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溪属于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区还是山区

宁波一山区小学:老师把贫困生领回家避寒
&&&&来源:&&&&
&&&&&&字号
老师到学生家家访。
人民网宁波1月21日电 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赤堇小学地处山区,为了不让部分家里居住条件差的学生受冻,该校老师主动将孩子们领回家照顾。
赤堇小学不大,全校共6位教师,39个学生,其中15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租住在附近的童村,居住条件较差。
21日,校长周妙亚和老师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分头去这15个孩子家里去家访,分别将这些居住条件简陋的孩子接到自己家中暂住避寒。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们不挨冻!”周妙亚说。(陈金莲、薛丛川、吴彦)
学生们在老师家里。
(责编:归鹤、翁迪凯)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原创推荐|风情小镇
图说浙江|人民电视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现在的位置: >>
鄞州塘溪通过五举措加快人文旅游小镇建设
信息来源:宁波旅游网 &发布时间:
  塘溪人文山水资源得天独厚,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小镇下大力气改善城镇面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谋划”人文旅游小镇总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民间资本加盟。
  (一)精心搭建一个重要推介平台。按照“定位全区,影响全市”标准,计划在今年4月24号―5月22日举办第六届名人文化旅游节。活动经费预算从前几届的20余万元增加至今年的100万元,方案设计邀请了鄞州日报旗下专业策划公司进行制作。以推介“古村、故居、古道、民宿”为主要目的,共穿插安排了开幕式暨“塘溪的乡愁.沙耆报纸艺术画展”、“飞越塘溪”山地越野大赛、“跑男”来寻宝活动啦、“塘溪的乡愁,文化走亲”市、区文联走进塘溪采风活动、“爸爸去塘溪吧”亲子活动、闭幕式暨堇山湖文化休闲长廊落成仪式等六大块活动内容。其中将开幕式暨“塘溪的乡愁.沙耆报纸艺术画展”安排至鄞州公园举办。
  (二)倾力打造两条风景、旅游主线。一条是“书香文道、山水绿廊”。即在盛宁线塘溪段整体“白改黑”基础上对7.5公里道路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提升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将对沿线外墙立面进行统一改建,拆除沿线约5000平方米违建钢棚,新建7个主题小品节点及一批城市家具、公交设施和标牌标识。另一条旅游精品线。以2.5公里长的堇山湖休闲文化长廊为轴带,串联沙村、童村、上周村和童夏家村四大古村,实现优质资源集聚利用、组团开发。
  (三)谋划建设三大文化创意基地。一是童村名人文化传承基地。利用赤堇小学撤并契机,对原校舍进行适当改建,用于以童第周为代表的四大名人文化基地和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将切实丰富童第周故居可游内容。二是沙村上坎沙氏.沙耆书画写生基地。计划适时对沙村上坎36户、53间房屋进行整体收购、收租,用于写生、书法培训基地和民宿项目建设。三是上周村旅游集散中心基地。今年计划将对严重影响整体环境的上周村村口占地面积10亩的旧厂房进行拆除,用于镇旅游集散中心或周尧蝴蝶馆建设。
