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涛为什么离婚中晋生为什么去澳洲

《山河故人》跑偏了的观后感
时间: 21:11:47编辑:影评小组分享到:
Mountains May Depart。当第一个故事结束,英文片名打出来的时候,感到心中的千思万绪,都被这一个标题说尽了。 人们常说,
Mountains May Depart。当第一个故事结束,英文片名打出来的时候,感到心中的千思万绪,都被这一个标题说尽了。 人们常说,坚若磐石,不动如山。如果门前有一座山,每天出门和归家时都能看见,它定是最令人安心的存在。它会成为生活里理所应该的背景,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只要自己还在这里,它会是永远的陪伴。 然而,山也会离开。 生命里有很多人和事,我们曾天真地将其视为永恒。离别到来得是那样猝不及防,在我们做好道别的准备之前,它们就已经离开了。 涛问梁子,你连再见都不说一声吗。 梁子说,那天已经说过了。 一直以来三人看似坚固的友情,或许让涛自信地认为,一切都可以持续下。她对梁子说今后还是好朋友,她给梁子送请帖,并不是不够体贴,而只是太过自信。 而一直坚信的东西就这么被击碎了。 他扔了钥匙,决绝地转头走了。涛有些抽泣,却忍住没有掉下泪来。 父亲要赴旧友的寿宴。涛像往常一样,打点好店里的事,晚上玩两局游戏入睡。 而就在小小的候车室里,父亲安详地永眠了。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安静没有痛苦的离,未必不是好的结局。 只是,在接到噩耗上后赶的火车上,涛会在想些什么?会在想,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对话,她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怎样好好地送他吗?可是这些,都是观众不忍心猜度的。 处理后事那段时间的涛,让我感受到无比的真实。年轻时的她,一切似乎都是藏在眼里和心底的。面对梁子和晋升的表白,她会用几何问题代数问题来搪塞。永远以笑容示人,不表露自己的喜好,只是偶然听到叶倩文的歌声时,眼中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沉醉的神色。就是后来选择了拍婚纱照时仍在接生意电话,生了孩子硬要取名为“美元”的“高端人士”,也没有给观众交待任何缘由,只是在车上和父亲的对话中,在她看着新生儿的那抹微笑里,观众们隐隐约约地感到,她心中对一切事情,其实都已经有坚定的决心。丧事,反而成为了她表露情绪的一个契机。眼泪不用再下咽。对儿子的思念也无需再隐藏。 重要的是,在梁子和父亲的不辞而别之后,这一次,她终于能和自己的孩子好好地告别。“特地坐的慢车,这样妈妈能陪你久一些。”没能陪父亲乘坐的火车,她陪孩子一起坐了。没能让梁子在离开之时拿好回家的钥匙,这一次,她将家里的钥匙,郑重地交给了儿子。 年轻时,我们很难知道,每个人只能陪自己走一段路。那时的涛,终于明白了这件事,也就继而明白了,如果离开是注定的,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有一场好好的告别。 故事到此,也是给了女主一个交代吧。 命运的无常还在于,谁也无法预料,离别会有怎样的后续。我想,在梁子离乡之后,涛心中已经不指望能再见到他。观众们在片名打出时或许也觉得,这个故事当中,梁子的戏份已经完结。可是未料到,十多年后,他却因为重病,不得已回到了家乡。我猜,在把钥匙给孩子的时候,涛心中是笃信孩子过了些年会回来看她的,然而,这一别却是永别。许多年后,他和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畅想着回乡的计划,最终却未能成行, 只在海岸边,轻轻念出他尚未忘记的母亲的名字。 从影院出来时,同行的人问我:第三部分好多余,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不懂电影,之前也没看过贾樟柯,回答不出来。但我心中的想法是,这是对离别主题的一份完善。这世上有惊喜又沉痛的重逢,有突兀的生离死别,有逐渐的陌路,也有互相牵挂着、需要的却永远无法相见的无奈。 影片的最后,到乐和米娅在海边静驻,他们回不中国,回不加拿大,彼此相知,却无法迎合世人的目光。涛在家乡,带着保持了一辈子的微笑包完饺子,遛狗,在雪地中跟随有节奏的音乐跳起舞蹈。并没有给出结局,但人们其实可以猜到结局。只是在猜测和确定之间,似乎又存留了一丝微渺的希望——也许能够幸福,也许能够相见? 恰如离别本身。痛苦或许没有尽头,或许能够结束。未来看起来很是绝望,似乎又有着希望。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边城》) 看到很多批评,说结局的那段舞蹈不够好,说太多元素堆积。然而电影对我而言,原本就是形式更有意义。很多内容我们平时都思考过,都体会过,然而无法用系统的、符号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部电影做到了我想做而无力完成的事,它很美,我想,这就足够了。 