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运行方面哪些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学识水平方面

中国高铁&&世界领先水平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upload/newsimages/_764.jpg" NAME="image_operate_7752"
ALT="中国高铁&&世界领先水平"
TITLE="中国高铁&&世界领先水平" />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目前已达1.7万公里,&到2015年底,约占世界通车总里程的几分之几
居世界第几呢?
&&&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全部加起来都没我们多。
第17届中国科协年会大会特邀报告会上,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卢春房做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报告,截至2014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约占世界总里程的60%,也就是说,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加起来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二,而且票价都比我们贵。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在国外“开枝散叶”
11:33:56&来源:中华铁道网
  随着习近平主席访美日程渐近,中美在能源、铁路等多方面合作持续推进。无独有偶,今日英国财政大臣也表示,中英有望在高铁、核项目领域合作。可见,中国“走出去”进程正在加速,除之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外,在欧美等国也望形成新突破点。(中国证券网讯9月21日)
  据悉,六家中国企业组成的中方联合体已在美国注册成立了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并已于9月13日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就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拉斯韦加斯签署协议。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近日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合资建设美国西部快线高铁。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承建的首个高铁项目。这项协议,是中国努力向发达国家推销其高铁技术的一个里程碑,也意味着“中国高铁”这张科技名片,正式为他国所用。
  目前中国已建成开通高铁1.7万余公里,南至椰城三亚市,北至鹤城齐齐哈尔市,是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中国已制造、运营1800余组动车组,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3000余列,运送旅客约300万人。动车组已形成多种速度等级、多种功能产品,其数量、质量、运行效率达到国际铁路先进水平。
  这些数字无不让每名中国人感到自豪!在国际铁路技术领域里,中国高铁经过近10年火箭式发展,“后发先至”,以造价低、速度快,性价比很高等优势成为世界第一大高铁国家。
  笔者认为,中国高铁能有今天的发展,首先在于中国掌握高铁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能研制出中国标准化动车组。据了解,中国高铁建设掌握两大技术,一是机车技术,二是轨道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很多国家限于国土面积小,无缝线路的研究并没有进行,对于温差的控制也较差。而中国国土面积较大,不仅无缝线路的研究超前,而且做到了热胀冷缩的控制不变。另外,在控制路基下沉量上,中国的技术也很领先。而这些都是国土广袤、地形复杂的国家建设高铁所需要的。其次,中国高铁“物美价廉”,虽然中国高铁的建设规模庞大,但是建设成本却远低于世界水平。据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如此一来,海外市场为何为中国高铁所动,结果一目了然。
  笔者认为,中国高铁加快“走出去”进程绝非偶然,而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截止到目前,虽然中国在海外获得的铁路合同多数是普通铁路、轻轨修建,以及地铁车辆、电力机车和普通动车组的出口,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高铁定能以“高、精、尖”的技术水平屹立海外,并在海外市场“开枝散叶”“硕果累累”!
  (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 贾婉璐)
转载者按:
七年前,即2008年,我国最初的一条北京至沈阳仅1000公里的高铁线路,时速平均不过250公里,沿途一站不停足足要用四小时才能跑完全程,现在,贵
- 广高铁贵阳至广州1125公里,中间停七个站,占用行车时间,以 1;15 小时计,跑完全程也才需五小时,实用行车
3;45小时,平均时速300公里以上;不仅如此,当今,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地号称世界上的高铁老大,无论是高铁通车里程、机车和车辆的制造技术还是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是响叮当的世界第一,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仅用30至60余年的时间,就从上世纪50年代的蒸汽机车进入到60年代的内燃机车乃至80年代的电气机车时代,以至21世纪初突飞猛进地进入到高铁时代,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用了两三百年才走完的过程,真是奇迹般的飞跃啊!更使人们感到惊奇的是,我们自1987年以来,仅用30余年改革开放的时间,就从世界排名100名以后的经济体,而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十二五”期末,也就是今年(2015年底),经济总量有望达到六十万亿元人民币,折合十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同年经济总量的60%;再过五年,全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时节到来时,有望赶上美国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我国高铁总体技术迈入世界先列 部分领先世界水平
发布时间:
08:53:39 丨 来源: 中国网 丨 作者: 伍策 一剑 丨 责任编辑: 潘泱
中国网9月10日讯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9月10日,郑州至徐州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高速铁路实现快速发展,建成了日益完善的高速铁路运营网络,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高速铁路不仅是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首选,也是我国“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铁路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加强高铁前期可研论证,抓好在建项目施工组织,高速铁路建设进一步加快。
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建设,从2002年底秦皇岛至沈阳高铁通车,到2013年天津至秦皇岛高铁投入运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历时11年;从1万公里到2万公里,仅历时3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就实现翻番。随着京沪、京广、哈大、兰新等一批高铁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我国高速铁路“四纵四横”主骨架已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高铁已连片成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实现高铁互联互通,我国现代化的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达4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覆盖范围扩大、成网运营,极大缩短了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出行环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相邻城市间“同城效应”凸显,形成1至3小时高铁生活圈。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向周边区域5小时的旅行圈已经形成。特别是在西部交通欠发达地区,高铁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与东、中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方便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输服务保障。
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国内相关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及高校等单位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经过多年科研论证、工程建设、装备研制和运营管理实践,在高速铁路工程建造、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积累了应对复杂多样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以及长距离、高密度、不同速度等级共线跨线运行的高铁建设与运营技术。
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我国已全面掌握了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我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站车服务方面,积极完善高铁车站、列车服务设施设备,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规范高铁服务标准,推出“中国铁路”餐饮品牌,为旅客提供多样化的餐饮服务,在部分车站提供WIFI服务,使旅客出行环境更加安全、方便、温馨。
中国高速铁路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性强和性价比高等特点,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层面牵头作用,加强国际铁路交流合作,加快推动铁路“走出去”重点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前,中国铁路“走出去”项目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还牵头国内相关企业,重点跟踪或推进了马新高铁、英国高铁、美国加州高铁、两洋铁路、坦赞铁路、摩洛哥铁路等境外铁路项目,均取得积极进展。
高速铁路具有安全性能好、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省、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方面优势突出,显著提升了铁路运输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高铁为社会提供了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旅客运输服务,释放既有铁路的货运能力,促进了人员、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顺畅、高效流动,形成了沿线城市的“同城效应”。高铁“红利”逐渐释放,大大改善了高铁沿线地区投资环境,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修建高速铁路,对钢铁、水泥、建材、冶金、机械、建筑等相关行业产生强劲带动作用,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旅客发送量实现大幅增长,客运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15年高铁发送旅客完成9.61亿人、旅客周转量完成3863亿人公里,分别较2011年增长237%和265%,今年7月11日,中国高速动车组累计安全发送旅客突破50亿人次。
2016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一步描绘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美好蓝图。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到2025年,将达到3.8万公里左右,远期将达到4.5万公里左右。
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高速铁路将连接主要城市群,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至2小时交通圈。中国高速铁路将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舒适便捷的旅客运输服务,进一步促进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工业振兴,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伍策 一剑)中国高铁发展屡创奇迹 总体水平处世界领先地位
当前位置: &#62;&#62; &#62;&#62;
中国高铁发展屡创奇迹 总体水平处世界领先地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160;&#160;&#160;&#160;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齐中熙)党的十六大以来短短几年,中国高铁屡创奇迹,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跨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60;&#160;&#160;&#160;不仅如此,中国高铁改变着中国的交通格局,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深刻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催生出一个全新的高铁时代。
&#160;&#160;&#160;&#160;中国高铁,正在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160;&#160;&#160;&#160;屡创奇迹
