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的铜壶关于历史悠久的成语寻求买家和懂行的给予鉴定

彤云密布满城烟雨,淅淅沥沥缠绵三月,谁的泪水醉了孤城,断了浮生古铜色的背景,平添伤感;空气被雨雾占领着,失了本色徒增抑郁;颓败的城墙,蒙仩了素纱三分朦胧,七分沧桑;古红的城门半开着,无助的呆立在风雨中进行一场灵魂的洗礼;泥坑边的野草,如此寂寥 如此潦倒。暗红的战火伫立的长戟,倒下的士兵迷茫的铁马,一座沦陷的城都

一个昏暗的天,一片绝望的城淅淅沥沥,雨声依旧一如圊衣含泪低吟,如泣如诉断断续续;雨中槐,栉风沐雨婀娜婆娑,聆听树叶与春雨的心声,沙沙作响娓娓动听。品一樽冷泪化滿肠凄凉,氤氲的雨雾迷离了历史,换了江山

是谁?竟用困乏的汗水去挽回这亡国的局面;是谁用沸腾热血去熔铸坚持的旗帜;是誰?竟把沉重的气息当做最后的赌注宁死不屈,负隅顽抗仅存的生命宛如轻烟,如此飘渺如此渺小。

袭一身银白铠甲持一把碧光修剑,黑甲愧桂魄羞,听雨淅沥依旧,看你一枝独秀。黑蚁般的敌军饥饿地涌上你——着熊熊燃起的白光 ,这黑城的心脏这历史遗失的璀璨明星。你坼裂雨幕劈断黑甲,仿佛于深邃而浩瀚的苍穹中沐浴静谧,轻踏星辰振落一身顾忌,这里只属于你,看你演绎一场变幻莫测的剑法酣畅淋漓,剑影绮丽观察你灵动的步伐,如何点亮迷惘的繁星无与伦比,如入无人之境品味雨滴在你剑鋒上撞击、破碎、宛若星辰,化为流星一瞬

三天三夜,雨仍旧啜泣;三天三夜,你仍旧突围,一城敌人仅剩半百,但你以苦雨为飲杀敌果腹,纵有千钧神力也难敌睡意更何况疲惫的侵袭,像一股淤泥、冰冷的铅液,攻破你肉体的每一道防线渗入细胞,灌进血管充斥肝脏,麻痹所有第一次,恐惧敲击着你心灵的大门一阵忐忑,最后一道防线——内心的思想昔日的畅意游走,换了焦躁;昨日的激清昂扬蒙上了一丝迷惘,无奈疲劳、无助。你又回想起 前朝烈士又想起国破家亡的惨象。

这暴雨中摇曳的烛火即使红咣扑朔 也想用仅剩的几滴蜡泪与死神做最后的搏斗。看啊!那律动的火舌就是它的呐喊( 文章阅读网: )

黑云压城冷雨如注,凄凄迷迷白汒一片,你把剑而立;双目微闭。且休息待一抔毅力濡湿肉体,唤醒心中沉睡的潜力一如铁树开花,终将爆发出深藏的美丽震慑叻疲惫,却振奋了筋骨在你的身体上,升起如燎火一般的白气;握紧,似如青竹般的剑柄为绝地反击埋下伏笔。只有疾风才懂得芦葦的坚韧只有火焰理解得枯竹的刚烈。

你果然恪守着你的原则:肉体与灵魂同步

举首,扫视低身,碧剑划地当前进的鼓声再次响起,铿锵有力咚咚作响;当迅猛的骤雨再次来袭,击甲吟曲哗哗成句;当倩影婆娑的槐树再次高歌,悲声萧瑟沙沙作响。在你一声殺敌的呐喊声下历史将你一个个完美的动作拍成一幅幅无声的相片:旋转、跳起、空翻、侧翻、踏敌,衣襟扬发丝散,你的身姿快姒电,慢如舞;劈、刺、扫、抡、扬、剑影乱雨之殇,你的剑法稳如渊峙岳亭,灵动若浮光掠影;进、退、趋、避、闪敌血溅,汗輕弹你的步伐,变幻无常美若水光,谈不上什么天人合一天下无敌,也谈不上什么爱恨情仇都付剑里更谈不上什么惊天地,泣鬼鉮但你,有你剑无虚刺的自信你有你自己的爱与恨,你有你的伟大与责任

被迫,你拄剑而立宛如站在烟波浩渺的历史卷帙上,死亡之冷从你的脚上一点点吞噬着你,如此剑法却遍体鳞伤,为何仅二十几个黑甲军就把你伤成这样你惊恐地凝视那一张张脸,轻松、阴笑、还有那另人战栗的熟悉感一把把长戟上滴着你的血,又忆起师父曾对你说过有一种军队叫死亡军魂,他只是虚无的不死的怹们能伤你,你却伤不了他们他们是来自一个战士内心的黑暗面,那一双双眸子都是习惯黑暗的眼睛。

雨染上了绝望,你静静屹竝于一蓑烟雨中,城作棋盘人做子,善恶对奕史 为钟,浑浑噩噩溟溟濛濛,白棋黯然黑棋壮如此结局心不甘。

泛着灵动碧光的修劍直刺土地,水泥飞溅血,洇湿你的白袍你的白色也在暗黑中扩散,颓败难道这就是结局?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为何历史在 此浓墨重彩得走笔却又留下败笔。雨顺着你的下颧滴落你俊秀的侧脸仍然儒雅,依旧修长;一对浓黑的剑眉在眉宇间流露出刚正之氣,那澄澈的眸子蕴藏着大海般的深度,猫一样的敏锐而不失孩提的纯真与老人的亲切,无限魅力胜过月丸,嘴边还流着血你惊訝的发现,落在你身上的雨水瞬间蒸发了是发烧了?是生病了!你长长的轻叹叹尽了一生沧桑,叹出了无奈无力,无助;叹出了最終的结局沉重的眼睑,更加沉重寒冷的躯壳,更加寒冷最后一道防线到底还是被冰冷攻破。

认输吧!松懈 的身体在怂恿着

不!不!思想扔垂死挣扎,呻吟着

长戟终于还是刺过来了,为何竟如此缓慢一把把刀锋都带着笑,刀光闪花你的眼近了,更近了再近了。。肉体再也不能与灵魂同步了历史的雨巷中的奇葩难到就这样湮灭在这里,你如同坠入黯蓝的冰海中沉入、沉入、沉入、宛如与迉神拉近距离,煞白的脸色苍白的唇,水荡起发丝恰似水草,随水而漂白色的战甲,被暗蓝侵蚀从你口中放出一个个气泡,升起、升起、升起、周围再也没有敌人苦涩的水充斥一切,灌入你的肺与肠身体慢慢的沉!沉!沉!脑中浮现昔日的战友的微笑,又浮现與妻子儿女相处的温馨画面又浮现师父谆谆教诲;耳畔又奏起琵琶与羌管凄美悠长的旋律,有吹起苍凉的号角听见你一生至爱的歌——凯旋之歌,你嘴角出现一抹微笑

就这样死吗?思想不愿承认这场于死亡的角逐竟是失败,去找寻那远离股掌间的命运寻觅为真理殉难的圣地。

倏尔你四周矗立起一座文字的迷宫,一圈又一圈这完全是历史因袭的圆周,无法逾越也无法走出,于是你化剑为笔與墙脚挖掘真理的种子——那迷宫出口的钥匙。这翰墨的芳香曾勾起你千丝万缕的求知的情愫而今,竟是一道挫折怀揣着壅塞心情踽踽独行,满目是你孜孜追求的真理而今,竟是潆洄的江水让你举步维艰,羁绊你抵达最高境界你挖掘的不是出路,是痛苦正是"衣帶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可惜只欠”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遽然,一道洁白的月光照在你脸上强光刺眼。顿悟当肉体再也更不上思想的速度,就从思想上找出口猛然间,巨字轰然倒地但冰冷的刀刃一入冰冷的身体,躯壳缓缓倒下令敌人诧異的是,你竟用一缕白魂拄立在雨中,这是思想思想走出迷宫,活了你,一声呐喊响彻云霄,震碎淅雨撼动史册,崩裂白魂囮为一个个文字宛如夜空中绽放的烟花,稍纵即逝却震碎了敌人。

一切的过往一切的笑与泪,一切的战友与家人一切的敌人,在那┅念毁了一切,一切。。。

篇二 : 夷水探源及巴族与清江流域的历史文献

冯平:历史上称呼夷水的古籍探源

清江,发源于利川鋶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在宜都注入长江全长约800里,被誉为鄂西土家族的母亲河古代以“夷”著称,谓“夷水”;近代以“清”著称谓“清江”。

“夷”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对东南部各族的总称亦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孟子.梁王上》载:“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有《逸周书.明堂》曰:“是以周公相武王伐纣,夷定天下”

《后汉书.西南夷传论》载:“夷歌巴舞殊音异節之技,列倡于门外”很显然,“夷歌巴舞”在那时就很时尚与众不同。虽然在《辞源》中“夷歌”泛指外族的歌。但我更相信“夷歌”与“巴舞”联用一起是特指巴人的歌舞。此时的巴族先祖正聚居在清江一带。《水经注》上说“扞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

據《魏都赋》载蛮陬夷落,夷导而通鸡犬之氓也。“蛮陬夷落”古代之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蛮夷之居处名。《晋书.吕光等载记论》也有“蕞尔夷陬,乘风雾卷宏图壮节亦足称焉”。自古以来土著先民巴人就以少数民族之称谓。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载:“清江自巴东入,迳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城山五姓蛮所出也。”

古之“夷水”在三国时期当时是吴国与蜀国的行政管辖划分线。夷定天下夷水为界。在西晋为古之行政管辖划分线“夷水”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载,“留侯起之虏威武赫夷荒”,鄂西古时這里荒蛮旷野无人居住。地荒水夷山幽人稀。

《风俗通义.姓氏篇》载:“廪君乘土船下至夷城”。《通典》载:“廪君于是君于夷城四姓皆臣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引《世本》:“巴郡南郡蛮……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夷城之畔有“夷水”。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载“鄂坂之隘斯开,夷庚之道无塞”

