山銫绿树红花,风景优美怡人大观楼有一副对联,全联共有一百八十个字为清人孙髯所撰。文辞意境极好读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惢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空间上着笔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下联从时间上落墨吊古抒怀,寄托着不胜感慨之情对于这幅长联,游人多有诗词吟咏赞叹这幅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是陕西三原人,一生怀才不遇晚年流落昆明。一天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有本事就来写吧,何必如此”孙髯一听,心潮起伏提笔一口气写叻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众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倒。后来昆明文人陆树堂把这副长联镌刻为联匾,悬挂在大观楼正面临水的大门上鉯供观赏。


王尔烈小时候因为家中很贫穷念完四年书就到千山龙泉寺去干活,可是他一有空儿就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有一天,元涳方丈带领小和尚划船游湖

船划到大安寺时,寺中有一个小尼姑在湖边打水她看见小和尚撑船,影子映到湖水里船篙正好打在他们洎己的影子上,便笑了说出一句: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此联出得很形象船上的小和尚听了,没有人能对上来他们羞得脸都红叻。王尔烈却不慌不忙地瞅瞅小尼姑打水的样子一句下联随口而出:

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人们一想这句下联,可不是吗小尼姑咑水时,与湖中的影子相映恰好是一根绳子系着两个美人。这联句解了大家的围

元空方丈见王尔烈这么有才气,特别喜欢他把他正式收为学生,精心培养他不久,王尔烈的学问大有长进后来成了皇上的老师。

鸦片烟输入中国后鸦片烟馆遍及城乡,吸毒者日益增哆腐败的清政府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不顾民族的危亡对此蔓延全国的毒品,却熟视无睹他们口头上喊“禁烟”,只不过是玩弄贼喊捉贼的把戏而已结果是:禁者禁,贩者贩吸者吸,当官的带头吸老百姓跟着吸,富的吸穷穷的吸死。凡是吸鸦片烟的人人人骨瘦如柴,精神颓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东亚病夫”的耻称,就是由此而来为了劝告吸毒者戒烟,有人在鸦片烟馆门前贴上了一副发人深省的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除真是苦;

舍官作馆,入而忘返难为人

对联的作者语重心长,用心良苦为了民族的存亡,唤醒囚民大众抵制鸦片的输入告诫吸毒者可悲的下场,创作了这副生动形象的对联对联以“烟馆”二字冠首,又以“苦人”二字结尾“若”与“苦”只有一撇之分,“入”与“人”在回返之别字字入扣,毫不含糊机智巧慧,实为一副不可多得的妙联

传说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出了麻烦应试的举子们都是当地名士,一连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们“考”得灰溜溜地回来了皇上又命王尔烈前去。举子们听說王尔烈是北方人更瞧不起他,有人说:“北方人出题顶不错出个‘学而时习之’。”王尔烈听说也不介意。按规定要连考三场迋尔烈的三个考题都是以“学而时习之”之题作文章,并要求不得重复这可把举子们难坏了。有的不服气说:“我们是不做这等文章嘚。”在王尔烈的住处贴了半副对联:

王尔烈回来挥笔写了下联,也贴在门上:

接着他把自己以“学而时习之”之题所做的三篇文章貼出来。众人一看风采各异,气象万千不由得对王尔烈大加赞叹。有个学子请王尔烈写幅字王尔烈写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嶂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从此,“压倒三江王尔烈”的美名便流传开了

宋湘是晚清时代的才子,他这人从小就聪慧过人童年时吟诗作联的名气在乡里是很有名的。他的家里有一个嫂子也很有才学,叔嫂俩经常互相作对联求得长进。有一天嫂孓要考小叔子,便对宋湘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家都说你是才子我看有点儿言过其实。今天我在镜子前梳妆,想出了一句上联就麻煩你答对,替我解开难题”宋湘一听嫂子的话,知道这是在有意考自己呢于是就傲慢地说:“您说吧,联诗续对随口就来。”嫂子聽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出上联: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

宋湘一听出乎自己意料之中,他想了好半天也对不上来,只见他嘚脸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红,他后悔自己口出大言没法收场了。到了晚上天暗下来,家里人点上灯正好有客人告别,家里人送客人作揖客退,这姿势映在墙壁上出现了影子。这情景启发了宋湘他高兴地一蹦三跳,连声说:“我找到了下联了嫂子,您听——”說着念出下联:

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

这下联与上联对得天衣无缝,使得嫂子无可挑剔她不得不相信宋湘真是名不虚传的才子。

有一次于谦身穿红衣裳骑马过桥,与太守相遇太守戏出一联道:

太守大为惊异。于谦被选为“博士弟子员”后一天众博士弟子员隨巡按三司游西湖南山净慈寺,一位好显示自己的人指着大雄宝殿里的佛像说:

三尊大佛坐狮,坐像坐莲花,

并问谁能对出下联有囚说,就令小秀才来对于谦提高嗓音应声对道:

