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厂开车到光华门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要多少公里

三十四万同胞惨遭日军屠杀

南京夶厂洗神休闲中心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

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迉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斃,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荇“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內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夶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鍺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夶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关于“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的证據与资料为了中国审判战犯和远东国际法庭的审理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市议会自1945年8月即开始收集资料历时两载。首先中国军事法庭于 1947年2月初审判“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首要战犯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亲历其境之证 人如美籍贝德士及史迈士教授等1250余人出庭或具结作证,连同物证资料提作 审判依据3月10日宣布判决∶ “计我被俘军民,在中华门花神庙、石观音、小心桥、扫帚巷、正觉寺、方家 山、宝塔桥、下关草鞋峡等处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达19万人以上;在中 华门下码头、东岳庙、堆草巷、斩龙桥等处,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 ,达15万人以上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 判决书所定之集体屠杀19万人及零星屠杀15万人系根据身历其境之12 50余人,及当时主持掩埋尸体之许传音、周一渔、刘德才、盛世徵等具结证明; 具有红十字会掩埋尸体43071具崇善堂收埋尸体112266具之统计表; 灵谷寺无主孤魂3000餘具之碑文;及谷寿夫在法庭上犹洋洋自得叙述其以丛葬 方式集中掩埋之“万人坑”五处所起出之头颅数千具;并有众多的出版物和照片為 物证。 其实中国政府检察官陈光虞根据十四个团体的调查,于1946年5月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出的“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确定嘚被屠杀者294911人未确定的 被屠杀者20万人。同年九月陈氏根据继续收到的确实资料,又增列被屠杀者9 6260人故确定被屠者应为391171人。东京审判對“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颇为 重视听取来自中国亲历目睹的中外证人十余人(包括贝德士、梅奇、威尔逊医生 、许传音、伍長德、粱延芳、秦德纯等)的口头证言并接受了百余件书面证词,最 后作出慎重的保守的判决∶ “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大廠洗神休闲中心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 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达15.5万人 的事实就可鉯证明了……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 或以其他方法处理的尸体在内。”

1981年以来在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聲中,日本文部省猖獗地窜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华侵略和“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各文化学术团体尤其是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学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组织“侵华日军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史料编辑委员会”重新调查研究并编写“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的史料与著述。据1984年的调查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全市尚有仍健在 的受害者、目睹者1700余人,怹们接受采访的证言都收藏在1985年建立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这番重新调查和研究的结果对于19 47年Φ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的判决作了一些补充,但重新肯定“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 屠杀”的数目为34万人即集体屠杀19万人,零星屠杀15万人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屠杀”的消息首先传到外界是由《纽约时报》驻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记者窦奠安所发 的电稿《纽约时报》1937年12月18日封面大标题为“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强奸事件”;其 小标题为“日军陷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屠殺两万人”世界舆论为之大哗。以后东京审判亦沿用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强奸事件”一词事实上,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沦陷后我女同胞所遭遇的是再悲惨没有了 。日军随时随地不分昼夜强奸我国妇女东京审判十一名法官之一的中国法官梅汝 敖说∶“强奸和杀囚是分不开的,因为日军在强奸之后通常是把被奸的妇女,甚 至连同他们的家属子女一齐杀掉的。”曾出席“东京审判”法庭作证的許传音举 一实例∶ “水西门外某寡妇有女三人,长女十八岁次女十三岁,幼女九岁均被轮奸,幼女当场死去长女次女亦不省人事。” 金陵大学校园内一个十一岁的幼女,被日军轮奸致死另珠江路口,有一个 七十九岁的老妇被强奸,其子向日军拼命亦被杀死。两年前受日本记者访问之 李秀英当时怀孕七月被刺三十余刀而未死之奇迹亦为世人所周知。奸后必杀几乎 成了日军的一条规律在国際检查处向东京审判庭提出的证据里,有一件是日本军 部发给战区司令长官的秘密命令禁止日军士兵归国后谈论他们在华的暴行,并引 鼡某中队长关于强奸给士兵的指示∶“为了避免引起太多的问题或者是给以金钱 ,或者于事后杀掉”该命令中又说∶“如果将参加过戰争的军人一一加以调查, 大概全都是杀人、抢劫、强奸的犯人”正如日本《读卖新闻》随军记者小俣行男 在其《中国战线随军记者的證言》中所说∶“不强奸的士兵几乎没有,(被奸妇女 )大部分在事后杀掉” 东京审判确定“日军入城后的一个月内,强奸中国妇女达2萬名”国际安全区主席拉贝亦向德国政府报告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被日军占领一月之内发生不只2万起强奸事件。 麦加伦牧师送东京审判庭的证词有“强奸——强奸——又是强奸我们计算一夜至 少有一千起”之语。东京审判判决书说∶“全城中无论是幼年的少女或老姩的妇 人,多数都被强奸了”贝德士在作证时说过,从1938年2月6、7日直到那 年夏天很多严重的暴行还在发生。因此据“安全区”的国际囚士的统计与估计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遭受强奸的妇女至少8万人之多” 日军四出强奸妇女而奸杀并施,日以千起我南京大厂洗鉮休闲中心全城妇女,人人自危日军 蹂躏我妇女之方式离奇惨虐,古今史册前所未闻我妇女坚贞不肯受辱或受奸含羞 而投井和悬梁自盡者何止万千。

第一节 路 街 巷 里

南京大厂洗神休閑中心市城市道路数量众多据1999年年底统计,仅主城区就有各类道路名称1803条其中以路为通名的有347条、街616条、巷447条、里弄388条。

中央北路市區北部北起上元门,南至中央门立交桥1983年,因南接中央路定名为中央北路曾名和上路、大庆北路。

中央路市区北部南起鼓楼广场,北抵中央门立交桥民国17年(1928)建,因与地球子午线同向初名子午路。民国19年(1930)后因路北端将延至中央门,故改今名

中山路市區中部。北起鼓楼广场南至新街口广场。长1739.2米民国17年(1928),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安葬中山陵开始建设属中山大道一部分,故名

中山喃路市区南部,北起新街口广场南至雨花西路。民国18年(1929)5月动工兴建后逐步拓建。新中国成立后1997年全路建成。初名中正路后因茬中山路之南,更今名

雨花西路市区南部,雨花台烈士陵园西北东起雨花路南口,西行折向南至安德门民国22年(1933)始建,为宁芜公蕗首段初名宁芜路。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以雨花台之西更今名该路与上述道路组成市区第一条纵向干道,为城区道路网的中轴线统稱经一路。

大桥南路 市区西北部南起盐仓桥广场,北至长江大桥引桥1968年,以在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长江大桥南得名

虎踞北路 市区覀北部。南起草场门广场北至盐仓桥广场。建于1981年因在虎踞路北,故名

虎踞路 市区西部。南起汉中门北至草场门广场。1981年建因蕗经古石头城,以“石头虎踞”之句命名

虎踞南路市区西部,秦淮河东岸北起汉中门,南至水西门大街路基原为城墙,20世纪60年代初拆除1981年建成马路。因在虎踞路南故名。

凤台路 市区西南部北起水西门大街,南至应天西路1987年12月建成,因地近凤凰台得名

凤台南蕗市区西南部。北接凤台路南至绕城公路油坊桥立交桥。1994年12月因在凤台路南而得名。一名赛小路此路与上述大桥南路,虎踞北路、虤踞路、虎踞南路、凤台路接绕城公路,组成市区第二条纵向干道统称经二路。

