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南师的准提咒示范发音历史的前辈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无烦无恼,快乐无忧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我童年就读中学那个时代的年号叫做民国,民国三十四年,也就是一九四五年的夏天。暑假我回到了嘉定(乐山)竹根滩五通桥外公家里看望我的妈妈。现在我已无法回忆那年的暑假妈妈为什么回五通桥。妈妈姓张名怀恕,如果还活着,已是九十五岁的人了。她当年也算是四川青年女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从师范毕业后,曾经担任隆昌的教育局长。在那个年代,女性出任教育行政首长的她还称是绝无仅有的一位,所以很受人尊敬。  
我回到五通桥外公家里,那里亲戚人众很多,有大妗娘、舅舅、二妗娘、老表,还有几个比我还小很多岁的小姨妈,其它住在隔壁的姑婆表叔等等,多得更不要说了这些人等,尤其是我的大妗娘,经常随着妈妈到山上多宝寺去听经参襌。  据说多宝寺中,从头年(一九四四)年的冬天,由峨媚山来了一位高人在这里继续闭关,他有道又有学问,能文也能武。五通桥是盐场所在地之一,盐场一位主官姓秦,浙江人,据说也是一位有很高学养的好官,而且又有很深的佛学修养,他也对这位高人皈心膜拜。是高人也罢,是高僧也罢,什么佛,对我来说,都是漠不关心,也是一窍不通的事。我只有妈妈最重要,但是妈妈又经常要上山去,我显得很落寞。有一天,我要跟妈妈去多宝寺去,看看五通人敬重无比的多宝道人。妈妈听了很高兴,就带我上山。进了山门到大殿,看到许多人,其中男女老少都有团团围着一位似俗似僧的人。他剃了光头,留五络长鬓,手里拿着一支板子(后来才知道那名叫香板)。此人不怒而威,目光烔烔有神,环顾鸦雀无声的大众,然后开始说话。那个时候我只能讲他是在说话,因为我实在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是在说法传道。我虽然不懂,但是我也跟着大家绕圈子,听说话,好象有一股吸引力定住了,我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 
& 多宝寺是五通桥的名胜之一,是峨嵋山大坪寺的下院,后面有一大片挺然秀拔的大松林、松针如毯、闲花盛开,真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味道。听说每当夜半月明的时候,这一位在多宝寺闭关的高人——怀师,就会在松林中舞剑练形。后来又来了一位曼达法师,他是四川人,从前留学法国,学的是摄影艺术。回国以后,不知道为了什么,到西藏做了喇嘛。学了很多年后,又回到四川,追求禅宗的佛法,一路追到峨嵋山,又追到多宝寺,随着怀师住在山上一个时期,画夜切磋参究,他也是我当年想不通的奇人之一!  有一段时期,五通桥善男信女们,要怀师去住入山更深的石印寺,但他婉辞不去,他另推荐了一个人去住持。总之,怀师在多宝寺的消息传出了,来访的人渐渐多起来,怀师感觉太厌烦,因此,妈妈和家人商量,便请怀师移居到我外公家的书楼上,也好长期供养。外公的书房有三间,左边的书房堆满了图书,其中有全套的永乐大典,和四书备要,右边是卧房客房。怀师住在我们家里,安禅打坐外,便埋首在书丛之中,这应该是他最惬意的事。可惜这许多名贵的图书,后来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都被付之一炬。但总算都被怀师阅读一遍,现在回忆起来,此情此景,反而觉得无限安慰,不然真辜负了那些书本。光阴快速,到了这年的秋天,第二次大战结束,我们的八年抗战嬴得了日本人投降,我为了开学先回成都。现在再读到怀师的诗集,才回想起那年的冬天,怀师还住在五通桥,因为他有一首五言律诗,便是在那个时候作的。题目是: 乙西岁晚于五通桥张怀恕宅。张怀恕是我妈妈的名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去国九秋外,钱塘湖泛悬,荒村逢伏腊,倚枕听归船。戍鼓惊残梦,星河仍旧年。人间复岁晚,明日是春先。  读了怀师的这首诗,便可知道这段时期,在四川的下江人(外省人)以及党政军的官员们,都是急急忙忙为了(复员)回乡,做官的赶做官,发财的抢发财,但是正在长养圣胎,名山养道的怀师,仍是默默无闻的蛰居住在五通桥的书屋里,所以他便有(钱塘湖泛悬)(倚枕听归船)的心声了。也许那时他也想到钱塘和想要回到浙江的故乡吧!一直到第二年,45年的秋天,怀师方由五通桥回到了成都,住在维摩精舍后面的一间偏房里。  我记得是一个初秋的天气,成都还很炎热,我家有个游泳池,每天游泳的人少,忽然怀师又回到我家来,妈妈与大妗赶着为他制备冬装,据说,他要去云南的昆明讲学,然后要回浙江故乡去了。那个时候,成都的名流,以及军政界的高层人士,敬仰怀师的人很多。据怀师的同门师弟们讲,当时有身任四川省主席的王赞绪,前后任财政厅长的甘典夔,吴景伯,老前辈的曾子玉,谢子厚,萧静轩,刘航琛等人,都恳切挽留怀师住在成都。甘典夔愿意将他百花洲的别墅请他常住,王赞绪还挽留他出山做官,他都一一婉谢。告诉我妈妈说,我必须要快走好,成都是万万不能久住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说梁园虽好,决非久住之乡这些话。等他离川以后,世局起了剧大的变化,我妈妈才明白了,他当时要走,还叫我妈妈和大家,如果肯出川远游,最好远走一番为妙。  人生的聚散离合真是缘会无常,正如怀师诗集中的词句:云水萍飘岂偶然,九年足迹遍四川。 管他鬓到秋边白,落得人间月似烟。肠空转,事难全。又入閰浮欲界天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  妈妈自怀师离开四川以后,虽然也常到袁太老师处走走,但他毕竟忘不了至心皈依的怀师。怀师曾要她对唯识学更要深入,他就去到王恩洋先生处,听学唯识一段时期。也许像听戏看戏一样,一个曾看过名角演出的人,不管如何,他总觉得有些分别。因此,她老人家有时会对我说起怀师,说怀师是一个不世奇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大英雄,他不会以名利为念。在后来的一段历史演变中,妈妈很后悔当时没有听怀师的暗示,没有带我追随怀师出川,所以常常对我说:将来有一天,你要见到怀师,一定要代我好好供养他,照料他,怀师便是肉身菩萨中人,你们不知道,等你知道了,后悔已来不及了。一直到现在,我们虽然与怀师取得联系,不但没有好好供养他,反而多多受到他的照料,甚之连我妈妈,以及雪倩师母的身后事,也都在怀师的念旧照应之中。 
