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公安派提出了哪些韩愈提出的文学主张有

公安派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gōng ān pài]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和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公安派简介
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这一派作者还有、、等。
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
公安派三袁墓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为首的“前七子”及、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
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
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
公安派文学主张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①反对抄袭,主张通变。公安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袁宗道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论文》)。他们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袁宏道《叙小修诗》),“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不但文学内容,而且形式语言亦会有所变化而趋于通俗,这是因为“性情之发,无所不吐,其势必互异而趋俚,趋于俚又变矣”(袁中道《花雪赋引》)。因此,“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他们进而主张:“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冲破一切束缚创作的藩篱。
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因此他们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潇碧堂集序》),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他们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触,心能摄之;心欲所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江盈科《敝箧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
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袁宏道曾自叙以《打枣竿》等民歌时调为诗,使他“诗眼大开,诗肠大阔,诗集大饶”,认为当时闾里妇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枣竿》之类,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又赞扬《》比《》更为奇变,相形之下便觉得“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听朱生说水浒传》)。这是和他们的文学发展观与创新论相联系的,对提高那一时期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社会地位有一定作用。
公安派历史功绩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王、李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
其仿效者则“冲口而出,不复检点”,“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
公安派代表人物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
()明代文学家。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27岁时会试第一,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曾向焦□及李贽弟子僧深有问学。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归里,钻研学术,以禅宗思想研究儒学,著《海蠡篇》(今佚)。九年后复入京,官右庶子,任东宫讲席。
他钦慕、,书斋取名为“白苏斋”。认为文章要旨在于辞达。古文遗达,学古应学其达,“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而文章欲辞达,须先有“理”,“从学生理,从理生文”,如先秦及汉唐宋诸名家,“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其次要有真情实感,“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的诗文创作不事模拟,率真自然。
游记散文如《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简牍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答友人》等,都情运笔端,真切感人。论说文如《读大学》、《读论语》中某些章节,浅显通达,警辟有味。但他的多数散文以士大夫的闲情逸兴、说理谈禅为主要内容,社会意义不大。诗歌创作又逊于散文,少有佳作。著有《》22卷。
()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公元1588年(万历十六年)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
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进士。不仕,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遍游楚中。公元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著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公元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
公元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次年春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本。
()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宏道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至34岁时才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从此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而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但未移昔日处世之志。