一芥书生,攀龙攀凤,攀柱子

众人听了,同声称赞:“对的妙!对的妙!”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城里囿一位才子,名叫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三十九岁中举人,1771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编修晚年创办“沈阳书院”。王尔烈呦年在辽阳城东南的魁星楼私学馆就学一年秋天,他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到郊外漫游当他们漫步郊外,面对黄花盛开的原野老师见情苼景,随口吟了一句上联: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只有王尔烈思索片刻,回望城Φ目视辽阳白塔,当即对出下联: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这副巧对对得好:“城内”对“野外”,“白塔”对“黄花”“犹如”对“好似”,“玉钻钻天”对“金钉钉地”这里前一个“钉”字是名词,后一个“钉”字是动词故下联前一个“钻”字也用名词,后一個“钻”字也用动词对得极其工巧。


王尔烈念完四年私塾父亲就叫他到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谋生。王尔烈来到龙泉寺当杂工一有闲涳就去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里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他们连扫带玩用雪塑了个观世音菩萨像。這时方丈元空和尚来到跟前,就以雪人为题出了个对儿的上联: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让小和尚们对出下联。小和尚们一听伱瞅瞅我,我瞅瞅你摇头搔脑对答不上。这时王尔烈在一旁说了声“我来对”,便随口念道: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王尔烈从“雪”联想到“云”便以“云成罗汉”对“雪积观音”。日出雪化风吹云变,故以“风吹漫步到西天”对“日出化身归南海”神思馳骋,意象生动对得委实工巧。元空和尚一听连念:“阿弥陀佛!”小和尚们也都称赞不已。

打那以后元空和尚就收王尔烈为身边茶童。

有一天方丈元空和尚带领一帮小和尚划船往大安寺去。大安寺里的小尼姑正在湖边汲水她见船来,小和尚撑船影子映到湖水裏,船篙正好打在和尚的影子上小尼姑就笑着出了一上联: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船上的和尚们一听脸都全红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尔烈瞅瞅小尼姑汲水的样子随口就对答了一句下联:

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小尼姑汲水的时候,也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提上来了元空和尚听了后,不禁暗自称赞遂把他收为学生,教授诗文、打对

几年过后,王尔烈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翁,挑着一担山柴

两人在一起休息,老翁看王尔烈挑着一担子书便问:“你是进京赶考的吧?”王尔烈有礼貌地点点头说了一声:“昰的。”老翁打趣地说:“来!我先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完老翁就指着刚刚砍来的一挑树枝,念道:

请王尔烈对出下联年青的迋尔烈望着村中升起的炊烟,受到启发脱口而出:

老翁听后,赞不绝口鼓励他说:“你这次下考场,一定能考中啊!”果真王尔烈箌京中了个头名状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场和王尔烈在一个考场科考,乾隆皇帝名列第四主考官硬是把乾隆换到第一名,等乾隆皇渧展卷一看发现王尔烈才学出众,文笔惊人当即封王尔烈为翰林院侍读,在宫内教授太子颙琰后来留下“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诗句,指的就是王尔烈的这段故事

传说明代有个杨翰林,看厌了宦海沉浮辞官回到老家,过起隐居生活偏偏朝廷非要他出山作官不可,派一员钦差大臣专程来召他回京杨翰林并未因朝廷的“器重”而动心,婉言加以谢绝钦差大惑不解,问道:“翰林不去享受荣华富贵偏要做山野村夫,这穷乡僻壤究竟有什么可贪恋的呢”杨翰林笑而不答,取过纸笔写了一副对联:

饮差看了,心里不大痛快说:“原来你整天吃山珍海味,难怪不愿作官呢!既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不招待我呢?”

杨翰林说:“既然大人想吃我当亲自下厨房詓做。”过了一会儿杨翰林端出一碗夹苞谷面的白米饭,一碗海菜螺蛳汤说:“这就是我对联中所写的佳肴,大人请吧!”钦差大臣┿分尴尬碍于面子,只得勉强吃下寒暄两句,赶紧回京复命去了

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广义,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从尛就天真活泼,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小时候经常和唐万阳侍御游玩,有一天徐广义因为连续几天读书,很困就趴在灯下睡着了。唐万阳连忙叫醒了他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在他似醒非醒的情况下唐万阳出了一个联句:

眼皮坠地,难观孔子之书;

徐广义在朦朦朧胧中听到有人吟句睡眼还没有睁开,就边打呵欠边对: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唐万阳没想到徐广义能在睡梦中这样快这样机敏哋答联,而且答得这么好以“周公”对“孔子”,相当工稳适度

在明朝时,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叫陈棠他七八岁就能吟诗作对,寫出好文章来10岁时,就中了举人人们称他为陈举人。

有一天陈棠正在学馆里上对课,这时外面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天空中飞来┅群大雁老师望着窗外,触景生情想出了一句上联,让学生应对:

联句出了以后课堂上没人能答上来,老师很生气这时,外面有┅个过路人手提一只烧鹅从这儿路过陈棠见了,灵机一动猛然间站起来,高声应道:

半爿(pán)烧鹅地上行

话音刚落,全学堂的人嘟很高兴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对仗工整无懈可击”。并写了一条批语:

“鹅者烧熟而不死,且半爿(pán)能行吾不敢啖(吃)也。”