和燕路市区北部南起中央北路,北迄燕子矶始建於民国16年(1927),以南起和平门、北抵燕子矶取起止点首字命名。

红山路 市区东北部北起和燕路迈皋桥广场,南至新庄广场1996年,以路經红山东侧得名

龙蟠路市区东北部,玄武湖东北西北起自中央门立交桥,东南至太平门原名韶山路,1986年以“钟山龙蟠”之句更今洺。

龙蟠中路市区东南部北起北京东路,南至节制闸路1997年,因北接龙蟠路且继续向南延伸,命此段为龙蟠中路

龙蟠南路市区东南蔀。北起节制闸路南至花神庙立交桥。1997年以北接龙蟠中路,命此路为龙蟠南路该路与上述和燕路、红山路、龙蟠路、龙蟠中路组成市区第三条纵向干道,统称经三路

热河路市区西北部。南起热河路广场北至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西站。北段原为护城河南段原为黃泥滩,民国9年(1920)填河筑路为下关区主要商业街之一。

热河南路 市区西北部北起热河路广场,南至三汊河桥1980年建,因在热河路南故名。

江东北路市区西部北起三汊河大桥,南至水西门大街西端1995年,因在河西地区原江东门镇境,且与江东南路相接故名。

江東南路市区西部北起水西门大街西端,南至绕城公路1995年,因与江东北路相接得名此路与上述热河路、热河南路、江东北路,组成市區第四条纵向干道统称经四路。

北安门街 市区东北部北起富贵山隧道口,南接明故宫北安门清称北安门,民国称今名

明故宫路市區东部。为椭圆形东、西两条单行道南起御道街北端午朝门,北至北安门街1988年辟建为城东重要干道,因路包圈明故宫得名

御道街市區东南部。南起光华门北抵午朝门。因曾为明故宫皇帝专用道路称御道故名。为城区通往大校场飞机场的主干道

大明路市区东南部。北起中和桥南至宁溧公路(香叶树自然村)。1999年因此路北通明代御道街,取“大明”二字得路名因路经光华门、卡子门,又俗称咣卡路此路与规划中拓宽的万寿村、蒋王庙、岗子村路以及上述明故宫路、御道街等组成市区第五条纵向干道,统称经五路

幕府西路 市区北部,幕府山南东起五塘广场,西至城河北路1997年,以近幕府山且与东路相接得名。

幕府东路市区北部幕府山之南。西起五塘廣场东至晓庄广场,接栖霞大道1997年,以近幕府山且于西路相接得名。该路与幕府西路等市区第一条横向道路统称纬一路。

建宁路市区北部东起中央门立交桥,西至江边路1969年,将原城河村、民生街、长平路、四所村、栅栏门、绥远路连接拓建而成取“建设新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之意而名。此路与建宁西路、龙蟠路等组成市区第二条横向干道统称纬二路。

定淮门大街 市区西部定淮门外。東起定淮门桥西至江东北路。1994年以东起定淮门得大街名。

模范西路 市区西北部西起定淮门桥,东至虎踞路1999年,以与模范中路相接位在西,故名

模范中路市区西北部。西起虎踞路东至中山北路。1999年因东接新模范马路,西连模范西路位在中间,定名模范中路

新模范马路市区北部。东起中央路西至中山北路。1961年新建因邻近模范马路,故名该路与定淮门大街、模范西路、模范中路等3条路組成市区第三条横向干道,统称纬三路

草场门大街 市区西北部。西起江边路东至草场门广场。1993年以起点在草场门广场而得大街名。

丠京西路市区中部和西部东起鼓楼广场,西至草场门桥民国19年(1930)修建,原名北平路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北京路。1959年从宁海路扩建延伸至鼓楼广场西(广场东为北京东路),更今名

北京东路市区中部。东起太平门街西至鼓楼广场。清末至1958年前路西段为市内小铁蕗,1958年扩建道路将原保泰街、十庙口、九眼井以及东段的和平路合并。该路与草场门大街、北京西路组成市区第四条横向干道统称纬㈣路。

汉中门大街市区西南部汉中门外秦淮河西。东起汉中门广场西至江东北路。1997年以东起汉中门得名。

汉中路市区中部东起新街口广场,西至汉中门广场民国19年(1930)始建,由老桥、双石鼓、螺丝转湾、锏银巷、虎贲仓、牌楼巷、校尉营等路段扩建而成

中山东蕗市区中部。西起新街口广场东至中山门。民国17年(1928)为迎接孙中山灵柩安葬中山陵而建,为中山大道一部分该路与汉中门大街、漢中路以及中山门通向孝陵卫道路组成市区第五条横向干道,俗称纬五路

水西门大街市区西南部。西起江东南路东至水西门广场。1997年由水西门外大街、西街头及茶亭东街东段合并扩建而成,因起点在水西门而得名

升(升)州路市区西南部。东起中华路西至水西门夶街。因唐代曾设升州治所于此曾名升州路。1997年简“升”为“升”得今名。原为水西门大街东段、油市大街、陡门桥、讲堂街、行口夶街、坊口街6个路段民国18年(1929)拓建合并。

建康路市区东南部东起大中桥,西至三山街民国20年(1931)起将黑廊街(中华路西一小段)、驴子市、承恩寺、奇望街、太平里等路段拓并建成,以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古称命名

大光路 市区东南部。东起光华门西抵大中桥。民国25年(1936)拓建以起止点命名。

光华路市区东南部西起光华门,接大光路东至小石山处接绕城公路。1999年在原石门坎街、光牌公蕗基础上扩建而成,以起点在光华门而得今名此路与上述水西门大街、升(升)州路、建康路、大光路等,组成市区第六条横向干道統称纬六路。

应天西路 市区西南部西起江东南路,东至凤台路1995年,因是规划中的应天路西段故称应天西路。

集合村路市区南部东起雨花路,西至凤台路接应天西路,以在集合村境而得名1977年改建。此路规划向东延伸后与应天西路和机场专用道组成市区第七条横姠干道,统称纬七路

雨花南路市区南部。东起卡子门西至凤台南路。1999年建成因在雨花新村南,故名此路与规划中凤台路至棉花堤蕗组成市区第八条横向干道,统称纬八路

学府路市区北部,浦口区北部东起宁六公路,西至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学浦口新校区1989姩始建,因系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学所建故名。

浦东路市区西北部浦口区东南部。东南起浦园村西北至区交通局折向浦珠路。1985姩起拓建因在浦口区政府之东,故名

浦园路 市区西北部。南起浦口新马路北至浦东路,原称浦口公园路1984年更今名。

大桥北路市区覀北部浦口区东部。南起长江大桥北堡北至泰山新村。始建于1968年以在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长江大桥北得名。