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次年朝廷授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此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两胞兄及自己的著作,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公元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公元1624年(天启四年)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182-183页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当前位置:中国古代常识1000问第一辑
文学、史学4
11:26 更新 | 5,041 字★你听说过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回文诗吗?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中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文字游戏,并无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也不失为中国文学中的奇葩。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的过程,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回文诗的是谁?朱存孝在《回文类聚?序》中指出:“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盘中诗》是否就是“肇端”,说法尚且不一,但说回文诗因《璇玑图》而“大备”,却是古今文人公认的事实。《璇玑图》摘录如下。从首至尾正读、从尾返首倒读,皆可成诗。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关于词牌名的来源,你了解多少?关于词牌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源于人名。《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这个词牌为纪念她而创;《虞美人》,最初为歌咏西楚霸王项羽宠爱的虞姬而创制。(1)源于地名。据说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名为“沁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有人作词咏此事,词牌《沁园春》也就产生了。(2)源于故事。《浣溪沙》,亦作《浣溪纱》,以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3)源于诗词。李白的《苏台览古》诗中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句子,因而产生了《西江月》这个词牌;《满庭芳》,出自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如梦令》是出于后唐庄宗所写的“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子。(4)源于乐曲名。汉朝乐府有《采桑曲》,唐朝教坊有《采桑》,于是后来有《采桑子》的词牌;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颠沛流离,曾在蜀地栈道中遇雨闻铃声,悼念起杨贵妃,不由悲从心来,作《雨霖铃》曲。后来《雨霖铃》成了词牌。(5)直接用词的字数来命名。例如,词《念奴娇》共有100个字,因而又名《百字令》;《苍梧谣》共有十六个字,故又名《十六字令》。(6)原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是咏淘金人的劳动生活的;《踏歌词》是一种合着脚步歌唱的曲调;《渔歌子》本来就是吟唱渔夫生活的词。它们后来都成了词牌名。★“元曲四大家”中包括王实甫吗?12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元朝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朝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明朝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说。清朝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指出:“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旨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字筹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元曲四大家与元曲四大悲剧和四大爱情剧的作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七子派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吗?明朝七子派,又称前后七子。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为最著名。明嘉靖、万历间,外患日益深重,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激化,明王朝的统治更是腐败不堪。于是,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为代表的“后七子”。七子派为扫荡台阁文风,振兴散文诗歌,标榜所谓的“复古”,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写文章要模仿秦汉时期的风格,作诗歌则要遵照盛唐时代的气象。不过,他们的目的并未达成。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一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洁身自好的人士感到不满,甚至表现出厌恶,又因前后七子的作品与古人雷同,缺乏新意,故在公安派、竟陵派的攻击下渐渐失去驾驭当时文坛的能力。★明朝公安派提出了哪些文学主张?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年间以袁宏道(字伯修)及其兄袁宗道(字中郎)、弟袁中道(字小修)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三袁”中,以宏道最著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公安派”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反对模拟古人。