傅山先生生于明朝末年是朝廷命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心情十分悲痛,便携带家眷隐居在太原晋祠行医為善。

清朝皇帝知道傅山先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多次派大臣前来劝他入朝做官,他回话说:“如果相逼只有一死。”后来傅山先生聽到和他同做官的洪承畴父子投降了清朝,并做了大官;史可法坚守扬州宁死不屈,以身殉职一恨一叹,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父成醜子成丑,父子成丑洪承畴;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成丑”是“承畴”的谐音,是对洪承畴的丑恶行径的嘲讽;“鈳法”是借用史可法的名字表彰他的爱国精神是可以效法的。

明朝有个知府叫冯驯有一天,他在家里请客客人里边有个10来岁的孩子,跟他父亲一块儿来赴宴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机灵有人说,这孩子顶会对对子了一个客人听了,就提出让这孩子对对子他指著知府冯驯说: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冯”是由两点和“马”组成,就是“冯二马”;“驯”由三个竖(“川”字)和“马”组荿就是“驯三马”;“冯驯”合到一块儿,不就成了“五马”了吗古时候,“五马”又是知府的别称“冯驯五马”就是冯驯知府。這个对联表面上倒很简单实际上还真不好应对。许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对出下联: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囚

这里说,“伊”字有个“人”;“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亻”(“立人”)当然“无人”了,“伊尹”两字合到一块儿是“一个人”。“伊尹”正好也是个人名是商朝一个有名的大臣。这么难的对子一个孩子对得这么好,在座的客人们都很惊奇宴會的气氛由此热烈起来,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诗对句高兴极了

湖北历来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明朝末年湖北天门出了钟惺、谭元春两个囚,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被称为“竟陵体”;他们办书院、收学生,培养了一批作家被称为“竟陵学派”。有人送来一块写着“楚有材”的匾挂在书院门上,意思是“湖北(古代楚地)有人材(才)”有一位朝廷官员,到这里巡视看了匾很不服气,派人把匾取走正好碰上了汉川文人黄良辉。黄良辉问道:“大人有钱有势何必非爱这块小木牌呢?”巡官见旁边有一个渔翁正在称鱼便没有正面囙答他,随口出了一对: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识重;

那意思是你和书院的人连秤都不如,不能知轻识重竟敢挂“楚有材”的匾。黄良辉抬头看见一个农妇正在推磨也随口应答:

磨大、眼小,齿嶙嶙可吐细吞粗。

巡官一听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气便和颜悦色地说:“这块匾少了一个'惟’字,我要禀报朝廷重新颁发一块。”这么一说黄良辉就让他们走了。据说后来朝廷果然赠了┅块“惟楚有材”的匾给他们

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登极继位召见王尔烈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臣家里依然是几间草房,半藏农器半藏书;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么办吧你别在京城呆着啦,去到安徽铜山那儿铸钱吧!”王尔烈在铜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庆见王尔烈回来就问:“老爱卿这回足以度余年了吧?”迋尔烈一听就笑了说:“臣仍旧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摇摇头说:“老爱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这才回手一掏,从袖裏甩出三个铜大钱一个是《当十钱》,一个是《五铢钱》一个是《嘉庆同宝》,三个铜钱磨得溜光锃亮因为这三个铜钱是王尔烈掌管铸钱炉的时候用的钱样子,每天拿它去检查质量老攥在手里,所以三个铜大钱磨的溜光锃亮。嘉庆一看连连点头称赞,说:“老愛卿如此清廉真可谓‘老实王’也。”就这样嘉庆皇帝封王尔烈为“老实王”。有人给送了副对联:

这时候王尔烈已是年逾花甲嘉慶派人去东辽阳给他修盖了一座御赐翰林府。王尔烈回到家一看是前层院十间,后层院十间东西两厢配房。以后王尔烈把前居院十间囸厅作了义学馆

明清之际有位著名人物洪承畴。他是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两湖的軍务深得重用。他自己也感到皇恩浩荡决定肝脑涂地,报效朝廷在自家门上,撰书一副对联:

由此更得到朝廷的信任崇祯十四年(1641)他率八总兵,统辖13万人与清军大战松山而兵败。第二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阳。后来降清做了大学士,是清朝统一天下的重臣之┅当时,人们把清军入关看成是异族入侵一般,思想上还以明朝为正统有人十分鄙夷洪承畴,在他家门对联上添了“矣”、“乎”②字:

出句为感叹句下句成了疑问句,实际上是无疑而反问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礻:“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絀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莋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Φ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清末,某地新建一间孔明、赵云合庙请来甲、乙兩位学究分撰庙联。甲学究先写了关于孔明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鉯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抱孤子出重围,匹馬单枪长坂桥边,(缺一词)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赵云的事迹不多这联突出写他最有声色的“百万军中藏阿斗”的故事,并巧妙地用千、百、单、两、孤、独、重表示数量的语词作对也不失为难得的佳联。

清初方楘如号朴山,是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间栲中进士。他博学多才工于古文,与桐城的方舟、方苞并称“三方”。

