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有姓贾的明星吗?

百家讲坛&张恨水系列03&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
百家讲坛&张恨水系列03&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
&&&&主讲人简介:徐德明: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金粉世家》是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集中展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的儿子金燕西偶遇平民女子冷清秋,不惜一切代价苦苦追求,而学生身份的冷清秋虽内心清高、孤傲,但囿于对金燕西的绝对信任,与他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于是和金燕西演出了一场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感情悲剧。与此同时,另外一条线索也贯穿其中,金燕西的父亲国务总理金铨在官场上的跌宕起伏,到最后的突然离世,暴露了北洋军阀时期官僚们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丑恶嘴脸。这是一部长途跋涉的连载作品,1926年在北京《世界日报》上连载,至1932年刊完,近乎6年。
&&&&《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冷清秋,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作者让冷清秋走进金府,去见证金府内部一切的腐败与衰落。冷清秋进金府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样,而与林黛玉不同的是冷清秋实现了自己的爱情,但最终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以一个避世者的姿态离开了金府。
&&&&《金粉世家》里的金府是一个繁大家族,虽然没有《红楼梦》里贾府的三代同堂,但也不逊于它,有人统计过金粉世家里大大小小的主子丫鬟和仆人就有113位。家中的重要成员金铨是国务总理,这个身份足以支撑这个大家族繁衍发展。而与《红楼梦》里贾府不同的是,这个家族里没有《红楼梦》里的封建意识,多得更是一些先进的思想。这也是身处新旧之间的张恨水他笔下营造的家族小说。这些比之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也具有张恨水自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世家在向现代过渡的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化。
&&&&一家之主的金铨突然病逝是《金粉世家》里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此开始金家走向衰败。金府里再也没有了迎来送往,繁华过后的凄凉慢慢呈现。然而事实上,金铨的病逝是金家衰败的最表层的现象,真正的因素潜伏在内部。在金府,常被中国人讲究的五伦中的父子、夫妇、兄弟都已经名存实亡。敬请走进《百家讲坛》关注《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
&&&&(全文)
&&&&读《金粉世家》让我们认识中国的家族它是怎么走过来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段的变迁。
&&&&首先讲冷清秋,清秋在金府,如果换作最时髦的一句话,说她是个另类。金府的人个个都会玩,都会打麻将,清秋不,清秋有点格格不入。清秋在小说当中是具有一个特殊的个性,同时又特别富于一种结构性作用的这么一个人物。大家主要的
兴趣都集中在她身上,一般来说是集中在对她的命运关怀。小说前半段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担心,清秋不要上当,一个花花公子,一个纨绔子弟,那么这个婚姻最后会是个什么模样?所以这个阶段的悬念基本集中在这个上面。因为金燕西在外面有种种的社交,女朋友,那么最突出的一个人物叫白秀珠。所以在前半部的时候,我们的悬念集中在这个上面。但清秋进了金府之后,我们关心的是她的处境,因为这是个很危险的处境,有点像林黛玉进贾府。这个处境当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可能就是三嫂玉芬,三嫂玉芬她是白秀珠的内应,白秀珠是她的外援。你想在一个家族当中,总是有财产的各种关系,如果说玉芬能把白秀珠,家里的亲戚,让她嫁入金府,那么妯娌当中就有两姊妹关系。大家都知道一个大家族无论什么地方,这个权利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清秋进入金府之后,我们为她担心,差不多大概到了,小说的大概七八十回之后,尤其是到九十回之后,我们最担心的是清秋和燕西最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在90回,有这么个回目,它在回目下回说,“怀诗忽解脱对月长嗟”,清秋从精神上解脱,那么这二人从价值观上一直有冲突,有分歧,所以之间一再在争吵,争吵到好多次之后,清秋自己就开始反思了。她说这样的富贵日子,也如同穿了浑身的锦绣,戴了一面重枷,实在是得不偿失。大家知道戴了一面重枷,清秋是重精神生活的,不太重金钱。所以她从此到小楼上去,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一段时期之后,到第100回的时候,金府失火,在失火的过程当中,她抱着儿子离开了金府。那么出走之后的清秋去了哪儿?这是一个非常空洞的回答,在人间,她没死。开头都以为她去跳了昆明湖,她没死,那么她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知道出走这个主题,在整个现代文学当中非常有名,大家都知道鲁迅的《伤逝》,子君,涓生,可以说清秋和燕西的故事本身也是个伤逝故事。但是价值观念不同,思想意识水平不一致,清秋出走最终的归结是隐居,而子君她非死不可,因为鲁迅后来有许多回答,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那么在清秋命运的叙述过程当中,张恨水借用了许多的西方手法,倒叙,悬念、开放式的结尾,所以让我们对清秋的命运始终保持着一份关爱,注意着她。那么其次我们必须要理解一下清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什么样的身份,那么这个身份思想,由内心生活决定,她秉承什么样的价值观?清秋,大家都知道中学生,可是她和现代女学生之间的差别还有一层身份,她是个女才子,清秋会做诗词,做得极好的诗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她怎么样能够进入金府,就是燕西的姐姐怎么样去把清秋的诗稿拿给金铨去看,金铨一看如此有才华的女子,难得找到的,虽然门第低了一点,那么是个非常满意的儿媳妇,所以她进去了。那么这才子身份是谁给了冷清秋的呢?张恨水,张恨水这一生小说的文字,我说他不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字,但是张恨水的旧体诗是极为出色的。张恨水从小就会弄辞章,好弄辞章,所以他正面肯定的,他从心里面爱惜的人,他都把自己的特长去交代给他了,是一种才子。张恨水没读过什么样的书,他到北京来想进大学,后来是没时间,开头是没机会,后来因为做了报馆,他太忙了,后来就没机会。所以他终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他写大学的时候都是隔膜的。你看他写金燕西读书,此人读书就是登记挂号,再也不去,从不报到。那么这个女学生和女才子本身是一个现代和传统,所以在清秋身上,有两重传统在她身上聚集在一起,旧的传统的才子和现代女学生身份。这是我这样看,小说当中的人物怎么看?譬如说清秋嫁到金府之后,新媳妇第一天早上要拜见公婆,早上去看金铨的时候,金铨看了之后,心里面有一句话,他说看了她的整个形态举止,这华丽之中带有一份庄重的态度,自己最喜欢的是这样新旧合参的人。新旧合参的人,所以清秋是个新旧合参的人,所以我说女学生和女才子,可见不妄。所以这些都决定了她的身份,决定了清秋的气质。清秋天生带有诗人气质的,清秋在作者叙述小说内容的这个时期,二十年代或者再早一点,清秋是个不合时宜的人,而燕西是一个什么人呢?燕西是个追逐时尚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和一个追逐时尚的人在一起生活,它的结局可想而知。那么了解了清秋的命运,了解了清秋的价值观,了解了清秋的身份,我们看究竟怎么样给她在现代文学史上定个位置?她没有位置说实话,现代文学史上没有位置。但要注意,新文学开始之后写的女学生都是要投身革命,要在社会上尽一份责任的,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想一想,这样的人所谓处在先锋位置上,有先进意识水平的人究竟有多少?而文学究竟是该反映哪一种人,该反映多大的社会份额的人?像清秋这样,半新不旧,新旧合参的人没有过,所以这是他的一个贡献。写出过渡时代的相对平静的过渡生活当中的人物,这是张恨水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他的特点就在新旧合参,就在过渡。这么一个过渡人物非常重要,所以第一个层面从清秋的命运去看这个家族和她之间的关系。
&&&&下面说说旧家族,一个世家怎么样在现代过渡的过程当中发生种种的变化,写家族小说,不由得要提到《红楼梦》,《红楼梦》《金粉世家》都是那种钟鼎顶食之家。我们不从时间上说,我们拿空间去讲,《金粉世家》是在北京,你看同时代的各种文学作品,你去找上海,你在上海看能找到一个世家不能,找不到一部家族小说,原因在哪儿?上海全是外地移民进去的,都是带有现代色彩的。比如说《子夜》当中,吴家在上海有什么呢?一个公馆,所以从内地从其他地方去的大户人家,到了上海,他必须去做经济的生意,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打个公馆,而不是整体家族,上海不可能出现大家族的叙事。如果说我们把它往内地搬一搬,你把它搬到四川去,搬到四川去是另外一种情形,譬如《家》,《家》中的高老太爷,到他的几个儿子,到觉新,觉慧,觉民弟兄们,内地的四川的家族要比《金粉世家》这样的家族更封闭,更保守。所以在那个环境当中,价值观念的冲突更为厉害,金府不是那样的一个家族,很奇怪。金府这样的家族你说有多少封建意识,它也是新旧合参,主人是到欧洲去过的,太太也去过欧洲的。它带有很多的改良意识,所以关注金府,像这样的家族在现代语境当中它怎么样变迁的,那么围绕着这么几个词来说,金府是一个衰败的家族,金府是一个改良的家族,金府是一个冲突中的家族,金府是一个充满感伤气息的家族。怎么样说它是个衰败的家族,从哪儿去看衰败最好呢?大概在56回,56回上是写什么呢?清秋嫁到金府去之后,过第一个除夕,除夕要祭祖,千万不要忽视了祭祖这个事情,有家族必有祭祖,祖先崇拜是家族最本质的特点,那么清秋在金府第一次祭祖的过程当中,她看到了什么,一,她看见了金府的列祖列宗,八代。八代祖先都是有地位,然后看到金府祭器,就是祭祖宗的这些所谓的祭器,非常古雅。那么这就说了,它是个世家,它是有根基的,它是有根基的这么一个世家,在这个世家里面,它之所以延续八代,有两个东西互动,一个是钟鼎,顶食的钟鼎,像祭器一样的东西。一个是书香,书香门第的书香,所以钟鼎和书香的互动可以让这个家族它可以延续下去。但是一旦到书香气息失去之后,或者钟鼎,鼎本身代表政权,政权重大变动之后,这个家族再怎么样延续就很麻烦了。所以到年下的时候,我们知道的是杨白老困难,你还不知道金燕西也困难,到年下他要去借债,跟谁借?他不敢跟他爸爸妈妈去开口,找他的四姐,四姐的丈夫是外姓姓刘,找他们去了,去了不好开口,可是姐姐知道了。注意,一个有那么深的根基的八代传统的这么一个大世家子弟,到了年下的时候,去跟人家讨两个钱过年。这个家族的崩溃这一切是非常富有象征性,说张恨水妙妙在他常常把各种回目做成上下非常对比的。相形对照的是章回小说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这个现代小说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张恨水小说很自然地就这样做了。所以它是个衰败的家族,刚才说了衰败的家族。