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中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对清朝文学如郑燮的散文,袁枚的诗和诗论,均有一定的影响。★明朝竟陵派有着怎样的创作风格?竟陵派是明朝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即今日之湖北省天门市)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又称竟陵体或钟谭体。明朝中叶后,前后七子拟古之风甚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评判诗文准则。“竟陵”、“公安”、“唐宋”三派均对其给予抵制和抨击,反对拟古之风。此外,由于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他们宣扬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但他们主张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竟陵派所谓“性灵”,指的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清朝诗坛上的“江左三大家”是怎么来的?诗人钱谦益(牧斋)、吴伟业(梅村)、龚鼎孽(芝麓)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他们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所谓的“江左”,便是在地理上靠长江下游左面的一些区域,在那时的政治地理属江南省,东晋渡江后一直称这一地区为江左。钱谦益极口赞誉吴伟业的诗才,曾用“以锦绣为肝肠,以珠玉为咳唾”(《梅村诗集》钱谦益序)来形容吴伟业诗歌之风华绮丽。钱谦益、吴伟业当时在文坛影响很大,龚鼎孳成就和影响都不如钱、吴。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一甲三名进士,俗称“探花”。吴伟业是崇祯四年一甲二名进士,俗称“榜眼”,又是该科会试的第一名贡士,俗称“会元”。龚鼎孽则是崇祯七年进士,辈分较后,但官运却最亨通,入清后仕至左都御史、尚书。死后得“端毅”美谥。§小说、史学★“小说”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小说”的名称,最早见于《庄子?外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矣!”意思是,把小说修饰一番用来求得高名和美誉。不难看出,这里的“小说”指的是卑微琐屑的言谈,含义与现在所说的“小说”并不相同。汉朝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指出:“小说者,街谈巷语也。”同时还列出许多他认为是小说的作品,这才与现在所说的小说相近。不过,汉朝的小说作品大都是“残丛小语”。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作品才有了初步的人物性格刻画和情节,结构趋于完整,从而独立于文学之林。小说在唐代叫作“传奇”,此时的小说题材广泛、多样,篇幅加长,故事完整,情节委婉曲折,刻画人物性格细致鲜明。现在的小说,一般采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其篇幅的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按其内容的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侦探小说等。★你知道唐传奇有哪些代表作?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传奇是指唐朝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唐传奇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成熟。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较少,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作品颇丰。如陈玄佑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时期。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裴铏的《传奇》等,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不过,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何谓章回体小说?何时出现首批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首批章回体小说出现在明代初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作。章回体小说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艺人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讲说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此即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常见的“话说”和“看官”等字眼,便反映出它与话本的继承关系。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每回前用两句对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三言二拍”包括哪些作品?“三言二拍”,指的是明朝五本着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明朝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笑花主人在《今古奇观序》中曾这样评价“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三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其中,为人们所熟悉的篇目有《施润泽滩阙遇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吗?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所谓“奇”者,不仅指其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代表;《水浒传》是英雄传奇的代表;《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代表;《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代表。由于上文已对前三部奇书简要介绍,现仅扼要阐述《金瓶梅》。《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它的成书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淫乱、暴亡为中心情节线,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遗憾的是,由于小说中淫秽描写太多,使其美学价值受到严重损伤,并对后世的淫秽小说创作开不良之先例。19《金瓶梅》插图下一章>>赏数据加载中,请稍等...鲜花(0)月票(0)文房四宝(0)充气娃娃(0)确认打赏字体大小:阅读背景:淡蓝淡黄淡绿浅灰淡紫羊皮纸白色夜间黑阅读宽度:640800默认12801440拒绝访问 | www.xuzhi.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xuzhi.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9e0cc7940a43a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公安派的定义_百度知道
