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一战英国人对皇室的态度皇室和德国皇室还是亲戚关系

&&&新闻热线:021-
德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媒:英王室的德国亲戚会失望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连日来,英吉利海峡两岸都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九十大寿而欢庆,可英王室的德国亲戚却非常失望,因为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德国人对恢复君主制都不感冒,他们认为这既浪费钱,又不合时宜。&nbsp&nbsp&nbsp&nbsp德国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nbsp&nbsp&nbsp&nbsp德国“本土”新闻网4月21日消息称,舆观调查网(YouGov)数据显示,一千名受访德国民众中,仅有六分之一希望德国恢复君主制,55%的受访者认为这浪费钱,53%的受访者认为这过时了。&nbsp&nbsp&nbsp&nbsp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一向以保守著称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支持恢复君主制的受访者也不过14%,甚至还低于全德国的16%。对此,有网友指出,如果问题换成“巴伐利亚州独立并恢复自己的君主制”,调查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报道称,这一结果会让德国王室后裔菲利普?基里尔王子(Prince Philip Kiril of Prussia)感到失望,此前他曾表示德国应该恢复君主制。他认为,比起流行明星和足球明星来说,国王或皇后能对德国的年轻人形成更好的影响。&nbsp&nbsp&nbsp&nbsp德国普鲁士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已退位近百年,菲利普王子是威廉二世的玄孙。他当时还称,王室不会在信任投票中被赶下台,可以帮助维护国家稳定。&nbsp&nbsp&nbsp&nbsp然而,即使德国恢复君主制,菲利普王子登上王座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普鲁士亲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Prince Georg Friedrich Ferdinand of Prussia)才是普鲁士王位的继承人。据悉,他本人并不同意德国恢复君主制。&nbsp&nbsp&nbsp&nbsp英德王室渊源深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乔治一世画像&nbsp&nbsp&nbsp&nbsp报道称,虽然英国人不愿承认,但单从血缘论起来,英国王室原本就是如假包换的德国人。1714年,英国安娜女王逝世,由于没有留下后嗣,国王人选就成了大问题。本来,英王亲戚遍布在欧洲各地,但由于吸取了光荣革命的教训,大臣们决定一定要选一位新教徒国王。于是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被邀请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nbsp&nbsp&nbsp&nbsp此后的乔治二世、三世、四世,都是保持着迎娶德国公主做皇后的习俗。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汉诺威王朝第五代传人、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这位英国最鼎盛时代的女王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英国王室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nbsp&nbsp&nbsp&nbsp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英国在一战中惨重的损失让仇德情绪蔓延全岛,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连香肠犬都因为原产自德国而经常遭受路人虐待。在这种背景下,王室再保留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于是在位的乔治五世不得不下令将王室的姓改为本土化的“温莎”,在英国延续至今的“温莎王朝”至此开始。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德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媒:英王室的德国亲戚会失望
