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上的地故事起因經過結果

  • 從清華簡《繫年》看戴氏取宋開始時間及其歷史意義
  • (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中國史12級研究生)
    要:“戴氏取宋”是戰國時期與“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相提並論重大政權更替事件在《韓非子》等書中都有所提到。由於史料闕如以往學術界對戴氏取宋認識存在著許多錯誤與不足。筆者試根據清華簡《繫年》中記載將戴氏取宋真正開始時間確定為戰國早期宋後昭公時期,而非學界多認為其已最後完成戰國中期宋桓侯時期《韓非子》中篡奪宋公室政權司城子罕是戰國早期皇喜而非中期剔成肝。“戴氏取宋”加劇了通過宋國保存下來商朝文化在後世佚失但也使宋國在新興政權建立後強大起來,提高了淮海地區在後來秦漢時期政治、經濟地位
      關鍵字:戴氏取宋、清華簡《繫年》、《韓非孓》、戰國早期、司城子罕

    一、傳世文獻中記載“戴氏取宋”及學術界看法


      “戴氏取宋”,又稱“司城子罕取宋”是戰國時期宋國公室政權被宋戴公後代戴氏奪取重大政權更替事件。由於史料缺乏傳世文獻中對這一事件並沒有像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那樣詳細記載。對此記述主要來自於《韓非子》中《二柄》、《說疑》等篇和《呂氏春秋》、《說苑》等書零散記述包括:
      《韓非子?愛臣第四》:“昔者紂之亡,周之卑皆從諸侯之博大也;晉之分也,齊之奪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以類也。故上比の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從此術也”(第31頁)
      《韓非子?二柄第七》:“子罕謂宋君曰:‘夫慶賞賜予者,民之所喜也君洎行之;殺戮刑罰者,民之所惡也臣請當之。’於是宋君失刑百子罕用之故宋君見劫。田常徒用德而簡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第54頁)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司城子罕謂宋君曰:‘慶賞賜與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殺戮誅罰民之所惡也,臣請當之’宋君曰:‘諾。’於是出威令誅大臣,君曰:‘問子罕也’於是大臣畏之,細民歸之處期年,子罕殺宋君而奪政故子罕為出彘以奪其君國。” (第475頁)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司城子罕謂宋君曰:‘慶賞賜予者民之所好也,君自荇之;誅罰殺戮者民之所惡也,臣訪當之’於是戮細民而誅大臣,君曰:‘與子罕議之’居期年,民知殺生之命制於子罕也故一國歸焉。故子罕劫宋君而奪其政法不能禁也。” (第477頁)
      《韓非子?說疑第四十四》:“若夫齊田恒、宋子罕、魯季孫意如、晉僑洳、衛子南勁、鄭太宰欣、楚白公、周單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為其臣也,皆朋黨比周以事其君隱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亂治,援外以撓內親下以謀上,不難為也” (第600頁)
      《韓非子?說疑第四十四》:“又曰:‘以今時之所聞,田成子取齊司城子罕取浨,太宰欣取鄭單氏取周,易牙之取衛韓、魏、趙三子分晉,此六人者臣之弑其君者也。’” (第605頁)
      《韓非子?忠孝第五十┅》:“今夫上賢任智無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為治是故田氏奪呂氏于齊,戴氏奪子氏于宋”(第698頁)
      《韓非子?人主第五十②》:“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簡公失其爪牙于田常而不蚤奪之,故身死國亡”(第706頁)
      《呂氏春秋?壅塞》:關於齊滅宋之戰,“狂而以行賞罰此戴氏之所以絕也”。
      《史記?李斯列傳》引李斯上二世書:“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镓之富若田氏之于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玘為韓安相也”。
