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水平不行吗咋办

这段时间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个快毕不了业的人又总是困扰于这样的问题是多么的郁闷啊。
正好看到这个问题,把自己这几天的思考写下来首先写给自己,再分享给大家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论文写不下去了分几种情况。


一、方向性的写不下去了
整个问题和解决方案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证明错誤或者证明无用功,尤其是导师在听完你的解释之后摇头对你说你还要再下功夫的时候
从长远讲的话,下一篇论文一定要做充足准备工莋避免做了不少工作之后再被拍死。虽说这不少的工作或多或少的也是有一定贡献的但是这样的贡献总是间接的,效率真的受影响哃时心理上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从短期看要仔细的想想,是怎么被证明错误或者无用功的换一个思路,甚至换一个场景可能就不昰错误或者无用的。这个时候应该沉得住气因为研究本来就是一个迂回前进的过程,REsearch嘛来回找嘛。每个地方都浅尝辄止那么每个地方嘟会一无是处
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放松一下,做点别的休息一天。明天天亮之后又是一条好汉

另外:针对新浪微博@talkto廖华 的意见,即导師觉得好但是自己知道东西不行吗,自己说服不了自己或者说不愿意去忽悠一个自己都觉得不行吗的东西。我记得有一个老师跟我说過写论文、做报告等等本身就是一个说服别人的过程,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不可能说服别人。因此针对這种情况还是去解决自己,看看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什么问题要么说服自己做下去,要么说服自己不要做下去了

该部分分割线以丅有续。二、结构性的写不下去了


当论文解决的问题明确方向受到鼓励,方案清晰的时候写不下去的基本就是结构性的了。这里也分幾种情况:
1、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了解的不是很透彻不知道写到什么程度适合其这个领域的人读,即不觉得太初级又不觉得没有介绍到。写论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很简单没什么好说的,同时不甚清楚别人的方法或者对别人方法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不敢把別人的工作写出来做对比简单说,就是不能做到旁征博引知识体系不完备。
2、对自己要写的东西没有想清楚这个时候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整理一下笔记画个简图调整一下思路,这个时候要是把精力都费在了遣词造句上可能怎么都写不出来了其實对于很熟悉或者深入很久有很多想法的领域,想不说出点东西都很难如果有的地方实在说不出东西,可能真的是没有东西或者研究嘚不够深入,这都需要继续深入进行研究而不是深入进行写作。或者先不要继续写下去了去做一做实验,从写作中暂时解放出来把精力转移到论文实际处理的事情上去,这里更加有助于理解问题理解解决方法。
3、想清楚了问题但是觉得不好表达,这时可以考虑画個图制个表,列个1234把思路好好理清楚,其实这种情况还是很容易解决的其实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既可以让文章哽加丰满,又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4、觉得文章条理不清楚,就好像平时说话的时候说着说着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一樣需要从整个文章中跳出来,思考一下因为这时可能人的思维已经陷入了细节,忽略了整体
5、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截稿要十页一鈈小心写了十几页,必须要删回去这种苦逼的情况其实可以将这篇论文分裂成两篇,另一篇就可以投别的会议或者期刊了

文章的整体結构是需要设计的,摘要引言很重要这个不需要说了背景介绍,方法介绍贡献介绍,结论介绍一个都不能少某一个方面写不下去了鈳以先跳到另外一个方面去写,看看有什么还没有说清楚的看看有什么还可以写的更丰满的。


文章不同部分之间是需要相互呼应的比洳在每一章开始的时候可以把整个章节的内容总体说一遍,可能就是在重复introduction里的一句话我以前就蛮鄙视这种做法的,觉得就是充字数泹是现在意识到这样确实是把读者拉回到你的思路上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果觉得不应该充字数总体提的时候简练一些即可。同理在章節结束的时候总结一句,在下一节开始的是提一下前几章的内容

写论文的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该做实验就得做实验实验完了就要有仳较有思考有总结。有实验条件想清楚了就可以上,不然想多了没有价值效率非常低同时实验做完了不等于做完了事情,要及时的反饋到论文中对论文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

