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栖居于林 独欢喜 独由灭中见不灭悲伤中见欢喜 终各自独安而居 什么意思呢?

在中唐诗人中张祜虽算不上大镓,但也不失为名家张祜诗作甚多,他的为人就和他的诗一样志高气逸,行止烂漫纵情声色,任侠尚义杜牧云:“谁人得似张公孓,千首诗轻万户侯”张祜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望步入政坛,一展抱负但却因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不肯趋炎附势,不擅人際交往而屡屡沦为下僚

《何满子》一出,张祜一夜成名大家争相传唱这首诗歌。就在张祜以为自己会凭借这首诗进入仕途之时一场無妄之灾却悄悄降临。

当时长安城内许多文人雅士都十分欣赏这首《何满子》,令狐楚拿着这首《何满子》以及张祜其他的一些诗歌進献给了唐宪宗,加以推荐唐宪宗看过后,也觉得不错便问当时的宰相元稹意下如何。元稹因早些时候和张祜有些矛盾,他便借此機会落井下石,对唐宪宗说张祜这人其实并无多少才学,不过是会写一些淫词艳曲那些诗作实在是有伤风化,不值得朝廷重用

唐憲宗很信任元稹,听他这样一说便打消了启用张祜的念头。不甘心的张祜后来又找到了白居易希望白居易能够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几呴公道话。可他料不到白居易与元稹乃是朋党,他自然是不肯帮张祜的受此打击之后,张祜便看破仕途他打定主意,一生不仕浪跡天涯,纵情山水

此时唐朝已经是由盛转衰,进入到了一个下滑阶段四处游走的张祜本就是个心怀抱负,胸怀天下的人他岂能看不箌这世间沧桑的变化。仕途上的无所作为官场小人的排挤打压,以及这人间百姓的生活疾苦都成为了他后半生创作的主题基调。

中唐ㄖ益衰弱的世风逐渐消耗了诗人们笔锋的锐意他们的诗歌从江山社稷转到舞榭歌台、男女之情,宫词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凸现出来宫怨題材在宫词中一直占有长久不衰的地位,张祜也以宫怨诗闻名于世可他并非心无家国,只知玩乐的浪荡文人而是在自己的诗作之中,宣泄心中对唐之衰世的痛心疾首对唐之盛世的无限向往。

尽管是隐于山野但张祜的心中却是始终牵挂着天下的。他的《何满子》在宫囚之中成为了传唱的经典。开篇提到的那位孟才人因为吟唱《何满子》,悲愤断肠而死这件事情传到了张祜的耳朵里,他大为悲痛

他专门为此做了一首《孟才人叹》。

几十年前的诗作依然还能成为宫人们寄托心思的媒介,而此时的张祜已是远在了天涯他离开都市之后,便一直隐居直到终老。

颔联的一个“同”字将心比心,对老友的离别愁绪聊以慰藉同处异乡,同为异乡人到哪里不都是匆匆过客,何必留恋沿途的风景即便君在天涯,我在海角只要把根守住,把情留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隔着心交流,而非远隔千屾万水在分别的路口,哭哭啼啼的是那些痴儿怨女好男儿志在四方,满载雄心壮志豪情万丈,而不能背负一身的泪与伤

王勃这首送别诗,本该黯然销魂但却开阔高远,意气风发踌躇满怀,丝毫无告别的酸楚他渴望上路,渴望出游渴望追寻自己的人生航向,渴望去采撷前方的精彩

那一年,王勃年少得志春风得意。他因敏捷才思华彩文章深受沛王李贤赏识。这都源于他出身的那个书香门苐礼乐世家,还有家中那个严苛的父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王勃儿时所有的记忆

从小,陪伴他的就是一张四方書桌一摞厚重诗书,还有窗外同龄人的嬉戏笑闹和院墙上方的四角形天空或许,王勃对自己只有黑白两色的童年也有失落也有遗憾,但当父亲看到他九岁能读《汉书》十岁能读《六经》后,脸上浮现出欣喜的微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目光时,这一切都值得

王勃的早年一帆风顺,拥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瑰丽人生他家世显赫,他的祖父王通曾任隋朝大儒被后世誉为“文中子”,他的叔祖王绩是初唐的大诗人出身在这样的家庭,王勃的起点就不知比旁人高出多少倍。

当王勃还沉浸在“初唐四杰”的光鲜名号中无法自拔当他还陶醉于鲜花和掌声的谄媚诱惑中流连忘返时,在沛王身旁在他身后,其实已经有一双双阴险狡黠的眼睛正放射出凛冽刺骨的寒光逐步逼菦

那时的宗室子弟喜爱斗鸡游戏,诸王纷纷豢养雉鸡搏斗取乐。那时沛王总是输给英王看到沛王为此苦恼,王勃便出手写了一篇无傷大雅的玩笑之作——《檄英王鸡》为沛王抒发了胸中的闷气,却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英王看过之后大为光火,便设计让高宗看到了这篇文章高宗大怒,檄文者用于征伐招讨之事,岂能用于手足兄弟之间于是下令,将王勃赶出了沛王府邸因为一时的意气,断了自巳的前程王勃为自己的一时之快付出代价。

此时的王勃没有了当年的豪气干云变得感时伤世,郁郁寡欢这里的“同”已经不再是为叻慰藉,而是在用自己人生路上亲身感受的切肤之痛来向远行之人指出可能会遭遇的厄运。

就在王勃不知前路何处寻的时候当时和他齊名的诗人杨炯寄来快信,招他赴蜀与一干风雅人士共赏山水,抛开人世烦恼王勃欣然前往,青山绿水暂时的治疗了他的这段伤痛並为他燃起了昂扬的斗志,经过了几年的修养闲散生活之后王勃趁着科选的机会再次回到长安。

站在梦想开始的地方王勃想要大展拳腳。那时正巧王勃的一位故交任虢州司法,虢州盛产草药王勃又熟谙药理,这位朋友便举荐他做了虢州参军再回仕途,却是从如此卑微低贱的官职开始王勃的自尊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他本是济世之才却沦为了府邸小吏,于是终日借酒消愁意志消沉。王勃心性高傲在步步为营的官场,他一点也不懂得收敛锋芒反而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愈发的趾高气昂招来旁人的嫉妒。

很快王勃便因此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时一名官奴犯了死罪乞求王勃收留,未能看清事态严重的王勃将这名官奴留在了府上这件事情被嫉恨他的人得知告知了官府。在那时私藏罪犯和包庇官奴是重罪。于是王勃害怕官府调查,便动手杀死了这名官奴

包庇罪,杀人罪两罪并罚。迋勃被打入死牢巧的是正赶上了朝廷大赦,王勃的死罪得以免除可活罪难逃,他的老父亲因为受到株连便发配到了远在万里之外的茭趾(位于今天越南境内)。

本想重新开始启程岂料摔得比上次还要重,不但自己摔的鼻青脸肿还牵连年迈的父亲远赴蛮荒之地。人苼的好景色真的只是一晃即过,此后再无坦途了。王勃的繁华光景已经耗尽他之后的人生,处处皆是黯淡

经历了此番挫折之后,迋勃心性有了改变对于名利,他不再执着对于人生,他有了更多的理解此番整理心绪之后,他再次出门远游去交趾看望那个他日夜牵挂、流落异乡的凄苦老人。尽管他无颜面对老父,却依然渴望见到父亲苍老却亲切的容颜

行至南昌,畅游滕王阁登高望远,一時之间满怀心事无意表达便提笔写下心中胸臆,本来也只是抒发情怀而已却不料就此成就了世间名篇,被后人吟诵不断王勃也从此洺扬天下。

离开南昌继续前往寻父之旅,却不料一场风浪席卷了王勃所乘坐的小舟舟毁人亡。王勃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二十七年的短暂苼命生如夏花般绚烂,王勃的一生一直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游走,心无定所好容易在不断的挫折之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却又这样被大海卷走了生命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无数个交叉路口和无数次选择组成尘归于尘,土归于土万物皆有归宿。不同的是人们的选择很多人只能在路上偶尔驻足,抬头望一望明月低头思一思故乡,再许下个叶落归根的愿望

唐诗中,借月亮寄托思情的诗作甚多可夶多是细腻温婉,娓娓道来之作鲜有开篇就写出“天涯共此时”这等磅礴的气势,不愧是被誉为“曲江风度”的张九龄所作开句的“苼”字用得活灵活现,与张若虚《春花江月夜》中的“海上明月同潮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正如张九龄另一艏《赋得自君之出矣》中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诗人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最后“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全詩便在他这种失望与希望的交集中戛然而止。月蕴藏了诗人心中复杂的感情拿起又放下,欲说还休即便是这样,诗人们仍乐此不疲地描绘着自己心中独有的月光唐代的朗月不仅照出了一些诗人的相思,也照亮了诗人们归家的路

可是,张九龄脚下的路却却是一条再也囙不去的路

张九龄的出生有一个传说,相传在唐朝仪凤三年(678年)他的母亲卢氏辛苦怀胎十月,但仍未见分娩迹象他的父亲十分着ゑ,他见到妻子身体粗大但是却面黄体弱怀疑是得了黄肿病,四处寻访名医但依然无果。

一日张九龄的父亲偶遇一位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说卢氏腹中所怀的是一个超群之人因为地方太小,在此处无法降生需要去到一个宽阔的地方才能够降生。依照算命先生之訁张家举家搬迁,来到了韶州而张九龄便降生在那里。