日 21:56 来源:环球网综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连日来,英吉利海峡两岸都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九十大寿而欢庆,可英王室的德国亲戚却非常失望,因为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德国人对恢复君主制都不感冒,他们认为这既浪费钱,又不合时宜。&nbsp&nbsp&nbsp&nbsp德国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nbsp&nbsp&nbsp&nbsp德国“本土”新闻网4月21日消息称,舆观调查网(YouGov)数据显示,一千名受访德国民众中,仅有六分之一希望德国恢复君主制,55%的受访者认为这浪费钱,53%的受访者认为这过时了。&nbsp&nbsp&nbsp&nbsp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一向以保守著称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支持恢复君主制的受访者也不过14%,甚至还低于全德国的16%。对此,有网友指出,如果问题换成“巴伐利亚州独立并恢复自己的君主制”,调查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报道称,这一结果会让德国王室后裔菲利普?基里尔王子(Prince Philip Kiril of Prussia)感到失望,此前他曾表示德国应该恢复君主制。他认为,比起流行明星和足球明星来说,国王或皇后能对德国的年轻人形成更好的影响。&nbsp&nbsp&nbsp&nbsp德国普鲁士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已退位近百年,菲利普王子是威廉二世的玄孙。他当时还称,王室不会在信任投票中被赶下台,可以帮助维护国家稳定。&nbsp&nbsp&nbsp&nbsp然而,即使德国恢复君主制,菲利普王子登上王座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普鲁士亲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Prince Georg Friedrich Ferdinand of Prussia)才是普鲁士王位的继承人。据悉,他本人并不同意德国恢复君主制。&nbsp&nbsp&nbsp&nbsp英德王室渊源深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乔治一世画像&nbsp&nbsp&nbsp&nbsp报道称,虽然英国人不愿承认,但单从血缘论起来,英国王室原本就是如假包换的德国人。1714年,英国安娜女王逝世,由于没有留下后嗣,国王人选就成了大问题。本来,英王亲戚遍布在欧洲各地,但由于吸取了光荣革命的教训,大臣们决定一定要选一位新教徒国王。于是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被邀请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nbsp&nbsp&nbsp&nbsp此后的乔治二世、三世、四世,都是保持着迎娶德国公主做皇后的习俗。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汉诺威王朝第五代传人、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这位英国最鼎盛时代的女王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英国王室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nbsp&nbsp&nbsp&nbsp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英国在一战中惨重的损失让仇德情绪蔓延全岛,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连香肠犬都因为原产自德国而经常遭受路人虐待。在这种背景下,王室再保留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于是在位的乔治五世不得不下令将王室的姓改为本土化的“温莎”,在英国延续至今的“温莎王朝”至此开始。德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媒:英王室的德国亲戚会失望_网易新闻
德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媒:英王室的德国亲戚会失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德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媒:英王室的德国亲戚会失望)
【环球网综合报道】连日来,英吉利海峡两岸都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九十大寿而欢庆,可英王室的德国亲戚却非常失望,因为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德国人对恢复君主制都不感冒,他们认为这既浪费钱,又不合时宜。
  德国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国&本土&新闻网4月21日消息称,舆观调查网(YouGov)数据显示,一千名受访德国民众中,仅有六分之一希望德国恢复君主制,55%的受访者认为这浪费钱,53%的受访者认为这过时了。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一向以保守著称的德国巴伐利亚州,支持恢复君主制的受访者也不过14%,甚至还低于全德国的16%。对此,有网友指出,如果问题换成&巴伐利亚州独立并恢复自己的君主制&,调查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