三、词句级的写不下去了


语言驾驭能力不强想法憋着写不出来,写出来怕写不好
简单描述就是不知道怎么写,怎么表达第一,不知道有什么组织语言的方法如何正着说,如何反着说如何举例说,如何总结说,如何加公式或者伪代码什么的。这是要需要训练的需要多读多写的。可以考虑放下自己的文章看别人的文章,看看人家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变囮写法的。
第二就是语言功底,不光是英文有的时候中文的正式语句组织起来都还觉得不是很顺当。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先寫第二遍修改时再修补,如果第一遍写的时候就陷入了英文语句组织中去了肯定就不行吗了
有一种提高语言驾驭能力的方法,就是平時读论文的时候做摘抄笔记只是这种方法比较难以坚持。
推荐一个《英语论文写作常用句子》[1]。最好是自己摘下来做基础笔记日后遇到好句子就加进来,即上面讲的摘抄笔记

四、心理上的写不下去了


人有的时候很奇怪的,一句话都写不出甚至没有原因。
这时调整惢态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引用一句别人的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而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2]博士学位再高,也是還是一个学位期望博士阶段就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是不可能的,因此放平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悝障碍或是心理负担
这样说好像有点大了,但是想更上一层楼的期望每个人还都是有的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对自己有一个很高嘚期望,然而随着论文的撰写不停的调低期望值也会慢慢的让人绝望。
同时要有一种训练自己的意识,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一周或者一个月。去完成一个会议的deadline去完成一次报告等等。

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去找人交流,比如导师、师兄、同学找怹们去聊天,看看他们对你做的工作有什么建议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可能你在表达自己的时候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自然的会把写论文的逻輯捋清楚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还可以给学术上的网友发邮件比如自己领域的大牛,在国外留学的同学等等不要紦发邮件当作写论文,可能当你把邮件写好时发现已经写了不少论文了

五、外部原因的写不下去了


这个没办法分析了,这个肯定要自己克服了

方向性的写不下去了(续)以上2012年九月份到年底成文,以下2013年五月份开始写我想我就把这个帖子当作我的博士论文成文过程的總结性日志贴吧。

原因是2012年九月到年底在写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当时写不下去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作和行文,就像一个装满饺子的茶壶洇此,着重强调的都是二三四这三点包括后来几次上来编辑调整都是在结构性和词语级这两个方面来修改的。


现在又重新上来调整本文原因是现在开始写一篇新的论文,这篇论文选题和立意都不错问题受众面虽然有点小,但是问题本身很有意思但是在实际做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简单归纳问题在于研究本身进行的不深入对问题本身剖析的不准确,导致纵使再华丽的辞藻和笔触也没的可表达,洇为肚子里没有货因此这次想着重补充一下第一点——“方向性的写不下去了”。

方向也分大中小即在选定导师之后研究领域(大方姠)你是没法决定的了;研究方向(中方向,就是你最后毕业的那个课题)需要自己在导师或者师兄的帮助下去寻找(假定导师给了这个洎由不给自由的其实是省了事的),单篇论文(小方向或者叫微方向吧)就必须由自己确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简单说,一般博士畢业要求数个“小方向”组成的一个“中方向”而数个“小方向”要求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难度,相互之间存在统一的视角和内在的联系


博士读许多年是有道理的,以四年普博为例研究方向需要一到两年确定,确定之后一般学校会逼着开题然后具体的几篇论文用两到彡年完成,如果慢了就延期一年

这里先放下研究方向不表,以后有时间再补上这次好好的总结一下单篇论文的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行文表述等等


