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独守世遗名录27年 申遗有多难

“世遗”保护的中国答卷_网易新闻
“世遗”保护的中国答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世遗”保护的中国答卷)
正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又传喜讯——北京时间7月8日,中国福建省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前一天,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已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今年是中国成功申遗30周年。 30年来,中国世界遗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如何让“世遗”留得下、“活”起来,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中国以实际行动交出了答卷。让“世遗”留下来、“活”起来1985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成功申遗。在标着“建于1932年”等字样的重点历史风貌建筑褚家园里,老鼓浪屿人谢绵聪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就提出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概念,不让随意拆建房子。鼓浪屿保护早早进入法治轨道。2000年,厦门颁布了《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1年通过 《鼓浪屿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和《鼓浪屿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年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鼓浪屿研习中心古建筑修复师傅廖志堂,从1995年上岛至今,已在鼓浪屿上修复了约100栋闽南风格的房子。他说,“在鼓浪屿,只有秉持工匠精神、修旧如旧,才能得到许可和认可。 ”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申遗成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申遗是承诺,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人类文明的共同担当。申遗是决心,是中国为了更好保护生态人文环境、不负自然环境和子孙后代的选择。中国将更多依靠法律、依靠科技、依靠国内外合作与政府民间“总动员”,来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中心副主任蔡松荣为记者展示24小时监测预警系统:不仅遗产单体,其周边的自然气象、游客环境等都进行实时监测。“申遗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这一理念已经深深根植于厦门人民心中。”厦门鼓浪屿管委会主任郑一琳表示,未来将坚持严格保护、坚持依法管理、坚持永续发展、坚持成果共享。比如,继续推进“全岛博物馆计划”,腾出更多公共资源向居民,特别是向广大青少年开放;将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共享鼓浪屿保护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更多民众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原标题:“世遗”保护的中国答卷)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投稿QQ群:
当前位置: &>& > 正文
世遗名录,下一个谁进?——陕西申遗观察之一
  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湖北神农架、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达到50个,仅次于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二。
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秦风古道王朝土厚,陕西历来以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而闻名于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遗存,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丰富性、完整性、至高性特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然而,在象征着世界文化遗产最高认证的《世界遗产名录中》,陕西的成绩却并不算耀眼,这与历史文化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陕西的申遗之路,漫长而艰辛。
  <font color="# 兵马俑独守世遗名录27年
  准确地说,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丝绸之路(陕西段)外,陕西省还有一个世界遗产项目,那就是中国长城(陕西段)。因此,陕西省目前共有3个世界遗产项目。
  日,是陕西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天。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陕西省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等7处遗产点,填补了陕西27年来没有新增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1974年,临潼县西杨村发现的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全体会议上,首次将中国的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敦煌莫高窟6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秦始皇陵和中国其他世界遗产一起得到世界的尊重。
  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经过缔约国大会表决通过,对具有独特、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高确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才能称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无法取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截至2016年7月,中国有世界遗产50项,其中文化遗产35项,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
  对陕西来说,申遗的过程漫长而艰辛。自秦始皇陵兵马俑首批成功入选后,陕西的申遗工作从未停止,但一直难有进展。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政府和中亚5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经过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年多哈正式宣布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命名最终确定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至此,3个国家、8年时间,33处遗迹,冲破重重障碍,得到了世界的最高认可。
  “准确地说,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丝绸之路(陕西段)外,陕西省还有一个世界遗产项目,那就是中国长城(陕西段)。最初中国长城主要指八达岭段,后来拓展包含了全国其他段长城,陕西段自然也包括其中。因此,陕西省目前共有3个世界遗产项目。”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斌介绍。
图片来源:陕西日报
   2 让申遗者告诉申遗有多难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约5年更新一次,最近一次更新是2012年11月。目前陕西有4处遗址被列入,分别为丝绸之路拓展项目、统万城遗址、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山陕古民居(党家村古建筑群)。
  申遗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申遗工作者的普遍感受。
  在我国,一个文化遗产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从全国遴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定预备名单并进行管理。该名单约5年更新一次,最近一次是2012年11月。其中,陕西省除丝绸之路外有3处遗产地被列入该名单,分别为统万城遗址、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山陕古民居(党家村古建筑群)。
  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有意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报申请,国家文物局审核受理后于当年年底前进行审议并确定第三年度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也就是说,国家文化遗产名单中有意向申请世界遗产的单位必须提前3年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国家文物局审议通过后,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一系列复杂严谨的审核程序。
  陕西申遗面临激烈竞争。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规则,每个主权国家每年只能提交1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而我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里排了长长的一串40多个遗产项目,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具体的专业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定、保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细致和规范,申报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陕西省面临的申遗形势十分严峻。