&#160;&#160;&#160;&#160;高铁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新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既有线改造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为高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和中国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高铁。
&#160;&#160;&#160;&#160;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铁路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发展高铁的新历程。
&#160;&#160;&#160;&#160;2007年4月,中国铁路在连续五次大提速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使既有铁路具备高铁标准的线路营业里程一次达到2876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营业里程472公里,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目标值。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标志,中国铁路跨入高铁时代。
&#160;&#160;&#160;&#160;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中国铁路由此拉开了高铁新线建设的序幕,一大批高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160;&#160;&#160;&#160;从2008年开始,中国高铁发展进入收获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高铁投入运营。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60;&#160;&#160;&#160;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率先在100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
&#160;&#160;&#160;&#160;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郑西、沪宁、沪杭高铁和时速250公里的福厦、昌九、长吉、广珠、海南东环线高铁陆续建成通车,京沪高铁全线铺通,并在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成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
&#160;&#160;&#160;&#160;目前,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跃居世界第一。
&#160;&#160;&#160;&#160;改变中国
&#160;&#160;&#160;&#160;高铁路网的建设,一方面使中国铁路客运能力得到极大扩充,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使与高铁并行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推动中国铁路主要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160;&#160;&#160;&#160;“这种变化,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是革命性的。它不仅带来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使多年来中国铁路运能紧张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而且为发展货运重载、创新运输服务和产品、提升运输安全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创造了有利条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
&#160;&#160;&#160;&#160;从投入运营的高铁来看,这种变化和影响已初步显现。3年多来,中国高铁已安全运送旅客6亿人次,2010年中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比高速列车开行前的2006年增长了33.4%,同时京津、胶济、武广、郑西、沪宁5条高铁运营后每年释放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已达2.3亿吨。
&#160;&#160;&#160;&#160;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60;&#160;&#160;&#160;高铁为加快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全社会客流量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大中城市之间的客流增长幅度更大。
&#160;&#160;&#160;&#160;目前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达245个,各省会城市之间平均直线距离1500公里左右,这部分中长距离的客流主要由铁路承担,社会对铁路运输需求巨大。
&#160;&#160;&#160;&#160;中国一条高铁年运量是目前既有普速铁路的4-5倍,能够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同时高铁还能够创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同城效应”。
&#160;&#160;&#160;&#160;高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跨度都在5000公里以上,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不够平衡,而高铁巨大的速度优势,使区域、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得到大大压缩,能够在区域、城乡之间形成生产和市场要素快速流动的通道,促进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60;&#160;&#160;&#160;高铁有力地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大量的高铁建设和运营,有力地带动了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160;&#160;&#160;&#160;高铁大大节约了社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高铁使旅客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时间效益。
&#160;&#160;&#160;&#160;据测算,在全社会货物运量中铁路货运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高铁的开通运营有效增加了铁路货运能力,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60;&#160;&#160;&#160;影响世界
&#160;&#160;&#160;&#160;作为世界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和快速发展,还对世界铁路特别是世界高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60;&#160;&#160;&#160;中国高铁丰富和发展了世界高铁理论与实践,把世界高铁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160;&#160;&#160;&#160;中国铁路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350公里以上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铁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今年通车的京沪高铁最高运营时速将达到380公里,把世界高铁运营速度提升到新的水平。
&#160;&#160;&#160;&#160;中国铁路建立了基于舒适度指标的成套技术体系,在世界上率先攻克了时速350公里条件下空气动力学、轮轨关系、车体气密强度、减振降噪、大断面车体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特别是解决了高铁线路的高平顺和高稳定问题,高速列车隧道群高速交会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问题,把世界高铁运行品质提升到新的水平。
&#160;&#160;&#160;&#160;中国铁路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高铁系统集成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了高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品质,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工期,为世界高铁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目前,中国高铁技术创新正在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引领世界高铁发展新潮流。
&#160;&#160;&#160;&#160;中国高铁对世界高铁发展产生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大大提升了世界对高铁的认识。
&#160;&#160;&#160;&#160;中国高铁是在全球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低碳经济逐步兴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高铁建设规模大、运营速度高、建设成本低、发展速度快、市场需求旺盛,因而中国高铁发展取得成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康丽琳刘志军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专题报告摘要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 发表时间: 08:39&&&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高铁营业里程、运营速度和关键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后几年,将是我国高铁发展的攻坚期,大量高铁建成投产,高速铁路网逐步形成。全路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抓住难得历史机遇,继续加快推进高铁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认识我国高铁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一步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发展高铁的新历程,首先在既有线提速上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4月,我国铁路在连续五次大提速的基础上,以京哈、京沪、京广、陇海等繁忙干线为重点,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使既有铁路具备高铁标准的线路营业里程一次达到2876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营业里程472公里,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目标值。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为标志,我国铁路跨入高铁时代。
  日,石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我国铁路由此拉开了高铁新线建设的序幕,一大批高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从2008年开始,我国高铁发展进入收获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高铁投入运营。日,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一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同年,时速250公里的合宁、合武、胶济、石太高铁相继建成通车。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率先在1000公里以上长大高铁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前,时速250公里的甬台温、温福高铁建成通车。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郑西、沪宁、沪杭高铁和时速250公里的福厦、昌九、长吉、广珠、海南东环线高铁陆续建成通车,京沪高铁全线铺通,并在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新建高铁营业里程达到5149公里。
  配合大规模高铁建设,我国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现代化铁路客站,目前已有北京南、天津、上海南、上海虹桥、武汉、广州南等295座新型客站投入使用。
  在加快高铁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高铁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技术体系。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领域:
  (一)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在高铁路基工程技术上,建立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路基设计、施工成套技术体系,实现了高铁路基沉降变形的安全可控。
  在高铁桥梁工程技术上,建立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桥梁设计、施工成套技术体系,建成了武广高铁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一批新型结构大跨度特殊桥梁。其中,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线铁路和双向六车道公路建设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胜关长江大桥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荷载最大、跨度最大、速度最高的铁路大桥。