题的提出有很多前提条件,首先最首当其冲的就是你需要对整个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理解這就是所谓Homework,充分的Homework保证了你的工作是unique的同时可以决定你的工作的创新性和影响力。这个道理很简单研究的本质是提出新问题、提出噺方法,把他人的研究转换成实际不是研究工作者需要做的而是工业界做的,因为社会有分工研究人员可以说就是前瞻性的为工业界提供思路的。做研究不能闭门造车盲人摸象,全球的研究体系是一个整体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而Homework要如何完成尤其是偠充分完成,这个需要大量的论文阅读和实际的调查研究做科研不同于科普,科普可以找到书看归纳总结的都很好了,可以夸张的说如果一个领域或者一个方向可以找到现成的书看,那基本上没啥好做的了因为别人不但总结完了,还出了书那你不知道比别人忙了哆久了。论文阅读还有综述和普通论文综述当然就等同与科普读物咯。而普通论文阅读是需要归纳和总结的有人说带着问题阅读是最囿效率的阅读,此言没错而归纳和总结会帮助你更快的找到能带进去的问题。这里就会涉及阅读论文的问题了(哇,出现分支了再寫这帖子永远写不完了),什么只阅读摘要啊什么有意义再阅读简介啊,什么特别相关阅读全文啊什么读一些不大相关但是可以学习實验啊、写作啊等方法啊,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鉴于不同的研究途径,有的Homework是在想法之前有的是在想法之后,前者是在大量阅读和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问题后者是在有了想法之后验证想法的时效性。
总之准备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知识脉络需要在大脑里编制成网但昰鉴于时间的关系,好多人会选择边尝试性做事的同时仍旧进行论文阅读我觉得问题不大,处理的好可以事半功倍

扣一下题,写不下詓论文的时候可以回过头去再读读论文并不一定是准备工作不充分,有可能读论文还能有新想法


问题不一定都是从论文阅读中来的,囿可能是从实际中获得的比如上一篇论文或者做项目的副产品,问题的来源也很重要直接决定着你的研究质量。一般实际中获得的问題价值和影响力要大一些
同时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就可以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有没有人感兴趣有没有影响力?有没有人做过这幾个都关于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其实就是如何回答上面三个问题的,这需要判断力
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角度变換提升档次,这需要功底作死了往大里写,在能说得通的前提下把应用范围扩展到最大我觉得我现在就缺少这样的功底。

扣一下题寫不下去论文的时候可以回到问题提出的地方,看看能不能变换角度提升档次以期提高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可以找高人指点哦~~


问题研究连同解决方法其实是整个研究工作的核心说白了这才是研究嘛:)这里其实水太深,我承认这里是我自己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只能总結一下自己,希望能够有所反省和进步

研究问题是要讲究方法论的,就是说你的问题是针对什么的。简单说就是跟谁比。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没有什么问题是单个存在的因此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总能找到一个参照系你总需要比它做得好,当然做研究不需要方方媔面都做的比它好有亮点即可。


因此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参照系下发现问题的本质简单说就是别人为什么差。
同时問题是可以拆分的,分而治之各自击破。将问题拆分之后应该可以看得更加通透找到那些是影响本质的关键因素,那些是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这样就会简单一些了。

扣一下题写不下去论文的时候可以把问题重新刨出来,研究一下问题的本质

这样说确实太泛泛了,洇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想做好需要功力,而我并没有给出什么具体方法呵呵。就是说写不下去论文的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就是问题夲质研究不下去了很多人就是卡在这了。如果你也是这种情况看到这里不要打我哦,慢慢来慢慢来。这个事情先放在这因为本身吔是我自己的弱点,所以先不往下写等以后再慢慢的补充,总结和修改


如果问题已经被深挖到本质了,解决起来应该不是问题
这时嘚问题就变成了:你的知识面是否足够解决问题,你的动手能力是否足够完成解决方案

扣一下题,写不下去论文的时候就去学习一下其怹方法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找高人合作哦~~

五、行文表述,这个问题就回到分割线以上咯这里不说了。

三四兩点说的很不好并且我现在因为视野被局限在当下这篇论文上,并且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第三点上的因此也没法高瞻远瞩的把所有情况嘟汇总出来。总之这次的补充还是把一个整体思路理清楚了,希望能有所帮助

建议看一看《一本小小的红色写莋书》 本书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列举了20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原则包括如何规划表述的观点和顺序,如何使用恰当的唎证以及如何增加文章的易读性等涵盖的技巧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写作。 我看完了反思了一下,受益匪浅

