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高考传记类文本阅读妄》一文以"妄"入文,意在表现怎样的主题

阅读与写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与写作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阅读与写作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历年试题和答案(精)请勿转载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历年试题和答案(精)请勿转载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11:20:2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阅读此文档的用户还读了
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2)历年试题和答案(精)请勿转载
官方公共微信故乡的食物,800作文(共5篇)
故乡的食物,800作文(共5篇)
【故乡作文】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阅读与写作 02现代文员
《阅读与写作》 1. 请予5月25日前完成期中考试卷中的作文题。 2. 请在5月31日前完成“机会”、“改变”两篇作文。 3. 请自读第四单元的课文,可上电大网点击视听频道听主 讲老师讲解相关课文。 阅读与写作(二)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 1、&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句,语出______之口。 ( ) A、欧阳修 B、苏轼 C、曾国藩 D、朱熹 2、《韩昌黎文集校注》中,&昌黎&指的是作者的( ) A、名 B、字 C、号 D、郡望 3、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从文体角度来说,主要是指 ( ) A、文言文 B、骈文 C、韵文 D、散句之文 4、《钴a潭西小丘记》中,以牛马和熊罴形容的对象是 ( ) A、钴a潭 B、小丘 C、小丘之土 D、小丘之石 5、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作家有( )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6、下列四位中为宋代的作家是 ( ) A、袁宏道 B,柳宗元 C,韩愈 D,曾巩 7、《纵囚论》全文展开议论的基本依据是 ( ) A、君子和小人的差异 B、信义的作用 C、刑戮的对象 D、人之常情 8、宋代,具有洒脱无拘,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的名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苏洵 D、曾巩 9、中国当代文学开始于( ) A、&五四&时期 B、1949年C、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 10、在文中引用到韩愈的诗句&州家申名使家抑&的是 ( )A、《小狗包弟》 B、《误传记妄》 C、《故乡的食物》 D、《酒话》 二、词语解释 1、太行之阳有盘古 2、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3、从子于盘兮 4、当湍而浚者 5、信义行于君子 6、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7、白过之,以病卒 8、终以污U事长流夜郎 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三、简答 1、 作者在《钴a潭西小丘记》中为何竭力赞美小丘? 2、《后赤壁赋》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误传记妄》一文以&妄&入文,意在表现怎样的主题? 4、《风雨天一阁》的主题是什么?
四、阅读与分析 1、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雩、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上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其用意何在? 2)、作者最后何以要&贺&小丘?
2、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情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因为久违,我对茨菰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菰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菰,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北方人不识茨菰,我买茨菰,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菰&。--& 茨菰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北京的茨菰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1)、对于茨菰,&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而&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为什么? 2)、如何理解&我想念家乡的雪&一句在结构和主旨上的表达作用?