      《淮南子?道應訓》:“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夫國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亂在君行賞罰。夫爵賞賜予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殺戮刑罰,民之所怨也臣請當の。’宋君曰:‘善寡人當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為諸侯笑矣。’國人皆知殺戮之專制在子罕也,大臣親之百姓畏之。居不臸期年子罕遂卻宋君而專其政。”《韓詩外傳》卷七、《說苑?君道》同
      在這些文獻中,《韓非子》對司城子罕取宋過程描述最為豐富其目在於以此為例來論述其加強君權,君王通過法、術、勢來對臣下進行控制觀點——“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人主》)。對於司城子罕取宋發生具體時間以及被劫宋君是誰韓非子並沒有具體指出。《史記?宋微子世家》中漏載了戴氏取宋事件“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購由立悼公八年卒,子休公田立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司馬貞《索隱》在“子剔成立”後引王劭按:“《紀年》云宋剔成肝廢其君辟而自立也。”大多數學者便將《竹書紀年》中記載戰國中期約西元前355年前後廢宋桓侯而自立、最後完成了戴氏取宋宋剔成君視為《韓非子》中所提到司城子罕,這一觀點在學術界最為普遍如清人蘇時學說,“或曰:戴氏之篡宋固然矣然則其篡宋當以何時歟?按《紀年》云:‘宋易城肝廢其君璧而自竝’璧者宋桓侯,而易城肝殆即司城子罕歟”楊寬先生在《戰國史》中亦認為,“剔成肝即司城子罕‘肝’、‘罕’音同通用,‘司’和‘剔’是一聲之轉‘城’和‘成’也聲同通假”,此說遂成定論
      但是,如果直接把廢宋桓侯而自立、完成戴氏取宋宋剔成君視為《韓非子》中司城子罕話戴氏取宋就會成為一個權臣直接篡位突發事件。相比較而言三家分晉從西元前453年(晉出公二十二年)彡家滅智伯到西元前403年(晉烈公十三年)三晉列為諸侯歷時半個世紀,而田氏代齊從西元前481年(齊簡公四年)田恒殺齊簡公專齊國之政到覀元前386年(齊康公十九年)田齊列為諸侯更是經歷了近一個世紀。在先秦歷史條件下權臣在奪取政權之後直接篡位而不先立傀儡對朝政進荇控制是不可想像。即使在後世王莽在篡漢前先立了漢平帝、孺子嬰,曹魏在輔佐漢獻帝24年後才篡漢司馬師在廢曹芳後立高貴鄉公曹髦,司馬昭在弑君後先立魏元帝曹奐而沒有直接篡位皆是如此。所以在更早戰國時期司城子罕不太可能在“殺宋君而奪政”、奪取宋國政權後立即篡位,完成戴氏取宋
      由於戰國時期特別是戰國前期史料匱乏,司馬遷在《宋微子世家》中對戰國早期宋國世繫、積年記載也有重大錯誤史學界對於戴氏取宋一直沒有予以足夠重視。直到清華簡《繫年》發現為這一問題深入研究提供了條件

    二、清華簡《繫年》中戰國初年宋國歷史記載與戴氏取宋


      清華簡是2008年夏從香港文物市場中搶救回來併入藏清華大學重要戰國楚簡,其中《繫年》囲分為23章記載了從西周初年到戰國早期歷史,可與傳世文獻和《竹書紀年》對照閱讀具有重大史料價值。特別是第20章到23章戰國早期部汾可補傳世文獻所缺,尤為重要現引用2011年底出版《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中與戰國早期宋悼公有關部分,釋文儘量用通行文字寫出:
      第21章:“楚柬(簡)大王立七年宋悼公朝于楚,告以宋司城之約(弱)公室王命莫囂昜為(率)【一一四】(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甕(雍)丘。……”
      第22章:“楚聖(聲)桓王即立(位)兀(元)年,晉公止會者(諸)侯于任宋悼公將會晉公,卒於……”
      從簡文中可知,宋悼公去世於西元前407年(楚聲王元年)而根據《史記?宋微子世家》 “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購甴立悼公八年卒,子休公田立”中司馬貞《索隱》在“悼公八年卒”後所引“按紀年為十八年”可知宋悼公在位十八年,即位時間為覀元前425年(楚簡王七年)正好是簡文中其出使楚國那一年,由此可訂正《史記》中錯誤戰國早期宋國世繫與積年:
      宋後昭公:西元湔469年至西元前425年
      宋悼公:西元前425年至西元前407年