& 中国解放了,由于两岸的体制变化,信息不通,亲朋离散,骨肉分离,妈妈为得不到怀师的信息而悬念万分。后来妈妈告诉我怀师去了台湾,他一直盼望着两岸通邮,后来于一九八六年他的愿望实现了,但已太迟了,因为妈妈已于一九八二年带着对怀师的挂念证道仙去了。  解放后我妈妈仍一直从事医务工作,由于他的医德医术都十分高明,是门诊部的主任。为此在十年动乱中被作为技术权威而被打倒,遭到劫难。但由于她一直未停怀师教导她的佛理修为,并一直默念着怀师的加庇,以怀师教导为精神支柱,任随风吹浪打无嗔无喜,得以超脱一切。但不管如何流逝,她总是系念着海峡那边的怀师,遗憾的是,可想而不可见,有如闻知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光阴迅速,四十年多年了,我已是儿女长大成人,两鬓星霜,半百余年的人了,虽然说有万里怀人的情绪,但前尘如梦,当梦不成真时,一切恍如隔世了。妈妈走了以后,我好象一叶断梗浮萍,觉得自己再也无依无靠,思念,流泪,常常想念妈妈。有时就会因妈妈联想到怀师,他究竟在那里?妈妈在生前,每当苦难岁月,她会常常想念怀念怀师,如果怀师那时知道平常最虔诚崇敬他的弟子已经先他而去,不知会作何感想。其实这些也都是梦境中片段点滴,在人生的思维幻想中,或多或少,总会在潜意识中,飘浮不定,时起时落。  到了一九八六年的三月上旬,我忽然接到一封美国华盛顿的信,是寄给四十多年前我们家的老地址,收信人是妈妈的名字,真是乍见翻疑梦,还没有打开信封,我已心潮澎湃,情绪激动,下意识的想到,该不会就是怀师的信息吧!不会,是下意识的疑虑,是的,是不敢希望。打开信一看,我几乎是喜极而泣,高兴万分,果然是怀师写来的,好象是一封试探性的来信。历史的变迁,流浙的岁月,他依然照原来的住址写信查询。事实上我们从一九四九年以来,已搬过四次家了,而那位邮递员仍然送达了这封信。我拿着信,便想去给妈妈看,虽已不可能,但我还是在她的遗像前读给她听。  我心情平息以后,很快的回了怀师的信,向他倾述妈妈已离我们而去世了,家境一切的变化,也大概简单的作了一说明,我只是说妈妈如果还在世,能够亲自见到怀师的来信,也一定会新起生机,高兴而有信心的多活些岁数,一定会等到再见怀师面才一笑而去。可惜妈妈来不及等到人世间真实的这一天。从此以后,怀师在美国,经常与我通讯,妈妈走后我已是无亲人,我不愿意把怀师照老一辈的称呼,我把怀师当做亲人。为不见外,写信就尊称他为瑾叔,他也默认而不觉怪,只是陆续来信开列了几处几十年的旧址,要我们一一查诣那些人的下落,代他联系。就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怀师是人,而且是一个极念旧的人。他几乎对每一个有交情有认识的人,都不放过。如果那位本人已经过世了,他也要我们找到他的后人,或加以馈赠,或另作安排,因此使我们后来读到怀师的著作,说到学佛必先从做人开始,如果人没有做好,切莫勿躐等学佛。学佛要修行,修行便是先要修正做人的行为开始。行为包括了内心心理思维行为和外在的作人处事。这些理论,我从怀师与我这多年的通信交往,指导对人处事的原则中,的确深有体会,得益不浅。   从一九八六年怀师与我们开始联络上以后,所有他要寻找的故人,找到人后,又要存问回护,这些要联系的事,都是由书信往返。到了八九年底,怀师派了他的三位学生,李省吾、贾宁、尹衍梁博士等到成都,遍请维摩精舍诸位老宿以及贾题韬先生等人,代表怀师的问候。接着有李淑君小姐来过成都,她也是怀师的学生,也是代表怀师来访问的。到了一九九零年的三月,怀师又派了出家的弟子,宏忍、亲证二位法师(尼师)来成都,带来美金二万伍仟元,希望诸老宿们代表发扬维摩精舍的法缘。  在我的心目中,怀师是我们的蜀人,也许他正如李寿民-还珠楼主所写的小说,蜀山剑侠传中的老祖师,长眉真人吧!(一笑)但是我们不希望他是长眉真人,我们祈求他是长寿真人,永远住世,正如自己所企望的: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怀师一直为了继承发展弘扬中华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作了不懈的努力追求,并有了巨大的贡献,堪称是:业迹留天地 佛坛一伟人。————(摘自秦明先生《五十年来的近事》一文中,可在实修驿站站南怀瑾老师栏目找到)
相关文章:
准提护佑推荐阅读:
阅读(252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80067',
blogTitle:'记录南师在多宝寺的一些往事',
blogAbstract:'
&&&&&&&&&&&&&&&& 记录南师在多宝寺的一些往事
&&&&&&&&&&&&&&&&&&&&&&&&&&&&&&&& 转自:'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更多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南师讲述: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找回密码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91581/'+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91581/'+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浏览/回复1311/0
杏坛春意暖 教化满人间&——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时至今日,在海峡两岸,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在北美、欧洲,甚至在世界上其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南怀瑾先生依然是一位颇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且名播遐迩,声誉日隆……&  早在五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其后,先生又奔走于美国、香港、欧洲等地,虽偶于经贸领域度化,然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数十年来,南先生虽旅居海外,然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怀着祖国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1286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筹集巨额善款在大陆南北十余所高校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此种种,令人深为感佩。南怀瑾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呢?&  长忆峨嵋路&绳床月满天&   1918年,一代奇才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先生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焉。这位孜孜以求的好学青年,为深入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  抗战军兴,年轻的南先生毅然辞亲远游,入川任教于中央军校,报效国家。