报道称,这一结果会让德国王室后裔菲利普&基里尔王子(Prince Philip Kiril of Prussia)感到失望,此前他曾表示德国应该恢复君主制。他认为,比起流行明星和足球明星来说,国王或皇后能对德国的年轻人形成更好的影响。
德国普鲁士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已退位近百年,菲利普王子是威廉二世的玄孙。他当时还称,王室不会在信任投票中被赶下台,可以帮助维护国家稳定。
然而,即使德国恢复君主制,菲利普王子登上王座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普鲁士亲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Prince Georg Friedrich Ferdinand of Prussia)才是普鲁士王位的继承人。据悉,他本人并不同意德国恢复君主制。
  英德王室渊源深厚
乔治一世画像
报道称,虽然英国人不愿承认,但单从血缘论起来,英国王室原本就是如假包换的德国人。1714年,英国安娜女王逝世,由于没有留下后嗣,国王人选就成了大问题。本来,英王亲戚遍布在欧洲各地,但由于吸取了光荣革命的教训,大臣们决定一定要选一位新教徒国王。于是安娜的表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之子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公爵被邀请到英国即位,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朝的开始,也是英国王室日耳曼血统的开始。
此后的乔治二世、三世、四世,都是保持着迎娶德国公主做皇后的习俗。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汉诺威王朝第五代传人、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这位英国最鼎盛时代的女王嫁给了她的德国表哥阿尔伯特王子。英国王室由此换了另一个更德国范儿的名字,叫&萨克森-科堡-哥塔王朝&。
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英国在一战中惨重的损失让仇德情绪蔓延全岛,人们痛恨所有带有德国印记的东西,甚至连香肠犬都因为原产自德国而经常遭受路人虐待。在这种背景下,王室再保留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就显得十分不合时宜,于是在位的乔治五世不得不下令将王室的姓改为本土化的&温莎&,在英国延续至今的&温莎王朝&至此开始。
(原标题:德民众嫌君主制费钱过时 德媒:英王室的德国亲戚会失望)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英皇室家族源于德国 王子大婚德国人热情高涨
英皇室家族源于德国 王子大婚德国人热情高涨
- 德国留学社会聚焦 】
【】王子威廉即将大婚,因英皇室伊莉莎白家族为直系后裔,德国民间关注威廉结婚的热情一点不亚于英国人。
中新社报道,历史上有许多英德两国皇室联姻的。1840年英女多利亚下嫁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 (Sachsen-CoburgundGotha)王子爱尔伯特,两人共生育了9个孩子。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后来和德国国王弗里德利希三世结婚。不过弗 里德利希在婚后不久即去世,成为德国历史上著名的&99日国王&。维多利亚女王和爱尔伯特的孙子后来成为德国国廉二世。
从维多利亚时期起,英国皇室家族头衔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直到1917年时,英国皇室还在使用这个头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英国交恶,英国皇室从此改将家族所在地温莎作为家族名使用。现在萨克森-科堡哥达是德国图林根和巴伐利亚的一个地区。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出生于温莎宫,是德国公爵萨克森-科堡哥达的直系后裔,可以说威廉王子也是德国人的后代。
德国本土的皇室家族早已不存在,但民众对皇家历史还有一份怀念,因此公众对威廉王子的大婚十分期待。本月以来德国媒体对大婚的报道比重日益增加,29日当天,将有包括两家最大公共电视台在内的四家电视台直播大婚场面。
(出国留学网)
各国社会聚焦栏目
出国留学网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邮件:
社会聚焦最新资讯
热门院校推荐
德国留学相关一战中消失的王朝:欧洲各国纷纷陨落的皇冠 |深扒王室
我的图书馆
一战中消失的王朝:欧洲各国纷纷陨落的皇冠 |深扒王室