  陕西省文物局表示,陕西省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几处遗产点,保护状况相对较好,而其他遗产点在本体保护、管理工作、基础研究普遍较为薄弱,与世界遗产标准有一定差距。同时,已列入的4处遗产点中,除统万城外,丝绸之路拓展项目、西安城墙、党家村古建筑群都需要与相关省份联合申遗,这就需要在申遗工作中,各申遗项目所涉及省、市政府通力配合,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申遗工作进程。此外,申遗工作除文物部门外,还会涉及城建、宗教、园林、财政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间应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保证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有序开展。
   3 哪处遗产有望进入世遗名录
  今年3月28日,陕西省联合相关省市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关于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有望角逐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7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湖北神农架先后申遗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达到50个。而在今年年初,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青海可可西里”作为2017年自然遗产项目,这两个项目有望于2017年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陕西省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是能够与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丝绸之路陕西省的7个遗产点则是亚欧大陆上长距离的东西方交通、广泛的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对话的重要见证。
  对于陕西而言,哪处遗产有望成为下一个世界遗产呢?
  依据世界申遗遴选标准,结合陕西省遗产实际状况与保护现状,选定了两大类文物点,第一类是已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共4处16个文物点;第二类是《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列入的拟申报遗产点,包括汉唐帝陵、石峁遗址、黄帝陵、周原及丰镐遗址、秦蜀古道(蜀道)、秦都城及陵墓遗址、玉华宫遗址、秦直道遗址、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华山等10处44个文物点。
  今年3月28日,陕西省联合相关省市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关于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有望角逐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西安城墙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最为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距今已有640余年的历史,气势恢宏、厚重典雅,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的历史风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陕西省文物局强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遗产保护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出发点是推动陕西省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对重要文化遗产的梳理,使我们对中华民族和陕西遗产的认知、诠释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强化对遗产点的保护管理工作,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深化认识、严格要求,从管理、技术、资金、制度、研究、展示等方面全面推动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使遗产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提升到世界遗产的标准与高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作出重要批示,尤其是他在陕西调研时指出: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习总书记讲话,为陕西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各项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手记 陕西申遗之路好漫长 
  十三朝古都、古丝路起点,陕西人历来以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而骄傲。街头巷尾,上自白发老者下至懵懂顽童,随口就能说出许多的历史遗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法门寺、乾陵……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朝代最璀璨的文化。然而,这样的荣光在世界舞台上,却仿佛成了陕西人的自说自话。世界遗产名单中陕西长久的失落,显然与历史文化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从1987年的秦始皇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2014年丝绸之路得到世界认可,陕西申遗之路走得好漫长。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资料,陕西省各类文物点共有49058处,其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均居全国首位。截至目前,陕西省已有235处文物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1处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何让更多的陕西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对于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统万城遗址、西安城墙、党家村古建筑群等遗产点,要按照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的要求,完善遗产保护专项法规,实施保护展示项目,准确阐释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科学保护遗产真实性、完整性,提升保护管理、展示服务水平,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同时,启动汉唐帝陵、黄帝陵等重要文化遗产申遗工作。遗产点所在市、县(区)政府要积极组织开展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组建申遗领导机构和专业机构;要加快考古工作,理清遗产要素;特别是要加快实施汉唐帝陵旅游交通路线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力争早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我们要坚持保护遗产、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工作思路。结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经验,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让更多文物烙上世界遗产的烙印。(陕西日报 记者 刘锦)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中国网.海峡
您的位置:&&&&
中国世遗数或第一 中国世界遗产人气榜: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占据榜首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业内人士表示,世界遗产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价值就获得了“全球认证”,相关的旅游区将“自带IP”成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业内人士表示,世界遗产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价值就获得了“全球认证”,相关的旅游区将“自带IP”成为世界级的名胜。日前,驴妈妈旅游网结合平台数据发布《中国世界遗产人气榜》。数据显示,国人对于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和热情,2016年中国世界遗产游总人次同比2015年增长了4.6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故宫、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九寨沟、黄山、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长城成为人气最高的中国世界遗产景区前十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居人气榜首 带火蜀地世遗游国宝大熊猫因其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国人喜爱。随着《功夫熊猫》等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大熊猫也频频在国际舞台亮相。作为友谊的使者,它们旅居的足迹遍布世界上多个国家,成为当地“宠儿”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吸引着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与“国宝”亲密接触。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涵盖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在内的熊猫主题游产品的预订一直以来都十分火爆,成都、北京、重庆、上海、西安成为五大主要客源地。与此同时,“国宝”也带火了四川境内的世遗游。