五、作文 春雨 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二、释词 1、山的南面
6、把、用,而
三、简答题 1、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赞小丘即是赞自己,只有充分写出小丘的引人入胜,才突出小丘的不遇知音,即是自己的不遇。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 2、由乐到悲,终至飘渺,显示超凡脱俗的心境追求。 3、作者明为批评自己的&妄想&,实际上表现的是对压抑人性、荒谬背理的所谓&干校&教育的否定这一主题。 4、从人的信仰、精神、执着等方面考虑 。
四、读与分析 1、1)、对比。议论。突出了小丘遭遇之不公,流露出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及无奈。 2)、小丘遭遇与己类似,贺小丘之遇是反衬自己的不遇的冷落伤怀,这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借山水清韵抚平内心的创伤。
2、1)、茨菰是他家乡的特产,作者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爱吃茨菰倒不是真因为特别好吃,而是茨菰能解他的思乡之渴。 2)、从结构上看,这句起到了照应前文和总结的作用;从主旨上看,那是感情的升华,抒发了对家乡的浓烈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因为那咸菜茨菰等食物通常是在下雪时才常吃的。作者以想念家乡的雪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篇二:1407“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2014年6月) 一、期末考试题型、要求及复习提示 期末考试复习依据:主教材:《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陆亚萍 骆自强 詹丹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业册:《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上海开放大学2013年版,红色封面,责任编辑为刘云波)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每题只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2-5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示例: (多选)下列历史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D.韩非子 E.朱熹 答案及解析:BC。选择题涉及的面较广,考核的知识点一般比较细微。本题可以直接以掌握的此项知识点作答,《庄子》(节选)一文“作家小传”中提到“(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则答案可知。本题也可以凭借掌握的其他知识点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如分析选项可知,孔子为儒家学派,韩非子为法家学派,朱熹为南宋理学家(属儒家学派),排除ADE选项,可得正确答案。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复习提示: 请熟悉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作家小传、文章评点,识记、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文学史常识、语言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旨、课文的写作手法等。考核知识点及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
3、阅读理解题(分古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五小题,共30分) 示例: (古文阅读理解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2.试分析庄子游濠梁、知鱼乐体现出怎样的审美境界?(7分) 3.就本文看,庄子和惠子各自思维的特点是什么?(8分)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是怎样的);你原本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解析:翻译题要求直译,尽量不要意译。关键的字、词一定要译出来,如本题中的“固”、“全矣”。2.答案: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的身心处于无限自由的境界,在“游”的境界中,忘却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发出“鱼乐”的感慨是很自然的。(4分)由此,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心理条件下达到了身与物齐(或“物我合一”)的超然境界。(3分)解析:“怎样的审美境界”很好回答,学习过这篇课文的同学都能抓住“身与物齐”这一要点,关键是题干中还有“分析”这一要求,也就是说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得出“体现了身与物齐的审美境界”这一结论。用什么材料,题干中其实也有提示,即对“游濠梁、知鱼乐”作一简单分析。在分析鉴赏文本方面,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揣摩老师上课时的分析角度和方法,借鉴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的“文章评点”。 3.答案:庄子与惠子同游,庄子感受到快乐和自由,而这种主观情绪也投射在他所见的水中鱼儿上,他会感到鱼儿是很快乐。可见,庄子是诗性思维,是一种悟性思维,往往打通物我,融合物我,往往以个人审美体验为依据。(4分)而惠子却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一步步推断出人是无法了解他者(包括物、他人)的情绪、想法的,认为庄子是不可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可见,惠子是以实证为基础,恪守物我界限,一切以经验和逻辑为准绳。(4分)解析:答题思路同第2题,即除回答要点外,要对文本材料作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题复习提示: 请结合课文注释、文章评点,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列篇目的课文内容、写作主旨、写作手法,能作出一定的分析,文言文部分能结合语境理解并翻译句子。重点掌握精读篇目的相关内容。具体题型和难度可参考“形成性考核册”和 “期末复习题”。
