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以花之容以遇见为主题的散文写一篇散文

关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的网友在说
董绪纯作品:扇面。  新华网消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总参谋部美术书法研究院主办,总参谋部书法创作院承办的“书为心声董绪纯书法艺术展”于日至23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张黎,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张文台,原总参谋长助理李玉,著名书法大家、中国书协顾问、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李铎及总参、总政有关部门领导等出席开幕式。榜书《宁静
其他相关论点
  乾州古城,是一座拥有4200多年历史的边陲军事重镇。早在明清时期,便与凤凰齐名,坊间有“凤凰的兵、乾州的城”之说。  随着“谷韵吉首”城市品牌的打造,乾州古城得到了深度开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热闹,成了来湘西自治州的旅游新宠。  从恢复原样的北城门一进入古城,左右两个巨大的石牌楼,便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  右边的牌楼,立于古城西门的胡家塘入口处,由黄永玉先生亲自书写了一副楹联“曾是我来微雨后,定
花语系列之一 (国画) 陈子在水一方 (国画) 陈子花语系列之二 (国画) 陈子  陈子,中国福建惠安人, 1983年至1985年先后在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进修,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重彩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现居北京。  画语录  陈 子  我更多地关注当代女性在日趋严重的“他
工地上的大龄“文艺青年”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却跟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睡着脏地铺,写着断肠诗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在工地上,会上网、能刊发文章的人没几个,他是骄傲的,也是孤独的,然而他却享受这样“一边打工挣钱,一边旅行作诗”的随性生活,这就是一个57岁农民工文艺青年的快乐。  本报记者汪寿海10月10日,管恒宁在工地上用手机修改自己新作的律诗。(本报记者汪寿海摄)  直到9月底的一期《乌鲁木齐晚
  浙江日报杭州9月29日讯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将在中秋之夜成为现实。  期待已久的“中秋+国庆”长假到来,不少上班族开始准备行程表,憧憬这长长八天假期如何度过了。  在昨天一股南下的弱冷空气影响下,今天全省多云到晴,白天最高温度多在23℃左右,只有浙南地区偏高,在25℃至27℃间。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似乎连老天都为即将到来的节日感到欢欣。  原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S316芙蓉石)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满江树。初山微画雕(芙蓉石S316)视频
注释/春江花月夜
(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5)汀(tīng):沙滩。(6)纤尘:微细的灰尘。(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8)穷已:穷尽。(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10)但见:只见、仅见。(11)悠悠:渺茫、深远。(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上:水边。《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16)离人:此处指思妇。(17)妆镜台:梳妆台。(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19)捣衣砧(zhēn&):捣衣石、捶布石。(20)相闻:互通音信。(21)逐:追随。(22)月华:月光。(23)文:同“纹”。(24)闲潭:幽静的水潭。(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á”(洛阳方言是当时的标准国语,斜在洛阳方言中就读作xiá)。(26)潇湘:湘江与潇水。(27)碣(jié)石、潇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29)乘月:趁着月光。(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翻译/春江花月夜
【翻译一】: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翻译二】:
春天,江潮汹涌,与大海连成一片,
一轮明月,和着潮汐的韵律,从海上冉冉升起。
月光与水光相映,潋滟的波纹,连绵千里万里,
哪里有春江,哪里就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蜿蜒曲折,环绕芳草丛生的原野,
月光闪闪,似雪珠,像冰球,晶莹剔透,闪烁在长满鲜花的树林。
白霜自空而降,感觉不到飞流的痕迹,
白沙袒露江畔,那身影若有若无。
江水共长天一色,没有些微尘埃,
孤零零的明月,高悬在皎洁的天空。
江畔的人们,是谁最初看见明月?
江上的明月,是何年最早照耀人间?
人生,经历一代又一代,无穷无尽,
江月,照耀一年又一年,年年相同。
江月在等待,不知道在等待何人?