&&&&第二词,它是一个改良中的家族,注意家族理想的境界是什么呢?四世同堂,所以老舍有个长篇小说的名字叫《四世同堂》,家族必须见到四代,才有福。四世同堂五世齐昌是理想的,可是你看金府,金府有没有四世同堂呢?有没有五世齐昌?金府现在的人,在清秋进金府之前就两代。所以这个家族它是一个改良变化当中的家族,关系没那么复杂。所以比之巴金的《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有差别。在这个改良当中有两个东西可以体现,一个是婚姻,一个是财产,金府的所有的公子的婚姻都是自由恋爱,小姐们都可以自由恋爱。《家》当中最最重要的冲突,就是觉民的婚事的问题,抗婚,他要抗婚。然后逃出去因为他和琴恋爱,那么这种抗婚的事情在金府不存在的,所以从婚姻这点上可以看出来它的特点。那么其次从财产,注意金铨死后,金府分家,分家的时候,子女全部到场,所有的女儿都有权利分得一份财产。这和中国传统家族所有的财产分配方法都不一样,它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一个改良当中的家族。
&&&&第三个我说它是一个矛盾冲突当中的家族,凡是大家族无不具有矛盾冲突。你别看热热闹闹,人放在一起人一多,这个矛盾的冲突它愈厉害,人际关系就愈为复杂,那么金府的矛盾有同代人之间的矛盾,有不同代人之间的矛盾,那么我们集中分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因为家族之散肯定是上一辈下一辈全部散出去。有两次,一次是训子,谁训子呢?金铨。金铨训谁?训凤举,凤举在外面回来了,晚上点着个灯在那儿喝酒,喝醉了,第二天早上被金铨碰上了,教训他,让他去独立,分出去。第一次提出要把子弟分出去是从金铨跟凤举这么桩事情提出来的。全书最后的离散就是从此开始。这个冲突再延伸到金铨去世之后,这个冲突是母子之间的冲突,最集中的一个场面在哪儿呢?集中的场面在第83回分家,金太太把子女儿媳妇都集中过来,来的还有二姨太、翠姨,分什么?分钱。我认为《金粉世家》写得最有气魄的场面是这个场面,个人是个人的动机,个人是个人的行为表现方式,谁说话谁不说话,谁心里面有什么话,我想这比之后来的这些文学作品,没有写过这么深刻的财产分割,分家析产是最富有戏剧性的文学表现手段,所以这一节写得非常好。关于冲突我们就讲这么多。
&&&&谈谈感伤,感伤氛围当中的这么一个家族,这个家族主体我定下是金太太,不是金铨。金铨出来的主要事情一个教训儿子,再一个就是喝酒,然后一命呜呼。所以金铨完全是一个经济权力的符号化,而又稍做了表现的人物。从内心深度去看,无论如何没有金太太重要,有人说《金粉世家》可能是个悲剧,我说这个悲剧在金太太而不在冷清秋。应该说清秋的婚姻是个挫折,但从她的反思开始,她从脱离了金府,走出了这个囚牢,她就不再是悲剧了。而这个悲剧就是一个千万也不想让一个大家族分崩离析的这么一个人,最后不得不由她自己去发出命令,叫你们去分崩离析,而在这个分崩离析的过程当中,她痛心。所以全部小说的最后半部,你看两个人的眼泪最多,一个是清秋的眼泪,一个是金太太的眼泪,金太太除了眼泪之外,更多的是叹气,叹气比眼泪更深刻知道吗?眼泪是宣泄,叹气是不由自主。所以这个小说的后半部充满着感伤气息,如果是悲剧那是一种什么悲剧?是一个改良者他必须要失败的这么一个悲剧。
&&&&那么关于家族小说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定义,它和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当中的最重要的伦理维系,那个五伦之间是个什么关系?我把它稍读慢一点,以家族伦理为框架,以一姓为主体,一个姓氏比如姓金,姓高,姓贾,以一姓为主体的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叙述。它叙述的都是大家庭,注意,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以日常为主,当然也有反常,比如贾府被抄家它就是反常,金府的金铨之死是反常。但是更重要的是叙述日常,叙述日常生活。家族的子弟们习惯用某种权力和经济的庇荫,一颗大树。这样一来一家之主在政治或者自然生命有任何变化,它都作用影响这个家族的兴衰聚散。那么什么是伦理框架?五伦大家都知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一进入到现在社会,有一伦立刻被摒弃了,什么呢?君臣,但是君臣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在家是父子,这五伦当中,有三伦是在家族范围之内的。因为朋友是在外面,那么剩下的三伦主要是什么呢?父子、夫妇、兄弟,你看看这人家的父子关系是个什么关系?挺有意思的,尤其是金铨倒下来的时候,找儿子,儿子一个不在身边,干什么去了,寻欢作乐去了,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所以这一伦当中的孝字,父子之间的孝字几乎不存在,所以这一伦开始崩解。夫妇,书中有一些笑话,譬如说,玉芬的钱发生危机了,打发丈夫去天津去了,丈夫去干什么了,寻欢作乐。这还不好笑,好笑的是佩芳存了一笔钱,然后交给账房里让给她放账,可是放账的对象是谁呢?是她的丈夫,是凤举。老婆的钱通过账房放账,悄悄地放在丈夫头上去了,夫妇关系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债主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奇特的一种状况,没有夫唱妇随,变成了金钱的那种债主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笑。再有兄弟关系,金府的兄弟真有意思,大哥在外面讨姨太太,兄弟怎么样去给他去祝贺,然后弟兄们一起去捧戏子,弟兄们一起去和交际花去寻欢作乐,这金氏弟兄在一起的时候,沆瀣一气。所以旧的五伦当中的这三伦在家族内起维系作用的三伦开始崩解,家族必定会崩解,它不再存在,所以伦理的变化带来了这个家族必然解体,所以中国现代社会本身就是家族生活方式逐渐地变成过去,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么一个过程,你说今天年轻的人对大家族有没有概念,几乎没有概念,几乎没有概念,将来填表都麻烦,简单一点,没有那么多姨父母,舅父母,三姑六姨的都没有,但他们同样对大家族失去了认识,读《金粉世家》认识我们过去的文化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思。
&&&&那么下面再说一说,这些对象们他们生活在一个怎么样他们自己拟定出来的那么一个价值体系标准,也不是凭空而来,大家都知道金铨和翠姨在一起生活,然后金太太去教训金铨去,她说你知道你有什么毛病,孔子讲的君子三戒你记得吗,孔子曰:君自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得什么?得权利得金钱,那么就问问你老了,你是不是就要戒得,年轻人的事情你要不要更戒一点,金铨没办法,只好低着头,当然三戒都要。所以中国还很奇怪的,就是真正的士大夫阶层,读书人的阶层的价值标准和市民价值标准它是分歧的,它是不一样的。中国最高的是君子标准,君子标准全部要照着孔夫子那样做,可是中国人做到那样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太困难,所以到了晚明的时候,日常的生活所有的生活都接触“道”,而受晚明的思潮影响,从此开始中国的长篇小说,就在写那个日常的“道”当中,而这个三戒又戒不掉,少年人你叫他戒色戒不了的,中年人叫他戒斗也戒不了,老年人叫他戒得也戒不了的。那么怎么办?索取的东西要中庸。譬如说戒得,谈钱财,取之有道就行了。戒色,要有节制,戒斗要注意和睦,注意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还差一个字就是在酒,你们知道金铨怎么死的,那么中国古代,古典小说当中在酒上最下气力的是武松,武松一生好斗不平之气,好酒,然后喝了酒就闯祸。那种好斗的人,如果在中国古典小说当中,找出一个好斗的,谁呢,薛呆子,薛蟠。他特别好斗,好上气使性,天下第一。而像薛蟠也好,武松也好,他们都在酒色财气的这个度上控制不好,所以中国对于普遍的一般老百姓来说,实际圣经贤传当中有个影子,把它下放一层,所以中国的价值观念是价值下放的,从君子下放到普通人,就是酒色财气,而酒色财气当中普通人要取中庸态度,怎么样把它控制好了。
&&&&那么我们回到小说当中来,譬如说和酒色财气相关的人,凤举为什么和他老子冲突?为什么和太太憋气?没别的,他是好色,贪小怜之色,而想纳妾,因为纳妾不成而去逛妓院,由逛妓院被妓女所骗,然后花钱使财,同时和妓女之间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在斗气。斗气之后去了上海,等回来之后,姨太太已经走了。这个财刚刚说了夫妇之间怎么放贷,也是围绕着财去做文章,再有,还有人为财吐血的。谁?玉芬,玉芬买股票一听说完了,吐血了。那么这个好酒贪色,贪财斗气,几乎是中国世俗的生活内容的四大支柱。前现代社会如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是否如此,咱们大家问一问自己,看一看周围,好吧。
&&&&那么读《金粉世家》让我们汲取的一点就要超越这个世俗的酒色财气的生活层面,我们不谈每个人做君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超越这一层面之上,让我们的生活有点目标,有点精神追求。和中国传统小说当中的那许许多多的淹没在各式各样的世俗的应酬交往所需的生活当中,养成纨绔人格的那个环境,咱们跟它分开。有点精神追求,不做金燕西那样的时尚青年,当然我们也做不了冷清秋那样的避世者,回避这个世界,也做不了她那样狷介的人去,周围的人都去格格不入。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职业性的读者,愿意提供给大家的一点参考。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探究.pdf9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研究
姓名:王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楼含松
浙江人学学位论文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是“两汉演义"中最早成书的作品之一,它在“两汉
演义”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成书方式、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在
早期历史演义中都是很典型的。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成书,指出它西
汉部分的成书和东汉部分的成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早在民fbJ讲唱文学:平话和
杂剧中,就已经体现出来。
第二部分考察《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创作思想。由于其成书方式的影响,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创作思想中既包括鲜明的商业动机,又注重社会责任,有
真诚的羽翼正史的理念;既体现了忠臣孝子的儒家伦理标榜,也有佛教因果报应
学说的道德劝诫。
第三部分考察《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在情节上有鲜
明的模式化倾向,包括事件的模式化和人物的模式化。在反面人物的刻画方面,
小说表现出非理智倾向。此外,《两汉开国中兴传志》采用客观型全知叙事视角,
西汉部分采用编年体叙事结构,东汉部分则有所突破,类似于《水浒传》的百川
归海式叙事结构。在叙事语言上,《两汉开国中兴传志》接近于浅近文言,较平