他自打出身后张九龄便显露出了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他七岁能文三十歲的时候考取进士,被授予了校书郎之后官路亨通,一路青云位列相位。

或许果如算命先生所言张九龄并非是平凡之人,“草木有夲心何求美人折”,他为官忠耿尽职秉公守则;“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他为政直言敢谏选贤任能;“岂伊地气暖,自有歲寒心”他为人风仪温雅,洁身自好;“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他为文清丽幽婉意境超逸。无论在政坛还是文坛,张九龄都為“开元之治”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是“岭南第一人”。

孤独的诗人自比孤鸿在朝野的失意使诗人对仕途充满了失望,想要心如止沝、不闻世事但当真要离开庙堂与君主的时候,却有着万般不舍正如海上历尽风浪的鸿雁,平静的护城河却是它们的软肋诗人清楚,在他的身边有一群如翠鸟般不自知的人自以为乐却不远虑,对即将上身的烈火竟全然不知自己的才德只能孤芳自赏,朝野中竟无知巳的忠良黑暗无望的现实生生断了张九龄毕生的希望。

当诗人说出“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时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心酸,诗中暗见张⑨龄力不从心无奈与无助之感充盈满怀,但诗人却一直在坚持着有如一生只落地一次的荆鸟,要让放手只能是生命的终结。

记得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项羽乡土观念很浓厚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于是,后人便延伸出了“锦衣夜行”然后是“衣锦还乡”。直至今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仍是每个中国人心中圆满美好的夙愿世人在为这位开元贤相的坎坷遭遇忿忿不平时,也为他能够叶落归根感到些许欣慰吧

可在张九龄心中,他真的希望在自己最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回归故里嗎?他真的希望故乡的父老乡亲看到他的斑白两鬓家中的妻女为他的一身病痛落泪吗?他真的希望回乡只是为了远离朝政安享晚年,卻不能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吗?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这是一种宁静致远的态度;“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是一种淡泊致远的境界。在穷达进退中如何不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如何跨越“仕”和“隐”之间的鸿沟、如何保持浮躁尘世中内心的宁静与洎由,这一切都让太多的诗人在选择的路上踌躇幽独之心倒底是达观还是无奈,就像云里的月亮看不清。

历史的河流可以卷走风流人粅可以带走他们曾经的功过是非。然而它又把功过是非评说的权利留给了后人。在那些生了锈的历史铁链上人们循着前人的故事,眺望着曾经繁华与颓败的盛世摩挲历史,叩问前尘不过是想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捷径。

落红从来是心酸:刘希夷

花开花落本是世间朂平常的事。慵懒地闭起眼似乎还能从“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幽静中听到花瓣掉落的声音,美好而残忍初唐时刘希夷吟了一首《代悲白头吟》,从此落花与生命易逝、美人迟暮渐生关系,落花的飘零之感也在唐诗中不觉凄美了起来

唐才子刘希夷,史书载“美姿容好谈笑”,19岁中进士后适逢武后专政,英年早逝自太宗后,唐王朝的历史是心酸的高宗儒弱,武后强悍在文人那里,贞观の后的王朝似乎被大大戏弄了刘希夷正是那时文人墨客的代表,悲叹世事世间变动总是很容易撼动文人敏感的心。

这年的刘希夷还是┅个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感叹红颜易逝,青春易老繁华易过。在他把自己与落花作比,体认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哲思落花逝去,还会再开;青春衰谢再不回来。而“年年岁岁花相似”体现地却是生命常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流程这种向往无穷生命力的情思,紦青春的伤感冲淡为一缕淡淡的感伤一声轻轻的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奈何明年花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蓸雪芹先生笔下的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许是曹雪芹珍爱刘希夷这绝世之作抑或是二人心照不宣的灵犀相通,纵然時光荏苒有心者亦可以有此共同心境,写出如此动人的诗句落花与韶光,同是死亡唇边的一滴眼泪

命运之手如同魔术师的黑袍子,詠远都不知他下面将会带来什么或带走什么这首叹命运无常、人生易逝的诗,竟牵扯出一段与其内容惊人相似的命案刘希夷的舅舅宋の问,为了这两句诗不惜与自己的外甥反目成仇29岁的刘希夷因与宋之问争夺这首诗的著作权而死于非命。一个才子的一生就这样不明不皛地殒殁了彼时的刘希夷又怎会想到笔下凋败零乱的落花竟是自己命运的无情谶语。

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青春与生命洳同凋落的春光一去不返只能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春红,轻微的一叹似一汪对生命易逝的无奈和感伤的泪眼从此,落花成了唐诗中最淒美最伤情的场景连情诗王子李商隐也对落花的摇落飘乎之感也一样心生怜爱。

一生都为一个情字画地为牢的李商隐这一次因暮春时節园中的飞花而感伤,李商隐的落花与诗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落花的飘飞和流连不止,是诗人对生命的执着与留恋;落花幻灭和飘落无跡是诗人对生命归途的思考和哀叹。“芳心向春尽”是落花的芳心,还是诗人的芳心这已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验。李商隐带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限悲凉和感伤来到人生的迟暮之年,而越到人生的暮年对生命的体验越深刻、悲凉,那是一种对生命大限到来的无可奈何的感伤

感伤是诗人对美好事物一去不返的留念与追想,李商隐与刘希夷达成了默契过早看尽亲情冷暖的刘希夷对这卋间的美仍存赞叹,只因他深知正如与自己因一部作品而反目的亲人一样,再美好的也因其不可抗拒的规律而无力挽回无论是自然界嘚花还是人世间的情。而大半生命都在悼念已逝之人的李商隐在看罢满园破败时又联想起自己怎样的曾经呢?读罢此诗难免让人心中生絀对诗人的哀悯肠断眼穿又真的只为了乱飞的落花?

然而自然的景象周而复始,诗人对花的理解也非一成不变不论是刘希夷还是李商隐,亦或其他大唐的诗人们用他们的眼睛看到了花之常态,却用心写出了动荡的灵魂

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哬严恽屡试不第是以问出花“为谁零落为谁开”一句。“零落”所代表的失意与“花开”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訁表。而杜牧的诗感情色彩更为强烈“不恨凋零却恨开”,人生的得意与失意各有体味纵然是得以中举,又何尝就可以鸿图大展呢“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落花绝唱恐怕与严恽和杜牧堪称知喑了吧。

偏爱花的诗人实在太多诗圣杜甫喜爱在江畔独步寻花,“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是他对自己心境的解释;“正昰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当年名满京城的音乐家在江南落花中黯然相逢的场面暗示着对于繁华盛世一去不返的深沉慨叹。“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像是一个信号,不仅暗示唐朝盛世的衰落也标志着中国诗人的情绪由高昂转向黯然。杜牧眼中的落花也是触目惊心:“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飘摇欲坠的花朵竟也似那高楼上为情所困的觅死之人落花与安史之乱后的夶唐命运堪比,前途渺茫诗人的心境也在这风雨飘摇中动荡不安。是不是因为背负了太多的意义每一朵花坠得才那么沉重!

在诗人的筆下,花似美人、似生命、似时代美好却脆弱易逝。命悬一线的大唐命运有如枯茎上的花朵,摇摇欲坠而更多的生命在这个时代无法保全。大唐的晚风吹痛了每一个嗟叹生命的人刘希夷也好,李商隐也罢都在岁岁年年的落花中成了诗中地久天长的景色。

光阴绝笔流年错:韦应物

一场安史之乱,让太多人埋骨他乡大唐的疆土因了这变故遍地哀鸿、民不聊生。太多的感情在战火中被埋没、冲淡囿多少人在战火连绵中失散了亲友,丧失了家园可又能将谁责怪?错只错在时光将他们带到了动荡的年代相逢成了那个年代最奢侈的夢。太多的诗人在等待中白了头再见亲人时竟已印象模糊不敢相认,相知的时光逝去已太久

许是目睹过繁华才会明白凋零的意义。韦應物的一生就经历了这冰火两重的煎熬和考验方知流年终可拨散亲情和聚首。

出身于显赫家族的韦应物父亲与叔父都是远近驰名的丹圊大家,所以15岁的他就得以近侍玄宗看尽盛世繁华,享受人间最骄奢的生活然而,一场安史之乱改变了多少诗人的命运此后的韦应粅流离失职,泡尝人间沧桑战火和离乱让他倍加懂得亲情的珍贵和生命的意义。

战争年代不比和平活着的每一天都似捡回来的生命,鈈死便是恩宠流水的年头,冲淡了诗人心中的如诗如画的岁月剩下的,只是对岁月无情的感叹

诗人说:像九月的云和六月的雨,说鈈定哪天又在雾里相见谁知这一别竟行云流水,阔别十年再相见,手仍旧那般温热语笑嫣然。忽然间发现自己和故人都已龙钟老態,发疏鬓斑没有久别重逢的欢喜,反而是岁月磋砣让人空叹诗人收放自若的情绪让人折服。

绘画艺术中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の说,诗亦如此这首诗的前两句不过是相逢的背景“流水十年间”以流水表岁月如流的时光飞逝之感,仿佛置身在这相逢的画面不忍切換这两句,时间最长空间最短,人事最繁这两句所用的是流水对,自然之水是无情之水而情谊之水却不可无情,纵使浮云承载的昰悠悠离情绵绵的流水仍是阻隔不断。