清晨正确的打开方式 & 和「一刻」欢喜晨读1910年,欧洲君王们在英王爱德华七世葬礼上的合影,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大聚会。前排左至右 :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英国的乔治五世、丹麦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后排左至右 :挪威的哈康七世、保加利亚的费迪南德、葡萄牙的曼努埃尔二世、德国的威廉二世、希腊的乔治一世、比利时的阿尔贝一世。1914年前的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涉及30多个国家,殃及15亿人口,伤亡人数达3000万,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大灾难。10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都围绕同一个纪念主题忙碌着:7月8日,英、法、俄、德、美等参战国代表在联合国肃穆聚首,追忆战争惨痛教训,企盼世界和平;15日,中国政府代表李肇星应法国政府邀请,凭吊欧洲最大的一战华工墓地,深切缅怀2万多名流血牺牲、埋骨他乡的中国同胞;英国朴茨茅斯皇家海军博物馆耗资430万英镑打造一战专题展览,其余相关纪念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4年;俄罗斯许多城市将为一战设立纪念碑,总统普京将参加圣彼得堡一战英雄纪念馆的揭幕仪式……人们无从否认,那场战争改变了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改变了太多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因为它,一些人被载入史册,光环加顶;另一些人则从荣耀至高的宝座上,滑落到只有历史学家才会偶尔涉足的角落。日,在萨拉热窝巡视的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夫妇。日,在萨拉热窝巡视的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夫妇。刺杀者普林西普:“小人物”点燃一战导火索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偕妻子索菲亚巡视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被不满20岁的塞尔维亚族青年学生加弗里洛·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也被视为一战导火索。当时的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共同组成了奥匈帝国,斐迪南既是奥地利皇储,同时也是奥匈帝国皇储。事实上,对照当时的欧洲格局不难看出,一战爆发早已势在必行,“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借口而已。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被终结,分散的德意志联邦则以战胜方的姿态,组成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德国强势崛起后,拉拢奥匈帝国,与英法俄展开激烈竞争。至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实际已形成了德奥意(意大利后转变立场,加入协约国阵营)三国同盟及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敌对联盟。每当发生重大争端,两大联盟的成员国无论愿意与否,都会卷入其中。欧洲一些小国则摇摆于这两大势力之间,伺机谋求自己的利益,特别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东欧国家,更希望借助大国力量,争取民族解放和自立。当时,塞尔维亚已经成为南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同样拥有大量塞族人口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这被塞尔维亚视为屈辱。于是,在得知奥地利皇储夫妇即将巡视萨拉热窝后,一些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开始酝酿刺杀。刺杀者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属于一个激进的秘密团体“青年波斯尼亚人”。该团体的首领迪米特里耶维奇,是塞尔维亚秘密组织“黑手会”骨干。“黑手会”成立于1911年,主张通过恐怖行动,实现团结所有塞尔维亚人的民族理想。他们的徽章由骷髅、匕首、炸弹和一瓶毒药组成,上面写着“不统一,毋宁死”的口号。其实,普林西普本不是刺杀斐迪南的核心力量,而是迪米特里耶维奇从青年学生中挑选的外围配合人员之一。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和策划,1914年6月初,普林西普等人从塞尔维亚进入波斯尼亚境内,随身携带着手枪和手榴弹,同时还有一小瓶氰化钾:如果被俘,他们将服毒自杀。按计划,刺客们埋伏在斐迪南夫妇乘车的必经之路上。当敞篷车行至楚穆尔亚桥时,主要行刺者查布里诺维奇从兜里掏出一枚炸弹朝敞篷车扔了过去。这枚炸弹的威力足以置车上的人于死地,却偏偏落在车的篷布上,随即弹落在地。还有一种更神奇的说法是,炸弹其实落在车内,千钧一发之际,斐迪南反应极快,将它扔出车外。受到惊吓的斐迪南夫妇还不算慌乱,决定临时改变行车路线。车队于是沿着一条比较宽阔的街道继续前行。行驶到拉丁桥附近时,车队突然停了下来。