  在高铁隧道工程技术上,突破了大断面隧道、江河水下隧道、世界级风险高压富水岩溶隧道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设计、风险评估和建造技术难题,建立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隧道设计、施工成套技术体系。武广高铁双线单洞100平方米大断面隧道,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高速列车在隧道内以时速350公里安全运行和交会,标志着我国高铁隧道工程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高铁轨道工程技术上,成功研制生产了CRTSⅠ型、Ⅱ型、Ⅲ型和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首创了在长大桥梁、高架站上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研制生产了能够满足不同速度等级要求的高速钢轨,解决了百米钢轨运输和连续焊接、无缝线路轨温锁定、长大桥梁无缝线路铺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时速250公里有砟道岔、时速350公里无砟道岔,以及适合高铁有砟、无砟轨道结构和时速250公里、350公里高铁的多种型号扣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研究、结构设计、生产制造、现场铺设技术体系。目前,我国高铁轨道工程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精密测量控制技术上,掌握了高铁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网分级及布置技术、测量精度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高铁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三网合一”的精密测量控制网,实现了对高铁线位的精确测量定位、路基和桥梁变形的精确测量控制,以及轨道空间几何尺寸的毫米级精度测量控制。
  在牵引供电技术上,实现了高速大张力接触网设计、弓网受流、系统调试等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铁牵引供电技术体系。武广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重联双弓稳定受流,填补了世界高铁牵引供电技术的一项空白。
  (二)高速列车技术领域。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 “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大力推进高速列车技术自主创新,在6年多时间内连续迈上3个台阶,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第一个台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制造技术,标志着我国高速列车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第二个台阶,在掌握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了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列车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个台阶,我们以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平台为基础,成功研制生产出新一代高速列车,标志着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到新水平。
  (三)高速列车控制技术领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250公里等级的CTCS-2级列控系统和适应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铁运营需要的CTCS-3级列控系统。
  (四)高铁客站建设技术领域。在车站布局设计上,形成了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结构技术上,首次提出了 “站桥合一”的空间结构新型式,采用了桥建合一结构体系技术、大跨度屋盖空间钢结构技术、无站台柱雨棚钢结构技术,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铁客站大空间结构技术体系。在节能环保技术上,大量采用了冷热电三联供、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冰蓄冷等当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并通过立体式的空间布局,实现了以空间换取平面,大大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大量采用大空间温湿度控制、声环境控制、照明控制等一系列室内环境控制技术,高大空间防火分隔、大空间旅客安全疏散等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以及人性化设计技术,最大限度为旅客创造安全舒适、细致周到的服务环境。
  (五)高铁运营管理技术领域。在设备检测维修技术上,成功研制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时速250公里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实现了高铁设备养护维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在运营调度技术上,针对我国既有线列车与高速列车、不同速度等级高速列车跨线运行的复杂运输组织方式,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铁运营调度系统。在安全预警技术上,建立了防灾预警监测和自动应急处理系统,实现了对风、雨、雪、异物侵限等灾害的实时预警和监控。在客运服务技术上,研制了适应大客流量、响应时间快、系统安全性高的综合客运服务系统。
  (六)高铁系统集成技术领域。我们把系统集成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高铁建设中,创新建立了高铁总体设计技术、子系统间优化匹配技术、接口管理协调技术、系统评估技术和联调联试技术,把高铁技术要素与建设资源、高铁建设与运营等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了高铁各个子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我国高铁实现了从
“追赶”到 “引领”的重大跨越。
  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使多年来我国铁路运能紧张、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的面貌得到显著改变,大大加快了我国铁路现代化进程,树立了现代铁路的新形象。
  高铁快速提升了我国路网和装备水平,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高铁是发达完善铁路网的核心部分,是我国铁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对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标志着我国铁路正大步跨入现代化新时代。
  高铁快速扩充了铁路运输能力,为实现我国铁路客货分线运输创造了条件。高铁路网的建设,一方面使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得到极大扩充,使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大大压缩,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使与高铁并行的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释放,推动我国铁路主要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这种变化,在我国铁路发展史上是革命性的。从投入运营的高铁来看,这种变化和影响已初步显现。
  高铁带动了铁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推动我国铁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快速转变。我国高铁充分借鉴世界高铁先进的管理经验,大胆突破传统铁路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管理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为我国铁路管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经验,必将推动我国铁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快速转变。
  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铁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高铁具有巨大的运量优势,能够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同时高铁还能够创造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形成合理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相邻城市
“同城效应”,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高铁具有巨大的速度优势,使区域、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得到大大压缩,能够在区域、城乡之间形成生产和市场要素快速流动的通道,促进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从近年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情况看,高铁有力地促进了区域间产业转移,拉动了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沿线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地产物业的升值,为沿线城市和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铁有力地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国大量的高铁建设和运营,有力地带动了高铁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培育了一批高铁设计、施工、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催生了一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高铁产业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高铁大量采用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对这些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劲的拉动作用,在许多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研发制造产业链。
  高铁对我国节能环保贡献巨大。高铁在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我国高铁大量采用 “以桥代路” “以空间换平面”的方法,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在节约能源方面,高铁每人百公里耗电低于其他交通方式,而且高铁都是电气化铁路,不依赖石油资源,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十分有利。在环境保护方面,高速列车不仅消除了有害气体排放,而且采用真空密闭式集便器,对沿线几乎没有污染,对保护环境非常有利。
  高铁大大节约了社会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高铁使广大旅客的旅行时间大大缩短,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时间效益。高铁的开通运营有效增加了铁路货运能力,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高铁为我国实施 “走出去”战略开辟了新的领域。高铁已成为目前我国能够实现成套技术输出的产业,为我国实施国家 “走出去”战略开辟了新的领域和空间。
  高铁促进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而且形成了鲜明的中国高铁文化品牌,对外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靓丽名片,对内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世界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还对世界铁路特别是世界高铁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高铁丰富和发展了世界高铁理论与实践,把世界高铁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我国铁路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350公里以上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铁核心技术和成套技术,把世界高铁运营速度提升到新的水平;我国铁路建立了基于舒适度指标的成套技术体系,把世界高铁运行品质提升到新的水平;我国铁路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高铁系统集成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提升了高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品质,为世界高铁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
  我国高铁对世界高铁发展产生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大大提升了世界对高铁的认识。我国高铁发展取得成功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我国高铁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我国高铁的发展提升了全球对高铁重要性的认识。