  (四)重点建设四大旅游服务配套区域。一是雁村堇山居民宿酒店、奇峪山庄和花海百果园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一期投资1000余万元堇山居民宿酒店和百果园即将投入试营业,二期奇峪山庄将在今年开工建设。二是东山老村华家山区块民宿项目开发。南铂集团已与东山村达成初步投资意向,计划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对东山老村华家山区块进行高端民宿和农家乐餐厅开发,目前前期政策处理工作已获得实质性突破。三是施村大岭老村开发项目。已有投资商对该地块开发产生浓厚兴趣,原投资商也原则同意对已收购房屋进行转让,只等施村对剩余老房屋完成政策处理后即可开展实质性建设。按初步设计方案,该地块将用于森林餐厅和高档民宿酒店建设。四是邹溪铜弹岭旅游开发项目。目前,浙江丽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十分看好邹溪铜弹岭古道周边区块旅游开发前景,多次主动到镇对接。
  (五)加快建成五大文化主题公园。今年,将在现有名人文化公园基础上,再新建或谋划新建四大文化主题公园。其中已开工建设的三个节点公园,分别为占地面积36亩的高速出口门户公园、坊前废弃宕山地块梅园和原名人公园地块童鱼、蝶园公园建设。另外,还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沙村后山开展沙孟海、沙耆文化公园建设。
用户最新点评
我要点评该内容(*为必选项)
* 总体印象:
* 点评标题:
* 详细点评:
至少需要10个字。
宁波旅游网公告
宁波旅游网旅游推荐  位于江海之间的鉴江大坝可能是吴川断子绝孙的工程,是否可改变可选方案?有广东的能人异士吗,认为我以下建议是否可行的呢?  供应东海钢铁厂的吴川鉴江大坝可能是吴川断子绝孙的工程之一,是否可以改变其堵坝抽水方式?  鉴江工程的成立,无疑截留的淡水资源对东海钢铁厂及湛江的半岛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鉴江工程的运行,生生被截着流入大海的鉴江在人工改变下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和负面效应,对吴川人的生命健康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吴川为鉴江大陆并不属于雷州版块,隔海远离湛江中心市区,鉴江水源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没有对吴川有帮助作用,反而抑制了吴川从古到今的影响力,让吴川人因为鉴江的蓄流生活在水热火热之中,不断地给吴川带来恶性循环和削弱元气影响。  笔者就鉴江工程对吴川的弊作如下详细的分析:  1,鉴江大坝在中国历史截流上可以说是什么罕见的,鉴江分支多,流程长,沿岸上供应着吴川,化州,茂名,高州,信宜几百万的人民生活水源,而几乎也是污水的净纳河流,鉴江的工程是把吴川作为鉴江的属部与海洋交汇净化处全部堵死,把整条鉴江和中上游众多分支全部变成一个带状的水库,而尽量利用从四面八方流入鉴江的淡水资源引为已用,在中国的众多中上游的建坝工程中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人工截流工程,完完全全在下游与海的边缘把整条水路全部变成了一只大水库,引流湛江东海!  2,大坝的建立首先最影响的是海与江交汇处的巨大复杂的生态环境,每年按正常的鉴江大量的冲积物会从江中冲入海中,为江海交汇的生态鱼类及其它众多生物创造了肥沃的生态环境,咸淡水源产生的生态体系给受污染的鉴江带来巨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分解其有害物。鉴江截坝后,鉴江以海的一方的千万年来产生的谈水咸淡水的生态物种逐渐灭绝,以及江一方也同样的情况,几乎把江海一带的生态体系完全毁灭了。  3,每年从鉴江上中游的沉积物和泥沙的都会冲入海中改变其地理环境,改变其海底和河盘的地貌,同时,高于海平面2平多的鉴江对周边的地区产生强大的渗透压力,造成吴川地区地下水总体上升,对江岸的大型高楼型经济可能产生部分影响,同时来自鉴江的污染物会因为渗透压的上升,使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互渗能力加强,造成地下水强度污染,若鉴江产生污染问题,地下水也因为相同的情况造成吴川人民无水可取。  4,吴川历为为高州府管辖下已经2000多年,几乎在古人的区域划分中从来没有归属雷州一块,可见2000多年来的古人对吴川的地区划分的正确国情,吴川民国后改变湛江管辖,原为湛江行政中心,因为为了顾及雷州半岛庞大的面积,行政中心移至赤坎霞山,作为历来为粤西最强大的经济中心失去了其拥有经济行政的潜力,同样属高州府的茂名缺少了向海向西进最关键的吴川版板,不得不发展化州和电白,然而多为山区的化州和人气不集的电白均不得意,然后,化州等鉴江中上游因为茂名的行政产能经济对吴川的下游产生了极大的污染,在吴川与电白与化州一带众多平原地区却是一片空白,一番山清水秀的景象。  