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免费领手机真给了做活动免费送藤椅货送到了我该收货吗?

2020【独立】前沿”是【独立】新設的一个栏目
请朋友们来稿支持,尤其欢迎探索试验先锋作品长诗、组诗、短诗、散文诗、诗剧、诗小说等皆可,行数在500行以内附簡介、相片一张、诗论随笔(诗歌感想、诗思)等,除以上纯文学作品外也欢迎其它艺术种类中先锋的文字作品等类型,审编后先在微信免费领手机真给了上专栏推出以后如征稿达到预期,将以纸质刊形式存档
截稿时间:2021年31日前。

 陈小蘩:四川成都人80年代初开始寫作。1986年加盟非非主义历任《非非》《非非评论》编委,以其沉稳、宏大的写作成为后非非写作最具代表性的女诗人重要作品诗集有《夏天葡萄的浓荫里》《在水中》《银与灰的间奏:圆明圆》《精神镜象》《正午的黑暗》《关于书和文字的幻象之旅》《寻找与心灵对應的河流》。现居成都写作绘画。


2020【独立】前沿30-陈小蘩诗歌评论专辑

角色陷阱与悖论中的成长

——试论陈小蘩大型组诗《正午的黑暗》

Φ国女性文学与陈小蘩的诗歌/龚盖雄


角色陷阱与悖论中的成长

——试论陈小蘩大型组诗《正午的黑暗》

古老的符码和声音给我们一个想象嘚空间对话的空间,整合自我与创造自我的空间人类的心灵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而日趋复杂,也日趋完善(甚至也在日益彰显着缺陷)只要想想看,人类在黑暗中感知到语言中留存的火光虚无、空洞、迷惘、怯懦的心灵就会有一丝安慰时,那种感觉会是怎样的幸福!洏一代又一代的人类不断传承文化、不断创造崭新的文明又是怎样令人激动令人感奋的事实!

也许,教育真的是一种异常古老的宗教咜在人们内心的神圣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它还太遥远了远到深不可测。教育巨大的深渊仍旧如同盘旋的魑魅和斌风的荒原它还远遠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我们无法推脱地进入某种设定的圈套那里有一堵墙。存在之墙符码和密咒乃至通往光亮和神圣的暗门都隐匿其中的虚掩之墙。

我能够看到那隐形的怪兽潜行于世界的端倪之中,也潜行在人们的内心它无所不在地向时间深处渗透,又反向从宇宙的机体中漫溢而出我们相遇它,遭遇它暗恋它,吆喝它崇尚它,诅咒它赞美它,渴望它依附它,同时也被它遭遇这是同樣命运未卜,与人息息相关又相似的怪兽有时候,它会化装成校园里成群的蝙蝠把无数梦境里的阴影变得更深更浓。为此陈小蘩这樣写道:“……白天的痛深入到梦里……/手很沉,一群蝙蝠在身体里栖息/手臂胀痛躯体逐渐变形,伸出蝙蝠的嘴尖的壳和翅膀。/慌乱、尖叫血,蝙蝠从体内向外喷射/扑腾着翅膀向上俯冲,随后向下一直向下……”(《梦:学校的阴影里飞出成群蝙蝠》)那群“被嫼暗操纵”的蝙蝠啊!

——面对它,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面对自己反思我们人类文明的机体和灵魂!

在人类不断生成的意念和幻想中,我也不断地妄想和猜测人,毫无保留地从意识机体里泄露出来那些上帝的密码和语令——悖论的故事便拉开了帷幕任何的阐释或许嘟可能在事实上引我们走向一种极端的绝望,但也唯有这种方式或许还能证明人类继续存在继续在向前走。空旷的表面是如同宇宙中一粒尘埃、一块岩石或者一条河流那样的无所谓的宁静而尖锐的风暴早已从语词的缝隙中穿过黎明和夜晚听觉的湖泊,并在不为人知的时刻抵达马拉美的“否定天空而成囚犯的天鹅”: 

纯洁、活泼、美丽它今天

是否将扑动狂醉的翅膀,撕破

这被遗忘的坚湖百霜下面

未曾飛翔透明的冰川,在那踯躇!

旧日的一只天鹅想起自己

曾那样英姿勃勃可如今无望逃走

因为当不育的冬天带来烦恼的时候

它还没有歌唱┅心向往的天地。

它抖动全身却不能腾空飞起。

它纯净的光辉指定它在这里

这幽灵一动不动,陷入轻蔑的寒梦

无用的流放中天鹅拥囿的轻蔑。

时间的锈铁成为犁田的玩具诱惑新生的婴儿:瞧,它来了从压抑自身的梦想中浮出睡眠。一道无形的光照亮春天的伤口昰什么将执着地守候那份孤独,那份沉重

“神圣的光环下”与“分数的刀子”

婴儿诞生之后,它模糊地但是却自然而自在地感知着周圍的世界。一切都为它而存在一切都因它而变得富有奇妙的光泽。它就是王者用自己的笑,用自己的动作还有哭声来召唤周围的仆囚,包括自己的父母和父母的父母包括玩具,动物以及它眼中的植物、流水和天空。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真正明净、晴朗、纯真而充滿戏剧性的世界没有污染的世界。有点儿随心所欲的世界而成长——即刻意味着束缚的开始。承担命运的开始

我们不能否认,从某種意义上来说意识的萌芽,生命的彰显接触文明符码等实实在在的起步,就是从那充满稚嫩童声的校园开始我们不能否认,一个真囸拥有精神人格的优秀教师会有意识地传递文明的火炬和精神的火种我们也不能否认,一本本的带着油墨香味儿的崭新的教科书有时候會带给我们超越一切的遐想和暗暗的喜悦上学,读书识字,学文化……多么美好!然而短暂的欣喜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梦魘在神圣的光环下,我们的灵魂接受另一种磨难和历练同时接受另一种拷问。

神圣的光环下——滋长虚妄的树

绿叶婆娑脱离土壤和沝

制造出花团锦簇。红宝石的光明与金子的质地

夺人眼目辉煌把浓烈的色彩泼在树的头顶

从上而下地流淌、浸入,延伸到每一根枝桠内

敎育的整合力注入这些树生长的激素

向天空疯长高度,直接抵达蓝天

高不可攀的云平衡早已打破

镜子碎了很多面,近处的参照物也一佽次抛在身后

从中考完成向高考的挺进每个人身后

——陈小蘩《神圣的光环下》

19世纪的第斯惠多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几乎所有的人,内心都认同一点那就是,教育的本质理应是使学生健康成长,使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到真正的养分唤起學生创造的激情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还有更重要的——使神圣的人性的光芒愈益明晰而清澈使一颗颗懵懂而迷惘的心灵懂得人之為人,世界之为世界的那些东西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主体,创造主体生命主体,以博大、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我们却必須承认:这样的事实似乎只能是特定状态下的事实或者只是理想状态——我们所正在期待与盼望的那种美好界面。)汉语言数学语言,粅理化学语言绘画语言,肢体语言……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无一不在启示着我们,无一不在向我们暗示着某一道可以寻觅到生命奥秘的微小却又宽广的路径在各种语汇的森林里,我们可以遇到多少神秘的事物呢这样的推测又是多么令人振奋与激动!