有人说,之所以停车,是司机忘记路线已经改变,被后面跟着的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叫住;也有人说是由于司机紧张,遇到状况刹车过急造成熄火。不管什么原因,斐迪南夫妇乘坐的敞篷车正好停在了普林西普守候的咖啡馆前。当别的刺客或被捕、或见计划未成迅速撤离时,普林西普恰恰还守候在划定的地点上。就这样,短短几秒钟内,一连串的机缘巧合让普林西普走进了历史:他如同幽灵一般掏出勃朗宁1910型手枪,扣动扳机。一枚子弹打断了斐迪南的颈静脉,另一枚子弹射穿了索菲亚的腹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普林西普想举枪自尽,却被扑上来的警察把枪夺下。他咬碎氰化钾药瓶,因药力不够,只引发了一阵痉挛。被他击中的皇储夫妇,则因失血过多当场身亡。奥地利皇储被刺杀的新闻和警察抓住普林西普的照片迅速登上各大报纸的头条,这位塞尔维亚学生一举成名。然而,生命的最后4年,普林西普是伴着炮声在监狱度过的。在泰雷津要塞监狱中,他戴着重达10公斤的铁镣,被单独关在一间阴冷的牢房内。被捕时的伤痕加上铁镣的摩擦,使他的手臂感染坏死,不得不进行截肢。另外,之前患上的结核病也由于恶劣的监狱生活日渐严重。到日去世时,他的体重不足40公斤。如今回想起来,若是这位“爱国的热血青年”知道这场战争最终让塞尔维亚付出了45万军人、65万平民的生命代价,不知会作何感想。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奥皇:为复仇拉开大战帷幕萨拉热窝枪声传来,让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好战派人物兴奋不已。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决定教训塞尔维亚。这位皇帝从小就被刻意培养成一名军人,并于1867年一手创建了奥匈帝国。他终生身穿军服,洗冷水澡,睡行军床,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能熟练运用帝国内的8种民族语言。他还有一位异常美丽的皇后伊丽莎白(即著名的茜茜公主),起初,二人过着童话般的生活。但命运捉弄,他的家族悲剧不断:大弟弟被人在南美枪杀;妻子在日内瓦湖畔被一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用锥子刺死;唯一的儿子、皇太子鲁道夫31岁便殉情而死……没办法,他只好立三弟的长子斐迪南为新皇储。没想到,斐迪南夫妇又被刺杀。巨大的打击之下,84岁高龄的弗兰茨·约瑟夫决心立即对塞尔维亚进行报复。弗兰茨·约瑟夫深知在这一问题上得到德国支持的重要性,他慢慢试探德皇威廉二世的态度。得知他力挺奥匈帝国后,弗兰茨·约瑟夫打消了最后的顾虑。7月23日,在德国的要求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一份最后通牒,其中提出的要求,是“稍有民族意识和尊严的国家根本不能接受的”。同时,塞尔维亚也得到了俄国暗中支持,断然拒绝了这份最后通牒。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正式拉开序幕。很快,协约国阵营的俄法英三国以及同盟国阵营的德国也纷纷宣布参战,战火蔓延至整个欧洲。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所发动的报复性战争最终使数千万人倒在血海中。虽然战争后期他心生悔意,希望战争能就此停止,却已经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帝国风雨飘摇。就在大战正酣的1916年,他悄然去世,侄孙卡尔一世接替了他的皇位。战败后,奥匈帝国解体。1914 年,德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大败。图为德军撤退。(资料图)德皇:被战火颠覆宝座与弗兰茨·约瑟夫相比,德皇威廉二世与俄皇尼古拉二世亲眼见证了国内君权的旁落,成为名符其实的“末代皇帝”。先看德意志帝国。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经济发展迅猛,实力大增。这让当时很多大国望其项背,惊羡不已。世纪之交,不仅是皇帝,整个德国社会都在做着“世界霸权梦”,却很少有人对帝国潜力做出如实评估。德皇威廉二世身边的重臣心腹很多都是军国主义分子,附和着“冲动的陛下”“不加思索的威廉”,助推越来越疯狂的军备竞赛,怂恿他把国家带入战争的泥潭。当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打响了惊天动地的那几枪之后,威廉二世认为德国称霸的机会来了。威廉二世的态度来自他的判断,即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准备更充分,对手英法俄三国尽管结成军事联盟,但战备动员上略迟一步。要先发制人,战于敌之不备,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德国官员也通过各种渠道向维也纳“吹风”:如果立即对塞尔维亚采取行动,俄国和法国很可能不会介入;就算俄法两国介入,德国的军事实力足以单独对付两国,奥匈帝国只管集中精力解决塞尔维亚即可。威廉二世于是决定充分利用萨拉热窝事件——先是挑动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当得知俄国为了保护塞尔维亚实行局部动员后,于日对俄宣战,3日对法宣战。大战最初几个星期,德国被狂热的民族情绪所笼罩。大批居民涌上街头,高唱爱国歌曲。