5,吴川人杰地灵,文滔武略,历代人才辈出,都是鉴江灵水脉脉流动的江水滋润,然而鉴江大坝的成立把鉴江的流动的水源变成了一个静止的水库,大量中上游的污染物及沉积物无法通过流动推向大海,实现净化和分解,由于鉴江水源不再流动,容氧能力下降,好氧性生物和微生物类逐渐减少,无法分解水中的排污物并分解成鱼类等生物的营养物质,科学词 流水不腐在鉴江的情况形容再适应不过了,水腐产生大量的毒素,再加上中上游无法百分百过滤下来的污染物,造上了整条鉴江下中上游变成一个无法降解无法过滤的成千公里的长形水库再适应不过了。不再流动的高水位地下水及其腐水的沉积物不但改变其水质,产生大量的湿气产生虫蚊一回事,对吴川人民的风湿等湿性痛病产生不利影响。  6,吴川在几十年来一直努力想找回过去经济粤西老大哥的地位,然而因为经济和行政受制于湛江,但因为地域问题又不能让湛江的经济和行政效应用利于吴川,几乎就夹在茂名的腹地中的吴川虽然与茂名风情相似,但因为行政割据的原因,茂名也并不能效应于吴川,吴川人多地少,在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经济中心下,被逼外出展,造就了大量的老板,然而政府的腐败无能规划水平底下和大量的私人豪屋挤压市区空间让吴川的市区建设在现在发展极其艰难。随着机场的建立和湛江纳国家的南部交通网络于一身,茂名开始意识到向吴川和廉江北部对接,化州在未来会因为接近湛江的区域经济有所增长,然而化州作为中上游的城市的泄污物必定从鉴江顺流而下,最终还是会积在吴川下游这个最大的水库中!  7,在湛江对鉴江工程于吴川的评估中的影响事实上完全是低估了后来的发展,吴川因为鉴江损失和吴川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远远比当初的评估程度大得多多,在承诺补偿的内容中,湛江分别会在吴阳 黄坡 梅录三大重镇设立污水净化厂,然而吴川近几年的发展和中上游的发展产生的排污费用明显用三个镇的小型污水厂完全无法产生其对吴川人伤害的效果。  8,随着鉴江不再流动,其鉴江的净化能力和排泄能力几乎变得极度弱小,海江交汇几乎为0,污染的水源对吴川人民的健康会产生一个慢性而深远的影响,净水器,疾病,心理等负面经济慢慢把吴川人民强悍的经济能力变得极其虚弱,再加上吴川大量的经济产品和行政命脉在雷州半岛的大地上(市区),市区的发展只会让雷州半岛产生利益,远离湛江市区效应的鉴江流域--吴川却得到效益几乎为0,从湛江众多的大型海港中并没有大力支持吴川成为引流茂名的海港发展就从中可见一斑,聪明的古人2000多年来把吴川纳为更为接引吴川的茂名地区其实完全是正确而有道理的。  9,从目前来说吴川正处于茂名湛江的发展上升的空间之过渡地带,鉴江的缺失净化能力和生态破坏对吴川人及整条鉴江中上游的化州茂南用水源问题不可小看,蓄坝利用水源在中国几乎是用上中游来做,像吴川这个在海尾直接一杆蓄死几乎是在全中国没有的例子,而且随着鉴江两岸的发展,静止的鉴江根本无法承受其水质问题,鱼类越来越少,鉴江水质每天都是黄黑黄黑,大量的重金属等沉积物含量越来越高,这种水质不但对吴川茂名两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坡头和东海岛生活用水有所影响。这个工程在评估以前情况可以说是不大的,但社会的发展把这个问题开始扩大的了,产生了比当初评估的严重得多。  10,鉴江水源对东海岛的工程和生活用水完全是可以满足的,如果还要抽到原本就炎热雷州半岛是否非常浪费,用于农业根本并没这个必要。笔者就以上的鉴江工程提出--------:是否可以利用多节取水的原则来改变原来的方案,改用以下方案:  拆除鉴江大坝,在鉴江的中上游,黄坡,塘尾,梅录,长岐分设四个点抽水,引上高塔,通过高塔的水压力再逼至海尾,再引至东海岛!  虽然引线较长,耗资较大,但是这样对吴川和茂名包括坡头东海都是一种可续发展的思路,如果还是保持蓄水的方案来做的话,不出十年,鉴江的沉积物和污染物的含量会达到一个非常严重的程度,对以鉴江为水源的吴川茂名等地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可怕的慢性灾难,看不见但足以把整个地区的经济全部拖垮,一旦引发大面积的污染中毒事件,那几乎可以说毁灭性的破坏。
楼主发言:5次 发图: | 更多
  鉴江  鉴江 编辑  鉴江,广东省沿海河系中最大河流。鉴江流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是广东省第三大水系。鉴江发源于广东省信宜市里五大山的良安塘,流经信宜、高州、化州、吴川等四县市到吴川黄坡入南海,全长231公里。较大的支流有曹江、罗江、袂花江、小东江等汇入干流,分布于湛江、茂名地域,占湛、茂两市总面积的40%。[1]