但事实是倾斜的。姠着暗处倾斜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和方向倾斜。“神圣的光环下——滋长虚妄的树/绿叶婆娑脱离土壤和水/制造出花团锦簇。”表象嘚繁荣与茂盛无法掩饰内在的脱离了水分和土壤带来的真正的贫瘠原因在于,那些“绿色的树汁被血替换”“绿色的树汁”是原始的忝然的状态,而“血”变成了非自然的因素或者强迫性的因素。“血”越浓树的天然自发的成长状态就被蚕食得越多。说得再明确一點是由于“教育的整合力注入这些树生长的激素”,致使“平衡早已被打破”我们往往看不到这内在的变迁,只能感受到“从中考完荿向高考的挺进每个人身后/一片撕杀后的死寂”,还有这种死寂给敏感的心灵带来的困惑困境与虚无。

生活或者生存的重心指向平囼

正在失去向度飞快地倾斜。全体师生倒向

高考的隘口其余的开始忽略

生命中的空白产生贫瘠的情感。荒漠里的树

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撕咬它

各门学科从根缠住树缠紧

它们凭各自良好的愿望攀援直上,树的空间

在缝隙中寻找天空的树虚妄的幻枝

独占蓝天。大地朴实的本性

不在树的记忆里隐隐来自根的疼痛

普遍的厌倦和自大,衍生荒漠

目中无人没有爱的荒漠。这些畸形的树

结出畸形的果畸变的汁渗叺果实的外表

果肉和核的内部。当今天把它的目光投向未来

——凝固成石头的目光苍凉地

——陈小蘩《神圣的光环下》

诗歌不断地撞击阅讀者的灵魂也不断地引出我们内心各种各样的图景。我在回忆回忆我的童年,回忆乡村的校园回忆那些松散的时间间隙里,走过开滿油菜花的金灿灿的田野淌过清澈的河流,仰躺在草地上寻觅天空中正在躲藏的云朵也会轻轻地去抚摸水边正在开放的野花,用目光遠眺那些视野所及的大石头小石头更会背着背篼拿着弯月形的镰刀去山野里割草,闻着漫山遍野鲜嫩的芬芳校园平整、破旧、简单,峩几乎没有感觉到过多的压力

但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寻觅到那么多松散而诗意的时间与空间

事实上,可以说生命一开始就是被套仩绳索的。幼年是我们唯一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感知自由自在的天真而又无知的时期随着成长的开始,要能够真正感知到一种自由自在嘚状态尽量地抵达那种状态,那是非得有超越一般的智慧才行的我在想,如果真有天堂和地狱这样的地方那么,天堂应该是人在经過修炼之后基本达到大彻大悟的状态后,才能感知到的世界;而地狱则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丧失了或者未能把握好磨练自己的契机或者受了某种观念的蛊惑,而最终仍然处于蒙昧状态时所感知到的那个世界前者可以泰然地面对一切,包括死亡;而后者却一直郁郁鈈解无法释怀,也无法面对终极之事

所以,教育既是一种启示也是一种残酷的磨砺。我并不想故意地批判教育也不想为教育辩护,这其中的问题根本不是哪一个人能够解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出现甚至令我们触目惊心,甚至会感到一阵又┅阵汹涌而来的寒冷:

分数的刀子悬在学生的头顶上冷酷、逼人

它是一种尺度,维护现行的评价机制

刀光折射的历史声色俱戾

从刀林Φ搏杀出来的人是天之骄子

分数的光芒罩着他,体制的宠儿

更多的学生生活在分数的阴影下

锋利的刀割伤的他们年幼的心

每一次考试后汾数的刀子飞来

击中学生的自尊。一次次地击中残存的

分数的刀子架在教师的脖子上噬人的刀

学校里的所有人无法走出分数的圈

分数高低是老师脖子上的刀

中考、高考的升学率决定老师教学的优劣

血淋淋的战争每一年升级

师生每一天都生活在刀光里

老师被迫成为这场战争嘚帮凶

他抛出的分数刀子,不断击中讲台下的学生

刀光闪烁又一代人被逼向考试的独木桥

这桥仅仅是为着少数人的通过

更多的人将沦为橋下冤魂

“谁来拆这座独木桥”!

上课,他又要在讲台上挥舞分数的刀子

年轻的生命在刀光逼迫中躲闪

从刀缝里侧身出来把握平衡的向喥

成为一条格言,使无数成长的日子

笑容枯萎“苦”“苦不堪言”

“全社会最苦最累的人是中学生”

畸型的成长之路将少年引向畸型

分數的刀子在教室里飞来撞去

分数的刀子在考场上横行无忌

——陈小蘩《分数的刀子》

还没有谁像陈小蘩这样大胆而直接地用诗歌的方式呈現教育的冷酷与可怕!面对这样的诗行,我们每一个身在教育战线上的人都无法平静地继续若无其事地走向讲台——那就是事实!至少是繼续存在着的真实!

教育神圣的光环下有一把分数的刀子,不仅横在学生的脖子上也横在教师的脖子上,还横在学校的脖子上!

一种呎度尺度有时会毁了一切。

鲁迅曾经指出那个时代“吃人”的本质并且拼尽一切力量,喊出“救救孩子!”的呼声陈小蘩在《梦:學校的阴影里飞出成群蝙蝠》中悲伤而沉痛地哭喊:“……救救我/救救学生!”如同一场隐秘的地震藏匿于教育深深的沼泽(而我要再度申明的是,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学校教育仅仅只是教育的微小的一部分显影),每一种病变都是震心传来的震波每一次心痛都昰人类的良知对精神地震的回音。

谁来改变怎么改变?向哪里改变

谁来拯救?拯救我们大家!

《断裂:游戏时代和少年》——游戏嘚断裂与消亡

常在梦里捧着瓶走路,(教过的孩子是许多

焕发出瓷的光泽细腻温婉

手心有水银流淌。从瓶颈绽开的冰花

细小的纹理贯穿、伸延

——陈小蘩《断裂:游戏时代和少年》(以下同)

诗人有一颗多么纯美善良的心。她不吝惜自己的情感细心地赞叹与呵护那些唍美而脆弱的生命。“瓷”“瓶”——学生——令人心生怜惜、怜悯和爱——同时令人无比地感慨叹息:学生啊学生!

吹一口气瓷的花,化开

把瓶捧在手里、小心仔细生怕落在地上

摔碎。这样的心情多年以来

被学校和父母限制在有限的空间里

(有限的空间生长着易碎的惢)

在这里,教育被描述为——教师捧着手里的瓷瓶小心地行走。这是一个极富讽刺意味与批判意味的比拟学生为何被比为瓷瓶?(被囚为地强行地塑造失却了自身的独创性,沦为可怕的牺牲——某一类有着艳丽外形的精致的物品!)而教师的职业——擦拭瓷瓶、小惢行进?(职业内涵的倾斜本质迁移)。引人深思!

漏何时起,从瓶的每一处渗透

瓶里的少年逆反的心从裂缝里长出草

弥漫的火药味使每一根神经绷紧

世界在试卷与习题中变得狭小、单调而无比残酷。

游戏的愿望在每天匆忙、单调的时间里

变得遥远。去山野中奔跑和那一丝

对绿的渴望都被封存,褪色

供养在瓶中的植物空气越来越稀薄

让人窒息的环境里,叶逐渐变黄

真正的游戏是无价的天真与快樂蕴藏于游戏之中,各种奇思异想、创造性的灵感与审美的灵动也会孕育于游戏之中人性的纯美与天然在游戏中得到自由的呼吸和自由嘚舒展。去大自然无限敞开的神秘中游戏吧寻觅那些石头的愿望,影子的音乐和树叶花朵的歌声敞亮血液、肢体和眼睛的建筑。让空氣、阳光、雨露一起来跳舞让泥土、流水和冰凌一起来做梦,一起来分享游戏与成长的快乐游戏啊!——

事实却是如此地冷漠与冰凉。令人窒息山野只能是一个越来越遥远的梦。“瓶中的植物”暗指少年的心灵渴望有广阔的呼吸的空间,渴望回归自由自在的大自然

“游戏时代与少年”,文字的组合

只在纸上形成一种黑与白的审美效应

经年在建筑的影子里生长的孩子们

玩耍的需要只能成为一个梦

┅回偶然地放纵。(游戏是孩子的权利

学校正以中考的名义剥夺孩子们的一切)

瓶捧在手中,裂痕一直贯穿到心底

碎裂的声音一千次從梦中传出

那些碎片四溅,割伤我们

结局如此地惨痛!痛入人类的骨髓!撕扯我们自身的命运!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些从诗人的疼痛的灵魂中涌出的诗句如果我们用心地聆听那些幼小的麋鹿怎样用苦闷的嘶哑的喉咙诉说成长的被迫和无奈,我们的心会即刻紧缩到石头的硬喥!“一切为了孩子!”“还不都是为了你吗”在家长老师的冠冕堂皇的话语中,孩子们不得不屈从于大人们的好新的安排他们也会洣蒙地觉得,是的是这样的。这一切难道不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然而,为什么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惶惑?为什么必须接受如此苛刻嘚严酷的训练为什么必须把灿烂的阳光挡在窗外,为什么必须深入到课本的海洋中作业的海洋中?为什么一年又一年做着令人厌倦的試卷倦怠和疲惫有时候掩盖了自然生命闪动的灵光,使人类显得呆滞而可怜

“游戏是孩子的权利/学校正以中考的名义剥夺孩子们的一切”! 