公安派的定义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发前人之所未发,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公安派,明末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籍贯在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 公安派重要成员尚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该派主张文章不可尽复古,也就是反对后七子王世贞、李攀龙等人之拟古、复古说法,主张是“学其意,不必拘泥字句”。 另,该派亦主张文学重性灵、贵独创,所作清新清俊、情趣盎然。目录
1 形成背景 1.1 政治与社会背景 1.2 哲学思想背景 1.3 文学背景 2 发展历史 2.1 形成期 2.2 发展期 2.3 衰微期 3 文学理论 3.1 论诗 3.2 论文 3.3 论俗文学 4 影响 4.1 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5 参见 6 参考资料[编辑] 形成背景 公安派产生于文学思想蓬勃发展的晚明时代,其兴起的背景,和政治社会、哲学与文学三方面的背景皆有所关连[1]:2-3。分述如下: [编辑] 政治与社会背景 明神宗初期,在大学士张居正的辅弼下,朝政稳定;不过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开始出现怠政的倾向。不上朝、不批奏章以及缺官不补,让朝政陷入混乱、国库空虚。1592年(万历二十年)援朝鲜征伐日本,财政益加枯竭,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起,朝廷开始采矿、收矿税,试图借此解决困境;但由于吏治不修,派出的矿税监四处搜括民间财产,增加的赋税也多中饱私囊,国家收入反而更少。富豪、官员趁此时大肆兼并土地,许多农民丧失工作,四处奔逃,造成土地基础动摇,有些流民甚至被迫成匪,使社会更加动乱。在此一环境之下,小说、戏剧吸引了不少民众的喜爱[1]:3-11。 [编辑] 哲学思想背景 1508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开始其心性论的思路[2]:401-405,阳明学绍阐陆象山之学,并称陆王,对程朱理学学派在中国思想界的长期统治产生了动摇[3]:918。到了嘉靖以后,民间社会的市民生活逐潮多样化、官方控制力减弱,伦理的束缚渐小。加上城市、商业、交通和印刷、造纸计术的发达,创造了相对自由的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渠道。许多学者脱离官方学校进行私人讲学。1584年(万历十二年),面对这种民间士绅的思想力量,朝廷不得不将王阳明、陈白沙、胡居仁等人并祀于孔庙。获得官方认可后,王学也在社会中迅速散布开来[4]:300-302。 王学后期,发展出由王畿、王心斋以至于何心隐、罗汝芳、李贽等人为主的泰州学派,肯定了日常生活与世俗情欲的合理性,对传统秩序提出挑战,其“非圣无法”、大胆而激进的理想主义和自然主义,特别吸引一些拥有文学气质的文人[4]:317-318。其中李贽正是公安三袁之师,在其所著的《童心说》中,主张有价值的文学是有真情实感的,对于以摹拟为尚的作品则予以讥讽,甚至批判圣人经典[3]:919-920。从他质疑“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更要求为文应“蓄极积久,不能自遏”、“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宁使见者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而终不忍藏于名山,投之水火”,已可见到公安派主张的前驱[5]:378-379。 [编辑] 文学背景 从明代初期开始,“复古”就是文学思想的主流。先有杨维槇、林鸿、高棅等人支配了诗坛;而后有李东阳的茶陵诗派继起,[1]:15[5]:312-313。接下来,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喊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口号,后有王世贞、李攀龙等后七子的兴起,其间虽有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与茅坤等唐宋派文人的反抗,但影响不大[3]:898-918。 不过,由于拟古主义的庸俗引起了反感,加上晚明的学术思想有了变化,反拟古主义的声势日隆。除了有前述的李贽之外,焦竑、徐渭与汤显祖等人,都有反拟古主义的观点,为公安派的理论起了先行的作用[3]:918-920。 [编辑] 发展历史 公安派是以袁氏三兄弟为核心,其中袁宗道在万历十四年以会试解元,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复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成为东宫讲官,在士林中赢得很大的声望。袁宗道不但带领宏道、中道二人得以结识李贽、汤显祖,为公安派的思想形成做了准备。而他在朝中结识的太史黄辉、陶望龄等人,也早在袁宏道入仕前,就开始反对拟古主义,为公安派的成形奠定了基础的共识[6]:49-50。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2月,袁宏道任吴县知县,与当地有影响力的文墨之士开始交往,为他日后主张的传播建立了管道;而其中江盈科、陶望龄、丘长儒与方子公等人,更与其相互唱和交游,对宏道的文学主张日益认同,为公安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50-54。 [编辑] 形成期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指出其弟中道的诗作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已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景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首次树立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理论旗帜。此说一出,立刻得到江盈科、袁中道等人为文支持呼应。同时其兄袁宗道,则在北京写成《论文上》与《论文下》二篇作品,以严密的逻辑攻击拟古主义,为宏道的“性灵说”提供了理论基础[6]:55-60。 在1595年到1597年间,公安派诸人为文致书,交相呼应,攻击拟古主义思潮的荒谬,对前、后七子的文坛统治地位形成冲击;而同时,宏道的《解脱集》,中道的《南游稿》、《塞游记》,丘长孺的《北游稿》,江盈科的《雪涛小说》,陶望龄的〈洞庭山记〉等大量清新的创作产出,在理论与实践都有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公安派一形成即成爆发之势[6]:60-62。