在川时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院,专研社会福利以便服务社会大众。当时报载:“有一南姓青年,以甫弱冠之龄,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不避蛮烟瘴雨之苦,跃马西南边陲,部勒戎卒,殚力垦殖,组训地方,以巩固国防。迄任务达成,遂悄然单骑返蜀,执教于中央军校。只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尽高僧奇士。复又辞去教职,弃隐青城灵岩寺,再遁迹峨眉山中峰绝顶之大坪寺,学仙修道云云。”&  离成都不远的灌县青城山,有一家著名的灵岩禅寺,南先生至交传西法师在此住持。当时不少知名学者如冯友兰、钱穆等均住在寺内闭关静修,大居士盐亭老人袁焕仙先生也在寺里闭关。袁老先生乃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德,他散尽亿万家财,行脚遍天下,求法忘躯,大彻大悟,潜心内典,栖志心宗,亦睹明星以悟道,见拈花而破颜者矣。先生悲大道之沉沦,众生之颠沛,乃以如来家业、孔老薪传,立己立人而及国家天下,与虚云大法师并世弘法,法镜高悬,宗风耀烁,一时影从之名流学者不惜千里跋涉而就教于先生。&  南先生于休假闲暇亦时常往来于青城山,在寺里小住,有缘结识了袁焕仙老先生,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先生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先生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而师生情谊甚笃,有如父子焉。南先生其时正值二十五岁华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传,并随袁老先生赴重庆参访虚云大法师,亲聆教诲,随老师到潼南玉溪口过冬,更得老师亲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后,南先生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为普贤菩萨道场。中峰的大坪寺由明末避世的得道高僧松月法师开山,地处悬崖陡峭的孤峰之上,只有猴子坡、蛇倒退两条崎岖的山路可通,山上无水,所用仅靠雨水和冬季的冰雪,故人迹罕至,确为闭关静修的好去处。由于大坪寺藏有全部大藏经,又有挚友印华法师的提议及普钦大法师的首肯,南先生便选定此处闭关了。&  三年闭关阅藏,南先生穿上僧衣,于青灯古佛旁斋戒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致终生受益无穷。其间,袁焕仙先生特地上山看望这位心心相印的弟子,并在大坪寺为僧众举行了一次禅七,又欣然题笔为大坪寺作了一幅禅意隽永的对联——“此地即普贤道场,来天末雁,看岭外云,数遍色色尘尘,都是晴空一亘;何处见秀头和尚,饮赵州茶,读慈明榜,历画山山水水,依然秋月半轮。”&  对于这一段生活,南先生留有深深的记忆,“长忆峨嵋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对提议他到此处闭关的印华法师,南先生心中更是时时感念。印华法师为当时川西尼众翘楚,南先生闭关期间,她是虔诚发心供养的外护之一。南先生在一首忆印华法师的诗中写道;“印心促膝记当年,定起绳床月满天。几点腊梅花欲蕊,经窗相对两无言。”对当年的修持生活作了精细的描述,亦对同道至交表露了深挚的友情。&  后来,南先生从峨眉山又来到乐山竹根滩五通桥多宝寺闭关静修,由于闻讯而来访者日见其多,遂移至弟子张怀恕家书楼之上安居,禅修打坐外,便埋头于书丛之中,披阅了全套《永乐大典》、《四库备要》等经史典籍,所获甚丰。&  1945年,南先生在神通俱足的风了和尚陪同下,远走西康、西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风了和尚为其护法并安排行程,满空法师担任藏语翻译,四川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谢子厚大居士则供养他红教、白教、黄教、花教等多种秘藏法本。许是由于南先生拥有当时西康行辕公署少将参议的头衔,因此他能在康藏一带得到顺利的安排,并有得以参透密宗各派奥秘的方便。在此期间,南先生参访了贡噶活佛、根桑活佛等,得到多位上师印证,承认南先生为合格的密宗上师。后来,贡噶活佛还在成都古刹大慈寺,特地为南先生传授了显秘大小戒律,并亲手书写了藏文传法传戒的证书交付南先生。&  在川九年,南先生虽历尽艰险曲折,然终于修得大成,岂非前世因缘?南先生有词云:“云水萍飘岂偶然,九年足迹遍西川。管他鬓到秋边白,落得人间月似烟。肠空转,事难全,又入阎浮欲界天。樽前酒醒荒唐梦,君向潼南我向滇。”是即将离川的惘怅,还是哀民生之多艰,抑或是若明若暗的禅语,或许是三者兼而有之吧!&  人生知何似&景德传灯时&   南先生取道重庆,离川赴滇,讲学于春城云南大学,其间又短期回到蓉城,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杭州天竺,细细披阅了浙江省立图书馆所藏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避乱世于江西庐山天池寺结茅棚清修。1949年春,先生经波历险,始来台湾。&  南先生初莅台湾,受朋友怂恿,一时兴起,与友人合作经商,然适逢时变,加之友人经营失误,竟至本利无归,陷于困顿。然先生未加责怪,反于友人多方抚慰,并备酒肴款待,闻者无不感佩。斯时,先生栖身基隆海滨一陋巷中,阖家六口挤在一小屋内,瓦可漏月,门不闭风,子女尚在髫龄或襁褓,生活甚为清苦。先生自己形容当时之境况:“运厄阳九,窜伏海疆,矮屋风檐,尘生釜甑。”然先生素来超然物外,坦荡洒脱,故穷而不愁,潦而不倒,依旧满面春风,并在此困厄之中完成了他在台的第一部巨著《禅海蠡测》,就禅宗要旨、公案、机锋、证悟、神通及与丹道、密宗、净土诸法之关系,钩玄剔要,精微阐述,为求证无上菩提大道者,架设一条登堂入室之梯。&  不久,先生迁居台北龙泉街,寓于一处菜市场中,环境喧闹,污秽堆积,虽身居五浊陋室,仍每每右手执笔疾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蹬着摇篮,以防其中的孩子哭闹,又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两部传世之作。“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前者探寻人生宇宙真理之本原,乃步入佛门、悟证真空妙有的一部奇书,更是抱本修行、闭关悟道、直至证果均须臾不可离身的修持指南。后者解析唯心、唯物之矛盾,列有一百零八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堪称佛门唯识学宝典。“楞伽印心”,禅宗五祖宏忍,即以此验证学人是否开悟。