又及:在猫眼里看到说,Mountains May Depart有“青山可移,感情永在”的意思,这和我的理解不太一样。我知道自己的英文不好,不过暂时还是坚持一会儿执念吧 : ) 又又及:真是越想越喜欢涛这个角色啊。 作者chimney 时光飞逝,人情流转,故人已远,生活仍在继续。 1999年的三角恋、2014年的母子情、2025年的忘年恋,《山河故人》讲了关于时光和人情的三段彼此关联的故事。 早前送审戛纳时,很多人说《山河故人》是贾樟柯所有影片中最具商业气息的。其实,除了前半部分多抖了几句讨巧的台词,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之外,这片子还是很贾樟柯的,很难划入类型片范畴,剧情根本不算紧凑、节奏其实挺慢的,时不时穿乱入一些纪录片式的镜头,内容仍然是导演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和理解。 第一段故事,1999年,三角恋。两个男主都是属于不会说漂亮情话的男人。可是,晋生有钱、有闲,他知道买红色的小轿车带着涛儿随处飙着玩,他知道冲出门把涛儿喜欢的别人的唱片买来放给她听。相较于只知道盯着涛儿一个劲儿傻看的梁子,晋生懂浪漫、有钱!所以,涛儿选择了晋生。这就是现实,而且是顺理成章的现实。 失落的梁子远走他乡。 镜头一切,十五年后。当初那两个非涛儿不娶的男人,早已有了新的生活。当初的胜利者晋生已经离了婚再娶;失败者梁子,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时光流逝,人情已故。 当初扔掉钥匙,誓言不再回来的梁子,最终还是拖着病体回到家乡。他已坦然接受了涛儿的选择,时光终然消磨了他离别时的决绝,病榻上的他,心怀感激地接受了涛儿的慷慨解囊。 终究,现实生活里,有几个能扛得住岁月的变迁? 第二段故事。2014年,母子情。涛儿和晋生的儿子小"到乐"从上海来到汾阳,祭奠刚过世的姥爷。汾阳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不知道主动喊"妈妈",祭拜姥爷时是被涛儿强压着头跪下的,晚上还得和远在上海的后妈视频聊天缓解心理的紧张。 所幸,隔阂很快消失。涛儿给他亲手包制饺子,送机时在慢车上和他依偎着听音乐,登机前给他一串钥匙,告诉他汾阳永远有他的一个家。母子间的种种温情细节,使得彼此有了认同和依恋。 镜头再一切,十一年后。有点诡异的是:移居澳洲的到乐不再会说中文,甚至已经忘记了母亲涛儿的名字。 不过,他仍将那串钥匙挂在胸前,将那一段母子深情埋在心灵深处。 第三段故事,2025年,忘年恋。到乐正是18岁的青头小伙。也许是因为当年扎根心底深处的恋母情结,也许是因为故意以一种叛逆的姿态追求"自由",到乐与自己的中文老师Mia,一个比自己母亲还年老的女人,好上了,谈了场世俗难容的忘年恋。 Mia鼓励到乐回汾阳看望母亲涛儿。问题也就随即而来。买机票时,售票员将到乐和Mia默认为母子,这让到乐愤怒,拉着Mia就冲出门外,票也不买了。可是,当Mia问到:"你将如何向你妈介绍一个比她年纪还大的女朋友?"到乐完全不知所措。就这样,Mia转身走了,到乐没有追上。忘年恋,结束。 不得不说的是,董子健扮演的到乐和张艾嘉扮演的Mia"老妻少夫"式的忘年恋,是此前媒体对《山河故人》进行宣传报道的焦点所在,可相较于前两个故事的讲述,第三段故事让人颇感失望。 贾樟柯对第三个故事的处理显得比较粗糙,似乎没有适当的节奏感,也缺乏让人信服的铺陈和交代。就比如说,两人除了因为偶然,了解到对方的情感状态(到乐当餐馆服务员遇到Mia和前夫谈离婚、Mia当到乐的翻译了解到他们的父子冲突)之外,三个简短的镜头:出游、亲吻、躺床上,极为简单粗暴地就就交代了两人忘年恋的成型过程,这使得人物的情感和内心都显得有些苍白。 而且,由于第三段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未来的澳洲,陌生的环境使得贾樟柯也没法像前两段故事那样,设置一些他所谓的 "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的镜头。所以故事没讲好,镜头也没有前两个故事给得到位。 贾樟柯此前接受《南方周末》采访,聊到《山河故人》时说:"我觉得电影最美的部分不是叙事效率,是叙事间杂着大量诗意同时无效的时间。古人听风看雨都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 因为追求的这种诗意,使得他电影中的许多镜头并不是为了推进剧情或者塑造人物服务的,而仅仅只是在有意无意间展露生活中故已存在的物景罢了。高逼格的观众,是很可以从那些"没有效率,但很有诗意"的镜头中,品味出某种生活的滋味的。所以,在《山河故人》中的前两个故事里,观众会看到林场飞机莫名的坠毁在涛儿身后,还有仿佛"乱入"在影片中的纪录片片段:"抛锚的装煤大卡车"、"跳着汾阳地方舞的群众"等等。
相关信息相关看点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山河故人》:中国电影“热钱”时代,无人可以不被裹挟
11:09 来源:澎湃新闻