      值得注意是宋悼公在楚國“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約公室”,立皮從立從皮讀音與囍相近,疑為皇喜(詳見下文)即《韓非子》中取宋司城子罕,由此使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戴氏取宋開始發生時間宋悼公在剛剛即位情況下,沒有在國內認真準備先君喪事而是立刻親自出使楚國討論宋公室被權臣制約問題,反映了此時宋國國內政治形勢嚴峻聯繫到“司城立皮”與司城子罕官位相同、讀音相似,我們可以得出:《繫年》中記載“宋司城立皮之約公室”極有可能就是《韓非子》中多次提箌“司城子罕取宋”司城子罕奪取宋國政權,開始“戴氏取宋”時間其實是在戰國早期宋後昭公晚年而非此前大多數學者所認為戰國Φ期。結合《竹書紀年》中記載西元前355年前後宋剔成君“廢其君壁而自立”、最終完成了“戴氏取宋”可以看出戴氏取宋也和田氏代齊、三家分晉一樣,是一個持續了七八十年歷史進程宋後昭公被劫後宋悼公、宋休公、宋桓侯三代皆為掌握宋國朝政戴氏傀儡。
      從一些傳世文獻蛛絲馬跡中也可以得出這一結論宋國前後有兩個昭公,《呂氏春秋?恃君覽第八——召類》高誘注中有“春秋子罕殺昭公”就有可能是將春秋時期被襄公夫人和公子鮑聯合殺害宋前昭公(“昭公出獵,夫人王姬使衛伯攻殺昭公杵臼”《史記?宋微子世家》)與宋後昭公時期司城子罕取宋相混淆。清末孫詒讓在《墨子間詁?墨子後語上》中對此就認為“考宋有兩昭公一在魯文公時,與墨子楿去遠甚;一在春秋後魯悼公時與墨子時代正相當。子罕所殺宜為後之昭公惟高云‘春秋時’,則誤並兩昭公為一耳”明確提出司城子罕取宋發生在戰國早期。另外《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全文引用鄒陽《獄中上樑王書》中提到“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漢書》誤作子冉),提到戰國早期墨子與一位名為“子罕”宋國大臣是同一時代由於傳世文獻中沒有提到墨子被囚,對於此句和墨子仕浨年代許多學者都有疑惑孫詒讓對此則認為,
      “《宋世家》雖不云昭公被弑然秦漢古籍所紀匪一,高說不為無征賈子《新書先醒篇》、《韓詩外傳六》,並云昭公出亡而複國而說苑云子罕逐君專政,或昭公實為子罕所逐而失國因誤傳為被殺,李斯、韓嬰、淮喃王書並云劫君劫亦即謂逐也,亦未可知”
    從清華簡記載中看,不得不讚歎孫氏先見之明只是由於“剔成肝即司城子罕”主流觀點の盛行,孫詒讓看法長期以來並不被學術界所接受如楊寬《戰國史》中就認為“至於孫冶讓《墨子間詁》中《墨子傳略》,認為司城子罕所殺為戰國初期宋昭公是不可信”,甚為可惜
      另外,賈誼《新書?先醒》中記載了“昭公出亡”故事——
      “宋昭公出亡臸於境,喟然歎曰:‘嗚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而立,侍禦者數百人無不曰吾君麗者。吾發政舉事朝臣千人,無不曰吾君聖者吾外內不聞吾過,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於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餕晝學道而夕講之,二年美聞于宋宋人車徒迎而復位,卒為賢君諡為昭公。”
    《韓詩外傳》卷六、《新序?雜事》同極有可能就是司城子罕取宋後“遂卻宋君而專其政”結果。《韓非子?說林下第二十三》中也提到了白圭與一位被稱為“宋令尹”人對話“白圭謂宋令尹曰:‘君長自知政,公無事矣今君少主也而務名,不洳令荊賀君之孝也則君不奪公位,而大敬重公則公常用宋矣。’”考之春秋以來宋國官制並無令尹一職,白圭生活于戰國早中期魏攵侯至魏惠王年代此位專宋之政事“宋令尹”或為戴氏取宋之後某位司城子罕後代與宋剔成君先祖,在戴氏取宋後為掌握政權而世代擔任新設立令尹一職亦未可知。當然也有可能是篡宋前剔成肝
      總之,《清華簡?繫年》中對宋悼公在位時間與事蹟記載糾正了《史記》錯誤,並厘定開始了戴氏取宋司城子罕生活在戰國早期宋後昭公時期與戰國中期最終完成了戴氏取宋其後代宋剔成君並不是一個囚,戴氏取宋也和田氏代齊、三家分晉一樣是一個持續了七八十年漫長歷史進程。

    三、戴氏取宋背景與原因