微信公众号
微博公众号陕西申遗成绩并不耀眼 兵马俑独守世遗名录27年
&当前位置&首页 -& &&
陕西申遗成绩并不耀眼 兵马俑独守世遗名录27年
<FONT color=#16-08-29 12:36:34
华夏经纬网
&&& 原标题:世遗名录,下一个谁进?——陕西申遗观察之一
&&& 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中国湖北神农架、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达到50个,仅次于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二。
&&& 秦风古道王朝土厚,陕西历来以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而闻名于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遗存,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见证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丰富性、完整性、至高性特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 然而,在象征着世界文化遗产最高认证的《世界遗产名录中》,陕西的成绩却并不算耀眼,这与历史文化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 陕西的申遗之路,漫长而艰辛。
&&& 兵马俑独守世遗名录27年
&&& 准确地说,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丝绸之路(陕西段)外,我省还有一个世界遗产项目,那就是中国长城(陕西段)。因此,我省目前共有3个世界遗产项目。
&&& 日,是陕西文化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天。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我省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张骞墓等7处遗产点,填补了陕西27年来没有新增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 1974年,临潼县西杨村发现的一处地下建筑及陶俑震动了世界,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全体会议上,首次将中国的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敦煌莫高窟6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秦始皇陵和中国其他世界遗产一起得到世界的尊重。
&&& 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经过缔约国大会表决通过,对具有独特、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最高确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才能称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无法取代的财产。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截至2016年7月,中国有世界遗产50项,其中文化遗产35项,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
&&& 对陕西来说,申遗的过程漫长而艰辛。自秦始皇陵兵马俑首批成功入选后,陕西的申遗工作从未停止,但一直难有进展。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政府和中亚5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经过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政府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称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2014年多哈正式宣布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命名最终确定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至此,3个国家、8年时间,33处遗迹,冲破重重障碍,得到了世界的最高认可。
&&& “准确地说,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丝绸之路(陕西段)外,我省还有一个世界遗产项目,那就是中国长城(陕西段)。最初中国长城主要指八达岭段,后来拓展包含了全国其他段长城,陕西段自然也包括其中。因此,我省目前共有3个世界遗产项目。”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斌介绍。
&&& 让申遗者告诉申遗有多难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约5年更新一次,最近一次更新是2012年11月。目前陕西有4处遗址被列入,分别为丝绸之路拓展项目、统万城遗址、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山陕古民居(党家村古建筑群)。
&&& 申遗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申遗工作者的普遍感受。
&&& 在我国,一个文化遗产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先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从全国遴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定预备名单并进行管理。该名单约5年更新一次,最近一次是2012年11月。其中,陕西省除丝绸之路外有3处遗产地被列入该名单,分别为统万城遗址、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山陕古民居(党家村古建筑群)。
&&& 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有意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报申请,国家文物局审核受理后于当年年底前进行审议并确定第三年度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也就是说,国家文化遗产名单中有意向申请世界遗产的单位必须提前3年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国家文物局审议通过后,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一系列复杂严谨的审核程序。
&&& 陕西申遗面临激烈竞争。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规则,每个主权国家每年只能提交1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而我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里排了长长的一串40多个遗产项目,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具体的专业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定、保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细致和规范,申报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陕西省面临的申遗形势十分严峻。
&&& 陕西省文物局表示,陕西省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几处遗产点,保护状况相对较好,而其他遗产点在本体保护、管理工作、基础研究普遍较为薄弱,与世界遗产标准有一定差距。同时,已列入的4处遗产点中,除统万城外,丝绸之路拓展项目、西安城墙、党家村古建筑群都需要与相关省份联合申遗,这就需要在申遗工作中,各申遗项目所涉及省、市政府通力配合,建立相互协调机制,协同推进申遗工作进程。此外,申遗工作除文物部门外,还会涉及城建、宗教、园林、财政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间应理顺关系,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保证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有序开展。
&&& 哪处遗产有望进入世遗名录
&&& 今年3月28日,陕西省联合相关省市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关于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有望角逐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
&&& 今年7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湖北神农架先后申遗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达到50个。而在今年年初,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福建鼓浪屿”作为2017年文化遗产项目,“青海可可西里”作为2017年自然遗产项目,这两个项目有望于2017年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目前,陕西省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是能够与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丝绸之路陕西省的7个遗产点则是亚欧大陆上长距离的东西方交通、广泛的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对话的重要见证。
&&& 对于陕西而言,哪处遗产有望成为下一个世界遗产呢?
