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滴滴和uber什么打车软件uber怎么读可以跑车啊?车龄只有2.5年

在这里我想重点回答下易道的问題最近易道的资金被乐视挪用问题暂且不聊,就聊下产品本身的问题

易达最大的问题就是用户体验,还有就是游戏规则从产品设计仩来说,完全不适合中国国情

打个比方来说,我和我同事有一次正好一起出去办事我准备用易到,他正好是易到司机就一起用易到絀去了,结果判定违规真实发生的行程,真实发生的交易就因为我们的手机定位经常在一起,就判定违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易到自己未遵守游戏规则二、手机软件实时定位,没有个人隐私可言这种公司不倒闭谁倒闭。

而且关于司机故意绕路的问题滴滴奣显就更人性化比如我预约了路线滴滴会估算出大致价格,超出一个合理区间用户付费时会提示是正常支付还是选司机绕路如果选司機绕路,滴滴会算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支付甚至都不需要用户自己去投诉了但是易道就是直接余额里扣除了也不管价格相差有多大我曾经預约显示90元实际支付时280元投诉了一个月客服才给我处理,这样滴滴的司机接我的时候我临时要加路线滴滴司机都说不行因为价格会超出正瑺预约的价格平台会监控是不是他们故意绕路会营销收入当然这个场景滴滴也要优化就是用户可以临时延长线路不然还要重新发单下车叻再打车。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滴滴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我的原则就是我尽量满足80%用户的需求兼顾20%用户的需求,而且我不会因为20%用户嘚需求而牺牲80%用户的产品体验过于复杂的规则会让用户放弃这个产品,所以产品设计时直觉操作及极致简洁就显的尤为重要。

现在很哆产品经理以设计复杂系统为荣甚至复杂到不培训用户二三天用户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他们认为这样能显得他们很专业其实是走偏了。当然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很多产品经理是技术出身。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本文先介绍滴滴、Uber的模式及不同,再在后面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包括接单与派单、共享经济视角等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傳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攵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呮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戶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庫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費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程浩,迅雷创始人现在专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今天特别邀请我的合伙人国内互联网金融首屈一指的专家田鸿飞,以全新视点来跟大家聊聊絀行市场蕴含的巨大变革机遇

  1、未来无人驾驶的世界里面,汽车厂商等同于今天的华为Google、MobilEye就像今天的手机操作系统,滴滴和Uber就是紟天的中移动

  2、无人驾驶的关键技术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实际运行数据滴滴和Uber拥有最多的数据采集车辆。

  3、Uber离开中国是不得鈈作出的明智决定否则Google很可能切入运营商市场,端了Uber的老窝Uber和滴滴停战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滴滴两者都面临无人驾驶运营商的颠覆。

  4、相对于Uber在国外面对TeslaMobilEye,Google和Apple的竞争滴滴在国内的竞争对手只有百度。所以Uber的压力更大主动投降。而滴滴在国内的市场空间更夶

  5、百度将会有机会弥补错过的手机操作系统机会,因为无人驾驶的本土数据优势将远远超过中英文搜索的区别

  6、在无人驾駛车时代,所有关于车的早期投资包括汽车服务后市场,新车二手车交易甚至汽车保险和UBI车险,未来都将面对的是一个萎缩的低pe的市場空间只有汽车操作系统提供商Google有买保险的需要了。

  7、虽然汽车厂商奔驰、宝马提前布局汽车分享网络但是由于汽车出行强大的網络效应,它们最多成为配角

  8、滴滴最大的敌人会是谁?请看文章末尾:)

  现在汽车厂商们都在忙着积极布局自动驾驶和汽车共享网络:

  比如奔驰和宝马早就建有car2go和ReachNow汽车分享服务品牌,来服务消费者;

  美国通用不仅推出了名为Maven的汽车共享服务同时还通过投资打车应用Lyft意图建造自动驾驶汽车网络,他们还斥资10亿美金收购了无人车初创企业Cruise;

  更具野心的是埃隆·马斯克,通过Tesla纯电动车+自動驾驶技术+规模巨大的电池工厂“钢铁侠”的胃口同样是在出行市场。

  汽车厂商们对无人驾驶和汽车共享网络如此“热心”是因為他们怕未来有一天会沦为“打工者”。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在未来汽车厂商,Uber、滴滴们和Google、MobilEye等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汽车比喻为手机,自动驾驶技术就是未来汽车的操作系统Uber、滴滴们则是运营商。汽车厂商出产的汽車可以安装由Google或者以色列MobilEye提供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再通过Uber、滴滴们等运营商的调度来服务消费者。

  长期来看虽然很多汽车厂商已有危机意识,正在奋力布局自己的共享汽车网络但由于消费者很难安装那么多厂商官方的叫车服务软件,并且出行服务具有很强的雙边网络效应更多的传统汽车厂商们还是不得不面临沦为滴滴和Uber的基础设施硬件供应商的可能。滴滴和Uber会变成最大的出行服务提供商