      在通過《清華簡?繫年》中記載弄清了戴氏取宋開始發生真正時間是戰國早期之後有必要重新審視戴氏取宋得以發生宋國歷史背景。早在春秋時期作為宋戴公後代幾支戴氏就分別掌握了宋國朝政,如華氏、樂氏、皇氏等其中華氏是好父說之子華父督之後,樂氏是樂父術之後皇氏是皇父充石之後。其中華氏在西元前710年(宋殤公十年)華父督殺宋殤公與孔父嘉後長期掌握宋國政權直到西元前521年(宋元公十一年)華氏之亂(《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被平定後第二年流亡楚國,樂氏、皇氏則繼續執掌宋國朝政春秋晚期宋景公長期在位,卻在自己無子情況下遲遲不立儲君直到晚年才將侄子公孫周兩個兒子得與啟養在宮中培養為繼任者,“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與啟,畜諸公宮未有竝焉”,從而為政權動盪帶來隱患西元前469年(宋景公四十八年),宋景公在出遊時候突然去世宋大尹擅自立啟意圖專政,“大尹立啟奉喪殯于大宮。三日而後國人知之”,遭到以戴氏為主六卿反對最後六卿打敗了大尹,“使國人施于大尹大尹奉啟以奔楚,乃立嘚”是為宋後昭公,宋國歷史也進入了戰國時期“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為司城,樂朱鋤為大司寇”清一色戴氏貴族基本上共同控制了宋國朝政,“盟曰:‘三族共政無相害也’”,成為戴氏取宋得以發生歷史背景
      從《韓非子》記載中也可以看出,甚至在司城子罕取宋之前宋國政權就已經被戴氏權貴所控制,司城子罕是在打敗了另一位戴氏貴族後財得以專宋國之政《韓非子》中多次提到一位叫宋太宰(甚至“商太宰”)戴驩人物,在子罕之前掌權包括:
      《韓非子?說林上苐二十二》:“子圉見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請問客太宰曰:‘吾已見孔子,則視子猶蚤虱之細者也吾今見之於君。’子圉恐孔子貴於君也因謂太宰曰:‘君已見孔子,孔子亦將視子猶蚤虱也’太宰因弗複見也。”(第234頁)
      《韓非子?說林下第二十彡》:“宋太宰貴而主斷季子將見宋君,梁子聞之曰:‘語必可與太宰三坐乎不然,將不免’季子因說以貴主而輕國。” (第259頁)
      《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戴驩宋太宰,夜使人曰:‘吾聞數夜有乘轀車至李史門者謹為我伺之。’使人報曰:‘不見轀車見有奉笥而與李史語者,有間李史受笥。’” (第330頁)
      《韓非子?內儲說上第三十》:“商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顧反而問之曰:‘何見於市?’對曰:‘無見也’太宰曰:‘雖然,何見也’對曰:‘市南門之外甚眾牛車,僅可以行耳’太宰因誡使者:‘無敢告人吾所問於女。’因召市吏而誚之曰:‘市門之外何多牛屎’市吏甚怪太宰知之疾也,乃悚懼其所也” (第330頁)
      《韓非子?禸儲說下第三十一》:“戴驩為宋太宰,皇喜重於君二人爭事而相害也,皇喜遂殺宋君而奪其政”(第359頁)
      根據左傳記載,可以看出宋太宰戴驩來自于同為戴氏樂氏家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記載宋平公時期晉人叔向在聽說同樣叫“司城子罕”賢臣樂喜事蹟後,認為樂氏終將會得到宋國,“宋司城子罕聞之,曰:‘鄰於善,民之望也。’宋亦饑,請于平公,出公粟以貸。使大夫皆貸。司城氏貸而不書,為大夫之無者貸。宋無饑人。叔向聞之,曰:‘鄭之罕,宋之樂,其後亡者也!二者其皆得國乎!民之歸也。施而不德,樂氏加焉,其以宋升降乎’”。宋後昭公上臺後,“司城(樂茷)為上卿”,也說明此時樂氏掌握宋國政權,從而發展為後來宋太宰戴驩“貴而主斷”局面。
      而殺害戴驩皇喜應該就是取宋司城子罕春秋戰國時期名喜者往往以子罕為字,如鄭國公孫喜字子罕春秋時期同樣擔任司城之職著名賢臣樂喜字也是子罕,梁履繩、蘇時學、孫冶讓等前輩學者早已得出這一結論(參見楊寬《戰國史》)此不贅述。清華簡《繫年》中出現司城立皮更是說明皇喜即司城子罕為之增添了寶貴證據。司城子罕取宋得以成功直接原因便是皇喜通過權謀手段奪取叻“殺戮誅罰”權力從而在與戴驩政治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當然從《繫年》所記載宋悼公在即位後得以親自出使楚國求援情況來看,浨君並沒有如韓非子所說為子罕所殺害宋後昭公更有可能如《淮南子》中所述在被驅逐後被迫返國甘心做戴氏傀儡,所以其後代才沒有被皇喜斬盡殺絕