《山河故人》剧照贾樟柯新作《山河故人》于10月30日在国内公映。这部影片结构精巧、构思宏大,按照时间跨度分为三段,节点分别是1999年、2014年与2025年,空间场景也从中国北方小城汾阳转换到了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在这三段故事中,第一段的主题是“恋”,涛儿、梁子与晋生之间的三角恋情,喻示着即将到来的阶层分化,最终涛儿与晋生结婚,生下到乐(dollar的谐音),梁子远走他乡。第二段的主题是“逝”,梁子重病,涛儿与晋生离异,涛儿父亲去世,到乐与涛儿疏远,一连串的离散过后,唯有一声珍重留下。第三段的主题是“忆”,晋生在澳洲隐居,以“老干部”的造型怀念着故国的情与仇;到乐与香港移民米娅发展了一段忘年恋,借此忆起母亲的名字;涛儿独自生活在汾阳,在独舞中找寻旧日记忆。《山河故人》自今年5月在戛纳首映,便一直受到国内外褒贬不一的两极评价。赞颂者认为,这部影片延续了“贾科长”一贯对时代变革中个人命运的关怀,“贾式符号”自然流转在三个时间段中,展现出二十余年沧海桑田的情感张力,堪称贾樟柯“从影2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而在批评者看来,《山河故人》早已丧失《小武》、《站台》等贾樟柯早期影片中直击心灵的力量,在结构先行的意图下,涛儿、晋生、梁子、到乐等人物不过是响应影片主题的人形传声筒,在种种社会学符号的堆砌下,扁平地完成着各自的人物使命。 “贾式特色”不止符号意象,还有生活细节和空间流转两方争论的核心是如何看待影片中出现的众多符号意象。事实上,在电影中通过声音(特别是广播与流行乐)、色彩等符号来呈现时代、烘托人物早已是贾樟柯个人风格的一部分。在《小武》中,惯偷小武游荡在街头,街边收音机播放的是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而当他爱上歌女梅梅后,歌厅中的音乐也换成了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小武的心事变化,便在这两首流行歌曲中婉转浮现。再如在影片《站台》中,每一次街头广播的出现,都喻示着时代的变迁。 这些经过导演精心安排的符号,常有“于无声处惊雷”的效果,在剧中人波澜不惊的面目中传递出百味杂陈的人生体验。但是,《小武》、《站台》等影片中营造出的这种艺术效果,并非完全依赖于对各种符号的使用,还与导演对生活的积淀与感悟息息相关。如在《小武》里,病中的梅梅披头散发地吸通屋外的水管,这个极具生活经验的细节一出现,梅梅的形象就活了,而她与小武之后的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讲下去了。在贾樟柯早期的电影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除了注重细节,让人物在空间中不断穿行流转,也是非常具有“贾式特色”的表现手法。在他颇负盛名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中,“小武”这个社会的“多余人”,穿着明显宽大的西服,在街头兜兜转转;崔明亮和张军、钟萍等人,怀揣着文艺梦想,通过“站台”前往远方的一座座村镇;小季在斌斌抢劫银行未遂后,仓皇开着旧摩托车游走在大道上,不再“任逍遥”……镜头随着人物而移动,在变化中展现出的是个人在时代大潮下的所思所想与路径选择。正是在符号、细节与表现手法上的用心布置,才令这些影片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直击心灵。贾樟柯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影片着重展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然而在《山河故人》中,恋、逝、忆这三段故事都是在探讨时间与情感的关系。尽管从汾阳到澳洲的场景转换实现了贾樟柯执导以来最大的空间跨度,但在表现手法上,他选择减少表现人物直接的空间移动。贾樟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我的电影中的长镜头着重的是人物在空间里的流动,这次着重的是展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来推进影片发展,意味着特写和近景被更多地运用,这就使得影片中出现了不少有待挖掘的留白。对于不少观众来说,从演员的神态中领悟其内心波澜,要比在空间转移中更有难度,而影片中的大量符号,于各段故事、各个节点上穿针引线、伏脉千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符号盛宴”的魅力和尴尬随着《山河故人》在国内的公映,网上已有不少高手总结出观赏该片的符号学指南。被归纳出的符号大致如下:黄河、文峰塔及仿古建筑群、钥匙、饺子、《珍重》、《GO WEST》、枪、火车等,每个符号都与某种过往、某种追忆、某种情感相关联。