4、材料作文(40分) 根据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示例: 张爱玲聪慧绝伦,出生时, 曾有过的显赫家世已经没落,童年父母离异,加之自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可以说,她对于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人事,是看得很破、很透彻的,她在《谈音乐》里这样说――“在这样凶残的,大而破的夜晚,给它到处开起蔷薇花来,是不能想象的事”。可是,或许也正因为此,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更踏实,她热爱并追求生活中虽平凡但可以把握的幸福,所以她又说:“即使不过是绸绢的蔷薇,缀在帐顶、灯罩、帽檐、袖口、鞋尖、阳伞上,那幼小的圆满也有它的可爱可亲”。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经历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有成功也有挫折,有希望也有失望,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态度。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作文思路解析: 构思方面,首先抓关键词,如本材料的关键词是“态度”(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再对关键词进行具体、展开式的思考,如:一种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应是怎样的?如何能形成?我的人生观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有哪些事例?可以把相关的问题先罗列出来,再考虑在写作中主要谈哪几个问题。 写作思路方面,可以遵循“引议联结”的顺序来构架全文,比如,引:(引出话题)从材料中引出张爱玲的人生态度;议:(立论)对人生态度这一话题我怎么看;联:(多角度阐述中心观点)联系实际、联系古今中外的例子、联系自己、身边人的经历;结:(收尾)有所深化或拓展,注意要精练。 提纲写作法: 1. 材料讲的是什么意思?(不是指材料讲的事件,而是指事件所指向的意义。) 2. 你准备以材料为契机谈什么方面?(社会、历史、人生、生活中某一方面) 3. 你的观点是什么?(细腻一点为好。) 4. 你准备写记叙文还是议? 5. 你想到哪些事例、材料是可以使用的? 6. 写出4~7段的提纲(包含每段主旨、所用事例材料) 复习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出自教学大纲所列课文,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选取合适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请结合“形成性考核册”和“期末复习题”中的材料作文题进行模拟练习。注意,角度不要选取得过大,最好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贴合,有话可说且能够说得入情入理。
二、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三、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 1.从学生进行考试的形式上说,参加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可以携带一张学校下发的特殊的A4纸进入考场。这张纸上可以是一些知识要点和参考资料。 2.这张纸上的所有参考内容只能是手写的,不能打印或者复印内容。 3.关于这张A4纸的下发和使用的具体要求,同学们可以仔细询问教务处负责考试的老师。 四、注意事项 1.考试时将下发试题和答题纸各一份,请按题目序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勿在试题纸上作答。 2.考试时须携带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水笔,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理解题和作文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水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附: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参见“大学语文形成性考核册”三次阶段性综合练习中的选择题部分。
二、阅读理解题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 翻译划线的句子。 2. 辩论“鱼是否快乐”、“你我能否知道鱼是否快乐”,本质上是辩论“人是否能感知、理解他者”。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惠子和庄子的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请说说理由。