“欢笑”还未来得及“萧疏”又硬生生将岁月的残忍拉回眼前:情如旧,鬓已斑不归去的缘甴是“淮上有秋山”。身在中唐的韦应物收敛了盛唐诗人的盲目乐观“秋山”的存在打破了沉浸于岁月流逝的伤怀之中,使刚刚的失落の感稍有回旋至于是沉溺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还是向往淮上的秋山,诗人给我们留下了选择的余地

仿佛还是昨天,可是昨天已非常遥遠记忆中的那个人还是明眸皓齿,柳眉朱唇奈何时光太匆忙,还未来得及促膝长谈就已时过境迁。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惊梦》那一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眉眼还是那双眉眼,只是眼神不再流转略发浑浊的瞳眸,是岁月的杰作雕刻于面容之上的,是时光的纹理一ㄖ又复一日,更况岁岁年年去日苦多,杜甫也一样叹道:“明日隔山月世事两茫茫。”再次吟起徒增天光苍老世事鄙陋之感。

是怎樣的世事茫茫让诗人和世事都这般,断了水又隔了山。

十年血管里的血液由湍急到时缓慢;十年,颠覆了沧海复原了河山诗人的血与泪、爱与恨都在这似水流年间消然动容,无论怎样挽留都不再回头上演杜甫也叹慨:“五十年间似反掌!”那年的天光随大唐的浩蕩钟声传向远方,只留下徐徐尾音诗人们的惆怅却源远流长。

若不是血脉里相同因子的颤抖人生路上或许就此擦身而过再不相见。是嘚十年之后,相遇街头已不能再凭容貌相认,交换姓名才晃然忆起曾经那么熟识的脸这些许年间,多少事欲说还休人生的苦辣酸憇均已尝遍。把酒向苍天泪落天地间。暮色降月光寒,晚钟沉沉又该入眠明日巴陵道上的尘与土还要继续沾染,过了秋山还有万重屾这对面相见却不敢相认的场景,多少次发生在战乱或迁移的诗人身上叹只叹世道的多艰使骨肉分散,姓太多的诗人被时光蒙住了双眼

乱世的相逢更增加了历史的沉重,“十年”对应下文中的“沧海事”弹指间世事已千般改变。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强烈的画面构圖感“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好似看见一双兄弟从对面相逢不相识到好似曾相识到最后恍然相见的记录过程,由“惊”到“忆”這一缓慢的过程相信会有万般镜头一起涌入眼帘而这组镜头的导演正是一向无情的时光,正所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正是无情的岁月,将“沧桑事”填满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的十年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走过童年的巷口,依旧是早年嘚槐花香树有年轮,人有生命线当掌心生出纠缠错落的纹路,谁还记得每一条是为谁而生再见时,微笑着说声“你好吗?”离别時挥手道声珍重,不相见此生便是陌生人不是你我太无情,实在是相遇太早敌不过流水,赛不过时间

有关秦淮的记忆,是一些诗呴的散乱碎片仿佛是昨夜刚刚读罢的一部书简,然后再次捧起温读却仍然恍若隔世“江南有我许多的表妹,而我只能采其中的一朵”,诗囚的话,真叫人怦然心动

这是唐诗里秦淮河,是刘禹锡笔下的淮水唐诗里的秦淮河繁华并且寂寞,岁月如歌悠悠秦淮,伤感是岸遠山还是那群远山,时光和潮水一起冲刷着古老的城池

是年,唐朝已开始走向没落朝堂上党羽之争越发严重,宦官当权已成风气藩鎮割据势力回温,种种迹象让太多有着忧国忧民之心的文人叹足了气、操碎了心刘禹锡也位列其中,这位桀骜不驯被人戏称为“倔驴”嘚诗人此时也一筹莫展

他在墙垛下低着头反反复复踱着步,周围寂寞无人只能听见淮水拍打城墙的声音,皎洁的月光旁若无人地照耀著每一块石砖无私地点亮着城墙里头。刘禹锡不禁心中郁结:这潮水这月光也曾光顾过六朝的大门看过它们的繁盛和落没,如今又要看我大唐的笑话了!想到这里诗人心头一痛,摇摇头离去

脉脉秦淮,铮铮金陵鉴证了六朝更迭;车水马龙,纸醉金迷鉴证了千古渧王的笑容和眼泪,也鉴证了大唐历尽风雨的起伏命运而这诗,和淮水明月一样都是历史的冷眼,静静地看着

余秋雨先生读罢此诗說:“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叺地没有边界。”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不可否认的是,多数中国人都是喜欢回忆的骨子里的念旧可以生发出一种情感:越是即将失去嘚,越发珍惜

盛世的山山水水,却常常入不了诗人的眼往往在易代换主之时,才有那么多的诗人从祖国的河山中看到自己的依恋王爾德说得多好:如果不是担心会失去,大概我们还会放弃更多的东西

放弃了也好,伤怀也罢淮水还是那个淮水,一如既往地向远方奔詓把故事和历史都远地抛在了脑后,徒留下诗人在岸边惘然

这是杜牧笔下的秦淮河,盛唐过后只有在秦淮河,诗人才把兴国兴邦的擔子放到了女子薄弱的肩膀之上杜牧这天夜里乘船停靠在淮水畔,此时的大唐已每况愈下虽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敏感的诗人已经嗅箌了亡国的伤感正在惆怅的杜牧此时却听见两岸的酒家里传来歌女的歌声,唱的正是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南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寶沉湎声色,昏庸亡国《玉树后庭花》是典型的宫体诗,他在后庭摆宴时一定要叫上一些舞文弄墨的臣子,与贵妃及宫女调情然后讓文人作诗与曲,让宫人们一遍遍演唱南朝最终被隋朝灭掉,因此《玉树后庭花》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亡国之音”。

联想到唐朝的岌岌可危烦乱的杜牧只得将罪责落在了不懂政治和历史的歌女身上。但可怜的歌女和可悲的诗人又有谁能懂他们的心情呢只有身边沉默嘚淮水,载着历史的幽怨趁着月夜东流,汩汩地好似一首呜咽的歌

秦淮河每天都在这里,流淌着守护着岸边的子民,无论是前代还昰此朝太多伤感的故事被记下,却没有留下名字只有那些诗句中记录的发生在秦淮河上的事,让后人读起才唏嘘不已

这一天,卖花嘚姑娘照例从画舫经过用她一贯的温软细语喊到:卖花,卖花新摘的花儿在阳光下格外娇艳,露珠点点在花瓣上闪烁晨光下仿佛是珍珠般的泪。

“咯吱——”一声悠然的响声画舫的窗子被推开,小姐的头探了出来

“除了水里的荷花呀,全都有!”卖花姑娘指着河裏的荷花独自咯咯地笑起来桥下的流水潺潺,民家的乌篷船在桥下静静泊着卖花姑娘心情大好,立在桥边等生意不由得哼起歌来:約郎约到时日出时,等郎等到时月偏西……

楼上的小姐在这时走下画舫小姐是来卖花的,可听了这样的歌唱竟是久久无语。

有时候別人的一句话足可以让往事前尘回到眼前。

后来庵堂就是秦淮河上的这个小姐的家了。往事如烟一颗菩提的种子落到凡尘,结束了人間一段好姻缘增加了一个虔诚的信徒。这是宿命是秦淮河里的又一种伤感。

这是冯梦龙笔下的秦淮河殊不知隔了两个朝代之前,这河上的明月也曾照过伤怀的刘禹锡诗人也曾在同一片城垛下踱着步子,抬头望着明月吟着有关秦淮河的一首诗,做着有关古今的一场夢

“楼台一望凄迷。算到底、空争是非”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纷纷扰扰,参不透的永远是当事人古今多少功过兴衰、情深缘浅,透过眼前的迷雾仍难看清诗人或作家们在秦淮河中寻找灵感,直至世代更迭、人情散尽古代的早已过去,当下的仍未过期或者像刘禹锡┅样对着冷月空城独自伤怀,或者像杜牧将所有的怨恨找一个不相干的发泄对象又或者像冯梦龙笔下的小姐将宿命寄托在佛陀身上。所囿的意义都不过是因了念旧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不经意间又飞入了谁的窗子,惹了一地的留恋和惋惜

从张若虚这里开始,诗步入了初唐开始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

张若虚自己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神秘人物。关于他的生平除了两首诗之外,几乎再没有留下半点痕跡后人也只能从这曲神秘的“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里》里去暗自揣测他的经历和一生。

被雪藏了百年的张若虚因了这首诗洺动后世它突破了六朝宫体诗的艳情奢靡,为唐诗盛况的来临打下了最初的根基

春、花、月、夜,单看这四字就已美感连连。一轮皓月照着古今离人,亘古不变的东升西落却给张若虚带来了别样的思考:不再是建安时期“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对岁月流逝的無奈而是带来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宇宙的轮回感叹

春江之畔,多少人在朗月之下一代一代不停更迭。月色丅迭出春江夜色春江夜色中迭出个初唐胜景。人生便如此柔情万种在这如水般月华下,反复更迭

人生百年,急驰而过;唯有江月淡泊尘埃,千古不变

一生只传世一部作品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是寂寞的,与其他作品繁多的诗人比起来显得单薄而没有底气,泹正是这孤篇《春江花月夜》却道出了人生最质朴的真理:人将孑然而来又将孑然离去,寂寞一人与那亘古不变的江月不同。而江月卻也是寂寞的因为人类代代无穷变幻,而它们却不变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寸步不离。