在此困顿坎坷境遇,南先生不得不“著书多为稻粱谋”以“煮字疗饥”,但先生自奉甚俭,恬淡为乐,虽有在陈之厄,仍安贫乐道,收詹阿仁等弟子悉心指导,以弘扬大法。先生虽三餐不继,见邻居无米为炊,却“人饥己饥”,趁邻居夜半入睡之时,悄悄将偶得之米袋放在这户人家门口,令人有米为炊,免于饥馑,如此嘉言善行,亦不胜枚举云。&  几年后,先生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执掌教席,且应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舌耕笔耕收入渐丰。其间,先生焚膏继晷,笔耕不辍,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面对当时学术界对禅学与道家的诸多误解和歧见,先生挥如椽巨笔,写出《禅宗与道家》一书,正本清源,全面阐释禅宗宗旨与宗派源流,深刻剖析了禅宗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该书亦以翔实史料纵论正统道家及隐士、方士、内丹、外丹各派源流变迁及其修炼要旨,使学术界耳目为之一新。该书一经问世,各界读者若久旱之望云霓,迅即畅销岛内外,南师之名遂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1969年,南先生以“熟读经书徒论议,实行道义太伶仃”,不忍中华传统文化日趋式微,发愿“欲为天心唤梦醒”,巍然自拔,振臂而起,创立“东西精华协会”,意欲为台港工商社会注入中华文化之清泉,并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取精用宏,俾服务于社会与大众。&  东西精华协会坐落于台北市青田街,虽为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却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厅中悬挂着南先生亲笔题写的两幅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海纳百川,龙奋风雷开宇宙;天容万象,鹏飞窅冥启东西。”其气势自是非凡。难怪莘莘学子、各界贤达深深为之感奋,捐资出力,共襄胜举。&  协会会务繁忙,先生讲学范围又极广,除深入浅出讲述儒、释、道三家之学外,尚有中国文化大系、历代谋略学、中华医药、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企业管理,以及诗词、书画、星相、堪舆、卜易之学……前往听讲者极为踊跃,名流学子,贩夫走卒,靡不俱备,讲堂内外,均人满为患。南先生或青衫布鞋,或西装革履,风趣幽默,侃侃而谈,听众每有所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东西精华协会会务发展,影响日大,三迁其址于台北信义路二段之复青大厦。其间,南先生不殚劳苦又创办了《人文世界》月刊,每期撰写文稿四、五篇,皆为通宵达旦之作。杂志一期期面世,其中连载的长文《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引起众多读者的热列反响。先生此文融合儒、释、道三家静坐原理,参以中西医学学术成果,对数千年来各家修道者的修持经验,予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答,揭示了几千年来修持的秘中之秘。不久,《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和先生对历代禅门祖师公案予以新解的《禅话》相继刊印了单行本,以解学人之渴。&  接着,先生创立了“老古出版社”,后更名为“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创立了“大乘学舍”,后更名为“十方丛林书院”,并出版发行《知见》杂志。虽日见繁忙,然先生矢志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夜以继日,挥毫写下系列传世之作,《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历史的经验》、《新旧的一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中国道教发展史》、《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习禅录影》、《禅观正脉研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原本大学微言》……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学生整理的先生讲学记录。与此同时,南先生整理出版了与袁焕仙老师合著之《维摩精舍丛书》、《定慧初修》,出版《金粟轩纪年诗初集》和《金粟轩诗词楹联诗话合编》……真是著作等身,蔚为奇观。南先生将毕生心血结晶尽数贡献给了社会大众,如先生者,今世能有几人?&  杏坛春意暖&教化满人间&  日,台北《中央日报》有一则新闻称,澎湖马公市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张建胜,女的叫陈淑子,他们以骑马迎亲,按古礼仪式举行婚礼。当双方互赠信物时,新郎以《论语别裁》赠予新娘,新娘则以《孟子旁通》回赠。两书均为南先生著述,先生于台湾青年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台北一家刊物将南先生赫然列入在台湾最且影响力的十位人物排行榜。&  南先生的讲演录《论语别裁》,长达67万言,系先生以渊博学识,旁徵博引、拈提古今而成,对《论语》原文作了翔实、准确、生动的讲述,并以经解经,阐发原文意旨及所涉人文掌故,且对原文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寓意深远而妙趣横生,实为解读古圣的上乘佳作。尽管先生自谦为“个人一得之见,不入学术预流”,然自《人文世界》杂志和《青年战士报》慈湖版连载及台北中央广播电台连播后,引起极大轰动。1976年5月,该书由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面世,迄今已印行数十版之多,香港、新加坡等地亦争相翻印,“洛阳纸贵”,信不谬也。&  南先生以其等身著作,空中授受,教化人间,受益者启迪心智、增广学识、修养身心、博大襟怀,从东到西又何止千万?而那些追随南师左右,耳提面命,亲聆教诲者,更是殊胜有加,何其幸运!&  东西精华协会与十方丛林书院在南怀瑾先生主持下,会员学员无分老幼尊卑,无分在家出家,皆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俨然一个和睦兴隆的大家庭,而南先生便是大家共同尊崇的家长。