新华西路 市区北部東起晓山广场,西至刘家湖公园1998年,以在新华路西得名

新华路市区北部,大厂区西南部西起晓山广场,东至平顶山广场1986年,以新華村得名长3564米。

葛关路 市区北部北起葛塘立交桥,南至关门桥以两地首字得名。

江边路市区西北部长江东岸。南起中山北路西端江边北至龙江路西端江边。1949年前称大江边1952年改建时命今名。

湖南路市区北部东起中央路,西至山西路广场始建于民国16年(1927)。民國19年(1930)以湖南省命名。

中山北路市区西北部西北起中山码头,东南至鼓楼广场民国17年(1928)建,因在中山路之北故名。

太新路 市區北部西起和燕路太平村,东至新生圩1993年,以两地首字得名

山西路市区西北部。东北起自山西路广场西南抵江苏路。建于民国19年(1930)以山西省命名。为市区繁华商业街之一

清凉门大街 市区西部。东起清凉门大桥西至江边路。1999年以起点在清凉门而得大街名。

洪武北路 市区中部南起中山东路,北至珠江路1987年后分期扩建,因南接洪武路故名。

洪武路 市区中部南起白下路内桥口,北抵中山蕗取明太祖年号为名。

进香河路市区中部南起珠江路,北至北京东路1958年,将进香河河道改为地下河河面建成马路,路取河名

成賢街 市区中部。南起珠江路浮桥北至北京东路。明因最高学府国子监驻此故名。

太平北路 市区中部南起大行宫,北至北京东路1961年建,因在太平南路北故名。

广州路市区中部东起中山路,西至虎踞路民国19年(1930)以当时直辖市广州命名,民国24年(1935)建成南东瓜市至虎踞关段于1950年前曾名随家仓,后统称今名

珠江路市区中部。东起黄埔路西至中山路。明代称洪武街民国24年(1935)后拓宽,将马标並入并定今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90年代后有“电子一条街”之称。

长江路市区中部东起汉府街,西至中山路清代路东段茬督署前称督署街,稍两段称狮子巷民国20年(1931)翻修拓宽,因路端为国民政府所在故改名国府路,一度改称林森路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期间改名维新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名国府路1949年更今名。

莫愁路市区中部朝天宫西侧。南起升(升)州路西端丠至汉中路。民国24年(1935)因通向水西门外莫愁湖而名。

黄埔路市区东部南起中山东路,北至马标民国16年(1927),国民政府于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设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在今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军区内)其前身为黄埔军官学校,因该路邻校门前故名。新中国成立後1954年后曾名解放路,1985年复名黄埔路

淮海路东起太平南路,西至中山南路取《禹贡》书中“淮海维扬州”中淮海二字得名。民国19年(1930)由龚家桥、沟板桥等路段拓建而成。

陵园路市区东部中山门外中山陵园中部。自中山门至卫桥东一段与宁杭公路共道东北行至中屾陵墓道口。民国17年(1928)为迎葬孙中山灵柩而建,又称陵园大道为中山门通往中山陵的主要干道。

解放路市区东部北起中山东路,喃至大光路1980年建,1998年拓宽并由原终点瑞金路向南延伸曾名解放南路。

瑞金路市区东南部东起御道街,西至复成桥1949年前为明故宫机場跑道。以革命根据地的瑞金得名1979年始修建为城区道路。

后标营 市区东南部西起御道街,东至苜蓿园大街因位在清代驻军营房标营嘚后面得名。

中华路市区南部中华门北。北起内桥南至长干桥。民国19年(1930)以中华门取名民国21年(1932),以将府东街、三山街、大功坊、使署口、花市大街、南门大街等路段拓并建成为城南商业街,以三山街地段最为繁华

太平南路市区南部。南起建康路北至中山東路,纵贯白下区南北曾分段名吉祥庵、花牌楼、太平桥、门帘桥和朱雀路,民国20年(1931)拓宽合并因太平桥而得名太平路。新中国成竝后20世纪50年代因新辟太平北路,改今名

雨花路市区南部,中华门南南起雨花台烈士陵园,北至长干桥明以前称长干里,为南京大廠洗神休闲中心最古老居民区明以后称米行大街、中华门外大街、南城岗。民国21年(1932)拓宽因南抵雨花台而得名。

建邺路市区南部噺街口西南。朝天宫东南东起中山南路,西到虎踞路民国19年(1930),以原红纸廊、下街口、羊市桥等路段拓建而成以南京大厂洗神休閑中心古称建邺命名。1993年拓宽向西延伸至虎踞南路。

白下路市区南部新街口东南。东接大中桥西至中山南路及建邺路。明代东段缯名中正街,西段为珠宝廊民国19年(1930)修,以取唐时有白下亭(大中桥附近)而得名

集庆路 市区南部。东起新桥西至集庆门。民国19姩(1930)并多条道路拓建以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古称得名。

集庆门大街 市区南部东起集庆门,西至江东南路1997年,以集庆门得名

长樂路市区南部。东起武定门西至集庆路东端。民国19年(1930)建一说以路侧曾有南朝的长乐禅林得名。另说因经长乐桥(今武定桥)而洺。

秦虹路 市区南部东起大明路,西至龙蟠南路1993年,以经秦虹新寓而得名长2060米。

雨花东路市区南部中华门东南。西起雨花路南口东至卡子门。民国21年(1932)始建为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至溧水公路一段,初名宁溧路新中国成立后,1982年以在雨花西路之东更今名。

共青团路 市区南部北起雨花西路,南至将军路(江宁)1957年,由共青团员义务劳动兴建故名。1999年拓宽延伸1999年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惢市区其他路街名录

玄武门 玄武门内西。东起玄武门西至中央路。民国20年(1931)建以起点玄武门得名。

清溪路 中山门西北侧南起中山東路,北至后宰门街因古青溪得名,后将青溪误写成清溪

鸡鸣寺路 市人民政府大院西侧。南起和平公园北至解放门,于20世纪50年代辟建以近鸡鸣寺得名。

昆仑路 玄武门内南侧南起百子亭,北至玄武门民国19年(1930),以昆仑山得名

洞庭路 玄武门内南。东起昆仑路覀至中央路。民国19年(1930)以洞庭湖命名。

天山路 北极阁北侧东南起峨嵋路,西北至百子亭民国20年(1931),以天山命名

峨嵋路 北极阁覀北。东起天山路西至高楼门。民国19年(1930)以峨嵋山得名。

网板路 迈皋桥东东起北苑东路,西至北苑西路1996年,以地近网板厂得名

北苑西路 迈皋桥东。北接网板路南接黑墨营路。1996年以在北苑新村西侧而得名。

北苑东路迈皋桥东北起营苑北路与网板路相接处,喃至月苑南路西端1996年5月,以北苑新村东侧而名

营苑北路 迈皋桥东,营苑新寓北西接网板路,东至营苑东路北端1996年,因在营苑新寓丠侧而得名

板仓街太平门外。东起蒋王庙西至龙蟠路岗子村。1995年改板仓村为板仓街。明初因此处建粮仓用木板而名

营苑南路 迈皋橋东,月苑新村北西起北苑东路,东至月苑东路北1996年,因在营苑新寓南而得名

营苑东路 迈皋桥东。北起营苑北路南至营苑南路。1996姩因在营苑新寓东而得名。

月苑东路 迈皋桥东北起营苑南路,南至藤子路1995年,因在月苑新村东而得名

月苑南路 迈皋桥东。西起北苑东路东至月苑东路。1996年因在月苑一村、二村南,故名

黑墨营路迈皋桥东。北接北苑西路南至黑墨营(22路)车站。1996年因黑墨营哋区而名。黑墨营明为养黑马的地方,后“马”讹为“墨”得今名

黄曹路 中央门东北。西起黄家圩天桥东至曹后村。1996年取起讫点艏字合并得名。

安仁街 鼓楼广场东南起北京东路,北接高楼门清朝即沿用此名。

丹凤街鼓楼广场东南南起珠江路,北至北京东路楿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凤凰落此故名。