发展期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袁宏道任顺天府学教授,北上京师;袁中道也通过乡贡成为太学生而到北京就学。次年,江盈科因改任大理寺廷尉入京,与黄慎轩、陶望龄也来到北京。袁氏三兄弟于是在城西的崇国寺葡桃林中结社论学,往来者除三袁外,还包括尚宝潘士藻、刘日升;太史黄辉、陶望龄、顾天峻、李腾芳;仪部吴用先、中舍苏惟霖;以及江盈科、丘长孺、方子公诸人。这些参与者虽并非全部都支持公安派的理论,但葡桃社已俨然成为公安派活动中心。其间众人不但作诗唱和,更因为时常郊游往来,形成一波游记创作的高峰[6]:62-65。 在此时期,袁宏道的文学理论仍有进一步的发展,他在〈雪涛阁集序〉中揭诸“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的理论,盛赞江盈科作品“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的创造精神,形成公安派的重要文献[6]:65。 不过,1600年袁宗道去世,葡桃社众的情绪大受打击;1602年,李贽被捕自杀,陶望龄、黄辉等人恐遭牵连而先后离开燕京,宏道、中道因兄长丧事回到公安,流派重心遂南移公安。1605年,江盈科的病逝,对公安派来说又是一大损失。然而,此时袁家兄弟除与原公安派诸人保有书信往来外,又结交了一批楚地文人形成新的群体,其中陶孝若、曾退如是重要代表。袁宏道的此时期诗风转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宗陶潜为典范[6]:65-68。1606年到1608年间,袁宏道再赴帝都,流派成员也在北京再次小聚,陶孝若、丘长孺、方子公、曾退如等人皆有参与。这段时间袁家兄弟的创作又有所开拓,袁宏道因公事曾赴陕西一趟,作品也因此行视野大开而更为精致;而袁中道的《游居杮录》融日记与随笔于一体,产生了小品文的另一样式[6]:68-69。
衰微期1607年,陶望龄、方子公去世;1608年,袁宏道去世;次年黄辉又卒于四川。核心成员陆续辞世,后继者又鲜有能达到三袁成就者,于是公安派渐入末流。另一方面,公安派所高举的“独抒性灵”大旗,又局限在个人情感的领域,明万历年间正是内外交迫时期,东北有满族努尔哈赤的崛起,朝中有官僚集团倾轧日深,而民间反抗朝廷压迫的怒火也逐渐升高,公安派的成员虽然不乏有关怀民间疾苦的作品,但理论无法处理文学与时代、社会之间的问题。在创作与理论的衰退下,公安派迅速衰落,到袁中道辞世后,便完全成为历史。[6]:69-72 文学理论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基本上是反复古、反模拟的。虽然公安三袁仍有崇古之言,但是他们认为“学古”不应拘泥于字句的模拟。如袁宏道就说:“法李唐者,岂谓其机格与字句哉?…取古人一、二浮滥之语,句规而字矩之,谬谓复古,是迹其法,不迹其胜者也,败之道也。”宗道也指出:“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都主张学古应师法的是古人达意的精神,而不是字句间的相似[7]:10-13。 论诗公安派将明代以前的诗,分为诗经、汉魏、六朝、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及宋元各期。其中对于汉魏的风格并无分析、对六朝之诗也并未作细分。而针对唐诗分为四期的说法,公安派也仅应用于谈论明代时文的发展状况,实际上在论唐朝诗风时,多以“三唐”取代之,但也未细说三唐的分界为何[8]:33-34。 在公安派之前,复古派提出“诗必盛唐”的口号,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公安派对诗的探诗集中在宋元一期。然而实际上在论述中几乎未提及元代诗人,可以说是以宋诗做为评论的重点。袁宏道认为,宋元诗人能尝试各种不同的题材与写作方法,无所不写的特色让他们虽然在整体成就上无法与唐代匹敌,但是精采之处已足以与唐诗并存。袁宏道特别标举出欧阳修、苏轼,认为他们堪与李白、杜甫并比[8]:34-37,甚至在与李贽的信中,称苏轼为“有天地来,一人而已”。不过,由于袁宏道在提高苏诗地位以抗衡唐诗时,始终未有提出具体的评判标准做为依据,因此亦有难以服人之弊,就连其弟中道都在《宋元诗序》中以“诗莫盛于唐”,直接表示了不同的诗史观[7]:41-42。 至于明诗方面,袁宏道以苏州的诗风转变为例,将明诗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明初至弘治年间,即前七子活跃以前,此时吴地文风鼎盛。第二期为弘治以后到庆历以前,即前七子之后、后七子之前,此时文风已经靡弱;到了第三期即庆历以后,后七子中徐桢卿、王世贞等南方诗人投入复古阵营,吴地文风便从“人各为诗”变成“众口一诗”了[8]:71-72。在明代诗人中,袁宏道特别推崇徐渭。徐渭之诗不同于复古派末流的句模字拟,而能从丰富的生活经验中写出他人写不出的东西,于是被宏道誉为“我朝第一诗人”、“今之李杜也”[8]:38-39。 论文
论俗文学 宋元以来俗文学逐渐流行,由于其不受复古风潮的影响,也没有形式、格律的束缚,能真实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从李贽开始就对俗文学大加推崇,并借由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俗文学作品的的方式,宣传他的观点。受到李贽影响颇深的公安派,也对俗文学加以肯定,袁宏道就曾将罗贯中、关汉卿两位俗文学作家与司马迁并列,认为他们都是识见极高之人;又称《水浒传》与《金瓶梅》为嗜酒之人必读之书[9]:161-163。 不过,相较于小说与戏曲,袁宏道对俗文学中的民间歌谣有更大的关注。他曾说: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劈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 甚至学习民歌的手法进行创作,视之为求真的门径,并认为这样的做法使他自己“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9]:163-164。 影响 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是日本文学史上汉文学兴盛的三个时期之一。在江户中期,荻生徂徕的萱园学派追随明代复古运动,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古文辞学。到了江户后期,古文辞学也如同复古运动般进入千篇一律的窘境,此时包括菅茶山、市川宽斋以及山本北山等人,便借用了公安派的理论,攻击古文辞学之弊。尤其是山本北山《作文志彀》、《作诗志彀》两本著作,借用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术语,不仅主导了江户末期的汉文学走向,同时也对当时知识份子的心态与人生观造成影响[10]。
参考资料:
朴钟学. 公安派文学思想及其背景研究.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台北. 1988 (正体中文).
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移动号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审提出新主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