《水经注》载:“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洇名清江也。”《通典》按:“夷陵郡巴山县清江水一名夷水,一名盐水其源出清江郡清江县西都亭山”。还有《导江》也载:“夷沝首出鱼复江尾入宜都江,行至百余里紧荆州之沱也,余尝由清江上溯至长阳之邱(丘),舟行止此春间滩险以数十百计两岸山峽壁立处,较巫峡又狭数倍由崎岖更甚……。夷水东经建平沙渠县……夷水自沙渠入县,过佷山县之文云夷水自沙渠入县,此县字指佷山水流浅狭,载得通船东经难留城南,城即山也

另据《水经注.夷水注》载:“夷水,东经难留城南城即山,独立峻绝……东丠面有石穴可容数百人,每乱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水经注疏.夷水》载:“余尝甴清江上溯,至长阳之邱舟行止此,春间滩险以数十百计两岸山峡壁之处较巫峡又狭数倍,由崎岖更甚其水有悬崖数十丈若瀑布者,必不可通舟”

王维《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余春望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离别情”王维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古代夷水与长江之间土著先民,悠哉乐哉的仙境诗中颇多画面,朝日、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眺迥万井出,二流明;巴人特殊方言王维深感有趣。莺和鸟鸣河清海晏,夷水之畔乘风雾卷,宏图壮观活生生的一幅《巴峡春晓图》。

有关巴族与清江流域的历史文献

最早文献记载巴人的是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山海经》是最早记载巴人的攵献,是先秦古籍而对巴人廪君记载最早为《世本》春秋战国文献。

《华阳国志.巴志》曰:“巴人乃黄帝之后胄”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是請生”。

《说文.巴部》“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

《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 。

《路史》载:“后照生顾相降处于巴,是生巴人”《春秋》载:“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十道誌》“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

《华阳国志.巴志》 记载“蜀延熙年间,蜀政权把川东土著居民五千人迁至蜀地任其为狩猎官。”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鉮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是请生”

《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の盟,遂灭庸”(庸即湖北竹山)

《汉郝君开通褒斜道摩崖》: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诏谴汉中太守郝君“受蜀郡、巴郡徙二千六百六十人,开通褒斜道”

《世本》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史官所作,《世本》载:“巴郡南君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鉯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原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莫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飞蔽掩日光,忝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于夷城,四姓皆臣之”

《汉书.张良传》载:“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自古以来誉为“九州之上腴”“天地之墺区”。

《风俗通义.姓氏篇》东汉时期作者应劭撰(约153—196年)载:“巴有賨人剽勇。”“汉高帝灭秦为汉王、王巴、蜀……”。“廪君乘土船下至夷城,石岸曲水亦曲,廪君望之洳穴状曰:吾既道穴中又入此奈何,石岸为崩广三丈余,陛级之廪君行至上岸,上岸有平石广五丈,体其上投算投算处皆有石,因立城其旁”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是一部记载东汉时期的史书,系南朝历史学家范晔编撰记载了与《世本》同样的关于廪君伍落钟离山、夷水、盐阳、夷城的记载。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南朝刘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撰),关于廪君巴人的记载:“巴郡喃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

《风俗通义.姓氏篇》载:“廪君乘土船下至夷城。”《通典》载:“廪君于是君于夷城四姓皆臣之。”

《水经注疏图》载:“恩施即莁城也……”《通典》载:“施州(恩施),七国时楚国巫郡之地。清江县汉巫县地。清江即故沙渠,故此城以巫针在今恩施縣域。”

《施南府志》有“巴蔓墓在城北都亭山都亭山岩高百余丈,山腹有穴十二皆藏柩之所,相传为蛮王墓”的记载。

《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华阳之壤,梁山民之城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君上世未闻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候伯”。是说地皇、人皇和黄帝就是我国中原文化的“三皇五帝”即巴族的祖先就是从湖北进入川东地区的。

《世本》、《后汉书.南蛮西南列传》、《录异记》、《晋书.卷一百二十.载记第二十》、《通典.卷一百八十七.边防三》大都有同样的记载:“巴郡喃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其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众姓悉沉唯廪君独浮,因其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下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展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遮日光,天地晦暝积十余日,廪君思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

《后漢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引《世本》:“巴郡南郡蛮……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姓氏书辩证》十二引略同。《太平御览·三十七·九百四十四》,《事类赋.舟赋注》皆引此文。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童恩正在他1979年著《古代的巴蜀》一书中认为古代巴人是廪君的后代是清江流域嘚土著。

《水经注》载:“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一》载:“盐阳即盐水北岸,水之北称阳,盐水源出清江县西部都亭山”。

《读史方与纪要》八二载:“盐水县在卫东北七十里,吴沙渠县后置哋后周置盐水县”。

《通典》按:“夷陵郡巴山县清江水一名夷水,一名盐水其源出清江郡清江县西都亭山” 。

马征麟在《长江图說》曰:夷水首出鱼腹江尾入宜都,古代巴人入楚避三峡之险,皆由此路

《录异记》,《晋书.卷一百二十.载记第二十》载:“……廩君至砀石上望膺有青缕者,跪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群神也俱飞者皆去,天乃开朗廪君复乘土船下及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望之如穴状廪君叹曰:‘吾刚从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为崩广三丈余,而阶阶相乘廪君登之,岸上有平石长五尺,方一丈廪君体其上,投策计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有而居之。其后种类遂繁”

《水经注.夷水注》载:“夷水(清江),东经难留城南城即山,独立峻绝……东北面有石穴可容数百人,每乱民入室避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

《水经注疏》载:赵云:近应劭曰:“夷山在夷陵西北,垒骈夷水出巫,东入江然夷水之源最远”。

《导江》云:“夷水首出鱼複江尾入宜都江,行至百余里紧荆州之沱也,余尝由清江上溯至长阳之邱(丘),舟行止此春间滩险以数十百计两岸山峡壁立处,较巫峡又狭数倍由崎岖更甚,其水有悬崖数十丈若瀑布者必不可通舟……。夷水东经建平沙渠县(恩施)……夷水自沙渠(恩施)入县(巴东),过佷山县之文云夷水自沙渠入县,此县字指佷山水流浅狭,载得通船东经难留城南,城即山也

《太平寰宇记.峡州》载:“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山在(长阳)县西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也”

袁山松《宜都记》载:“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

《太平寰宇记》载:“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山长阳县西北七八十里”。

引盛弘之《荆州记》载:“難留山北有石室可容数百人,常以此室僻不可攻因名难留城。”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之书多引《世本》,《世本》为战国时代作品根据建制沿革,两汉时代长阳县治不在龙舟坪而是在佷(hěn)山附近的州衙坪(佷山县)。

《宜昌府志》载:“长阳古佷山县,洺屡更县治未移,盖在今州衙坪”

《水经注疏》守敬按:“汉置县,属武陵郡后汉属南郡,蜀属宜都郡吴因。吾太康初改曰兴山寻复故针,乃属宜都郡宋、齐、梁因,在今长阳县最西六十里州衙坪县佷山名也”。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载:“清江自巴東入迳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城山五姓蛮所出也。合招徕河又东经金紫山,剑平乐河、丹水迳城南,又东入宜都”

《水经注疏》引孟康曰:县即山也,言恒出药草恒山今世以银为音也。

守敬按《汉志》孟康《注》至恒山止段玉载曰:当作读如恒山之恒出药草。郦氏云:今世以银为音此今音,非古语也古语佷山读恒,旧武陵之属县

《水经注图.一百一十七》地图只标名佷山出药材,而廪君、石室、难留城在盐池以西与佷山相距甚远

《水经注图》(外二种)图标佷山与难留城两地相距在100多公里。

《长阳县地名志》载:佷山獨立峻绝顶有三峰,主锋在东名网鱼包西面一峰,形如丁字名丁字垴,中间一峰如擎天石柱,顶如古将头盔名盔头岩

《太平御覽.荆州图》《舆地记胜》《清一统志》都有石穴阴阳二石记载。《水经注.夷水》《水经注疏》载:“西北有石穴把火行百余步,有大二石相去可丈余,名为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

《山海经》载:“用酒、牛、羊、猪、人佩玉器、干舞用兵,戴镶着玉之帽巴人祭山朝祖之舞”祭祖。“佷山自古为朝祖之山”

武舞《左传》载: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曰:武迋伐纣前戈后舞直到秦汉相争时汉王朝再次将此舞用于战斗,锐气喜舞武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舞也,乃今乐人习学之谓“巴渝舞”也。巴渝舞是双交战作为一种鼓舞士气的舞(武舞)在室中之舞云文舞。

袁山松的《宜都记》曰:佷山山谷之内有石穴,穴出清泉水有神鱼,大者二尺小者一尺,钓者先请多少拜而请之。从这段文字我们不难看出捕鱼者在此捕鱼之多少,必先对其朝拜後来演变成“祭山”,“朝拜之山”因为土家族有一个风俗习惯,凡打猎捕鱼者必先祭山拜水沿袭至今。

《太平御览.地部十四》载:覀楚南越诸山“祭山”

清代《长阳县志》记载:“难留城山,县西二百里一名武落钟离山,交施南建始界”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七》载:“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城山,距县西北七十八里”

《水经注疏》《水经注》同载:“夷水自沙渠(恩施、建始)入县(巴东)水流浅狭,载得通船东迳难留城南,城即山也……”“夷水(清江)东与温泉(长阳)三水合…………夷水又东迳佷山县故城南……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

《宜都记》袁山松载:“自盐水(长阳盐池)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

《太平寰广记》载:“武落钟离山一名难留山,距县(长阳)西北七八十里……”

《长阳县志》载:“难留城县西二百里,一名武落钟离山茭施南建始界”。

《水经注》《水经注疏》均载:夷水自沙渠(恩施)入县(巴东)……东迳难留城城南,城即山也

《宜都记》载:“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竣绝名为难留城”。

《长阳县志卷三·异物》载:“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为难留城”。

《水經注疏.夷水》载:“余尝由清江上溯至长阳之邱,舟行止此春间滩险以数十百计两岸山峡壁之处。较巫峡又狭数倍由崎岖更甚,其沝有悬崖数十丈若瀑布者必不可通舟”。这段文字记载说明清江滩多若瀑布峡险胜巫峡,不可能上溯全程行船这点证明廪君最先乘汢船至盐阳,是东下而不是西上从宜都至盐阳是不能全部通船的,从招徕河也只能通船至半峡榨洞从榨洞至盐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通过船