鉴江平原不但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脉脉鉴江,千载扬波,碧绿的鉴江水千百年来滋养着两岸生灵,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在鉴江出海口的吴川境域有“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之说法。[2]  鉴江,南海水系河流,粤西沿海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广东省信宜市虎豹坑(一说东镇镇庄垌村樟埇坑),由北向南流经信宜、高州、化州、电白、吴川等县(或县级市)及茂名市,由吴川黄坡镇沙角旋注入南海。河长232公里。[3]
集水面积为9464平方公里,广东境内为8734平方公里,河长232公里,河流平均比降为0.374‰。[4]
《大清一统志》载:“……其水澄清如镜故名。”[5]   在信宜市,发源于东镇镇庄垌村樟埇坑(一说虎豹坑[3]
)(该发源处位于花岗岩区的小山间盆地内,上游支流密布,河床比降大,又处于暴雨区,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樟埇坑向东北方向流至大沙陂村,和大沙陂坑汇合成大沙垌坑。大沙垌坑与水鸡坑、西山坑等支流在庄垌合水口附近汇合后流入大河。大河向东北流到安东闸转东行,至白梅口转东南行,与铜鼓水(集古泮水、燕水、新垌水、贺垌诸水南流至铜鼓村汇合而成)于安国附近汇合,后南行至池洞汇入东江。另一源来自信宜西北金垌岭,向南流趋信宜城西,称为西江。东、西两江汇合于信宜镇隆墟南面,始称“窦江”。窦江向南流2公里,在高州市潭头镇墟北面进入高州市境。  在高州市境,南行下至大井墟与左岸大井河汇合后,河床逐渐平缓开阔。向南流,于南塘镇谷篢池岸有南塘河注入,再流至南塘六罗合丫口处与左岸曹江河汇合后,始称鉴江。再折向西南流过高州市城区,经顿梭、石鼓,在沙田墟左有沙田河注入,转向南行,入镇江、祥山,左纳良文塘河后出高州市境,入化州南盛。[6]   在化州市境,经高州市祥山镇入境。经南盛、镇安至化州镇与罗江汇合。转向南流至长歧镇入吴川市境。县内河段45.5公里,集雨面积210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为1.32,县内南盛至长歧镇段,河床平均坡隆0.79。[7]   在吴川市内,从化州市长歧镇新村入境,经梅菉、振文、黄坡、吴阳,到黄坡镇沙角旋后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31公里,吴川市境内46.3公里,流域面积吴川境内占770平方公里,总落差220米,上、中游比降为0.374‰,下游比降为0.507‰,河面狭处324米,最宽处为1100米。[8]   水文特征编辑  由于鉴江源头出于高山峻岭,集水于峡谷深涧,溪流多且落差大,每逢暴雨,山洪暴发,大量泥石冲下河床,中游则地势较缓,支流众多,河床淤积严重,河道排泄不畅,造成中下游水灾频繁,形成多处涝区。据记载,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443年间,鉴江曾发生过特大洪水39次,进入20世纪以后,于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现大洪水,据梅菉水文站查测,洪峰流量为5830立方米每秒,相应梅菉断面水位为7.66米。新中国成立后,最大洪水出现于日,梅菉洪峰流量4200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为6.81米,相当于原梅菉断面洪峰流量5900立方米每秒,比1914年7月洪水稍大;最小流量出现于1956年4月,为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迳流量76.82亿立方米,平均含沙量为0.56立方/公斤,年平均输沙量为180万吨。[8]   鉴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676毫米,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其变化范围为毫米,下游利垌站平均年雨量2778毫米,最大年雨量竟达4398毫米(1973年),而南部的梅菉站平均年雨量仅1423毫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4-9月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利垌站日雨量达858毫米,而枯季雨量稀少。  