话有显著进步。这些艺术特点与其成书方式和创作思想息息相关。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img src=&/d1bcd8e6b_b.jpg& data-rawwidth=&902&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2& data-original=&/d1bcd8e6b_r.jpg&&&br&&br&&p&&b&对中国历史的叙述,不外乎以人物为主线的纪传体和围绕时间轴展开的编年体。然而这一篇文字若采用纪传体,则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不得不重复叙述。若采用编年体,则无法讲述人物的早期经历。为此,本文以诸葛武侯去世的公元234年为分水岭,以纪传体与编年体结合的方式讲述蒋琬、费祎、姜维三位继承者跌宕起伏的命运和蜀汉帝国在后诸葛时代的三十年中,容易为人们所忽视的过往。&/b&&br&&/p&&p&&br&&br&&b&公元234年之前的蒋琬&/b&&/p&&p&蒋琬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24次,与诸葛亮的1747次完全不成比例,与姜维的302次也相差12.5倍之多。《三国演义》成书于汉人大起义的元末明初,当时饱受异族压迫的人们普遍崇尚英武不凡的强人。蒋琬由于不对罗贯中先生的胃口,本该属于他的戏份被砍得砍、挪的挪,以至于这位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在人们的心中混到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地步。其实蒋琬之德当与司马朗、诸葛瑾并驾齐驱,是汉末三国为数不多的忠厚长者。&/p&&br&&p&蒋琬(?—246年),字公琰。荆州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二十岁左右就因为颜值爆表、才华出众而走红。&/p&&br&&p&赤壁之战后的公元209年,刘备攻占了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蒋琬前去求职,通过面试进入了左将军刘备的幕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基层公务员——州书佐。&/p&&br&&p&公元211年,刘备入川,蒋琬随军。&/p&&br&&p&公元214年,益州牧刘璋向刘备投降。蒋琬终于从非领导职务提拔为领导职务——广都县县长(今成都市双流县)。根据秦汉官制,人口超过一万户的大县领导称县令,不足一万户的小县领导称县长。&/p&&br&&p&汉末三国,有名士头衔儿的人物只要肯出来工作,一般保底价就是个县令。蒋琬年少成名,又苦巴巴地熬了五年资历,居然还混得这么挫。自暴自弃之下,他开始借酒浇愁。果然因为上班时间酗酒被视察工作的刘备抓了现行。与《三国演义》给人们的印象相反,正史中其实是“曹操常哭,刘备常怒”,这一次刘备当然要大发脾气,准备对蒋琬严加惩处。按说这事儿就该以“广都县长工作时间饮酒被严肃处理”而告终。然而,奇迹出现了,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可不是治理方圆百里小县城的人物,他一心扑在人民的安居乐业上,不做表面功夫,还请领导对他刷新认识”。刘备既需要维护程序正义,又要给诸葛亮面子,于是对蒋琬不打不骂、也没贴上永不叙用的标签,只把他免职了事。很快,诸葛亮就安排蒋琬起复并升任县令。&/p&&br&&p&蒋琬上班时间喝酒的往事在《三国演义》中被挪到了庞统的身上,使得蒋琬的形象更加单薄。这事儿要是真发生在相貌奇丑的庞统身上,也还说得过去,蒋琬是出了名的颜值爆表又是一代才子,居然这么不招刘备待见,着实令人纳闷儿。&/p&&br&&p&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蒋琬调入中央出任尚书郎(后备干部)。&/p&&br&&p&公元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府治事,选拔自己的属官,提拔蒋琬出任东曹掾(诸葛亮办公室人事处处长),没多久又要提拔他,蒋琬感到不好意思,坚决辞让。诸葛亮更坚决,非要提拔他担任参军。《出师表》中“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这里的“参军”指的便是蒋琬。&/p&&br&&p&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留长史(相府秘书长)张裔与蒋琬留下来主持丞相府的日常工作。&/p&&br&&p&公元230年,张裔去世,蒋琬不仅接替了长史的职务,还加封为抚军将军。&/p&&p&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有蒋琬在后方默默地提供后勤保障的身影。诸葛亮常公开说:“蒋琬啊,又忠诚又有节操,是个能和我一起辅佐皇上的人啊”。还秘密地上书刘禅说:”我要是不在了,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p&&br&&p&显然,蒋琬是诸葛武侯精心保护的心腹、一手提拔的嫡系。而刘备对蒋琬……实在是很薄。诸葛亮去世以后,作为接班人的蒋琬能否得到刘禅的信任?能否得到同事、下属的认可?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马谡呢?&/p&&p&&br&&br&&b&公元234年之前的费祎(音通一)&/b&&/p&&p&费祎(?-253年),字文伟,荆州江夏郡鄳县(今河南罗山县)人。年幼丧父,依靠堂叔费伯仁度日。费伯仁与益州牧刘璋是姑表兄弟,刘璋派人接他,费伯仁就带着费祎一起去蜀地求学,本想着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想到刚到益州,刘璋这个益州牧就被刘备顶替了。指望不上关系的费祎只好自己努力,凭借学问与掌中中郎将(内务总管)董和之子董允齐名,混成了铁哥们儿。&/p&&br&&p&有一次,费祎和董允一起参加一位高干子弟的葬礼。董允求老爸派一辆车,而董老先生只派了一辆寒酸的小车给他们。到了办丧事的地方,诸葛亮等领导同志都在,停车场上停的车辆都很气派,董允感到丢人现眼,而费祎完全没有当回事儿。董和从司机那里打听了以后说:”儿子啊,我一直想知道你和费祎两人谁的境界比较高,今天我算是弄明白了。”按说比较穷困的费祎更容易感到不自在才是,毕竟他家连辆破车都没有,通过这事儿能看出费祎的心理素质确实相当过硬。&/p&&br&&p&公元221年,刘备称帝,立刘禅为太子,费祎和董允一起出任太子的属官。&/p&&br&&p&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费祎和董允又一起出任黄门侍郎(皇帝侍从)。&/p&&br&&p&《出师表》中说“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那位因为车不好而感到丢人现眼的官二代董允后来也成了蜀汉的重要人物。他子承父业并更上一次楼,掌管禁军、监督皇帝。董允任内,刘禅的嫔妃规模被严格控制在十二人以内,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也被压制得老老实实。人们将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蜀汉四相”。&/p&&br&&p&顺便提一下郭攸之,虽然诸葛亮对他评价很高,排名还在费祎、董允之前,但他除了很有学问,担任刘禅的家庭教师以外,在政治、军事上都没有什么主见,某些不厚道的人干脆说他是领导班子里面凑数的。&/p&&br&&p&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还朝,文武百官数十里相迎。这些官员中的大部分都比费祎年龄大、职位高,诸葛亮却唯独让费祎上他的车,与他谈笑风生。从此众人无不对费祎刮目相看。很快,费祎被任命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p&&br&&p&孙权设宴招待,先告诉群臣:“一会儿费祎来了,你们就埋头吃喝,不用搭理他。”等到费祎上殿,孙权放下筷子表示欢迎欢迎,大臣们遵照命令头也不抬只顾着甩腮帮子。费祎也是真不客气,他一边吃大饼一边嘲弄道:“天上飞来一只凤凰,麒麟都放下了食物,那些驴啊、骡子啊却就知道吃。”&/p&&br&&p&孙权毕生挚友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东吴口才帝诸葛恪当即回击道:“我们呢,种了梧桐树,是为了有凤来翔。现在来了只家雀儿,也好意思说是来翔?我们干嘛不用弹弓射它,让它哪儿来哪儿去!”费祎一听,放下大饼,要纸笔作了一篇以麦子为主题的赋(由大饼想到麦子,主要是想转换一下话题),诸葛恪又针锋相对要作一篇关于磨盘(磨麦子)的赋,写完两人感到情投意合,不禁互相吹捧起来。&/p&&br&&p&其实费祎的口才并不在诸葛恪之下,他显然是顾忌诸葛恪既是孙权的宠臣又是诸葛亮侄子的身份而故意让着他。由于费祎言辞得当,既不给蜀国丢脸又善于恭维孙权和诸葛恪,孙权表示非常欣赏,夸他能当大官儿,又送他宝刀又舍不得他走。费祎回国后,升任侍中。&/p&&br&&p&公元227年,诸葛亮任命费祎为相府参军,常派他出使吴国。对蒋琬,诸葛亮重点培养他的行政水平,对费祎则是重点培养他的外交才能。&/p&&br&&p&公元230年,费祎出任中护军,不久又转任司马。当时诸葛亮的首席行政助理杨仪和首席军事助理魏延水火不容,一见面就吵,有时魏延甚至动刀子比划。和此二人关系都很好的只有费祎一人,费祎就每次开会都坐在他们中间,把他们隔开、劝架、开导。&/p&&br&&p&费祎是一个&b&很会做人&/b&的人,对领导,他既是刘禅的班底又是诸葛亮培养的干部,对同事,无论是蒋琬、董允还是魏延、杨仪他都能吃得开。对外,孙权瞅他顺眼,诸葛恪和他情投意合。&/p&&p&费祎的这种特质将在后诸葛时代改变很多人的命运。&/p&&p&&br&&br&&b&公元234年之前的姜维&/b&&/p&&br&&br&&p&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人。&/p&&br&&p&姜维的父亲姜冏是魏国的一个小官,为了掩护领导而战死。因此姜维被魏国授予了中郎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工作中,他负责参谋天水郡的军事,生活上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思想上,喜欢研读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p&&br&&p&公元228年,姜维和几个同事跟随天水郡太守出差检查工作,赶上蜀汉大军突然来袭。由于对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毫无防备,几个郡县望风而降。太守觉得姜维这些人也靠不住,连夜逃走到了上邽郡。姜维这几个人追到上邽,城门已经关闭不让他们进去。折返回冀县,冀县也不给开门。什么都没做就被魏国抛弃了的姜维等人只好去投奔诸葛亮。恰逢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带着一千多户人口及姜维等人回蜀地。由于姜维出身于天水大姓、熟悉凉州地理、又有文化又懂军事,据说还有羌族血统,与魏蜀两国都竭力争取的羌族势力有天然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他研读儒家经典,向往蜀国所代表的汉室正统。估计诸葛亮跟他谈了一通革命理想,姜维当即就热血沸腾燃烧起来,表示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p&&br&&p&公元229年,诸葛亮任命27岁的姜维作仓曹掾(诸葛亮办公室军粮处处长)、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刚来就封侯,这待遇堪比曹操对关羽啊!),不久又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实职)。&/p&&br&&p&当失散的母亲来信要他回家时,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不能为了一亩地而放弃一百顷地,不能为了回家而放弃远大的志向)”这件事经常被用来指责姜维不孝,但在世人普遍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三国时代,姜维的选择,可以说是卓尔不群、极为难得。