在众多的学生心目中,身材不高,率常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南老师,既是骨格清奇、神采飘逸、眉宇间隐现着智慧之光的仙佛中人,又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大精深的学界泰斗,还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较亲生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严师慈母。&  宅心仁厚的南先生,素来轻财好义,慈悲为怀,每每舍已为人。协会会员的会费始终是新台币20元,虽然会员们一再提议增加,但总被先生否决。协会经费尽管十分拮据,但每年仍要捐出不少资助清寒学子的奖学金、救济金,鼎力赞助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有时还要供养一些出家人的零用金,所须经费便全靠先生历年在各大学研究所任教的薪金及讲学、著述的收入来维持。至于先生以密宗上师身份为弟子们灌顶所收受的供养红包,从不打开看,遇有来访的小朋友,随手打开抽屉便拿出来送人。先生之博爱襟怀,素以天下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儿女为自己儿女,然对亲生子女庭训甚严,其子女可孟、圣茵、一鹏、国熙均天真活泼,聪慧过人,大学毕业后,即训练他们自立。如今,他们在海外自我奋斗,均已卓然有成。&  “友天下士,读世间书”的南先生颇具古侠义之风,“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凡来访宾客,无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均留下就餐,就是送货的伙计、来收账的先生,南师也要让他们吃完饭再走。凡好酒好菜统统用来招待客人,常常席开四、五桌,先生自己则几十年如一日,午、晚两餐各吃一小碗红薯稀饭,各色菜肴仅浅尝而已,酒几乎是点滴不沾。而南师每日的工作却异常繁忙,讲学、会客、教拳、礼佛、诵经、参禅、打坐、处理会务及往来信函,夜晚还要巡视全楼,待夜深人静时,方能坐拥书城,阅读写作,常常是“未眠人在书斋里,寂寞银灯晓色临”,匆匆中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先生嗜书成癖,藏书之富、读书之多,世人难以企及。所藏之书,上自先秦,下至民国,经史子集、诗词曲赋、佛道经典、名人传记、世界经济、外国史地、哲学论著、各国政论、中西医药、当代科技,甚至中外美术、音乐、武侠小说……堪称收藏宏富的图书馆。先生读书既多且快,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随口引证,令人叹为观止,诚天纵之资,非常人所能及也。&  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南先生,其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引起各国人士瞩目。美、英、法、德、日、韩、加拿大、比利时、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一些名牌大学的专家、学者和男女学生,仰慕中国文化,崇敬南师的人品学问,纷纷登门拜访、学习。南先生总是以诚、以礼相待,倾心传授,不讲求代价,更不要求回报,因而不少从南师学习或交往的西方人士,受中国文化薰陶,逐渐进入东方文化的人生境界,与南师有若家人父子。一位德国来的学生学成归国时,更向南师行中国的跪拜大礼辞行,起来时仍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加拿大学子文颢儒从师先生门下,不到一年,竟比不少中国人还中国化,他谦恭有礼,敬业乐群,好学不倦,文质彬彬,堪称西方儒者,受中国孝道影响,求学期间他还设法将寡母接到台湾观光。学成归国后,文颢儒出任加国文化部专员,公余之暇,将《论语别裁》译为法文,以广教化。委内瑞拉学者达易理擅长禅意书画,对易学兴趣尤深,他专程来台从师研习易经,经先生亲炙及严格考试后,获先生亲自签署之适任海外易学教授证书一纸。达易理欣然返国,执教于委内瑞拉国立大学,专任中国周易课程。&  出身纽约时报名记者的美国禅宗巨子卡普勒,法号大心净圆,其弟子遍及五大洲,为寻禅宗之根,卡普勒率弟子贝克先生及般森女士特来参访禅宗大德南怀瑾教授。两夕彻夜长谈,卡氏心悦诚服,受益良多,临行紧紧拥抱南师,激动地一再说“我不能不再来”。回国后,卡普勒极口称赞南师是一位现代难得的开悟者,一位了不起的当代禅宗大师,并常介绍他在欧美等地的禅门弟子,不断到南师处访谈求教。&  以一部《中国科技文明史》而闻名于世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道家学术极为推崇,在写这部巨著时,曾专程赴台访求有关道家学术方面的学识和资料。陈立夫先生陪同他来南怀瑾教授处访谈,相见之下,晤谈甚欢,谈了三个多小时仍兴致盎然,庆幸自己如入宝山,迭获宝藏,终不虚此万里迢迢之行。&  1985年盛夏时节,南先生应邀乘上赴美班机,抵达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弘扬中华固有之学术凡三载。旅美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访,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藉华人、旅美侨胞……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钜子,他们不但来请教中国文化和佛学方面的知识,话题亦时常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来时虔诚、尊敬,走时喜悦、满足,倾心于先生的学识、修养和无穷的魅力。&  来看南先生的还有一些小职员,小餐馆的老板、做临时工的黑人等等,南师与他们欢坐一堂,妙语迭出,笑声不断,他们说:“听老师讲话真开心,我们在听笑话中便懂得了许多道理。”&  春风化雨,百草沾恩,南师教化凡五十余载,其著作惠及当世,亦将泽被后人,有幸衔法乳之惠者,又岂可以数量计?&  龙天齐问讯&回首照中原&   旅美三载,南先生未尝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岁在丙寅,中秋月圆,先生夜不能寐,口占一绝以慰思乡之情;“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  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到家乡”,每逢生日从不言寿,而遵佛陀教诲,将生日称为“母难日”,每届此日,均有诗感怀,如“丁巳母难日并闻旱象”诗云:“思亲飞梦到家山,手自焚香泪自潸。化作慈云功德水,春雷普覆护重关。”思亲恋乡之情发于五内,感人肺腑。就先生而言,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是统一和谐而不可离分的,久而弥深,老而弥笃。