以一个较为冷门的符号为例,在第一段故事中,梁子离家时带走的行李袋上印有北京某著名景点的图案,象征着爱情失意的梁子远走他乡时对远方的憧憬;而当梁子出现在第二段故事中时,他仍在煤矿工作,因患上尘肺病而不得不返乡,在困兽犹斗的不甘中,这只行李袋又出现了,此时的梁子,早已褪尽了踌躇满志的心态,只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掩埋对人生的所有期待。行李袋这个符号,恰到好处地点出了梁子黯淡人生中的希望与绝望,在不经意间道尽世情。符号的魅力正在于此,它在不同的时空中交错出现,如蜻蜓点水般在观众的心湖上轻轻一碰,便能产生重重波澜的效果。但是,“符号盛宴”在缓解了影片的节奏难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电影毕竟是流动的艺术,而不是密室逃生游戏中的线索找寻环节。电影符号虽然有助于观众理解情节发展,但过多的符号只会使影片碎片化。在《山河故人》中,或许是对未来的畅想不够具体,或许是国际视野带来的经验直感的减少,影片中没有了贾樟柯电影中最令人动容的生活实感。在他早期电影中作为背景出现的时代声音,在《山河故人》中已悄悄来到台前。涛儿、晋生、梁子、到乐等人物的个人色彩已远远不及小武、崔明亮、尹瑞娟等早期形象,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类人的代表。近三十年的时空远隔,留下的不只是几个人物之间爱恨情仇的个人记忆,而更是不同阶层的对望观照。虽然影片在宏大叙事层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大胆的构想,但在细节的雕琢上却仍有值得探讨的余地。涛儿、晋生与梁子站在雪地中观看“白日焰火”,三人站立的位置恰好呈三角形没有了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和对节奏的流畅把握,影片的碎片化效果也就在所难免了。《山河故人》中不乏精彩的段落,如第一段故事中,涛儿、晋生与梁子一同站在雪地中观看“白日焰火”,三人站立的位置恰好呈三角形,在焰火的声光中三人的沉默正象征着三角关系的暗流涌动,这个场景本身就颇富诗意。但只有佳句而无佳章,便不能称作上佳的作品,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若不能被完整的线索穿接为珠链,便也只能委顿于地、各自蒙尘了。因此,《山河故人》虽仍有诗意闪烁其间,但终究无法达到“故乡三部曲”震撼人心的力度。从《一步之遥》到《山河故人》:两极评价为何在电影市场频频出现另外,《山河故人》遭遇的两极评价,在近年的电影市场中并不鲜见。去年上映的《一步之遥》,提前一年便开始宣传蓄势,但上映后观众却并不完全买账。电影中出现的大量隐喻及众多电影史致敬片段令观众在赞叹视听盛宴的极尽奢华之时,也难免晕头转向。今年,侯孝贤“七年磨一剑”的作品《刺客聂隐娘》在戛纳一举拿下最佳导演奖,但这并未带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狂潮,对于这部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的电影,称赞者称其极具山水气韵的镜头“美到令人窒息”,诟病者则对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对白和极缓的节奏颇有微词。从《一步之遥》到《刺客聂隐娘》,再到《山河故人》,这种“一半掌声,一半鼾声”的口碑两极化现象存在着不少共性:第一,这几部电影都由蜚声国际的一线导演执导,在前期宣传、奖项罗列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大大提高了影迷对影片的期待;第二,对电影形式的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几部影片之中,形式大于内容成为被吐槽的重灾区;第三,这些影片都对观影门槛做出了要求,想要看懂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必须事先做一番功课。然而,当观众补充好历史知识,温习好导演的前作,怀着膜拜的心情来到影院,或许只会像在大片中“数明星”般数着出现的著名桥段,而忘掉观影的初衷。董子健与张艾嘉在片中上演了一段忘年恋近年来,名导、大腕都不再是电影市场上的硬通货,甚至越是大导、大腕,就越容易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票房“扑街”。如何在形式与内容、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仍是电影从业者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此次随着《山河故人》在国内的公映,贾樟柯也开启了路演之行,董子健与张艾嘉在片中的“母子情”更是频频成为宣传爆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国电影的“热钱时代”,没有人能不被裹挟其中。
我是导演贾樟柯,关于我的新电影《山河故人》,问我吧!
