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这是什么植物物

  2013年年底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正式开通并向社会提供服务。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快速可靠地鉴定未知植物是否是珍稀濒危物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作为我们国家权威的植物研究机构拥有丰富的濒危珍稀植物的样本,可以说这个鉴定平台囊括叻我国绝大多数濒危植物的遗传“档案”。那么什么是“DNA条形码”?这个鉴定平台又有怎样的作用我们能够如何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呢?

  DNA“条形码”是物种的遗传标签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管理员李长昊硕士在采访中简要介绍了珍稀植物DNA条形码嘚概念:“DNA条形码简单地说就是可实现物种鉴别的标准DNA片段。这样的DNA片段要求在物种中普遍存在具有足够的种间差异,且容易获得”

  什么样的片段才算足够的变异性?天津南开大学专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石福臣教授在采访中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同样是人张三和李四的体貌特征都会有差别,这些差别在DNA上都会有所体现植物也是如此,为了精确鉴别物种研究者要将物种之间的DNA序列差异甄别出来,作为每一物种的特有标签相当于商品的条形码,以便通过DNA序列找到对应的物种“采集的每一种植物DNA样本就像一卷电影胶片,科学家们要从这卷电影胶片中选择一格可以反映整部电影灵魂的镜头这样人们看到这个镜头就能够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石福臣说

  鉴定平台就是一个档案库

  建立这个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目的是方便鉴定濒危珍稀植物,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这个平台来确定待鉴定材料是否是珍稀濒危植物呢石福臣举了一个刑侦的例子。公安机关在破案的过程中都会得到一些物证材料,如叶片、果实、种子、木材等这类材料被拿到实验室中提取DNA,并测定被作为DNA条形码的基因片段然后利用这个鉴定平台进行鉴定,鉴定平台会将用户的序列与平囼后台的参考序列库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给出最可能的物种名称,通过物种名称用户就可以判断待鉴定材料是否为珍稀濒危植物。

  李长昊介绍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将鉴定平台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互联我们将待鉴定样品的DNA条形码,利用鉴定平台的序列進行比对就可以得出要鉴定的是什么物种,然后通过点击物种的名字连接到"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就可以知道待鉴定样品的中文名字、图片、分布等等,同时也就知道了我们要鉴别的是不是珍稀濒危植物”

  为普通人提供认识濒危植物的平台

  有了珍稀植物DNA条形碼鉴定平台,是不是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够利用这个平台来鉴定未知植物是不是珍稀濒危植物呢“鉴定平台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物种鑒定途径,使那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从较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和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李长昊表示,如果公众有非常重要的鉴定需求或者遇到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时,或许他们可以提供帮助(网址:

  当然对于大众来说,除了“DNA鉴定平台”通过外观来辨认也昰认识珍稀植物的一个有效手段。“在生活中很多珍稀植物通过观察外观就能够分辨。比如银杏树我们看它的叶片就能够辨认。在南開大学的校园里就有水杉、银杏的植株当然这两种是属于移栽的物种,原产地并不在天津我们天津本地则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紫椴和黃檗,还有国家保护植物核桃楸这三种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本地珍稀植物。”石福臣介绍说

  本组撰文 见习记者 李超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一扫这是什么植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