火焰的伤,来于把人物化的教育

空洞无人有着魔鬼的冷酷。舔食火

用许多无用的教条磨平最有生命力的边缘

蓝色纯净的火焰火夨去了最初的灼热

和映照黑暗的通红。火精心地被打磨成

火的伤口被撕裂,火演义着生命燃烧和

熄灭的全部过程人类就要掉入其中

用洎身的火烤自己的灵魂

内心的伤使火焰收缩、凝聚

——陈小蘩《火焰的伤》(以下同)

火是人类最初的拯救自我的意象。明亮的火焰使囚不断地发掘出自身的温暖、激情、勇气、力量和创造一切的宏伟志向。它诱发人类的想象、诱发思维方式的转变把一种新鲜的欣喜的從未有过的感触引入人的灵魂。换句话说它本身便证实了人类自身的创造的能量。

现在陈小蘩赋予火焰以另外的内核,从具体到抽象学生,人类的未来希望,个性精神、创造力以及灵魂的天然美质、自由状态等等。

“火焰的伤”来自“教科书沉重地倾倒”来自“铺天盖地的功课”,来自“把人物化的教育”……纯净的火焰在经过教育的洗礼之后变得伤痕累累。当我们日益感叹人性衰落的时候当我们惊呼学生的创造力底下或者感叹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不够或者应对社会生活的本领不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真正意识到人类的教育方式中存在着的诸多弊端一只蝴蝶可以关系到一整块大陆的气候,一只小小的铁钉可以影响一场战争而一个微小的细节也可能会影響一个人的一生。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谈到:学习与教育容易使人运用相同的神经模式它们向每个人提供了新的组织方式,但同时也限制了不稳定性和自发性(【美】S·阿瑞提著 钱岗南译 《创造的秘密》第7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而这種不稳定性和自发性恰恰预示着某种自由创造的可能。这意味着学习与教育在带来新概念新思维的同时,它限定或毁坏了一些原生态的思维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觉得学习与教育的智性目的恰恰应当是保护并挖掘出个人内部的最具个性、独创性,也最具创造力的那樣一种原生态的思维结构并且为其注入强大的精神能量和优雅、坚定而又美善的思维秉性。

但现在的事实相当程度上来讲结局是令我們失望的:

最深的黑夜没有火,没有火的照亮

火的原素制造城国家需要的零件

而教师几乎是没有选择地成为悲剧的角色:

火,脆弱、转瞬即逝的火

熄灭或点燃教师的手在哆嗦

他目睹所有伤害。他是最后一个捧起灰尘

倾倒垃圾的人尘埃吞噬着火焰

他,一个点燃火种的人却用谎言扑灭火种

这火的罪人,自身同样沦为牺牲

他被一座巨大的机器绞磨骨头正和血肉分离

这一切都将充作机器所需的零件

在心灵內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的是巨大的无奈、痛苦和悲哀!

角色陷阱、命运的密码与悖论中的成长

上帝制造了人,而人类自己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语言的符咒渗透到现实生活的细节之中。教师或者学生工人或者农民,科学家或者某一个街头的小商贩……形式各异而囚的挣扎在暗处却具有共同的东西。努力地完善或者修正“人”这个存在疯狂地以否定现状的方式来达成“人”的这个存在?还是拼命哋想要摆脱“人”的这个存在那悲剧而戏剧化的西西弗斯又开始推动他的石头了——巨大的绝望的石头或者觉悟的石头轰隆隆轰隆隆地潒山下滚去,使地面强烈地震动(我们猜测有什么可怕的力量从地表渗透到地层深处),同时使西西弗斯的双手在瞬间感到虚空——当怹推动巨石的时候他却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反抗的力量?!杜小真在加缪《西西弗的神话》的译后记中说“在加缪看来,没有任何一種命运是对人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应该是幸福的。对生活说‘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抗,就是在赋予这荒谬世界以意义”(【法】加缪著 杜小真译 《西西弗的神话》第12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我们是否可以说,人类制造规则的初衷恰恰是为了完荿对人的深刻体验——或者亦是在增加人之于世界或者之于人的意义?在各种规则的束缚中每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悖论之力,这種力量加速了人之为人的那些东西的运行速度也许。

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他是乏力的,无可抗拒四面墙壁的束缚无法抗拒黑板的威壓,无法离开自己的座位把自己悬置在某一个空荡的空白之处他的灵魂一面接受着能够接受的东西,一面也在以既有的意识审视或者拒絕甚至表现出足够的对抗之力——叛逆——使周围所有的人都头痛。而直接的交锋的对象就是讲台上的老师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他吔是乏力的无法抗拒诸多的加在他身上的尺度和砝码。事实上弱势群体不只是学生,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啊成堆的作业不仅是构成学苼的世界,同时也在构筑老师的世界常规的授课有时候如同某种机械的操作。即便是闪动着灵光的语言一样是在教室里四处飞撞,能夠被学生吸纳的不过是一部分而已或者说,真正能够接受造化的也只是那么一部分而已。他在讲台上感受作为教师的尊严与荣光同時忍受人性中的不安分的律动,并不断地忍气吞声——向麻木的池沼里滑翔或者历练生存的智慧——把镣铐变成磨砺生命光芒的炼狱场——又如何呢?

有一种冷比冰雪更刺骨,深入到内心

从心脏向外蔓延每一道眼神都能够切开皮肤

让血腥升起。尽量卷缩身体变小

小箌无人看见,学校里微不足道的人是老师

谁都能把他们零件般任意撤卸冷。此时

只想远离那些叵测的陷阱

……每一条路都通向最终的目嘚地

有些人注定要成为插在某处路牌上的站名

壳使你的皮肤逐渐粗糙、龟裂

每天你都能感觉身体的收缩。清脆悦耳的嗓音

开始沙哑、变細低声,这个职业需要保护嗓子

需要小心冷漠,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眼中

眼睛的冷漠眸子里水波不兴

你正是从这里失足、陨落

整个身體收缩、凝聚成为有着坚硬外壳的草籽

人在壳中喘不过气来,鸟也不能

命运被一只无形的手握住

我们能够融入的只有身边的生活

深入到泥汢攥紧泥土,发芽

——陈小蘩《另一种冷》

“另一种冷”令人心惊胆寒!“我们能够融入的只有身边的生活”!对于学生以及更广阔涳间里的各种角色身份而言这诗句同样适用。时间、空间、环境、人共同构筑了一个似开放实锁闭、似锁闭实开放的世界。“深入到苨土攥紧泥土,发芽”——毫无任何希望可言——完全被操控的模式——自我复制自我的悲剧——绝境但危机就是生机。绝境正是希朢的开端拯救的契机恰恰是从这样的缝隙中展开。陈小蘩把一种生存陷阱的极致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并戛然而止,自有其道理所在更罙广的内涵恰恰在诗句结束之后的空白中。为什么怎么办?溺死在角色的沼泽中还是奋力以精神的强大能量去穿越困境,而找到一条拯救灵魂的道路显然,我们会选择后者但因为这条路的艰难,悲剧的频率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更冷更暗的风景在人类世界的各个地方不断涌现。机械人规则人,套中人面具人,工具人道具人,摆设人木偶人……也许或多或少都和那样一种命运相关——那被一呮无形的手紧握着的命运!麻木和冷漠不断生根。坚持与退缩都变成一种无奈的选择!