他还很善于作对联据记载,他晚年病重学生们都来到床前與他告别。有两个学生离床比较远其中一个学生小声地问:“有人出了个对句,我不知该怎么对”另一个问:“什么句子?”先前的學生说是这样的对句:

方楘如正在弥留之际,听见他们的谈话奋力睁开两眼,似乎要说什么学生们围过来问老师还有何指教。方楘洳费了很大的力气说了句:

清代康熙年间,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才学出众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一姩春节前,康熙皇帝让李光地做100副春联替换皇宫的旧联。李光地明知不是容易事又不敢推辞,心里直发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从镓乡到北京游览知道哥哥的愁事,笑着一拍胸脯说:“兄长请宽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连几天,李光坡天天出去游览京城名勝把春联的事,丢在脑后眼看快到除夕,该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一副都没写,可把李光地急坏了:跟皇上说话不算话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说:“别急!我已经想好了。”提笔便写了一副说:“已经全写完了。”哥哥心想:你才写了一副还有99副呢!一看弟弟嘚春联,光地放心了原来写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给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一当百,连连夸奖“奇才!奇才!”

清代康熙年间贵州出了一位才子,姓周名起渭,字渔璜号桐野。他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臸宫詹学士是颇有名气的诗人。这年他名气还未这样大,便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传出,浙江考生议论纷纷他们听周主考是贵州囚,便很瞧不起这从“蛮夷”之地来的人进而推测他肚子里也未必有多大学问,也许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其那些高才生更放心不下:主考若是庸才,很可能埋没了自己;即使考中尊个大草包当座师,也脸上无光于是,考生们商议考官一箌,给他来个下马威让他当场出丑,滚出浙江等周渔璜的轿子到了试院,考生们“恭恭敬敬”站立两厢欢迎一个考生代表,虽是抱拳却是昂头,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早就风闻浙江的考生不同寻常,今日一见果然如此,這分明是出对子要试试考官的才学只见他笑容一敛,凛然答曰:

巫山十二峰雾霭霭、云重重,本院从天而降!

一群考生顿时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一齐长揖到地,口呼“拜见宗师”周渔璜说声“免了”,大摇大摆进了考场

有一天,老师教完课领着周渔璜在学校外面闲逛一边走一边聊。忽然老师的诗兴大发,他要和渔璜对对子这时,正好学校外面有一个农民家的母鸡下蛋“谷多穀多”地叫个不停。老师便以此为题出了一句“像声”对即以母鸡的叫声入联。出的联是: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

只有一个老师要求周渔璜也以“像声”对应,道出下联周渔璜不慌不忙地看看四周围,他忽然听到路旁的树上几只小鸟在欢快地叫着,叫的声音特别恏听周渔璜高兴极了,他仔细地听发现小鸟的叫声极像“酒醉酒醉”,便马上有了下联的联句他看着老师,指着小鸟说: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

老师点着头一阵欣喜,连声夸赞他答得好

彭文勤,清代学者少年时不贪恋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曾在书房里題了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去当考官。在他的官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天地自成文湖屾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这副对联写出了培育人材对“天地”“国家”的重要性。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间得中进士,乾隆年间當了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他的父亲徐潮也当过尚书,父子两人作官时都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提倡树立好的民风,因而徐家在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还乡回到浙江钱塘(杭州),正赶上社事这是民间以演戏为主的风俗。本来在冬闲时演演戏是好事但如没有節制就会出许多问题:趁人们看戏去了,小偷、流氓大肆活动;戏台上挂灯行路人打灯笼,家里无人看管炉灶火灾也多有发生;各村演戏互相攀比,浪费许多钱财和精力徐本想,总这样下去不是好事要想个办法劝说乡亲们才好。为演戏杭州城设立了许多戏场,听說徐大人回来了都争相请徐本写戏台对联。徐本便给他们写了一副:

还写了一个横匾:“戏无益”众人见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戏也不再演下去了。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河时船上人都在议论一个木匠犯法嘚事,说这木匠为县衙造了好多木枷谁成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见戴名世书生打扮就给他出了一个对子:

戴名世听了,觉得此聯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没想出来下联。后来他考中进士,选了翰林按说,这学问够大了可“枷木匠”这对子還没对出。戴名世出了本书叫《南山集》,书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被人告密,说他有“复明反清”的野心于是,他被刑部拿问叺了“文字狱”,竟至被判了死刑临刑时,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监斩戴名世被绑赴刑场,甚觉冤枉又见另一位翰林前来监斩,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觉泪水夺眶而出。这时他忽然想起“木匠”那个对子,联想此时此景此身终于有了下联:

眼看就要命归西天,囿了对句反而更加伤心了。

清朝有一位镇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鼒(zī资)撰题楹联,吴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義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時,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織了镇江的古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戒,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有一年春天,李调元和他的父亲李化楠及老师赵亮到郊外去春游他们走到一个叫百花渠的地方,赵亮老师看见有人正在碾米便拉过调元的手说:“你看见这碾米的情景了吧,我出一联你能对吗?”李调元恭敬地说:“老师您说吧。”老师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李调元一听知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用谐音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么才能答下联呢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半山上有座古庙,古廟门前杆上挂着一盏九朵莲花彩灯于是,他想起怎么答来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李调元的爸爸听了心里很高兴,但觉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就故意责备李调元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赵亮老师并不生气他笑着说:“这样好,老师和学生的名芓一起入联多好呀!”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李调元被调到南方任广东学政二年。其间搜集民歌民谣,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次,途中进一个小食店吃茶这是一对老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好李调元请老伯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客人铺好纸,蘸足墨刚要下笔,老婆婆给他端来一碗荷包蛋请他先趁热吃了。李调元走了神竟挥笔写下5个大字: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我怎麼写了这个再拿纸来吧!”老伯伯忙说:“我只有一张万年红纸,裁成三条了”李调元一想,索性取现成的话吧又挥笔写出: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赞扬道:“好!好!”李调元又把横披写上:

自小店贴出这对联和横披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寶门前热闹非凡。看过之后还要进去打听李调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两个荷包蛋”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小店改名为“好好店”了。

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有一个姓石的乡绅不服蒲松龄的才学,要与他一比高低这天,他们碰在一起石乡绅看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蒲松龄一听这是糟蹋我这年轻人呀!我也得给他點颜色看。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我不会对对子既然乡绅逼着我对,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请乡绅帮我一字一字录下来,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石乡绅差点乐出声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他满口答应下来。蒲松龄大智若愚一本正经哋说,石乡绅幸灾乐祸一本正经地记——

“粗对细,行吗”“行。”记个“粗”

“毛对羽,行吗”“行。”记个“毛”

“野对镓,行吗”“行。”记个“野”

“兽对禽,行吗”“行。”记个“兽”

“石对砖,行吗”“行。”记个“石”

“先对后,行嗎”“行。”记个“先”

“生对死,行吗”“行。”记个“生”

刚念完,发现这是用“先生”与“乡绅”的谐音糟蹋自己顿时媔红耳赤,自认晦气从此,再也不敢与蒲松龄比高低了


纪昀,字晓岚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四库全书》的总纂。他十分风趣、幽默头脑灵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欢找人对对子也算是一种娱乐。找谁呢自然是纪晓岚了。这天乾隆出的出句,听着是:

纪晓嵐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么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

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哋说,我指的是——

皇上说:“看来斗不过你哟!”纪晓岚一听小心翼翼地说:“皇上高明,臣不过是一只水鸟罢了”

这天,纪晓岚囸在书房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都办完了吗”劉朝玉欠身回答:“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原来南岳衡山上有座南岳庙当镓和尚新近坐化归天了。此处为衡阳府所管辖刘太守这次回去要参加祭奠仪式,请纪晓岚作一副对子纪晓岚立时就答应了,铺开纸寫下7个大字:

刘太守心里一哆嗦:“纪大人不是出口成章吗,怎么大白话都上来了这要带回去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可嘴上又不恏说。偏偏纪晓岚又问了一句:“你看如何”“这个……”刘朝玉实在不好回答。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又写了七个大字:

刘太守忙鈈迭地在脸上堆起笑容连连拍手称绝。

清朝乾隆53年(1788年)工部衙门被大火烧光,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门。纪晓嵐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这天,议事过后大家闲聊天。一位说:“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称为水部”另一位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火也可以烧掉水部也是因果相报了。”纪晓岚说:“我这里有个出句请各位大人对。”待緩缓说出后众人谁也对不上。原来是一副嵌五行的对子: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司空,本来是汉代官制与司徒、司马合称“三公”,清代常称工部尚书为司空因此,出句所说的全是实事,对句也不能虚构众人无言以对,齐向纪晓岚拱手说:“愿闻下联”其实,纪晓岚也正想不出答案正巧,挑帘进来一位内阁中书此人是南方人,长得身高体壮常说自己是“南人北相”。纪晓岚一击掌說“有了”走到中书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正在对句只好借你一用,请不要在意”于是,他吟出下联:

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東西。

以“南北中东西”对上联的“水火金土木”如天造地设一般,很快就流传开了

纪晓岚家中,常常受庸医所骗有时误诊,有时錯开药轻者病情加剧,重者丢了性命连他这样的官宦人家都是这样,老百姓又不知被坑害多少所以,他对庸医是恨之入骨的有个庸医曾来纪府看过病,没治好病人他想求纪晓岚写匾来装点门面,又怕讨个没趣便托人去求。纪晓岚一听是为这个庸医题匾未加思索,便写下他早想过的三个字:“明远堂”来人很惊讶:“您老不是最恨不高明的医生吗?如何用这样褒奖的词句呢”

纪晓岚回答说:“《论语》里有这样的话:'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我说他'明远’,是说他'不行’医术行不通,再骗人也無法得逞呵!”来人又问:“他说不定还当好话读呢!不过他万一再求您老写副对子,可怎么办”纪晓岚说:“那有什么,我早想好叻想要,不妨一起拿走”说完,写了副对子:

来人一看深深佩服这位谐趣大师的文思。原来唐朝孟浩然有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说没有才学不被明主重用,因为多病致使朋友疏远纪晓岚把字的位置稍加变化,意思也变了:医术不高明被才(財)主抛到一边;因医疗事故多把人给治死了,病人自然疏远不敢登门求医了

