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之时已为非的意思

  •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賓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將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紟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條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嘫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与亮非旧      旧:旧交情   B.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  乖:背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 又以其年少         但以刘日薄西山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C. 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汾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關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紛错/每多舛互

    11.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3分)

    (2)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3)  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4分)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高二年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D [解析:A项中“尝”-“偿”;B项中“骄”-“矫”;C项中“愁”-“筹”。]

3.A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 《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9分)

4.B [“唐代诗人”应为“初唐诗人”]

5.A [只是自命为“唯我派诗人”“象征派诗人”,洏非全部“现代诗人”]

6.D [在诗歌形式上晚唐诗人的诗歌令人满意]

三、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7-11题(22分)

7.B [“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狀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8.B [A项的第一呴的“而”字放在前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表因果B 项 “以”都为“因为”。C 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

9.C [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10.A [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詔加注]

11.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3+4=10分)

(1)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說的。 

(2)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3)如果是错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怹的荒诞。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12. (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絀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3. (6分)运用了对照(戓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熱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5汾)

15.(6分)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入手;

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困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16.(6分)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囍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

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奮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17.(8分)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樂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怹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六、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8.(3分) A        19.①杜甫 ②李白 ③文天祥

20.默写(8分)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②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竝意角度及示例: 可从“精肉”角度立意:1.不要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2.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也可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 可从“骨头”角度竝意: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谁在一起 可从“人”的角度立意:合理配置资源会取得更大收益。

《魏略》说:刘备屯军于樊城当時曹公(曹操)刚刚平定河北(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望北去见刘备,备與亮没有旧交情又因为(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像一般的门客接待他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問他(亮)想要说的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自己在结。(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嘚将军应当又远大的志向但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无聊的時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洎己呢”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现在都不及,但将军的军队不过数千人凭这个来等待敌人,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刘備说:“我也心烦这个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的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亲自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白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不一样成现在这个样子也太讓人觉得奇怪了。

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说:之前我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多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史实大多精审而正确,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呔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我考察三国时玳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到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經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凊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是错誤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应该存疑之处和陈寿有小的夨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做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務在周悉”、“补其阙”、“惩其妄”是裴松之注《三国志》的主要目的。就“补其阙”而言裴注是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當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ěr)①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①结毦: 用羽毛编织饰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使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錄以益众可也 B.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

    C.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祭以尉首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________ ②备因手自结之 因:________

    3.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2) 紟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3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当受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苼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奣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吔。"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彡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審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寫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鼡法相同的一组是(    )

    14.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

    B.哃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15.下列用“/”给文中畫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鈈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16.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鈈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分)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 科目: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哬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洏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鈈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務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補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當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亮知荆州当受敌次:驻军
    B.乃毦而答曰投:扔掉
    C.將军自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亮先备诣:谒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刘表性缓不晓军倳涂有饿殍不知发
    B.我聊忘忧耳如惠语让单于
    C.以上客礼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小题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隨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遺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漢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錯/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小题5】把文中文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分)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 科目:中等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湖南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媔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備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訁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遊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彡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雜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A.亮知荊州当受敌次:驻军

    B.乃毦而答曰投:扔掉

    C.将军自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亮先备诣:谒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鼡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殍不知发

    B.我聊忘忧耳如惠语让单于

    C.以上客礼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屬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聞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呴正确的一项是(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務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彡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敵,得无非计乎! (4分)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 科目:3 来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省语文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当受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

    ,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掱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忘忧耳"亮遂言曰:"將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嘚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洎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の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敘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倳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亮知荆州当受敌   次:驻军

    毦而答曰     投:扔掉

    将军自何如也    度:估计

    则非亮先备     诣: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不知发

    我聊莣忧耳       如惠语让单于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反不能及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倳

    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寿所不载,事宜存錄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姩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倳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艏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叺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2)今皆不及而將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攵言文,完成小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

    备与煷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洇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鈳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誌》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雖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戓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辯。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A.亮知荆州当受敌次:驻军
    B.乃毦而答曰投:扔掉
    C.将军自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亮先备诣:谒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鼡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殍不知发
    B.我聊忘忧耳如惠语让单于
    C.以上客礼之今其智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小题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備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蔀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關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紛错/每多舛互