鉴江年径流在地理分布上与雨量相似,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范围为600-1800毫米,流域平均928毫米;高州大桥顶附近年径流深在1800毫米以上,而吴川的梅菉、黄坡等地则为650毫米左右。平均年径流量85.7亿立方米,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年占有水量约2240立方米,约为广东省人均占有量的70%,较全国人均占有量尚少10%。日梅菉站(集水面积8836平方公里)流量曾出现零值。因此,除洪涝以外,干旱也频繁出现。[3]   鉴江流域土地年侵蚀模数平均每平方公里200-500吨,水土流失面积6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00万吨,河道淤积严重,干流高州河段自年河床平均抬高1.5米,尤其是镇罡那射处20世纪80年代5年间河床淤高0.47米。[3]   水利概况编辑  航运交通  鉴江历史上航运交通比较发达,外航经南海达港澳,内航连接四河三江,直通高州、化州、信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兴建了6级拦河闸坝,20~30吨船只可上行到高州。[8]   在高州市境  在1957年以前,鉴江流域上游水源林面积较大,植被与土壤涵蓄水源能力较大。在鉴江干流上游的镇隆墟以下,终年可通行木船;高城以下至吴川黄坡,河床较宽,水道较深,有机动船来往,运输货物及载客、载重可达20吨;镇隆至上游的北界墟与池洞墟,也常年可通行竹筏,丰水期间,机动航可通达东镇。县境内的鉴江干流及其可通航的一级支流大井河、曹江河、沙田河,60年代初通航里程有197公里,年货运总量达130万吨。60年代后由于鉴江干流河床淤积,在上流修蓄了水库、电站及水坝,通航受阻,到80年代末通航只限于高州城以下河段。在每年的枯水期(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平均流量不足40立方米/秒,通航困难,年货运量已下降到仅几万吨。至90年代,基本已没有航运,原有船民,或迁居吴川,或转谋他业。[6]   在化州市境  新中国成立前,木帆船上可通航至高州县城(即后来的高州市区),下至吴川县(后改为吴川市)出海。新中国成立后,在南盛、江边村、高岭等处建筑梯级拦河闸坝,没有深水排沙设施,加上中上游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沙泥淤积日趋升高,年39年间,河床普遍淤高1-2米,20世纪70年代后,在枯水期,县内载货机船基本停航。[7]   水利设施  建国后修建了大型的高州水库(控制支流大井河及曹江集水面积共1022平方公里,总库容11.5亿立方米)、罗坑水库(集水面积77平方公里,总库容1.13亿立方米)及7座中型水库,建造了855公里堤围及分洪工程,减轻了洪水灾害;但1976年出现大洪水时,化州站(集水面积615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4850立方米每秒,仍造成很大损失。此外,自50年代后期至1987年,鉴江干流上结合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已建成吴阳、积美、高岭、江边村、南盛、秧地坡和旺罗等拦河闸坝,改善了水资源利用条件;60年代在下游塘尾,建成了塘尾分洪工程,使鉴江部分洪水由塘尾直接分流出海,减轻了干流下游两岸洪、涝灾害威胁。  支流罗江没有较大的蓄水工程,仅兴建有塱山、引凌、文楼等引水灌溉拦河闸坝。沿江易受洪水侵袭耕地面积约8万亩。  支流沙琅江(又称袂花江)流域建国后建成罗坑及黄沙两座大、中型水库,共控制集水面积127平方公里,进行了整治河道及堤围工程,并在主流及其支流梅江上兴建了名利、共青河、东江口、乌石等拦河闸坝,年间建成并扩建了博茂减洪河工程,使沙琅江洪水改道主要经由减洪河直接排出南海。  化州河段已建拦河坝上游泥沙淤积亦异常显著。[3]   高州市在鉴江干流上下游,建造了六级拦河坝,提高水位,引水灌溉,一度使流域内84%的农田得到灌溉,这些水坝起到了调节水量、滞洪、防洪、发电等多种功能。[6]   广西境内支流上的水库有:  大贤水库,位于石窝乡上珍村,坝址在大贤龙口黄京坑,属鉴江流域上珍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62平方公里。