  总之,我国高铁的巨大成功及其快速发展,是我国铁路乃至世界高铁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铁路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标志着人类在高铁发展上迈上了新高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又一新的重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展示了铁路职工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和作风,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史册。我们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是铁路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高铁的一系列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铁路人不愧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造的队伍。我们要加深对高铁发展历史性成就的认识,加深对加快高铁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的信心和决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夺取高铁发展的新胜利。
 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高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世情国情路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高铁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很严峻。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正掀起新一轮高铁建设热潮,我国高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内情况看,高铁发展环境更加有利,也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
  从铁路内部看,我国高铁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考验。
  综合判断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应该说,条件非常有利,困难和考验很多,但总体上处于一个非常难得的黄金机遇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铁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高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建好高铁为基础,以管好用好高铁为核心,以持续创新高铁技术为动力,全面推进高铁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确保我国高铁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目标的基本内涵。我们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高铁目标,具体体现是 “五个一流”,即安全业绩世界一流、运营速度世界一流、运行品质世界一流、效率效益世界一流、社会贡献世界一流。
  安全业绩世界一流。安全可靠是高铁的基本特征。世界一流的高铁,必须是安全业绩好的高铁。
  运营速度世界一流。速度是高铁的核心优势,是一个国家高铁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世界一流的高铁,必须在运营速度上保持领先优势。
  运行品质世界一流。高铁运行品质主要包括舒适度和便捷性,是检验一个国家高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标志。世界一流的高铁,必须是高舒适度、高便捷性的高铁。
  效率效益世界一流。效率效益是检验高铁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一流的高铁,必须是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高铁。
  社会贡献世界一流。我国高铁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世界一流的高铁,必须是能够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高铁。
  按照这一目标,我国高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1.加快 “四纵四横”高铁路网主骨架建设。 “四纵四横”是我国高铁路网的主骨架,要确保2015年这一主骨架全部建成投产。
  2.加快与主骨架连接的高铁建设。
  建设合福、贵广、大西、西成、成昆高铁等一批主骨架的延长线或连接线,进一步扩大高铁路网规模,放大高铁联网效应。
  3.加快城际高铁建设。要确保到2015年形成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的高密度、高速度、公交化铁路客运通道。
  4.加快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以省会及中心城市为重点,推进铁路新型客站建设,构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要确保2015年新建和改造现代化铁路客站达到1015座。
  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量,加快推进高铁路网建设。首先要打好今明两年攻坚战,确保到2012年基本建成高铁路网主骨架,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好 “十二五”其他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到2015年基本建成发达铁路网、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根据今后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超前谋划
“十三五”高铁建设任务,确保2020年把我国高铁路网建成技术领先、运力强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世界一流高铁路网,把每一条高铁都建设成为经得起运营检验、社会检验和历史检验的百年不朽工程。
  (二)确保高铁运营绝对安全。高铁安全不仅是体现高铁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决定我国高铁事业成败的关键。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路,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加快推进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把确保高铁设备质量稳定可靠作为高铁安全的基础任务来抓,从强化安全监管、提高维修质量、完善设备检测入手,确保高铁设备质量的高度可靠。适应我国高铁快速成网的要求,从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关系理顺、管理制度建立入手,加快推进高铁安全管理规范化步伐,实现高铁安全管理的科学严密。深入研究和把握高铁安全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从创新和规范高铁职工队伍培训、选拔和考核机制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铁职工队伍。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对高铁安全的重大影响,从建立完善的高铁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系统入手,实现对高铁外部环境的严密防范,确保我国高铁运营绝对安全。
  (三)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抓住高铁逐步成网、客货分线运输的有利时机,以打造中国高铁品牌为目标,以实现运力资源利用最大化为重点,坚持新增资源与既有资源统筹、客运与货运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积极探索加强高铁运营管理的模式,确保我国高铁和铁路整体经营效益良好。
  1.努力扩大高铁市场份额。在高铁列车开行上,针对不同线路、不同区域客运市场特点和旅客多样化需求,设计开发丰富多样的高铁产品。在高铁服务创新上,以售票组织为龙头,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推进便捷性、自助化、人性化、规范化等服务为主要内容,构建覆盖旅客购票、候车、乘车、出站、换乘等全过程、一体化铁路客运营销和服务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的高铁品牌。在扩大高铁市场的同时,要统筹运用既有线客运资源,形成以高铁为龙头,高速、提速、普速共同发展的铁路客运市场新格局。
  2.加快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抓住客货分线的有利时机,加快推动货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经营型转变,实现货运资源利用最大化,把发展高铁释放的货运能力迅速转化为增运增收成果。优化货运资源配置,及时调整车流径路,优化编组站分工,构建点线能力协调、便捷顺畅高效的货物集疏运系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以重载运输、快捷运输、多式联运为重点的货运产品系列,增强铁路货运竞争力,提高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加快推进传统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中心,培育骨干物流企业,构建以运输带动物流、以物流拉动运输的铁路货运新格局。加快发展铁路货运电子商务。
  3.加快推进高铁商业开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规范高铁商业开发,确保引进商户的经营项目、品牌形象、服务品质与高铁站车服务相适应,打造特色鲜明的高铁商业品牌,逐步形成高品质、多层次、全方位的站车商业服务体系。
  4.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的高铁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委托运输管理体制优势,按照效益最大化和依法合规的原则,统筹利用高铁和既有线资源,提升高铁资源利用效率。以节约能耗支出、降低维修成本、压缩财务和人工费用为重点,加强高铁运营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健全成本控制机制,加快规范高铁修程修制,优化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降低高铁运营支出。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费用。进一步理顺高铁合资公司与铁路局委托运营管理的关系,科学确定成本标准,保证高铁成本的真实性。
  (四)推动高铁技术持续创新。
  1.深入推进高铁各领域技术创新。工程建造方面,重点强化结构耐久性及等寿命期研究,加强对特殊地质和复杂环境条件下高铁工程建造关键技术,复杂桥梁、长大隧道、无砟轨道等关键技术的深化研究。高速列车方面,重点优化完善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和智能化列车技术,以及更高速度等级的试验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方面,重点研究完善适应时速350公里以上CTCS-3级列控系统和GSM-R系统关键技术、列控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城际高铁列控技术、列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牵引供电方面,重点研究完善时速350公里以上弓网受流技术、电气匹配技术、供电系统关键装备技术。养护维修方面,重点研究高速列车及基础设施养护维修关键技术、快速抢修成套技术以及健康诊断技术等。客运服务方面,重点研究新型售检票技术和系统优化、信息安全保障及客运营销技术。综合调度方面,重点研究高铁综合计划编制技术、列车运行实时调整决策技术。综合检测方面,重点研究时速350公里以上高速综合检测技术、巡检技术、综合检测数据分析决策技术。安全保障方面,重点研究移动设备和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技术、防灾减灾技术、应急救援技术。通过上述各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推动我国高铁技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确保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全面开展高铁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高铁技术持续创新的源头和支柱。适应高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发展的要求,在工程结构动力学、高铁轨道谱等高铁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建设和维护世界一流高铁提供理论依据。适应高速列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结构可靠性、轮轨关系、弓网关系、流固耦合、电气耦合等高速列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发展更高速度等级高速列车做好技术储备。顺应高速列车控制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在高铁通信信号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保证列控技术更好地满足高铁运营需要。针对高铁服务质量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更高要求,在高铁减振降噪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品质和搞好沿线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3.加快健全完善高铁技术标准体系。抓好我国高铁总体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提高高铁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保证各子系统技术标准相互匹配、衔接,形成科学有机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加快完善高速列车、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服、系统集成等领域技术标准,形成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标准体系。当前要把施工和运营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在工程风险评估、应急疏散、抢险救援、安全作业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统一技术标准。
  (五)实施高铁 “走出去”战略。