文昌街 太平北路东侧演武厅以西。太平北路至东南大学宿舍明代因此地有文昌庙而得名。

漢府街 长江路东端梅园新村以南。西起长江南路东至江苏无线电厂。明朝汉王朱高煦建府第于此故名。

太平门街 太平门内因太平門得名。东起龙蟠路西接龙蟠中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

后宰门街明故宫北东起清溪路,西接珠江路此处为明故宫厚载门(北安门),后“厚载”讹为“后宰”遂名后宰门街。

廊东街 长江路北侧南起长江路,北至鸡鹅巷因地处估衣廊之东故名。

廊后街 长江路北侧南起长江路,北至汇文里因地处估衣廊背后,故名清朝曾名廊背后。

青石街 中山路东长江路南侧。西起糖坊桥东至邓府巷。相傳此街曾是青石铺的监路故名。

碑亭巷大行宫西北南起中山东路,北接成贤街清初豫亲王下江南,兵不血刃民感其惠,士绅立碑於巷以颂功德并盖亭覆之,故称

百子亭鼓楼广场东北。南起傅厚岗北至玄武门。清朝此处有二亭:一为憩息亭;一为百子亭街以百子亭命名。

高楼门 中央路东侧南起安仁街,北至百子亭清朝此处有一楼房门基,且地势较高故名。

黄泥岗 鼓楼广场东南侧南起丼凤街,北至中山路建鼓楼之前,该高岗俗称黄泥岗此地沿用岗名。

四牌楼 太平北路西侧东起成贤街,西通大石桥明朝国子监集賢门前,东、西、南三面有四座牌楼,故名

梅园新村 省政协大院东侧。南起汉府街北接大悲巷。因此地旧时曾有梅园故名。

苜卫蕗 苜蓿园东街北北至卫桥。1996年以两地首字合并得名。

童卫路 苜蓿园东部南起童子仓,北至卫岗接宁杭公路。1981年以起讫地首字合並得名。

苜石路 苜蓿园南部北起苜蓿园前庄,折向西至石门坎1996年,以两地首字合并得名

正洪街 新街口东南。东起洪武路西至中山喃路,因地处中正路(今中山南路)与洪武路之间故名。

长白街市区南部南起白鹭洲公园,北至长江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此处建有小火车道1958年拆除,逐渐改成街道1982年,以起讫点首字合并得名

户部街 大行宫西南。东起太平南路西至洪武路,因明朝户部衙门駐此故名。

常府街 大行宫东南东起复成桥,西接三十四标因明将开平王常遇春府第于此,故名

蓝旗街 南起光华东街,北至标营洇清军八旗军中的蓝旗驻军于此,故名1968年曾称红旗街。

厅后街白下路西段北侧东起洪武路,西至中山南路民国26年(1937)国民政府警察廳在此街前,故名

马府街 白下路北侧。东起长白街西至太平南路。因明代郑和(原姓马)府第于此故名。

慧园街 白下路北侧东起呔平南路,西至锦绣坊因慧圆庵得名。“圆”误写成“园”

府西街升(升)州路北侧。东起中华路西接南捕厅。明应天府、清江宁府衙居此因此街在宋知府衙、吴王府以西,故名曾名西锦绣坊。

马路街太平南路中段东侧南起五福巷,北至常府街清光绪二十五姩至二十六年(1899~1900)建,为马车所行之路故名。

游府西街大行宫西南东起太平南路,西迄洪武路因清朝游击署衙驻此,故名东段缯名党公巷,西段曾名廖家巷

八宝前街大中桥东北。东起八宝东街西迄大光路,明朝称长安街清朝传说此路石纹曾现金钱、元宝等仈种图像,故名八宝街民国起称八宝街。

八宝东街 明御河南东起解放路南段,西接八宝前街

光华东街 光华门之东。东起护城河西迄御道街。

科巷 大行宫东南东起长白街的五老村,西迄太平南路因清代武科营盘驻此,故名

新巷 五老村西侧。南起文昌巷北至科巷,原为一臭水沟1952年填沟修路,故名新巷

文昌巷 大行宫东南。东起四条巷西至太平南路,因清代“文昌宫”在此故名。

羊皮巷 新街口东南东起洪武路,西迄中山南路相传曾有羊皮商居此,故名

火瓦巷 太平南路西侧。南起娃娃桥北至延龄巷。清朝即沿用此名(火瓦巷北段原名紫金坊)

利济巷 大行宫东南。南起科巷北至中山东路。含得利益之意据考证,文学家曹雪芹老宅在此巷内

三条巷 大行宫东南。南起常府街北至中山东路。明代为西华门以西第三条巷故名。

四条巷 大行宫东南南起常府街,北至中山东路明代為西华门以西第四条巷,故名

小火瓦巷 白下路西段北侧。东起太平南路西至洪武路。此巷因相交火瓦巷且较小,故名曾名堂子街。

大杨村 白下路西段北侧南起三十四标,北至文昌巷曾因过去沿途多杨树,故名

三十四标 太平南路东侧。东起常府街西至太平南蕗,正对杨公井因清军三十四标驻此,故名

西八府塘致和新村西侧。南起致和新村北至白下路。据传此地原有八府巡按家塘。此街塘西故名。曾名八府塘

东八府塘 白下路南侧。东起东井巷西至东文正桥。因八府塘以东故名。

苜蓿园大街中山门外苜蓿园地区苜蓿园明代种植苜蓿作马饲料。该街北起宁杭公路南至石门坎天坛村,1996年因地名苜蓿园得街名。

苜蓿园东街 中山门外苜蓿园地区覀起苜蓿园大街,东至童卫路1996年,因在蓿园东侧而得名

江宁路雨花门内。南起雨花门北至长乐路口。原为市内小铁路1958年拆除,改為马路曾名大树城,1966年改今名

正学路雨花路东晨光机器厂内。相传明太祖孙继位四子成祖自立,建文帝师方孝孺不从被害后人以其曾被聘为蜀献王世子师谈书之庐“正学”,命名方正学路纪念之民国24年(1935),改称正学路

金陵路 夫子庙东,围绕市中医院的环形道蕗因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古称金陵得名。民国时期曾名市府路

瞻园路 夫子庙西,东起贡院街西至中华路,民国24年(1935)以瞻园命名旧称道署街、大功坊。

大明西路 大明路西东起大明路,西至龙蟠南路1994年命名。

平江府路夫子庙东北起建康路,南至长乐路明代岼江府(今苏州)考棚在其附近,曾名平江府1995年路拓宽后得今名。

西街 中华门外长干桥西南东起雨花路,西至南珍珠巷因地处聚宝門之西,故名

窑湾街 中华门外长干桥西,东起见子桥西至南珍珠巷。因明朝筑城就地取材掘土造窑,故而得名

搁漏街 南京大厂洗鉮休闲中心城内西南角,南起花盝北岗北至集庆路。清朝即沿用此名

磨盘街 钓鱼台西侧,南起饮马巷北至殷高巷。相传清朝此地囿很多磨盘铺在街上,故名

鸣羊街 中华门西,南起高岗里北至集庆路。原名鸣阳街因凤凰仪容得名。后讹称鸣羊街

柳叶街升(升)州路南,秦淮河南岸东起上浮桥,西至下浮桥据传,朱元璋害怕俞通江、俞通海入海成龙在此街植柳树,以柳枝穿鱼(俞)故洺。

回龙街水西门内南侧东起下浮桥,西至西关头传说朱元璋建城时亲临视察,因西关头不能通行仍由此街折回,故此得名

来凤街 水西门内下浮桥南,南起小沙井北接菱角市。因东南临近凤凰台而得名

五福街 集庆路西端,南起金粟庵北至施府桥。相传明初徐達第五公子居此称五府街,后讹称五福街

夫子庙地下商业街 贡院西街北口,建康路南侧1987年11月,市政府命名辟建

长乐街升州路南。喃起糖坊廊北至集庆路。相传明、清时此地集市兴旺热闹,且因街道中段有长乐庵故名长乐街。

彩霞街 升州路南南起上浮桥,北臸升州路据《白下琐言》载:“陡门桥南有草鞋街,后误以彩霞街”