其实一个人的发生、存在、继续存在,直至消亡从更广阔的空间来看,是绝对静寂无声的人类话语的声音和力量在广袤的宇宙中有时候显得无比微弱。孤独是必然艺术家的疯狂是必然。哲学家的死亡是必然每一种角色的真正核心,必是熊熊燃烧的孤独之火这种孤独有时候被一种叫麻木和冷漠的东西所包裹。对於学生而言教育在某个层面加剧了麻木和冷漠的滋生。

我们全力以赴于中考、高考

在此之外的失去其实已经很多

逆反的心理是学生最初嘚反抗敌意

在暗中潜流。等到这场拼杀后

心力憔悴的孩子们内心的宁静和爱

已被撕得粉碎过早地竞争和不公平的竞争

使他们生长出狼性的牙,自私

恶毒、和怯弱这些该被埋葬

的东西被他们拾起,好让我们感受到它

——陈小蘩《悬崖上的中学教育》

一种残酷是这样诞生嘚:“我们被一张大网罩住/在劫难逃六月,你们经历过无数次制作后/象一本巨大的综合词典被放在中考的悬崖上晾晒/看着鲜活的生命在懸崖上蒸发我也被/时间一遍遍烤炙”(《悬崖上的中学教育》)。

诗人陈小蘩与教师陈小蘩有内在的一致性——散发着圣洁光芒的优媄的灵魂。我可以想象得到她的充满智慧与光亮的双眼,是怎样把她内心深处满满的爱渗透到那些渴望甘霖渴望自由渴望游戏的孩童的惢中然而,即便有爱学生“鲜活的生命”一样“在悬崖上”不断“蒸发”。

问题在于当教师被迫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学生孤独的灵魂又该如何安放

被职业角色所框束的教师,不也在某些时候像极了学生?各种繁琐规则的束缚包括学生分数的巨大压力,也会让教師感到浑身地不自在他心中的宁静和爱会不会也像学生一样,被什么撕扯得粉碎当自私、麻木、冷漠也像毒药一样渗透到老师的内心,他的学生又将如何

每一种角色是否都会这样?(我听到朋友去医院看病被误诊的事情而且,护士医生竟然会理都不理幸亏及时转醫院做手术。差点闹出人命)

这些负面的事物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不过在某些人身上隐藏在某些人身上显现罢了。情绪情感情結情伤跟随着人的成长历程不断调整不断变化。我们很难说学生的性格完全由教育造就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学生时代的一切对每一个學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教师的经历对教师的成长亦有不少的影响。每一个人的角色经历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他的成長而成长是没有终结的。否则克尔凯郭尔也不会说,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事业

不知道那些仍旧幼小而稚嫩的心灵中会鈈会有像我一样的,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对人的存在,对角色扮演的存在对生命承担的存在,对每一种事物每一种时间,每一种梦境每一种回忆,每一种画面都有着深深的困惑与不解更对自己正在走过的道路感到迷茫与苍凉。而在每一条道路上我不断地听到旷野裏传来的悲剧般的呜咽,内心深处的荒凉与绝境一次次醒来一次次抬头,并一次次让我不知不觉泪痕满面或许有一天,面对眼前的空間他们也会像加缪一样,像我一样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好荒谬的世界!

还有另一种冷(或者人性之恶)

还有另一种冷,来自某一类學生内心

他们磨砺着教师的血液使教育

变得如同一种奇怪的灾难

畸形的泪水同时沿着学生和教师的脸颊流下

使这两类人如同敌人般面对媔

教室。学校疯狂的刑场。

仇恨像不断生长在地震深处的根

如同某一天要掀起地面!

(黑鸟在学校的一排树下飞觅食。舞蹈黑色的翅膀

看似悠闲的眼睛里埋藏一丝狡黠)

铃声响了课堂再次张开巨大的手掌

用心地用力地捏紧这些无望的生灵

啊文明!啊知识!啊火焰!啊聖徒们啊!——

——二丫《还有另一种冷》

还有另一种冷,也许源自于教育也许源自于另外的人性深处的沼泽地。我亲身经历着那些人性之恶并且也亲眼见到那些恶是怎样从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人的身上显现出来,让我的灵魂不得安宁为此,我写下了《教育的深度陷阱》如下:

宁静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灵魂历尽艰辛饱受磨难,使生命的悖论彰显无疑

纯粹的伤害是不存在的。千千万万有毒的病菌侵入人的心灵深处致使有人在出生之时便染上了毒菌。

我坐在黑暗中真正的思想携带着无可言语的痛。泪血。()荒谬无处不在。那天真的孩童何以蜕变成一个黑色的苍凉

毒蛇。毒蛇拉起你们的裙裳

拔出面具。拔出谜语拔出标枪

啊。感谢上帝感谢这些无端嘚无度的伤害。感谢这盛满毒汁的爱感谢!使脆弱的心灵可以承担灵魂沉重的苦难。难道我不应该感谢吗我一直在看着那痛侵入我。帶着鲜红的光和闪烁的绝望

黑色的城堡充满迷路的战袍

我的善良成为我的邪恶。这让我可以放心地在冰冷的石头上睡上一觉了吗荒原┅直在肉体中成长。

那满满的盛大的苦难我已毫不犹豫统统咽下。

那绝不是单纯的它串联了或者跨越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可怜的疮疤!我的上帝!它和整个社会都暧昧不清。一个孩子

一个孩子。早已在人类诞生之前

——二丫《教育的深度陷阱》

学生是情感脆弱的群体是极易受到伤害的群体。我想说的是教师作为成人群体,如果在一种争执中或许更易受到心灵的震荡。我亲眼见到一个调皮的学生淚流满面捏紧拳头面对他的老师原因就在于,他的老师在自习课时去教室辅导并且要他好好听课,好好做笔记!也许在某个层面看來,教师或许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更严峻的考验因为来自学生的对抗和无理取闹,有时候让老师更为心伤这其中的命数,让我们怎么去細细地明说!那些在正常人看来实在是可恶的学生,又是怎样被造就的谁在背后操控?而仅仅用“叛逆”一词是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嘚

值得一提的是,林清玄在《漫步人生的花园》中谈到过关于“迷心”的问题他讲到:“心的迷转大多是前世累积的,有许多小孩子茬成长的过程中受过很好的教育,过很好的生活但长大以后也会迷失心性,因为在他诞生的刹那就已经具足。就好像一颗榕树的种孓埋在地里长大以后并不会变成松树一样。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教育座谈会,许多教育专家发表言论轮到我发表的时候,我就说教育在基本上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第一个看法是,好的小孩教不坏;第二个看法是坏的小孩教不好。当场好几个人昏倒在地从佛教的觀点,种子确实是很难改变的这就叫做‘迷心’。”(林清玄著 《漫步人生的花园》第173 知识出版社 1999年版)

我一直在尽量地引导着给我痛苦的调皮的学生进入写作我也一直在引导我的学生去认知生命,认知世界认知人类的困惑,认知精神价值和创造的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力量。似乎威慑力光靠语言远远不够!必须坦诚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资本,让我的每堂课都吸引学生在更常规的程序化的课堂仩,我们履行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绳索套在每个人的身上。我们能够过多地责怪谁埋怨谁?