  1.准确把握世界高铁市场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我国高铁 “走出去”战略思路。目前国外高铁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等地,南亚、海湾地区等有望成为未来新的高铁市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世界高铁市场还将会呈现新的变化。我们要深入研究、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坚持先易后难,选择合作可能性比较大的地区和国家进行重点突破。
  2.适应世界高铁市场多样化的要求,实施灵活多样的高铁 “走出去”策略。要通过灵活多样的竞争策略,推动高铁 “走出去”由单项承包向总承包转变,由独立竞争向联合竞争转变,由单一出口产品向成套输出技术、产品和标准转变,不断提升我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
  3.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创造条件。按照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发挥我国铁路管理体制优势的原则,发挥铁道部的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高铁
“走出去”的统一管理,把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集中起来,不断提高我国高铁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外合作水平。加快我国高铁技术标准国际化步伐,推动我国高铁技术标准成为国际主流标准之一。注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防范高铁
“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和经营风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我国高铁加快 “走出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三、切实加强对高铁发展的组织领导,为建设世界一流高铁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规划引导,提升高铁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国家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对高铁产业进行规划,努力把高铁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明确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规划未来一个时期高铁产业发展,必须要把握好这么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二是产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三是面向国内与面向国外相结合。
  按照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从目前实际出发,我国高铁产业未来10年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我国高铁快速发展需求,为我国高铁持续保持世界领先优势提供产业支撑;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高铁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显著提升高铁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2.明确高铁产业重点领域努力方向。从高铁产业发展需求和目前各领域企业实际出发,以提高产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为重点,抓紧对高铁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规划,明确努力方向。
  高速列车领域。发展的重点是在保持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研发制造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高速列车,确保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依托现有的高铁列车产业链,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重点推动主机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采取主机企业带动或资源整合等方式,培育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速列车产业团队,培育世界一流的高速列车产业集群。
  高铁工程建造领域。发展的重点是优化建设资源,壮大建设力量,满足建设需求。要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推动高铁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提升管理水平、装备现代化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建设能力。挑选资质好、实力强的高铁施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支持企业在不同专业形成优势和实力,同时对全部参建施工企业实行信用评价,激励施工企业不断进步,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管理科学有效、装备先进可靠、队伍素质优良、专业分工协作、世界一流的高铁施工企业。
  高铁通信信号领域。发展的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技术装备的制造能力、科研能力和运用能力,努力掌握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在产业布局上,打造具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等综合能力的规模化、专业化企业集团和产业基础。
  高铁轨道设备领域。认真解决研发和生产企业资源分散、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重点提升产品研究设计和制造水平,推动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中国高铁轨道设备品牌。
  高铁电气化设备领域。重点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系统集成技术与关键技术水平,增强设备的可靠性。以扶持国内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整合相关企业和院校的科研力量,引导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为高铁提供高水平的电气化设备。
  3.明确铁道部产业扶持政策。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高铁产业加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高铁市场管理机制。在各领域明确一批重点扶持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强高铁产品准入管理,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形成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高铁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扎实、熟悉高铁建设运营的领导干部充实到相关铁路局和站段领导班子;以高铁新技术、新知识为重点,加强对铁路局、站段两级班子成员及铁路局机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加强合资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建设管理、资产管理的领导力量。大力加强铁路
“走出去”项目协调组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 “走出去”项目优秀团队。
  2.加快提升高铁人才队伍素质。以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机车车辆、运输组织、经营管理等专业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争到2015年全路高铁技术领军人物达到20名左右,大师级技术专家达到200名左右。以运输、经营、建设和对外合作领域为重点,大力加强高铁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力争到2015年培养高铁技术拔尖人才3000人左右、现场技术骨干人才1.5万人左右。充实高铁后备人才,以新接收大学生源头培养和从既有线择优选拔培养为主要方式,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满足高铁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人才队伍。
  3.确保主要行车岗位人员素质动态达标。优化高铁人力资源配置,打破单位、专业、区域界限,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在既有线主要行车工种人员中择优选拔高素质、高技能职工进行超前培训和储备,做到定线路、定专业、定岗位、定人员。确保高铁职工的培训质量,对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固定设备维修人员、调度人员等主要行车岗位人员,必须由铁道部统一组织培训、统一组织考核、统一颁发任职资格证。严格落实高铁岗位准入制度,确保高铁主要行车岗位人员的动态优化。
  4.提高对高铁发展相关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统筹高铁建设与运营,确保高铁建设与运营任务顺利完成。统筹好高速、提速和普速。把高铁在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形成的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推广应用到提速和普速铁路,全面提升铁路建设和运营维护水平;结合高铁路网的形成,加快推进客货分线运输,合理配置运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力资源使用效益;统筹好人力资源的使用,既要保证高铁发展的需要,也要保证提速和普速铁路的需要,实现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统筹好管理力量的分配,在重点抓好高铁的同时,也要切实抓好提速和普速线路的安全运营。
  (三)加强舆论宣传,为高铁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1.按照高铁发展进程,积极做好各阶段宣传工作。在京沪高铁投入运营、京广高铁全线通车、哈大高铁建成投产等几个重要时点,组织大规模的内外宣传,兴起展示中国高铁发展成就的新高潮,进一步凝聚职工队伍,振奋民族精神,展示中国形象。
  2.以树立世界一流高铁形象为重点,统筹推进路内、国内和境外宣传工作。对路内的宣传,重点要放在大力弘扬高铁精神上,通过加大对高铁发展成就以及为高铁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强化全路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进一步激励全路干部职工为建设世界一流高铁努力奋斗。对国内的宣传,要在宣传我国高铁发展巨大成就和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系统回答不同时期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更加有利的高铁发展舆论环境。对境外的宣传,要充分利用我国外宣媒体和境外主流媒体,精心组织策划,以丰富多样的形式,重点宣传我国高铁的技术经济优势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国外全面深入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不断扩大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树立世界一流高铁形象。
  3.充分利用多种宣传资源,形成高铁宣传的强大效应。加强路内宣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注重发挥社会知名专家及路内各领域专家的宣传优势,扩大高铁宣传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
刘志军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人民铁道网-人民铁道报&& 作者:&& 发表时间: 08:42&&&
  2010年的工作和“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形成高潮、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五年
  ■“十一五”是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五年
  ■“十一五”是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大幅增长、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是铁路社会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五年
  ■“十一五”是铁路改革深入推进、“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
  ■“十一五”是铁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谐稳定内部环境进一步发展的五年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铁路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主要标志:一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成绩斐然,郑州~西安、上海~南京、上海~杭州等高铁建成投入运营,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目前全路日开行动车组列车近1200列,运营状况良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二是大规模铁路建设优质高效推进,全年完成基建投资7091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全线铺通,投产新线4986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万公里。三是铁路技术创新取得一大批新成果,尤其是