当时,很多德国人相信自己是外部敌人多年“包围”的受害者,是俄国用卑劣的方式把战争强加给德国,现在,清算的时刻终于来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中)与德军统帅兴登堡(左)、鲁登道夫共商战略部署。然而,战争并没有像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设想的那样,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德军攻入法国后没多久,法军就在马恩河战役中成功阻滞了他们的进攻。虽然部分德军先遣部队占领了巴黎,但由于后续部队迟迟不到位、供给不足,其意义大打折扣。1914年圣诞节,在从瑞士到英吉利海峡的漫长战线上,交战双方的士兵蜷曲在阴冷、泥泞的战壕中对峙。这种“战壕战”一打就是4年。结果,战线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双方战线的后方,多出了几百万个刻着战死者姓名的十字架。另一个更大的困难也在时刻蚕食着德国人对胜利的信心,那就是两线作战的窘迫。尽管德军在西线对法国和在东线对俄国的作战样式并不相同,但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耗战,德国无论从军备还是国民经济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随着战争进入第二、第三个年头,威廉二世和他的幕僚们,已经越来越难掌控拴着战争魔兽的那条缰绳。年的两件事,彻底打残了威廉二世。首先是英德日德兰海战。尽管德国舰队给英国舰队造成了一定损失,但英国舰队最终成功将德国海军封锁在德国港口。用重金打造并被寄予厚望的德国舰队从此几乎毫无作为,只能倚重潜艇战打击对手。其次是美国参加对德作战,彻底扭转了大战双方的力量对比。美国的物资、军队被源源不断送往欧洲战场,美国舰队与英国舰队联合作战,对德国形成了强有力的海上封锁。厌战情绪和供给不足使人们对“伟大的君主”与“该死的战争”心生怨恨,德国国内士气明显下降。1918年下半年,军事的失败态势已经明朗,社会的全面崩溃一触即发。威廉二世逐渐被架空,成为这个国家名义上的代表。1918年11月初,基尔港的水兵率先起义,与当地工人一起控制了全城,德国十一月革命就此爆发。革命之火在全国迅速蔓延。11月9日,社会革命党首领菲利普·谢德曼在下议院阳台上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这是德国资产阶级“改朝换代”的明确宣示。革命的突然爆发,让正在比利时斯帕德军总部的威廉二世不知所措。他清楚,新的共和国一旦成立,就不会再有皇帝的位子了。但他仍然心存幻想,觉得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普鲁士国王的身份或许仍能保留。但事实证明,他又错了。十一月革命的爆发,是基于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忍无可忍。人们普遍认为,德军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停战,根源还在皇帝身上。统治集团内部也看清楚了:皇帝如不退位,社会革命就不可避免。面对时势的洪流,威廉二世的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就在谢德曼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的同一天,德国首相巴登亲王马克斯突然宣布,同时废除威廉二世的两个封号。威廉二世寄希望于军队中“保皇派”的支持,却遇到“冷脸”: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将军辞职,冯·兴登堡元帅也劝他退位。威廉二世手里最后一根稻草,也逐流而去。偌大的德国,如今已经难寻皇帝的安身之所了,威廉二世只好退位。他打算去荷兰,那里当政的威廉明娜女王是他的亲戚。动身前,自幼就有的自卑感让他不甘于就这样灰溜溜地离开:“我很惭愧,我不能离开。只要有一个营保持忠诚,我就留下来。”但他的左右没有人愿意去为他找一个这样的营,他们知道,这样的营实际上并不存在。11月10日,一个寒冷的拂晓,一列只有两节车厢的火车,载着落魄的威廉二世及其家眷朝荷兰边境驶去。此后,威廉二世一直生活在荷兰,避过了战胜国对他的引渡,还娶了一位小他28岁的妻子,安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1941年,他因脑血栓病逝。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写着:“无须赞赏我,因为我无须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如果这是他自己写的,的确表达了足够复杂的心境。20 世纪初,正在劳动的尼古拉二世(左)和他的儿子阿列克谢。(资料图)俄皇:失去的不仅仅是皇冠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结局则更为凄惨。尼古拉二世于1894年接替病逝的父亲成为罗曼诺夫王朝新一代沙皇,时年26岁。次年,他和远房表妹、德意志帝国黑森和莱茵大公国的维多利亚·路易丝·阿特丽丝公主举行婚礼,而这位德国公主又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宠爱的外孙女。在当时,欧洲皇族之间跨国婚姻非常普遍,尼古拉二世的这桩婚事使他和英国皇室及德国贵族平添了一层亲缘关系。尼古拉二世并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气质和足够的治国理政经验。