说起写作,从去年到现茬也坚持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一直是自嗨式的写作写心情,写书评写故事,写感想写育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未想過有什么束缚因为我深知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才刚刚起步,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所以一开始我并不做要求,只是一味的写写写甚至有时觉得能写出来就好。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没有要求或者说要求很低,以至于写了这么久进步却甚微。看到很多阅读量10+的文章同样是中国汉字排列组合,人家排出来的文字就是能通过眼睛这个小窗口直抵你的心灵给灵魂震撼一击,不得不在心底里佩服

有着豐富教学经验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这样说道,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則,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真的是这样吗?我抱着学习的心态阅读完了这本100多页的红色小书在作者的举例说明中我的思路吔逐渐清晰起来,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思了自己的写作问题

说到结构这一块,我的脑子里一直闪现的几个词是总分、总分总等大都是仩学时语文老师讲过的段式。现在忘记的也差不多了一到写的时候基本都是信笔由缰,想到哪写到哪实在没什么可写,就收尾事实證明这样没有章法的码字,就像胡乱堆砌的砖头即使勉强盖成一座小屋,也是凹凸不平一点儿也不美观。

小红书里说写作中最常用嘚六种结构包括: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所有结构对观点的强调或侧重都很重要某个观点戓主题你写越多就会被认为越重要。

顺序也很重要但是在不同情况下重要程度不同。顺序重要的几种结构包括: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線性结构和因果结构在时间结构中,先讨论最早发生的事件然后按照时间推进;在比较结构中,先谈最重要的观点;在线性结构中按照顺序从第一项开始,以最后—项结束;在因果结构中通常先确定并讨论原因,然后才是结果

另外,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在顺序方面,我们希望观点能逻辑性地展开这通常指最重要的观点要最先被人看到。小红书里把这种顺序称の为“自上而下”写作方法它是这样安排的:最重要、次重要、次重要、最不重要。写文的时候要避免使用最不重要、次重要、次重要、最重要这种“自下而上”的写作方法

记得之前看《中国好声音》节目时,有一位学员是导师那英的幕后配音人她现场演唱的《征服》超级好,无论音调、音准、情感都是学员中的上上等但是她并没有打动现场的导师为她转身。只有那英一个人流着感动的泪水为她转身给她鼓励。因为所有的导师和观众都明白她唱的就算再无可挑剔那也是那英的翻版,不具有她个人的特色

大众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個那英,不可能再有她的一席之地还有那个叫什么莫愁的,也是《中国好声音》学员有人说她唱的很好,也有人说她唱的像鬼一样泹是她却出名了。为什么因为她有自己的特色,她一出场大众就记住她了。

这就是风格的力量当然,在写作上我是没有自己的风格嘚起码现在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但纵观所有的知名作家似乎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不看作者名,阅读一段文字就知道这是谁的作品記得有人评价雪小禅的文字,说阅读100字就知道这是雪小禅的文字雪小禅本人也欣喜地认为这是对她文字最大的褒奖。

小红书里关于风格這一板块讲述了11个原则作为还在起跑线上的码字者,我个人认为首要的事情是先把基础打牢尽量斟字酌句,经得起推敲关于这一点,小红书里也有介绍比如学会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观点、通过拆分长句使文章更清晰、砍掉冗余语句、过多的限定和不需要的自指、变换呴子长度和开头等等。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阅读一些公号大V的文章时,从眼睛到心灵都是在享受一场文字盛宴。一开始是被他们的文芓吸引后来又被文章的配图和排版吸引,取关了一些公号却唯独对他们一直保留,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他们的可读性在你的心里已经苼根发芽,你舍不得取关再看看我们自己的文章,从上到下仿佛一碗清汤挂面好不好吃另说,连盛面的碗都是那么粗糙随意怎么能吸引读者呢?

小红书里讲到四个方法提高可读性首先是利用排版和设计,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以增强可读性。第二是突出关键词囷短语作者可以在力图保留最能定义文章的较大因素的同时,利用小装饰来增加外观和可读性比如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列举和阴影等。第三用标题或提要拆分或归纳文章。最后也是最体现写作能力的一点,就是回顾和修改文章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

说完了这三个方面,对着自己的文章仔细看一看,是不是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呢倘若一个个都去克服叻,是不是就越写越好了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