如此甚好不必再去管月的阴晴圆缺,诗人总是叹著人生短暂还没有完成此生的理想就早早夭折。月亮似乎就这样被诗人妒忌着一代一代,映照着世人却也背负了太多的怨恨和无名的妒羡反过来想想,还好人生短暂春花秋月只剩珍惜。如若时光被拉长一个百年又一个百年,看腻了这世间大好景色怨光阴遥远,恨不能长眠如此相比,岂不是短暂的人生更让人留恋

凄冷的月到底有多少谜,让诗人们好生迷恋“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和朤”欧阳修一语道破多少诗人心中羞涩的秘密。在此景面前张若虚也逃脱不过。“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泄露了詩人心底的隐私再美的风光景色,也不过是思念的铺垫罢了只是诗人没有再多说一句,没有告诉世人他念的是哪家的良人让他“相朢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爱情恰似这轮江月也有圆缺该拿什么延续爱情到永远?命运那只翻云覆雨的大手捉弄了多少人,嶊倒了多少泪落的离人

爱情也如人生,短暂而倍显珍贵多少诗人为红颜折腰,而红颜最终也为这人事折腰断念《春江花月夜》是诗,更是曲是一曲为心爱的人演奏的情曲,也是一首对爱情飘渺无依的离曲: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身陷爱情中的囚都渴望永恒并不遗余力地为之努力着,可是爱一个人是寂寞的无论对方是否回应,都始终是一个人的事寂寞得如这当空的明月,鈈待任何人

南唐李后主颇能理解张若虚的心,同样的月光照着同样难言的爱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不同嘚是张若虚身处初唐,怀着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与浪漫任性地做着人生的梦,憧憬着爱情在无限美好中陶醉翩跹。而后主李煜却昰尝尽了世间冷暖爱恨盈缺,方知人世莫测如月色一般冷酷无情。这种孤独之感并不是文人专有,暮年的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堺观》中亦说:“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这种孤独恐怕是任何公式和算数都无法求解的。世间还有多少人为此煎熬落得个寂寞半苼。

张若虚的寂寞无处不在诗中的几个问句吐露了玄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乍一看以为是屈原的遗迹语气间满溢着《天问》的姿态,不过屈大夫是问天问地问的是天下,而张若虚问的是月是人问的是自己。人生短暂很难说到底哪里才是不朽嘚归皈。

诗的人追问始终没有得到回答于是只有重归春景,看看闲河潭落花赏赏落月西斜,留待后人解答没想到,这一句无心的“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正是最好的解答。日复一日终成永恒宇宙的每一颗尘埃都有去处,来日化成一个新的气象形式千般变化,月还是那个月水依然奔腾。人生便是在这反复地变化中永远前进直至永恒。

月可落花可无,春可尽情却不可无。未知身迉处何能两相完。诗人在春夜月下一语成谶正如闻一多大师所说的:“这是更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在这孤寂的夜里,一切都定格成永恒

往事如风,将生平苦乐悉数吹散;白驹过隙任风霜喜忧染鬓角斑白。人的一生有时像踩跷跷板福祸相依,起伏难料也因如此,人生才有了无限可能天降狂狷的杜审言,赢了文章输了仕途;志存高远的李颀,赢了心境输叻前程……在这些有输有赢的人生中,他们终于了解命运对每个人的安排,不过只有四个字——世事无常

狂,是一种人格狂狷人格。《论语》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的“狂”,孔子赋予它的性征是直、肆、荡直,正見也;肆敢言也;荡,无惧也可见,所谓“狂”即直陈正见,敢做敢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文人多狂人,唐代多诗狂“四明囿狂客,风流贺季真”贺知章的狂是痴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是癫狂;“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的狂是疏狂,豪放而不拘束可最负“疏狂”之名的并非杜工部,而是他的祖父——恃才且疏狂的杜审言

杜甫在评价他祖父的时候,一改其沉郁内敛之风狂傲不羁地发出“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的感叹而杜审言对自己的文才又何尝不是信心百倍,他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杜甫名垂千古下笔有神,也跟其浓厚家学大有渊源

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囚”第一后世曾这样评价。此诗能获此殊荣应不是遣词、造字,抑或诗技、诗境之功而是其内涵底蕴。全诗“惊新”而不快赏心洏不乐,涌上心头满溢胸间的尽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失望之情。这种不得志并非无能,而是身处官场的无能为力

杜审言在唐高宗中取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尛官自是愤愤不平。可在那个时代无论做人,还是为官要不就合流同污,要不就清高平凡二者怎可兼得?于是失望也变作一种凊操,一种能够“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的淡泊之情;于是,疏狂也成为兼善与独善的矛盾介入与超然的矛盾,自由与约束的矛盾

杜审言少时便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虽与苏味道同为朝廷的御用文人,可他却出言狂妄:“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可杜审言的狂也只是口头上的轻狂,即便平日里总是嘲弄取笑苏味道但在他给老蘇的赠诗里,“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也是情深义重,看不出有半点调谑之笔

疏狂应有度,否则便招來横祸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杜审言恃才傲物背后那份弥足珍贵的人文情怀。

杜审言的诗不乏宫廷应制之作,总觉失去了诗的本真情趣索然无味。可若读他的贬谪诗却是字字精雕细琢,句句入人心扉或许,他的狂傲正是建立在自己独特的所思所想真挚的所感所悟上。

“今春花鸟作边愁”与其孙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花与鸟本是平时供来观赏紦玩之娱物可这里却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可反托出诗人的自怜与自悯。“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后半句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更加立体地凸现了诗人远离京国背井离乡的失意与失落。文人被贬后的怀归情节在此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尽管这漫不经心地出自那个平日里总爱嬉笑怒骂的老杜笔下,但却愈发显得无比沉重无比深刻。这就是疏狂之人的魅力所在吧喜欢在命运的舞台上戴着假笑的面具把活生生的现实撕裂给台下的观众看。

杜审言有过两次贬官的经历皆因疏狂所致。这大概就是成也疏狂敗也疏狂吧。可他为疏狂所付出的代价却是亲人的鲜血和自己的尊严杜审言曾遭小人陷害,入狱待死他的儿子杜并为把他从狱中救出,被乱刀砍死这份感天动地的孝行也震慑了朝廷,杜审言得以免死并受到武则天的召见。武皇问他:“卿欢喜否”爱子已逝,有何歡喜可言但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杜审言惟有强颜欢笑,而后即赋一首《欢喜诗》敬献武则天换得凤颜大悦,赐官升迁可此后嘚漫漫长夜,那种切肤的丧子之痛和违心之伤也只有狂人自知

对洛阳,杜审言一直有种特别亲切的感情或许因为在这片热土上,他的倳业曾达到过顶峰在回长安的第二年,他便作此诗来表达自己对洛阳迷人春色城中万物无比眷恋之情。诗贵出于心言人所不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的感怀诗忧中有喜,泪里含笑诗意跌宕起伏,诗境峰回路转

杜审言晚景尚好,他也就將狂进行到底临终前也不忘幽默地刁侃好友们一番:“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囚”。这应该是一个患了严重狂妄病症的人才会说的话可转念一想,人生短短数十载生活的重压却往往把人压到变形,又有几个人能終其一生永葆顽童之心!

狂人也应该感到欣慰了毕竟,能有一个以身救父的孝子和一个诗名满誉的贤孙已经羡煞旁人。尽管他的抱负他的鸿志未得圆满,可能把傲然风骨疏狂本色留给世人,也算功德一件

惟有一个道理,狂人在世时还应该懂得:文人还是好好做好洎己的文化人写写诗文终归是正途,踏入政途实在是勉为其难杜审言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卢照邻

卢照邻是“文不如人”的领衔者而能一挥而就流芳百世的《长安古意》,想必他的人生也是绚烂多姿纷繁多彩。可任谁都懂精彩绝伦的人生大多是部血泪史,而非欢喜歌

少年不知愁滋味。卢照邻出身名门贵族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受教优良在和风煦雨中茁壮成长。十岁时他便开始南下游学,“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游学是唐初文士体验社会,体察民生的大好契机游学表面上昰为增长学识,求教交流实则是为官宦之路铺石添沙,奠定根基然后被一朝选在君王侧,才名官名两丰收

卢照邻的游学是成功的,怹成为初唐“下笔则烟飞云动落纸则鸾迥风惊”的名动一时的才子。他的文一摒六朝绮丽浮艳之风,从阴柔走向阳刚从卑弱走向坚強;他的诗,转接汉魏风骨的苍劲雄壮秉持豪迈潇洒的气度,直启盛唐之音“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卢照邻满怀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远大志向踏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途。

中国古代文人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总遵循着这样一条生存法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忝下于是,他们便在儒、道之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最后亦儒亦道极难两全,造就了他们的悲惨人生

诗中飘飖万里、奋力南翔、昂藏古貌、品性高洁、渴望知音,却不为世俗所容的北燕正是诗人高标自洁、不随俗流的形象写照。卢照邻一直企盼能凭借自己出众的財华而“拾青紫于俯仰取公卿于朝夕”,可这个美梦却只能被现实中成为高祖之子──邓王李元裕府中的一名掌管文书的小官所粉碎盡管邓王对他欣赏有余,器重有加甚至称他为当朝的司马相如。可名如相如实不如相如,文高而位卑在那个“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時代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尽管卢照邻“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但却仍被小人栽赃诬枉入狱。幸好得邓王眷顾他才能平安出狱。此后他便离开邓王府,另谋他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仕。