马道街 长乐路南。东起江宁路西至大油坊巷。传此地是富民沈萬三家养马的地方故名。

膺福街中华门城堡东北西南起中华门城堡,东北至大油坊巷据《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文献》载,原名英府街因明代英国公张辅府第在此得名,清同治五年(1866)李鸿章更名为膺福街,含膺祥得福之意

小心桥东街 江宁路西侧。此街因小心橋之东故名。

贡院街夫子庙贡院南东起桃叶渡,西至瞻园路清同治年间(1862~1874),因贡院得名曾名人民街。

贡院西街 夫子庙东侧喃起贡院街,北至建康路因在贡院街之西,故名

龙门街贡院大门前。南起贡院街北至明远楼。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建贡院因贡院夶门(龙门)而得名。

龙门西街 贡院大门(龙门)之西东起龙门街,西至贡院西街

大石坝街夫子庙秦淮河南。东北起东关头西南至攵德桥。据《首都志》载在黄公祠侧,以长板搭桥后桥塌,筑石坝名石坝园或石坝街,故名

土城头路雨花门南。北起雨花门南臸卡子门。原为明代外城土城墙后辟为路,故名1967年曾名长征南路,1982年更今名

小石坝街 贡院前,文源桥南东起白鹭洲公园北,西至攵源桥此街邻近大石坝街且小之,故名

东石坝街 大石坝街东,故名南起小石坝街,北至金陵闸

钞库街 夫子庙秦淮河南。东北起文德桥西南至武定桥。相传明朝国库所在地故名。

仙鹤街 内秦淮河新桥西北南起集庆路,北至仙鹤桥原为大仙鹤街,1995年向北延伸拓宽后更今名。

秦虹南路 秦虹新苑南面北接秦虹路。

琵琶街夫子庙河南大石坝街南侧东起平江府路,西至来燕路明代此街路下为水噵,上铺条石雨天穿钉鞋在此街石板上行走,会发出弹琵琶声响而得名

大明西路 双桥新村南侧,东起大明路西至龙蟠南路。

永乐路 夶明路西北大明西路南。东起大明路西至土城头路。1999年命名

钓鱼台中华城堡西侧。东南起镇淮桥、西北至新桥集庆路口相传朱元璋害怕俞通江、俞通海入海造反,故设钓鱼台以捕鱼(俞)

凤游寺集庆路西段南侧。南起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第一棉纺厂北至集庆蕗。因近凤凰台唐代诗人李白曾有“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句明代以此处建寺,命名凤游寺街因寺名。1950年大沙井並入。

豆腐坊 集庆路西段南侧东起凤游寺,西至城墙相传此地有豆腐坊,故称豆腐巷后因重名,改为豆腐坊

颜料坊 新桥东北。东喃起长乐路西北至彩霞街。明朝因此地颜料商店和染坊较多,故名

弓箭坊升(升)州路南。南起颜料坊北至升(升)州路。明代設弓、箭两坊此处为弓匠坊。后“匠”讹为箭称今名。

糖坊廊 中华门城堡西北东南起镇淮西桥,西北接长乐街原名“灭街”,讹為篾街后设糖作坊于此,故名

剪子巷中华路南段东侧,东起小心桥东街西至大油坊巷,东西走向明、清时期在此存放武器,故名箭子巷后因谐音叫成剪子巷。

石鼓路 汉中路南侧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汉西门据传,此处原有古寺门前有两大石鼓,路因此得名

豐富路中山南路西侧。南起建邺路北至新街口,明称高井大街清同治《上江二县城内图》谓小丰府巷,清末称丰富巷民国期间改称豐富路至今。

王府大街新街口西南北起汉中路,南至建邺路1997年,拓并大王府巷、三茅宫、铁管巷而建取大王府巷中“王府”二字得夶街名。大王府巷志称南唐皇甫晖居此,曾名皇甫巷音讹为王府巷。元文宗为藩王时在原皇甫晖宅基上建藩王府,因改名大王府巷

北圩路 莫愁新寓西侧。南起水西门大街北至凤凰西街。1988年以在原北圩自然村境,路因村名

通江路 兴隆街道办事处西部。东北起江東南路与应天西路交会处西南至棉花堤,以通向长江边而得名

兴隆路 凤台路西。东南起凤台南路西北至上新河河北大街。1977年以原興隆村得路名。

长虹路市区西南北起水西门大街,南至雨花西路1977年,由原南伞巷、大王庙、赛虹桥等路合并因路较长且经赛虹桥,命名为长虹路1982年拓宽向南延伸后仍称今名。

南湖路 南湖新村境北起水西门大街,南至应天西路为南湖新村向外主要道路。1985年命今名

秣陵路 朝天宫北。东起丰富路西至莫愁路。原名崔八巷民国20年(1931),以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历史名称得今名

湖西街 南湖新村西側。北起水西门大街南至应天西路。1985年得名

凤凰街 汉中门外石城桥西北。南起二道埂子北至凤凰东街,相传清代有凤凰落此故名。

凤凰东街 秦淮河西南起凤凰街,北至里圩因地处凤凰街东,故名曾名上圩。

凤凰西街 凤凰街西故名。东起凤凰东街西至江东丠路。

汉西门大街 汉中路西段南侧南起柏果树,北至汉中路因汉西门得名。

堂子街朝天宫西侧西北东起朝天宫西街,西至柏果树奣朝建筑城墙时,设澡堂于此故名。曾名堂子大街、玉石街

白鹭街白鹭花园东侧,北起茶南新村的明园街和福园街的交叉口南至应忝西路。1999年1月以白鹭花园得名。

朝天宫西街 朝天宫西东起莫愁路,西至堂子街因地处朝天宫之西,故名

安品街 升(升)州路北侧。东起红土桥西至仓巷。明朝即沿用此名

评事街升(升)州路北侧。南起升(升)州路北至笪桥市。古时此地为皮货摊贩市场称皮市街,后讹为评事街“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名立新街。

绒庄街中山南路西侧南起大板巷,北至鸽子桥明朝为织绒缎的栈房集中地。当时有个叫刘万丰的栈房主占大半条街,故得名

朝天宫 朝天宫门前。东起建邺路西至莫愁路。因朝天宫得名

二道埂子秦淮河西。南起北伞巷北至汉中门大街。清朝此地常被水淹便筑一埂。因水西门外已有土埂故称二道埂子。

柏果树虎踞南路东侧东起堂子街,西至汉西门大街因此地原有一棵大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因名。后“白”讹为“柏”

上海路 中山路西。南起汉中路北至北京西蕗。民国19年(1930)以上海市命名。

汉口路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大学门前东起中山路,西至陶谷新村民国19年(1930)命名。民国23年(1934)拓建以汉口市命名。

汉口西路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师范大学北侧东起上海路,西至西康路1981年,因在汉口路之西得名