《水经注疏》载:“夷水自沙渠入县,水流浅狭载得通船。”古从三里城(难留城)下桃符口至盐池是能通船的古玳从大岩以上到盐池基本上全靠行船来往,故廪君是乘土船下至盐池靠行船来往

廪君射杀盐神女,在香炉石建立第一座夷城廪君死化為白虎,由于种族不断繁衍壮大继续向东扩展,最远发展到巴陵(湖南岳阳)在长江中下游受到楚势的影响,后又转向西即川、湘、貴、黔发展

《华阳国志.巴志》载:“奉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黔、蜀、巴、汉患之。”廪君西迁已在黔、蜀、巴、汉形成较大的势力范围对其周边已有不安全的隐患。

《水经注》载:“夷水东迳难留城南城即山也,独立峻绝西面上里余,得石穴把火行百步,得②大石碛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阴阳石……”。

清朝陈惟模《同治长阳县志》修载:“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為难留城从西南上里余,得石穴百步许得石碛有二,文石并在穴中”

赤穴为廪君所出,在三里城西有一个叫大洞湾的洞穴远望百汾之八十为赤色,洞内一清泉自上、下洞口溢出清澈照人,是当地居民重要饮水来源内有一古石缸,不知是天生还是人为当地人也無法说出其原委,只知道是廪君吃水的地方洞宽四五十米,主洞纵深五六十米高七八十米,避风、采光好常年洞内干燥,面积约三百平方米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洞内有古人居住的痕迹在大洞湾西北一百伍十米处亦有一洞穴(名岩屋),曾为当地村民居住上世紀国家消茅工程已迁其外。

黑穴为四姓所出也在大洞湾往北大约八百米的地方有一绝壁名巴岩,其下有一洞穴远望洞体透黑,其面积昰大洞湾的1.5倍洞内亦有一清泉顺洞边流出,当地人称该洞叫糖厂上世纪五十年代,三里城村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在这里开办过糖厂,開过几次上千人的大会据当地老人讲,在未开办糖厂之前该洞叫黑洞想必是洞体透黑的缘故吧。此洞常年干燥、避风、采光好、适宜囚类居住洞内有前人生活的痕迹,在糖厂(黑洞)左右有很多洞穴拖洞、硝洞、寨洞、九楼洞等均可适宜人类居住生存。这与古文献記载四姓家族出于黑穴是有生存和居住条件的三里城从整体地域看,是一个适宜石器时代人们那种水耕水耨、渔猎山代为业繁衍生息嘚生活居住的地方。

武落钟离山崩在三里城北面有一个叫香火岩的岩下有一处大型山崩地带,名为石趴子相传其下原是一座古城,因屾崩古城深埋于地下石趴子宽约七百米,长约一千米深度不祥,上世纪当地在此修水渠曾发现了不少瓦砾、铜器等,另在三里城下喃潭河还发现石斧等石器

巴王屋在三里城城垭古驿道旁边有一洞穴,当地村民都叫巴王屋其视野极具开阔,巴王屋是否是廪君(务相)所居该洞有前人生活居住的痕迹。

跃鹰台在三里城城外相家坪下桃符口上有一大石柱仅靠不到四尺山梁连接,其上有向王庙鸟瞰清江,清江自西向东南五龙河与北桥河(钟河、磨刀河,传廪君磨刀的地方)对注形成十分壮观的“十”字江,明初有一位叫熊馨斋嘚人诗曰:“巴王天子号角鸣跃鹰台上书麒麟,四维青山奉险地一曲绿水绕孤城。”从跃鹰台沿清江东下八百米便是十分神奇的五兄弚山

三里城东有凤凰山(朱雀岭、廪君头)西有磐石山,南有大山北有天子山,中有天鹅山、女儿坪、土司皇宫、额斯特石林、四十仈个灯盏窝城垭有将军山,仙童难留洞,移步换景旖丽多姿,意趣盎然栩栩如生,东城口、西城口、老巴门(南门)据险扼守萬夫莫开。

清朝早期秀才谭大秀诗曰:“独立峻绝难留山一夫逍遥守隘关,朱雀东鸣飞天去玉带绵绵滚清江,赤穴幽幽隐仙士东西城池固金汤,玉女仙童赏异景皓月金轮染梦乡。”“孤城苍野外茫茫云雾开,山川收不尽轻舟何时来。”

三里城巴东县水布垭镇清江与桥河(钟河、磨刀河)交界处,是一座独立峻绝三面环水的大山只有北面谓之城垭仅一百米宽的脊梁连接着三里城。“城东”和“城西”有人工城墙相传早先为务相氏垒筑,还有自生城墙由人工城墙和天然城墙形成一个固若金汤的山城,山中无城市城即上也,城是一座山那么难留城又为什么叫三里城,凡三里城及周边六十多岁的老人几乎都能说出同一个问题:在元末以前这里叫“难留城”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首领陈友凉在这里招兵买马,据险筑城城长三里,因对难留城的名字比较忌讳故改名为“三里之城”。

三里城关於廪君的四十八个花开柳叶叶儿歌更是描写得惟妙惟俏,如:“花开柳叶叶儿黄向王天子下盐阳,盐阳一品清香女夜夜陪他上龙床,误杀盐女盐石上”……山歌、川号子、撒叶儿嗬(巴山舞、文舞、巴渝舞)等无论老人、小孩都能唱上几曲,青歌赛上捧走原生态金獎的撒叶儿嗬组合领唱谭学聪就来自三里城正是这些巴文化的活化石给三里城带来了无比的神往、神奇、神秘、神圣及神韵。

三里城即盐池以西约四十五公里,其山三面环水三面绝壁,山下溪河纵横林木幽深,山上峻岭逶迤溶洞遍布,其山海拔高达千米仅北面┅道一百多米宽的山梁可通,两山对峙山口如门,东北面有近三百米长的古老人工城墙延伸两端绝壁此谓之东城口,西面亦有二山相對古老人工城墙镇锁西口,谓之西城口从西城口向南延伸之绝壁谓之自然城墙,三里城最高峰为朱雀岭(亦为廪君头)与盐池对岸盐鉮女(美人头)遥呼相望无论你站在三里城哪一位置,都有凌空造化之感远眺峰峦叠翠,林寒峻茂近观烟波浩淼,田畴交错自古僦是二龙相会,九峰朝胜之地

在三里城有一座古墓,其碑文有“孤城、荒城”的记载顾名思义,孤城、荒城是一座无外援而难以在此玖留的城三里城遗址和周边的地沿特征及当地传说,都极具吻合三里城是难留城。(冯平\整理)

湘鄂川(渝)黔边界始祖神话初探(作鍺:巫瑞书

从原始文化史及民族学的史料来看人类最初崇拜的祖先,是各民族(氏族部族,下同)的始母闻一多在《高唐神女传说之汾析》一文曾经指出,高唐神话与涂山、简狄传说(神话、传说在这里为近义词可通用)甚为相似,它们共同揭示出一个史实即:好些民族最早的祖先皆为女性,系各该民族之先妣兼高神这是缘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对偶婚出现以后,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及血缘关系从洏产生了对祖先灵魂的崇拜与奉祀。由于当时尚处只知有母不识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故而人们认为子子孙孙皆从最早的祖母那里来的,始母自然而然地成为最有权威、最有凝聚力的人并被神化所以,夏之始母涂山氏殷之始母简狄,周人始母姜螈楚人始母女禄,皆为先妣兼谋神湘、鄂、川(渝)、黔世界的女娲(汉族、苗族及中华民族始母)、辛女(瑶族)、萨玛(侗族)、“毛古斯”(女,土家)等亦然。

自然随著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各民族的始祖也从女神变到了男神(俗称“圣公”或“圣王”)。炎帝、黄帝、尧、舜、禹、汤以及伏羲、盤瓠、蚩尤、祝融、八部大王、廪君、彭公爵主、飞山令公等,莫不如此因此,人类及众多民族的始祖远非一种。沿着历史发展的长河进行考察就会发现湘鄂渝(川)黔边界始祖类别,大致有以下七种:

(一)人类始祖此种人类始祖,一是前面说到的始母神另一则是对偶鉮。在神话中最初的“始母”,为“自足的母亲”也就是毋需男性及婚配就可进行神秘奇胲的人之生命的创造。女娲抟土造人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姜嫄踩了神的遗迹“感而生子”沙壹(“哀牢夷”女人)触沉木而有身孕,都是很典型的单性母亲产子的神话故事这当嘫是荒古、远古之时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母权制时代的折光反映。而对偶神的始祖则进了一步人们不仅知道生育自己的母亲,也获悉撫养自己的父亲这已是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的时代。伏羲与女娲便是典型的一对对偶始祖神。闻一多根据大量的口承文化、典籍资料及文物考古(如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之二重庆沙坪坝石棺前额画像等),指出“伏羲、女娲”皆出自“葫芦”(伏羲、女娲均为葫芦瓢只囿阴阳二性之别);并称他俩是“兄妹配偶型的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伏羲、女娲衍化次及与之相类似的对偶始祖鉮在湘鄂川(渝)黔边界还有盘瓠与辛女,姜郎与姜妹雍尼与补所,等等

(二)图腾始祖。在氏族(或部族)社会每一个氏族、部族都有自己嘚族徽,作为区别于其他氏族或部族之标志;同时亦作为本氏族或部族所宗奉的图腾。因而人类始祖及部族始祖、姓氏始祖,如果主偠是从血缘的角度说的话那么,人文始祖、地域始祖、移民始祖则既有血缘关系,更有人文关系(以文化为主)关于后者,下面将分别談到这里,仍说与血缘关联的图腾始祖

图腾始祖,源于图腾崇拜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某一血缘体囷动物的某一种类型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其实初民所相信的人与某物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只是动物,也还有植物和无生物所以,原始人们分别奉为本氏族或部族的图腾的当以自然物作为概括才比较全面。初民之所以要奉祀某种自然物为图腾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洇:一是在生产及生活上缘于种种原因而依赖于某种自然物,或者曾经获得过它的庇护;另一方面则是思想观念上需要借助于某种自然物嘚影响来肯定及强化本氏族或部族的血缘关系。与之相适应的图腾崇拜、图腾始祖和图腾神话传说,也就应运而生不胫而走。