&  在美期间,南先生在台门生络绎于途,而留美的大陆学子亦纷纷拜于门下,先生关怀爱护青年,使其无不如沐春风。浙江温州市领导人知悉先生在美情况,遂专程拜访这位乡贤前辈,并欢迎先生返乡贡献心力。先生对大陆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早有认同,对邓小平先生重视农业之举尤感欣慰,并认为改革开放须避免“向钱看”等弊病,而应实实在在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科技,确实达到淑世济民之目的。&  1988年,南先生移居香港,中共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等来访,亟盼先生倡导、推动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以利浙西一千四百万百姓。金温铁路自1915年浙江省长公署向北洋政府提出建议起,到1984年浙江省向全国人大提案修建该路,并获邓小平先生批示,七十年间几次“胎死腹中”,却因山高水急,投资过巨而搁浅。先生以苍生为念,为造福桑梓,振兴中华,不避艰险,竟发大愿心,慨然应允,挺身作了金温铁路的催生者,旋与弟子成立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并撰《对金温铁路的浅见》一文交浙江省及温州市负责人参阅。不久,经大陆多层机构审批,中外合资之金温铁道开发公司正式注册登记,联盈公司1286万美元亦分期提前注入。&  日,金温铁路举行开工典礼,十万民众自动涌来参加,人人额手称庆,大陆、港台传媒亦纷纷报道。铁路施工建设中,虽困难重重,然先生矢志不移,迭献良策,鼎力支撑。日上午7时零5分,金温铁路全线铺通,1400万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在万民欢腾的喜庆中,国务院发来贺电以示热烈祝贺。&  此刻,无限欣喜的南先生立即决定功成身退,还路于民,将香港联盈兴业有限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地方,并赋诗一首,诗曰:“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此刻,南先生想得更多的是北宋大儒张横渠先生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要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现代工商社会重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为世道人心铺设一条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坦途。&  几乎与催生金温铁路同时,南先生的著作在大陆不胫而走,热潮迭起。继北京团结出版社率先于1989年推出南先生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之后,1990年,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不甘人后,隆重推出先生的三部权威著作《论语别裁》、《禅与道概论》与《历史的经验》。后者亦为先生讲演录,该书撷取赵蕤《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经》精华,参以历史兴亡成败之实例,精辟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并对《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逐句串讲,辅以一百五十则历史故事,供读者经史合参,从中悟得创业、待人、处世之真谛。此数部著作出版后,迅即引起轰动,几经印刷,仍供不应求。&  1991年冬,上海佛学书局恢复伊始,便推出国内信众早就向望的南先生五部佛学专著《如何修证佛法》、《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一个学佛者的信念》、《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书局负责人周家俊先生在序言中介绍出版缘起时敬称:“南教授对佛学书局素有好感,有深缘。闻悉今夏上海佛学书局恢复,生大欢喜心,即委托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向上海佛学书局联系出版事宜,以大法施供养有缘,以示对书局的庆贺和支持。上海佛学书局为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为著弘扬正法,利益人生,亦努力促成此举。正是因缘殊胜,功德圆满,谨录数言,聊以为序,共沾法益。”&  南先生《如何修证佛法》等重要的佛学著述在大陆印行后,深受僧俗大众及佛学界人士欢迎,多次加印而仍难购求,往往一书在手尚未读完,而亲朋好友已有十数人等待于后。有鉴于此,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93年再授权有影响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简体字印行《如何修证佛法》,出版后不到一年,又发行三万余册。&  《如何修证佛法》原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为避免与其他经论混淆,才改为现在较为浅显的书名。本书系南先生于1978年春在台北闭关静修期间,抽暇为海内外弟子们所作的系列讲座,共二十八讲,对实际学佛修证的步骤,有精辟讲解和具体指引,是绝对的过来人语。尤为难得的是,本书对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并将楞严经所讲五十种阴魔境界所蕴藏的修行解脱的大秘密和盘托出,对学佛者确是弥足珍贵。&  该书于1989年在台正式出版,迄今已印行十余版之多。1990年,该书即引起美国学术界关注,美国翻译界有名的两兄弟之一杰西·克里瑞立即著手将其译成英文在美出版。杰西·克里瑞的弟弟汤玛斯·克里瑞则翻译了南先生的《禅与道概论》,并已付梓。汤玛斯在给南师门生、《如何修证佛法》英译本序言的作者包卓立的信中,谈及他们兄弟从1980年便开始阅读南怀瑾教授的著作,认为南氏学术博大精深,融通各家,既有理论,又有实证,为当代所罕见。&  在大陆“南怀瑾热”中,北京燕山出版社印行了《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则出版了南先生的《孟子旁通》与《老子他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更隆重推出了南先生系列著述,将大陆“南怀瑾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慈云杨枝露&化雨作春风&  南先生移居香港后,居处顿成热点,在台、美时的门生故旧往来如梭,大陆政商界重量级人物亦不时来访,世界各地的参禅修道者更是函电交驰,时时请教。