“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列车成功下线,相继在沪杭高铁创造时速416.6公里、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四是客货运量和运输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旅客发送量完成16.8亿人,货物发送量完成36.3亿吨,运输总收入完成44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9.3%和18.7%,创历史最好成绩。五是统筹抓好高速、提速和普速安全,确保了运输安全基本稳定,确保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安全稳定。六是铁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合资建路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发展,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七是民生工程取得新的成效,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职工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三不让”承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八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加快实施 “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铁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面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特大地震、严重洪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全路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取得了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是大规模铁路建设形成高潮、逐步进入收获期的五年
  高速铁路建设取得突出成就。时速350公里的北京~天津、武汉~广州、郑州~西安、上海~南京、上海~杭州高铁,时速250公里的石家庄~太原、济南~青岛、合肥~南京、合肥~武汉、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南昌~九江、广州~珠海、长春~吉林、成都~都江堰、海南东环等高铁相继开通运营,投入运营的新建高铁达到5149公里,在建高铁1.7万公里。
  区际干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太原~中卫(银川)、临策铁路临河~额济纳段、重庆~怀化、永州~茂名、铜陵~九江、宜昌~万州、包头~西安等区际干线建成投产,在建里程1.4万公里。
  铁路新客站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北京南、天津、上海虹桥、广州南、武汉等295座新型客站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建设的新客站235座。
  “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 “十五”投资的6.3倍;新线投产1.47万公里,是 “十五”的2倍;复线投产1.12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3万公里,分别为
“十五”的3.1倍和3.9倍。全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41%、46%。
 “十一五”是铁路技术创新实现重大跨越、大步迈入高铁时代的五年
  高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工程建造、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领域全面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高铁技术体系。
  机车车辆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列车。系统掌握了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6轴7200千瓦和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机车产品系列。自主研制了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450吨大型专用货车,研发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全面掌握了现代化大型养路机械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
  高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在解决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创造了一流的运营业绩。
  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过2007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掌握了既有线时速200公里~250公里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成套技术,我国铁路既有线提速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大秦铁路作为我国重载铁路技术创新的成功典范,在世界上首次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与GSM-R技术结合,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2010年超过4亿吨。在既有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吨~6000吨货物重载列车。
  运输调度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250公里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CTCS-2),构建了GSM-R移动通信平台,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时速350公里及以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3)和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铁路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 “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及应用”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遂渝线无砟轨道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6轴72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发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一五”是铁路客货运量持续大幅增长、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72.8亿人,比 “十五”增长35.9%;货物发送量完成162.4亿吨,比 “十五”增长42.9%;总换算周转量完成16.2万亿吨公里,比
“十五”增长42.2%。
  在努力增运增收的同时,狠抓节约节支,铁路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是铁路社会效益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五年
  全路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多次圆满完成电煤、粮食、棉花、救灾等物资的集中抢运任务,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积极承担公益性运输任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铁路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一五”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提前两年完成运输收入单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下降10%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
  “十一五”是铁路改革深入推进、“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
  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建设,五年来,全路新组建合资铁路公司138家,积极推进铁路股改试点,一批新的股改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扩大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加大利用外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运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铁路 “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两年来,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我国高速铁路,对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国家与我国铁路签订了双边合作文件。组织国内有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取得重要成果。加强口岸运输组织,发展国际铁路联运,
“十一五”铁路口岸运量比 “十五”增长了68.2%。
 “十一五”是铁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谐稳定内部环境进一步发展的五年
  各级党组织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发挥政治优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安全生产、工程建设、运输经营等重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开展“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激发了干部职工投身铁路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大力宣传我国铁路改革发展的新成就,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铁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各级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紧密围绕铁路中心工作,开展特色活动,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路各级组织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坚持收入分配向运输生产一线倾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障线建设,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改革中切实做好人员安置工作,没有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深化扶贫帮困工作,“十一五”全路累计支出“三不让”专项资金36.95亿元,救助了一大批困难职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老同志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得到落实。
  “十一五”铁路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国铁路系统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艰苦奋战的结果,是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职工家属鼎力帮助的结果。我代表铁道部党组,向所有对铁路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路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和职工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 “十一五”铁路改革发展的实践,主要体会是:
  第一,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第二,必须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不竭动力。
  第三,必须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首要前提。
  第四,必须坚持把集约发展作为主攻方向。
  第五,必须坚持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保证。
 “十二五”时期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确保实现的目标
  ■基本建成发达完善铁路网
  ■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运输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
  ■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全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落实对铁路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确保实现以下目标:
  基本建成发达完善铁路网
  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西部铁路5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60%。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7万公里的区际大能力通道布局成网,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新建和改造铁路客站1015座,客货枢纽及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双层集装箱运输网络,路网布局和技术结构更加合理。
  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