&&& 依据世界申遗遴选标准,结合陕西省遗产实际状况与保护现状,选定了两大类文物点,第一类是已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共4处16个文物点;第二类是《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列入的拟申报遗产点,包括汉唐帝陵、石峁遗址、黄帝陵、周原及丰镐遗址、秦蜀古道(蜀道)、秦都城及陵墓遗址、玉华宫遗址、秦直道遗址、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华山等10处44个文物点。
&&& 今年3月28日,陕西省联合相关省市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关于中国明清城墙(西安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有望角逐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西安城墙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最为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距今已有640余年的历史,气势恢宏、厚重典雅,保持着完整的封建社会城垣的历史风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 陕西省文物局强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遗产保护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出发点是推动我省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对重要文化遗产的梳理,使我们对中华民族和陕西遗产的认知、诠释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强化对遗产点的保护管理工作,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深化认识、严格要求,从管理、技术、资金、制度、研究、展示等方面全面推动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使遗产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提升到世界遗产的标准与高度。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物作出重要批示,尤其是他在陕西调研时指出: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习总书记讲话,为陕西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各项文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记者 刘锦
&&& 千年水利,郑国渠有戏?——陕西申遗观察之二
&&& 一座水利设施,推进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作为陕西乃至中国治水文化的代表,延续2000多年的郑国渠有望获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将是郑国渠向世界文化遗产迈出的重要一步。 千年水利,郑国渠有戏?
&&& 都江堰在世遗里等着
&&& 郑国渠申遗被列入《陕西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启动相关工作。而同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都江堰,在这方面走在了郑国渠的前头。
&&& “今年郑国渠有望申请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8月17日,陕西省水利厅文明办副主任耿涛兴奋地说。
&&& 这是继1996年郑国渠获批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获批为第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后,将迎来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刻。
&&& 如同河流在大地上奔流不息,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郑国渠,在2262年的岁月里,滋润着干旱的关中平原,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正是基于此,秦国才有了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汉唐才有了支撑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水源和粮食保证,不断促进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郑国渠是中国北方古代最有影响的水利工程,开创了几个全国水利第一。“郑国渠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间谍主持修建并以其名命名的伟大水利工程;第一个实现了跨流域供水的伟大工程;最成功的引浑淤灌性质的水利工程,‘秦益富强,卒并诸侯’。它是中国北方延续两千多年基本无间断的第一渠。”长期研究关中水利的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李令福说。