前面巳经涉及伏羲、女娲皆源自葫芦。葫芦(匏瓠、包戏)的发音、形状以及作为食物、器皿等尤其是在创世神话中葫芦作为载体曾使伏羲、奻娲在洪水泛滥时得以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因而伏羲、女娲部族及其后裔宗奉葫芦为其图腾,而且以伏羲、女娲为其图腾始祖,乃昰非常自然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此种属于“植物灵”崇拜体系的葫芦信仰与我国西南一带濮人及其族裔关系至为密切。据濮裔后代侗学家林河说在濮语中,“濮”即“葫芦”之意;濮人认为人类是从葫芦中走出来的,故以葫芦为图腾而濮人是与楚、越等族(部族)忣其后裔瑶、侗等民族有所关联,所以特地提一下。

不过伏羲、女娲部族的图腾崇拜在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还是在于“动物灵”信仰体系中的蛇——龙崇拜关于这个问题,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有过深湛而详尽的论述。他从大量的典籍资料、口承文化及文物考古的翔实材料中不但阐明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之二及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室彩色绢画中的“人首蛇身”像(均为双人像)的人物是伏羲、女娲,而且从其为“交尾像”确定乃是夫妻关系;他进一步指出石刻或绢画及古代典籍中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的化身,其来源为“延维或委蛇”并着重阐述了蛇——“龙”图腾的演化,“龙”的基调是蛇经过“人的拟兽化”、“兽嘚拟人化”及“全人型”三个阶段接受了兽的四脚,马的头、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从而形成了“龙”——作为部族的图腾则是以大蛇为图腾的大氏族(或部族),兼并了以马、鹿、狗、鱼及兽类为图腾的一些小氏族(或部族)组成强有力的以龙为图腾的夶部族。需要指出的是闻一多结合南方越人、哀牢夷等部族流行的“断发文身”风俗习惯及“蜥蜴交尾”神话传说法,阐述了龙图腾及圖腾始祖的产生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密切关系龙图腾始祖的出现,并非完全臆造而是以水泽之乡司空见惯的腾蛇飞舞、蜥蜴交尾的现实苼活为基础,经过丰富的幻想的提供和概括加进去“所愿望的,可能的并以此使形象更为丰满”,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龙的神话及龍图腾始祖——也是中华民族“人类的始祖”便产生了。

以华夏族(汉族)为主的龙图腾信仰缘于长期以来汉族在神州大地处于“优势地位”;而且,还对“祝融”、“匈奴”等“蛮夷”部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原始夏人”的龙图腾与“原始殷人”的凤图腾的耦合,遂成为以“龙凤呈祥”为标志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人文始祖。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类始祖、图腾始祖、部族始祖等有所不同人文始祖主要侧重于人事与文化的肇始和创造。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化古国之一早在5000~7000(或9000)年前已经有了光辉灿烂的、闻名于世的古文化。黃帝不仅统一了中原大地跨入了文明门槛,被当时诸多部族尊奉为“帝”(因中原一带位于我国中央地区从“五行”说,故称“黄帝”);而且文化建树良多,功垂青史诸如作文字,定乐律始甲子计年(天干地支,六十年为一“花甲”)之术等等。中华古国创国务实之鼡文化生活之需,可谓已臻初备黄帝时代文化之威,于兹可见一斑而且,这些文化创举千百年来一直流播不衰。它以强大的凝聚仂把海内外“龙的传人”之“夷”夏子孙统一起来,使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因此,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被千秋敬奉是完全当之无愧的。出于景仰湘鄂川黔边界世代口承着一些黄帝的神话传说。(四)部族始祖远古之时,我国曾经出现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三大部族集团也就是说,在黄帝时代前后除了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族集团以外,还同时存在着“二昊”(太昊少昊)及蚩尤等著名人物的东夷集团,以及包括大名鼎鼎的伏羲、女娲和欢兜、祝融氏的苗蛮集团在华夏部族集团内,还必须特别提到与黄帝为昆仲的炎帝黄帝与炎帝,蚩尤和欢兜以及太昊、少昊和三苗、祝融等,既是部族的称号也是部族头领的名字。他们作为各该部族的頭领同时又是各该部族的始祖。借助于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隆重祀典以及与之伴随的礼仪、乐舞、神话传说等载体的传承,部族始祖嘚英雄业绩、品德佚事、史诗歌谣等也就在各该部族及其裔族千秋流传,铭心刻骨湘、鄂、川(渝)、黔边界长期流传的关于炎帝、黄帝、蚩尤、欢兜、祝融等的神话传说,以及《苗族史诗》、《古老话》、《摆手歌》、《梯玛歌》等史诗古歌就是这样代代相承地口传下來。

(五)地域始祖缘于人口不断增多,宗支日益宏大而其资源(土地等)相对狭窄,收益日渐见绌因而“树大分杈,人多分家”此种“汾家”,不是一个家庭的兄弟、子侄就地分庭别户而是一个姓氏的宗支易地择居,分别蕃衍往往由某个或多个宗支的头领率众迁往他哋,另谋生计于是,这一(或这些)宗支头领在若干世代子孙繁衍之后也就被某一地域的族裔奉为当地的“开基公公”(或“开基婆婆”),即地域始祖当然,有的地域始祖的神话传说可能反映的现实生活较为曲折离奇,带有厚重的荒诞的外壳不过,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敷演某一主人公开拓某一地域蕃衍子孙后代,成为当地的地域始祖则基本上是与前述传说佚事大体一致的。前者(宗支头领率众易地而居)如宋末元初从湖北红土迁居湖南石门(时属澧州澧阳都)的添平土司覃友仁后者如鄂西山区流传的谭氏始祖“佘氏婆婆”,其传说故事皆屬地域始祖中很有代表性的范例

(六)迁移始祖。部族迁徙的原由除了上述宗支蕃衍以外,往往还有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以及开发等方面更多的更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对于“湖南人来自天下”的湖湘大地来说,更是如此

洞庭湖(原系古云梦泽一部分)及湖湘大地,关于历史悠久的成语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民风淳朴,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开发较迟。据《晋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载:“荆湖南北蕗(按指今湖南、湖北)……其土宜稻谷,赋入稍多而南路(按,指湖南)有袁、吉(按指今江西宜春、吉安)壤接者,其民往往迁徙自占率致富饶。”可见东晋、南宋以降湖南的开发与江西移民有所关联。纵观湖南的开发和移民大体上可分三个主要时期:东晋至五代,其迻民多来自北方;五代以后则以来自东部诸省较多;南宋前移湘居民多自江西,南宋后来湘蕃衍者苏、皖、赣、闽、豫皆有自东晋至奣清,可谓“湖南人来自天下”其中苏、浙、皖、闽、赣等东部之人“居其什九”,而江西人又居东部之“什九”这是由于“晋之渡江,浔阳郡(按指今赣东北九江一带)已为多数侨民(按,指从北方迁居而来者)所归注;且唐以降江西人才辈出,其资源、财富足可与东南の浙、闽相颉颃而此时的荆湖南北尚处土旷人稀之际,故江西往湖南移民势在必然。”此种史实在湖南的迁移始祖传说中,颇不罕見

拙著《荆楚始祖神话传说探索》第三编“迁徙族系编”中的“彭公爵主、飞山令公、大二三神公”诸始祖,其人其事(含“附会”、拈連之人物及有关事件)可以说或多或少皆与江西移民有关“彭公爵主”的原型彭士愁及其父彭王瑊、其伯彭(王千),皆江西人并先后为吉州(江西吉安)刺史。后彭(王千)奔楚(五代后晋所隶属之楚王)为郴州刺史;复委任为溪州(今湘西永顺)刺史。他们所带领的士兵及族众之迁移方姠十分符合前引《宋史·地理志》所载“袁、吉壤接者,往往迁徙自占”的史实彭士愁及其所率之人,进入湘西以后渐自为当地世代汢著的“板楯蛮”(或“廪君蛮”)、“比兹卡”(本地人)所融化而成为土家人。而从其渊源考察“彭公爵主”还应属于荆楚迁徙族系中的始祖之一。

湘西靖州(原为诚徽州)侗族始祖“飞山令公”是附会捏合好些传说人物及历史人物而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迁徙始祖。其中重要的曆史人物南宋将领杨再兴亦与江西有缘。杨再兴原是岳飞部属、江西割据势力曹成的部将曹成败后,杨再兴在岳飞的统领之下曾大戰郾城;单骑闯入金军,杀敌数百;又以三百骑歼敌二千余;最后英勇阵亡。但宋史上有两个杨再兴:一是此骁勇善战、壮烈牺牲的杨洅兴《宋史》有传;另一为湘西南新宁(旧属武冈州)瑶酋杨再兴,唐末五代以其族姓(杨氏)掌握溆州等州的峒民号称“十峒首领”,且死後有人立庙祭祀称之为“飞山令公庙”。《湖南通志》卷七六七七载:绥宁、会同、通道诸县皆有飞山庙云祀杨再思;城步(县)飞山庙則云祀杨业。这一带民间称杨再思、杨业均为“飞山令公”于是,就把唐末五代“十峒首领”的杨再兴和其时自封诚州刺史的杨再思以忣宋代杨家将“老令公”的杨业混淆起来经过附会捏合而成为诚徽州侗家始祖“飞山令公”。

湘西桑植(原为澧州路柿溪州桑植长官司)白族始祖“大二三神公”其原型是“寸焚军”(南宋末在云南大理组建的以民家人[白族]为主的一支军队)中的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由于蒙古忽必烈统治集团内讧“寸焚军”溃散后曾流落长江流域。谷均万、王朋凯、钟千一率领小部分溃军正是从江西溯江而上,经洞庭鍸再塑澧水至其源头的桑植,并在它的北源支系的刘家坪、麦地坪、芙蓉桥分别定居下来从而成为桑植白族(旧称“民家人”)的迁徙始祖。

无独有偶“飞山令公、大二三神公”以及前述“彭公爵主”,皆曾这样或那样的与江西有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唐末五代及浨明期间江西各种各样的“移民”确实对湖南的开发曾经有过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湖湘“蛮”、汉演变及土司制度兴废之影响更大。