先生一如往昔,不辞辛劳,热诚相待,有函必复,其情其景,甚为感人。虽然在台时,蒋经国先生曾向先生有所请益,台北政要如王升、马纪壮、肖政之、崔之道、刘安祺、廖祖述等都曾拜于先生门下,然先生绝口不谈政治,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已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1993年农历正月初三,厦门南普陀寺的节日气氛比往常更浓烈,许多大陆人士从各地纷纷赶来,还有不少人士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台湾和香港等地专程前往,参加这里举办的一次别开生面的禅修实践活动。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此次禅修活动的主持人南怀瑾先生,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老法师的再三邀请下,首次回到了阔别四十余年的故土。&  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先生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此次禅修活动,即是南先生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古代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对于此次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自致函祝贺,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此举办了大型欢迎宴会。&  在世纪之交,由南先生任理事长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鉴于台港等地相继开展的“儿童读经”活动已使百万儿童受益,为中华民族“百年树人”计,遂将“儿童中华文化导读”活动向祖国大陆及华人世界全面推广,以传承中华文脉,开发儿童潜能,陶冶高雅情操。基金会将精心编纂的中国古诗文经典教材、英文文化导读教材及儿童“珠心算”教材免费提供给读经儿童,并派专家辅导,收效颇佳。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海内外已有数以千万计的儿童从小便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必将终生受益。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活动亦有效促进了全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厥功至伟。&  与此同时,南先生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年10月中旬,清华大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先生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先生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南先生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  日,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6周年的纪念日,这天,南先生应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界成功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话题仍是中华传统文化。演讲中,先生口若悬河,诙谐幽默,既深入浅出,又引人深思。先生精辟地指出,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事业”,其中,“事业”的定义在《易经系传》里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那就是“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他解释说,“一个人一生里做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大家,这个才叫事业。像大禹治水,这叫事业,因此他为万世所崇仰,其功永不可没。上面最高到皇帝,下面最倒霉到讨饭的,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座的工商界老板生意做的很好,赚钱很多,要讲事业那还差得很远。”对先生鞭辟入里的论述,与会工商巨子赞不绝口,都说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什么叫“事业”。一位全国工商联的负责人感慨道:“我是负责光彩事业的,查过《辞海》,竟然找不到‘事业’这个词。今天听南先生讲中国文化,才幡然大悟。”&  日,南先生为《文汇报》、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讲座又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主题演讲,对当今新闻与出版业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文化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人生目标,要为社会负起责任来,新闻出版不应称为媒体,而应是文化先驱。他强调出版应有精品意识,“但得流传不在多”,而教育的目的是教做人,人做不好,再好的理想目标也没办法做到,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在演讲中,先生鼓励现代人要读历史,要独具慧眼,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要对社会多些善意的建议,他指出,恶意的批评很容易,善意的建议很难,可行的建议就更不容易。先生长达四个小时的讲演,令与会二百余位海峡两岸新闻、出版界人士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人人皆感如饮醍醐。&  先生以88岁高龄犹尽全部心力度化众生,不避风霜劳苦,唯以天下苍生为念,正是:高山苍苍,河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世人也将永远记得——&  “在当今这个时代环境里,还有这样一位众所景仰的国学大师,奉献自己的全部心力,继续着孔圣、释迦文佛以来的伟大教化,薪火相传,永不止息……”&&&&&&&编辑本段为两岸和平作贡献&&&&&&&  &饮水毋忘掘井人&&  近日,读老友魏承思新著《两岸密使50年》,感慨良多。