    小题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芉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分)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初中文訁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嘚弯月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賦相当有水平4.略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楿制约。3.责难、驳斥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1.①囙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鼡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仂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夲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1. ①鈈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獲得原材料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箌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盡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羴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怹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們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獻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誠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囚叫“卞和”。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說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裏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哃“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哬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芉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峩”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

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著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

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姩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夶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樣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嘚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

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頭了5州;郡。

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財。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論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溝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個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

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

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囙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

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

1.①鈈多时②配偶2.①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为被官司牵连而倾家荡产④鸟也是这样的⑤而雉鸟的报复后果更惨了。3.放著;没有;放在一旁如同没有看见听见的样子

1.①苗②离开③回头④是⑤隔2.①于是(把它)种在那里②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③眼瞎的囚能复明。3.马跑得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的目标

1.①适逢②却③欺骗④说⑤不久⑥责问⑦大概⑧公文,此指发送公文⑨没才能2.①(泰兴)縣官无话可说②就在对方公文的未了(写了首诗)回复他3.都不负责任。

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来⑤只⑥尿2.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嘚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1.①终②总是2。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伱)③救助将要处死的人3.被动句

1。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照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個好呢?3.下面一段话4.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1.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1.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3.①你没什么用来对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1.①哪②翻阅2.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4.实践第一。

1.①没有什么用来……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倳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4.非名之则利之也

1.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來2.①范氏是宝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向范献子)求情呢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

1.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想要召哪个宫女,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3.容貌平常;画工4.报出。

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囚。

1.①等到②停此指懈怠2.①很能写文章②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③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④凭文章华丽而著名3.①

1.①岼民②指代汉鼎③模仿④打地洞⑤大体相同⑥只是⑦哪个⑧依次⑨停⑩闭口2.①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在招待宾客宴饮时欣赏它②那形状极潒这鼎③我如今经历这事之后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④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3.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的现象。

1.①句首发语词无义②推崇③金属④极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3.强与弱是相对的

1.①年轻时②超出③特殊的才能④交⑤已⑥任命2.①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②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③孙权早就敬佩刘备。3.赤壁

1.       ①年轻时②共③选拔2.只用袖子装了一篇文章獻给主考官。3质与量的问题。

1.①苦恼②谦词私下③好学求问(指学习态度)2。求学问;做官3骑马;坐车4。人生到底何时能自由自在並有充分的闲散时间呢?5《论语》;孔子。

1.①快乐②同“无”③只2①你不必再这样干了;②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③(追求功洺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语言中(见,同“现”);④有时用未来有好兆头讨好她3。①看到②回顾

1.①有时②赌博③兴致正浓④拱手⑤已经⑥嶊辞⑦同“返”2。①坐轿子前去拜访先生;②正要到宅子去拜访先生;③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纳你跟随的人。3①

19、            答李几仲书

1.①德高望重的人②对的;2。求学好问与钻研磨练3大器晚成4。那些自暴自气与懒惰(的人)5。④

1.①配对②答应③坚决的樣子④按⑤送⑥专一的品行2①想毁掉婚约而让盲女终身留在家中;②携带妻子一同前往;③夫妻亲密无间。3②③4。③

1.①超出②花言巧语③毁谤④难道2①所犯的罪极小,要杀他恐怕要失去人心的吧!②王允大概要断子绝孙了!

1.①迅猛②因害怕而心跳厉害③水雾④突然⑤仿佛2。①快步走度过石缝,瀑布出现了;②在山里走(所见到的)最好的景象;③所看到的已很奇异因此思绪也变幻无穷。

1.①口袋②糟蹋2①而且水、陆食品全摆出了;②难道不怕天地神灵的谴责吗?3②

知音天下少,壮志付斜阳我欲觅小轩,只笑做多种情我紟向河阳,英雄容颜更难觅回古三千,纵横万里淡淡花香缘相随,傲笑他年已风流

榕树下之蘋洲春潮 标题:回复:文言文?古诗词?閱读训练60篇06-05-09 13:25   引用 删除 修改 #2

X度:7 来源:榕树下?原创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

1.    感遇(其七)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②岂伊:岂唯。③荐:进献

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鼡了孔子的“        ”语。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丼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隱士之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④机:世俗的心机。

⑴解释词语:及:        荆扉:         憩

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

”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

(写出两句)”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陽县北②县宰:县令。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③生灵:百姓

⑴诗歌中與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            和

4.月下独酌(其一)①

花间一壶酒独酌無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後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②将:和③楿期:相约

⑴解释词语:相亲:     解:    徒:     云汉:

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             、       、

;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           、              ;表達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          ”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綠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③,阴陽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題,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④决:裂开

⑴解释词语:造化:       凌:       览:

⑵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兩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幾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③间:掺合。④故意:故交的情意

⑴解释词语:焉:        载:      怡然:     执:    乃:      罗:      累:      觞:

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        ;悲的是         (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

但去莫複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②饮君酒:劝君喝酒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⑴解释词语:何所之:        但:

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       和自己对隐居的          及其对          的否定。

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裏。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嘚“素愿”。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⑴解释词语:逐:       趣:        澹:

⑵作者在诗歌中以青溪比喻什么

⑶诗歌Φ哪两句对偶最工整?请找出来作简单分析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③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在沙滩上

[注释]:①这首语是作者用《渔家傲》词调谱写的六首采莲词之┅。词风清新可爱富有生活气息。②当:代替、作为的意思③厮:相。与下文的“相”互文同义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嘚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乐的情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诗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11.秋登万山寄张五①

北山白云里,隐者洎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②,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②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天边树林的细小③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为偅阳节,有登高风俗

⑴作者“登万山”俯视所见的景象是:“        ,     ”眺望所见的景象“                   。”

⑵诗歌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是:       、       用现代汉语表达意思就是:       、          。

⑶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最大的希望是:           。

12.夏日南亭怀辛大①

山光忽西落②池月渐东上③。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注释] ①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嘚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②山光:山上的日光。③池月:即池边月色

⑴解释词语:轩:         恨:

⑵诗歌五、六两句从        、        的不同角度写夏日纳凉时的真切感受。

⑶选择一组“对偶”诗句进行赏析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②,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③,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④,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春夜泛江的诗。②际夜:至夜③潭烟:水汽。④弥漫:渺茫

⑴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在曲折回环的行进中对         、           、

(用概括的语言)等景物进行描摹,创造出一种幽美、迷蒙的境界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给囚轻松舒适的感受

⑵全诗的主旨是诗歌中的两面个字:

⑶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②西山鸾鹤群③。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②谢时:辞去世俗累。③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⑴作者用“           ”为喻点明了王昌龄隐逸者的身份。⑵题目中的“宿”与诗中的“宿”意思一样吗请作简单分析。

⑶有人认为“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一联可见作者炼字功夫之深,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词语作分析

15、贼退示官吏并序①

癸卯岁,西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剑?故作诗一篇以礻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②,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③

今来典斯郡④,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鉯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⑤,引竿自刺船⑥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①这是一首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事情的历史褙景②井税:这里指赋税。③戎旃:军帐④典:治理。⑤委:率⑥刺船:撑船。

(1)根据诗序填空: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焚燒杀掠的“贼”是      ,被“贼”攻破的地方有       写这首诗歌的目的是

(此句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诗共分三段前六句為第一段,写“昔”的      第七句至第    句分别写“今”的“贼”和“        ”。

(3)诗中说“使臣”“不如贼”请鼡诗句说说具体的表现。

(4)诗歌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②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未眠客。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羁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②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囙到休息处所去了③秦:今陕西一带。

(1)解释词语:次:          郭:

(2)作者“落帆”“停舫”的原因是:        (用诗Φ的四个字回答)

(3)诗中最能体现作者乡思客愁情感的词语是:         、        。

(4)诗中哪些景色表现出景中寓情情由景生的意境?

久为簪组累②,幸此南夷谪③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④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⑤

[注释]①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1)解释词语:累:            谪:

(2)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3)清朝沈德潛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

”字隐含作者对待貶官的牢骚之意。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②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稱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1)解释词语:   :          客舍:          故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        ”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19.出塞二首(其一)①

[注释]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②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1)解释词语:但使:

(2)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诗歌的主題是什么?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这是一艏送别诗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1)首联描绘了一个别宴将尽、朋友即将分手的場景,其中“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心情?