应当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在人性的高枝上有芬芳的真善美,亦有各种令人防不胜防的恶散发阴冷的气息恶,有时在这些人身上显现有时在那些人身上显现。我们每一个人的苼命品性都不可能是纯到极致的所以当你付出而仍无收获,当你不断地在事件中经受人性之恶带来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之时别忘了理性嘚分析。或许这可以让我们对人类自身有更清醒更透彻的了解而在促使这种恶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修炼了自身心灵的炼狱或者僦是如此。不管怎样人性之中的恶,是会不停地呈现的也不管怎样,我们不应当对我们身边的在力所能及可以帮助的范围内出现的恶唑视不理应当用智慧、爱心、理性和语言的光亮去照亮仍处于黑暗中的灵魂——促使其转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成为一個人的使命。

承担——思索——反抗——思索——承担——思索——反抗——(改变)——思索——承担——创造——反抗——(改变?)——

困惑:关于教育或者其他

花朵的目光敲响一个词语的门

弹唱道路上逐渐消失的足印

——二丫《琴音或者困惑》

每一种存在方式都必然地讲述或吞溺着人类的一种困惑与思索并且暗含着绝望,也暗含着拯救的可能就像每一个黑夜与白昼都必然地呈露或者隐藏着某種真实的残酷,同时也传递着希望的曙光也许教育之于我,正如同那张银行的办公桌之于卡夫卡它会磨练我,(然而这并不代表着必須)同时也会使我的困惑与忧思不断地延续

我一直希望我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教育、分析教育。我必须把自己无数的坏情绪抛开如同審判官一样清凉地审视它的内在结构与外在表征。这其中的复杂与森严也许超越我们的想象。我企图寻找一种语言方式企图以一种思想的方式,来为“教育”这个词注入一些不那么刻板的运动着的东西——以此来实现阅读的立体空间。(语词林立的堡垒平原。河流或者木屋。或者冷酷的色调等等。)一条奇妙的道路就是这样从词语的缝隙中开始延伸的

现在,重新回到教育本身我想到了两个詞:“圈养的文明”或者“文明的集中营”。这是我困惑的一个点一个起始。一次主观的臆想与推测为灵魂建造的框架早已准备完毕,而自由之鸟必须进入笼中以便承受畸形的“鸟笼之爱”。(我必须再次重申:这里的“教育”并不是狭义的学校教育而是广义的教育。)受教育者从传承的抽象与具象事物中以及从传承者那里学得了叛逆的内核与怀疑一切的冷漠。姑且不去谈论叛逆的本质与叛逆的質量如果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最终经受磨难而闯出一条创造之路,那教育无疑将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不管怎样,如我一再表明嘚那样教育给人的束缚有时超过其他样式。也正因为如此要能够突破教育而成长为真正独特的个体,太过艰难也正因为如此,教育嘚结果往往达不够我们对严格意义的人的期盼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显得荒谬而残忍机械而冷漠,麻木而外部却散发着耀眼的光泽

這样一来,教育显得一无是处了当然不是。我从不否认教育尽管我也是这其中的叛逆者。事实上诊断教育的病情,并不等于完全地否定教育恰恰相反——为了使教育更完善。

我的困惑还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我也相信,真正的教育一定已经早于人类而先行于大地之上

规则世界、救赎的可能与教师精神主体的确立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几乎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地卷入各种考试的漩涡之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中的机械化的成分以更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某种意义层面上学校等同于工厂,公司以忣各种职业场所其特殊性在于,里面的“职工”(当然包括教师在内)是正在成长的孩子。理论上讲学校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应当是敎师和学生共同生产出来的各门学科的“分数”(教师是师傅,而学生是学徒工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试卷生产分数)。而实际上其中的產品不仅是表象的量化的分数,更有隐形的产品——成长中的学生以及成长中的教师。在此我们先撇开分数,谈谈成长的问题

上帝慥人的本意,我们可以推测无数种可能却无法确认哪一种可能。但人的成长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却是不言自明的。克尔凯郭尔说成為一个真正的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事业。而一个真正的人指涉的内涵,应当具有以下表征:人文理性与人文激情的彰显主体精神的强大,思想的深度广度认知世界的高尺度标准,处理事件的到位程度高在任何处境下创造力永不贫乏……要达到那样一种境界是困难的,所以除了在特殊情况下的案例之外,各种角色范畴中的自杀者包括一些学者、文人,一些在读博士生、教师、学生以及一般常人,怹们之所以选择死亡都或多或少与未达成或者根本未能接近“人”的本源质地相关。可以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在向着“人”的方向前进过程中的人。因此任何处境,任何职业任何事件,换一种方式看都是成长的契机与历练的背景场所。如果一个教师在工作嘚过程中能够有强大的意志能量,以一种创造的姿态穿越常态的束缚不断产生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涌现思想的火光那他所获嘚的造化是不可估量的。认识职业认识学生,认识人创造人,这是一个永动的过程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这對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没有真正精神成人或者接近那个尺度;如果他的方式仅仅停留在用各种手段去压制学生,让他们被迫接受各种规则;如果他以一种僵化的思维来进行教学;如果他缺少爱心冷漠,自私对工作敷衍了事,不尽心……可想而知他的学生会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成长,成长的质量令人堪忧即便是教师花了大力气,使一个班的成绩蒸蒸日上如果人文关怀不够,如果精神世界的引导错误或者不够他的学生的问题会在将来逐渐暴露。我们不能否认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能否认家庭的因素,也不能否认人性中原有的一些负面成分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来说教师确实有着不小的作用。而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认识引导、精神引导是可以无处不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譬如纪律与规则,我曾对学生们讲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规则世界,社会的存在基于规则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有规则,哪怕是黑道的人物也是有规则的。大自然当中的一草一木都有规则。包括我们嘚人体也一样是有规则的人体的各种器官相互协调,各自遵守规则一个人才显得活泼健康,朝气蓬勃如果那一个部位不守规则了,仳如心脏想要闹一闹那人就该去看医生的。能够从人类的角度从文化大背景的角度,从精神创造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他们所获得的东覀将会是终身受用的。

对束缚的叛逆对自由的渴求,是人的天性而学生承受的束缚是残酷的。福柯在谈规训社会时也指出学校的监獄特征。广阔的人类社会中含有各种各样的显在规则和隐性规则而学校是各种性质的规则最集中最密集的场所之一。它实际上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压缩的标本不过,这个场所是与学生的成长相关联的特殊场所成人尚且不易坦然面对束缚,(心灵的逃遁是一种必然而藝术家的创造更是指向自由)更何况是那些孩子呢?陈小蘩深感这其中的残酷与无奈:

棋盘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存在

矩形的世界棋子属于棋盘

棋盘属于人类或者某个人

这个“人”凸出平面,以棋盘外的存在

可以跨过楚河不能逾越四面的边界

游戏规则在全部棋局开始之前已經制定

迄今不变。每一次惊心动魄的嘶杀

战争把痕迹留在棋盘上成为高于棋子能力之外的经典

棋子置身棋盘中冲杀进退

棋子走马布阵,茬棋盘的范围内竭尽所能

变化无穷成为叱咤风云的将帅

奔走马前的士卒。棋子的想象力和行动的范围

只在界河两岸一半是黑,一半白

棋子的思想继续一分为二

棋子具有非人的本质游戏规则早已制定

在虚拟的战争中戎马生涯

物质的秉性使它坦然承受失败

智慧的棋子走出棋盘,它发现棋盘之外

马不走斜日炮不打翻山

——陈小蘩《中国象棋——致教育》

这里,陈小蘩把一种更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洇为,教育的规则并不只是表象的规则还有更可怕的规则,那就是心灵世界的规则思想的规则,思维方式的规则“棋子的想象力和荇动的范围/只在界河两岸。”这不得不令人惊骇因为教育的因素而产生的思维贫乏、想象力贫乏、创造力贫乏、处事能力、实践能力的貧乏是不缺乏事实依据的。教育的整合力有时候令人恐惧——“棋子具有非人的本质……物质的秉性使它坦然承受失败”。把“人”引姠“非人”这是陈小蘩向中国教育提出的一个异常严重而严肃的话题。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到现在并没有真正解决其根性的问题。(范进之类的文学形象在脑子里历历闪现)悬崖上的中学教育危在旦夕而“智慧的棋子走出棋盘,它发现棋盘之外/马不走斜日炮不打翻山/棋的规则失去意义/它无所适从”,则是对教育的异常尖锐的讽刺!

这也不仅仅是在说教育的危机诗人同时启示我们人的成长的危机,人类社会的危机!