&/p&&p&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夸奖姜维工作认真勤勉、考虑事情精细周密,当年的头号种子选手马良都比不上他,是凉州一等一的人才,应该先让他统领五六千士兵练练手。由于他忠于汉室、有胆有识、晓畅军事、我要把毕生的兵法都传授于他。&/p&&br&&p&到诸葛亮去世时,姜维跳槽到蜀国还不到六年。作为降将他本就没有什么根基,跟随诸葛亮的时间又太短,没来得及建立什么功勋。尽管深得武侯欣赏和信任,但显然不具备做接班人的资格。诸葛亮将兵法传授与姜维,是希望姜维作为蒋琬、费祎的军事助手,弥补此二人在军事上的短板。而在写给蒋琬的信中把姜维海夸一通,应该是希望由蒋琬来保护他、培养他、重用他。所以在诸葛亮病重期间,刘禅派人询问接班人的问题时,诸葛亮说我不在了蒋琬可以接班,蒋琬之后费祎可以接班,对于费祎之后谁接班的问题,诸葛亮沉默不语。因为这时由他亲自提名姜维是不合适的。&/p&&p&&br&&br&&b&后诸葛时代&/b&&br&&br&&br&&br&&/p&&p&&b&公元234年&/b&,蒋琬、董允在成都。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与杨仪、费祎、姜维三人交待后事——杨仪先行,魏延断后,姜维率军在中间隔开,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就丢下他不用管。&/p&&br&&p&诸葛亮溘然长逝,由于其对接班人的安排尚未公开,北伐军中便论资排辈由杨仪主持工作。杨仪派费祎去试探魏延。魏延对费祎说:“丞相不在了,不是还有我吗?你们可以扶着丞相的灵柩回成都,我继续率军讨贼,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而耽误国家大事?再说我魏延是什么人,凭什么听杨仪指挥,给这货断后?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文伟你和我一起联名,通告全军!”费祎说:“OK!我这就回去替您做杨仪的思想工作,杨仪一个文官,不懂军事,如今这形势哪敢不听您的话呢?”费祎骑上马一路狂奔回到杨仪大营告诉他魏延就是这么个态度,杨仪当即拍板,撇下魏延回成都。魏延得到自己被撇下的消息时才发现自己被费祎耍了,他知道自己手下兵少不能硬拼,于是绕到杨仪大军之前,烧毁栈道,上书刘禅告杨仪谋反,而杨仪告魏延谋反的奏章也同一时间送到。&/p&&br&&p&刘禅问蒋琬、董允怎么看,两人都保举杨仪、怀疑魏延。&/p&&br&&p&得不到朝廷支持,魏延本就不多的部下临阵倒戈,只好带着儿子和几个铁杆儿逃亡汉中。杨仪派马岱追击,将魏延斩杀之后踩着魏延的人头大骂:“王八蛋!你还能得瑟吗!”下令把魏延所有亲属全部杀光。杨仪对魏延的处置过于残忍,欠朝野一个交代。&/p&&br&&p&诚然杨仪既聪明又能干但为人狭隘,所以诸葛亮虽然重用他却没有安排他接班,他却自我感觉良好。部队回到成都,已经升为尚书令,接手国事的蒋琬给魏延事变定性:魏延从来没想过投降魏国,他只是对杨仪有意见,不能说他是叛徒。这等于当众抽了杨仪一个耳光。杨仪被剥夺一切权利,只授予后军师的闲职。而姜维也加官进爵,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侯,统领军队。至于费祎则从司马调任中军师。&/p&&br&&p&这时必须提一下当了十二年挂名皇帝,已经27岁的刘禅。他对诸葛亮这么多年把他当小孩子一样,越俎代庖的行为当然有所不满,拒绝为诸葛亮立庙,但他也清楚地知道否定诸葛亮对自己没好处,所以他一方面接受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给蒋琬加封为大将军、益州刺史、录尚书事,另一方面他宣布永远撤销丞相这一职位,也没有授予蒋琬开府的权利,自摄国事。这就标志着蒋琬必须去皇宫上班而不能选拔自己的属官在官邸里办公。&/p&&br&&p&刘禅打算当一回真正的皇帝,可又不想承担繁重的工作,于是他把人事权握在手里,让蒋琬去替他打理麻烦事儿。蒋琬这时的处境很尴尬,他没有诸葛亮的权柄,却要干诸葛亮的工作,本来给伟大人物接班就是世上最不好干的工作,现在蜀汉帝国人人都感到天塌地陷,所有人都在看他如何应对。蒋琬如果愁眉苦脸,就会导致更加人心惶惶,如果喜笑颜开,大家就会说他没良心,这才是标准的哭笑不得。蒋琬只好每天都严格控制着自己的表情,看上去永远是无喜无悲,这才稳定了局势,赢得了多数人的肯定。&/p&&br&&p&这一年,孙权在吴蜀边境增兵,只要蜀国遭到魏国入侵,就趁火打劫。蒋琬从容应对,也在吴蜀边境增加部队,双方心照不宣,总算相安无事。&/p&&br&&br&&p&&b&公元235年,&/b&赋闲在家的杨仪怎么想怎么窝囊,不久之前还大权在握,现在却要眼巴巴看着论年龄、论资历、论功劳苦劳都不如自己的蒋琬在那领袖群伦,不爽啊,太不爽了。于是他逮谁跟谁发牢骚,大伙儿都躲得远远儿的,唯有费祎主动去他家送温暖,告诉他有什么不满就要大声地说出来。杨仪一向与费祎关系很好,现在一个中军师,一个后军师,都不得意,正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在费祎的亲切关怀下,杨仪越诉苦越觉得苦,终于说出了最有分量的一句气话:“当初我要是带着大军投奔魏国,怎么会像今天这么落寞啊!”费祎要的就是这个,连夜密奏打小报告。&/p&&br&&p&刘禅大怒,将杨仪流放到边远地区做一名老百姓。杨仪气得要吐血,一再给刘禅写信,言辞甚为激烈,信里面估计少不了告费祎是卖友求荣的小人。朝廷则干脆连老百姓都不想让他做了,打算直接让他当阶下囚,悲愤的杨仪在绝望中自杀。&/p&&br&&p&检举杨仪之后,费祎升任尚书令。&/p&&br&&br&&p&&b&公元238年&/b&,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宣布独立,魏明帝曹睿派司马懿征辽东。刘禅下诏给蒋琬说:“国贼到现在还没能干掉,贼首曹睿又凶狠骄横,辽东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牛马不如的生活,现在终于起义了呢。想当年,暴秦灭亡,就是因为有陈胜吴广先跳反吸引火力,现在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很好、顶好,再好不过了。想过去,看今朝,朕此起彼伏,于是乎,朕冒出了一个想法——由您组织好队伍驻扎在汉中,一旦吴国动手,我们就出兵夹击国贼。”这次刘禅可不止是发个文件传达指示精神,他加封蒋琬为大司马、开府治事,授予蒋琬和当年诸葛亮一样的权力。这样的举措,说明经过四年的考查,蒋琬已经得到了刘禅的完全信任。当然,也有可能是刘禅怀念起四年前什么都不用操心的美好时光了。&/p&&br&&p&蒋琬刚出任大司马,他所委任的东曹掾(蒋琬办公室人事处处长)杨戏恃才傲物,蒋琬和他说话,他都爱答不理。这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挑拨离间的人对蒋琬说:“杨戏这小子太不像话了,竟敢这么怠慢领导!”蒋琬说:“这人和人不一样,当面说好听的背后反对的才是需要警惕的,杨戏不想违心地附和我,又不愿反对我显出我的不是,所以才不说话,说明这个人表里如一哦。”&/p&&p&还有一位负责管理农场的官员杨敏瞧不上蒋琬,说蒋琬办事糊涂、不如前任。果然有人恨不得拿手机拍成视频给蒋琬看,要求查办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他说的没错啊,为什么要查办?”告状的人还不死心,说这小子还说您办事糊涂呢!什么叫办事糊涂?蒋琬说:“事情处理不当就是糊涂,糊涂就是事情处理不当,这也要问吗?”后来杨敏犯罪入狱,大伙都觉得他必死无疑,但蒋琬秉公办理,没有公报私仇。从此,再也没有人在蒋琬面前乱嚼舌根。&b&五千年的风和雨啊,唱了多少梦,能够像蒋琬这样杜绝手下打小报告的领导,又有几人?&/b&&/p&&br&&p&得到了权力,稳定了人心的蒋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将政务交给费祎,亲自率领蜀国主力部队驻扎在汉中(今陕西西南部),提升姜维为司马(参谋长),令姜维多次率领少量部队攻魏,既是为了摆出进攻姿态也是为了试探虚实,而魏国依然采取守势。&/p&&br&&br&&p&&b&公元241年10月,&/b&费祎前往汉中与蒋琬交流感情,商讨军国大计,一直商量到这一年结束。&/p&&br&&br&&p&&b&公元243年,&/b&经过了六年的总结,蒋琬提出诸葛丞相生前五次北伐,可北边道路太过崎岖难行,不如换个思路改为东征,沿汉水顺江而下,联合吴国一起攻打三国交界的魏国上庸郡。这一计划遭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水路进攻方便是方便,可要是攻不下上庸,想撤兵可就难了。他们推选费祎和姜维去汉中劝说蒋琬。&/p&&br&&p&费祎到了汉中马上表示坚决拥护大司马的领导,姜维则保留意见。对于蒋琬来说,这就足够了,他上书刘禅说:“为大汉消灭国贼是我的责任,我奉旨来到汉中已经六年了,由于我水平一般,身体又不好,没有取得什么成绩,我惭愧得吃不好睡不好。曹魏领土广大,国力越来越强,想要除掉他们也就越发艰难。如果我们和吴国联手夹击,就算不能迅速吞了魏国,也可以把它一口一口吃掉。可是吴国总是说好了动手到了约定日期又把日子推后。我累得废寝忘食也还是举步维艰,所以我与费祎等人商量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任命姜维为凉州刺史,由他从北路进军,联合羌族的人马,而我则驻扎在涪县(今四川绵阳),那里水路发达,方便从东路出兵,万一魏国从东北打过来,我也来得及驰援。&/p&&br&&p&这一计划得以通过。费祎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确立了蒋琬费祎二元领导体制。同时,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p&&br&&br&&p&&b&公元244年,&/b&蒋琬将主力部队驻扎在涪县。十年来相安无事,没想到这一年却兵连祸结:&/p&&p&1.南蛮又反了,蒋琬派兵平叛。&/p&&p&2.蒋琬的计划触动了孙权的敏感神经,吴国再次在吴蜀边境增兵。&/p&&p&3.魏国大将军曹爽亲率二十万大军入侵汉中,而汉中的蜀军被抽调得只剩下三万人。&/p&&br&&p&蒋琬的身体本就不好,这一下病势更加沉重,他将益州刺史的职位让给费祎,标志着费祎的实际权力已经超过了他。&/p&&br&&p&蜀汉帝国的汉中守将是曾在街亭之战中表现抢眼的王平,他利用汉中的险要地理环境,尽可能多布置几道防线,拖延时间等待援军。&/p&&br&&p&费祎抓紧时间正要率领援军从成都出发时,历史发生了发生了非常奇怪的一幕:&/p&&p&以口出狂言、荒唐不羁而闻名,一生被免职多次却因为是老牌儿知识分子,又是刘禅做太子时的东宫总管一再被启用,死性不改的糟老头子,79岁的光禄大夫来敏找到费祎,非要和他下围棋。在这三军整装待发,火烧眉毛的时刻,任何一个正常的总司令都不会答应这种扯淡的要求。然而,&b&很会做人&/b&的费祎不是一般人,他答应了……下围棋本来就很耗时间,众所周知,老年人下棋又格外慢,费祎不慌不忙,不瘟不火,不顾部下多次请示、催促,楞是陪着这个糟老头子下完了这盘儿棋。老头子很满意,说我就是来试试你能不能坐得住架,小子,真有你的,这次出征一定能成功。要说这费祎也真有两把刷子,他耽误了宝贵的几个小时,不仅及时赶到了汉中,而且还绕到魏军身后截断了曹爽的后路,魏军损失了几万人才逃了回去。费祎立此大功,受封为成乡侯。这段故事也就被传为佳话。&/p&&br&&p&当年我第一次读到这段佳话时,也不禁佩服费祎的从容气度。当我第二次阅读时,我开始想那些站好了队伍,整装待发,却因为领导莫名其妙地要陪一个老头子下棋而形同罚站几个小时,等到领导下完棋又不得不格外拼命赶路的将士们作何感受?费文伟,你可真是会做人啊!&/p&&p&当然,将士们苦点累点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要仗能打赢一切都好说。可是费祎就这么有把握吗?曹爽的失败除了他自身的能力问题外,司马懿在朝中掀起了反战浪潮、司马昭在军中不断破坏、曹爽的老爹曹真在世时时对羌族、氐族很好,这一次指望他们帮忙提供后勤,结果这些人占便宜没够吃亏不行……&/p&&br&&p&嗯,也许费大将军神机妙算,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无论如何,他都成为了曹爽伐蜀的最大受益者,他的权力、威望都超过了蒋琬。