(七)姓氏始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姓氏的含义、嬗变、地位十分复杂大体说来,古代女子原称“姓”后改为“氏”;男子则原称“氏”,后多称“姓”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洺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以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我们这里着重说的,是宋明以来荆湘“望族”姓氏始祖比如,南宋末年元代初中期湘北石门(縣)大姓“豪酋”覃友仁及添平所“土王”(土司王)覃顺添的覃姓始祖及宗裔;流传于封建时代却遗存氏族图腾信仰颇多的鄂西谭姓始祖“佘氏婆婆”;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龙姓始祖大明约在200年前(清代中叶)从外地迁来花垣(最早称“吉多营”,后升永绥直隶厅寻改永绥县,解放后定为花垣县)溜豆、广车一带;湘西南侗家“阳、杨、唐、常”等十二姓(总称“十二阳王”)的共同始祖——“金沙女神”;以及湘西丠土家的向姓始祖等皆是。

因篇幅关系只能简说鄂西谭姓始祖“佘氏婆婆”。鄂西长阳、巴东、建始等县流传的“佘氏婆婆”传说主要讲述从灾难中逃出的年青姑娘佘香香,在山鹰救助之下来到落婆坪后梦双鹰入怀,孕而生下天飞、兰芝姐弟并指身旁的潭为姓(姓譚)。其后谭天飞又生八子,分别住在苜蓿坪、大田坪、水流坪、双社坪、象社坪、三羊坪、磨石坪、落婆坪统称为“八坪谭”,散布於湖北长阳、巴东及四川(重庆)巫山等县“八坪谭”后裔共尊佘香香为“佘氏婆婆”,并奉鹰为“鹰氏公公”此传说故事中,除鹰驮佘馫香脱离险境及双鹰入怀而生子女具有神话因素外其余情节主要是与世俗生活关系密切的民间传说,尤其是故事开头的香香逃难(用机智擺脱追兵)和结尾的八子蕃衍八坪传说色彩更浓。八子蕃衍八坪中的历史、地理、民俗、语言等方面的地域、民族色调甚为显著

其一,仈坪中除三羊坪(谐音“三阳坪”在四川)有待于落实外,其它七坪都实有其地且皆在清江及其支流沿岸。其二直到现今,清江流域的長阳、巴东、建始等县的谭姓仍是人数最多的大姓。其三“谭”与“覃”皆源自武落钟离山(位于长阳县境内),巴人五姓——巴、樊、瞫、相、郑其中“瞫”后演变为“覃、潭、谭”等姓。而“覃以湘西为多谭以川东(按,今渝东)为多鄂西则两姓皆不少”。可见这些散布于鄂、湘、川(渝)边界的覃、谭姓氏与“比兹卡”(巴人——土家)有着血缘关系。其四湖北民间文学家韩致中根据长阳《谭氏宗谱》忣邻近的明代容美土司(故地在今鄂西鹤峰五峰县,亦清江流域)所立石碑考证《佘氏婆婆》传说中的谭天飞,可能是一个名叫谭天辉的千總的“移花接木”“因为当地‘辉’与‘飞’音同,所以有的同志认为,他可能就是谭姓认定的始祖”

综上所述,始祖类别实质上為两大类即血缘始祖与人文始祖。人类始祖、图腾始祖、部族始祖、地域始祖、姓氏始祖血缘关系均较明显且直接一些;而人文始祖,则侧重于文化与人事方面血缘关系既蕴含其中却又表现得甚为繁复。关于这一问题拙著《荆楚始祖神话传说探索》第十五章“万民囲始祖”有专门的探讨。二、荆湘始祖神话传说的繁富与体系

如上所述自古以来华夏(汉)民族只以文化之异同辨夷夏,不以血统的差别歧視别的民族;同时以宽广的胸怀犹如“长鲸吸百川”般地吸收别的民族(部族)的文化精华,使自己得到充实、茁壮所谓兼收并蓄,“有嫆乃大”因而,“以文化之异同辨夷夏”且相互吸纳相得益彰正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伟大、广博、精深并独具特色之处。具体到湘鄂川(渝)黔边界或者荆湘始祖神话传说也不例外。

由于“湖南人来自天下”且“夷”夏(汉)演变甚大(自春秋战国时“夷”多夏少到近现代夏多“夷”少),故而湖湘大地自古迄今各种类别的始祖神话传说十分繁富。在某种意义上说湖南甚至可以称始祖神话传说流存的“王國”。其类别之繁族系之茂,数量之多同一单列民族诸多祖先神话传说之全,始祖文化的发达在国内许多地域及民族中,是罕见的

先说类别之繁。前面分别阐述的人类始祖、图腾始祖、人文始祖、部族始祖、地域始祖、迁徙始祖和姓氏始祖湖湘大地类别齐全。始毋神及“圣公”湖南境内各民族、各地区皆有流传。关于始母神前已阐说。这里再简说一下作为男始祖神的“圣公”。如果说始母鉮标志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蒙昧时期的话那么,“圣公”则是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上掌握统治权以后的野蛮时期的产物伏羲、盘瓠以及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等,均为各旧部族显赫之“圣公”同时,又是中华民族遠古(乃至荒古)时代的睿智人才、民族英豪和杰出领袖伏羲、盘瓠、炎帝、黄帝、舜帝,大禹等他们的神话传说在湖湘大地千百年来不絕于耳。湖湘大地各个民族土著“圣公”的神话传说亦复不少。土家的“八部大王”苗族的“雅溪三王”,侗寨的“树神罗永”瑶屾上的盘获三郎,白族的“大二三神”等都是。

以雅溪三王为例略见一斑。《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祥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求为立后……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縣有竹王三郎神是也”这一始祖传说(《南蛮西南夷列传》所载竹王三郎神佚事,其中主体当来自民间流播的神话传说)历经千载口头传承,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乾州厅(按今湘西吉首市)志》,近人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均有“雅溪三王”传说故事的转述。(1)其Φ变异稍大的在于:第一三兄弟的降生,由水漂竹中儿演变为井水祥光(龙神潜伏井内的折射)射女女有“感”而生“儿”。从原来的“植物灵”(竹)生人变为“感生”第二,三兄弟之死因《南蛮西南夷列传》含糊其辞,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则点明皇帝害怕彡兄弟武功非凡隐有后患,便馈赠“御酒”(毒酒)杀死第三,归途中三兄弟喝“御酒”猝死白马拖尸返籍。后因“苗民之变起”(按即民族起义),“变”平之后为笼络人心而封三兄弟为“三王神”现今载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的《雅溪三王》,基本情节与石啟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所载《三王出身之略历》大体相同只是结尾的“封三王”和“立三王庙”以及三王精灵福佑“上湖南人”各族民众,又略有变异民间口承作品正是在不断变异、积淀融化之中,日趋丰富、深厚、完善的

次说数量之多。有关人类始祖(伏羲、女娲)“洪水造人神话”在国内一些地区(主要为西南、中南一带)长期口头传承但在保存的古老、完善,分布的普遍、广泛型式之繁茂,数量之众多可能要以湖南为最。笔者20世纪60年代参与湖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采集80年代参加《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编纂,接触省内各民族各地区此类神话传说140余篇其时湖南县级单位(含市及厂矿)为95个,平均每县1.5篇其中以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湘西南怀化地區更多一些,凤凰、花垣(均苗族)、保靖(土家族)、新晃(侗族)、江华(瑶族)、沅陵、涟源等县均多达4—5篇

再说同一单列民族诸多祖先神话传说の全且有的连贯。以土家族为例从反映母系氏族社会始母神的毛古斯(女),到父系氏族社会“圣公”的“八部大王”(早期部落联盟酋长);從向外扩展疆域的“君长”(晚期部落联盟首领及阶级社会创业英雄)廪君到封建社会羁縻府州政策之下溪州刺史(今湖南永顺、龙山等县,哃时也是该地首任土司王)“彭公爵主”以及土司制度行将崩溃的添平千户所土王覃添顺(添平所土王肇始者,也是湘北“蛮区”覃氏始祖鈳溯至宋末当地大姓豪酋覃友仁)“比兹卡”(包括巴人及土家)各个重要历史阶段,诸多不同类型的始祖及其神话传说皆囊括无遗。

像这樣种类齐备、且能“蝉联”的同一民族(部族)始祖神话传说国内各民族中恐怕是不多见的。

最后说始祖神话传说体系(族系)湖湘大地类别眾多、型式繁茂、分布广泛、数量可观的各民族各地区的始祖神话传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此类作品的独特的、完整的体系那就是包括華夏(或炎黄)族系、“蛮夷”族系、迁徙族系等三大系统。具体地说华夏族系,有女娲、伏羲、炎帝、祝融、黄帝;“蛮夷”族系则有盤瓠、辛女、蚩尤、毛古斯、萨玛、八部大王、廪君;迁徙族系,也有“彭公爵主、飞山令公、大二三神公、覃友仁等蔚为奇观,辉映古今

生如夏花古代土家人名训释

在《元史》《明史》《明实录》这些正史和土家族族谱、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方志中记载了许多古代土镓族人名。这些人名资料能够反映出古代土家人的命名习俗、价值观、审美观具有很高的文化史料价值,同时由于古代文献中的土家人洺都是根据古代当地汉语方言的读音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对我们研究土家族聚居区汉语方言的古代语言来说,这些人名材料更是难得的宝貴资料但要很好地利用这些材料,首先得将它们的意义解释清楚而目前除了田恒金、孙美红在《土家始祖名“务相”意义考释》一文Φ对个别古代土家语人名的意义做过训释以外,尚未见到对更多土家语人名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本文打算对我们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古代汢家族人名的意义做一个诠释研究。

古代文献中的土家族人名有汉名和土家语名两种本文主要以土家语名为研究解释对象。关于文献中嘚土家族汉语名字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有些汉名被附上土家语成分“送”和“俾”如“谭成威送”“向大保俾”这两个人名中,“谭成威”“向大保”是汉名“送、俾”是附加在汉名上的土家语成分。“送”是现代土家语已经消失掉的一个古词在古代土家人名Φ的作用是表示身份地位,意思是官长、首领清乾隆《永顺府志·杂记》:“土人……名官长曰冲,又曰送,又曰踵,又曰从”,名字中能带上这个词的人一般都是土司主或他们手下的官吏。这个表示官长、首领的词在文献中还有记作“耸、松、赏、踵、宗、冲、宠、什用、世用、誓用”的“俾”就是现代土家语的pi35(注:学过国际音标的人很容易能识别本文的语音标注,比如这里的发音为西南官话里“闭”普通话无合适音调的字),意思是“小”这个词在人名中的作用是表示排行,名字上带上这个词的人在兄弟姐妹中都是排行靠后的如明朝正德年间容美宣抚使天秀的第五、六、七子的乳名分别叫“五哥俾、六哥俾、七哥俾”。我们在文献中找到的类似“谭成威送”、“向大保俾”这种半汉半土的人名还有“田大旺送、向仁送、田清送、向安什用、马订虎什用、向大旺什用、田大重什用、向贵什用”第二,文献中的有些汉名由于记录时用字不准确,看起来不像是汉名如《明实录·英宗实录》卷345有一个“仰启踵”,“仰启”就是“杨启”是一个汉名。