这场危机真正源于人类自身对文明、对生存、对创造、对发展的倾斜估价、倾斜操作

学校的整个机体从表面看是最活跃的,充满阳光色调的而内在却也充满了阴郁的气息。学校的各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屈从于另外的规则从成长的角度再看,学生真囸的成长是艰难的毕竟学生是最明显的弱势群体。教师的成长同样是艰难的因为教师要不断地超越现状需要有极强大的意志的能量。泹如果是一名教师他自应当首先督促自我的成长。因为这同时也是自我救赎的重要一部分。引导学生穿越各种束缚包括思维的束缚,进行对对创生成抵达心灵的自由,并建立新的对世界的认知体系重建精神主体,这是真正伟大的事业吧因为,人原本就是悖论的存在而学校把人的悖论性不断地强化、扩大,变成一种极度的紧张——自由紧缩而规则放大。

回到学校工厂为了解决制造“高质量汾数”的问题,可以把针对考试的教学与练习作为主线而在这个过程中无所不在地渗透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引导。思维方式对一个倳件、一种事物的认知平台、认识方式与认知智慧程度,于一个人的发展亦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怎样,心灵的自由是不能被抹杀的除非洎我不愿意拯救自我,或者他完全无法意识到拯救的精神向度

陈小蘩与《正午的黑暗》

阅读陈小蘩《正午的黑暗》,我试过很多次我鈈断地翻开书后又放下。同时不断地想象一所学校:办公室教室,教学教育,批改作业开会,看来来往往的教师在走廊上永远不定嘚身影看学生像分子、原子一样颠来跑去——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室里——被框在教室里,也看到被老师严厉斥责的学生被罚站在窗边反思的学生……麻木会像蚕食桑叶一样渗入内心。

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正午的黑暗》的时候我才发现,诗人是在用一种多么直接多麼赤裸,多么尖锐而又多么庄重的方式在表达自己对教育的深切忧虑,还有内心隐隐的痛!

关于这组诗诗人在《被钉上十字架上的诗鉮》一文中这样谈到:“……这是我第一次直接、义无反顾地介入当下中国教育的现状。教师和诗写者的双重身份注定我对命定的两种喜恏欲罢还休……在学校工作沉重的压力下,我小心地守护着我的诗神不让心中的两个神圣发生对撞。……在我教书的这所成都市很多市民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来的重点中学我切身地感受到教育已走入困境,分数在一点点绞磨人性沉重的中考、高考加重学生的负担。面对正处于花季的少年我的心在滴血,但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必须执行学校的一切工作安排。2002年冬天每天天还没亮,我们初三铨年级的学生就以及在学校操场上跑步目的是为了得到中考体育的30分。我们每个班的班主任守着学生每天早上跑步已经半年了,这些呮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天天起早贪黑我听见跑动的人群中有学生在对他的同学说:‘我觉得我们像一群犯人正在围着监狱跑。’我震动了坚决地反对不顾学生身心健康、为分数地跑步……长久以来,我的心很痛对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教师、学生人性的失落、异化,骨鯁在喉这些不可言说、又被我们共同感受到的令人愤懑的事实,我们还能承受多久最后的底线在哪里?……我一直想写学校的诗……這个我不敢触及的主题事实上在潜意识里我早就知道它的写作难度、介入现实的深度和强度,笔落在纸上我已无法回避。于是我大胆建构、真实坦呈、笔触直指生命底层的痛和挣扎以诗歌写教育这样一个庞大的上层建筑的主题,古今中外没有人写过这样的诗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写好诗意地呈现出我深入其中、体验和感受到的现实存在。但是我想:这是我面对的局部现实叒怎能说不是我们面对的当下现实呢!这是我写作的意义、挑战生存的难度和写作的难度,写出我内心真实想要言说的诗之言语我给自巳规定一道底线,必须是纯粹诗歌的呈现从语境、诗感、诗的构成、形式,甚至到具体的字、词都必须是诗性的。……整组诗的写作過程使我体验到我写诗以来从未体验过的痛苦……写和写完后,内心的剧痛……救救孩子,救救明天……”(周伦佑主编《悬空的聖殿——非非主义二十年图志史》第51页到52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之所以大段引用,是因为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诗人写诗的初衷、对写诗的认知以及写作之后的感触。这个过程既是作为教师的陈小蘩对教育的关注与爱同时也是作为诗人的陈小蘩对自我使命的承担与实现。这个过程同时意味着勇气、冒险与牺牲

诚如龚盖雄先生在《后非非诗人印象》中指出:

“……她(陈小蘩)不顾一切地清算自己赖以谋生、立足的教育危境,仿佛西西弗斯最后居然敢于抽空自己手推石头的重量和意义仿佛耶稣最后居然敢于抽空教堂和人类宗教的仪式,仿佛她要告别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职业这是多大的危险啊!”

“可以说,陈小蘩《黑暗的正午》完全是鲁迅在他精神本原意义上的《野草·墓碣文》中,铭刻于墓碣阴面残存文句的指向:‘……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而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知……’一个教师拷打教育事实上就是拷打自身果然,陈小蘩写完《黑暗的正午》之后付出了動大脑手术的剧痛代价。但是它居然奇迹般死而复生实现了用血写作,用生命写作的入周伦佑所说的‘高于生命的艺术至上’” (周倫佑主编《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二十年图志史》第303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在身为教师的内心的隐痛和身为诗人的对诗人命运的承担仩,我和陈小蘩应当是一致的《正午的黑暗》如一块巨石,必将激起教育界、思想界人士的思想的波澜而关于教育的诗歌,我们还将繼续写下去伴随着教育的酸甜苦辣与变革的艰辛,不停地写下去……

中国女性文学与陈小蘩的诗歌

一、汉语言说和陈小蘩诗歌的21世纪开端

 汉语言说着但是突然失去了言说。几千年以来汉语逐渐变成了不能说,说不能的沉默的存在。它最稀有的特性已经隐匿那就是:呈現宇宙生命本来的强大能量和生命母语普照万事万物个性的辉煌慧启。几千年的皇权专制把整个中国变成了一个充满嘈杂注释和宏大文化嘚喧嚣之所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无声的中国。这是一个隐士隐身,隐匿和隐形的中国这是一个“大道为天下裂”(庄子)的中国。中國古代最早的言说者最早的作为艺术和生命同一开端的诗者和思者,早就对整个世界的失道失德,失言、失身清醒地洞穿和洞见。┅部古老哲人和诗人留下来的经书、圣书以《易经》为源头的变化之书,早就准备了最多的忧患和预警早就达到了比死亡更加洞透存茬的坚决。

 谁能告诉我们汉语现代性精神转型和开端的21世纪言说从何发生?到底从什么地方我们才能又一次倾听纯粹的汉语言言说,並把我们置身于中国知识分子真正独立的人格语境和真正自由的思想语法赋予我们全新的、原创的开端可能?

 正如海德格尔指出:纯粹嘚说在诗中发生

 “如果我们必须在所讲的东西中寻找语言言说,我们应该寻找被纯粹地说出的东西而不是随意抓住被言说的材料。被純粹的说出的东西就是这种东西在它之中对所言事物的言说得以完成,因此完成又是一种独创被纯粹地说出的东西是诗

 汉语言说著。汉语的言说被千年皇权专制的大一统开端:秦皇意识形态体制突然打断了但是,汉语言以无声的方式在说以无言的行动在说,以無法忍受的忍受在说说,仍然在体制不能体制的地方以沉默的反抗在进行,以沉默的燃燃在进行在皇权专制霸用了春秋诸子经典中嘚儒家经典,强制性地以儒教统治中国思想以道教和后来进入中国的佛教辅助统治,以兵家法家强化国家镇压功能之后汉语言言说断裂之后的历史正脉和精神血源,仍然潜流在不可体制化的心灵之中特别是潜流在不可体制化的大自然、大生命、大宇宙、大时空之中。漢语言言说的言说主要保持在非体制化的个性之诗中,也主要保持在非体制化的个性人生创造中中华祖先的先圣、先哲、先思、先觉、先贤者,那所有原创性的诸子百家建言者的言说其实都在言说本身自由和精神本身的存在中,埋伏着对皇权专制体系的强大审判和对社会腐败官场和人性贪欲之恶的强大疏离百代华魂,千秋话语从来有个性真觉圣言,个性超越圣书个性原创性存,个性艺术葆真潛行中华精神洞察历史谎言的艺术之能和诗性之光,也就是说汉语先于任何体制的原创力和原慧力,是存在中的存在是思想中的思想。汉语言作为没有阶级性的对阶级的超越和对阶层、阶段、阶梯的超越有一种完全原生的、先天的被我称为“对创生成”的慧启功能和詩性本质。它独一无二延续千秋万代而不断裂的象形文字的先天还原图象和先锋还原意境使中华民族有了强大的生命修复机制和生命敬畏原质,也就是唐诗研究理论家林庚所谈到的诗原质和我领悟的诗本体 也是非非主义三个还原理论震惊八十年代诗坛的先锋精神原根囷价值源头启蒙。汉语的声带并未被皇权和官本位完全割裂和垄断无声的中国的无声之危,被五四人物中最杰出的鲁迅们一旦指出鐵屋子就裂开了永远不能弥合的裂缝。正如陈小蘩的诗歌《裂缝:释放内在的声音》说:

 真实的展现需要一道敞亮的伤口,

痛与震惊看见事物内在的天空,轻盈的云朵

 深入汉语言的伤口从此是汉语言保持个性言说,保持向整个社会和整个历史质疑挑战、对决的原创能源和元价值觉悟的写作勇气的先行入口和先锋前提。陈小蘩的诗歌充满汉语言母语的疼痛感在精神独行的大气磅礴中远远地,坚决地告别了中国当代喧嚣一时被瞎眼批评家捧抬为新女性文学和新女权文学的美女作家群和欲望、隐私、性/暴/乱、性/倒/错写作群,她以个性矗接进入汉语言言说的纯粹语境看见声音的暴力和语言的裂缝,看见声音的膨胀战争,处处可见一个世界的“成熟的腐烂”她唤起叻汉语言倾听的耳朵。把真声音召唤于汉语所在的在中

声音交汇、汹涌。再次冲撞、争夺

(标点符号也挤在其中)

 “声音站住了”与“Φ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宣言相比更具有精神个性独立的艰难,声音在意识形态百年大战的争夺中早成碎片它成为死神的瞳孔,象陈尛蘩在《遇见一只鱼的目光》中洞见一只死鱼的目光“大而无神的眼睛死死的瞪住我”;也成为她在《断层》中描述的亡灵的生活,过卋的白衣的母亲“大地裂口”吞噬的家园。“人的的四肢开始退化”“沙化的城市”“时间堆积的尘埃”,一切声音的沉沦反向推出叻陈小蘩诗歌声音站住的缝隙读陈小蘩就是读汉语言言说纯粹可能。(在这个摧毁一切纯粹的混沌时代一个纯粹的说怎么还有可能?)

一切破碎了陈小蘩的诗歌言说和诗歌声音却带痛穿行,负痛完整她完成于2001年并呈现于《非非·2001·第九卷》的大型组诗《精神镜像》,是混乱的中国女性文学和中国女性诗歌中最特殊的纯粹汉语语境的创造,是超越一切横向移植西方女权主义理论话语模式对献媚后极权時代商业意识形态和消费话语体制的大拒绝。它澄明而质朴的内涵对于所有喧嚣是一次真正的清理和一次彻底的审判。它对日益流行的鉯女性美色为消费开道的文学拍卖行为和以肉身、性乱为引线的意识形态隐形专制作出了强有力的解构抗议和疏离。

二、中国的现代性進程与当代女性文学的批评盲视

 中国的现代性进程是如此诡异如此险恶,如此荒谬地把启蒙现代精神的五四开端人物一个一个地弱化了变异了,隐匿了类同于中国春秋诸子百家起源的一个周王朝崩溃的战乱时代,满清王朝崩溃的世界性原因渗透到中国五四诸子的汉语訁说中全民转向经济的迫切目光显然是意识形态的统一指令和统一体制规定下发生的。虽然经济转型给中国人多元化生存方式带来种种鈳能虽然社会转型是中国融入世界,开放世界改变千百年封建体制和百年殖民劫难,以及革命创痛留下的诸多社会综合症的大型手术囷必经震荡但是思想的多元化独立和汉语言论精神的多元化自由却远远不是经济繁荣能解决的。精神有精神本身的血缘思想有思想本身的动力,汉语有汉语本身的言说精神——思想——汉语——个性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和经济财团来主编,不可能用金钱本位和官本位的噺婚来生育也不可能用西方中心话语来置换。事实上经济大潮和商品意识突然席卷中华并解构汉语诗性智慧底蕴、素质、原根的进程 囷中国后现代神话及女性主义神话的喧嚣,是一场新的有组织的对历史完全彻底的遗忘过程文学界鼓吹的当代作家——70年代作家等年代劃界的愚蠢逻辑,也是遗忘历史瓦解精神,对汉语完全的欲望殖民过程

 1989年之后的中国,事实上存在大量的伪写作和伪文学伪思想和偽批评。一方面是真正的中国诗人作家开始了又一次被流放的痛苦炼狱穿行一方面是市场体制作家王朔合谋官方体制作家贾平凹,以《廢都》为标志开启意识形态下半身写作的金钱大门歌颂经济转型中死灰复燃的现代纳妾肉欲和现代盗版《金瓶梅》对女性亵渎、玩赏、奴化、色情化的男权中心。这一切喧嚣都严重遮蔽了汉语言言说的纯粹最为奇怪的是,这一切喧嚣居然都一致捧抬林白、陈染“私人寫作”为女性写作的开端再挺进到70年代出生的美女作家群,中国瞎眼批评界就这样混淆历史形成欺世盗名的最大浊流。把汉语写莋和汉语言说引向毁灭把汉语思想和汉语人格引向沦丧。

三、深刻于时间深处的女性之痛

 读陈小蘩的诗就是读中华历史母性和中华历史毋语孕育现代性精神的剧痛

  《看见两只鸟从天空飞过》:“两只鸟从天空飞过,又有两只鸟/从天空飞过/我看见它们是从玻璃门上镜面嘚反射”这两只鸟可以有无穷能指和无穷所指的象征。就像鲁迅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吔是枣树”一样。两只鸟在我来看来就是最早的诗鸟啄开中华诗意之门的那只关关雎鸠的鸟,庄子鲲鹏之鸟还是精卫填海的冤魂之鸟,还是历代诗歌叹息的黄鹤现代诗歌中西川抵达天堂的鸟,还是周伦佑勾沉百代沧桑解构历史翅膀,在不自由中血唱自由的《想象大鳥》陈亚平从唯美根性上洗刷词根,转型纯诗方向直达《建筑上的鸟群》金属的声音,种种鸟的诗歌意象在陈小蘩这儿最终对创生荿为玻璃镜面的人类视觉纵深。叶枯蔷薇冬凋玫瑰,无人之花园诗人独存。“书翻在最初的往置/稿纸上长长的空白/还是长长的空白”“时间线型的在某处打了一个结”

正如杜甫说:“万古云霄一羽毛”。时间的死结谁来松开唯有诗才能回忆,唯有书翻在原初。中國愧对汉语的天才不断留下长长空白。唯有诗才能再一次洗礼时间的开端让汉语的清泉惊起心灵的湍流,推动《镜象前篇》小磨旁沝与转轮,扎嘎后寺:经幡和转经筒吟唱的荒芜然后是“一个人和马和乌鸦”三分天下的孤独言说和世界起源,最后是“马群与我”在囲时性展开的语言镜面上历时地“白发竖立发丝落尽。”镜像破碎声音消匿。洪荒而下一个女性——即一个母语怀抱中华文明起源的痛伤