&/p&&br&&br&&p&&b&公元246年,蒋琬去世,追谥为恭侯。&/b&&/p&&br&&p&东征计划随着蒋琬的去世而被永远搁置。根据魏蜀两国国力差距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悬殊的情况,蒋琬不惜消耗本就不多的国力大量打造战船,并一再让出权力换取费祎的支持,耗尽毕生心血,面壁十年图破壁。&/p&&br&&p&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引发一千八百年热烈讨论不同,蒋琬的东征计划和他本人一样很少被人们提起。如果说魏延是想用蜀国十分之一的军力去赌博,蒋琬则是要用整个蜀国去梭哈(全押上)。这份计划的不足取之处很多,比如吴国这个盟友根本就靠不住,比如一旦失败立刻就有亡国的危险,还比如即使攻下了上庸城,也很难守得住,当年司马懿八日行军一千二百里赶到上庸擒斩孟达的往事还历历在目。&/p&&br&&p&反观可取之处也不少:&/p&&p&第一、当年跟随刘备入川、诸葛亮北伐的将士们老的老、死的死,蜀地招募的将士,保家卫国很积极,主动出击就差得远了。而吴国那边,孙权正忙着与天斗与地斗与吴国全国斗,一天比一天不干正事儿……&/p&&p&时间,已经容不得再拖了。&/p&&br&&p&第二、吴国虽然靠不住,但单凭蜀国肯定是独木难支,靠不住也只能靠!从东路进军才有可能协同作战,将两国优势兵力集于一点。如果是北伐,消息的来往必然严重滞后。退一步说,如果吴国内乱,把主力部队驻扎在东边,也方便去趁火打劫。&/p&&br&&p&第三、公元244-公元245年,魏国正在与高句丽王国交战,虽然魏国所派兵力不多,高句丽王国也完全不是对手,但这时出兵毕竟能使魏国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这样的机会,下一次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p&&br&&p&然而这一切因为蒋琬的积劳成疾、费祎的阳奉阴违、姜维的不理解被永远搁置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面壁计划,恰好有一个双关语——&b&付诸东流&/b&。&/p&&br&&p&蒋琬的主动让权,在汉末三国绝无仅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他宽容而又不失真性情,无论是作为领导、下属、还是同事都是无可挑剔。他没有前任的惊才绝艳,却继承了前任伟大的人格并发扬光大。蒋琬刚去世,刘禅就下诏,不再设立大司马,一如当年诸葛亮去世不再设立丞相。许多年以后,一度控制蜀地,眼高于顶、鼻孔看人的钟会出于内心深处五体投地的尊重亲自前去拜祭的也只有诸葛武侯和蒋恭侯两人……&/p&&br&&br&&p&这一年,董允也病逝了。费祎推荐陈祗接替董允的尚书令职务。陈祗擅于迎合刘禅和黄公公,深得刘禅的欢心,黄公公则开始干预朝政。当然,这对很会做人的费祎来说也没什么。他下令在全国大赦,大司农孟光说他闲着没事儿突然大赦是收买人心、姑息养奸。费祎无法反驳,孟光的前途也就此止步。&/p&&br&&p&而姜维在这一年正忙着应对少数民族的叛乱,他恩威并施,迅速平定。这份功劳加速了他的升迁,同时也引起了费祎的“高度重视”。&br&&/p&&br&&br&&p&&b&公元247年,&/b&姜维升任卫将军(首都卫戍司令),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主持朝政。姜维要出兵北伐,费祎没说不行,但是交给姜维的军队不超过一万人。姜维不气馁,就凭这一万人的军队,抓住羌人反叛魏国的机会出兵接应,成功为蜀国增添了生力军。&/p&&br&&br&&p&&b&公元248年,&/b&在上一年度取得战果,腰杆儿正硬的姜维再次提出北伐,费祎说:“&b&丞相比我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b&,&b&他老人家都搞不定,何况是我们呢,不如保境安民,以后什么时候出了天才,再由他去克复中原好了。不要老想着搞个大新闻,指望打一仗就能怎么样,万一有个闪失,后悔可来不及。&/b&”&/p&&br&&p&费祎率领主力部队去汉中屯田,朝中所有政务都要送往汉中经他同意才能办理。而在朝中替他主持工作的自然不是姜维,而是他所器重、提拔的尚书令陈祗。&/p&&br&&br&&p&&b&公元249年,&/b&魏国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推翻大将军曹爽一党,朝野震荡。魏国右将军、讨蜀护军夏侯霸眼看司马氏要篡权,弃魏投蜀,被蜀汉封为车骑将军,单看官职的话,比姜维还高,相当于张飞生前的职务(张飞的老婆、刘禅的岳母夏侯氏是夏侯霸堂妹)。此后夏侯霸死心塌地给蜀国当向导。&/p&&br&&p&这下姜维终于得到了出兵的机会,这不就是丞相《隆中对》中指出的“天下有变”吗?而且现在还有了活地图夏侯霸的帮助,这让一直以来都很孤独的姜维倍受鼓舞。姜维询问夏侯霸:“司马懿既已把持魏国朝政,你看他会不会有征伐别国的企图?”夏侯霸说:“他正在经营整理内部事务,还顾不上对外征伐。但有一个叫钟会的人,年纪虽轻,如果得到重用,将是吴、蜀两国的心腹大患。”&/p&&br&&p&再看费祎,他也是真有原则,面对这样的机会丝毫不动心,还是只给姜维一万人,让他放手去做!&/p&&p&明知费祎在耍他,姜维还是不愿放弃机会,真的带着一万人北伐了。等在他面前的,光是名将就有三位——司马懿的亲密战友郭淮、天下士族领袖陈泰以及后来灭亡蜀国的邓艾。这种局面,就是姜维本人被活捉也算不得他无能,可他竟然能与魏军对峙许久,直到司马昭率领大军来援助才不得不撤兵。撤退时,负责断后的部将句安、李歆向魏军投降。&/p&&br&&br&&p&&b&公元250年,一个不会给读者增加记忆难度的年份。&/b&姜维再次带着他那少得可怜的人马北伐,这一次他联合了羌人部落但依然没有攻下一寸土地。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北伐是姜维十一次北伐当中最有收获的一回,因为他俘虏了一个身世成谜的奇男子——郭修(不同的史书分别写作郭修、郭脩、郭循,但可以确定都是同一个人)。根据《三国志》的说法,他是魏国的中郎将。但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解时坚持认为他只是一个老百姓。这个人的身份非常重要,眼下先暂且不提。&/p&&br&&br&&p&&b&公元251年,&/b&费祎从汉中返回成都,有算命先生对他说呆在成都对他不利。费祎就真的离开成都,带领军队去汉寿屯田了。一般来说,史书上记载的算命先生说的话,都是谁不听谁倒霉,但是像费祎这样听了还倒霉的人,属实不多。&/p&&br&&br&&p&&b&公元252年,&/b&费祎等了六年,望穿秋水的诏书终于下达,刘禅让他开府治事了!也许是刘禅对他不够放心、也许是刘禅又想过几年皇帝瘾,费祎始终没能迈到开府这一步,距离位极人臣就差那么一点点,终于熬到这一天,成为人生赢家了啊。看来听算命先生的果然没错,离开成都真的会遇到好事耶!&/p&&br&&br&&p&&b&公元253年,春节。&/b&费祎在汉寿大摆筵席,庆贺这一美好的节日。一向不怎么爱喝酒的费祎,这一次实在是高兴,喝高了,直到被郭修刺杀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说。郭修也当场被杀。至于杀人动机,官方说法是郭修心念故国,不愿成为蜀臣,本想刺杀刘禅,无奈一直没有机会,于是决定换一个刺杀对象。还有一种阴谋论说法认为刺杀刘禅、费祎对魏国谈不上有什么好处,而费祎死亡,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年轻时就喜欢“阴养死士”的姜维。而裴松之对郭修身份的表述正是对这种说法的有力支撑。姜维有机会并且也只有姜维有机会把一名死士包装成魏国的中郎将,让他长期潜伏,寻找机会刺杀费祎。迄今为止,姜维主使的说法依然无法证实,但也无法证伪。&/p&&br&&br&&p&&b&费祎是蜀汉帝国最复杂的人物,他两面三刀、卖友求荣、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哄骗蒋琬、压制姜维,是欺上压下的代表人物。&/b&但他的能力又是那么出众:他过目不忘、还能一心多用、可以同时下棋、吃饭、做游戏、招待客人、办公,并且既不耽误公务也能让客人尽兴。当初董允接替他的尚书令职务,也想学他这么潇洒,结果不到十天就耽搁了一堆事情。董允感叹:“我就纳闷了,同样是国家的尚书令,做官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p&&br&&p&费祎主政的时代,内政方面,人民安居乐业,齐夸他的领导。外交方面,跟吴国更是好得没话说。军事上,绕到曹爽大军身后截断归路也不能不说他神奇。至于费祎的私生活,更是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儿子们出门没有马车,穿的衣服跟老百姓一样。他死后,家里连存款都没有。&/p&&br&&p&费祎不贪财,他所爱的只有权力。他的人品固然可疑,但他的功绩不容抹杀。面对蜀汉的困局,他的面壁计划很实际,也最容易为蜀国多数人所接受——活在当下:&/p&&p&为什么一定要收复中原?我们哪还有机会收复中原?何必那么辛苦去跟超级大国死磕?高兴一天是一天,快乐一秒是一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费祎这个人就是复杂到了连他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都没法说的地步!他的聪明才智甚至超过了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他的诸多功绩也无愧于优秀政治家的称号,但他这样的人绝、不、适、合、做、朋、友。&/p&&br&&p&&b&衷心地祝愿我的读者,永远都不要碰上费祎这样的人物。&/b&&/p&&br&&p&这一年,正赶上吴国太傅诸葛恪空国而出伐魏,云开雾散的姜维兴奋地立刻出兵。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对吴军采取守势,对蜀军采取攻势。姜维承担了巨大压力,最终因粮食用尽而退兵,并没有受到损失。而从出生就一直顺风顺水的诸葛恪竟然以倾国之兵败于合肥新城之下,回国后不久在宫廷政变中被杀。&/p&&br&&br&&p&&b&公元&/b&&b&254&/b&&b&年,&/b&魏帝曹芳欲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师,消息走漏,被司马师血腥报复。魏国一时之间出现动荡,魏国狄道县县长举全城向姜维投降。姜维白捡了一块战略要地和很多军需物资,大受鼓舞从狄道向前推进。魏将徐质发动偷袭,杀死了身患风湿,连走路都需要拄拐的蜀将张嶷(音通腻)。不久,徐质被姜维斩杀。双方互有胜败,姜维从魏国抢了不少人口之后撤军。&/p&&br&&br&&p&&b&公元&/b&&b&255&/b&&b&年,&/b&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在平定淮南二叛时惊吓过度、眼睛崩出眼眶,不久疼死于许昌。姜维再次北伐。魏国雍州刺史王经忠于曹氏,与司马氏麾下诸将不和,被斩敌过万,成就了姜维最大的一次胜利。&/p&&br&&br&&p&&b&公元&/b&&b&256&/b&&b&年,&/b&姜维升任大将军,志得意满。与之前几次趁着魏国出状况才出兵不同,这次他约上镇西大将军胡济,发动强攻。但胡济没有按时赶到,姜维被邓艾击败,损失惨重,遭到百姓怨恨。姜维自贬三级,以后将军头衔代理大将军工作。&/p&&br&&br&&p&&b&公元&/b&&b&257&/b&&b&年,&/b&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公开反对司马昭,引爆淮南三叛。吴国派兵给诸葛诞撑腰。这样绝好的机会,姜维自然不会错过,出兵秦川,而魏军坚守不战,双方长期对峙。&/p&&br&&br&&p&&b&公元&/b&&b&258&/b&&b&年,&/b&诸葛诞兵败身死,姜维撤军,恢复大将军职务。自从费祎死后,姜维每年都出兵,不仅成效不大,反而弄得民生凋敝、怨声载道。姜维改变战略,不再轻易出兵,专心经营汉中的防守。他改变蜀汉一直以来采用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做法,设计出放敌军进入阳平关,集中力量坚守城池,并设置游击队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拉长敌人补给线并疲惫敌军,逼敌撤退,在敌军退兵时一起出击以全歼来犯之敌的防守反击战略。