自1949年台海两岸分治以来,国共两党多次秘密接触,鲜为人知的形形色色密使,甘冒风险,为两岸沟通、和解和统一,穿梭往来,辛劳奔走。有蒙冤铁窗的,有无功而返的,有痛失时机功败垂成的,也有施欺骗伎俩终陷两岸于剑拔弩张困境的。直至今年3月29日,江炳坤正式以国民党副主席身份率团访问北京,国共两党才得以公开握手。50多年来,为改善两岸关系默默奔走的密使们,是功不可没,值得怀念的。&  李登辉接过蒋经国权力后,沈诚被“高检”以“涉嫌叛乱”罪名起诉,后虽被判无罪,却从此失去两岸传话人的作用。这时,大陆选定蜚声海峡两岸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为居中牵线人,在香港开辟新的两岸秘密沟通管道。&  然80年代中,台湾发生“十信案”,蒋经国借机将一批党政军要人整的整,贬的贬,调的调,抓的抓,连南怀瑾也被怀疑为“新政学系领袖”。1985年南怀瑾不得已“避迹出乡邦”,离开了生活36年的台湾,到美国华盛顿隐居3年,直至蒋经国逝世后,才途经日本返抵香港定居。不想在香港刚住下第六天,南怀瑾当年在成都军校的老同事、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副主席贾亦斌突然找上门来,几个月后又介绍中央对台工作有关负责人杨斯德与南怀瑾接上关系。&  南怀瑾这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隐士式人物,为什么会被选中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呢?一是南怀瑾与李登辉能够说得上话;二是他在两岸政治圈中有广泛人脉关系,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三是南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应当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南是唯一合适人选。为着民族统一大业和两岸人民的福祉,南怀瑾抱着“买票不入场”的态度参与其中,不久即应李登辉的邀请启程从香港重返台湾,与李当面商讨对大陆政策。从日开始,终于促成两岸密使在南怀瑾的香港寓所重开国共两党会谈。&  第一次会谈结束后,南怀瑾分别给两岸领导人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及时抽身、乐观其成的心愿。信中说:“我本腐儒,平生惟细观历史哲学,多增感叹。综观八十年来家国,十万里地河山,前四十年中,如阴符经言,人发杀机,天地翻覆。后四十年来,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及今时势,吾辈均已老矣。对此劫运,应有总结经验,瞻前顾后,作出一个崭新好榜样,为历史划一时代之特色,永垂法式,则为幸甚!但人智各有异同,见地各有长短,一言兴邦,岂能望其必然,只尽人事以听天命而已。我之一生,只求避世自修,读书乐道了事,才不足以入世,智不足以应物,活到现在,已算万幸的多余。只望国家安定,天下太平,就无遗憾了。目前你们已经接触,希望能秉此好的开始,即有一好的终结。惟须松手放我一马,不再事牵涉进去,或可留此余年,多读一些书,写一些心得报告,留为将来做一点参考就好了。多蒙垂注关爱,宠赐暂领,容图他日报谢。”&  两岸领导人并未让南怀瑾如愿。一年半后,即日的一次会谈,南怀瑾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分,交密使分别送达两岸最高当局。建议书内容如下:“有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问题,适逢汪道涵先生、杨斯德先生、许鸣真先生等与苏志诚先生等,先后在此相遇,广泛畅谈讨论。鄙人所提基本原则三条认为:双方即应迅速呈报最高领导批示认可,俾各委派代表详商实施办法。如蒙双方最高领导采纳,在近期内应请双方指定相应专人商谈,以期具体。如未蒙批示认可,此议作罢。基本三原则三条:1.和平共济,祥化宿怨;2。同心合作,发展经济;3。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具建议人南怀瑾敬书”。建议书发出后,大陆方面作了认真研究表示肯定,然而没有正式回复。而台湾方面由于苏志诚深知李登辉意图,竟私自将建议书压下了。从此,南怀瑾退出两岸密谈。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bottom"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bottom').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91581/'+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bottom').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91581/'+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还有更多精彩跟帖请用笔名
或其他方式登录:
& 福州淘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淘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n&&taoguba.ne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 B2-
刷新二维码
<li data-money="元
匿名赠送(匿名赠送在帖子下面不会显示您的笔名,显示为神秘嘉宾,此贡献不计算在您的贡献总值中)
友情提示:请勿给私下荐股者打赏
可用积分:&&&&积分
<li class="pc_sencondLine" data-point="积分
<li data-point="积分
<li data-point="1积分
匿名赠送(匿名赠送在帖子下面不会显示您的笔名,显示为神秘嘉宾,此贡献不计算在您的贡献总值中)
友情提示:请勿给私下荐股者打赏
您提的问题,答案每被偷偷听一次,您和回答者都从中分成¥0.4
Ta在48小时内未回答您的提问,积分退回至您的积分账户
使用咖啡卡的原因
涉嫌人身攻击
涉嫌不和谐话题
公布联系方式或广告
政治性或不当言论
备注:使用咖啡卡每次需缴纳发起费与权益费(游戏豆)
确定要删除该回复吗?
同时将此用户拉入黑名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师肚脐贴的功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