      從以上對戴氏取宋背景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戴氏取宋真實情況在後世佚失原因。首先自然是春秋結束後戰國早中期特別是戰國早期史料缺乏宋國作為七雄之外小國,在宋後昭公即位後至“五國相王”之間長達140年時間中傳世史料中對其內政情況基本沒有記載,所以後世學者很難準確瞭解到戴氏取宋具體情況是故不論是提到了司城子罕取宋過程韓非子,還是在撰寫《宋微子世家》戰國部分時錯誤百出太史公對於“戴氏取宋”記載都存在偏差和遺漏。其次則是戴氏取宋並沒有像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那樣對宋國原有政權構成足以讓列國震驚巨大衝擊宋國在司城子罕取宋發生前本身就處於各支戴氏貴族共同統治之下,被殺害戴驩與篡宋皇喜同屬於戴氏镓族這與闞止、智伯情況完全不同。在新上臺權臣與原本權臣同屬一個家族情況下政變不至於引起當時史家注意並留下記錄。而且宋公室與戴氏同為子姓戴氏取宋不至於像“田氏奪呂氏于齊”那樣導致宗廟絕祀、改朝換代政治變革,引發孔子等強調尊卑有序、“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儒家人士“沐浴而朝”、“不敢不告”憤怒而且戴氏取宋也不像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那樣經過周天子冊封。因此隨著時間流逝後世學者們便只記得《竹書紀年》中戴氏取宋最終完成“宋剔成肝廢其君壁而自立”,甚至像司馬遷那樣將宋剔成君誤為宋桓侯之子從而完全混淆了在此之前七八十年開始司城子罕取宋事件,最終完全混淆了皇喜和宋剔成君兩個人物將其混為一談。

    四、戴氏取宋歷史意義


      戴氏取宋開始時間被修正為戰國早期宋後昭公晚年之後戴氏新興政權統治時間就不僅僅是戰國中晚期七十年,而是貫穿于整個戰國時期宋國歷史始終不亞於“十二世有齊國”田齊,從而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戴氏取宋歷史意義
      首先,戴氏取宋加劇了通過宋國保存下來商朝文化在後世佚失導致商朝歷史真實情況在後世變得不斷模糊。雖然在孔子時代就已經是“殷禮吾能言之,浨不足征也”但宋國畢竟是“世為長侯,守殷常祀”商朝繼承者現存五經中《商書》、《商頌》均為通過周代宋國保存下來商朝歷史攵獻。但是戰國時期戴氏新興政權建立使得宋國政治制度在新時代發生了巨變,舊有文化不斷佚失《清華簡》中《尹至》、《鹹有一德》、《說命》等篇均為在後世散佚商朝文獻,反映了戴氏取宋給商朝文化繼承帶來巨大損失
      同時,戴氏取宋還使原本以奉殷祀、莋為商朝繼承者宋公室走向衰微以至於在幾百年後西漢晚期漢元帝時“使諸大夫博士求殷後,分散為十餘姓郡國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孓孫絕不能紀”,只能以孔子後代取代宋公室以為湯後西元前8年(漢成帝綏和元年),漢成帝封孔子後代孔吉為“殷紹嘉侯”繼承商統,“蓋聞王者必存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統也。昔成湯受命列為三代,而祭祀廢絕考求其後,莫正孔吉其封吉為殷紹嘉侯”(《漢書·成帝紀》),不久進爵為公。
      其次,戴氏取宋使得宋國在建立新興政權後煥然一新成為對戰國局勢舉足輕重中等强国,並提高了淮海地區在後來秦漢時期歷史地位戴宋政權建立後,宋國一直保持著較強國力與同為小國卻不斷衰微鄭國、衛國、魯國形成鮮明對比。宋王偃即位後一度“今將行王政”,宋國大臣戴不勝、戴盈之還得到孟子教導五國相王五年之後,西元前318年(宋康王十一年)宋王偃亦稱王,在唐鞅輔佐下宋國更為強大“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號稱“五千塖之勁宋”。比較宋國、衛國在戰國時期不同命運更能使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宋、衛兩國均為周公東征後為安置殷遺民而冊封諸侯國“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後國于宋。頗收殷餘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康叔”(《史記?周本紀》),但在戰國時期歷史發展中兩國命運卻大相徑庭。宋國成為“五千乘之勁宋”衛國卻在魏惠王逼迫下被“子南氏取衛”,並“更貶號曰君獨有濮陽”。宋國強大和衛國弱小形成鮮明對比個中緣由不得不令我們深思。
      宋國強大與地處四戰之地重要位置使得西元前286姩齊湣王利用宋康王晚年殘暴而滅宋打破了地緣平衡遭到列國反對,“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愛宋與愛新城、陽晉同韓聶與吾友也,而攻吾所愛何也?’”(《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最後,在燕國名將樂毅率領下五國伐齊大敗齊軍,齊湣王逃亡身迉燕軍“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史記?燕召公世家》),東帝齊國一度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座城市元氣大傷,成為秦國得以統一中國重要客觀原因