&&& 延续2000多年的深远影响,让郑国渠自带历史文化的光环。郑国渠遗址挖掘保护及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被列入《陕西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启动相关工作。而同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都江堰,在这方面走在了郑国渠的前头。早在2000年,都江堰便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中。
&&& “古时郑国渠的作用和知名度远超都江堰。它是大型国家级水利工程,首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就是在近代,郑国渠价值仍不减当年,以李仪祉先生为代表的仪祉精神和秦人治水文化在中国水利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李令福教授说。
&&& “长期以来,同为三大水利工程的都江堰、灵渠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郑国渠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保护开发工作处于一种自发、零散的状态。郑国渠的申遗工作是2016年陕西省水利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通过申遗工作,突出陕西水文化特色,展示陕西水文化底蕴,提升陕西水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5月12日,在郑国渠申遗工作联席会议上,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说。
&&& 2 引泾灌溉惠泽千年后
&&& 秦因郑国渠而统一六国,汉因白渠而富甲天下,唐因郑白渠而四海臣服,民国因泾惠渠挽救数百万人的性命,现代泾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一座水利设施,延续2000年传奇。
&&& 一排碑刻文献竖立在郑国渠渠首遗址旁,一曲清水流淌在泾惠渠中,见证风云变幻,抚育芸芸众生。
&&& 由于泾河河床不断下切,引泾渠口沿泾河河岸逐渐上移,从郑国渠遗址到泾惠渠渠首五公里长的范围内,汉白渠、唐郑白渠、宋丰利渠、元王御史渠、明广惠渠、清龙洞渠等历代渠首遗址分布于此,宛如一座天然的水利博物馆,共同构成秦人引泾灌溉、治水兴利的伟大壮举,也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缩影。
&&& 关于郑国渠,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公元前246年秦国在关中兴建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开启引泾灌溉的先河。10年完工。郑国渠从今天的陕西泾阳县西北25千米的泾河瓠口凿渠引泾水,向东横绝冶峪河、清峪河、浊峪河、石川河,注入洛河,全长约126千米,灌溉农田约115万亩。
&&& “除了灌溉的作用,郑国渠具有淤灌性质,用泾河冲刷下来的泥沙改良关中的荒碱地,主要起到了营造田地的目的,使贫瘠干旱的关中遍地沃野。”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宣传中心主任陈景云介绍说。
&&& 汉代,由于河床下切,在郑国渠的基础上,由赵中大夫白公主持修建白渠,并开有支渠,初步形成了关中水利网络。白渠灌区成为供应首都长安城数十万人口衣食所需的重要基地。当时流传的歌谣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净是,亿万之口。”
&&& 唐代,引泾灌溉达到鼎盛时期,在白渠渠道体系之上,修建彭城堰、三限闸两大分水枢纽,三白渠路线基本固定下来,奠定了宋元明清以至今日的渠线布局。唐代出台的《水部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水利法典,其中许多规定就是针对郑白渠指定的。
&&& 唐代以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郑国渠在宋元明清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到民国时期,在我国现代水利建设先驱李仪祉先生的主持下,我国第一座运用近代科技兴建的大型灌溉工程泾惠渠在唐郑白渠的基础上,修建成功,使千年的郑国渠得以延续至今。
&&& 2000多年的引泾灌溉,印证了“善治秦者必治水”、“水利兴盛世”的论断。秦因郑国渠而统一六国,汉因白渠而富甲天下,唐因郑白渠而四海臣服,民国因泾惠渠挽救数百万人的性命,现代泾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郑国渠申遗难点在哪儿
&&& 郑国渠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需要的财力、人力、物力就不是省水利厅、省文物局或泾阳县等某一个单位所能实现的事情,需要在政府层面上统一谋划。
&&& 千年郑国渠走到今天,随着申遗工作的进展,再次成为热点。
&&& 从今年3月份起,陕西省水利厅通过整治现场环境、封山育林、修建道路、保护历代引泾石碑、设置各类引导标识,维护遗址区日常保洁与安全等各种措施来保护、规划、开发郑国渠遗址。目前,遗址区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 为让千年古渠美起来、靓起来,6月1日,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江河局、陕西省泾惠局、陕西省水利设计院的120余名志愿者,参加了“扮靓古渠我为申遗作贡献”主题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让郑国渠走入人们视线,让人们有机会了解这个传奇水利设施背后的历史文化。