但见长江滚滚流,奔腾到海不回头。
漂泊的游子呦,像一片白云,流荡到远方,
思念的人儿,站立春枫浦,愁不胜愁。
今晚,谁的小舟停泊在江边?
是谁,相思在明月映照的小楼?
可怜的是,那楼上的月影徘徊移动,
照耀着离人的泪眼,照耀着梳妆台。
卷起闺阁珠帘,遮不住幽幽的月光,
拂去捣衣石的月色,月色去而复返。
此时此刻,互相仰望月亮,却闻不见彼此的声音,
希望追随月华,照耀着你的身影。
抬头见鸿雁高飞,渐渐消逝在视野之外,
低头见鱼龙潜游,荡起丝丝波纹。
昨晚,梦见花朵飘落在空荡荡的水潭,
可怜我呦,春天过去了一半,你还不回还。
春光随江水而流,即将流逝殆尽,
江潭上,月亮将落,如今已经西斜。
斜月缓缓下沉,藏于大海的迷雾之中,
碣石与潇湘,路漫漫其修远。
不知今晚几人踏着月色归来?
只有西落的月亮惹起离情万种,挂满江畔的树林。
意境分析/春江花月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春江花月夜诗人入手,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春江花月夜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S362坑头冻)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四句一换,共换九韵。又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春江花月夜》是《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创作背景/春江花月夜
乐府诗旧题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陈后主首创说: 1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清商曲辞o吴声歌曲》四 《唐书o乐志》曰:“《春江花月夜》《》《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丽者,以为此曲。” 2《o乐志》曰:“陈后主于清乐中造《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3《隋书o五行志》曰: “祯明(587-589年)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4《》曰: “后主张贵妃名丽华,与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 、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并有宠,又以宫人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每引客游宴,则使诸贵人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送宫女千数歌之。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 树朝朝新。’大抵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后世影响/春江花月夜
这是一首号称“孤篇盖全唐”的名诗。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清末王?#93;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参考资料/春江花月夜
&中国古典网:http://book.guqu.net/shicijianshang/2256.html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3:3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多义词】春江花月夜
【多义词】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一个多义词,包括下列义项1.唐代张若虚诗作唐代张若虚诗作,2.隋代隋炀帝诗隋代隋炀帝诗,3.中国古典民乐曲中国古典民乐曲,4.民族管弦乐民族管弦乐,5.古筝曲古筝曲,6.钢琴曲春江花月夜,7.微画雕艺术作品微画雕艺术作品,8.图书春江花月夜目录1唐代张若虚诗作 2背景 3原文 4注释 5典故 6译文 展开 目录1唐代张若虚诗作 2背景 3原文 4注释 5典故 6译文 7鉴赏 8作品辑评 9诗题 10作者 11隋代隋炀帝诗作 12诗歌赏评 13中国古典民乐曲 14歌曲赏析 15民族管弦乐 16艺术特色 17历史沿革 18相关信息 19古筝曲 20歌词 21其他关联作品 22钢琴曲 23微画雕艺术作品 24概述 25作品基本信息坑& 26作品鉴赏坑头冻 27芙蓉石微画雕 28作者简介 29图书春江花月夜 收起 唐代张若虚诗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背景   【作品名称】《春江花月夜》。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姓名】张若虚。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 原文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春江花月夜  
&&& (1)滟(y&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的平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追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闲潭:幽静的水潭。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碣石、潇湘, 泛指天南地北。   (26)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7)乘月:趁着月光。   (28)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随意谈着梦中落下的花,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忘返 鉴赏 吴翠芬解读版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网络解读版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藻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四杰在古诗向律诗的过渡中起到了开拓作用。文武双全的裴行俭对四人却十分轻视,说士人要有远大前程,首先靠器识,其次才是文艺。王勃虽有文才,但浮躁浅露,不象享受爵禄的材料。杨炯大概可以做个知县,其余人能得好死就算不错了。这些评说足见新诗的发展道路艰难。