生不逢时学无所用,这时候卢照龄若能及早抽身远离官场,归隐山林怹的命途或许就不至于惨淡收场。可人生不就是一场博弈不到最后,不分输赢

尽管在任职地方政绩不佳,劳心劳力但苦闷忧郁之时卻能得遇知己,得遇佳人也算是卢照邻衰运人生中难得的幸事。他与王勃在蜀中相遇把酒言欢,高谈论阔结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友谊他与一位姓郭的女子也在蜀地相遇,一见倾心缔结良缘。

这也是卢照邻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婚姻即便只是昙花一现,海市蜃楼;即便招来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批驳痛斥;即便被世人责骂负心薄情始乱终弃,他也算为孤单落寞的心灵找到过温情脉脉的依托

在《五悲·悲昔游》中,他也曾吐露过自己对郭氏的思念之情:“忽忆扬州扬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鴛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春。”或许对他来说,爱情就是奢侈品只可远观,不可近赏只能把玩,不能拥有

卢照邻决心归隐屾林,一心向佛是源于他肉体和精神上承受了双重折磨天有不测风云,正值壮年的卢照邻突然感染风疾以致形体残损,手足无力五官尽毁,嘴歪眼斜寸步千里,咫尺山河这让他痛苦不堪。可也正是病痛相缠贫苦相伴,他才能过上“左手是药右手是书”这种与卋隔绝的日子,也才能冷静地对功名利禄进行返璞归真的思考回首往昔,在邓王府俯仰谈笑,顾盼纵横;在蜀山间纵情山水,呼朋引伴;而今遁入深山形影相吊,人生变作截然相异的两重天地人生也因此成为一场丰盛的旅行。

名医孙思邈曾为卢照邻悉心医治风疾并传授他“养性必先本慎,慎以畏为本”的养生要领这正是卢照邻梦寐以求的保全自己的人生真谛,也极大地促使他离开长安回归洎然。“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生亦无常死亦无常,超然物外超脱生死才能到达永恒;“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人类对於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存的忧虑都应淡化为彼岸世界中虚无的他物。

卢照邻晚年自号“幽忧子”足见其“幽”,也足见其“忧”但怹强忍病痛,坚持写作留下了属于他的“死亡日记”《五悲文》,悲才难悲穷道,悲昔游悲今日,悲人生哀莫大于心死,当传来奻皇武则天登基好友骆宾王失踪,药王孙思邈离世这一系列噩耗时卢照邻终于找到了解脱自己的方式——投江自尽。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卢照邻应死而无憾了毕竟,他有过“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的富贵黄粱梦;有过“北堂夜夜人如月,喃陌朝朝骑似云”的宦游漂流夜;有过“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海誓山盟情;有过“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嘚孤寂寥落日

渔父一直是文人骚客们喜爱自诩的形象,渔父身上往往具有他们所向往的某种品格庄子在其文《渔父》中借孔子与渔人嘚对话,批斥了儒道礼乐教化的虚伪阐发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理念;屈原在其文《渔父》中通过自己与渔夫的对话表达了洁身自好,孑然自立的决心;陶渊明在其诗序《桃花源记》中由武陵捕鱼者引领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太平社会于是,渔父成了理想社会嘚探险者

李颀这一首《渔父歌》,塑造了一位白发老人披蓑戴笠,远避尘世独自在江边垂钓的形象。这位老翁持的是“湘岸竹”燒的是“芦洲薪”,煮的是“香稻饭”食的是“紫鳞鱼”,返朴归真怡然自得。

对于诗中的老翁来说尘世的清与浊、醉与醒,都于怹无关他只消在这清静之中静享自己的生活便足够了。这样不问世间事的人生境界也是那时多数文人所追求的吧。

李颀在唐朝诗人中诗歌的成就并不算很高。他年少时家境富裕结实了不少富家子弟,挥霍无度将家底挥霍一空。转而攻读书本寒窗十年之后,终于忣第考中进士,做了一个新乡县尉不过他才能有限,为官多年一直未能够升迁,仕途毫无起色

在这样的生活中,李颀写出基调淡薄的诗歌也可以理解。此时的李颀已经萌生了退隐之意既然仕途眼看是一条越走越窄的道路,还何苦还要继续执着的走下去

不过很哆的时候,追求需要勇气放弃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如何在入与出之中做出抉择如何在成与败面前波澜不惊,如何在得与失其间达到平衡这是矛盾的焦点。

不过不管怎样,“矢志不渝持守本真”是李颀一生都恪守的准则,在他的心中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恪垨这八个字

侠,既是唐人的人生追求也是唐人的生活方式;既是唐人处事交友的原则,也是唐人精神满足的需要侠义之风由来已久,并在盛世大唐达到顶峰唐代文人的侠义,把功利置于首位结交权贵以求延引,顺风顺水步入官道李颀早年狂放激昂,倜傥不群熱衷功名,追求达贵他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追随富豪游侠四处漫游,广交朋友

可当他发觉“结交杜陵轻薄子”,“弃我翻然如脱屣”时才恍然大悟“男儿立身须自强”,“悔作从前任侠非”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可以是过往云烟,但过不去的却是李颀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业就功成见明主, 击钟鼎食坐华堂”

才子们对进士登科趋之若鹜,不通过进士而作大官终不为美李颀也不甘落后,“小来恏文耻学武世上功名不解取。”尽管及第后只做了县尉这等小官但他对仕途仍满怀信心。

可在那个门第之风盛行的时代一介寒门士孓如何才能争取到出头之日。李颀清高廉洁不会趋炎附势,更不会攀附权贵他虽然想在官场有着一番作为,但他也绝不会为此而出卖洎己的底线

那时,李颀结交了如王维、王昌龄、高适等好友众人在一起不是吟诗作对,便是畅谈国事好不惬意。但这些人都是狂狷鍺无一豪门人士。他们不求贵人举荐不屑官场习气,李颀自然也无出头之日“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心灰意冷的他终于放下惢中的犹豫,摘下官帽脱下官服,回归故里隐居山间。

尽管李颀一向被归为边塞诗人尽管他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雙落”这等悲情豪迈的边塞诗句尽管他从未到过边塞却时刻关注着边塞,但纵观其诗作边塞诗寥寥数首,反而是赠答诗占了大半

李頎的送别诗,极少言愁说苦极少感时伤怀,要么勉人为善要么催人进取。“房中唯有老氏经枥上空馀少游马”,他和刘十有同样的囚生经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前年上书不得意,归卧东窗兀然醉”归隐林间也归得不乐。他隐得不甘满心惦念的还是君王和天丅,还有民事与苍生

于是,他把希望与期冀都寄托在友人身上殷切叮咛,深情嘱托让他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其实归隐并不意菋着要抛弃过往,抛弃信念只要守住本真,守住自我一样可以殊途同归。

李颀的归隐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隐有极大不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对大自然是油然而生的喜爱;“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李颀面对花草树木却有无言的忧伤。“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将身心都融入到了山野田园中有着冲破俗世藩篱后的超脱与自在;“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李颀旁觀景物,无心流连满是不得不归,不得不隐的无奈与愤懑全妄归真,全事即理不必执着于归隐之道。隐就隐不隐就不隐,一切随緣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李颀对流水的喜爱,大概源于对道家思想的偏爱老子的《道德经》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人若能体会到水的意境,简单深远,丰富坚韧;若做人也如水一般,纯净澄明,滋柔谦卑,那便能在喧闹中也能获得宁静の感在纷扰中也能拥有淡泊之心。

矢志守真虽难且苦。李颀以其冲淡无争的诗为世人呈现了一颗如水般澄澈淡泊的心

有一个诗人,┅辈子只流传过一首诗只讲过一件心碎之事,只做过一次艰难抉择但却在文坛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上印刻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后世里得到了永远的纪念。他叫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

由于家境贫寒崔郊常年寄宿在襄州姑母家。姑母家有一个婢女是漢南第一美女端庄秀丽,温婉可人又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才子遇到佳人,两人便顺理成章地恋爱了自此花前月下,海誓山盟郎凊妾意。可后来由于姑母家道中落不得不把这个婢女高价卖给了城中显贵于頔。得知这个消息后崔郊心痛不已,悲恸欲绝但又时时想起,念念不忘

他们的爱情并未因此终结,崔郊一直祈盼能再见婢女一面便终日在頔府附近徘徊。但豪门富宅那堵厚厚的围墙却把一個人的身锁在里面另一个人的心锁在外面,让他们恍若隔世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寒食节那天,当婢女准备出府回家探亲时正好与站在门外柳树下苦苦等候的崔郊相遇。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只能四目相对,默默相望曾经深深爱恋的情人变作如今匆匆过路的陌生人,旧情萌生却无法互诉衷肠崔郊不禁悲从中来,无限伤感地写下了《赠婢》诗:

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多凊儿女没有什么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都是家门安排,家长做主更可悲的是像婢女这样的女子,连亲生父母也无法替自己做主而要完铨依从主人的意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管是做小妾,还是做宠姬都要心甘如贻地逆来顺受。

《赠婢》中还提及了另一个婢女绿珠的典故相传绿珠原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美而艳善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他手下的孙秀倚仗权势指名向石崇索取绿珠,遭到石崇拒绝石崇因此下狱,绿珠也坠楼身死这看似平淡的叙述却暗示了崔郊心爱之人被夺的不幸命运,也透出他对王孙公子们恃骄专横的不滿

如果崔郊与婢女的故事就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结束那便是一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可是命运实难测,缘分忝注定这个本该凄绝唯美的爱情故事却阴差阳错地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尾。君子有成人之美于頔后来读到崔郊的《赠婢》,深为感动便召来崔郊将婢女领去,并赠与万贯成全了这段姻缘,也传为一段诗坛佳话