&&& “目前,陕西省水利厅正在编制郑国渠遗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是想把郑国渠建设成为集遗址保护、人文体验、生态休闲、教育科研、中国水利历史全景画卷为一体的国家级天然水利工程博物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以及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展示区。”陕西省水利厅文明办副主任耿涛表示。
&&& 按照规划设想,围绕郑国渠遗址,将建设郑国渠遗址公园,以保存遗址本体,展示历史风貌。与此同时,规划建设秦泾风情街、郑国渠展览馆,通过民俗表演、实景演出以及现代艺术手法展现郑国渠的文化底蕴,修建快慢不同的交通体系,优化景区旅游线路,提升郑国渠的文化展示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
&&&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障碍需要一一克服。
&&& 首先的挑战就是对已遭受破坏的核心遗址点进行原址复原。“经现场调研,郑国渠遗址带环境比较复杂,宋元明清渠首遗址位于现泾河河道内,受泾河河水冲刷影响较大。秦汉唐三朝的渠首遗址位于泾河高岸或半塬区农田果林之中,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部分遗址受耕作毁坏、非法采石等破坏。从人为因素上讲,盗掘沙土、开山挖石、农田耕作、垃圾及污水的排放等一系列生产活动,也进一步破坏了遗址区的整体环境。”陈景云说。与此同时,保护文物为先与深度旅游开发的挑战,多元利益机制制约等问题,也会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逐步显现出来。
&&& “郑国渠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需要的财力、人力、物力就不是省水利厅、省文物局或泾阳县等某一个单位所能实现的事情,需要在政府层面上统一谋划。”李令福说。
&&& 郑国渠历代累经废兴,绵延数千年。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郑国渠有望获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郑国渠向世界文化遗产迈出的重要一步。
&&& 作为举世瞩目的强秦遗址、文化复兴的重要触媒、自然与科技的超级资源、昭示古代的水利智慧,这些叠加在一起,郑国渠的价值应该得到更高层次的认可。记者 王睿 实习生 孙梦桐
&&& 通向世遗,秦直道无阻?——陕西申遗观察之三
&&& “走过关中平原,翻过子午岭山脉,越过黄土高坡,穿过毛乌素沙漠,驶入内蒙古大草原。”这条世界历史上第一条军事高速公路——秦直道,自修筑之日起,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上演着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故事。它所延伸出的不仅是一条物质的道路,更是人类探索、崛起的精神道路。
秦直道遗址
&&& 2006年秦直道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秦直道,和古代中国千千万万条道路一样,成为串联古老文明的重要交通纽带,勾勒并拓展着中国的地理版图。
&&& 秦直道,又和古代中国千千万万条道路不一样,它带着秦人的古老印记,成为历史最久、所经地貌最复杂、筑路难度最大的一条军用高速公路。
&&& 曾经,在这条古老道路上,我们的祖先走过艰难的历程;如今,与千年古道对话,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深藏于夯土之中的历史和文明,而这一切既与中国有关,也与世界相关。
&&& 没秦直道,世遗缺项
&&& 长城、兵马俑、阿房宫与秦直道在同一时期诞生,长城、兵马俑早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秦直道的人文和艺术价值还鲜有人知,世遗里没有秦直道难免少了颜色。
&&& “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世界高速公路的鼻祖,也是迄今为止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世界上最大的古道遗址。”陕西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徐伊丽说,“它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德国境内的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2144年,比著名的罗马大道宽3倍-8倍,长10倍。”
&&& 前212年,秦始皇在新设立的九原郡巡视时,深感防范匈奴的难处在于粮草和后援,于是命令蒙恬修筑直道。秦直道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它最壮观的在于途经的山地大道几乎都在山脊行走,所过之处至今依然地势险恶、人迹罕至,工程难度可想而知;这条从山脊绵延出去的直道,为后人在辽阔复杂的地域内留下了从咸阳至漠北九原郡最为捷近的道路。然而,充满悲剧意味的是,秦始皇第一次来到这条他寄予厚望的道路,竟然是自己的遗体被篡权的胡亥、赵高运回咸阳。
&&& 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一书中写道:“秦人秉承周文明,而周人有过一条已经湮灭的直道。《诗·小雅·大东》歌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唱的便是这条古老的王道——路面像磨刀石一样光洁,路线像射出去的箭一样笔直,何其令人神往也!”