(二)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1.翻译划线的句子。 2.本段共出现三个“奇”字,请谈谈分别应作何理解? 3.在胡宗宪幕下,徐文长与他人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三)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Y,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你,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 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1. 翻译划线的句子。 2. 文中说徐文长的“不以模拟损才”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反映了袁宏道的什么主张? 3. 徐文长名声不出越地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样的人物的?
(四)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本段最后关于苍蝇的寓言,意在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2. 卢梭和钱钟书都认为《伊索寓言》不适宜作儿童读物,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请结合选段,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并适当举例。
(五)母亲对我说,她想送给阿娜?夏克勒顿一本《利特雷词典》。阿娜是我们的一个穷朋友,我像儿子般爱她,所以高兴得跳起来,却听见母亲补充说: “我送给你父亲的那本是仿摩洛哥纸革封面的,送给阿娜的嘛,我想羊皮纸封面就可以了。” 我一听就明白羊皮纸肯定便宜得多,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心里那股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母亲可能觉察到了,她很快又补充一句: “她肯定看不出二者的差别。” 不,这种小小的弄虚作假并非母亲的天性。符合她的天性的是送礼物这件事本身。不过,母亲让我当了她的同谋,这使我感到恼火。 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我都忘记了,为什么母亲这几句话却如此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这是因为,尽管这几句话在我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但我感到自己也可能会这么想,这么说的。当时我大概意识到,我惊讶而痛心地在母亲身上发现的这种习惯势力,我将要与之斗争。其他一切都融汇在母亲那和谐的整个形象中了。也许正因为这几句话不符合母亲的天性,我觉得都不像是出自她的口,所以我才记得特别牢固。这多么发人深省啊!这种教育养成的习惯多么根深蒂固,它常常会占上风!可是,母亲周围的人大多数都是变态的,她很难区分真伪,就是在她自己后天性的情感中,也很难区分那些是天性的自发流露。尤其因为她太胆小,缺乏自信,不可能让自己的天性占上风。她关心的总是别人和别人的意见,总是渴求更好的东西,符合既定准则的更好的东西,总是努力争取更好的东西,却甚至丝毫没有想到(她太谦虚,不可能承认),她身上最好的东西,恰恰是她最不费劲就能得到的东西。 1. 在给阿娜送礼物这件事上,母亲和“我”的心理有何差异? 2. 作者举母亲送礼物这一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3. 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惊讶而痛心地在母亲身上发现的这种习惯势力,我将要与之斗争”?篇三:大味至淡 龙源期刊网 .cn 大味至淡 作者:周游 来源:《课外语文》2013年第12期 我是“汪迷”。像汪曾祺的所有乡党一样,大多没大没小地称他汪老,甚至直呼汪老头儿。我几乎通读了汪老的所有作品;许多作品,我不知道究竟读过多少遍,有些段落还能背诵下来,尤其有关美食的文字。 汪老谈美食,不同于周作人的冷峻和张爱玲的矫情,也不同于梁实秋的一脸吃客相。汪老总是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别有风味地流露出淡淡的文化气味,都是寻常吃话,百读不厌。不过,汪老也不掩饰他的“馋样”。说到吃,旧时最俗的说法是大鱼大肉。汪老既不避俗,又有化俗为雅的本事。他曾写过《肉食者不鄙》和《鱼我所欲也》,前一篇专说猪肉,从扬州狮子头到云南宣威火腿,其间包括上海的腌笃鲜、苏州的腐乳肉、绍兴的霉干菜烧肉、湖南的腊肉、广东的烤乳猪及全国到处都有的东坡肉等,百余字一段,特色与做法都已说清,颇似清代才子袁枚《随园食单》的文体。后一篇说了十来种鱼的食法,看了不能不让人垂涎。当然,汪老不仅写过大鱼大肉,还写过很多上不得台面甚至似乎不值一提的食物。他都写了,写得那么细致,那么动情,一些平时不大惹人注意的食物在他笔下竟都奇迹般地活灵活现,顾盼生辉。当然,汪老所写的故乡食物,绝对不是逗人食欲,更重要的是把深藏在读者心底的那种平时不易流露的浓浓乡情也撩拨起来了。譬如《咸菜茨菇汤》,描写儿时在冬季下雪天喝咸菜茨菇汤的感受,他在文章的结尾似有意若无意地写下了这样的两行文字: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即使不是高邮人,读了也会怦然心动,黯然思乡。汪老是谙熟食之五味的,而且每每在文章中津津乐道,仿佛为了借助回味无穷再过把瘾。除用散文记述故乡的食物,汪老还在小说中介绍故乡的食事。一篇《八千岁》写满汉全席,在《桥边小说》中写到连万顺茶干制作的讲究,其精通程度就连一些内行人也为之瞠目。 汪老对中国饮食文化颇有研究,从古代、现代到当代以及少数民族的食事,他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各地风味食品、名吃、小吃特有兴致。他在南宁体验生活,不吃招待所的饭,拉上贾平凹跑到街头瞎吃“老友面”(酸笋)。他在内蒙古吃没有什么调料的“手把羊肉”和半生不熟的“羊贝子”,同去的人不敢领教,他照吃不误,并且啧啧称赞:“好吃极了!鲜嫩无比,人间至味。”他说:“我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至今引为憾事。”看来美食家不仅要有好胃口,还要有好胆量。 汪老不仅精通吃经,而且还有颇为精湛的烹饪手艺,擅长做淮扬菜,只是北京难以买到正宗的做淮扬菜的原料,只好就地取材另找代替。这样一来反倒形成汪老独创的风味,源于淮篇四:高三语文周六练习03 2014届高三语文周六练习003
一、基础及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感喟./匮.乏吝啬./色.子遒.劲/集腋成裘. B.漂.白/漂.洗角.色/角.斗
屏.除/屏.气凝神 C.祈.祷/颀.长梦魇./笑靥.