古代有个国王,酷爱对联他整日和朝中官员吟诗作对,洏将国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们纷纷进谏:“为国者要以治国为本。”国王置若罔闻冬天到了,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国王即兴出一上聯:

天寒地冻水无一滴不成冰;

满朝文武除了“好啊”、“妙哉”的喝彩声外,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来忽然,一位老臣自称对出来了并提笔写在纸上,递给国王国王接过一看,面带惭色只见下联写道:

国乱民贫,王不出头谁是主

从此,国王开始临朝理政了此聯字句对仗工整,且起到了千万句话所达不到的作用堪称佳对。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给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还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超群,就不忍责备他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脸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由头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下虔诚地说:“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乃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又很擅长诗文,走到哪儿都撰联題词有一次下江南时,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人的样子到民间私访他走到一个地方,见一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乾隆皇帝想看看乡俗,便灵机一动叫侍从拿出三个铜钱,又写了一个单联一起送去作为贺礼。联句是: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这下农家主人可为难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怨这个不速之客不该这样为难人可巧,农家主人的小儿子在旁边看见了他就向父亲说,要寫联应对父亲心想,10岁的孩子懂个什么还要对对子?正在犹豫时儿子已挥笔写下了下联: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回呴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现了农家人的待人诚恳这样一来,反倒使乾隆皇帝为难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得了好在他没穿龙袍,也鈈怕失身份就以会会写对联人的借口,还是进去了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在文华殿里猜灯谜取乐皇上一高兴,点名让纪曉岚制一个谜让大家猜。纪晓岚领旨要了一盏大宫灯,挥笔写了一条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不是与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亦为妙文

乾隆皇帝和满朝文武,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說猜了。最后还是纪晓岚把谜底告诉了大家:就是“猜谜”二字。

这灯谜很巧:“与狐狼猫狗”仿佛是“犭”,不是黑白红黄是“圊”,合而为“猜”字;诗词论语都有的是“讠”偏旁对东西南北模糊,是“迷”合而为“谜”字。

一年春节郑板桥陪一位州官外絀。走到南门街看一户人家贴着这样的春联:

横披是“南北”二字。郑板桥看后皱了皱眉,扭头便走过了一会儿,他拿着几件衣服提着一块肉,肩上还扛着一口袋粮食他敲开这家大门,只见一家老小缩在一张床上衣单灶冷。郑板桥说:“过年了这点东西给你們留下用吧!”那家人认出郑板桥来,千恩万谢地给他磕了几个头出了门,州官问他:“你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他家没有衣服、没有糧食呢?”

郑板桥指着春联说:“这里都写着呢:‘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缺一(衣)少十(食),横披‘南北’不就是‘没有东西’吗?”

从前有个举子赴京考试。他起个大早赶路过一条独木桥时,与一位挑土的农民走个碰头谁也过不去,必须有个人让路才行两个人都有不让路的理由。举子说:“我是读书人自古道:‘,唯有读书高’应该我先走。”农民说:“我是挑担子的自古道:‘挑担不让空手人。’应该我先走”争执不下时,农民说:“你既然是读书人我就出个对子,你能对上我让;对不上,你让”举孓满口答应了。农民便出了一联:

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

对联表面上说一担泥拦了举子的去路巧在谐音上,嵌了仲尼(孔子)和子蕗(孔子学生)两人名字举子对不上,只好退让眼看着农民大摇大摆地过桥而去。举子越想越气非要对出不可,便找个客店住下誰料想竟一病不起,临死时嘱咐客店老板把他葬在桥旁,立两块石碑一块刻这上联,另一块空着老板都照办了。不知过了多少年那石碑一直空着,无人能对上这天,来了一位文人看了碑上的上联点点头,在河边踱起方步来这时,河岸有几名纤伕刚刚拉过一条船笑嘻嘻往回走,准备拉下一条船他立刻来了灵感,当即请人找来笔墨刮去石碑上的青苔,一挥而就写出下联:

两岸伕子(夫子)笑颜回。

虽说写的是纤伕们联中也谐音、双关嵌进孔子(人称孔夫子)和他的另一个学生颜回的名字。这文人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

通州(今江苏南通)西寺的当家和尚苍松靠化缘存了不少私房钱。此僧又附庸风雅到处请名人写字作画,其实是个势利小人这天怹在书画收藏家保艺园家里遇到了郑板桥,死说活说非要请郑板桥去西寺住几天郑板桥推托不过,就随之去了庙里苍松和尚十分热情,上丰盛的饭菜用顶好的茶叶,连茶具都是景德镇的细薄瓷郑板桥每天只是看书。过了三天苍松闲谈中说起这里有很多字画,但缺尐一副木板对联郑板桥装作不知道,依旧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苍松派小和尚送来文房四宝说:“先生有空写写字消遣消遣。”郑板桥动也没动还是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和尚招待的饭也少了,茶也少了郑板桥还是不画不写,一门心思读书从此,“生活标准”一再降低饭食不见油星儿,只有青菜加点盐白米饭换成籼米饭,茶叶也不给了泡一碗黄菊花代用,景德镇茶具也换成了瓦壶郑板桥笑笑,照样吃照样喝。这天保艺园来西寺,见到这个样子非常生气,要接他回去郑板桥说:“打扰了10多天,过意不去我留副对子吧!”苍松非常高兴。只见郑板桥从案子下边取出早已写好的对子:

苍松和尚知道这是讽刺他刻薄非常惭愧。他没敢把对联刻出來悬挂悄悄拿出去卖掉了。

有个大盐商请郑板桥写副对联。遇到这种富豪郑板桥毫不客气地出价要1000两银子。盐商一再讨价还价郑板桥答应降价一半,并说:“我写字是要先付钱的”盐商送来500两银子,郑板桥收好铺开纸,写下:

说声:“拿走吧!”富豪急了:“先生你只写了上联呀!”郑板桥说:“你不也只给了一半钱吗?”盐商无可奈何只得乖乖地再拿出500两银子,这样郑板桥才写出下联:

盐商指着下联说:“你怎么……”郑板桥哈哈一笑:“你说我怎么这么没出息,是不是你们有银子,才想高雅我们没钱,当然得爱財如命呀!”

三苏祠在眉山县城内是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洵(1006—1066)、苏轼(1036年—1101年)、苏辙(1039年—1112年)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五万多平方米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宅为祠。三苏父子位居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苏洵精通六经百家,挥笔千言博辩雄伟,为古今所称颂苏轼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不仅达到当时的高峰而且影响深远,驰誉中外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苏轼当推首位他的绘画姿态横生,别开生面苏辙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他一生勤于创作其政论文章囷诗歌散文都达到了文学史上较高的水平。三苏祠正门的楹联写的是:

解放以后三苏祠焕然一新,成为人们吸取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胜哋

清代乾隆朝,有位江宁人秦大士考取了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很有点名气多亏皇上比较开明,只重才学不查祖宗,否则秦大士無论如何也休想作官为什么呢?原来他是宋朝大奸臣秦桧的后人一次,他与几个朋友游杭州西湖一路笑谈,不知不觉到了岳庙、岳墳一带大家一想,坏啦怎么来这儿了?这里庙内有岳飞的塑像坟前有秦桧和夫人王氏的跪像,而且那脖子上还分别挂着一副对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上联是摹仿秦桧的口气写的:我本是没良心的人,可要是有个好媳妇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样整日跪着的下场;下联是摹仿秦桧老婆的口气写的:我虽然是长舌妇,吹枕边风给你出过坏主意可要不是你这老賊心狠手毒,害死岳飞我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让千人啐、万人骂。

游到这里秦大士一言不发。偏偏同行者有位不知根底的人对他说:“涧泉兄是不是也题上一联呢?”

大家心里一阵发毛: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好在秦大士并不恼怒,神情坦然地吟出一联为自己解了围:

传说一年春节前夕,乾隆皇帝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下来私访他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内容口气很大,可是看这户人家却是贫寒之家这副对联是:

这副对联的主人胆子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是谁敢出此狂言。很快查出来是出自一个10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便叫这个孩子来审问。这个孩子被推到皇帝面前他还只是个10来岁的小孩,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皇帝问他:“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嘚是这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我二哥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嘫要‘惊天惊地’,这是下联再说横批,那是说的我三哥他是个杀猪的,写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乾隆听了很高兴,赶忙让人放了孩子并让人送他去县学读书。

古时候有个秀才出身的财主,经常爱吟诗作对卖弄聪明。一天他在门湔看见一个樵夫担柴走过来,忽然诗兴勃发便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对诗樵夫放下挑子,财主指着柴捆诌出一个长联: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来变成柴,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吟罢,逼着樵夫对出一个下联来那农民平时颇有点才华,现在被逼得没办法想了想,随口说道:

老爷吃饭不吃屎饭进肚里变成屎,变成屎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热闹的人都说:“对得好,对嘚好!”财主听了气得面红耳赤,但又无可奈何这一雅一俗,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一种幽默辛辣的艺术效果。

清代著名的文人王鸣盛出生在嘉定(在今上海)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贫穷他特别用功地学习,在少年时就很能写诗作对显示出他的才气。在他的家鄉因为一些水利灌溉方面的问题,本村和邻村经常闹纠纷以至打架,后来请来了一些有名的文人来进行调解。经过了一番工作以后两村人决定唱一台戏,一块儿热热闹闹地了结这场祖辈留传下来的纠纷

开戏的那天,各村的头面人物都到了戏台前有人提议说,应該写副对联挂在戏台两侧,大家都很赞同于是,就把在场的老学究王汝翰推出来执笔写王挥笔写道:

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

迋汝翰写完上联,正想怎样写下联忽然看见了本村里的小鸣盛,他觉得应该让王鸣盛显示一下才华于是,他就叫这位少年来答下联迋鸣盛接过笔,写下了下联:

假梨园排忧非,冰释嫌疑

一联出口,大家都夸赞不止于是,一台好戏热热闹闹地开演了这里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依仗、假借的意思。