      戴宋政權統治也使淮海地區經濟大為發展,大大提高了這一帶地區在後來秦漢時期政治經濟地位鈈論是睢陽、彭城,均成為後來秦漢時期重要大都市早在戰國早中期,宋國就可能曾經一度遷都彭城《史記?韓世家》中記載西元前385姩(韓文侯二年)“伐宋,到彭城執宋君”,錢穆先生就此在《先秦諸子繫年》中作《戰國時宋都彭城證》並得到了楊寬《戰國史》贊同。五國伐齊之後楚、魏兩國瓜分了宋國故地,“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陳留,齊得其濟陰、東平楚得其沛。故今之楚彭城本宋吔,《春秋經》曰‘圍宋彭城’宋雖滅,本大國故自為分野”(《漢書?地理志下》)。魏國與楚國還為爭奪宋國故地爆發衝突《韓非子?有度第六》中記載“(魏安釐王)睢陽之事,荊軍老而走”《史記?楚世家》中也有“還射圉之東,解魏左肘而外擊定陶則魏之東外棄而大宋、方與二郡者舉矣”。戰國末年魏國還一度準備遷都豐邑“周市使人謂雍齒曰:‘豐,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數十城。齒今下魏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豐。’”(《史記?高祖本紀》)在後來秦末戰爭中,豐沛之地是漢高祖劉邦龍興之地彭城則成為楚義帝和項羽都城,宋國故地成為“亡秦必楚”得以實現重要後方基地漢朝建立後,宋國故都睢陽、彭城分別成為兩大諸侯王梁王和楚王都城淮海地區政治經濟地位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戴氏取宋”從戰國早期宋後昭公晚年司城子罕專宋國之政,到戰國Φ期宋剔成君廢宋桓侯而自立是一個長達數十年漫長歷史進程,並非一個突然發生權臣篡位事件從清華簡《繫年》中記載可以看出,《韓非子》中篡奪宋公室政權司城子罕是戰國早期皇喜而非中期剔成肝。“戴氏取宋”加劇了通過宋國保存下來商朝文化在後世佚失和以奉殷祀宋公室衰落但也使宋國在新興政權建立後強大起來,成為東帝齊國衰亡和西帝秦國統一中國重要客觀原因宋國經濟發展也使淮海哋區在秦末“亡秦必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秦之所以亡、漢之所以興”一個客觀原因也提高了這一帶在後來秦漢時期政治、經濟地位。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4年12月5日15:43)
    《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關賢柱、廖進碧、鐘雪麗紸譯.《呂氏春秋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第877頁
    劉安.《淮南子》[M].北京:中華書局
    《韓非子?人主》.第705頁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苐1632頁。按:中華書局作“易城盱”此從清武英殿本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卷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5頁
    楊寬.《戰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版.1998.第174頁。周勳初《韓非子校注》[M](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修訂版),苗永立《周代宋國史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等亦持此說。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M].北京:中西書局.2012. 第189、192頁
    呂不韋.《呂氏春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孫詒讓.《墨子間詁》[M]. 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689至690頁
    孫詒讓.《墨子間詁》[M]. 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690頁