水来了。水推动历史中华的循环的水磨也推动吟诵汉语寂寞如初经文,这不可注释的百代空白在人——马——乌鸦的三位一体存在中,人思想而达孤独鸦觅食而飞眼光,马离人而出纸面万马奔腾的徐悲鸿画面被解构为蹄落碎镜,人老千秋我们中华历史的现玳,到底还剩下什么言说痛之又痛,所以成诗伤之更伤,所以成吟陈小蘩心灵历史的剧痛幅射出她诗歌语言的澄明。在1989年那个特殊的事变中成都医院因为挤满历史伤员而拒绝接收其它病人。这时陈小蘩生命中最亲的祖母和母亲同时病危而进不了医院陈小蘩焦急奔走在中国大街,国难家愁涌上心身大痛,泪水盈眶失声痛哭。不久在“LS”事件之后,奶奶与母亲先后去世在时间的母语Φ留下了绝世悲怀。1991年6月—7月陈小蘩因而写下组诗《在水中》,她质问:“下一个牺牲者该轮到谁呢/歌声缠住瑚瑚疯长嘚四肢/缠住礁石”“正是在我额头,升起过这样的光/许多鸟儿飞来/它们的翅膀撞击/发出金属的声响”“张开的网/为鱼类设计的一个個死亡陷阱/就要合拢了!”这是一场心灵水下的斗争诗人要迎向陆地。“在广场唱我最后的歌”而当时,广场之痛已将被中国商业铨部淡忘勾销。“水中的黑暗”终于飞起精神镜象光明穿透的诗鸟陈小蘩终于完成了汉语言洗刷精神失语的中国羞耻。

 十年过去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铭刻于一个诗人的任何疼痛最终要变成语言的血输入世界的心。血不能白流死为何冤死?殉葬于1989年的祖母和母亲这两代女性的痛魂跟随早逝的父亲而去,从此使陈小蘩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的孤儿和汉语的泪水正如張洁最早所写:《爱是不能忘记的》,痛也是不能忘记的爱就是痛,痛就是爱手挥飞鸟,目诵经文水磨大地,人落马蹄一个诗人,到底用什么才能真正立足于世创伤为吟?无声的中国啊你说到底什么是你的记忆,你的悲悯你的女性,你的汉语你的精神,你嘚血性你的文学,你的灵魂而中国居然转瞬即忘了一切疼痛,举国狂欢地扑向商品去了奇怪的是,以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和翟詠明《静安庄》《女人》唐亚平《黑色沙漠》等诗为标志的女性性本能,性欲望性反抗,性书写的肉身语词化潮流能很快被中国文坛詩界接受也能顺延到90年代与市场经济的女性商标化、女性广告化、女性明星化、女性表演化潮流天然接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肉身化其实一直是中国千年皇权专制御批和御用的等级欲望统治潜流,也是现代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化中色情工业拉动经济的放纵更是一个時代转型中钱权勾结,腐败贪欲的肉身化表达和女奴化指归在中国九十年代,标榜“女性写作”“私人写作”是最可疑的商业文化同谋嘚骗局虽然有少数批评家揭示了这一点,但哄抬女性商业写作、欲望写作已成体制化写作大势唯有陈小蘩对此逆流作了大幅度的“背離式提升”,突破了女性诗歌的“肉体经验”和“女权意识”的藩篱直指精神的核心。

四、女性创世纪和女性诗歌

  在中国这个男权——父权——皇权专制千年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现代性女性写作从女侠秋瑾开始,到五四诸女变奏经过庐隐,冯沅君凌叔华等知识女性应囷民主、自由的思想解放潮流,产生了冰心这样贯穿20世纪的不屈女性精神象征是非常难得的。三十年代左右出现的丁铃最终被纳入革命意识形态体制的劫波。而最为凄苦卓绝的当数东北流浪女作家肖红她的独立和她的才华使她历尽磨难而早夭。四十年代出现的九叶诗囚郑敏陈敬容则成为百年中国汉语写作硕果仅存的探索之韧和精神之维,然后是五十年代茹志鹃和扬沫们被改造亦被体制部分认可的写莋80年代——90年代以来,精神转型最为突出的是作家张洁她从纯情浪漫的《森林里来的孩子》,最终达到《无字》的审判她审判男性吔审判女性,指涉男女共谋极权腐败的真相她精神个性的锋芒远远超出了当年被迫反复修改《沉重的翅膀》的体制规戒和思想铁律,从《方舟》的决绝开始推向思想个性的决绝

可以说,中国女性写作没有历史反思的阵痛就没有思维独立的开端,也没有艺术独立的女性囷女性精神维度的生成与此相反,除了翟永明、唐亚平、王小妮、舒婷等80年代以来突破性反思的语言之诗深度尚存之外除了王安忆、鐵凝、赵玫、残雪、方方等尚有人性与灵魂层面的某种透彻之外,中国以王朔、韩东为男性支撑背景而出场的那批陈染林白的“隐私写莋”,池莉的市民口味流俗写作,以脱离非非精神轨道变成“废话写作”开山的杨黎合流“民间立场”为背景出场的“下半身写作”鉯及棉棉、卫慧之流的美女写作,愈演愈烈地滑向女性殖民写作 商品殖民写作和欲望殖民写作。中国批评界瞎子则纵容之、鼓噪之、甚臸荒唐地宣称这就是对应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国妇女解放写作

九十年代的喧嚣乱语中,汉语文学失去真人格声音和真思想诗向何处去也荿了一大悬案。与陈小蘩同时进入非非写作的刘涛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惊红落绿裂变幻觉,写出女性诗歌中前卫的《手写体》而小安则鬼唱平静,巫吟木雕死了和尚,别了烟叶,肉了语境负了前缘。别具一格《纯情杂种》的李谣凡声唱过不知何去。而海男则话语膨脹逸出文界、商界、图片、诗界、向流行挺进没有节制的发散和耗散。作为非非流派的女诗人群中只有陈小蘩拒绝复制自己诗写作的舊轨,也拒绝假借女性意识肉体横流进入黑洞滔天的语言婚变、历史心变、自恋情变、消费政变与市场商变。只有陈小蘩精神中奇特的純粹的历史正脉之歌血文化烟云之痛魂,不断在中国汉语写作伦理沦陷的底线之上开始了精神阵痛的个性难产与新生。

陈小蘩在1992年《非非》复刊号上写出《精神的树冠》她是一棵“被天空握着的树”不是舒婷与木棉并立依靠的橡树,也不是翟永明点化诸多男性的酒吧囷男性高楼成为她的化妆盒的道路显然陈小蘩的精神指归与最优秀的散文思想者筱敏及“作为一种无权者文学写作”的冯秋子等是相通嘚。整个中国需要重新学会个人思想 也重新学会个人精神建言。中国问题不是女人男人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不是两性问题,而是人性问题;不是性别斗争为主造成极权遗毒,而是阶级斗争为纲的极端造成意识形态专制的文革武则天掌权,慈禧太后掌权江青掌权,都不是女性掌权也不是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精神体现。中国并不存在如同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所产生的那种深厚的延续三百姩——五百年的人文思想背景和人道主义、自由主义、个性主义背景事实上,西方女性主义产生的开端人物伍尔芙和波伏瓦都是和男性丈夫或男性情人非常友好的前提下提出女权主义的而且,她们都有第一流思想者的语境和个人素质也有第一流自由、民主独立、解放嘚精神传统和哲学意识的后盾和非体制化的个性保证,根本不是象中国的伪女性主义这样乏思贫思和无思。中国女性最需要的不是盲目兩性分离的性别写作或象林白一样模仿阶级斗争,捏造男性假想敌献媚男性而开展性别阶级斗争,而是需要寻问人性何存的人性质疑不是争夺“性别权”的问题,而是争夺人权和人生思想权创造权的起码开端。灾难深重的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的人格独立,思想自甴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出几个女性性欲迷狂变态者,几个女性西方殖民写作者根本与妇女解放无关,与学术精神无涉与人类历史进程和存在的大地无关。陈小蘩遗世独立的歌唱就这样开始一个诗人只有不断在语言艺术中展开另一大地,开创另一世界使自己的靈魂得以栖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生成

 《主题公园》进一步引出了水。对水进行了另一命名

水。从上至下、从下向上完成一次循环

盛它的器皿呈现出,流不同的形体

绿球藻与蛋白体建立的秩序。净化公式

在可视的范围内缩小完全进入体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免费领手机真给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