已关闭提问
责任编辑:朱凡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山河故人》,贾氏特色,符号化,口碑两极
澎湃新闻APP下载李玉:看过山河故人之后 心里涌动特别多情绪
一部电影,看完之后特别不想聊,心里涌动着特别多的情绪,有冲撞、有温情、有冒犯、有打动。漂泊与回归的叙事让我们想到了自己。
波澜不惊下刺痛灵魂涛做出了选择,那个深爱他的男人也因此离去。婚纱照的背景,是多年之后的天各一方。名人点评一部电影,看完之后特别不想聊,心里涌动着特别多的情绪,有冲撞、有温情、有冒犯、有打动。漂泊与回归的叙事让我们想到了自己。——李玉(导演代表作:《红颜》《苹果》《观音山》)重要的电影看三遍,《山河故人》我已看了三遍,赵涛出神入化,动人心魄的表演,每次都令人泪奔,她先后失去爱人、父亲,儿子和丈夫沦落天涯。这也是中国银幕第一部关于00后的电影,董子健的际遇令人唏嘘,他和命运相同的张艾嘉,超越年龄的爱情毫不违和,取暖呵护。——程青松(导演、作家、编剧、影评人)看了《山河故人》,近些天应该不会再看别的片子了,因为我需要留出一些时间去回味它。 中国电影今年非常争气,佳片不断,但我不会吝啬把年度最佳留给《山河故人》。——彭大魔(开心麻花编剧、导演)看·故人因为要看贾樟柯的电影,我准备了一包纸巾。去了电影院才发现,原来——一包纸巾不太够。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好吧,至少有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我是腼腆而内向的,但这部《山河故人》它不内向,它就那样把人生的苦、难、无奈、选择、隐忍、失去、怀念……统统融入一个26年的故事里,放在大银幕上,淡淡地讲述,最终和观影者内心的故事产生奇妙的重叠,让你哭着走出影院,因为,你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痛。这也是贾樟柯影片动人的所在,他的镜头永远都在关注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体生命。时隔九年,当年36岁的贾樟柯拍了《三峡好人》,如今45岁的他,拍了《山河故人》,都是迷失在山水之间的山西人的故事。他在成长,他的观众也在成长,各自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无外乎的是“人世风尘虽恶,毕竟无法绝尘离去。最爱的、最忧烦的、最苦的,因为都在这里了。”很喜欢他电影的叙事方式,没有什么跌宕起伏,人物是平淡的,有悲伤的泪和喜悦的笑,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可能就是几秒钟的镜头,却足以打动人心,因为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在生活中表达,而不是所谓的戏剧式的冲突。宿命《山河故人》的开始,还是那座汾阳小城,这是一场冬天的戏,北方小城过年的所有气氛都包含在此,1999年的迪厅、街头的庙会、年轻人放着鞭炮,依稀存在的城墙。汾阳城中,姑娘涛(赵涛饰)和男主角晋生(张译饰)、梁子(梁景东饰)之间的一段三角恋情——两个男人从朋友到情敌,一个是暴发户、一个是矿工,而涛不得不面对一场选择,她的选择也决定了她随后的人生,以及与她有关的人的人生。总有一种叫宿命的东西缠绕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就像涛和张晋生在县城照相馆里拍婚纱照,背景的悉尼歌剧院,是26年之后张晋生去了,涛却没有去的地方;就像两人买的小狗,涛说养好了能活15年,晋生说:“那都2014年了,狗死了,咱俩也40了。”但当电影的时光节点到了2014年,狗还在,但原本恩爱的人已经各奔东西;就像涛给梁子送结婚请柬,梁子扔在床上,然后背起行囊远走他乡,2014年生病的他再次回到这个汾阳的家,请柬已经蒙上厚厚的灰尘,涛来把它取走了,就像没有送出去过一样;26年后,在加拿大孤独终老的晋生,买了一堆枪,这是他年轻时的梦想,想买把枪对付情敌梁子,但如今枪有了,“敌人”却没有了……风格贾樟柯处理爱情戏的手法很隐忍,没有过多激烈的戏码,两个男人就在一根美发棒和一盘CD之间争胜负,而那首全片点睛之笔的老歌,叶倩文的《珍重》,也就此登场——突然地沉默了空气停在途上令人又再回望你沾湿双眼渐红难藏依恋及痛悲多年情不知怎说起在何地仍然是关心你无尽长夜为陪伴我怀念你它方天气渐凉前途或有白雪飞假如能不想别离你不肯不可不忍不舍失去你盼望世事总可有转机牵手握手分手挥手讲再见纵在两地一生也等你这首歌,其实也唱出了整部电影的情怀。女主角在片中,先后失去了朋友、爱人、父亲、儿子,这首歌不时在片中被以各种人、各种形式播放了出来,“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所以这一路上,涛和观众一样,心中满怀的,是对即将分别的人道一声“珍重”。