简单地说就是冒着削弱防御能力的风险以增强攻击力。&/p&&p&顺便一提,当年对蒋琬爱答不理的杨戏先生在这一年因为对姜维大将军的冷嘲热讽而被免职,毕竟不是谁都像蒋琬那么好脾气啊。&/p&&br&&br&&p&&b&公元&/b&&b&262&/b&&b&年,&/b&姜维最后一次北伐,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劳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p&&p&成都朝中,黄公公和诸葛亮独子诸葛瞻这一对政敌竟然联合反对姜维,誓要罢免他的兵权。一生都没获得开府治事资格的姜维在朝中完全孤立。他试着要求斩杀黄公公,刘禅自然不肯。于是姜维不敢回成都,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避祸。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p&&br&&br&&p&&b&公元&/b&&b&263&/b&&b&年,&/b&被夏侯霸称为吴蜀两国心腹大患的钟会被任命为对蜀作战的主将。姜维上书刘禅,请他做好防御准备。刘禅咨询黄公公,黄公公咨询跳大神儿的,跳大神儿的说放心吧没事,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刘禅是信了。这一年,魏国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伐蜀。面对魏国大军压境,兵力至多不超过六万的姜维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只好以放弃汉中为代价,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钟会夺了诸葛绪兵权、触怒其直属领导邓艾之后已经打算撤军。谁知邓艾竟然从蜀军毫不设防的阴平小路翻山越岭而下,在绵竹击杀诸葛瞻,兵临成都。蜀地世家大族四十年来受蜀汉朝廷的打压,巴不得投入偏向豪门大族的魏国怀抱。成都虽然还有三万军队但人心已散,刘禅也没有国君死社稷的决绝,选择向邓艾投降,并传命要姜维向钟会投降。此时的钟会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大志,所以对姜维十分尊重,让他继续统领本部人马。&/p&&br&&br&&p&&b&公元&/b&&b&264&/b&&b&年,&/b&已经是亡国之将,62岁的姜维依然不死心,制定了闪耀三国的复国大计。他利用钟会的野心,鼓动钟会做第二个刘备。于是钟会诬告邓艾谋反,接管了邓艾的部队。钟会与姜维称兄道弟,互相利用。&/p&&br&&p&姜维忽悠钟会杀死手下不愿反抗司马氏的将领们。而这些将领的家属都在司马氏手中,当然一个都不会反抗司马氏。这其实就是要借钟会之手除掉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机会收拾的魏国中坚力量,为下一步杀死钟会、蜀汉复国做准备。在给刘禅的秘奏里,姜维说:&b&”&/b&&b&愿陛下忍数日之辱&/b&&b&,&/b&&b&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b&&b&,&/b&&b&日月幽而复明。&/b&&b&”&/b&&/p&&br&&p&钟会堪称一代俊杰,但幸福来得太突然,他满脑子都是当刘备第二,而这就离不开姜维的支持,而且姜维的复国大计空前绝后、匪夷所思,就是司马懿再世也难以识破。于是钟会对姜维言听计从,一步步陷入姜维的陷阱。可惜钟会屠杀诸将的计划不慎泄漏,众将拼死一击,钟会与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姜维的妻子儿女都被杀光,他的遗体也没得到保全,如今只留下一座衣冠冢。在蜀汉的最后时刻,为其奉献得最为彻底的竟然只有这位魏国来的降将,读史至此,怎能不令人唏嘘不已?&/p&&br&&p&&b&后有张公子评价姜维: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b&&/p&&br&&p&姜维这个人物,光是写他都写的很累。他震古烁今的执着使得他大大小小的北伐如果展开足以写一本书,我实在很难想象他这几十年到底有多辛苦。面对蜀汉“战亦亡,不战亦亡”的必死之局,姜维不信气数,偏要勉强。他的面壁计划多达三个:&/p&&br&&p&1.走诸葛亮的老路,他的有利条件是赶上了诸葛亮时代可望而不可即的魏国内乱。可他始终没有得到与三位前任一样的权力。不仅兵力不足、兵源素质也无法与诸葛亮时代相比。而且司马家族每次都及时灭火,没有让混乱程度扩大,也没有让内战时间过长,最好的机会当属诸葛诞引发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魏国内战。诸葛诞的兵败身死,宣告了这一计划的破产。&/p&&br&&p&2.诱敌深入防守反击的钓鱼计划。这比诸葛亮的老路冒险,又比蒋琬的东征保险,真是亏了他能想出来,没想到钓上来的是一条鲨鱼,代价便是蜀汉失去了战略要地汉中,姜维无可推卸的应当对此负责。但平心而论,这已经是当时能让蜀汉大规模杀伤魏军的唯一办法了。&/p&&br&&p&3.闪耀三国的复国计划,在皇帝和大臣都安于做亡国奴的情况下,姜维这位最后的汉将依然试图上演惊天大逆转。计划虽然不幸失败,毕竟拉邓艾、钟会两位蜀汉终结者陪葬。刘禅名下的蜀汉亡国不值得惋惜,只可惜这一惊天动地的计划搭上了姜维及其妻儿的性命。&/p&&br&&br&&p&&b&姜维的死亡标志着由刘邦建立、刘秀二次创业、刘备保存火种、为民族命名、威震欧亚大陆四个多世纪的汉帝国永远地成为了历史。&/b&&/p&&br&&br&&p&诸葛武侯的三位继承者——蒋琬、费祎、姜维分别在品德、才智、意志三方面代表了蜀汉的最高水准,三人各自面壁十年图破壁,设计、推行了完全不同的面壁计划。&b&人缘儿好的不一定是蒋琬,也很有可能是费祎。人缘儿不好的也不见得不能成为姜维。&/b&孰对孰错,千年以降,人们争论不休,再过一千年,也难以达成共识。其实支持谁,反对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铭记这三位面壁者留给我们的启示:&/p&&p&&b&蒋琬——说事儿,别说是非。&/b&&/p&&br&&p&&b&费祎——政治品格不能脱离纯粹的品格,但永远也不会与纯粹的品格完全重合。&/b&&/p&&br&&p&&b&姜维——我这一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b&&/p&
对中国历史的叙述,不外乎以人物为主线的纪传体和围绕时间轴展开的编年体。然而这一篇文字若采用纪传体,则有很多三位主要人物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不得不重复叙述。若采用编年体,则无法讲述人物的早期经历。为此,本文以诸葛武侯去世的公元234年为分水岭,…
&p&&b&少不读水浒,因为阅历浅,看不懂梁山好汉的貌合神离,品不出利益角逐的人物悲哀。&/b&&/p&&p&这本书看似替天行道的英雄快意,实则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朝廷和梁山,遵循的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实力为王。&/p&&p&林冲以武力杀了王伦,然后杜迁、宋万服了,俯首甘心当小弟。&/p&&p&鲁智深和史进在街头偶遇史进的小学老师李忠,鲁智深拉他去喝酒,李忠正在卖膏药做生意,不愿意去。花和尚眉头一皱,赶跑顾客,李忠就怕了,乖乖的跟他走。&/p&&p&王伦文武双废,只想安心当个小寨主,奈何不懂权谋,又没能力,终极死在了智多星的算计。&/p&&p&杨志一生所求封妻荫子,却在利益的勾心斗角下,逼不得已,一步步踏上梁山,那个立志要为祖宗争口气的屠龙少年从此死去,只剩下了一个寡言谨行,虚度余生的凡人。&/p&&p&林冲至死也未能杀掉高俅,卢俊义则是陷在官老爷的梦里,白送性命。&/p&&p&武松被张都监厚待,还许以玉兰,本是感恩戴德,可是在得知这是一场阴谋后,心底的柔情彻底幻灭,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黑旋风活剐黄文炳,排头砍下吃瓜群众的脑袋,又算哪门子好汉?朱仝只想当个小公务员,却被黑社会看中,难逃草寇之命。霹雳火又招谁惹谁了?一家老小竟有灭门之灾。&/p&&p&少年人不经历社会的拷打和世道的残酷,是看不懂的。或者,你以为你看懂了,实际仍看得很浅。梁山排座次,心腹之人和朝廷(有背景权势)之人得到宋江重用,不听话、有自己想法的下属被宋江提防,这些厚黑的权谋之术,都是老狐狸们最擅用的,十岁的孩子说他领悟得再深刻,那也是图样图森破。&/p&&p&&b&老不读三国,因为黄粱梦已醒,壮志仍未酬。&/b&&/p&&p&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似曹孟德一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大多数的人呐,回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望着如今的满头白发,心里也只剩下迟暮之悲。&/p&&p&刘玄德半生劳走,蜀汉基业虽然打下了,但是拜把子兄弟却不得善终,这是故旧离去之哀。&/p&&p&诸葛亮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七星灯无人能续一秒,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来日无多之伤。&/p&&p&曹孟德纵横北地,不可一世,偏偏阻于江东,赤壁一场大火让他走下神坛,这是梦想破灭之痛。&/p&&p&赵子龙黄汉升自恃英雄,一个临老被围,险些丧命,一个不听人劝,被流箭射穿,这是老去无力之苦。&/p&&p&更不说那无数俊才:孙坚,孙策,袁绍,袁术,刘表,张鲁之辈,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浪花罢了。&/p&&p&无论是非成败,还是王权霸业,千百年后,也不过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p&&p&人数自古有尽,天命从来无常。老年人读完三国,回忆自己的一生已至尽头,观书越是尽兴,合卷就越加沮丧。&/p&&im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14& src=&/v2-53c8b8d7f75d9ff7385e8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53c8b8d7f75d9ff7385e86_r.jpg&&
少不读水浒,因为阅历浅,看不懂梁山好汉的貌合神离,品不出利益角逐的人物悲哀。这本书看似替天行道的英雄快意,实则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朝廷和梁山,遵循的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实力为王。林冲以武力杀了王伦,然后杜迁、宋万服了,俯首甘心当小…