歆.羡/万马齐喑. D.拮.据/狡黠. 隔阂./弹劾. 洗濯./擢. 发难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次联合执法演习的公开项目也都是“非战斗性”的,但把海军拉出来,这个姿态释放出的内涵丰富的信号足以让日本以及菲越等国认真琢磨一阵子。 B. 在操作上,建议投资者采取波段操作的手法,避免手中个股上下过山车、股价最终原地踏步的尴尬局面。 C. 海军的参与表明,中国试图向国内外发出这样的信号:一旦钓鱼岛发生不测,中国海军将不惜投入战斗。 D. 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会惠及到更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相互支撑,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活力。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
)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把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中国作家莫言,对他多年来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予以充分肯定,但我们国内却有不少人
,对莫言的作品、莫言艺术创作的水准颇有微词。面对这种状况,莫言表现得很淡然,既未
,而是平静地表示感谢所有挺他和骂他的人。 A.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妄自菲薄B.不以为意自命不凡自惭形秽 C.不以为然自命不凡妄自菲薄D.不以为意自以为是自惭形秽 4.据《扬子晚报》9月19日报道,南京21所中小学要开“苹果班”,上课人手一部ipad,把教材内容等全部存储其中,进行“数字化教学”,学生课上完成习题时不再需要笔和纸张。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说:“数字化教学” 质疑者说:“数字化教学” 5.用文字分条概括下面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不得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50字)(4分)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段分布比较图 二、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故乡的杨梅 鲁 彦 ⑴故乡的食物,我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了。倘若我爱故乡,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的这叫做杨梅的果子吧。 ⑵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⑶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⑸滋味吗?没有十分成熟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这甜味可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 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⑹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⑺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地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的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⑻“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的看一看,多多的洗一番。 ⑼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越吃越快了。 ⑽“好吃,好吃,”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待肚子胀上加胀,胀上加胀,眼看着一脸盆的杨梅吃得一颗也不留,这才呆笨地挺着肚子,走了开去,叹气似的嘘出一声“咳”来?? ⑾唉,可爱的故乡的杨梅呵。 ⑿一年,二年??我已有十六七年不曾尝到它的滋味了。偶而回到故乡,不是在严寒的冬天,便是在酷热的夏天,或者杨梅还未成熟,或者杨梅已经落完了。 ⒀这中间,曾经有两次,在异地见到过杨梅,比故乡的小,比故乡的酸,颜色又不及故乡的红。我想回味过去,把它买了许多来。我用沸滚的开水去细细的洗杨梅,觉得还不够消除那上面的微菌似的。于是它不但更不像故乡的,简直不是杨梅了。我只尝了一二颗,便不再吃下去。 ⒁现在我的味觉也显然改变了,即使回到故乡,遇到细雨如丝的杨梅时节,即使并不害怕从前的那种吃法,我的舌头应该感觉不出从前的那种美味了,我的牙齿应该不能像从前似的能够容忍那酸性了。 ⒂唉,故乡离开我愈远了。 (节选自鲁彦《故乡的杨梅》) 6.说说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7.说说文中画线文字的表达特色。(6分) 8.作者在文中说:“唉,可爱的故乡的杨梅呵。”概括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理由。(4分)9.探究这篇散文的感情倾向。(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4)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
(杜牧《阿房宫赋》) (6)《齐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7)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8)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9)君子喻于义, 。 (《论语》) 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 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 四、作文题(70分) 11.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一篇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2014届高三语文周六练习003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B A项,kuì,sè/shǎi,qiú;B项,piǎo,jué,bǐn;C项,qí,yǎn/yè,xīn/yīn;D项,jié/xiá,hé,zhuó。 2. A(B“尴尬局面”前残缺动词“出现”。C“不惜”后面残缺宾语如“代价”等。D “到”多余,与“及”重复) 3.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用以表明有些人对莫言获奖的否定,正合语境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此处不合语境。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合乎语境意。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合语境。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合于语境。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此处语境中没有与别人相比之意,故不合语境。) 