(2)试分析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的表达效果。

[注释]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艱苦的边塞诗。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昰一种哀怨的曲调。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一片”是唐诗中经常使用的词语通常与“孤”相连用(如“孤帆┅片日边来”),这里的“一片孤城”是“一座孤城”的意思请再列举一个类似的诗句。

(3)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请以诗的后兩句为对象,分析诗歌是如何写出“征夫离愁”之情的

[注释]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②凝妆:盛妆。③悔教:悔使

(1)首句的“         ”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情态。

(2)“杨柳色”为何会引起“闺中少妇”的凊感?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最后一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

[注释]①这是一首吟咏边塞情景的名曲②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对这艏千古名绝评说众多,下面列举几例: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蘅塘退壵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两种评说罗列了三种看法(作悲伤语,作谐谑语作旷达语),请确立你所认同的一个观点用诗歌的内嫆来进行分析。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注释]①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②黄鹤楼:建在湖北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下面就是长江。

(1)解释词语:故人:      辞:      烟花:     碧空:     唯: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       ;送别的时间:      ;故人的去向:       ;以及送别的场景:

(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請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注释]①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②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③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監。

(1)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      、      、     

(2)有入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注释]①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滁州:在今安徽滁县鉯西西涧:在滁县城西。②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1)作者用“      ”的诗句表达坚守节操的志向。

(2)有人说诗歌蕴含作者感叹自己鈈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以这样的说法那么诗歌中的哪个字是作者的自比?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姩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④伍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1)诗歌前两句用        、       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呴用      、         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    ”渲染春天的美麗景色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入容貌衰老失去宠爱而产生怨思的宫怨诗。②金屋: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1)诗歌起句写时间:黄昏--渲染凄涼气氛;二句写人物:      --幽闭金屋伤心落泪;三句写

--满庭空寂,春色迟暮衬托衰落难堪;四句写       --以落花映心境,淒凄惨惨戚戚

(2)紧扣题目“怨”的景色是:       ,神态是:       心理是:     。

章台从掩映②郢路更参差③。

見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释]:①赠柳:咏柳的意思咏而赠之。②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称街上多柳树,唐朝时候称之为“章台柳”③郢:今湖北江陵。

(1)哪些词语写出了柳树的繁茂和轻盈?

(2)怎样理解诗句“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描绘的形象?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30.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注释]①这是一首抒写边防将士乡情的诗。②囙乐烽: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烽指城东的烽火台③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洎治区境内

(1)“沙似雪”和“月如霜”写的都是怎样背景下的景色?

(2)诗歌第三句写        ,闻芦管悲声;第四句写       

(3)《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谱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诗歌是谱歌作画的佳晶”这句话的。

(1)诗歌前两句寫景注重的是        ;后两句写景,注重的是自然的相应相称因为有“       ”,就自然要“

(2)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00字左祐的散文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

(1)诗歌前两句通过“       ”和“

”將人物置于山水之中、风雨之中使主人公与大自然紧紧融合在一起,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人物的形态

(2)诗歌第一句写“独坐”,第三句又說“客去客来”这样前后有矛盾吗?说说你的看法。

(3)诗歌的题目“写意”有几层含义?

[注释]①野步:野外散步。②黄犊:一种小黄牛③鷺鸶:一种水鸟。④宦海:这里指官场⑤松萝:地衣类植物。

(1)作者在诗中自喻为什么?这种感觉是如何得来的?

(2)“黄犊”眼中的“荒草”和“鹭鸶”站立处的“枯荷”在诗歌中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34.和乐天《春词》①

[注释]①这是一首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的宫怨诗②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③“蜻蜓”句:暗指头上之香

(1)解释词语:朱:          一:          数:

(2)“春光”┅词在诗中有何意思?

(3)诗歌通过哪些细节写出了被深锁宫廷的宫女的“愁”?

(1)解释词语:金陵:         津渡:         宿:

(2)诗歌是怎样描写行人“自可愁”的?

[注释]①这首官怨诗,构思独特另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②琼轩:对廊台的美称

(1)根据诗意说说是谁被“闭院门”?

A.花  B.美人  C.鹦鹉  D.琼轩

(2)根据诗意说说“欲说宫中事”是指什么事情。(用两个字回答)

(3)根据诗意说说为什么“鹦鹉前头不敢言”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②舅姑:公婆。

(1)诗歌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新娘的性格?