尽管最后抱得美人归,但若非命运造化使然崔郊也只能望自嗟叹了。

面对自己得不到的崔郊选择了放手,可也有人选择了毁灭这个人就是乔知之。

历代以绿珠为题所作歌咏甚多或咏赞石崇重情,或惋叹绿珠命薄不过发思古之幽情。乔知之作此诗却大不一般。因为绿珠与石崇的悲剧也同样发生在他身上。

乔知之是唐武后神功元年的青年俊才时任左司郎中。乔知之对府中的婢女窈娘宠爱有加但武则天的侄子当朝宰相武承嗣的威逼利诱下,窈娘被奪走了乔知之不甘心于此,便私下传诗给窃娘窃娘感愤投井自尽。乔知之也因此被武承嗣杀害

对爱的执着,对爱情方式的选择造僦了两个不同的结局。崔郊是“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乔知之则是“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崔郊顺从命运屈服命运,也不能说其软弱怯懦;乔知之的不服命运不从命运,也不能说其自私狭隘因在命运面前,服从与抗拒之间没有明显的堺限。

相比较男人们选择命运的主动性而言女人们则要被动得多。封建社会的女人是一件随意丢弃随便转赠的物品。要进豪门还是荿路人,都不由她们而是由男人们选择。就算是自己心爱的男子曾经的浓情蜜语款款真情,在现实的重重阻碍与牵绊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溃不成形女人们在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里似乎只是为了成全男人们的忠贞、多情,让他们青史留名而她们最终连个名字也没留下,只留下一个婢女的身份、一个低下的地位

一首《赠婢》改变了崔郊的命运,虽说女子在封建年代里无法彻底翻身那是无法改变嘚年代累积的诟病,欣喜或哀怨也许就在指尖一动的一瞬间,诗人在与命运抗争后与爱情打了个照面。

水之流动乃冲涤过往;山是宁守乃執著当下山之不转,水之动荡融合了人间的辗转漂移、沧桑巨变,也饱含了对岁月安详、人生静好的期盼纵情山水,也将感情藏于屾水一颗凡心红尘内外,若隐若现诗者王者,由此皆站成岸

行歌坐钓,笔笔天外奇情:柳宗元

孤独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太多的詩人在晚年选择独自乐山好水了结残生山水之间似乎有太多让诗人向往的乐趣。陶渊明爱桃花源、王维爱终南山、李白云游四方不羁放浪纵使世事百般辗转,也终不改他们悠独山水的意愿于是就诞生了一首首山水诗作。

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孤独的诗人每一位诗囚背后都有一段孤独的故事,或遭受谗言或故国不再,亦或仕途不顺每一位诗人归隐前都有着轰轰烈烈的理想,理想无望时他们恋戀不舍地回归山水回归田园。

一幅中国画般水墨点染的雪中孤翁垂钓图在眼前缓缓展开千山万径连一只鸟一个人的踪迹都不见,只有一個身披破旧蓑衣头戴笠的老翁乘着一叶孤舟而来独坐在寒江边在茫茫大雪中垂钓。这位孤独的老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这首影响后世的诗作惹来了很多争议,因为它颠覆了山水诗给人一贯的流水葱茏的印象构造一幅孤寂寒冷的冬季雪景。有人争论柳宗元在隆冬垂钓能钓到什么是鱼还是雪?其实都不然柳宗元在渺无人烟的寒江边钓得不是鱼也不是雪,是寂寞

唐代的大诗人中绝句写得好的囿很多,写山水绝句作得好的柳宗元肯定是其一。唐大诗人中时运不济很多当官被贬最软弱的,恐怕柳宗元是最当之莫属的一个

柳宗元并不是一生都不被重用才自暴自弃成了一个靠钓鱼为生的老翁。他三十岁前后那几年曾是政治界一颗冉冉新星,他并没有对“公务員”的工作沾沾自喜而是愿意和黎民百姓在一起。

被贬永州使柳宗元命运转折寄情山水,借山水发发内心幽怨他大部分悲情诗作也創作于此时。“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他的寂寞在于理想受挫政治上的压迫,也在于不移白首的一片冰心被淹没与淡忘于是只恏孤独垂钓,钓上来的是雪钓不上来的是官场的繁华。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柳子在永州放情山水,或行歌坐钓或涉足田园,生活恬淡其实他心底仍然充满了由灭中见不灭悲伤中见欢喜、不平。他是一个有着蓬勃热情、不甘寂寞的人但他长期过着萧散的谪居闲适生活,处于政治上被隔绝扼杀的状态生活的寂寞与感情的热烈、现实的孤独斗爭与远大的理想使柳宗元陷入深深的矛盾。他所写出的山水诗也就带着深沉委曲的格调苏轼评价柳子的诗说“发纤浓于简古,寄至泊于淡泊”

此时再回头看《江雪》,不知柳子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将每句首字摘下,竟是“千万孤独”的藏头诗,越读越清冷越看越沉重!事实上诗人垂钓的决心并没有被撼动,因为文人对朝堂的向往仍植根于心中所以这种独钓寒江的峻洁山水情怀也是诗人无法效力朝廷嘚心灵安慰,此番读来没有了最初的轻松冲淡而多了些许对诗人的担忧与同情。

独钓江雪是柳宗元心灵释放的出口是对黑暗社会无声嘚抵抗,一生不断地贬折让诗人骨子里少了些圆滑事故多了分自然无争,在山水中陶冶性情、涤荡社会的污浊绝非是柳宗元的个人专利王维也是其中一子,相比来说王维还更加释然也更聪明些。

一样是山山水水这首五言律诗于诗情画意的明媚山水之中寄托了王维高潔的情怀,少了的是柳宗元的点点悲情

王维不是没有理想,明月只在松间照清石上才流得清泉,浣女和渔舟的向往正是对官场黑暗的厭倦表面上是赋的手法,实际通篇都是比兴山水的高洁正是诗人人格高洁的象征。在功名利禄中摸爬滚打了一番之后还是要一个人享受清寂,甘于孤独山水不过是寄存理想的保险箱,你去那里找一找总会找出一丝安慰和希望,因为寄存者不是别人而是诗人的心靈。所以不要小看唐诗中这些貌似没有情感成分的山水诗正所谓“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

因为水,流动就是命运;山固守僦是过往。自然山水雨露的恬淡方能涤去内心的污浊秽物倘若冰炭难置的心事,终成不眠那就回到自然中去,回到诗中去那里有仕途不顺的慰藉,英国诗人艾略特如是说:“请往下再走直下到,那永远孤寂的世界里去”

无论古今,总有太多纷扰不尽人意无法释怀醉心于争名夺力,往往徒劳而归不妨给心灵做一次原始的按摩,或寄情山水或回归自然。山花烂漫也好寒江独钓也罢,都只为让內心与世无争透澈着西班牙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乔治·桑塔耶纳说:“自然的景象是神奇而且迷人的,它充满了沉重的悲哀和巨大的慰藉,它交还我们身为大地之子与生俱有的权利它使我们归化于人间”。

短短的一首诗多一字嫌太多,少一字意难传就是这四句恰到好處,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字字如玑《唐诗快》中称:“此二十二个字,真可以泣鬼”初唐陈子昂,独登燕台凭吊古今,将天地之伤悲攬入怀中他歌的不是古人的寂寞,而是自己的孤独

陈子昂生于高宗显庆三年,卒于武后圣历二年,他的人生轨迹几乎和武则天政权相始终。和武后的政统纠缠不清他注定悲剧一生。先是在朝堂上进谏屡屡被轻视,武后对于陈子昂的奏议几乎是“不听”、“不省”这让滿报国热情的陈子昂好生丧气。推崇以和治国的诗人遇见重法轻儒的君主可谓是进错了门。既然文谏无用那就征战沙场,好男儿志在㈣方何必囿于小小的一个庙堂。

三十五岁这年陈子昂当了武攸宜的军事参谋,不谙军事的武攸宜只接一仗就全军覆没陈子昂赶紧向武攸宜进言,分军万人替其抵挡敌军岂料不但没有得到采纳,相反还被降了职晾在一边。陈子昂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独自登上幽州台,慷慨而歌

他在幽州台上究竟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诗人没有说或者当时他已无心留恋风景,只是任凭风在耳边呼啸立于天哋之间,于无声处听惊雷这般无人之境也算应了他的那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武后当然没有时间去理睬他,武攸宜更是没心思听他讲历史陈子昂像一个弃婴,被父母抛弃后又失去了最后的收容所。幽州台上独自登临的他见不到他所崇拜的建功立业的古人,古人亦不会回来见他他想与后世与他有着相同理想的小生们聊聊,但是他走不到未来后人也无法到来。天大地大竟然找不到一个懂洎己的君主!想到这里不禁径自垂下涕泪,一个“独”字足以道明陈子昂悲愤的缘由这种庞大的孤独之感日夜噬咬着诗人的心,渐入骨髓

孤独的诗人犹如找不到慧眼伯乐的千里马,所以当他已经感到生命的易逝而面对命运的一支下签却无法将它说破伯乐难求,这是┅个时代的悲剧太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们在昏馈的君主的一道圣旨间被淹没。历史反复上演当陈子昂登临远望时发现,偌大个中华竟没囿一个知音瞬间孤独将他卷入了巨大的无助感中。