很遗憾的告诉你,那篇文章中说大部分内容……都是真的。&br&&br&希特勒确实撕毁了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也确实在经济萧条期间实施了大量新政,给德国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br&&br&而且希特勒采取的策略和后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没什么太大差别。不仅如此,他还一手把德国办成一个福利国家,二战期间盟国这边越打越穷,而德国却越打越富。&br&&br&这一切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屠杀犹太人,抢了犹太人的钱。(犹太民族真的是个很悲催的民族,谁缺钱了都从犹太人身上薅一把。)&br&&br&(文中的措辞很有意思,故意把“屠杀犹太人”描写的正义凛然)&br&&br&&br&这种做法就好比,我今天想出了一个点子,对全国人民都有利,至少能拉高GDP五个百分点,但是我没启动资金,怎么办呢?把马云宰了吧。想个什么借口呢:他为富不仁,有那么多钱还不捐款。他丑,看着就让人不爽。他叛国,非跑去纳斯达克敲钟而不在上海。&br&&br&我这种做法,算是正义吗?(我可是为了全国人民好啊。)&br&&br&明天我又缺钱了,我再把王健林宰了。(我可是为了全国人民好啊。)&br&&br&请问我这种做法,正义吗?理所当然吗?&br&&br&&br&而纳粹保护中国人不被日军屠杀……非要这么说也不是不行。&br&&br&但实际情况是被称为“东方辛德勒”的约翰拉贝,利用纳粹的身份以及纳粹国旗保护了当时至少25万中国难民,这笔功劳,应该记在约翰拉贝的身上,而不是纳粹身上,或者希特勒身上。&br&&br&文中的说法就好比,我用枪击毙了罪犯,保护了人质,人质不感谢我反而感谢枪。&br&&br&&br&&br&年轻人崇拜希特勒其实很好理解,因为除了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罪行之外,希特勒的私德和个人修养几乎接近完美。&br&&br&不抽烟不喝酒,会演讲会画画,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时候甚至因为作战英勇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勋章,这可是当时能授予士兵的最高荣誉。并且一生专情,从不乱搞,临死时还给了爱娃一个婚礼。他还亲自设计了纳粹国旗和纳粹军服。&br&&br&如果没有二战,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身上笼罩着各种buff光环,这才是真正的男神。&br&&br&但是,可能因为战争离我们这代人太遥远了,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没见过血流成河,没见过尸骨遍野,不知道什么叫流离失所,不知道什么叫家破人亡。不知道“诺曼底登陆,双方共死伤24万人”是个什么概念……24万人,整个路面几乎看不见土地,全是尸体和血水,懂吗?人间炼狱,懂吗?24万个家庭被毁了,懂吗?&br&&br&知道战争有多残酷吗?&br&&br&希特勒,作为引发二战的元凶,永远不会被原谅。&br&&br&&br&盲目的崇拜希特勒的人,你不懂战争。&br&&br&一味的贬损希特勒的人,你不懂希特勒。&br&&br&这个话题,最好不要去谈,等你什么都懂了,心里自然会有一个评价,一个不方便对任何人说的评价。&br&&br&&br&而两个既不动战争也不懂希特勒的人,你们到底在吵什么呢?
很遗憾的告诉你,那篇文章中说大部分内容……都是真的。 希特勒确实撕毁了不平等的《凡尔赛条约》,也确实在经济萧条期间实施了大量新政,给德国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而且希特勒采取的策略和后来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没什么太大差别。不仅如此…
就说两个事:&br&&br&第一件,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撤退到永安宫,负责防守江北的黄权后路被吴军切断了,无法和刘备的军队汇合。他不愿意投降渣权,于是一扭头带着部队去北方投降魏国了。曹丕很高兴,对他很好,还问他:刘备会不会怪罪他、继而迁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把他的家人满门抄斩什么的。黄权很肯定的说,决计不会,刘备不是那种人。蜀汉这边听说了黄权投降的这件事后,有关部门就要依法去追究黄权家人的责任,报告给刘备时,刘备叹了口气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不允许追究此事,对待黄权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黄权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后来还入了尚书台,担任尚书郎的官职,最终在邓艾入蜀时战死于绵竹,为国捐躯。&br&&br&&br&第二件事,吕蒙袭击荆州,驻守重镇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献城投降,关羽进退无路,兵败被斩。按律也应当追究家人的责任,可是当糜芳的兄长糜竺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刘备时,刘备却亲自为他解绑,认为弟弟的事情,和哥哥无关。对待糜竺,也是一如既往。&br&&br&拿这两个一如既往,和曹丕于禁之事、孙权陆逊之事比一比,你想,刘备能是伪君子吗?再仔细品味一下,曹操统一河北后烧毁掉所有缴获的密信,就知道为什么曹操说出那句话了。&br&&br&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br&&br&&br&&br&&br&————————————————————&br&&br&&br&看到评论区里那么多朋友的回复,感到有些惶恐,其实昨天我就是随手一答,没想到有这么多的赞(大家肯定都是蜀妖!哈哈握手),被这么多的朋友看到了。。我记性不好,读书也少,有很多说得不对的地方,也谢谢各位朋友的指正。&br&&br&下面把评论区一些回复一并编辑一下。&br&&br&&br&&br&我只是认为,说刘备是豪杰也好、枭雄也好,都行,甚至是曹操所说的英雄,也说得通。但他终究不是一个一生靠做伪行骗假装正人君子的人。评论区里有朋友说,真正的君子是当不了政治领袖的。说得真对,所谓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不可充栋梁嘛。但是,伪君子就能当政治领袖吗?我看悬得很。我们读史书,哪怕是读先主传,区区几件事,有一些朋友就觉得刘备这个人真是假得不得了,老是见他对别人好,妈哒,一定是在收买人心!&br&&br&如果刘备真的是一直在做伪行骗,千年之后,我们透过纸都能看明白的,为什么当时的人,都那么拥戴他呢?大家都是搞政治的,都不傻吧?甚至是热衷于推倒刘备这件事、并且推了半辈子的大诗人曹操,也没见他写诗痛骂刘备是个伪君子骗了他的心吧?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开个脑洞yy一下,下一句简直可以接与君共勉啊!!难道当时的人都被刘备骗了吗?也悬得很。&br&&br&窃以为有两点可能:1、刘备原本就是君子,长厚似伪,使人迷惑者,必物之相似。&br&2、刘备压根就没想过要当君子,当时也没人认为他是君子。陈登说他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王霸之略是什么意思?是说刘备这个人,有成王称霸的手段和谋略。如何称霸呢?以力服人。如何成王呢?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些大家一定都知道。&br&&br&一个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的英雄豪杰,千年之后,竟然被人怀疑是君子or伪君子,是不是太可笑了?&br&&br&&br&&br&————————————————————&br&&br&竟然被推荐上日报了。。。&br&好羞耻 (捂脸逃走&br&对了。。。开头那两件事真是出自三国志啊各位。。。不是我编的。。更不是三国演义里的。。
就说两个事: 第一件,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撤退到永安宫,负责防守江北的黄权后路被吴军切断了,无法和刘备的军队汇合。他不愿意投降渣权,于是一扭头带着部队去北方投降魏国了。曹丕很高兴,对他很好,还问他:刘备会不会怪罪他、继而迁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
中华帝国,自秦以降,就有个宏愿:将权力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从中央层层下达,直至每个末梢,也就是每家每户。&br&秦确实做到了,它以极为超前的思维,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发达的交通和文书网络为技术支持,建立了一套臻于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按黄仁宇的说法,中国是自公元前2世纪以来,世界上唯一一个能由中央政府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的国家。&br&这种集权方式有极大的好处,一是可以确保稳定的税收,二是可以确保强大的动员能力,以应付战争和大型工程的需要。&br&因此能牢牢掌握这两大优势的王朝,都是历史上闻名的大盛世(即便是秦和隋,不可谓不盛,只是过度透支了动员力,劳民伤财,随即暴亡)。&br&那么,大盛世为什么不能持久呢?&br&因为经济发展是波动的、弹性的,靠一时丈量土地、审查户籍所建立起来的刚性管理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不符合现状,从而失去效率。&br&根据封建经济规律,我们知道土地产权会逐渐向少数人手中转移,这也就是我们历史课本上津津乐道的土地兼并问题。&br&土地产权发生了变化,则意味着人身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自给自足的自耕农,越来越多人失去了土地,成为了依附于一方地主的佃农。&br&每当一个自耕农成了佃农,就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了一分。&br&朝廷无法从他身上收到一毛税,也无法直接征调他扩充国家的兵力和劳力。&br&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则有足够的利益动机,瞒报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这里还要尤其考虑到经济繁荣时期人口激增的问题),在其自身势力扩充的同时,削弱了中央的势力,成为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离心力。&br&而缺少了税收和人力的中央政权,在抵御外部侵略和赈灾等问题上,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新的动乱因素。&br&那么,若中央以强硬态度,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br&王莽会哭着告诉你万万不可行。&br&乱世之末,大多数人口失去了土地和产业,沦为饥饿的流民,新王朝均田安民是众望所归。但是政局稳定之后,再设法破坏既有的产权关系,阻挠土地和农奴的贩卖,势必损害地主集团,甚至一部分自耕农的利益,从而遭致激烈的抵制。所以大家只能坐等一场毁灭一切的乱世,重新洗牌。&br&自秦以降及至近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中央政府和地方豪强集团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过程,是小农经济vs庄园经济的过程,如天平般左右摇摆。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封建小农经济从繁荣到凋敝的周期。&br&而300年,基本就是这一周期的最大值。
中华帝国,自秦以降,就有个宏愿:将权力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网络,从中央层层下达,直至每个末梢,也就是每家每户。 秦确实做到了,它以极为超前的思维,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发达的交通和文书网络为技术支持,建立了一套臻于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按黄仁宇的…