贾樟柯早早就在电影里用歌曲带入时代感和怀旧,他的这种风格要比《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成熟很多,《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贾樟柯总能找到一些歌曲,让自己的片子烙上时代的印记,同时让观众在听到这些歌曲时,对整部电影有一针见血的触痛感,正是所谓的点睛之笔。而另外一首歌《GoWest》,是“点睛”中的另外一只“眼睛”,这首上世纪90年代迪厅金曲,对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难忘的青春旋律。在迪厅里挥洒的是汗水、青春、爱情和梦想。如果说,音乐赋予了贾樟柯电影的一种声音,那么舞蹈则是另一种表达。当年,导演是“迪厅小王子”,而他的御用女主角,则是舞蹈老师出身。所以,赵涛在贾樟柯的片子里,用肢体语言为导演“节省”了很多台词,却也融入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贾樟柯式告白,就如在9年前《三峡好人》里,赵涛扮演的护士将要和丈夫离婚时,一起跳最后一支交谊舞;也如9年后《山河故人》中,年轻的涛和年老的涛,都用同一支奔放的迪厅舞蹈,为这个故事开头、结尾。烙印在众多山西籍导演中,贾樟柯对于故土的眷恋更甚,从他的作品中,你完完全全体会到故乡对他的影响,山河之间,故人不见,但根在山西,根在家。家里的钥匙,是要给孩子的;家里的饺子,是要让孩子尝的;梁子得了绝症,要回家;父亲死在异地,涛说,我们回家;就连漂泊在加拿大,已经改名叫皮特的晋生,也还是一个满口山西话的农村老汉形象,和周围的景物格格不入。故乡,是一个人年轻时候想离开,年老之后想回去的地方,摆脱不了一方水土的烙印,而贾樟柯把这个烙印,放大了,给所有人看,你会发现,自己心中也有相同的东西存在。穿梭在山河之中,怀念故人,生命在曾经、现在和未来间流淌,一去不返。日,29岁的电影个体户贾樟柯被电影局叫去谈话,领回一张禁令;日,44岁的贾樟柯微博上宣布“今天上岗”回太原开面馆;2025年,55岁的贾樟柯又在干什么?而我们呢?那些年,遇到了什么?那以后,又在哪里?经典台词晋生对涛说,“没事,车是德国技术。”而梁子却对涛说:“车是德国技术,你是中国身体。”——晋生教涛开车,但最终车撞在了水泥墩子上。“宝贝,张到乐。爸爸以后给你赚很多的dole。”——张晋生在产房里对自己的儿子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涛对儿子张到乐说。张到乐问:“车怎么这么慢?”涛回答:“我们坐的就是慢车。”张到乐问:“我们为什么不坐高铁或者飞机?”涛回答:“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长一些。”——涛送儿子时说。“家里的钥匙你应该有一副的,你的家随时可以回来。”——离别时刻,母亲给孩子的礼物。“或许,疼的时候,才能感受到爱。”——在澳大利亚的张到乐最终没有勇气去找母亲。本报记者 张洁 
扫描二维码查看手机版新闻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 (山河故人 影评)
我的图书馆
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 (山河故人 影评)
文/格俐玛 《山河故人》里的赵涛一出场,便抛出了惊世骇俗的金句:咱们之间是什么问题?代数问题?还是几何问题?显然,这句台词成为了本片提纲挈领却又悬而未决的终极谜题——究竟什么是“代数问题”?什么又是“几何问题”呢?答案正如贾樟柯电影中的符号意象一般,素来难解,它呼唤观众对电影的智性参与,而这种互动的实质,正是考验中国电影观众对现实的感受能力。 一句话:你如何理解“中国”? 至于什么是“符号学”?别管什么能指与所指,也不要问罗兰·巴特,你只需记住这句话:符号只有多次出现时,才有意义。 1、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 代数问题除了暗示梁子与晋生两个男人的金钱实力问题,也指向了中国高速增长的GDP,指向货币资本,而几何问题则是场景构图中的“三角关系”,是一女二男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于是,宏观的“代数问题”与微观的“几何问题”便构成了张力关系:在国家与个体之间,在大时代与小人物之间,在公共新闻与私人命运之间,在“山河”与“故人”之间,影片始终携带着对当代中国的问题意识。 换言之,想要理解贾樟柯的电影艺术,则必须理解“中国”,而当“中国”投射于《山河故人》的大银幕时,那些纷繁复杂的“符号学”也就成为了进入影片的关键。 2、黄河 《山河故人》的“河”字就落在黄河意象上。1999年,晋生的轿车撞到了“黄河第九道弯”的石碑之上,自此,黄河成为三角恋情的见证者,而这“第九道弯”,也恰恰是女主角涛命运的转弯处。