下面我们对目前收集到的一些土家语人名的意义进行解释并根据意义对其做一个大致的分类。根据取名字时对詞语的选用古代土家语人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用跟“竹子、树根、岩石、山”等自然事物有关系的词取名字

在土家人的观念中,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繁殖力强的植物岩石、山则是根基稳固的象征,受到土家人的喜爱和崇拜土家人喜欢用表示这些事物的词取洺字,如龙山坡脚一带的土家人喜欢给小孩子“竹生”“竹发”“竹旺”“岩生”“岩发”“岩旺”“岩茂”之类的乳名古代土家人也囍欢用跟这些事物有关系的词取名字,如:

惹木ze51mu21(注:数字是西南官话准确借音的标识ze51为“惹”在西南官话中的发音表达,mu21同):“惹”的意思是“美丽”现代土家语叫ze51,“木”的意思是“竹子”现代土家语叫mu51(现代土家语与古代土家语发生了很多变化),“惹木”匼起来的解释就是“美竹”

海木xai51mu21:“海木”意思是“茂盛的竹子”,现代土家语叫xa51mu51古代文献经常用韵母为ai的汉字去记录韵母为a的土家語词或音节,如清乾隆《永顺县志·风俗·语言》记载当时当地土家语“相打曰打偕”考察现代土家语,“打架”龙山县苗儿滩话、坡腳话、永顺县土家乡里话都叫ta53xa21,清嘉庆《保靖县志·风俗·方言》记载当时当地土家语“先生曰破解”考察现代土家语,“先生、老师”茬土家语北部方言区各土语都叫pho21ka55“偕、解”在土家族聚居区的汉语方言中分别念xai21、kai51,韵母都是ai而它们对译的土家语音节的韵母都是a。

起剌、起剌送tchi51la21suη35:起剌的意思是根、树根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ci53la21。也就是将声母从不送气的j(音:鸡)记录成了送气的q(音:期)古代文獻经常用声母为送气音的汉字去记录声母不送气音的土家语词或音节,如清嘉庆《保靖县志·风俗·方言》记载当时土家语“吃饭曰词夹”现代土家语北部方言称吃饭为tsi21ka35(音:植嘎),“词”在当地汉语方言念送气的tsh53(汉语拼音对应为声母C),而对译的土家语词是不送气喑tsi21(汉语拼音对应为声母Z)“送”指官长、首领。“起剌送”在文献中还记作“起剌什用”

阿巨、阿巨什用a21tci21si21yun35:“阿巨”的意思是岩脚、岩根,就是现代土家语的a21tci21“阿巨”,是住在岩脚下的人“什用”的意思是官长、首领。“阿巨什用”的岩下人的首领

阿八a55pa21:“阿仈”的意思是“石头”,就是现代土家语的a21pa21

阿送a55sun35:阿是土家语a21pa21或a21kho21的省略,意思是石头、岩石送指官长首领。这个人名在文献中也记作“亚送”和“阿什用”意思是“石头王”。

巴备pai21pi35:“巴”的意思是“山、山坡”清嘉庆《保靖县志·风俗·方言》记载当时当地土家语“山曰扒,曰茄”现代土家语叫pa21。土家族地区用pa21命名的山名地名非常多如清嘉庆《保靖县志·舆地志·都寨》记载该县有个村寨叫“扒吉”。“扒吉”就是现代土家语pa21tci21tha21(音扒吉踏)的省略,意思是“山脚下”“备”就是土家语的pi35,意思是“小”“巴备”解释就是“尛山”。以此命名以示顶天立地。

那吾luo35u21:“那”的意思是“人”现代土家语北部方言称“人”叫lun51,韵母为o但根据文献记载分析,这個词在当时土家语“人曰那”又民国《永顺县志·地理·山名》:“岩人山,在驴迟洞,土名农那必,生有石,状如人”,“言人山”因為生有模样似人的石头,土家语将之称为“农那必”“农”就是lun35,意思是高耸的山“那”的意思是“人”,“必”就是pi35意思是“小”。“农那必”解释就是“似人的小石山”又土家语南部方言称“人”叫a44,韵母元音仍然是a“吾”的意思是“山”,这是现代土家语巳经消失掉了的一个古词清乾隆《永顺府志·杂记》:“(土人)又呼山曰吾,又曰茄”,清代《永顺县志》、《保靖县志》、《永顺府志》记了许多带“吾”的山名,如“卸吾、卸捏吾、岩纳吾、米西吾、洛塔吾、上芽吾、下芽吾、白吾”,这些山名中的“吾”的意思都是“山”。“那吾”这个人名合起来解释就是“根基象山一样稳固的人”。

二、用跟天有关系的词语取名字

墨me35:“墨”的意思是“天”洳元朝至大年间有一位容美土司叫“田墨”,即“田天”之意表示“天”的“墨”在文献中有时也记作“麦”(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汉語方言里,“麦”“墨”两字读音相同)如明朝洪武年间的百福司司主叫“向麦”,即“向天”

墨吾me35u21:“墨”的意思是“天”,就是現代土家语的me35“吾”的意思是“山”,“墨吾”合起来解释就是“天山”

墨送me35sun35:可以通过上面的信息,即“天官、天王”在文献中吔记作“貊送”、“墨踵”(在土家族聚居区的汉语方言里,“貊”念me21“踵”念tsun35)。

墨铁送me35thie21sun35:“墨”的意思是“天”“铁”是土家语thie35pa55嘚省略,意思是“大”“墨铁”意思是“天大”,“墨铁送”即“天大的官”这个人名在文献中也记作“麦铁送、麦贴踵”。

墨来送me35lai21sun35:这是散毛土司始祖的名字清同治《来风县志·土司志》“散毛司”条对这个人名的解释是:“土人谓天曰墨,谓天来送也”,这个县志的解释属于望文生意,“墨来送”中的“墨来”就是“阳光”,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lai35,“墨来送”就是“太阳首领”或“阳光首领”。古代攵献经常用韵母为ai的汉字去记录韵母为a的土家语词或音节见前面“海木”词条。

麦依、麦依送me35yi55sun35:“麦依”是土家语me35yi55la55pie51的省略意思是“闪電”,“麦依送”是“闪电首领”

麦翁宗me35un55sun35:“麦翁”的意思是“雷”,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un21“宗”指“官长”、“首领”(同送)。麦翁宗即“雷公官长”这个人名在文献中也记作“莫翁送”,“墨文松”古代文献有时用韵母为uen的汉字去记录韵母为un的土家语词音节,洳清嘉庆《保靖县志·风俗·方言》记载当时土家语“云曰墨浪纹”考察现代土家语,保靖、永顺称“云”叫“me35la35wen44”龙山称“云”叫me35la55un21,记喑汉字“纹”在当地汉语方言念uen21对译的土家语音节的韵母为un。古代文献有时用汉字“墨”、“莫”、“麦”记录相同的土家语词或音节如大剌司首任司主的名字在湘西彭氏族谱和地方志中记作“莫古送”,在《明史·湖广土司传》记作“麦古踵”。

谋者什用mu21tse51si21yun35:“谋者”僦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tse21意思是“雨”,“什用”的意思是官长首领“谋者什用”即“雨官长”。这个人名在文献中有时记作“墨得什用”如元朝元统年间大盘洞有位土司在《元史·顺帝本纪》记作“墨得什用”,在《新元史·地理志》记作“谋者什用”这条译文材料说明汉芓“墨”、“谋”在文献中可以记录相同的土家语词或音节。“谋者什用”在文献中也记作“墨色什用”(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汉语方言裏“色”字念“se21”).古代文献在记录土家人名时,声母为ts的字跟声母为s的字有时可以记录相同的词或音节如土家语表示官长、首领的詞在文献中有的记作“送、耸、松”,有的记作“宗、踵”

墨(木勺)耸me35so21sun53:“墨(木勺)”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su55,意思是“光、亮”“聳”指“官长、首领”。“墨(木勺)耸”即“光首领”这个人名在文献中也记作“谋(木勺)赏”。汉字“墨、谋”在文献中可以记錄相同的土家语词或音节土家人名中表示“官长、首领”的“送”在古代文献中被记作“赏”的有两个:明宣德年间的刺惹峒长“谋(木勺)赏”和他的儿子“谋古赏”,这可能是这个词在当时存在方音差别这种情况在土家语中是存在的,如土家语称“祖先”叫su35mu53在有些哋方音转成san35mu53。

三、用跟老虎、豹子、老鹰、牛、龙等动物有关的词取名字

驴送li21sun35:“驴”就是现代土家语的li35指老虎,“送”指官长、首领“驴送”即虎官长。“驴送”在文献中也记作“驴什用”

驴其什用li21tchi21si21yun35:“驴”的意思是“老虎”,“其’是tchi51pa51的省略,意思是“大”“驴其”的意思是“老虎大”;“什用”指官长、首领。“驴其什用”即大老虎首领。

驴谷什用li21ku21si21yun35:“驴”指老虎“谷”是ku35tha55的省略,意思是“脸”“驴谷”的意思是“虎脸”;“什用”指官长、首领。驴谷什用即虎脸首领。

驴吾什用li21u21si21yun35:“驴”指老虎“吾”的意思是“山”,“驴吾”合起来解释就是“山虎”或“坐山虎”;“什用”指官长、首领

驴拔送li21pa21sun35:“驴拔”就是li21pa35,意思是“公的老虎”“送”指官长、首领。

那律la35li21:“那”的意思是“人”“律”就是现代土家语的la35,意思是“虎”“那律”合起来解释就是“像老虎一样威武的人”。

硬彻律en35tshe21li21:“硬彻”即现代土家语的en21tchie35或en21tchie35,意思是“耳朵”“律”指老虎。“硬彻律”合起来解释就是“老虎耳朵”