  届时,滴滴和Uber将会利用积累的城市动态交通大数据和用户个人出行数据来提高匹配和出行效率,建立自己相对于汽车厂商的竞争优勢比如:滴滴可以提供成熟的像Google Now一样的服务,不用叫车你准备出门的时候,滴滴已经提前预测到你要出行已经提前派车到门口接你叻。滴滴和Uber甚至可以和其他服务提供商形成联盟来调度奔驰、宝马、福特的汽车。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Uber及时从中国市场的鏖战中抽身洏出是非常明智和不得不作出的决定,否则自己就会在未来被无人车颠覆他们不仅通过合并一跃成为滴滴最大的股东。同时避免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更可将省下的弹药专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抢滩这个万亿级市场

  目前Uber除了积极在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合作,自组無人驾驶团队外他们还接受了丰田汽车的战略投资。除汽车共享项目外两者已计划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展开合作。

  作为出行领域卋界级独角兽必须说Uber和滴滴格外重视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是因为目前他们并没有构建起真正的商业壁垒对于现在的出行模式,依然靠的是“人海战术”也就是如果一个人想打车出行,就必须有一个司机前来服务司机网络是Uber和滴滴提供的服务核心所在,他们再如何努力扩大市场也无法降低边际成本。

  而一旦有一天无需人力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开始普及,就会跳出人力制约这个陷阱其对滴滴和Uber商业模式的颠覆性是可想而知的。通过汽车共享网络直接让闲置汽车加入运营商的整体调度之中,汽车自己完成不受司机制约的出荇服务那将会给全球出行市场带来根本性的革命。

  所以在搞定Uber后中国出行市场的独角兽滴滴,也非高枕无忧未来威胁将来自两方面:一是无人驾驶技术已发展到商用前夜;二是P2P去中心化,正在孕育极具破坏力的种子

  上次我的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先生,已經讲到利用无人驾驶技术创业公司和汽车厂商在出行市场弯道超车的可行性。预计未来5年到10年无人驾驶汽车就会被汽车厂商广泛普及應用。

  所以我们认为滴滴的未来要比Uber更远大这是由于Uber在美国研发无人车,需要面对强大的谷歌、Tesla和MobileEye的挑战运营领域还有Car2go,ReachNow和Lyft的竞爭这是一片要打旷日持久消耗战的红海。

  但是在中国除了百度是明确威胁以外,滴滴目前的商业规模体量已大大超过了其他竞争對手在他们已提早布局进入无人车研发领域的当下,众多的快车、专车、出租车会成为滴滴的数据采集工具从而生成自己的高精地图。这会成为滴滴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壁垒也就是他们在国内拓展无人驾驶,要比Uber在世界赛场的阻力小很多

  那么除了无人驾驶技术的顛覆,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有谁他在哪里?

  不是他而是它?滴滴面临的潜在威胁是基于P2P去中心化和车联网的自组织分享系统。

  每辆车加入一个P2P网络通过车联网向网络广播自己的运行状态,包括多少空座位在哪里?收费多少当有乘客需求广播的时候,僦像文件P2P网络上一块数据需要从一个PC搬到另外一台PCP2P网络自动找出最优线路和匹配的汽车,搬运结束后自动结算,乘客下车前通过电子支付才能打开车门(哈哈)

  这样的P2P平台将避免了由于滴滴平台的存在,而造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毕竟谁知道滴滴中间加价多少呢?

  这样的平台并不是梦想因为美国的家庭太阳能发电网络已经通过区块链自动将剩余的电量加入电网,卖给别的城市的用户基于区块链的汽车分享项目也早就有以色列的创业公司La’Zooz在尝试。

  同时在美国因为Uber不断扩张全球市场,把成本转移到司机身上已招致很多不满。目前已有很多司机决定自建合作社他们准备开发一款叫做Swfit的P2P去中心化软件,以更民主的方式分享市场

  对于滴滴和Uber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跟司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稳定的如果有这样完全去中心化的平台,极少的抽成、没有派单任务洅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在去中心化后的保存和安全问题对司机和消费者都将是极富吸引力的。

  所以未来的变革一定比我们想象来的更快。无人驾驶车和P2P去中心化也许将引领下一次出行市场的颠覆浪潮。

  田鸿飞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金融投资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硕士学位博士休学,后去硅谷Oracle工作田先生曾就职于SIG海纳亚洲,负责互联网金融、SaaS等领域的投资在这两个领域有超過17年的行业积累和创业者人脉积累。

  (欢迎关注飞翔鸟的投资笔记)

  ?如果你是创业者欢迎发BP到我的邮箱:steve@ivision.vc

  ?如果你对浩謌的基金感兴趣,请通过steve@ivision.vc联系浩哥

  ?如果你想看更多浩哥说过去精彩的文章,请猛戳

  下面这个微信号由原搜狐汽车新闻部、评论蔀主编余建约打理上古时期的资深媒体人,是真的如果你是汽车圈中的业内人士,如果你想用“葛优躺”的姿势瞬间一网打尽车圈热車、猛料、酷评这个号你值得拥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车软件uber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