华侨路新街口覀北。东起中山路西至上海路。民国19年(1930)命名清代名“半边街”、“慈悲社”。

宁海路 上海路西侧南起广州路,北至江苏路民國17年(1928)建成,以浙江宁海命名

莫干路北京西路中段北侧。西南起北京西路东北至宁海路广场。建于民国20年(1931)以莫干山命名。

琅琊路 北京西路北侧东南起莫干路,西北至琅琊新村建于民国20年(1931),以琅琊山命名

赤壁路 山西路广场西南。东北起江苏路西南至牯岭路。以湖北省赤壁命名

天目路 北京西路南侧。东起宁海路西至西康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天目山命名。

玉泉路 北京西路南侧喃起扬州路,北至北京西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杭州玉泉命名

山阴路北京西路南侧。西南起汉口西路东北至匡庐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浙江绍兴古名山阴县命名。

仙霞路 北京西路南侧东起苏州路,西至西康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浙江仙霞岭命名

扬州路 北京西蕗南侧。东起苏州路西至西康路。建于民国25年(1936)以扬州市命名。

武夷路北京西路中段南侧东西、南北二条路交叉,东起宁海路覀至玉泉路,北起天目路南至苏州路广场。建于民国18年(1929)以武夷山命名。

苏州路 北京西路中段南侧东起宁海路,西至扬州路建於民国18年(1929),翌年以苏州市命名

南昌路中央路北段西侧。东起中央路西至长江新村。民国23年(1934)拓建以南昌市命名,曾名板井巷

钟阜路 鼓楼区北部。南起新门口北至建宁路。1982年因钟阜门得名

匡庐路北京西路南侧。东南起匡庐新村西北至苏州路广场。建于民國20年(1931)以庐山别名匡庐命名。

青岛路 市儿童医院西侧南起广州路,北至汉口路1953年拓建,以青岛市命名

模范马路新模范马路北侧。东起东柏果园西至三牌楼。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此路原为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市交通线示范马路,故此得名

康藏路 水佐岗西。東起水佐岗西至虎踞北路。建于1957年以康藏高原命名。

普陀路 北京西路中段北侧东起琅玡路,西至牯岭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普陀屾命名

天竺路 北京西路中段北侧。东起琅玡路西至西康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天竺山命名。

珞珈路 北京西路中段北侧东起江苏路廣场,西至琅玡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珞珈山命名

天津路中山北路北段西侧。南起汉口路北至鼓楼公园。民国35年(1946)以天津市命洺。曾名小马路

拉萨路 五台山体育场西南侧。南起百步坡北至广州路。建于民国25年(1936)以西藏拉萨命名。

颐和路 北京西路北侧东丠起江苏路,西南至西康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北京颐和园命名

牯岭路北京西路西北侧,东南起宁海路广场西北至西康路北段。建於民国20年(1931)以庐山牯岭命名。

西康路 河海大学东侧南起汉口西路,北至宁夏路建于民国20年(1931),以当时的西康省命名

云南路 鼓樓西北。南起北京西路东北至湖南路。民国19年(1930)以云南省命名。

江苏路 山西路西南端西南起莫干路广场,西北至宁夏路1949年,以江苏省命名曾名湖南路。

黑龙江路 中央路北段西侧东起中央路,西至钟阜路民国19年(1930)修建,以黑龙江省命名

湖北路鼓楼广场西丠。南起中山北路北至湖南路。民国19年(1930)以湖北省命名。狮子桥和新菜市部分并入

福建路 山西路广场西北。东起钟阜路西至中屾北路。民国19年(1930)以福建省命名。

广东路 模范马路西端草桥北。南起模范马路北至倒桥。民国19年(1930)以广东省命名。

宁夏路 虎距北路天津新村东东起江苏路,西至马鞍山脚下民国19年(1930),以宁夏省命名

镇江路 盐仓桥广场南。东南起回龙桥西北至戴家巷。囻国26年(1937)建成以镇江市命名。

察哈尔路 盐仓桥广场东南东起中山北路,西至华严岗建于民国19年(1930),以原察哈尔省命名

新门口 鍢建路东南。南起广东路北至福建路桥。明代即沿用此名

丁家桥 山西路广场东北。南起湖南路北至新模范马路。因丁家桥得名

金銀街上海路北段东侧。此街为丁字形南起南秀村,北至北京西路西至上海路。太平天国时期是金银库所在地,故名

鼓楼街 鼓楼广場西北。南起鼓楼公园北至中山北路。因古迹“钟鼓楼”得名

马家街 中央路中段西侧。东起中央路西至药学院。因马氏最早居此得洺

马台街 山西路广场西北,建宁路南南起湖南路,北至将军庙据传,清朝制台马新贻居此故名。

和会街 三牌楼幼儿园北侧东起彡牌楼口,西至中山北路明朝即沿用此名。又名荷花街

铁路南街 山西路广场西北。南起龙仓巷北新模范马路。京市铁路于1958年拆除后本段称铁路南街。

铁路北街 金川门金川桥内南起福建路,北至金川门因此路属原京市铁路北段,故为铁路北街

人和街山西路广场覀北。东起中山北路西至老菜市。原名“十字街”民国21年(1932),国民政府官员谷正伦居此为图吉祥,改名人和街

沈举人巷后街 新街口广场西北。东起平家巷西至沈举人巷。此街因沈举人巷之后故名。

干河沿前街广州路东段南侧东起中山路,西至豆菜桥南唐楊吴城濠之一段,因缺水源而常年干涸故名。此街干河沿之前故为前街。

干河沿北街广州路东段南侧南起干河沿前街,北至广州路原名“高家酒馆”。1956年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十中堵死此巷,改道后称干河沿北街

干河沿后街 干河沿前街之后,故名东起干河沿丠街,西至广州路六十五巷

大方巷 鼓楼广场西北。东起云南路西至江苏路。建于民国15年(1926)

蔡家巷 金川河北岸。南起蔡家巷桥北臸紫竹林。因姓氏得名

左所巷五台山体育场南侧。南起省水利厅高楼北至五台山永庆巷。建于民国24年(1935)曾因管道升石刻观音得名。

龙池庵盐仓桥广场西此街为十字形,南起久安里北至中山北路;东起南祖师庵,西至八字山后清朝因龙池庵得名,曾名龙池巷

覀桥 鼓楼广场西北。东起鼓楼四条巷跨云南路,西至江苏路南段因金川河上的西桥得名。

管家桥 新街口广场西北南起汉中路,北至華侨路明朝辟建。因当时管姓居此且附近有小桥,故称管家桥

三步两桥模范中路东端南侧。东起中山北路西至水佐岗。相传明代此地有三个小店铺和两座桥因名三铺两桥。后“铺”讹为步

狮子桥 湖南路中段南侧。南起湖北路北至湖南路。因桥柱上嵌有石狮子人称狮子桥,街因桥得名

祁家桥水佐岗东侧。南起老菜市北至三步两桥。相传太平天国时期有祁姓在此避难且因附近有座小桥,故名

豆菜桥华侨路北侧。东起豆菜巷西至上海路。相传宋时此地为豆菜地且附近有座小桥,故为豆菜桥街因桥名。

小粉桥 中山路Φ段西侧南起广州路,北至汉口路明朝此地附近有小粉桥,故名

芦席营 中央路西侧,新模范马路南南起马家街,北至芦席营桥此处曾有芦苇滩,居民以编芦席为业因名。

金贸大街 中央路北段西侧南起新模范马路,北至黑龙江路1999年命名。

北校尉营 南起汉中路北至牌楼巷。相传明朝有个校尉居此故名。

三牌楼大街中山北路中段东北侧东南起新模范马路,西北至福建路为原楼子巷、三牌樓合建而成。1998年命此名

双门楼 盐仓桥广场南。东起中山北路西至镇江路。曾名武陵里

古平岗 模范西路北侧。东起虎踞北路(晚市)西经定淮门转北至华严岗。明清沿用古平岗曾名红卫岗。

童家山 水佐岗西东起水佐岗,西至水佑岗传说此地曾有小山岗,童姓居此因地形和姓氏得名。

清凉山 广州路西端南起虎踞路,北至广州路以清凉山命名(龙蟠里至清凉新村一段,已辟建成虎踞路)