  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成为快速客运的主要装备,全路投入运营的动车组达到1500列以上;大功率机车成为主要干线的主力机型,投入运用的大功率机车达到1.3万台以上,占机车保有量的60%。新型空调客车达到3.6万辆,占客车保有量的80%;货车车辆达到时速120公里技术标准,70吨级及以上通用货车占货车保有量的30%。扩大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覆盖面。建设全路数据通信网,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要干线GSM-R无线网络覆盖,并装备不同等级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铁路,基本实现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快速铁路客运网覆盖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基本满足跨区域货运需要,煤运通道总能力达到30亿吨以上,大宗货物运输实现重载化,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实现快捷化。铁路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客货运量持续增长。2015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30亿人,货运量达到48亿吨,换算周转量达到5.1万亿吨公里,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8.6%、32.2%、41.7%。铁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单位运输收入综合能耗下降10%以上。
  运输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
  高铁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统一规范的高铁服务标准、服务模式,推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高铁服务品牌。普速客运服务大为改观,旅客购票、站车供水、供暖、卫生、餐饮等服务工作全面提升。为货主提供多样化服务,货运办理手续更加简便,货运信息查询实时高效。
  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职工工资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加快 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职工住房困难基本得到解决。 “三不让”工作进一步深化,扶贫帮困机制更加完善。加大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障线建设投入,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铁路行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实现“十二五”目标拥有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快铁路发展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非常有利
  ■加快铁路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非常有利
  ■加快铁路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综合分析 “十二五”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上述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有着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加快铁路发展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非常有利
  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铁路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发展高速铁路、推进技术创新、确保运输安全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铁路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国家
“十一五”规划把“加快发展铁路”作为重要任务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 《建议》,对加快铁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看,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铁路运输面临旺盛的市场需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区域和城乡的协调发展,需要铁路基础设施提供强大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构建绿色环保的现代交通体系,铁路的地位和优势将更加突出。这些都为加快铁路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加快铁路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非常有利
  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加快铁路建设的愿望更加迫切,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对铁路发展给予全力支持。各地在编制 “十二五”规划时,都争取多上和快上铁路项目,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完成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特别是高铁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许多国家铁路的合作交流更加紧密,这对于我们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提高铁路对外开放水平,加快铁路
“走出去”步伐非常有利。
  加快铁路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在铁路建设方面,有规划,有项目,有资金保障,有强大的施工能力;在技术支撑方面,以高铁技术为重点,搭建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技术体系;在运营管理方面,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了重大创新,形成了严密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在队伍建设方面,干部职工对加快铁路发展形成高度共识,各级领导班子领导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实现“十二五”目标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大量新线交付运营、高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运输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在大规模建设中,最核心的是确保工程质量
  ■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铁路运输经营任务极为艰巨
  ■提升服务质量是“十二五”铁路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必胜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十二五”铁路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挑战也很严峻,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大量新线交付运营、高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运输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在大量新线交付运营、高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运输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运输安全工作上。部党组认为,保持运输安全稳定的环境,是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铁路发展任务最根本的前提。抓好运输安全工作,最首要的是确保高铁的绝对安全,加快建立健全高铁安全保障体系。同时,统筹抓好提速和普速铁路的运输安全,不断提升提速和普速安全管理水平。坚持不懈地强化安全基础,创新新形势下的安全基础建设工作,努力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持续稳定。
  在大规模建设中,最核心的是确保工程质量
  “十二五”铁路建设不仅规模大,而且标准高,新建线路里程和投资规模将超过“十一五”。在大规模建设中,最核心的是确保工程质量。要把质量作为工程的生命,实现全过程对质量和安全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运营和历史检验。控制投资、实现低成本发展,也是大规模建设的关键问题。控制投资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制,严把优化设计、工程招标、变更设计、验工计价、施工图审核等关键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降低建设成本。铁路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点领域,要确保工程建设领域风清气正,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铁路运输经营任务极为艰巨
  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几年铁路运输经营任务极为艰巨。全路要适应新形势要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改进经营管理,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首先抓开源,充分利用路网规模扩大和运输能力提升的有利条件,创新客货市场营销和运输组织工作。努力实现运输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抓节流,最大限度地节约节支,提高铁路集约经营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是“十二五”铁路的一项紧迫任务
  提升服务质量是“十二五”铁路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按照“建设和谐铁路,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旅客货主至上的服务理念,并结合各岗位实际将服务理念具体化,使之成为旅客货主认可、职工群众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要抓好服务标准的完善和落实,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服务标准体系。要不断创新服务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铁路服务水平。
  实现“十二五”目标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能力
  ■培育一大批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深入推进改革和创新
  战胜各种挑战,完成好上述重点任务,有许多战略性重大课题需要认真解决,其中,最为关键的是:
  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能力
  提高领导能力首先要加强学习,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政治信念,强化理论思维,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深入学习铁路现代化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经济、法律、企业管理等理论和知识,提升技术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领导能力还必须注重实践,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到迅猛发展的铁路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去,潜心研究和解决高铁时代运输安全、铁路建设、技术创新、运输经营、职工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过硬作风,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
  培育一大批适应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
  “十二五”期间,全路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最突出的任务抓紧抓好。要以 “十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为重点,突出抓好管理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按照铁路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育对象,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对各类人才进行理论素质和技术业务能力的规范化培训。以改革的精神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铁路人才队伍不适应的问题。
  深入推进改革和创新
  推进管理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新形势给铁路改革提出的新任务,着眼铁路长远发展,找出必须破解的重点课题,理清思路,提出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深化运输组织改革,深化劳动组织改革,深化经营管理创新,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发展质量的提高。
 2011年铁路的重点工作
  2011年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按照建设便捷、安全、高效、绿色铁路的要求,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精心组织实施大规模铁路建设,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完成运输经营任务,大力提高服务质量,深化铁路改革,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内部和谐环境,开创铁路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优质高效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努力提高铁路发展质量