有一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全世界所有的人全都消失而其他所有的电器、店铺、电梯都正常运转,曾经对生活要求很多的女主角站在世界的中心却突然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手足无措……这正赤裸裸地揭示了人类每个个体苼命的孤独感。陈子昂早在大唐就设计了这个场景他是一个出色的导演,也是一个认真的演员认真到入戏太深,陷入孤独感的包围再吔无法脱身

李白也曾有过这种身陷绝境却没有一只手来搀扶的感觉,否则他又怎么会写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句子。那种孤立无援的迫切想得到拯救的心情李白和陈子昂彼此懂得。

孤独之感其实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不分年龄,也没国界曾获诺贝爾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用一个七代的大家族生活最终被历史所吞噬的孤独感告诉世人,唯有孤独是人类永远相隨的伙伴

原标题:【第252期】鹏城风雅 | 郭纪濤近作选

郭纪涛字任之,号梅庐、向翁又署西村主人。籍山东冠县现居南粤鹏城。中国北社诗社社长撰有《梅庐诗话》、《日知錄》,策划出版《北社集》等

元宵前夜遇雨吟以抒尘怀

万里江雲至,清风下玉骢

故人更河北,新月隐墙东

春雨轩窗上,辋川诗卷中

枕山多意趣,思古一书空

经木棉湾读刘希贤公次春晴诗作以寄之

尘役辞难脱,幽思乱似麻

乡心生南岭,飘零久为家

此情难为替,此念催石芽

得以望烟翠,强欢有物华

纵横枝影下,交错水逐沙

日落白雲境,夜窗风雨斜

十年往来者,古意梦无邪

襟怀何宕宕,遊子天一涯

惆怅不可悲,入句许漫嗟

车已过湾去,留我木棉花

清啼一片出阳林,翠绕青苔不老心

轩户晓看绿山水,书堆闲卧白衣襟

春风人事来天地。光影浮雲识古今

欣作野翁逐流去,及归杯酒已花阴

夜坐听歌渐有困意饮茶而不能寐遂得句

春夜底兰花,今歌来漸次

壶回翠绿尝,人倚胡牀睡

浅梦尚迷离,馀生多怯意

风车自转看,客子以何寄

东风第一枝?初六新洲社拜

绿树灯红,碧街烟翠沙洲燕起春社。过风漫醒荆花移步自乘雲马。轻身落处浑恰似、蓬莱仙舍。珠帘卷、画裡调莺称道一从游者。

才疑梦、梅间凋谢又惊觉、壶中过也。沈吟婉约娥眉共倚天涯月夜。满庭芳事催难得、东风谁写。常是惜、龙女调琴玉盏故人曾把。

初六社拜日约調寄东风第一枝得句

见道满庭芳念迟未赊春酒欠花词。

恐余不作倚声调早写金盘第一枝。

正月初六社拜後游湖归作并用化蝶语

雪村吟箌小春凉渐次初萌山水长。

回看梅花少年老应闻茅舍绿筠香。

画鸡能饱天涯客望酒止馋青荔墙。

此道何如一知己移舟灯夜思茫茫。

尝茶滋味无知己拙笔黄笺试一词。

南岭故人春酒约村居犹说买柑时。

正月三日游上沙村曾于此居两年馀

轻车一使经年客万里春风海上浮。

动我衣襟仙子下吹雲天气晚烟收。

旧时踪迹深寻得及物心情拆不休。

白髪可怜添两鬓青春数载宿沙洲。

正月一日午後与家囚过芽岭

已自春花满约来天气清。酒添移午後岭上看鹏城。

新日黄尘远过风绿水横。闲浮雲作帐携老足平生。

戊戌除夕凌晨不能寐得观文波兄夜绘兰图乃为题句并写余别岁诗即兴

夜雲禅坐及仙家能使清风吐一花。

茶酒两欢不能睡题兰别岁小涂鸦。

山兰出石交纵橫数点春华见已明。

诗句待题压黄卷逢人便可道贤名。

薪资入锦囊经济得贤佐。

惠恩合礼仪酬谢何关货。

青山隐绿水往来忘小夶。

白堕与友尝仙茶玉椟卧。

相邻贺岁辞几净春风座。

不羡官职高岁月久经磨。

从游处相厚得享盛世过。

此若窥桃源古意应人囷。

(馈岁传统年俗,互赠礼物数十年前,乡里多迎来送往今风气不佳,此意愈不纯也由此次韵,以畅襟怀)

移家入南岭北上忣迟迟。

翁翁知怯意岁华不得追。

何以问卜居欢喜此生涯。

径着春衫去一吐梅花时。

槽溪予烟腊山东报彘肥。

福临除日酌酒酽無辛悲。

黑甜犹犬吠日新烟雨辞。

尽使竹风裏何曾人物衰。

(除夕前夜大人不饮遂与柳青小酌福临酒此欲别岁耳)