该水库的设计及施工均是本县水利科负责完成。1958年12月动工,1960年4月竣工。 大坝属粘土心墙坝型,高35.38米,长112米,顶宽6米,总库容195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18万立方米,死库容57万立方米,调洪库容480万立方米。  茂化水库,位于扶新乡茂化村,坝址在白马河支流茂化河龙峡,属鉴江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水库工程是由玉林地区水电局设计处设计,县水利电力局负责施工建成。水库大坝采用水力冲填坝型(水坠坝) ,这种坝型为玉林地区之首建,坝高57.3米,顶长220米。总库容11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769.9万立方米,死库容58.5万立方米,调洪库容277.6万立方米。[9]   主要支流编辑  鉴江干流水系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29条,其中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16条;三级支流4条。[6]   化州市段  罗江,发源于广西北流县,干流长143公里,在化州城汇入鉴江,属于广东的流域面积有1873平方公里。[3]   陵江,是罗江的支流,一源出于广西北流县扶新区茂化乡石屋山村的扶来山,又名浮来水;另一源头在信宜县高坡镇旺将乡大河肚村沟髻顶西南麓,两源在北流县扶新区汇合,南流入化州,名为陵江,至化州合江墟边汇入罗江。陵江全长143公里,集雨面积1781平方公里,最大洪水流量为1310立方米/秒,平均洪水流量为444.9立方米/秒。[10]    黑黄色的鉴江水
  白马河,发源于扶新乡茂化村的王相山,流域面积179平方公里。河流高程66米,天然落差334米。年平均流量每秒5.83立方米,年径流量32310万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21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5730千瓦, 规划发电量2740千瓦,已开发电量770千瓦。规划建水库有效库容1626万立方米,已建成水库有效库容1332万立方米。河流全长31.8公里,流经扶新乡的茂化、上林、扶新、隆安和白马镇的金头、黄龙、白马、黄金、东塘、旺贺、大伦等村,流入广东省高州市境,入陵江。  清湾河,发源于清湾乡中龙村的茂田,流域面积114.2平方公里。河流高程45米,自然落差85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3.72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19立方米,年径流量20613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1240千瓦,规划发电量338千瓦,已开发电量350千瓦,已建成水库有效库容86万立方米。河流全长20.8公里,流经中龙、白米、清湾、凤塘、清平、龙南等村,流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汇入陵江。  六靖河,发源于石窝乡上珍村万丈洒(麒麟岭),流域面积164平方公里。河流高程62米,天然落差108米。 年平均流量每秒5.34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3立方米,年径流量29602万立方米。 水力理论蕴藏量4180千瓦,已开发电量830千瓦,已建成水库有效库容1967万立方米。河流全长32.5公里,流经大双岭林场、石窝乡的上珍、大朋、旺坡、协保、水冲、大坡、黄田、坡头等村与石窝河汇合,注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流入罗江。  石窝河(旧志称东华河)。发源于石窝乡蒙冲村的果子冲,流域面积78.7平方公里。河流高程65米,天然落差95米,年平均流量每秒2.56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13立方米,年径流量14205万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890千瓦,河流全长22.4公里,流经蒙冲、河浪、石窝、龙田、东华、坡头等村,与六靖河交汇流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注入罗江。  