到了2025年,黄河成为了晋生父子异国海景豪宅背景墙上的一幅油画——《黄河颂》。作为陈逸飞创作于1972年的成名作,《黄河颂》描绘了一位红军战士持枪站立在黄河畔保家卫国的情景,然而此时此刻,它却成了拍价4032万元的财富象征。于是,“后革命”氛围不言而喻,就连“黄河”也变得扁平,一切都失去了历史的纵深度,只有“钱”才是唯一真神,从中或可窥见贾樟柯的批判意图。 当然,黄河也可读解为“中国”,读解为那个承受苦难与变迁的民族母体,它见证了太多悲欢离合,却磨励出愈发顽强的生命力与包容性。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母亲的“涛”与作为母亲河的“黄河”是一体的,因此,结尾处的独舞也可读解为导演对于民族母体的一份温暖希冀。 3、关刀少年 影片的前两段落出现了一位关刀少年,这处“闲笔”与主干剧情毫无关联,没有台词,没有特写,只是沉默流浪着的风景。贾樟柯自己的解释是,“拿大刀的少年是我在现实中碰到过的,我看到这种场景就会想起古代人,就会想象说是关公在流浪,现在连他都没地方去了,开始流浪了。”这一幕确实与影片的漂泊主题极为合衬。 关刀是义气的象征,这个独行的少年在熙攘人群中有着强烈的行侠味道,联系“现代武侠片”《天注定》中姜武的那把抢,不难理解关刀少年与社会不公之间的呼应关系。 换一种解释说,历史故事里的关刀逆车流行,也凸显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在急剧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节奏中,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关刀,恰是民间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性时所特有的“孤独”,一如片中反复出现的那座文峰塔,千年古塔被一片仿古建筑包围,见证人事变迁。 当然,关刀少年也可视作贾樟柯电影中惯用的抒情装置,具有空镜头的美学特征,与《三峡好人》里的川剧变脸艺人和走钢索者一脉相承,他们都是潜伏于现实表象下的幽灵。 4、飞机 飞机在本片中的表意功能是呈现“魔幻感”。事实上,现实感与魔幻感的并置一直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重要特征,在《三峡好人》里是腾空而起的飞碟,而在《天注定》里则是神秘玄奥的“美女蛇”。回到《山河故人》,涛在1999年目击了播种飞机的坠毁,这场突如其来、毫无铺垫的事故让她感到震惊。换个角度想,中国在这二三十年间的剧变又何尝不令人震惊? 到了2014年,马航事件作为新闻背景出现;梁子骑车回家时路过了烧纸祭奠的母子,那是1999年坠机飞行员的遗孀,导演对于这一荒诞事件的呈现却又如此客观与节制。2025年,澳洲的马航家属还在祭拜故人,张艾嘉疑似马航家属的身份也借他人之口道出;Dollar与Mia乘直升机看风景,腾空而起的时刻,少年吻向了这位近似其母亲年龄的女人,展现出人类情感本身的流动与无法把握。 总体而言,贾樟柯试图用“飞机”呈现的“魔幻感”建立在“现实感”的基础上,更近于一种心理真实,他所关注的是社会心态,即心象可以转化为怎样的物象?显然,飘逸在空中却又充满现代感的飞机最适合不过。 5、钱 本片对于“钱”的呈现粗暴直接,这种硬碰硬的叙述姿态或许会让诸多观众不舒服,但艺术电影的灵魂就是“不回避”,也只有“不回避”,才能揭示出更为复杂的社会图景。 1999年,涛对于男人做出的选择,本身也是对金钱资本的选择:是一夜暴富的矿主晋生,还是一贫如洗的矿工梁子?涛选择了晋生,相当世俗,却也合乎资本逻辑,而这一切成为了她曲折命运的开始。晋生给儿子起名张到乐——英文Dollar(美元)的谐音,仿佛一个蛊咒,当孩子在澳洲长大后,自觉肮脏,自我厌弃。 2014年,梁子患尘肺病回汾阳借钱治疗,他首先找到工友韩三明,韩三明表示要去阿拉木图替中石油公司修管道赚大钱,这是继《世界》里的蒙古乌兰巴托后的又一个“远方”,但这次,淘金的意味更强,回应着2008年以来“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地图翻转。与此相参照的,是涛的出场方式:一对在其公司打工的外国男女新婚,作为总经理的涛赠予他们两台IPHONE手机,新郎与新娘手捧IPHONE向涛鞠躬致敬,这同样暗示着我们,中国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资本中心,连IPHONE都要俯首称臣。 2025年,张到乐因自己的名字被同学调侃,外国同学表示,Dollar早已过时,他应该改名为RMB(人民币)。 6、枪 1999年,晋生试图用枪与情敌梁子决斗,被涛制止;2025年,老去的晋生在澳大利亚家中依旧摆弄着枪,却失去了“敌人”。显然,“敌人”的消失就是革命逻辑的消失,也就是另类选择的消失,这是一种典型的“后冷战”境遇。