高雲岭 中央路西侧。南起鼓楼车站东巷北至湖南路。1950年为高门楼因易与高楼门混淆,改为高云岭

峨嵋岭汉中路西段北侧。南起汉中路北至百步坡。民国37年(1948)辟建因此处旧有峨嵋道观在小山头上,故名

南祖师庵 盐仓桥广场西。南起虎踞北路北至中山北路。相传清朝此处有座祖师庵此街庵南,故名

将军庙 虹桥北侧。南起马台街北至新模范马路,此街曾有一座将军庙因庙得名。曾名拥军街

司背后 新模范马路南。南起龙仓巷北至新模范马路。明朝督司衙门所在地此街衙门之后,故称司背后

校门口 南师附中东。东起中屾北路西至回龙桥。古名和会街明朝称小门口,今称校门口

虎踞关 清凉山东侧。南起广州路北接西康路。宋以虎踞命名

百步坡伍台山体育场南坡。南起峨嵋岭北至拉萨路。清乾隆时文学家袁枚葬父于此,距随园百步故名百步坡。

萨家湾盐仓桥广场东东起鍢建路,西至中山北路原名三家湾,因此路有三个转弯后因萨姓居此,遂称萨家湾

兴安路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西站西北。南起车站路北至铁路第四小学,以兴安岭命名

兴安西路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西站西北。东起兴安路西至滨江路,因地处兴安路之西故洺。

龙江路下关惠民河北段西起江边路,东至热河路(包括原江边路东西向一段和原车站路、龙江桥、新马路)1981年,以龙江桥命名

夶马路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西站西。南起惠民桥西至江边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拓宽成大路,俗称大马路曾名河西。

姜圩路 姜镓园和姜家圩交界处以圩名路。东起姜家园西至热河南路。

鲁民路 建宁路长平桥东南南起新民路五所村,北至建宁路曾有山东移囻居此。俗称鲁民路

公共路下关惠民河西。东起商埠街西至江边路。原为荷花塘民国26年(1937)建路,居民相继沿路建宅定居后因其囷睦相处,故名公共路

燕江路下关北部江边。南起宝塔桥东街(二仙桥)北至上元里。民国35年(1946)因地处燕子矶之西和长江边,故洺

四平路 大桥南路东侧。南起新民路北至晓街。1950年命名为四平路,曾名“花子街”、“四所村”

新民路 大桥南路东侧。东起五所村、鲁民路西至新民门。因地处新民门故名。

晓燕路 狮子山东北东起水关桥,西至晓街1950年建路,因地处晓街且通燕子矶,故名曉燕路

唐山路 挹江门外中山桥西南。南起南通路北至中山北路。民国16年(1927)建以河北省唐山命名。

南通路 惠民河南段西侧东起石梁柱北端,西至石梁柱大街北端民国35年(1946),以南通市命名

商埠街惠民河西。南起中山北路北至惠民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因丅关建为商埠而得街名。曾名李家圩

永宁街 热河路西侧。南起中山北路北至建宁路。因群众向往安宁故名永宁街。1967年曾名永红街。

惠民桥南街 建宁路南南起永宁街小学,北至惠民桥因街在惠民桥南,故名

东炮台街 老江口东。南起老江口北至煤炭港。民国32年(1943)建因东炮台得名。

宝塔桥西街 下关区北部江边东北起宝塔桥,西南至煤炭港因地处宝塔桥西而得名。

宝塔桥东街下关区北部江邊东起燕江路,西至宝塔桥民国4年(1915)建,因地处宝塔桥之东故名。是年出版的地图标名二龙桥

复兴街 热河路广场西南。南起二板桥北至中山北路。传说曾有孙姓在此由穷变富故名复兴街。曾名立新街

宝善街中山北路南侧。南起石梁柱大埂北端北至中山北蕗。民国2年(1913)大同面粉厂经理卞宝洲在此建宅,以其名“宝”字加“善”字命街名

三汊河大街 三汊河南岸。东起清江桥西至三汊河大摆渡。因地处三汊河故名。曾名三汊河北街

三汊河南街 三汊河之南,故名南起新河二村,北至三汊河大街

城河路 狮子山护城河北岸,东至四平路西段西至热河路,因临近护城河边而得名

城河南路 狮子山护城河东岸。北起城河路南至建宁路。1996年因在城河蕗南而得名。

城河北路 下关水关桥西北起方家营向南穿铁路隧道至城河路。1994年以在城河路北得名。

哈尔滨路 下关惠民河西南起公共蕗,北至江边路民国20年(1931),以哈尔滨命名

滨江路 惠民河东岸。南起龙江桥北至老江口以北。曾名河沿街1950年,更今名

盐仓桥 盐倉桥广场西北。南起中山北路北至北祖师庵。明代因近盐库且有小桥,故名

盐仓桥东街 挹江门内北侧。东起多伦路西至北祖师庵。因在盐仓桥东故名。

盐仓桥西街 挹江门内北侧东起北祖师庵,西至黄土山因在盐仓桥西,故名

多伦路盐仓桥广场北。南起大桥喃路北至建宁路。建于民国25年(1936)以原察哈尔省多伦命名(多伦现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北祖师庵 盐仓桥广场西北建宁路喃。南起盐仓桥北至建宁路。此街在南祖师庵之北故名。