对打破宫体诗的束缚、铺平新诗发展之路,初唐四杰是有贡献的,杜甫评四杰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个评价既是对当时诗坛基本态度的客观反映,也是对四杰诗的确评。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宋之问、阎朝隐等宫廷幸臣成了诗坛上一伙把头式人物。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也许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的确如此!《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起首四句,就两现春江、两现明月、两现潮、两现海,交错叠现的景观立即把人带进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境界。而最后一句,又为整篇描写的江月埋下了伏笔。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看到,诗人在第二组是写初月的朦胧,第三组是写高月的皎洁,并发思古之悠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刘希夷感慨风物依旧而人生易老,两者之间何其相似!这里月的叠用、人的叠用以及江的叠用,有一种音节美、韵律美,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给人一种清峻雄奇之感。诗人创造的这种诗歌语言形式,后来发展成为散曲和民歌中的&顶针续麻体&,至今中国诗坛还留有它动人的影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使万丈沟壑一线飞渡,从江月清景、人生感慨一下子滑向野浦扁舟和明月楼头,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有人对此诗的主题多有非议,殊不知几千年中国历史上男人不是服徭役兵役、就是为生计而奔波,离人怨妇,正是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而且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国&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而如此一首诗、如此一轮明月,还有什么题材比写离人怨妇更好呢?只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相思情怀才配凄清如许的一轮江月,也惟有纯真的情,才能使高天皓月更显皎洁。这样大开大合的过渡,手法巧妙如神来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这样一个明月之夜,是谁家游子飘荡在一叶扁舟之中,他家在何处?又是谁伫立在那月明如水的楼头思念她的远方飘零者呢?仅用两句,合写离人怨妇,总领下文。然后派出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学者解读版  诗从被写出来的那刻起,沉淀的就是其本身写者的心情。后人,纵使有多高深的造诣或者怎样的心情的历史性重叠,都没有办法真正的解释。所以,现在我写这篇文,充其量就是挖掘一点我自己情绪的断章,凑不上什么赏析。&&题记   春江花月夜的诗评泛滥,网上什么版本的都有,若是此时我再浓墨于其字词运用的引经据典,大概就逃不出捡人剩下的落魄甚至会遭蒙抄袭的嫌疑。所以作罢,写写我的理解就够了,所谓托物言志或者抑扬顿挫之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留给有水平的大家去做吧。   春江花月夜的长度还算适中,可是为了把自己融入进里,也着实花了我不少功夫。阅诗,最忌讳的就是读,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进而不同的语调流转,都有极大的可能让诗原本的意境面目全非。人和人之间,不是这么容易便能驾驭了彼此的心情。所以我选择抄写,整整一上午高山流水地沉浮在字里行间,感情毫无预兆地就漫溢了出来。   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沧海一粟地茫然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堆里,却仅凭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归于乐府,带有乐府诗一贯的情愫,缕缕歌章唱的都是诗人曲婉的离愁,通篇白话文一般的浅显,不需要任何的注解,一个离人立于江岸的形象便跃然印入眼帘。我看见他背着双手,傲然地仰头望向无垠的汪汪白水,赞叹自然的浩淼荡漾,心意空洞眼神苍白如昼,流露出了怎样的一种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他站在辽阔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线的水边,在熏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呱噪和海鸟的悲鸣,行云流水地营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扰的安静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种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归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顺便再给我们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娆。月色美,在诗人的乡思离愁里,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诗人看&滟滟随波千万里&,月影倒映,水波涟漪,却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月笼春江千万里,我却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见家舍屋顶的袅袅炊烟!就连江边的芳甸也因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发现月亮其实和自己一样孤独。明月爱慕着春江,却苦于时空蹁跹,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昼夜不知岁月地映照着白水,不离不弃。就如诗人自己一样,望这长水,只期盼能望见家中玉帘后的牵挂。   又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无奈人与天的绝对力量悬殊,明月一岁一千年,看尽人情的薄凉锦暖,世人却伴月初生,望月临终,至死了也看不透自然的玄妙。可他又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类啊,年华如水去而不返却繁衍生息绵延久长,看着江月,总该有看尽的一天。