按现在的标准,他更像是一个“宅男”和“好好先生”:笃信宗教,热爱家人,温文尔雅,喜欢安静。他对亲近的朋友吐露心声:“我从未想过要当沙皇,对此毫无兴趣,对政府的事也一窍不通,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大臣们对话。”1904年,俄国社会矛盾日益深重,尼古拉二世决意以一场“胜利的小型战争”提振王朝威望。他选择已完成维新的日本作为对手,却收获了一场耻辱的失败,随之而来的社会反抗浪潮更高了。10年之后的1914年,尼古拉二世又一次糊里糊涂地把国家带入了战争,这一次对手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而最主要的敌人就是他夫人的表哥——德皇威廉二世。大战开始之后,尼古拉二世希望速战速决。这并非由于俄国有绝对实力,相反,它的经济状况无法支撑长久的大规模厮杀。果然,俄军的弱势很快显现,被德军逼得节节败退。1915年夏天,一位俄国将军写道:“1/3的士兵没有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在暴风雨般的榴散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这种残杀太可怕了!”转机好不容易在1916年出现。精明强干的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俄军发动进攻,突破奥匈帝国军队防线550公里,迫使德军紧急抽调大部队驰援。这次进攻是俄军在一战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富有成效的进攻,本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甚至达到让奥匈帝国弃战求和,从而瓦解同盟国的战略目标。然而,尼古拉二世和总司令部的军官们,事先没有一个人相信勃鲁西洛夫能够取得如此战果,全然没有为部队准备足够的后备补给。疲乏的俄军带着20万以上的俘虏,苦苦等待增援和补给。当迟来的俄军补给马车还在泥路上颠簸蹒跚的时候,威廉二世的增援部队已经乘着列车沿铁路疾驰而至。困境中的俄国士兵有时不得不把刺刀绑在棍棒上冲锋,甚至不得不徒手折断有刺的铁丝网。就这样,俄军白白将胜局拱手相让。两年多的战争让尼古拉二世越来越无能为力,他开始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摆脱困境。于是,一个具有“超能力”的西伯利亚农民进入了彼得格勒宫廷,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的命运。这个人就是拉斯普廷。据史料披露,拉斯普廷之所以能接近尼古拉二世,是因为他使了鬼把戏。沙皇唯一的儿子阿列克谢患有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无外伤也可能自发性出血),拉斯普廷让能接近小王子的人把加剧出血的草药掺进他的食物中,等病情重了,拉斯普廷现身宫廷,一面祈求上天“神力”,一面暗中命人停止放草药。结果,王子不治自愈,拉斯普廷也几乎成了尼古拉二世的指导者和精神支柱。有一天,拉斯普廷说得到神的启示,应从里加附近进攻,沙皇如是照办,结果俄军大败。西北战线司令官鲁茨基将军劝说沙皇不能这样打仗,却很快被撤职。还有一次,拉斯普廷觉得新上任的陆军大臣波利瓦诺夫“太傲慢”,要求将其撤换,懦弱的尼古拉二世再次毫不犹豫地听从了他的建议。实际上,波利瓦诺夫上任后提高了陆军部的工作效率,运输道路畅通了,前线弹药供应充足了,士兵有了衣服穿。苏联历史学家公正地指出,没有波利瓦诺夫,俄军无法抵抗德军。有人统计,从1914年至1916年两年期间,尼古拉二世换掉了4个大臣会议主席,6个内务大臣,4个陆军大臣,3个外交大臣,4个司法大臣。这些人事任免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按拉斯普廷的旨意进行的,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哥罗梅金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仅仅是因为拉斯普廷爱吃其夫人做的土豆。对拉斯普廷的倚重,不仅没有让尼古拉二世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招致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强烈不满。为了阻止拉斯普廷继续祸乱宫廷,1916年12月,尼古拉二世的几位贵族皇亲密谋刺杀了拉斯普廷。失去这位“上帝旨意传达者”,尼古拉二世更加消沉,无心过问朝政。一些政治家开始酝酿着,“必要时用恐怖手段”政变。参谋总长阿历克谢夫则着手策划逮捕皇后,迫使沙皇进行改革。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尼古拉二世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保护家人。此时,沙皇及其家人实际上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重归渺小和普通。俄皇尼古拉二世1917年3月,彼得格勒出现粮食供应危机。示威工人和起义士兵控制了首都,包围了冬宫,逮捕了政府大臣,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机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抛弃沙皇,成立了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自称为临时国家政权,负责组建临时政府。