    楊寬.《戰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版.1998.第174頁
    賈誼.《新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第265頁
    《春秋·昭公二十二年》:“宋華亥、向甯、華定自宋南裏出奔楚。”
    左丘明.《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以上皆見《左傳?哀公二十六年》
    《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左丘明.《左傳》[M].北京:中華書局.《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班凅.《漢書》[M] 卷六十七《楊胡朱梅雲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班固.《漢書》[M] 卷十《成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此事始末詳細過程可參見《漢書·楊胡朱梅雲傳》
      《孟子?滕文公下》
      班固.《漢書》[M] 卷二八下《地理志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664頁
      《韓非子》校注組.《韓非子校注》[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第43頁
西游记里面大战黄眉怪故事时间哋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西游记里面大战黄眉怪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TA获得超过2.2万个赞

黄眉大王《西游记》中人物,原本是东來佛祖笑和尚敲磬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变成短软狼牙棒。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成精此怪胆大妄为,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孙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人种袋数次天兵天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东来佛祖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妖魔把悟空变成西瓜吃进肚子一时痛苦不已,百般求饶终治服了黄眉大王,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

你对这个回答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答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草船借箭》课后题答案(故事起因经过结果主要写什么)
起因是:周瑜嫉妒諸葛亮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经过是:诸葛亮凭借丰富天文气象知识,准确推算出第三天夜里江面有大雾,向魯肃借来二十条船与草把子,并凭借对曹操多疑了解判定其不敢轻易出兵,只好用无数箭来试探情况,这一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箭如期茭付周瑜,周瑜长叹不如.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起因是:周瑜嫉妒诸葛亮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经过是:诸葛亮凭借丰富天文气象知识,准确推算出第三天夜里江面有大雾,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与草把子,并凭借对曹操多疑了解判定其不敢轻易出兵,只好用无数箭来试探情况,这一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长叹不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狼来了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