诗人天真的自我安慰,&哀而不伤&,与李白的《把酒问月》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举目而眺,&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更有自己不可尽言的思念。他似乎还看见了家中&妆镜台&前的同样思念他的女子,辗转反侧,苦于月色的柔情更添了她的愁思。那多情的女子,多想随明月光华一起,&逐月华流照君&,瞬思闲就能流转到意中人的身侧。可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跃深水,只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功。&;尺素在鱼肠,存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长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念。   对于&水成文&,其实我还有别的理解。诗人的思念,望穿了秋水,也望成了幻觉,他好像看到了鱼跃激起的水纹里有远方传来的书字,一篇思愁蔓延水面,情深亦如水。   全诗到这里,我的激情大约也到了个终点。近乎审美疲劳,后面的内容,已经不足以翻起我的思绪。   月复西斜,海雾徒生,潇湘碣石,江树摇情。就以这个&摇&字作为最后的看点,&月华摇晃,树影婆娑,人心起伏,月摇,树摇,人心亦在摇&。诗人在江边站至夜深,江风骤起,他看岸上的树舞起,好像是在代替谁回应着他的思念,也好像是因为树枝沉甸甸地挂满了他的思念,于是他情不自觉地心中悸动起来,再也平静不下来。只好就此收了笔。 中学语文解读版  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   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   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   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总而言之,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爱情把游子对思妇的同情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而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品辑评   胡应麟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诗薮》内篇卷三   王世懋曰:句句以春江花月妆成一篇好文字。   唐汝询曰:此望月而思家也。言月明而当春水方盛之时,随波万里,靡所不照。霜流沙白,状其光也。因言月之照人,莫辨其始。人有变更,月长皎洁,我不知为谁而输光乎?所见惟江流不返耳。又睹孤云之飞而想今夕,有乘扁舟为客者,有登楼而伤别者,己与室家是也。遂叙闺中怅望之情,久客思家之意。因落月而念归路之遥,恨不能乘月而归,徒对此江树而含情也。   &&《唐诗解》卷十一   锺惺曰: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唐诗归》卷六   谭元春曰: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陆时雍曰: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   &&《唐诗镜》九 盛唐卷一   周珽曰:语语就题面字翻弄,接笋合缝,铢輌皆称。伯敬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诚哉斯言也。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盛唐二 黄家鼎曰: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锦。不是补天手,未免有痕迹。   王夫之日: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元下口分在。   &&《唐诗选评》卷一   沈德潜日:前半见人有变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   &&《唐识别裁》卷五   管世铭日: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何尝非一时杰作,然奏十篇以上,得不厌而思去乎。非开、宝诸公,岂识七言中有如许境界。何大复未之思也。   &&《读雪山房唐诗抄》卷八,七古凡例   王尧衢曰: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   二见。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唐诗合解》卷三   王闿运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陈兆奎按:《春江花月夜》:萧杨父子时作之,然皆短篇写兴,即席口占。至若虚乃扩为长歌,秾不   伤纤,局调俱雅,前幅不过以拨换字面生情耳。自&闲潭梦落花&一折,便缥渺悠逸。)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陈兆奎按:昌谷五言不如七言,义山七言不如五言,一以涩炼为奇,一以纤绮为巧,均思自树一帜。然皆原富体。宫体倡于《艳歌》、《陇西》诸篇。子建、繁钦,大其波澜;梁代父子,始成格律。相沿弥永,久而愈新。以其寄意闺闼,感发易明,故独优于诸格。后之学者,已莫揣其本矣。)   &&《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附陈兆奎按语   闻一多曰: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宫体诗的自赎》 李泽厚曰: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所以,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悲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闻一多形容为&神秘&、&迷惘&、&宇宙意识&等等,其实就是这种审美心理和意识意境。   &&《美的历程》第七章 诗题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乐府诗集  1郭茂倩《乐府诗集》卷47《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四《唐书&乐志》曰:&《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隋书&乐志  2《隋书&乐志》曰:&陈后主于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鬓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隋书&五行志  3《隋书&五行志》曰: &祯明(587-589年)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南史  4《南史》曰: &后主张贵妃名丽华,与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 、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并有宠,又以宫人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每引客游宴,则使诸贵人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送宫女千数歌之。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 树朝朝新。&大抵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6-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其二为《代答闺梦还》。前者是七言长体诗,后者为五言诗。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隋代隋炀帝诗作 &  春江花月夜   年代:隋朝   作者:隋世祖&&杨广   体裁:诗   其一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其二   夜露含花气,   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   湘川值二妃。 诗歌赏评 春江花月夜  隋炀帝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亡国之君,多被毁誉。他&好学,善属文&,并写得一手好诗。,被评价为&词无淫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其存诗中乐府显然是承袭梁陈诗风,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人知道隋世祖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所创,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是陈后主所作艳曲之一,原词早已失传。隋世祖曾以此题作曲,内容看上去并无新意,其实颇有些刚健的佳句,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雅味正声。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本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之一。其后才有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夜》。杨广此首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写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启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从他的现存另一首《夏日临江》亦可看出此风。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这首描写夏日江边景观的五律,中间两联不仅工对严整,声韵和谐,而且意境优雅,耐人寻味。尾联抒发了作者观景的浓浓兴致及不尽的怅望之情。此诗可谓景美、意正、情浓、味雅,如同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的评价所说:&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本篇见载于《笔麈》,可能原有诗题):&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袭用的例子。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亦是受上述杨广诗句的影响而化出的。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隋炀帝虽在生活上是不被后人称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学上确实正统的诗人。他诗中热爱扬州风光之情,赞颂扬州美景之功,当书之,当记之!中国古典民乐曲 &基本信息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时期就已流传。《夕阳箫鼓》的曲名最早见于清代姚燮(1805年&1864年)《今乐考证》。   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年&1820年)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传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还有1842年江苏松江张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谱、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898年《陈子敬琵琶谱抄本》、1929年《养正轩琵琶谱》等。   光绪元年(1875年)吴畹卿手抄本为六段加一尾声,无文字标题。1895年平湖派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更名为《浔阳琵琶》,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将此曲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则改编其为交响音画。 