通俗点说,就是冷战的终结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不战而胜,社会主义阵营不战而败,全球随即陷入同质化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说,“情敌”的消失也就是一则关乎中国的民族寓言:1999年的“枪”或许还可以在黄河畔激起千层浪,2025年的“枪”却无论如何不会打响了,因为抵抗的逻辑已然消失。 7、《珍重》&《GO WEST》 《珍重》出自叶倩文1990年的同名粤语专辑,在影片中共出现4次:第一次是客人测试CD效果,音画对位则是涛、晋生与梁子在电器店里的三角构图,成为了故事的初始基调;第二次是涛告别生肺病的梁子之后,走在回家路上,作为心理时空的闪回;第三次是涛在火车上和儿子一起听音乐,渴望母子间的心灵沟通却终不可得;最后一次则是在2025年的汉语课上,老师Mia放了这首歌给Dollar听,Dollar只觉得歌声似曾相识。 《GO WEST》由英国电子流行组合Pet Shop Boys(宠物店男孩)演唱,共出现3次:第一次是开头,三角关系中的男女共同欢快起舞,有迎接新世纪的狂欢感;第二次是涛在火车上独自望着窗外哼歌,依然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最后一次则是结尾,涛在汾阳的雪中孤独起舞,却依旧面带笑容。 《山河故人》对两首非原创歌曲的使用是极成功的,除了充当叙事线索之外,两首歌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时间面向:《珍重》始终与过去的回忆相关,是悲伤与痛苦;《GO WEST》则总是面向未来,带来乐观与力量。两种基调互相参照,也成就了本片极具张力的情绪效果,演绎出当代中国近三十年间的悲喜剧。 8、画幅变换 《山河故人》分为三个段落,故事发生的时间分别为1999年,2014年和2025年。这三个时间点的选择绝非偶然,它们关乎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当然,故事的起点总是很重要的——1999年,那时贾樟柯刚凭《小武》在柏林电影节崭露头脚,他就这样闯入了“世界”的视野之中。别忘了,仅仅十年之后,他就被多伦多电影节选为“新世纪十年最佳导演”,成为世界电影艺术的最热词之一,其爆发之势正如电影中的晋生。 对于三个时代,贾樟柯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画幅比例进行表现,如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一部电影中导演使用三种不同的宽高比:从1.33:1到1.85:1再到2.35:1,用数码技术媒介的演进呼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当然,这种手法并非贾樟柯首创,其中,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在其2014年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曾使用这一技巧,令人印象深刻。 9、DV影像 在1999年段落中,贾樟柯多次使用了粗糙质感的DV影像,这些素材来自他1999年拍摄的纪录片,共同构成了他所追求的“时代氛围”。介入本片叙事时,这些DV素材被放大,并以慢格方式播放,形成了一种怪诞的间离感。清晰的小镇故事与模糊的纪录素材交错,这不得不让人思考:什么才是影像真实? 贾樟柯对于当代电影艺术的独特贡献在于,他是为数不多的、兼顾剧情片与纪录片拍摄的“电影作者”。因此,即使是其剧情片作品,也时常传达着“纪录精神”,典型如《三峡好人》。有趣的是,将“纪录精神”带入《山河故人》,这本身就构成了对“真实”的质询:看得清的是虚构,看不清的反而是纪录。岂不反证那句名言?眼睛是欲望的器官。 10、钥匙 如果要在《山河故人》中挑出一件最核心的叙事道具,那一定是钥匙:1999年,梁子赌气离家,把钥匙扔向房顶,誓不回汾阳;2014年,涛把钥匙还给梁子,又在和儿子分别时,把自己家的钥匙留给他一副;2025年,Dollar则把这钥匙当成信物随身携带。可见,钥匙在不同代际之间的传递,构成了一种血缘上的流动,尤其是对于Dollar来说,钥匙是散居族裔的他与母体之间唯一的联系。 当然,钥匙(Key)也可以解读为贾樟柯对于“中国”的“答案”。虽然影片结尾处,儿子并没有带着钥匙回到汾阳,回到母亲身体,但是当他看到波涛,听到涛声,他会想起母亲,他会与民族母体构成情感的共振,这难道不是最温暖的答案吗?诗人梁小斌曾在1980年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他用“钥匙”完成了对过去三十年历史的寻找与叩访,我想,这对贾樟柯也同样适用: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河故人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