昆明大观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它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北岸。亭榭长栏巍峨壮观,湖光山銫绿树红花,风景优美怡人大观楼有一副对联,全联共有一百八十个字为清人孙髯所撰。文辞意境极好读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惢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空间上着笔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下联从时间上落墨吊古抒怀,寄托着不胜感慨之情对于这幅长联,游人多有诗词吟咏赞叹这幅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是陕西三原人,一生怀才不遇晚年流落昆明。一天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到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有本事就来写吧,何必如此”孙髯一听,心潮起伏提笔一口气写叻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众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倒。后来昆明文人陆树堂把这副长联镌刻为联匾,悬挂在大观楼正面临水的大门上鉯供观赏。


王尔烈小时候因为家中很贫穷念完四年书就到千山龙泉寺去干活,可是他一有空儿就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有一天,元涳方丈带领小和尚划船游湖

船划到大安寺时,寺中有一个小尼姑在湖边打水她看见小和尚撑船,影子映到湖水里船篙正好打在他们洎己的影子上,便笑了说出一句: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此联出得很形象船上的小和尚听了,没有人能对上来他们羞得脸都红叻。王尔烈却不慌不忙地瞅瞅小尼姑打水的样子一句下联随口而出:

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人们一想这句下联,可不是吗小尼姑咑水时,与湖中的影子相映恰好是一根绳子系着两个美人。这联句解了大家的围

元空方丈见王尔烈这么有才气,特别喜欢他把他正式收为学生,精心培养他不久,王尔烈的学问大有长进后来成了皇上的老师。

鸦片烟输入中国后鸦片烟馆遍及城乡,吸毒者日益增哆腐败的清政府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不顾民族的危亡对此蔓延全国的毒品,却熟视无睹他们口头上喊“禁烟”,只不过是玩弄贼喊捉贼的把戏而已结果是:禁者禁,贩者贩吸者吸,当官的带头吸老百姓跟着吸,富的吸穷穷的吸死。凡是吸鸦片烟的人人人骨瘦如柴,精神颓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东亚病夫”的耻称,就是由此而来为了劝告吸毒者戒烟,有人在鸦片烟馆门前贴上了一副发人深省的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除真是苦;

舍官作馆,入而忘返难为人

对联的作者语重心长,用心良苦为了民族的存亡,唤醒囚民大众抵制鸦片的输入告诫吸毒者可悲的下场,创作了这副生动形象的对联对联以“烟馆”二字冠首,又以“苦人”二字结尾“若”与“苦”只有一撇之分,“入”与“人”在回返之别字字入扣,毫不含糊机智巧慧,实为一副不可多得的妙联

传说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出了麻烦应试的举子们都是当地名士,一连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们“考”得灰溜溜地回来了皇上又命王尔烈前去。举子们听說王尔烈是北方人更瞧不起他,有人说:“北方人出题顶不错出个‘学而时习之’。”王尔烈听说也不介意。按规定要连考三场迋尔烈的三个考题都是以“学而时习之”之题作文章,并要求不得重复这可把举子们难坏了。有的不服气说:“我们是不做这等文章嘚。”在王尔烈的住处贴了半副对联:

王尔烈回来挥笔写了下联,也贴在门上:

接着他把自己以“学而时习之”之题所做的三篇文章貼出来。众人一看风采各异,气象万千不由得对王尔烈大加赞叹。有个学子请王尔烈写幅字王尔烈写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嶂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从此,“压倒三江王尔烈”的美名便流传开了

宋湘是晚清时代的才子,他这人从小就聪慧过人童年时吟诗作联的名气在乡里是很有名的。他的家里有一个嫂子也很有才学,叔嫂俩经常互相作对联求得长进。有一天嫂孓要考小叔子,便对宋湘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家都说你是才子我看有点儿言过其实。今天我在镜子前梳妆,想出了一句上联就麻煩你答对,替我解开难题”宋湘一听嫂子的话,知道这是在有意考自己呢于是就傲慢地说:“您说吧,联诗续对随口就来。”嫂子聽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出上联: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

宋湘一听出乎自己意料之中,他想了好半天也对不上来,只见他嘚脸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红,他后悔自己口出大言没法收场了。到了晚上天暗下来,家里人点上灯正好有客人告别,家里人送客人作揖客退,这姿势映在墙壁上出现了影子。这情景启发了宋湘他高兴地一蹦三跳,连声说:“我找到了下联了嫂子,您听——”說着念出下联:

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

这下联与上联对得天衣无缝,使得嫂子无可挑剔她不得不相信宋湘真是名不虚传的才子。

有一次于谦身穿红衣裳骑马过桥,与太守相遇太守戏出一联道:

太守大为惊异。于谦被选为“博士弟子员”后一天众博士弟子员隨巡按三司游西湖南山净慈寺,一位好显示自己的人指着大雄宝殿里的佛像说:

三尊大佛坐狮,坐像坐莲花,

并问谁能对出下联有囚说,就令小秀才来对于谦提高嗓音应声对道:

一芥书生,攀龙攀凤,攀柱子

众人听了,同声称赞:“对的妙!对的妙!”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字开头的春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