歌曲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并根绝此乐曲诗情画意般的意境,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格格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全曲一般分成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民族管弦乐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艺术特色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历史沿革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   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香港、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 相关信息   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画面:   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   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   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   9、欸乃归舟,10、尾声古筝曲   [1]原为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A调。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其中内容丰富,含有摇指,下滑上滑,按音等技巧,使学者得到适当的复习和学新。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   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歌词   春江花月夜   作词:王健   作曲:古曲   演唱:王心雅   江楼上独凭栏   听钟鼓声传   袅袅娜娜散入那落霞斑斓   一江春水缓缓流   四野悄无人   唯有淡淡细来薄雾轻烟   看月上东山   天宇云开雾散云开雾散   光辉照山川   千点万点千点万点   洒在江面恰似银鳞闪闪   惊起了江滩一只宿雁   春江花月夜   怎不叫人流连 其他关联作品   小说:《春江花月夜》可爱多的粉丝著   《春江花月夜》(发表于《男生女生》09年11月月末版)於意云著   《春江花月夜&神祈/玉猫/镜蚀/流香》(系列文)水阡墨著   《春江花月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徐璐著   名曲:《春江花月夜》   朗诵:《春江花月夜》   舞蹈:《春江花月夜》BTV春李玉刚   电影:《春江花月夜》郑佩佩主演钢琴曲   春江花月夜  《夕阳箫鼓》:原为琵琶曲,亦名《浔阳琵琶》、《浔阳月夜》、《浔阳曲》。二十年代改编为丝竹合奏时又名《春江花月夜》,是以优美、抒情为基调的多段体传统名曲。钢琴曲写于1975年,但几次再版时都有修订。钢琴曲在曲体上从现代听众的审美意识出发,突出主要对比因素,削弱小的段落感,注重音乐思维贯穿发展的逻辑性,反映出现代的音乐审美意识;而五声性的多声织体,又使音乐散发出古色古香的传统审美气息。微画雕艺术作品 微画雕《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初山微画雕极具代表性的重要艺术作品。其之一是用一块大小为7.5&9.5&3.0cm 寿山石坑头冻,以三维图像化技法雕刻而成。生动而形象地把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以散点透视的构图法一一铺展开来,错落重叠,伸缩变化,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无限深邃的月夜美景,不由让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从而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妙的探索。另一件则是用芙蓉石雕刻而成,把春意盎然的月夜夸张到极致。  概述   艺术作品《春江花月夜》是创作者初山先生的至爱,这二件作品图照均被众多网站和相关百科名片所引用。 作品基本信息坑头冻   【作品名称】《春江花月夜》(坑头冻)   【采用材质】寿山石坑头冻   【创作技法】微画雕    【作品规格】7.5&9.5&3.0cm   【作者姓名】初山   【创作年代】1988年   【作品编码】S362 作品鉴赏坑头冻 其一  雕刻月光的人-读初山几件微画雕(作者:徐林)   有一首歌叫《月色朦胧》,歌词意思是:皎洁的月光把夜色朦胧,我用思念点亮我的心灯,遥望着夜空圆圆的月亮,为你挂一轮最美的笑容&&   我喜欢月夜,新近读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作品,不由让人惊讶!这个人用微画雕把月夜描绘得如梦如痴,我把他称作&雕刻月光的人&!   作者入手擒题,就题生发,用他那独特的细腻尖刀勾勒出一幅月夜壮丽画面:江潮连天,月光浩瀚,气势宏伟,景象壮观。在这幽美恬静的夜空暂无内容,点击创建中,仅见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仿佛这世界无处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创作者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作者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整个作品都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我喜欢月夜,此后见到他连续发表了《S219坑头鱼脑冻《琵琶行13.0&10.0&3.0㎝》、《M413坑头石(奇险天下-西岳华山)11.0&8.0&5.0cm》、《S482高山冻(海到无边天作岸)2.5&3.5&9.0&㎝》、《M450高山晶《峨嵋山月歌》6.5&5.5&3.5cm》等等。我好奇地问初山:你这类作品还有几件?答:我也喜欢朦胧的月夜,但这类作品不常创作的,因为创作难度极大。   我真想为这位&雕刻月光的人&写点什么,可惜我写了几次都未能表达出他创作的意境,还是让人们自己去感知吧! 其二  江天一色无纤尘-读初山坑头冻《春江花月夜》-作者:攀登大山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借引唐代张若虚诗作中的这几句诗,把微画雕艺术作品《春江花月夜》一种清峻雄奇之景观描绘得太深刻了。试想创作者当初那徐徐铁笔,那种用刀节奏、那种思路韵律,那种断而复续,飞丝相接的创作进程,而创作出的春江花月夜,将月光之情,作者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给人深深地思考着,满怀感慨和迷惘。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在其它雕刻作品中实属罕见。(摘要) 其三 辑摘  1、作品正面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在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随着江水的流动,大江急流,奔腾远去。月光下,只见花草遍生的春之山野中,时隐时现着屋宇里闪烁的烛光,是否有人一地相思,牵出两地离愁呢?作品从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叫人不能不产生一种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的感叹。 (fgsxd评)   2、《春江花月夜》正面由著名书法家、微刻家怀禅先生微刻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作全文。他那单字结体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字字连贯,游丝牵引;行气欹正呼应、血脉畅通。而整体布局变化错综,起伏跌宕的行书微刻,为初山微画雕艺术作品增色不少!(我读&怀禅八大刻&-林俐)   3、两件题名为《春江花月夜》的作品,诠释张若虚诗作,江流宛转,春江月明,虚拟的良辰美景,令人心往神驰。初山在创作这类作品时,卸下&主题先行&的思想包袱,天马行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更愿意品赏这类的作品,神秘,宁静,亲切,没有感伤,没有牢骚,没有沉重的现实内容,从中可以轻轻松松的获得美的享受。(陈篇祖:初山微画)   4、艺术作品《春江花月夜》图照在首先引作初山微画雕博客头像,而后以&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二枚&为题在博客上发表,立即引起了很多读者兴趣和反响,一时间各种评论文章纷至沓来,并被多家网站所引载。《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喜欢,在于作者创作技法巧妙如神来之笔,徐林那篇&雕刻月光的人&我不知读了多少次,感知到作者将月光之情,作者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画面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秋石评)   5、画面上&朦胧的月光,如薄薄之纤纱,如清溪之流水。&&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还有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念之情,心欲静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意境。整个微画雕画面以月光为神魂。月色赋予春夜灵气,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读张若虚诗作,看初山微画雕《春江花月夜》-人在三山) 芙蓉石微画雕   作品信息(芙蓉石)  【作品名称】《春江花月夜》(芙蓉石)    【采用材质】寿山芙蓉石   【创作技法】微画雕    【作品规格】10.5&14.0&3.5cm   【作者姓名】初山   【创作年代】2004年   【作品编码】S316 作品观赏(芙蓉石)  1、《春江花月夜》(芙蓉石)是初山先生另一件至爱的作品,因采用的是寿山芙蓉石作材质,其色洁质嫩,清白明莹,凝结晃朗,温柔迷人,恰好为《春江花月夜》作品铺垫了朏朏(天刚亮)月夜那清幽恬雅而又不乏朝气的隽永和谐意境。   2、进入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景观: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而凝结晃朗略带黄色的石质把春的气息宣染得仿佛要&飞&起来似的,那宏伟气势不正是张若虚诗作开篇就生发的&春江花月夜&壮观景象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该作品勾勒细腻,铺叙合理,其独特的微画雕技法使得立体画面更显突出,层层叠叠,层出不穷。一会儿似由近而远,一会儿在月光掩映下,那远处花本连同亭台楼阁半遮半掩,而又感觉到可以让你招之即来。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飘拂在月光之下。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清丽开宕,极富情韵。   4、望着那薄纱似的月夜,高高挂起的一轮圆月成了画中的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作者的脉搏,也牵引着读者的灵魂。其三维图像化把月轮的生落和起伏曲折,形象得活灵活现。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不由得不引起我们的遐思冥想:这世界究竟来自何方?人的一生又该如何渡过呢?&&   作品岂止只提供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它让人神思飞扬,还启迪了对宇宙对人生的无限遐想,让你追随着月光去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5、著名书法家、微刻家怀禅先生(详见:怀禅八大刻)也为该件作品微刻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作全文,更显珍贵。 作者简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朏头村,居福州市鼓楼区。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二枚《春江花月夜》(&坑头冻&和 &黄芙蓉&)是他的至爱。图书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基本信息   书名:春江花月夜   作者:徐璐 著   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印刷时间:2009-10     页数:300   装帧:平装   开本:32   纸张:胶版纸   ISBN:7   定价:¥22.00   内容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我再次虚写了男女主角相遇的城市,只杜撰了一个区域的名字,事实上次我写的仍旧是武汉,可能也再次偏离了真实,不过,地理上的精确一点都不重要,在不同的地方,月华都一样宽柔地照耀,江水都一样至情至性地奔流,人们都会上演相似的喜怒哀乐,爱恨别离。何处春江无月明呢?     作者简介     徐璐,女,生于1982年8月,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出版有2005年小说散文集《西安1460》、2006年小说集《从此尽情飞翔》、2007年精选集《关于理想的课外作文》、2008年长篇小说《滴答》。     目录     第一章 大时代     第二章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第三章 流金岁月     第四章 创世纪     第五章 金枝欲孽     第六章 人在边缘     第七章 东方之珠     后记 何处春江无月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江花月夜—散文改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