4.【答案】: 【“赞成者说”示例】 ⑴“数字化教学”减轻了学生的书包负担; ⑵“数字化教学”为学生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供了方便; ⑶“数字化教学”不需要纸和笔,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评分建议:内容,2分;形式――陈述句,1分。若理由不成立,不仅内容分不可赋予,形式的1分不可赋予。 【“质疑者说”示例】 ⑴“数字化教学”减轻了学生的书包负担,难道没有增加学生视力负担吗? ⑵“数字化教学”为学生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提供了方便,难道就不担心它也方便学生获取影响学业的其他资源吗? ⑶“数字化教学”不需要纸和笔,减少了资源的消耗,难道我们就不担心学生书写能力的退化吗? 评分建议:内容,2分;形式――反问句,1分。质疑必须针对赞成的理由提出且合乎事理,若前后脱节或不合事理,则此质疑无效,不得分。 5.(1)人口结构比例发生变化:少儿比重减少,其他人口比重增加;(2)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每点2分)
二、文学类文本(20分) 6.(4分)总写杨梅特征(形状惊异,颜色可爱,滋味甜美),总领下文对杨梅的具体叙写(或为之作铺垫)(2分);表达对杨梅的喜爱与相思之情,奠定全文感情基调。(2分) 7.(6分)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2分),由外到内(1分),写出了杨梅颜色的 可爱特点(1分)。语言如话家常,生动有韵味(2分)。 8.(4分)(1)杨梅形状(令人)惊异,颜色可爱,滋味甜美;(2)杨梅凝结着儿时美好的回忆;(3)凝结着亲情童趣;(4)承载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每小点1分。计4分) 9.(6分)(1)对故乡杨梅的怀念;(2)对故乡和亲情的怀念;(3)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4)对美好记忆难以找寻的伤感;(5)对人生境况变化的感慨。(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即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会挽雕弓如满月 (2)入则无法家拂士(3)恐年岁之不吾与(4)潦倒新停浊酒杯(5)廊腰缦回
(6)志怪者也(7)温故而知新
(8)福兮祸之所伏(9)小人喻于利 (10)有杀身以成仁 (1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作文 【立意分析】 材料只有一句话:“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当然是一只横着走的螃蟹对人发出的困惑。其实,人也常对螃蟹这样说:“可也怪!螃蟹怎么是直着走的?”进一步,人们还常对他物、他人这样说:“可也怪!这个东西/这个人咋是这个样子呢?” 人们之所以在这样的困惑,源于两点:一是自己不了解对方,二是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好的、正常的、正确的,三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物、他人,不包容,不宽容。 【中心论点】 ? 不要以己度人; ? 换个标准看他人; ? 以欣赏的眼光看他人; ?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特色; ? 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分论点】 因为此则材料极其简洁且有明显的寓言性质,所以,在确定了中心论点之后,就可以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合乎逻辑的自问自答,以答作为充实文章说理的分论点;或者也可以从上述的几条中心论点中选三条直接用来作为分论点。 【如何选材】 凡寓言性质的材料,都必须过渡为人世生活来选材。作文是人学,是社会学,考生必须始终牢记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允许他人、他国有自己的特点、特色、选择,不要简单地指责、批评、否定,而应该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古往今来,一切成功的个人和一切成功的事业,都因为容纳了形形色色的个性、才华、气质的人才,都因为有效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合力。篇五:第二次月考试题(11月份) 平江三中2015级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检测范围:必修一 制卷:邱妹平 审核:高一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计37分) (一)阅读《鸿门宴》中的语段,完成试题。(共计25分,选择题12分,翻译13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S。”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行李之往来 .... C.持千金之资币物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跟从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 C.令将军与臣有S: 通“隙”,隔阂,嫌怨D.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 3.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亚父者,范增也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者有小人之言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④敢以烦执事 ..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二)、翻译题(共13分)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4分) (《鸿门宴》)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分)(《鸿门宴》)(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荆轲刺秦王》)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荆轲刺秦王》)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6、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2分)
7、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四)8、默写(6分) (1)“易水送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2)《再别康桥》描写金柳的诗句是:
; (3)惨象, ;流言, 。 二、现代文阅读(共计18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试题。(6分,每小题3分)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 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9、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和划线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恶意的闲人:指一般的庸俗市民 B、有恶意的闲人:指反动文人陈西滢之流 C、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鲁迅引用陶潜诗的意思是说烈士的死不能引起亲戚朋友的长久悲痛,这实在太没有意义了。 D、“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鲁迅先生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徒手的请愿对于中国历史的前进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小的。 10、“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里作者将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行成。 B、“大量的木材”比喻巨大的流血斗争。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是说徒手请愿是能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只是力量比较弱小罢了。 D、鲁迅先生借这句话警醒世人,应当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故乡的食物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 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在我的家乡,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 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 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在孩子眼里,装在坛子里的炒米是一粒粒充满诱惑的珍珠。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 “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 军队)在 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有删改) 11、文章写的是故乡的食物,可开头为什么要从“小时读《板桥家书》”写起?(2分)
12、划横线“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文中划波浪线的“在孩子眼里,装在坛子里的炒米是一粒粒充满诱惑的珍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14、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你的家乡有哪些精彩的风俗习惯或美味可口的小吃?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3分)
第Ⅱ卷 语言文字基础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计15分,每小题3分) 1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 A.激亢(kàng)
创伤(chuāng)
立仆(pū)
寥落(liáo)长歌当哭(dàng) ..... B.祷告(dǎo)停泊(pō)弄堂(lòng) 浸渍(zì) 力能扛鼎(káng) ..... C. 刀俎(zǔ)
戮力(lù)玉i(kuài) _(chēn)目
参乘(ch?ng) ..... D.作揖(yī) 漫溯(shù)
租赁(lìn)
拜谒(yì) 狗吠(fai)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书写准确,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这里阳光明楣,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B.听见小狗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会招来抄“四旧”的红卫兵。 C.刘和珍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不顺的。 D.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记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些曾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 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B. 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回到谈判桌上比进行军事演习有效,重启六方会谈总比炫耀武力同盟可行,这个道理是不容置喙的。 .... C. 政府力挺开发商已是图穷匕见,使得很多城市房价下跌变得困难起来,客观地说,全国绝.... 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还在上涨。 D. 第11届全运会男篮决赛中,尽管山东队有巴特尔等老将坐镇,但广东队在进攻中草木皆...兵,多点开花,最终以大比分战胜了山东队。 .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闻的结构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标题――新闻要点概括;导语――新闻内容概括;主体――新闻内容细节;背景――新闻背景穿插;结语――新闻意义评说。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 C、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D、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闻一多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下列选项中,对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新闻网》济南12月29日电山东省气象台29日上午发布消息称,从28日下午开始,山东省大部迎来降雪天气。截止到29日上午齐鲁大地出现中到大雪降雪过程,局部地区有暴雪。受积雪和道路结冰影响,山东省气象台29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目前,山东境内高速全线封闭。 A、山东省气象台29日上午将发布高速全线封闭的消息 B、从28日下午开始,山东省大部迎来降雪天气 C、山东遭遇强降雪,境内高速全线封闭 D、积雪和道路结冰,高速全线封闭 四、作文(50分) 人生旅途,记忆林林总总,但,什么样的记忆,才会深深地铭在心底,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风化?它也许是个人的失与得,也许是家庭的悲与喜,也许是国家的屈辱与荣光,也许是人类的迂回与进步?? 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为,立意自定,不少于... 字。相关热词搜索:
[故乡的食物,800作文(共5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故乡作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人物传记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