&&& 长城、兵马俑、阿房宫与秦直道在同一时期诞生,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二者早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秦直道的人文和艺术价值还鲜有人知,世遗里没有秦直道难免少了颜色。”徐伊丽感叹,“人类文明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道路的开辟。似乎,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历史,有历史积淀的地方就会有科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这位专注于秦直道研究十余年的民间人士,与秦直道接触越多就感触越深,每次踏上秦直道都有沉甸甸的使命感:应该让世界了解秦直道,这是对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自我发展的认识。
&&& 这条最初由秦始皇为征服北方匈奴而专门修建的一条战备“高速公路”,它虽是发生战争最频繁的道路,但远远超出战争的范畴,尤其在汉代以后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价值都在显现。千年古道,世事沧桑。两千年前曾经金戈铁马、熙熙攘攘的秦直道,如今却静静地躺在那里。
七百公里,多少往事
&&& 秦直道,又可谓一条“能文能武”的道路。这里曾留下出使西域的张骞的足迹,也有昭君出塞千年传奇。时至今日,直道沿线还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
&&& “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合今700多公里)。”这是《史记·蒙恬列传》中对秦直道简略的记载。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到甘泉(今陕西淳化),这条世界历史上第一条军事高速公路,自修筑之日起,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上演着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故事。
&&&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3年,蒙恬统帅秦军主力三十万,从上郡北出,大举进攻匈奴。秦人为马背部族,同时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装步兵和骑兵,此战自然毫无悬念。“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度弯弓而抱怨。”前210年,秦始皇帝驾崩于赵武灵王被困死的沙丘宫。一支充斥了阴谋和魑魅魍魉的队伍从九原出发,走在尚未竣工的直道上返回咸阳,秦耗费数百年创立的帝国几年后便轰然倒塌。
&&& 令人唏嘘的是,有汉一代,充斥着对前代秦之“暴政”的批判,但汉武帝击破匈奴,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功绩,却与秦直道密不可分。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秦直道终于完工。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率军14万人,经直道,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自此,以残暴和狠毒著称的伊稚斜单于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单于遁逃,漠南无王庭”。再加上“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感慨,秦直道这支“矛”,结戳破了妄图凭借暴力与掠夺横扫天下的人的黄粱一梦。
&&& 秦直道,又可谓一条“能文能武”的道路。这里曾留下出使西域的张骞的足迹,也有昭君出塞千年传奇。时至今日,直道沿线还有许多关于王昭君的美丽传说。东汉末年,蔡琰在战乱中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于匈奴人。在曹操的施压下,匈奴放归蔡文姬,她沿着直道回到中原,写下《悲愤诗》等名作,流传甚久。
&&&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彻底击破匈奴,匈奴的最后势力西迁,压迫到了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留下来的匈奴人,和汉民族友好相处、通婚。现代的刘姓、呼延姓等都流淌着民族融合的血脉。有盾无矛,盾之焉在?止戈为武,秦直道作为利刃,最终依然承载着和平、融合的使命。可以这样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沿秦直道而去,它远行千里,不仅征服了中国人,而且延伸到中国之外。
&&& 通向世遗,如何提速
&&& 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对《关于加强秦直道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进行了回复。《建议》里写了要推进秦直道基础研究,推进秦直道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没有哪一条道路,像秦直道一样承载这么悠久的历史;没有哪一条道路,像秦直道一样有这么深邃的内涵。在这条路上,回响着嗒嗒的马蹄声和动人的歌声,有着古老文明的沟通、交流、碰撞,马背部族、农耕文明、游牧民族的各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活方式都在这里一一呈现。
&&& 2006年5月秦直道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9年对秦直道富县桦树沟口段的考古发掘荣获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对《关于加强秦直道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进行了回复。《建议》里写了要推进秦直道基础研究、推进秦直道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秦直道旅游资源保护。这也正是我们的真实想法,希望它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一样,早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徐伊丽说。
&&& 在这条交通大动脉上,有秦汉时期的宫殿、城址、兵站、关隘、烽燧等遗址及墓葬百余处,每一处都令人倾心。作为极具“突出普遍价值”的重要线形文化遗产,秦直道遗址已经被陕西省文物局纳入《陕西省申遗工作规划》,并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审核通过。
&&& 把秦直道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条伟大道路上的丰富意义,似乎是很多民间工作者发自内心的想法。徐伊丽经常走在秦直道上,狼、豹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在这里十分常见。晚上在帐篷里野营,早上起来发现野猪围着帐篷拱了一圈很深的沟;白天要是独自行走,野生动物近距离地出现在面前,和黑乎乎“大狗”四目相对的场景让她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 然而,恰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徐伊丽在谈及如何保护秦直道,如何做好秦直道申遗工作的准备时,有了“不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理念。“在崇山峻岭之巅,要去人为做一些加固或者围挡,一是有难度,二是破坏了秦直道目前的状态。每一处遗迹都有不同的特点,秦直道在大自然中裸露,又以极大的实用价值著称,其上的每一处的夯土,每一个驿站都是珍宝。重要的是要发挥全民保护,不要让人们因无知而伤害它。”
&&& 据了解,《秦直道保护规划立项报告》《秦直道遗址博物馆立项报告》正在抓紧编制中。陕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秦直道沿线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加强遗存的本体保护和管理,减缓或杜绝自然、人为因素对遗址的破坏。进一步深化完善规划编制,在设计中注意同秦直道沿线各省的沟通协调,并在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各项文物保护展示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秦直道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记者 杜瑶 实习生 张琴)
来源:&陕西日报&&& 转自:新华网
&&相关报道
&&·&&·&&·&&·&&·&&·
主办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