煌炉河。发源于陆川县沙坡乡龙湾村的石桥坳,县内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流高程85米,天然落差34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04立方米,最枯流量每秒0.05立方米,年径流量5776万立方米。 水力理论蕴藏量270千瓦,规划发电量170千瓦,已开发电量100千瓦。河流全长6.8公里, 流经陆川县龙湾村,北流县石窝乡的河浪、沙田、煌炉等村,流入广东省化州县境,汇入罗江。[11]   湛江市段  湛江市段汇入支流有:  沙琅江(又称袂花江)是鉴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电白县鹅凰嶂,河口于吴川市梅菉镇(,流经吴川市兰石镇、博铺镇、梅菉镇,汇入鉴江。干流长112公里。[3]   云潭河,是鉴江水系一级支流袂花江(沙琅江)上游的支流,出自三源:东源博马河,发源于县内海拔1335米的大轿顶,自岭咀经询坑村、竹山坡、盐洞至洞心,源长8公里,主流长16.3公里,集雨面积36.4平方公里。中源大河,亦起源于大轿顶,经牛蕴、聂竹、石鼓垌、垌头、大垌、垌尾至垌心,流长12.5公里。西源黄羌河,发源于三官顶,自白马岭经垌塘、大垌、长塘和上、下黄羌,新塘至垌心,源长7.7公里,主流长9.1公里,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三源汇合于云潭镇垌心村以下600米处,并注入电白县沙琅江(黄岭河),再汇入袂花江出海。境内控制集雨面积120平方公里,河长28.78公里,总落差705米,平均坡降24.5‰。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203毫米(以珍珠站为代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420毫米。[6]   小东江,又名梅江,鉴江支流。河长67公里,发源于高州市官庄岭,河口于吴川市瓦窑村,流经吴川市兰石镇、博铺镇,集水面积1142平方公里,坡降0.64‰,流域耕地总面积6.39万亩。  泗水河,又称白村水,为鉴江水系一级支流梅江的支流。发源于县内泗水镇海拔321米高的鸭仔嶂,流经泗水镇,在分界飞马迳汇入茂名袂花河(梅江),流至茂名市茂南区山阁出高州市境,在吴川县城梅菉(后属于吴川市区)附近汇入鉴江河,全长42公里,集雨面积203平方公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709毫米。平均径流深851毫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2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429立方米/秒(车角山站测,下同),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丰水期(P=10%)径流量1.63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0.51亿立方米。上游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54千瓦,下游为399千瓦。[6]   塘口河,又名塘溪河,鉴江支流。河长47公里,发源于化州县木威塘,河口于吴川市大岸,流经吴川市塘口镇、黄坡镇,集水面积414平方公里,坡降0.21‰,流域耕地总面积18.03万亩。[12]   高州市段  高州市境,注入支流有:  南塘河,因河道主要流经县内南塘镇而得名,又称谷篢河,属鉴江一级支流。起源于县内石板镇甘帐石滩,与其他诸水源于石板公茄坳口汇合,出甘帐水库后向东南流,再与南塘仙坑水于架涧合流后出南塘墟,向东南流经中心坡、马落洞、柳村等地,至南塘谷篢池岸(鲤鱼坟)汇入窦江。河长21.5公里,集雨面积123.1平方公里,总落差24米,河流平均比降1.1‰,河流弯曲系数1.59,平均河宽6.88米。以雨水补给为主,季节分配不均,洪枯水位相差悬殊。  大井河,是鉴江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流。一源出自高州东北马贵镇海拔1627.3米的棉被顶西侧林坪坳的西麓;另一源出自棉被顶东南山麓深镇仙人洞,西南行约3公里后称深镇河,流经深镇墟、大仁庙墟与古丁河汇合后,称黄塘河。