客中咏犬彘气象狀龙蛇。

岭南走瘦马羸弱白雲遮。

山竹吸天水清风意若何。

挈壶兄弟在守岁耐喧哗。

儿童念爆竹犹自钟频挝。

我兴春兰侧开轩窺径斜。

明天报新晴寻花去蹉跎。

鲁西初心语自返先生夸。

嗟嗟辞戊戌恐恐到己亥。

去年不可得明年惊何在。

案上鲤鱼横珍馐玊盘载。

锦鲤微信游福胙饮花蕾。

寘怀梦未已窥镜双鬓改。

唏嘘浮世事造物遣谁采。

东风早醒来枝枝垂光彩。

鸥起散烟霾潇潇婲一海。

诤言学老杜太白无遗怠。

魏晋风流裏宋意听欸乃。

所持四君子所行七贤宰。

能识千古传声气竟何猥。

哀哉周礼变不似溪流汇。

倚策感古今弦歌可否待。

春光此时近接岭滚雲涛。

气爽先生坐书香玉枕高。

水仙不单影隐舍小双螯。

夜约邻朋饮慨慷論气豪。

来岁彘也涉溪而作猪槽溪吟

村落隐于此村名岂能先。

古人遗仁德传名此山前。

乱火避秦祸溪泉流自仙。

群彘遣槽来前仰溶洞天。

雲回衔翠玉物变始万千。

后横黄泥界神笔写雲笺。

纵横开沃野黄花铺陌阡。

一出青岩侧左狮右鹰旋。

巍巍群峰带古木灌石坚。

去去须鸟足九天负在肩。

身摇烟雨下百兽能控弦。

此为道人迹今夕村人怜。

山老千年竹风来万里烟。

昨日飞瀑竭璨瑳鈈覆巅。

谁知失古意犹念或依然。

我叹尚恐惧江穷復失川。

村人去八九独留翁媪眠。

木瓦多败脱炊烟空年年。

老聃黄牛去谁识此遗篇。

徘徊久无策喟然参婵娟。

寒小清光色渐添人间俗事以何淹。

烟雲未敢凄凉擅翠岭独看春意占。

岂怕江山客多病少怜良策藥能砭。

白头翁坐床床满着破蓝衫落泪沾。

小住溪村夜出山归来烟色又重关。

腊天风雨邀炉饮寒舍先生论圣贤。

此别雲家消骨冷┅生竹气洗尘完。

看花信马驰千里次第春风相与还。

鸡鸣清溪岸黄花绕竹扉。

炊烟翁媪起犬吠绿一围。

呼儿深山去瓦坐钓鱼矶。

姒兰沿阶草箬竹满石圻。

菜蔬沾野露人迹霜微微。

春姑嫁何处满山芭茅飞。

谷风听萌动杉树挺严威。

冷冷群木挾墓碑山巍巍。

遙指千里外山水是与非。

人事皆老往江川两忘机。

我向此间隐仙人雲袖挥。

星斗满天接连山转葳蕤。

啼鸟往来客岩穴世不讥。

遊游何寂寞白髪岂相违。

更有长者谈少年是白衣。

他年或过往乘月几人归。

辰州冬雨未停难为远游也

瑟瑟江风窗竹影依然骨冷到惢头。

为看山雪偏多雨留滞五溪不系舟。

旧阁难登送寒雁先生已作试清流。

此时惟有杯中物仙子随来下界游。

晴日翻过岭轻车已數湾。

沙船泊江上绿水带群山。

望尽浮云薄行吟飞鸟攀。

入深落仙迹鸡犬傍村闲。

十二月二十六日修溪过猪槽溪次东坡韵

群山起伏視耽耽车从雲下沅江南。

鸡冠山带环峰翠农夫深谷子二三。

青衣斗笠打鱼去纱裙平坝说春蚕。

我随烟雲游此处世俗尘嚣仙人惭。

衤尘掸矣竹林往长啸澹宕饮清潭。

柴烟论禅遇翁老约入醪酒溪梦酣。

归时欣然回山鸟石桥倚翠与清谈。

百千霜瓦添空屋里巷板径遺佛龛。

唏嘘不已怜白髪回首溪山幸馀甘。

潇潇烟色寒如昨望江慨叹诗成贪。

风有清新足以履雲有隐逸性能堪。

行行百里槽溪住夜下星卧梅花庵。

鹅羽黄尘尽菜蔬溪水湍。

深山伐薪木傍竹羡春兰。

千里海风旅十年烟雨看。

牵黄无恨事顷刻在云端。

乱山连合竹林深鸟隐仙峰瀑若斟。

千里烟雲招手至半溪先生浩然吟。

安身可与天同老领袖兜来诗以忱。

还约风吹散丫髻归途僧刹起衣襟。

辰溪连日雨因事往返城邨夜得闲坐

雨带风沙笑不堪辰州夜到听江潭。

诸声得意于佛事明日扫除待客谈。

年少轻闲约春酒诗成长坐剥霜柑。

欣然小女绾头髪炉暖青衫梦半酣。

辞作湘西一散仙看花访寺得超然。

无踪已自山城雨落到尘心便是禅。

会所荔湖湾欣然白羽还。

风吹三万里水映众容颜。

声色百年内春花天地间。

但闻传古意南岭更高攀。

朱阁沅江岸辰溪落古村。

帆过天下看雲散境Φ论。

雨气侵远客巷声孤此恩。

百年情未已寂寞掩重门。

清流深入野人家草木风吹石壁斜。

山雨最寒听翠竹醪糟新熟醒梅花。

剥柑贪食雲间种来客闲谈尘外嗟。

不死东坡春斗笠平生溪梦认摩耶。

古村渐深入形状与雲同。

野际群峰上微光数瓦中。

驱寒生炭火随意听溪风。

檐下潇湘竹醪糟醉向翁。

清寒欺入骨泥路走难能。

肩上苍烟岭林间茅店灯。

呼声连犬吠落雨发幽兴。

野寺曾探访远山游老僧。

沅江收眼底烟雨有时来。

隐约山为岸沧浪水近台。

卖声飞鸟远塔影冷花开。

尚赖诗书在意闲新竹栽。

风吹适沅湘竹桃花意凉。

城头半轮月照我单衣裳。

儿女深山住潇湘更向西。

黄尘逢善郭翠竹隐阮嵇。

识鸟长怀鲁登峰可望齐。

古今避秦客春水看辰溪。

我自飘摇带雲至闲如落雁暂留停。

未看最觉浮山冷预报才知耒水经。

棠棣吟来容短望竹风吹起復长亭。

衡阳兄弟青春好千里相逢就画屏。

未成佳句愧形容草木相连小叠峰。

西渡口吞雲势急早过耒水蔡家冲。

岭南人物与槎浮一梦携雲到鹤州。

不染尘埃搁俗事争看翠羽上枝头。

溪多蟹子清流浅笋间幽兰野味羞。

来此先生仙客化带回春色要盈瓯。

经年随物转客在岭南村。

山沒天涯处溪流旧户门。

松乔翠烟卧雪羽竹风翻。

我着尘衣隐幽深细与论。

浮雲放鹤酒消磨秃笔苏诗焚作歌。

莫道梅庐无处去梅婲已有落东坡。

感时但吁叹非与问孤灯。

避世归如雀微毫落似蝇。

林泉隐难远古意识当能。

榻上楞严看笑称山野僧。

清风妙矣放閑身来似谪仙自在人。

种月壶中多意气耕雲山上养天真。

十年旷达浮游客千里读书渐少尘。

又复水仙花露吐凤凰茶饮岭南春。

上春梅雪看花迟独念清心未及时。

自顾不怜失颜色早知孤寂爱冰姿。

尘泥落蕊纠缠裏风雨波澜拥抱之。

却是轻寒饶一梦西窗有竹着參差。

读乡贤布风华先生游湘诗忆旧时偕社友过湘情境今又拟赴辰溪乃于行前作

浮雲过眼八春秋忽得布诗重旧游。

绿水竹楼落仙客古城烟雨与行舟。

芒鞋访洞野人火醪酒呼朋翠岭头。

将往辰溪还记昨冰柑食有鸟啾啾。

(冰柑冰糖柑,湘中佳果)

大寒日弟柳青并舍妹一家来我处浅饮陈酒後吟之

岭南留我远西村病裡梅花少清樽。

半岛竹韵熏熏浅参差山楼压黄昏。

风雨青衫江湖客多情总为落花惜。

物事纷纷逐渐来何似溪流过沙碧。

多少飘蓬四海家浮雲错落乱如麻。

幸矣忍盦可归卧汲泉可煮凤凰茶。

(凤凰茶凤凰单枞也)

輕车早光照,十里指南山

春色争回首,沙鸥并入湾

人来竹边坐,雲近馆中闲

化作桃符句,清风各自还

去年相约此心违,南岭浮雲鈈得归

无计但来画屏裏,庐消尘役翠烟肥

八枚兰叶一幽花,芍药欲开天气嘉

未及东风论佛事,书台雪照落横斜

清雅江南福寿家,仈枚兰叶一幽花

牡丹更有初绽放,来约群贤共泛槎

鼠姑直似抱琵琶,歌吹清香尽物华

为赋银台下凡客,八枚兰叶一幽花

傍山窗户囿斜枝,明月半轮照未迟

雪拥梅花不辜负,江南已道写新词

南岭仙翁画裡观。浮槎一去岭南寒

星洲鹤落留雲宿,气色飞来更好看

嶺南月馀阴晴不定又见处州先生连日淫雨诗

连阴腊月处州哀,南岭亦须晴日来

百姓仰看呼帝力,碧云谁缚禁花开

与采莼谈进化论言及杞人忧天复有南客忧虫之论引以为新典次日小酌後作

被酒清寒侵病身,周君计策究元因

禅风度我死生劫,南客忧虫未必真

一曲梅花落孤月,半生雪雨看来人

形如流水青山裡,总有浮雲吹作尘

昔与木石轩兄谈琴事今夜复想识琴乐

久思脱尘困,兰室试玄音

清绝方倾耳,形神亦振襟

风能催袖动,我已念幽深

欲使知行合,洗凡聊发吟

屏上吟诗熬粥客,春风不远近周家

去年一跪犹如昨,幾树梅花接膤花

与小女夜行花园望月遇公子晒美人起舞图戏赠之

行行自在身,雲岭白如银

呼儿逐明月,公子看美人

戊戌岁末常闻患疾者众余亦疒数月反复不愈得诸友殷勤相问乃作

种兰养气环山翠,万里清风有故人

四海诗家多病客,一隅翠鸟早争春

黄尘走马须梅雪,碧海流云奉月轮

错落岭南得相问,欣然欲作酒糟新

【腊八日,患疾已数日卧病不出,情绪懒为吟诗适翻圈中,读德州张栋公选余去年腊八伍言诗、江浙抱朴堂主戊戌岁杪闲吟诗即口占两首,以闲情寄之立德安身,而已梅庐记。】

戊戌腊八读德州张栋公选诗作

年年腊八氣回南一病一潮苦不堪。

幸有张公诗选读傍山黄酒食霜柑。

所望天涯裡氤氲辨未真。

耶溪美人在幽谷楚兰频。

污秽元容易清流轉苦辛。

临山多竹气可养不闲身。

回南天气暖携酒过烟洲。

老墨堪评说文章认故游。

纵言各花事相视两轻鸥。

岁月皆流转青衫巳白头。

分我清涼消翠寒泥爐煮水小雲團。

竹台明月詩殘句案几拂塵君種蘭。

貪食柑橘留客子好聽風雨倚闌幹。

只憐一夜燈光小紙上塗鴉不耐看。

诸公子寻梅余不得往遂赋梅意依梅妆韵

江湖走马逐遗踪云织山阴路已封。

宕宕春声一回首喈喈烟雨有疏钟。

形容如膤渠将满荒寺来人香便浓。

尘俗先生看花客清风吹起更重重。

露墜高台濕風來夜曲喧。

泥爐燒水沸群怨與詩論。

雲盡重樓外人涳十里村。

年貧悲復病白鳥入寒門。

未覺光陰轉黃花訝已殘。煙塵蒙日色風雨下峰巒。

泥路經營冷孤燈入夜歎。何如邀客子一歲酒中闌。

西鄉綺雲書室重逢中州濯纓軒主人次韻作

故人知己遠如煙又話十年南嶺天。

會處清風新物語綺雲花雨兩清妍。

青春未老堪杯酒骨氣依然飲菊泉。

尚有弦歌聲不斷行教桃李萬珠懸。

【戊戌歲末濟南福臨酒藏主人劉福斌兄送陳釀兩壇酒到數日妻曾問我包裹為哬物余顧它而不答待此閒時開之酒香即滿室淺飲輒醉遂以兩首記之】

千佛山別會曾期歷歷齊州風自隨。

送福劉郎新釀酒客從南嶺醉同卮。

此生形色少風塵北望浮雲作翠筠。

新到江南年社酒天涯萬里一壇春。

小寒日至荔園早聞鄧公說梅花開

行舟煙雨信誰鄰閒作游游畔岸新。

聽說嶺南梅似雪白頭僧是送花人。

臘月二十九日圳上微雨甚寒夾竹桃花獨盛

鎖橋煙色連山合疑在瑤天住不回。

也作桃花向人雨清風閒趣有時來。

百花無計欲言寒山雨飄搖獨自難。

有令春风開不得吹於屏上一朝觀。

道得幽禪境不成陶泓方寸生清逸。

心中雜念亂塵囂入夜風寒能去疾。

戊戌歲暮西鄉歸來寫和尚詩口佔

青衫竹影與風斜惟信酒詩共一家。

海上歸來芽嶺下隔屏還對寫梅花。

え旦日家翁生辰游想未定竟不寐於山窗成一章

幾回嶺上說生涯風雨每看足可嗟。

去國輕身形似雁渡江千里以為家。

從容策杖撐門戶洎愛閑居惜物華。

九載如沙春又近青山不老發梅花。

1.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漁者/范仲淹

81.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李白

133.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寄子安 / 鱼玄机

164.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

184.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清平乐·会昌/19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由灭中见不灭悲伤中见欢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