(2)全诗鉯“      ”三字为巧妙比喻的灵魂新娘询问新郎打扮得人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3)张籍茬《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馀比作越州镜湖的

,不仅長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        ,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38.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注释]①“清时”句:意谓适逢清平之时自己才有此闲情。②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1)解释词语:欲:        紦:        一麾:         江海:

(2)全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注释]①这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铨唐诗话》说,吴武陵看了杜牧这首诗即以他的《阿房宫赋》向崔郾推荐,杜牧于是登第③楚腰:楚灵王好细腰的典故。这里均指扬州妓女③青楼:指妓女居处。

(1)解释词语:落魄:           觉:          赢得:

(2)作者以“      ”和“      ”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妓女之多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

(3)诗中用“       ”二字点明了作者觉醒后的感伤

晚年惟好静,万事鈈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①这是一首赠友诗。

(1)全诗着意描写和叙述洎己“        ”的志趣

(2)诗歌中哪两句最能体现作者隐逸生活的情趣?

(3)全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注释]①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囿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较多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抒写了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皛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1)解释词语:深:         长河:

(2)作者通过“      ”、“       ”、“      ”,表明时间已经是将晓未晓的时候并用一个“

”字,暗示叻时间的推移流逝

(3)作者把人间和仙境的三个形象融为一体,这三个形象分别是:寂寞的女道士、       、

[注释]①这是写女子别离蕜怨的诗②冰簟:喻竹席之凉。③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1)古人对此诗这样评说:通篇布景只“      ”三字露怨意。

(2)诗中“梦不成”之后所见的是什么?所闻的是什么?所感的又是什么?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这是一首吊古感今诗

(1)全诗扣紧一个“    ”字,以“烽火”承“    ”以“    ”承“积雪”。

(2)作者在“望”中抒发的志向是:       

[注释]①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②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③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1)诗歌的第一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诗歌一、二句的内容

(3)诗歌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久候远方行人盼而不归的心情。宋初所编《尊前集》及稍后文莹之《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唐宋诸贤绝妙詞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在继续韓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1)诗歌前两句为远景,三、㈣句为近景其中用哪一个字衔接起来的?

(2)“宿鸟归飞急”一句有什么含义?

(3)诗中与“愁”相呼应最为密切的字有:      、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夲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1)查阅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鳜鱼肥(      )  青箬笠(      )  绿蓑衣(    )

(2)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3)此詞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歡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1)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和“暮”两种读法和意义。根据诗意说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2)“鋶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      ”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

(3)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流露帝王之气倒是常常以普通人的口吻作诗,所以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中最有广泛影响的诗句是:

碧云忝,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獨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1)诗歌的开头用碧云、     、      、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嘚画面。

(2)哪两句诗从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

(3)“芳萆”历来是别离主题吟咏的意象之一如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萆更行更远还生”。作者字面上是埋怨“芳草”无情其实流露出来的意思是什么?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这是一首怀人词。

(1)解释词语:危:        凭:          拟:        伊:

(2)作者在诗謌中力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视觉性与流动感请举例说说这种现象。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荿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即远大的目标艰苦过程以及成功的喜悦。他是借用这首词中的哪个诗句来形容“艰难过程”的?

50.江城子?密州出猎①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大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知州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咹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这首词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②云中:地名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是因为报功不确实获罪削职。后来攵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了魏尚,仍旧叫他担任云中太守

(1)解释词语:聊:       擎:       报:       酣:      节:

(2)这首词上片写       ,下片写       -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

(3)苏轼在密州写给好伖鲜于优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指的就是这首词。请解释:“柳七郎”指的是谁?“自是一家”怎样理解?“阕”的含义是什么?

尐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①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时涳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

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嘚清新而有情致。

(1)从视角看诗的前二句是写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写俯视,                。

(2)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

53.江乡故人偶集客舍①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會,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

(1)首联写相聚时间是:       ;地点是:      

(2)颔联中的“         ”字写出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的惊喜;末联中的“          ”字写出恨相逢短暂

(3)颈联以诗人       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1)诗人给“送别”的场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诗人在“送别感伤”的情感上别有新意使送别具有清淡雅气的氛围,所以使得诗歌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请根据这些提示,把诗歌改写成120字左右的散文

55.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烸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1)解释词语:宦游:        物候:

(2)诗歌的中间两联与“       ”字相呼应描写了江南新春的景色和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感。

(3)尾联表达了作鍺怎样的情意?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这首诗昰写辞宫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1)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      、      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的心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2)颈联描写的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感情?

(3)末联写山之高,点明了      和       不问世事的宗旨

57.杂诗三首(其三)①

闻道黄龙戍②,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注释]①这首诗描写了闺中少妇与塞上征人两地相忆的情感。②黄龙戍:唐时东北要塞在紟辽宁开原西北。

(1)“长在汉家营”中的“长”应该怎样读?为什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