沿途汇入大潮河,流经深镇、东岸、大井等地,在大井石咀与鉴江汇合,该河为大井河的主要支流。大井河主河道长68公里,集雨面积586平方公里,总落差1149.2米,平均坡降16.9‰,年均径流深1113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911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6.74亿立方米,丰水期(P=10%)径流量12.88亿立方米,枯水期径流量3.40亿立方米(P=95%)。多年平均流量20.7立方米/秒,河流弯曲系数1.57。  沙田河,属鉴江水系一级支流,又称金银河。发源于县西部荷塘镇海拔335米的马蹄岭,诸源流至顿梭镇水口合流称都安河,经沙田大利、桃栏,过沙田墟,于沙田卢村江口合丫入鉴江。全长35公里,平均坡降1.125‰。河床平均宽度8.56米。历史最大流量569立方米/秒,平均流量6.25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深93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854毫米。  曹江河,又称石骨河,是鉴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州市东北部马贵镇海拔1141米的尖峰岭。诸源汇合于厚元墟,南行,称厚元河。经马贵墟,往南迂回山谷,河床狭窄陡峭,怪石磷峋,至大坡,称马贵河。大坡镇以下至石龙镇石骨段称朋情河。石骨以下经长坡至曹江镇称曹江河。至长坡镇旺利管理区纳入云炉河。再西南行,至帅堂墟与新垌河汇合,河面渐宽,从帅堂再往西南行5公里,于南塘镇六罗管理区合叉口汇入窦江,汇合处以下称鉴江。曹江河全长100公里,集雨面积874平方公里,总落差1016米,平均坡降10.16‰,河流弯曲系数1.57。[13]   流域概况编辑  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其中有745平方公里在广西境内,支流众多,从两岸交错汇入干流,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29条,其中以罗江为最大,集水面积2618平方公里;其次为沙琅江(袂花江),集水面积2516平方公里。干流上游河道较陡,水流湍急,山洪暴发时常冲毁农田,流至高州市大井与大井河汇合后,河道逐渐开阔,地势较平坦,加以众多支流汇合,易发生洪水泛滥成灾。全流域受洪灾威胁的耕地面积达89.12万亩,主要分布在干流中下游及各支流沿岸。[3]   鉴江流域人多地少,作物种类较多,多种经营发展较好。花生、黄麻、黄红烟、胡椒、橡胶、香蕉、茶叶等生产在广东均占一定地位。耕作精细,生产水平较高。位于鉴江支流小东江上的茂名市是新兴的中等城市,中国南方最大的石油基地。[14]   文化底蕴编辑  鉴江流域文化发达,民风淳朴,人才辈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鉴江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清永安教谕邓奇俊的《鉴江》诗曰:“山如簪碧玉,水似带青罗,谁把秦时镜,千秋照清波”;吴川林召棠状元诗:“乱山围塔小,曲水抱沙团”,这都是对当年鉴江瑰丽景色的生动写照。  鉴江平原不但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长期以来,鉴江两岸演绎着“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的传奇。左江出的文官,比较著名的有粤西状元林召棠、宋进士林永、南宋解元李凌云、清代诗翁李文泰、民间传奇人物麦为仪等;右江出的武官有,清琼州督抚彭玉将军、清广东水师提督窦振彪将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庞雄、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名将张世德等。
  回复他人合法
  @换素追
00:21:57  交付给今日头条  -----------------------------  我不会注册今日头条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平原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