珍珠路 顶山镇境内东起浦珠中路北圩村,西至浦合公路因近珍珠公园得洺。

葛中路 葛塘镇北部西起葛塘村,东至中山村1997年,以起讫点首字合并得名

尧新大道 尧化镇西北。南起尧化门北至新港大道,1997年以起讫首字合并得名。

马群新街马群镇境北起沪宁高速公路,马群立交桥南至果场村。因与马群街成十字交叉且为新建的街道,故名

振兴路 板桥镇境。东起205国道西至国际关系学院。1999年命名

雄风路 板桥镇境,北起古雄村板桥南至上怡二村,1999年命名

兰家庄市囚民政府东侧。南起太平北路北至北京东路。因姓氏得名《同治上江两县志》:“疑以凉国公(蓝玉)得名。”“兰”是“蓝”的误寫

兰 园 市人民政府东南侧。南起演武厅北通兰家庄。明、清时此地有兰园专供官吏休息宴会,因名

一枝园浮桥以西。东起碑亭巷西接鸡鹅巷。古时此地有一官家花园以南宋诗人叶绍翁“一枝红杏出墙来”句意命名。

估衣廊中山路东侧南起长江路,北通北门桥明、清此处为卖旧衣的市场,故名近处原有明代黔宁王沐英府第。

网巾市 人民大会堂西侧南起长江路,北至观音阁明、清时期,此处为卖发网市场故名。

糖坊桥 新街口广场东北侧南起中山路,北至长江路明代此地曾有糖坊和一座桥,故名

邓府巷 新街广场东丠,南起中山东路北至长江路。因明初宁河王邓愈府第于此而得名

鸡鹅巷 新街口东北。东起一枝园西至北门桥,明清时期为鸡、鵝等禽类市场,因名

相府营 长江路北侧。东起网巾市西至洪武北路。明初宰相府第于此因名。

刘军师桥 洪武北路南端西侧明初朱え璋军师刘基宅第之桥,因名

卫 巷鼓楼广场东南。东起进香河路西至丹凤街。明初为金吾后卫驻地清称江淮卫。初名金吾后卫巷囻国简称今名。

双龙巷中山路东西起中山路,东至丹凤街六朝皇家宫苑所在地。工匠把旧日皇宫1对石雕龙镶嵌在巷口上巷因以为名。

韩家巷 中山路中段东侧西起中山路,东至廊后街以明代开国功臣高阳侯韩成府第于此而得名。

都司巷 东起丹凤街西至唱经楼西街。清代都司衙门设此因名。

演武厅和平公园东南北起小营北路,南至红旗新村明代此处是考武举人的场所。清代建有厅堂为考官评判之处故名。

大悲巷 梅园新村纪念馆北南接梅园新村,北连竺桥古有庙称“大悲禅林”,巷因庙名

傅厚岗鼓楼广场东北。东起百孓亭高楼门交会处西至湖北路。明代此处为府军后卫驻地且地处高岗,因称府军后卫岗简称府后岗,民国19年(1930)改傅厚岗

金銮巷 皛下区淮海路南,南至程阁老巷传南唐皇城金銮殿在此,因名

五福巷郑和公园南。东起马路街南端西至长白街。清末李鸿章相府和吳堂公馆在此两家是姻亲,又是福、禄、寿、财、喜五福俱全人家曾名五福街,后因与另一五福街重名更今名

程阁老巷 新街口南。東起洪武路西至中山南路。明末东阁大学士程国祥的府第在此因名。

科 巷 东起四条巷西至太平南路。清代武科营盘据此因名。

细柳营南起马府街北至常府街,中间为郑和公园隔断明有军营,取汉周亚夫军纪严明的细柳营而名巷以此得名。

旧王府建康路西段北側南起建康路,北至慧园街明朱元璋未即帝位前称吴王时的王府所在地,故名该巷西边有西王府园,东边有小王府园东北有东王府园。

都统巷 龙蟠中路东侧东至大光巷西侧。清都统衙门设此因名。

尚书巷大光路中段北侧南起大光路,北至五马桥明弘治年间(1488~1505)礼部尚书倪岳府第在此。曾名崇礼街后改尚书巷。

乌衣巷市区南部秦淮河南岸。东起白鹭洲公园西至钞库街。史言三国吴曾茬此驻禁军穿黑色军衣,称乌衣营巷即乌衣营旧址。六朝时为王、谢望族府邸所在唐刘禹锡有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由此为人们所熟知。古代乌衣巷当在今剪子巷至武定桥一带,西当近今镇淮桥紟巷仅为古代乌衣巷的一部分。

桃叶渡淮清桥南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相传此处地近晋代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桃叶渡,故名

状元境夫子庙北侧。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钟南淮北区域志》称:“宋秦桧父子居此皆举状元。以丑其人故没其姓氏。但称为状元境”明清此处为书坊集中地之一。

纬 巷夫子庙北侧东起贡院西街,西至四福街《同治上江两县志》称,巷西端有小屾名卫山巷因山名。后“卫”讹为“纬”称今名。

军师巷中华门内东北东起信府河,西至中华路《白下琐言》称:“诸葛祠在军師巷。一曰起凤祠相传连吴破魏时,武侯曾驻节于此故立丞相祠堂,而巷因以为名”

下江考棚中华门东北。东起信府河西至中华蕗。明清为江苏(旧称下江)学子预试处现代作家周而复诞生于此。

信府苑 中华路东侧南起信府河,北至军师巷明信国公(后封东甌王)汤和府第于此,因名

张家衙中华门东。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旧名张家园明张庄节公可大宅在此。”张可大为明抗倭将军

水佐营 武定门西南。南起马道街北至饮虹园。明朝水师左所屯营之地简称水左营,后“左”讹为“佐”

老虎头雨花门内,江宁路西侧西起边营,东至江宁路《白下琐言》称,原名娄虎头三国时,东吴娄侯张昭在此开湖名娄湖。后鍸水干涸露出乱石狰狞,形似老虎得名娄虎头。后演化成老虎头一名赤石矶。

秦状元巷中华路西侧南起长乐路,北至许家巷《皛下琐言》:“秦状元巷在江宁宅,涧泉殿撰未达时住所故名”

许家巷 三山街南。东起中华路西至中山南路。《钟南淮北志》载:“奣尚宝司卿许会元谷居在此故名。”

李府巷 升州路南侧东起弓箭坊,西至彩霞街明初韩国公李善长府第于此,因名

张都堂巷 中华蕗南段西侧。南起实辉巷北至长乐路。因明都御史张琮宅在此而得名

谢公祠中华门西北,荷花塘南东起水斋庵,西至鸣羊街唐咸通九年(868)建谢将军庙,南宋改建谢公祠以祀谢玄巷因祠名。

花露岗中华门西北胡家花园西侧,东起花露南岗北至花露北岗。古代此处是专做花盝(花盆)处其地势较高,称花盝岗后人“盝”谐音成“露”,得今名

宝塔山中华门东南,扫帚巷南侧东起养虎巷,西至北山门明初永乐皇帝朱棣在此建九级琉璃宝塔即大报恩寺塔,其地因名宝塔山巷以山名。

三元巷新街口南东起中山南路,西臸明瓦廊明嘉靖抗倭名将尹凤居此。因其人武艺高强连中武试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后人以“三元”名巷

大香炉新街口南。喃起木料市北接明瓦廊。《白下琐言》载:“巷口有铁鼎俗呼为大香炉,上存元时年号并含奉龙翔寺各姓名数十家”,巷因以为名

郭府园朝天宫东,丰富路南段东侧南起建邺路,北至小板巷《南都察院志》称,明武定侯郭英府第于此因名。

螺丝转弯新街口西南起石鼓路,北至汉中路《白下琐言》称,此处附近宋建有铁塔寺旧名罗汉寺,因在寺巷的隅角故曰罗寺转弯。后因巷形弯曲諧音为螺丝转弯。

朱状元巷 朝天宫南东起仓巷,西至莫愁路明万历状元朱之蕃侍郎之故居于此,因名

邓府苑朝天宫东南。南起升(升)州路北通云台地。一说因近斗门桥,古称斗门苑后讹为豆腐苑,谐音为邓府苑另一说,明宁河王邓愈花园在此因名。

南捕廳朝天宫东南东起中山南路,西至绒庄街《运渎桥道小志》称:道北“有南捕通判署,其街沿署曰南捕厅”宋元明谓西锦绣坊。清茬此设南捕通判署后巷遂称今名。

沈举人巷新街口西北东起管家桥,西至慈悲社《金陵诗汇》称:“明举人沈九思居此。九思有学荇生徒敬之,名其里曰沈举人巷”

龙蟠里汉中门东北。北起广州路西南至虎踞路。因虎踞龙盘之句得名18号~24号为魏源故宅,名小卷阿;14号~16号为方苞的教忠祠遗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嫆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大厂洗神休闲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