———————————————————————————&br&徐庶:孔明之才10倍于我…&br&刘备:!!!900多智力?!&br&&br&&img src=&/ba8dfb78bfe8fc22c513e2a2cb9d82f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a8dfb78bfe8fc22c513e2a2cb9d82fa_r.jp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曹操:戏志才离世,无人商讨大事。&br&彧荐奉孝,操召见:&br&100智90政,近20种特技、称号。&br&操曰:“使孤通关者必此人也。”&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孙权:我哥怎么不死了。&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袁绍羡慕曹操唯才是举,&br&遣田丰遍访民间,为袁绍军寻搜寻良将奇才。&br&田丰来到农田间,来到酒馆里,来到城墙下,来到菜市场…&br&&br&袁绍:找到人才了吗?&br&田丰:人才没找到,找到200元,请笑纳。&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凤仪亭,董卓以戟掷吕布,&br&李儒见之,大惊失色:&br&“丞相明察,奉先忠诚度已跌破支撑位!”&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王允心忧国家,信亭漫步,突见一女子拜月,正是貂蝉,呼来一看大惊:&br&“丫鬟还会带枪兵!?”&br&&img src=&/8ca947fcab_b.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8ca947fcab_r.jpg&&&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刘备大婚,听闻孙氏不同于庸脂俗粉。&br&思虑一女子能有何奇异?遂入洞房。&br&正见孙尚香,&br&扒住婚床横梁,&br&做引体向上,&br&“嘿,哥们,可来啦,上来玩十组呗!”&br&伴随着爽朗的微笑,露出八块腹肌,还有80+的武力。&br&&br&&img src=&/deb19bee15e023bb307ab5_b.jp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deb19bee15e023bb307ab5_r.jpg&&&br&刘备说:“吴侯之妹,正当妙龄;夫人&b&有男子之胸襟&/b&。”&br&孔明说:“主公常惧孙夫人生变于内。”&br&法正说:“主公每入,衷心常凛凛。”&br&刘禅说:“我就这点随我爹。”&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严白虎趁汉室倾颓,发粪涂墙,席卷江东6郡,欲成霸业。&br&突然一郡被孙伯符夺去,随后红色势力精兵良将扫平江南。&br&白虎死前曰:“他喵的,忘了取消剧情事件了。”&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吕布:我带领骑兵,明公带领步兵,天下唾手可得!&br&曹操:…&br&刘备: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br&曹操恍然大悟,赶紧&br&存了个盘,斩首吕布。&br&曹操:嘻嘻嘻,这周目先攻略贝贝~&br&&br&&img src=&/a8783fcab4a4bbc84d9a35_b.jpg& data-rawwidth=&512&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2& data-original=&/a8783fcab4a4bbc84d9a35_r.jpg&&&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吕萌行白衣渡江之策。&br&&br&孙权:嘿嘿,想不到浓眉大眼的蒙蒙也好坏好坏的!&br&陆逊:禀将军,吕蒙兵至江陵无法进攻!&br&孙权:兵粮不济?还是敌人有防备?&br&陆逊:孙刘同盟还有2个月才到期。&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虎牢关前:&br&&br&张飞:呀唻呀唻呀唻呀唻!&br&关羽:欧拉欧拉欧拉欧拉!&br&吕布:没用没用没用没用!&br&刘备:亚买呆亚买呆亚买呆!&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曹操:凑,被包围了,爪黄飞电,撤!&br&刘备:呀,没路了,的卢的卢,跳!&br&关羽:目标文丑,燃烧吧,赤兔!&br&孔明:老婆,我今天轮椅彪到了70迈!&br&&br&&img src=&/2e2ef3dc2f2c6ee916f7ca008c5801d7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2e2ef3dc2f2c6ee916f7ca008c5801d7_r.jp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曹操:谁告诉我怎么才能杀华佗?&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曹操:月末了,众将有何收获?&br&&br&程昱:听说宛城有隐匿不出的人才,在下星夜兼程前往,走访数日,终于找到200块!&br&&br&贾诩:(仲德好low)禀丞相,在下路过河内,见将星闪烁,有如斗大,进城走访,居然得到2~3~1元!&br&&br&典韦:丞相,我找到5块!&br&&br&郭嘉:我捡到一口大鼎!&br&&br&荀彧:住口!诸君何故调戏丞相!在下之前在襄阳,听闻卧龙岗上有名士,便和他畅谈两天两夜。&br&曹操:哦?!莫非是孔明!&br&荀彧:正是,虽未登用,但他已被我说得心动,只要丞相屈就,定能使其为汉室效力!&br&&br&群臣伴曹操至卧龙岗。&br&&br&童子:我家先生本不想出世,但前日荀文若说英才应当匡扶汉室,先生深感惭愧…&br&和荀先生在如家畅谈两夜,第三天因剧情需要,投~刘~皇~叔~去了!&br&&br&荀彧:250元,请丞相笑纳!!!&br&&br&&img src=&/96fda33e977dfe9de3e2_b.jpg&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2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br&太监:“皇上,大事不好了!袁绍想拥立刘虞为帝!”&br&刘协:“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还讲不讲基本法了?!5555......”&br&&br&数日后:&br&&br&太监:“皇上,袁绍阴谋作罢了!”&br&刘协:“哦?为什么?”&br&太监:“袁术强烈反对!”&br&刘协:“是嘛,公路怎么说的?”&br&太监:“袁术说他是要成为天子的男人!”&br&刘协:“朕的……男人……/(/ /o/ω/o/ /)/”&br&&br&建安二年,袁术自称天子。(袁术:本初,我不想再做人了~\(≧▽≦)/~)&br&&img src=&/170bbb21bd46ee2b90eefdb_b.jpg& data-rawwidth=&1888& data-rawheight=&9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88& data-original=&/170bbb21bd46ee2b90eefdb_r.jpg&&—————————————————————————&br&&br&我叫陆逊,&br&生于183年,目前是个58岁的老光棍。&br&213年,因为处男之身成为火系魔法师,&br&221年,使用大火球搓死了大魔王刘玄德。&br&现在正和三国偶像崔莺莺漫步在街头,&br&&img src=&/36cb8223aea8c05271c81_b.jpg& data-rawwidth=&243& data-rawheight=&2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3&&&br&我虽然58了,还是张16岁的不老男神脸~&br&&img src=&/f662eceadd0b7d5f03216f_b.jpg& data-rawwidth=&283& data-rawheight=&2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3&&如果顺利,吼吼吼~呼呼呼~&br&&br&突然人群中钻出一个中年大叔:&br&&img src=&/ad44ff0b1ff38_b.jpg& data-rawwidth=&323& data-rawheight=&3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3&&“您好,您是陆逊大人吗?”&br&“是,你是?”&br&“爹,我是你二儿子陆抗啊!我今年成年啦!成年了!年了!……”&br&&img src=&/84d63ea0bbb51_b.jpg&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1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84d63ea0bbb51_r.jpg&&袁绍袁谭,赵云赵统,钟繇钟会…&br&走进三国,带您揭秘:&br&老光棍单性繁殖之迷!&br&—————————————————————————&br&&br&关羽:&我看颜良,如同看ATM!燃烧吧,赤兔马!&&br&颜良猝。&br&曹操:将军真神人也!&br&&img src=&/487c8fea9da98920cabd11_b.jpg& data-rawwidth=&178&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8&&关羽:没什么,我三弟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耳!&br&曹操大惊,顾左右曰:&br&吓死宝宝了!&br&于衣袍襟底记之:翼德开挂。&br&&br&—————————————————————————&br&待续…&br&—————————————————————————&br&&br&蒙各位主公不弃,以500赞,100感谢赐臣,臣开机,已吓尿。&br&不胜惶恐,夙夜有痰,恐托付不笑,故决心长更、配图,&br&此臣所以报青葱少年时,而忠诸位陛下之职分也。&br&不笑,则治臣之罪,若无更新,则臣公司加班之罪也!&br&想少时,几百兆三国志,可支暑假数十日,&br&鼠标弹指间,气吞山河,扫平八荒,正是:&br&少年自比天高,如今低头哈腰。&br&青葱岁月,今已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徐庶:孔明之才10倍于我… 刘备:!!!900多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戏志才离世,无人商讨大事。 彧荐奉孝,操召见: 100智90政,近20种特技、称号。 操曰:“…
这是今年4月,我去武汉出差,特地去解放公园拜谒了苏联援华航空队烈士墓 &br&&img src=&/99c5a153fb2ae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99c5a153fb2ae_r.jpg&&&img src=&/c39d85898bbe3f79642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c39d85898bbe3f796422_r.jpg&&&img src=&/30be00bcd84bfb7359d28ae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30be00bcd84bfb7359d28ae_r.jpg&&&img src=&/3ca86a3e49ddf893a6d174c1a812c29a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3ca86a3e49ddf893a6d174c1a812c29a_r.jpg&&我带了一瓶伏特加 一束康乃馨 还有一包烟&br&这里长眠着15名烈士 最大的只有33岁 最年轻的只有24岁 而且这只是牺牲在中国的苏联支援援华航空队的一部分烈士&br&将近80年前 曾经有这么一批年轻人 在中国的上空奋战&br&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他们甚至不愿意坐人力黄包车,推脱不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贾的明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