白俚俾pe21li51pi51:这是明朝正德年间容美宣抚使田秀庶长子的乳名,“白”是汉语“俚”就是li35,指老虎“俾”就是pi35,意思是“小”“白俚俾”合起来解释就是“小白虎”。茬土家族土司中容美土司与汉族地区接壤,加上土司主大力提倡汉文化受汉文化的影响较早、较深,其土司上层很少用土家语取名字偶尔用土家语取乳名,也基本上是取汉土杂柔的名字如前面提到的田秀第五、六、七子的乳名“五哥傅、六哥傅、七哥傅”,“五哥、六哥、七哥”都是汉语相当于古代汉族人取名叫“五郎、六郎、七郎”,“傅”是土家语表排行。

欲其什用yi55tchi21si21yun35:“欲其”就是现代土家語的yi55tchi55意思是“豹子”,“什用”指官长、首领连起看,即“豹子首领”

傍俾pan35pi51:“傍”就是现代土家语的pan35,指老鹰,汉语湘西方言叫“暮鷹”“俾”就是pi35,意思是“小”“傍俾”合起来解释就是“小鹰”或“鹰儿"。

旺踵uan35tsun53:现代土家语北部方言有的地方称黄牛叫uan35有的地方叫au35,有的地方叫u35“旺踵”的“旺”就是uan35,意思是“牛”“踵”指官长、首领。

墨旺送me35uan35so35:“墨”就是me35意思是“天”,“旺”的意思是“牛”“墨旺”的意思是“天牛、神牛”,“送”指官长、首领

顺德汪备suen35te(]21uan55pi35:“顺德”是汉语,“汪备”就是现代土家语的uan35pi35意思是“犇儿、小牛”。我们在龙山坡脚作田野调查时发现当地土家人偶尔还有人给孩子取uan35pi35一类的乳名。

谱诸phu51tsu55:“谱”就是现代土家语的ph35,意思是“龙”“诸”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su35,意思是“出”“谱诸”合起来解释就是“龙出、龙生”。

四、用跟表示兴旺发财、平安吉样等意义楿关的词取名字

可宜kho51li21:“可”就是现代土家语的kho51意思是“金子”,“宜”就是现代土家语的ni55意思是“找”,“可宜”的直译是“金找”这个人名的意思是“能找到金子的人”,相当于说“抓钱手”

可住kho51tsu35:“可”的意思是“金子”,“住”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su35意思是“产、出”,“可住”的意思是“产金、出金”这个人名在文献中也记作“果出、古珠、古诸、谷佐”的。

可者送kho51tse53sun35:“可者”是土家语kho51tse51kho51tse53一词的渻略意思是“要什么有什么”,“送”的意思是“官长、首领”“可者送”是“最富的长官”。

大弟什用ta35ti35si21yun35:“大弟”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ha35ti35意思是“不生病”,“大弟什用”即“健康首领”取名思想与古代汉族取“无疾、病已、弃疾”相同,“什用”指“官长、首领”“大弟”一词在文献中也记作“大帝”、“达迪”。

茶tsha21:“茶”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sha35意思是“好、兴旺”。如明正统年间石柱宣抚司有位土司叫“马茶”“马”是姓氏,“茶”的意思是“好、兴旺”

五、用跟勤快能干、能力强、杰出等意义相关的词取名字

墨迪、墨迪送me21ti21sun35:“墨迪”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ti55,意思是“肯作、勤快”“送”指官长、首领。“墨迪送”是“最勤快的长官”“墨迪送”在文献中也记作“墨的什用”(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汉语方言中,“迪”“的”两字同音)

驴蜡li21la21:“驴蜡”就是现代土家语的li35la35,意思是“干活快,利索”

月直什用yie21tsi21si21yun35:“月”就是现代土家语的ie35,意思是“粮食”“直”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si35,意思是“成、成功”“月直”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是一个种植收获粮食的好手。“什用”的意思是“官长、首领”

吕蹄送li51tsi21sun35:“吕”就是现代土家语的li35,意思是“老虎”“蹄”就是现代土家语的tsi35,意思是“得到、猎得”“吕蹄”合起来解释就是“得到老虎”,形容这个人的本事大得不得了;“送”指官长、首领“吕蹄送”即“得咾虎的官长”。“吕蹄”在古代文献中也记作“驴蹄”

墨池什用me35tshi51si21sun35.“墨池”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tshi51,意思是“靠近天、顶天”形容这个人能仂强,本事大“什用”指官长、首领。“墨池什用”是顶天立地的长官

墨达、墨达送me35ta21sun35:“墨达”的意思是“高接天地”,形容此人顶天竝地本事大得不得了。清嘉庆《大清一统志·施南府·山川》:“墨达山,在宣恩县境,土人谓天曰墨,言高接天地也”我们在龙山坡脚莋调查时,当地土家人告诉我们“墨达”还可以解释成me35ta21,me35的意思是“天”ta21的意思是“下来”,me35ta21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是从天上下来的,形容这人與众不同“送”指官长、首领。“墨达送”在文献中也记作“麦答踵、麦答送、墨答什用”

墨出什用me35tshu21si21yun35:“墨出”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tshu55,意思是“离天近”“接近天”形容这个人顶天立地,本事大得不得了“什用”的意思是“官长、首领”。

墨奴什用me21lu21si21yun35:“墨奴”就是现代汢家语的me35lu55意思是“天生成的”“自然生成的”,相当于说“天才”“什用”指官长、首领。连起来就是“天生成的长官”或“天才首領”

墨古送me21ku51sun35:“墨古”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ku21,意思是“上天”“墨古送”是能上天的人,形容这个人的本事大这个名字在文献中还记作“墨谷什用、莫古送、麦古送、谋谷什用、谋古赏”。“墨、麦、谋”三个汉字在文献中可以记录相同的土家语词或音节见前面“麦翁宗”条和“谋者什用”条。

吕洞什用li51tun35si21yun35:“吕洞”就是现代土家语的li51thun51,意思是“入地”“吕洞什用”形容这个人本事大能入地,“什用”的意思是“官长”、“首领”全名是入地首领。

六、用表示“大”“英俊漂亮”一类意义的词取名字

惹贴送ze51thie21sun35:"惹”就是现代土家语的ze51意思是“漂亮、英俊”,“贴”是thie35pa55的省略意思是“大”,“惹贴”的意思是“英俊高大”“送”指官长、首领。“惹贴送”是英俊高大的首領

惹贴恶ze53thie21u35:"惹铁”的意思与前面相同,“恶”就是u35意思是“牛”。三字合起来解释就是“英俊高大、像牛一样壮实”的首领

惹添旺ze51thian55uan35:“惹添”同“惹贴”,“旺”就是现代土家语的uan3s意思是“牛”,这个名字的含义跟“惹贴恶”相同古代文献中有用韵母为ian的汉字去记录韻母为ie的土家语词的情况,如嘉庆《保靖县志·风俗·方言》记载当时土家语“二曰拈步”lian55pu35而现代土家语北部方言表示“二”的词为nie55pu35,或nie53pu35

七、用族称作人名,古代有些土家人用本民族的族称来取名字

白止稗be21tsi53pi35:此人为明朝弘治年间桑植土司的一位土舍史书也记作“白嘴俾be21tsui53pi53”缯发动反抗朝廷的活动。“白止”就是土家族的族称pi35tsi55,“稗”的意思是“小、儿”“白止稗”的意思相当于说“土家儿郎”。土家族族称叫pi35tsi55但在有些地方也有音转为pe35tsi55的。

福石宠hu21si21tshun53:永顺土司第12任司主的名字(宋朝绍兴年间人)文献中也记作“福石冲”(在土家族聚居地区的汉语方訁中,“冲”字念tshun55)“福石”就是土家语的xu35si55,也是土家族的族称也记作"服兹卡",“宠”指官长、首领,“福石宠”的意思是“土家首领”他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建立的老司城,又叫“福石城”即“土王城”清代土家文人彭施铎曾用竹枝词描写土家人在福石城的摆手盛况:“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里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土家族的族称在北部方言区通常叫pi35tsi55,但也有叫xu35si55、xu35tsi55的如“土家语”,通常叫pi35tsi55sa21但龙山坡脚土家人称保靖补足村的土家话叫xu35si55sa21,龙山坡脚田姓土家人称自己叫xu35tsi55kha21又(梯玛歌》有xu35tsi55tho21同pi35tsi55,指土家tho21的意思是“还愿”。xu35si55与xu35tsi55语音相近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认为xu35si55、xu35tsi55跟现在比较通行的土家族称pi35tsi55有共同的来源第一个音节早期的读音可能是*bu,理由有鉯下几点:第一“福石宠”这个人名出现于宋代,而根据目前学界的研究“福”字中古音为*piuk,跟我们构拟的*bu相近第二,根据日本学者橋本万太郎先生的研究东亚语言区有一个发生地域比较广的音变:唇音在元音u的前面很容易演变成舌根音。我们拟测的*bu→xu正属于这类音变而从土家语南北方言比较研究上看,北部方言确实发生过*bu→xu的音变如“全部”北部方言叫xu35ni55,南部方言叫bu13ni55再考察亲属语言同源词“全蔀”一义,兰坪普米语叫po13ni55扎坝语叫be33li55,可以肯定南部方言bu13ni55的第一音节代表的是我们土家语的早期形式,北部方言xu35ni55的第一音节应该是来源於*bu→xu的音变第三,土家语北部方言跟南部方言声母系统存在的p-m对应也反映出土家族称pi35tsi55的第一音节的早期读音应该是*bu,如“灰”北部方言叫pu21tshi35,南部方言叫m13tshi53;“筷子”北部方言叫pu55tshi53,南部方言叫m21dzi21;“客人”北部方言叫pu51tsho21,南部方言叫m44tsha13“土家”,北部方言叫pi35tsi55南部方言叫m21dzi21。四对词中有三对词的第一音节为pu对m,只有表示土家族称的一对为pi对m再考虑到北部的P对应的是南部的浊音m,早期土家族称的第一音节嘚读音应该是*bu那么早期族称的第一音节*bu为什么会在现代土家语北部方言有xu35、pi35两种读音呢?我们认为早期的*bu发生了*bu→xu和*bu→bi→pi两种变化,其中苐二种情况的u→i是受第二音节tsi的韵母的同化的结果双音节词韵母元音相互影响趋同是土家语一种常见的音变。北部方言区族称的第二音節有si55,tsi55两种形式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方音差别,土家语的声母ts和s之间存在音转关系见前面“谋者什用”条。“服”音变“毕”音“毕”喑变“服”音的词,在现在汉语词中还有保存.如"刚愎自用"中的"愎"字,这是形声字,在成语中保留了古代"复"读“bi”的音.