  ■加大铁路改革开放力度
  ■进一步发展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1.突出抓好高铁安全。认真总结我国高铁运营实践经验,深入探索高铁安全规律,加快建立健全高铁安全保障体系。狠抓高铁设备质量源头控制,确保固定设备开通质量和移动设备交付质量。牢固树立“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和“严检慎修”理念,加强设备检查监测和养护维修,确保设备质量动态达标、稳定可靠。加强高铁人员队伍建设,严格选拔和培训,加强管理和考核,实现动态优化。健全完善高铁规章制度,规范高铁调度组织管理,加强高铁治安防范和综合治理,推进高铁防灾系统建设,确保高铁运营持续安全稳定。
  2.认真抓好提速和普速安全。以客车安全为重点,统筹抓好提速和普速铁路的设备质量、施工安全、防汛防洪、货运安全、路外安全和现场作业控制,下力量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3.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建设。结合一批新线投产运营,分系统、分层次深入推进生产资源整合和劳动组织优化,实现运输站段组织结构精干合理、运输资源相对集中、劳动组织优化高效的目标。进一步完善自控型班组建设标准,优化班组设置,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自控型班组动态达标率90%的目标。统筹新线和既有线需要,搞好主要行车工种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适应运输安全需要。
  优质高效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
  1.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今年安排新开工项目70个,其中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15个,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项目26个。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审批进度;统筹用好设计资源,加强重大技术方案比选、初步设计等工作,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这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2.有序推进在建工程。今年,北京~上海、哈尔滨~大连等高铁,以及锡林浩特~乌兰浩特、龙岩~厦门等铁路将建成投产,要高质量地完成后续工程,严格工程质量验收,精心组织设备调试和试运行,确保顺利通车运营。一批重点工程正处在攻坚阶段,要优化施工组织,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关键工程难题,保证工程进度。对新开工项目,要抓紧做好征地拆迁、设计供图、施工组织、物资供应等工作,尽快形成全面开工局面。
  3.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坚持依法推进铁路建设,严格建设程序,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建设管理规范化。狠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和终身负责制,努力建设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加大投资控制力度,加强建设资金预算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严肃查处建设领域违纪违规行为,坚决惩治腐败。深化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先进的工艺工法,落实节能环保技术标准和措施。
 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深化高铁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建造方面,加强严寒地区、复杂地质、干旱风沙等特殊环境下线桥隧设计施工重点技术攻关,深化路基和桥涵沉降变形控制、大张力接触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列车控制方面,深化列控系统互联互通、运行质量评估和故障预警技术攻关,完善GSM-R无线干扰分析和诊断技术,研究城际铁路列控技术。运营维护方面,深化高铁基础设施在线监测技术及车载巡检技术攻关,开展动车组运用状态监测、数据传输处理和集成应用技术研究,完善高铁运营调度、客服系统、防灾系统、应急救援技术,提升高铁运营管理水平。
  2.深化机车车辆技术创新。系统总结新一代高速列车技术创新成果,抓紧完成试验验证工作。推进时速400公里综合检测列车、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高寒动车组、城际列车和智能列车的研制工作。进一步深化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技术创新,提高设计制造和运用维护水平。完成时速200公里客运机车、30吨轴重机车等研制工作。进一步优化载重70吨以上货车和特种货车技术,开展30吨轴重货车技术和长大重载列车控制技术研究,搞好高效大型清筛机等养路机械设备研制,深化大型养路机械运用维护技术研究,提升大型养路机械技术水平。
  3.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三大领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铁路信息化迈上新台阶。强化铁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4.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重点抓好高铁工程建设、动车组制造、列车运行控制、设备养护维修、运输组织指挥和客运服务等方面技术标准的完善,形成我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加快铁路技术政策和技规的修订工作。加强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对外交流,推进我国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
  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1.大力拓展客运市场。抓住1月份实施新图的有利时机,结合京沪、哈大、京武等高铁干线的陆续建成投产,积极探索高密度、公交化、阶梯式的动车组开行模式,丰富高铁客运产品,同时对既有线客运产品进行优化,全面提高客车开行质量。加强和改进售票工作,积极探索多种售票方式。全力抓好春运、暑运、黄金周、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客运工作,科学制订运输方案,最大限度增加旅客发送量。
  2.全面加强货运组织。统筹用好新增和既有运输能力,搞好客货分线运输,优化货车开行结构,开发货运新产品,努力增加货运量。优化大宗货物直达和“五定”班列组织模式,在部分线路开行集装箱快速班列和快速城际班列,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货运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3.大力提高运输效率。强化运输集中统一指挥,确保运输秩序,实现调度指挥精细化。加快车辆周转,坚持以卸定装,严格按方案组织装车,增加货车静载重。加强卸车组织,进一步提高夜卸比重。加强区域内联劳协作,组织机列有序衔接,深入实施大客户战略、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等工作,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
  4.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尽快规范高铁服务,以京沪高铁为重点,推行全线统一服务标准,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世界一流的高铁服务品牌。全面改进售票服务工作,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优先保障学生、农民工购票,切实方便旅客购票。严格执行普通站车服务质量标准,认真解决乘降组织、供水供餐、卫生环境、备品更换、设施维修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保证基本服务质量。加强路风建设,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受理旅客货主反映的问题,严厉查处以车以票谋私等问题,维护良好的路风路誉。
  努力提高铁路发展质量
  1.加大成本管理力度。严格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纪律,强化执行过程控制,对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实施责任追究。狠抓生产过程中的节支降耗,加快调整内电结构,推进
“两标合一”、柴油 “低烧”工作;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优化修程修制;扩大物资招标采购范围,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
  2.加强资金和资产管理。科学编制资金预算,使资金使用与生产经营和建设过程动态衔接,避免大额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大力吸纳权益性资金,合理使用债务性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有效防范资金风险。建立资产动态管理机制,盘活用好各类资源。
  3.大力发展多元经营。巩固和发展多经优势产业,管好用好战略装车点和环保运输项目,发展 “门到门”物流服务,开发旅游商品和列车配餐、保洁、洗涤等站车商业服务业务,推动旅游、广告、酒店业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拓展物业、社区居民服务等业务,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分流安置能力。加强多经亏损企业整合重组,减少法人企业数量和管理层级,划小核算单位,促进多经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
  4.积极推进节能环保工作。加强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建设,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建设项目能评环评水保工作,广泛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节能环保指标。
  5.加强铁路法制建设。加强行政许可管理,规范审批程序,提高行业监管水平。推进铁路立法工作,提高铁路依法管理水平。加强企业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做好技术专利申报工作,依法加强铁路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铁路改革开放力度
  1.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扩大合资建路规模,大力吸纳各类资本投资铁路建设。进一步扩大铁路企业重组改制范围。积极争取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继续加大债券、票据、融资租赁和信托产品等融资规模,加强利用外资工作,降低融资成本。
  2.深化铁路运输经营改革。结合新线投产和客货分线运输,推进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快劳动组织改革。支持鼓励和引导合资铁路公司重组整合,依法规范运作,完善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全面完成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进一步加大运输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抓好与境外铁路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我国铁路的产业集成优势和技术优势,组织相关企业开拓国外铁路市场。在对外承揽项目中,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发挥铁道部主导作用,统筹安排力量,形成整体合力;推出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制造、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开展对重点项目国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有效规避和防范各类风险,提高铁路
“走出去”的整体水平。
  4.扩大我国铁路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铁路联盟、铁路合作组织等国际铁路组织的活动,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和区域铁路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宣传、推介中国铁路发展成果,扩大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对外合作领域人才培养,为铁路
“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发展口岸运输和国际联运,提高口岸作业能力和通关效率,保证战略物资运输。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货物运输,扩大开行数量,保证运量持续增长。
  进一步发展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1.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适应铁路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好服务中心、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活动,凝聚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开创铁路群众工作新局面。
  2.切实维护和发展职工利益。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进一步畅通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关心职工生活,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工资增长继续向生产一线倾斜;加快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入落实
“三不让”承诺,完善扶贫帮困机制;搞好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障线建设,做好职工健康休养工作,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识水平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