3月16日,国家杜马和临时政府的代表直截了当地对沙皇说:“对您来说,任何斗争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的意见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您必须退位。”尼古拉二世目光惶惑,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接受了现实,宣布退位,由其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沙皇。但米哈伊尔不想接手这顶毫无价值,且已经变得异常危险的王冠,主动放弃了皇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就此终结。尼古拉二世和家人很快沦为阶下囚,被囚禁在彼得堡的皇村。后来有人回忆,在最初的几天,尼古拉二世经常发呆,“逢人便鞠躬,伸出手去”,表现出他对自己命运的迷茫和无奈。不久,他们被押解到西西伯利亚的小城托博尔斯克。在那里,尼古拉二世听到了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原来看管他们的士兵被调走,新调来的士兵成立了“士兵委员会”,与此同时,管制明显严格起来,尼古拉二世的处境也日渐艰难:士兵们撕去了尼古拉二世的上校肩章,夺走了他的佩刀,开始按普通士兵的标准供应口粮,生活经费也大大减少。1918年春,有传言说,有人正在密谋解救尼古拉二世,这让当地苏维埃政权非常紧张。他们担心,罗曼诺夫家族的人一旦被解救就会成为反苏维埃的旗帜。经请示莫斯科,7月16日夜间,尼古拉二世一家及仆人共11人全部被处死,尸体被焚化。大战影响下的其他君主们一战中被改变命运的不止德俄皇帝,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德就因好大喜功错估了形势,最终殃及自身。一战爆发后,保加利亚先是待价而沽,后被德意志帝国一方开出的优越条件吸引,在1915年9月,以取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的一部分领土为条件加入了同盟国阵营。10月14日,费迪南德不顾部分议员和人民的反对,大举进攻塞尔维亚,很快占领了塞尔维亚统治下的马其顿,并继续推进到接近希腊的鲁佩尔。1916年8月,罗马尼亚加入英法俄一方参战。在德国和奥匈帝国支持下,保加利亚向罗马尼亚宣战。然而,保加利亚经济实力薄弱的软肋此时开始暴露出来,国内供给困难,粮食短缺,物价飞涨。同样受到战争压力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对“小兄弟”保加利亚毫不客气地进行经济压榨,并对给保加利亚开出的加盟条件开始反悔。这一切让保加利亚继续战争的能力耗尽了。日,费迪南德在协约国的要求下,被迫将皇位让给长子鲍里斯,自己流亡奥地利。28年后,鲍里斯的儿子被废黜,结束了保加利亚的君主制,建立起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英国皇室虽然延续至今,却也或多或少受到一战的影响。当时,由于国民反德情绪高涨,与德国皇室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的英国皇室一度遭到国人的抵制。甚至有传言称,国王乔治五世是亲德分子,这让乔治五世大为震惊。为了体面,也为了表示与德国划清界限,安抚民心,英国皇室认为有必要寻找出一个正宗的英国姓氏。1917年,乔治五世宣布放弃自己家族的德国姓氏,改为更加英国化的“温莎”,原先拥有德国姓氏的英国贵族也随之纷纷改姓。温莎王朝由此开始。面对战争,一些国家的皇室选择保持中立,并坚持到最后,如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荷兰女王威廉明娜。与他们一样希望保持中立的,还有比利时与希腊的皇室,只不过,这种态度到最后都被迫改变。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虽然在战前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却仍于日受到德国的大举入侵,阿尔贝一世顽强抵抗,最终以战胜国的身份迎来了一战结束。至于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最终没能抵挡住国内政治势力的高压,在1917年战争接近尾声时加入了三国协约阵营,并被迫让位给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一战后,随着一波一波革命浪潮的涌现,欧洲的君权时代走向终结,欧洲皇室也荣光不再。百年之后,回头再看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人们不禁感慨:那些王朝的掌舵者们,虽然掌握着至高的权力和巨大的资源,能发动大战,指挥千军万马相互厮杀,却无法真正驾驭大战;能一念之间决定很多人的生死,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终,有的江山易主,有的王朝崩塌。面对战争洪流与历史的必然规律,势单力薄的个人也好,底蕴厚重的家族也罢,在悠悠百年中的命运跌宕中,显得那么渺小。转自:温州碧海云天
馆藏&25591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嫁进英国皇室的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