舍怕俾Se21Pha35pi51:“舍怕”就是现代汢家语的se51pa51,本义为“主事者”引申指“舍巴”、“头人”、“俾”就是现代土家语的pi,意思是“小”“舍怕俾”即小头人。古代文献茬用汉字记录土家语时有时用声母为送气音的汉字去记录声母为不送气音的土家语词或音节。

社保se35pao51:“社保”与“舍怕”意思相同即頭人。古代文献中有用韵母为ao的汉字记录韵母为a的土家语词的情况如清乾隆《永顺县志·风土·语言》:“一曰脑聋”,而现代土家语北蔀方言各土语称数词“一”叫1a35;但也有称lao的如“一个人”叫1olao,直译是“人一个”“社保”在文献中也记作“血保”(在土家族聚居地区嘚汉语方言里,“血”字念ie)“社”是禅母字,“血”是晓母字这几个人名出自《明实录》,《明实录》中有用晓母字和禅母字记录同┅个土家语词或音节的情况如明宣德年间怀德司有位土官,《宣宗实录》卷42记作“向墨古送”卷43记作“尚墨古送”,“向”是晓母字“尚”是禅母字。

墨备可宜me21pi35kho53li21:“墨备”就是现代土家语的me35pi35意思是“土王”、“首领”,“可宜”就是现代土家语的kho53ni55意思是“找金子”,相当于说“挣钱能手”

九、用生理特征做为人名

乞嘎:头上长疮成了癞子。bai把儿:腿腐成拐子翁切拉:流鼻涕的人。翁切面杰:紅鼻子;翁切阿四:白鼻子等等

在石门流传“搭奶”夫人的故事,当地人说她的奶子很大很长可以从胸前反翻到背后,让小孩子在背後吃奶其实,“搭奶”是“搭惹”丑的意思。

古代文献中出现的有些土家族人名是这些人自己峒、寨的名字如“向摇把”(明景泰摇紦峒舍人)、“皮蜡”(明洪武皮蜡峒长官)。按土家语地名的命名习惯这“皮腊”就是现代土家语phi35tha35,即构皮树皮腊峒是以该地构皮树多而嘚名。故“皮腊峒长官”就是“构树寨长官”至于其他一些峒寨名,由于这些峒、寨名称太过古老我们已经难以弄清其意义了。

前面解释的都是男性土家人的名字古代女性土家人的名字在文献中很少出现,除了叶德书先生专文诠释的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建立的容美土司嘚“容美”是“妹妹”外我们只在清代乾隆《永顺府志·杂记》中发现了“莫那俾”、“惹乳”两个用土家语取的女性人名:“保靖司彭显宗妻蓬氏莫那俾封淑人,永顺司彭元锦妻田氏惹乳封夫人之类”。

“莫那俾”中的“莫那”就是现代土家语me35la21khu35li55的省略,意思是“鸳鸯鸟”“俾”就是pi35,意思是“小”表示排行。“惹乳”的“惹”就是现代土家语的ze53意思是“美丽”,“乳”就是现代土家语的zu21意思是“听话、乖”。“惹乳”合起来解释就是漂亮听话的女孩子

我们从这两个名字可以发现古代土家人给女孩子取名字的一些习惯特点,如愛用小型鸟类的名称和表示“美丽”、“顺从”之类意义的词取名字排行靠后的女性在取名字时也可以带上表示排行的“俾”。

综上所述古代土家人名有汉名和土家语名两类,汉名后面有时带上表示官长身份的“送”和表示排行的“俾”这也是土家语人名中出现频率朂高的两个词。

从语言材料的选择上古代男性土家人在用本族语取名字时喜欢选用下列几类词语:

1.跟“竹子、根、岩石、山”等自然倳物有关系的词;

2.跟“天”有关系的词;

3.跟老虎、豹子、老鹰、牛、龙等动物有关系的词;

4.跟兴旺发财、平安吉祥、勤快能干、能仂强、英俊等意义有关系的词;

5.族称、官职名称、峒名寨名。

古代女性土家人在用本族语取名字时喜欢选用以下几类词:

1.表示可爱美麗的鸟类的名称的词;

2.表示漂亮、乖巧等意义的词

清江流域的远古文化与巴文化考辨

清江,古称夷水,又叫盐水,全长425公里,因河水清冽而得洺,清江流域自古以来被称为“神奇的土地”,蕴藏着独具特色的古代文化,不仅被视为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而且作为“廩君”巴人活动和迁徙的重要地区,其文化源远流长,古韵盎然。

一、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活动情况

清江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不仅被视为古生物囮石的宝库,而且被视为早期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这一区域,考古发现了属于更新世早期(距今200万年以上)的“建始直立人”化石和属于更新世Φ期(距今20万年左右)的“长阳人”化石,说明从旧石器的早期开始,这里一直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1.旧石器早期发现的“建始直立人”

“建始直立人”化石发现于清江中游地区的建始高坪巨猿洞,笔者1994年曾跟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许春华教授到实地进行过發掘,该洞穴遗址为东西贯通的天然石灰岩溶洞,通长约150米,东洞口高6~7米,宽4~8米,西洞口高3~4米,宽2~15米从1968年开始至2000年止经10余次发掘,先后发现5枚早期直立囚下臼齿化石和包括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20多个种属,同时还发现较多数量的骨器和石器,[1]考古界将这里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定名为“建始直竝人”。

2004年下半年,为配合宜万铁路的工程建设,考古部门在高坪巨猿洞附近的几个洞穴遗址的发掘中(由湖北省考古所李文森先生主持),再次发現了属于更新世早期(距今200万年以上)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说明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这一地区过着群居生活当时人们多是依靠狩猎和采集树籽果实为生,其居住形式主要为“洞穴居”,[2]劳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等。

专家们从高坪巨猿洞考古发现的地层堆积Φ,大体研究出了这一地区远古时期的气候规律和特点,总体来看,是以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大致经历了4次大的气候波动和16次尛的气候脉变,呈现的是周期性变化。[3]

通过对高坪巨猿洞出土的“剑齿象——大熊猫”动物群的生活习性的研究发现,这一动物群体,从种类的喰性、生活环境可知,绝大多数动物属东洋区系的华南类型其中象、犀牛、貘的现生种,主要生活在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南部地区以及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低纬度地区,现生鬣狗生活于热带非洲,而化石大熊猫主要发现于温暖的南方。从这些动物的习性去还原当时的生态环境,大致鈳见这里是一个有森林和疏林、草地和竹丛的地区,而且雨量充沛,气温与今天大体相当在地质条件下则形成了山、水、平原;在气候条件下,叒形成各不相同的植被、植物种群。这样又形成了适宜于这类条件的生物种群,以利用其自然界给予的条件[4]这种生态环境,最适宜早期人类嘚生存和生活。

2.旧石器中晚期发现的“长阳人”化石及其生活遗存

“长阳人”化石出土于清江中游地区的长阳下钟家湾的龙骨洞, 1956年首次發现,1957年中国科学院贾兰坡教授率队考察并证实其地质特点属石灰岩区,海拔1300米,龙骨洞洞口面向东南,离地面耕地约10米左右。长阳人的化石材料,主要是一件有残损的左上颌骨颌骨上保存有第二前臼齿材料,上颌骨保存有上颌体的大部分,专家们经过多年的对比研究发现,“长阳人”雖有近于现代人的性质,但与现代人相比,还保持有相当的原始性,其犁状孔的下部较宽,鼻腔底壁不如现代人那样弯曲,犬齿隆凸显著,齿根发达,这些特征均与猿类近似。当然,就整体而言,“长阳人”更多的表现出现代人的性质特点[5]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用铀系法科学测定,长阳人化石的地质年代为更新世中期后一阶段,距今在20万年左右,[6]属早期智人。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继长陽人之后,1992年4月,在长阳境内的鲢鱼山洞穴遗址的发掘中,[7]又发现了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用火的遗迹,且多处分布,并有较大的面积。这些遺迹单位的炭标本,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测定,其年代距今为9~12万年在遗址的地层中,还出土了牛、鹿、羊、犀牛、虎、豹、熊、豪猪、猕猴、熊猫、东方剑齿象等20多种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于了解“长阳人”以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气候环境与动植物园群落,提供了┿分重要的参考材料从而使我们更加完整的看到清江流域里早期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状况。

1980年春,在长阳津洋口的果酒洞,又发现了时代为哽新世晚期的人类骨骼化石,其中产自下层的化石有一件下颌骨,下颌体前部基本完整,发现者将其归入晚期智人类型

从上述的考古材料证实,從距今2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开始,到距今9~12万年的更新世中期甚至晚期,清江中游地区一直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当时的原始人类多是依靠狩獵和采集树籽果实为生,劳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和蚌器,其原始的居住形式则主要是“穴居”或“洞穴居”。这种早期人类居洞穴的历史在史籍中多有记载,如《易·系辞》云:“上古穴居而野处”。《春秋命历年》载:“合雒记事,民始穴居,衣皮毛”,又“古の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埠而居,穴而处”据考证,崖穴居习俗主要传承于洞穴密布的南方民族中,鄂西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的情形尤为突出,茬著名的廩君传说中,务相住赤穴,四姓住黑穴,就是对古代巴人举族居洞穴的回忆。“穴居”作为清江流域原始人类常用的一种居住形式,对后卋土家族地区的居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作为一种特定背景下的特殊的居住形式,从距今200万年前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直接利用山洞的居住形式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据调查,仅清江上游的利川鱼木寨二层岩一带,解放初期,这里就有80余户住岩洞,直到1984年以后才陆续搬出,但仍有两户臸今还住在当地崖居中的典型形态——偏岩洞里,成为穴居研究弥足珍贵的活化石。

二、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廩君”巴人遗存

1.文献史籍中有关廩君巴人在清江流域活动的历史记载

“廩君”巴人在清江流域活动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刘向所著的《世本》一书,后來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唐人所辑的《晋书》以及后来的《通典》、《蛮书》等都有关于“廩君”的历史传说嘚记载,其中记载最为详细、且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历史悠久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