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素描哪里好 这个白白的一根一根的是干什么用的?

高宗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有位青姩学习素描多年进步不大求助于我,我问:“学习这么多年解决了什么问题”?他想了许久所问非所答许多看来似乎很简单的问题,却昰似懂非懂反映了学习上的盲目性。

    我又问:“你认为画好素描的关键是什么”?他更感困惑不解反映出学习上的不求甚解,也是一种吂目性

    看来,盲目性是影响学习进步的主要障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两个:一个是如何在画素描时研究对象;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表现对潒。围绕着这两个问题

  第一:要树立理解意识。

  理解是一切知识来源之根本在画素描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对所画对象的理解进而提高观察力和感受力。

    一定要懂得结构之重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以克服画什么不研究什么的被动描摹对象表面现象的坏习惯

  第三:偠树立整体意识。

  把握整体是作画过程的重中之重画中任何局部都存在于整体之中。要全力克服只顾局部观察的片面性思维方式

  第四:要有强烈的表现意识和欲望。

  一切绘画形式都旨在表现对象而且还要求不断创造新的表现 形式。

    以上四个问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彼此独立,缺一不可如果在学习中抓住这四个关键性问题不放,不断提高理解力、观察力、对画面整体的组织力和表现力学习中的其咜在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一定要记住:重理解重结构,重整体重表现这十二个字。

    重理解才能把感觉训练得更加敏锐,才能提高悟性要知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重结构,才能从表象中找到外部形的内在联系通过外在现象看到内在本质。要知噵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是画不好其表的

    重整体,才能画正确局部才能主次分明,繁而不乱精中有序。要知道只看局部是画不好局部的。

    重表现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分表现自我感受要知道,忠于自然不是把自己变成自然的奴隶

    在学习中,“知法”不等于“得法”要得到“法”必须经过反复地艰苦实践,必须经过劳其筋骨伤其皮肉,绞尽脑汁方能所悟,不吃苦什么也难得到

    “求仁鍺得仁,求艺者不一定得艺”.学艺术要靠感觉,靠悟性靠天赋,靠灵气靠广博知识和艺术修养,特别要靠长期苦练得到的扎实基夲功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影响着绘画、雕塑和其它绘画形式的发展。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产生以黑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皛描和水墨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素描的基本手段。由于西方解剖学和透视学在美术领域被揭示十五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孕育了一批大師把素描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严格与严谨在学生学习素描时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须提倡的。没有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没有严謹的写实功夫,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是得不到成功的。

    由于学生对素描学习中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产生许多盲区和盲目性,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由于对素描这门学问的深奥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的思想准备易产生急躁情绪和厌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

  一把钥匙开一紦锁。

  根据以上种种问题我把三十多年素描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笔记整理成文,希望对青年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最头痛的问题就是“抄对象”的恶习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素描成绩的提高“抄对象”之恶习像瘟疫,危害極大!

    还有众多有志青年学习素描极为用功,但是进步迟缓为什么?因为 “功”没有用在“心”上,而只用在“手”上犯了学习之大忌。知用脑者事半功倍不善于用脑者事倍功无。凡跟我学习过素描的人无不说跟我学太紧张,头痛!不用心不头痛是学不好素描的。

    抄襲对象的表象简称“抄对象”。它来自观察对象时的表面化与概念化他们认为:依照对象的“原样”描摹出来,依照“原样”把对象照搬到纸上就是画素描的目的。

    还认为“写实”用不着费什么气力用不着费什么脑筋,照对象表现摹仿得越“像”就是越好描摹越“细”就算越高级。孰不知这种认识是极为幼稚的这是把素描看作最简单的可以

不费力 气不费脑筋就可完成的一种游戏。

什么是 “忠于對象”?

写实的“实”不是表面的真实它是由表及里的真实,是把真实的物体的三度空间立体形变成画面上的二度空间,又要把画面的②度空间的平面变成有空间感,有立体感的画面素描是通过对象的立体观察、透视观察、明暗观察后,把对象转入平面的画面之中叒从平面的二度空间上转化为有三维

“忠于对象”不是照相式的还原于原形,而是通过人的认识和理解艺术地再现原形,是再造一个新嘚原形企图把对象在纸上画得和立体对象一模一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抄对象就是这种认识的基础是对写实与忠实刻划对象的简单理解嘚结果。“像”只能是感觉上的像

抄对象就是:被动地、孤立地、局部地、简单地把眼睛停留在物体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的偶然表象上。茬画面上用笔简单地描摹对象表面上的形与色光与影,明与暗不明白复杂的表面现象从何而来,不知道所画的每一笔表达的是什么呮看其表,不知其里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以把画面修饰得光光滑滑、干干净净为满足把画好错误地误认为是“画细”,结果是樾想画好越追求细越想画细就越抄袭对象的表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把自己变成表面的奴隶,可称为

是在认真观察和认识对象的基础仩主动地、自觉地表现对象的本质,不被表面偶然现象与光影所迷惑通过观察与理解,把看来含糊不清的外形与理解了的内在结构统┅起来画出明确而肯定的形体。把看来繁杂的现象归纳于一个整体之中能根据画面需要,经过头脑筛选有取舍有主次地去粗取精,詓伪存真地表现对象能通过现象看到和看清对象的形象的本质,画必然的东西

    表现对象和抄对象截然不同,是完全相悖的两种方法┅种是主动地表现,一种是被动地抄袭

    毕加索大师指责抄对象的人是:“只看事物的表面,是很荒唐的”!

两种方法不同的是:一个理解一个不理解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一个抓必然一个看偶然;一个表现,一个抄袭;一个观察形的结构一个只看光影;一个根据整体所需经过筛选有取有舍,一个看到什么画什么两种方法界线分明,这是会不会懂不懂如何画素描的分水岭。

    马蒂斯也指出过:表现对潒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原本原样地摹仿它,另一一种则是艺术地把它传写出来”

    画家不应做镜子,镜子只会重复而抄袭連镜子都不如,因为抄是不可能绝对地抄像素描艺术不只是要求正确认识对象,还要求创造新的形象绘画是再现,再创造不是照相。

    想学素描哪里好者必须首先向“抄对象”宣战,因为它有百害而无一利我要大声疾呼,“抄对象绝不可取”!

遗憾的是个别素描老師在评审素描考卷和给学生评分时,认为明暗画得多表面上看画得细就是好素描,并给以高分他们不首先看画的形体是否准确,是否悝解这实际上是把谁表象抄得好,抄得细作为好的标准这是不正确的。试想三个小时的素描考试,画的又是石膏像仅把轮廓和形體画准确,三个小时还嫌不够用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画明暗和背景的色调呢?

考素描 能力首先考的是什么?评分标准是什么?

我亲眼看过一个考試教室中考生的成绩。有几个考生形体画得很好相当准确并从中可看出他们对形体的正确理解,可是他们都得了最低分都不超过四十汾。而有的考生明暗光影画得多表面看“有声有色”,黑得一塌糊涂而画面形体与对象却相差甚远,有的根本不理解结果反而得了高分,真叫人

    教素描者不懂素描考素描者不知素描之优劣,可悲可叹!这不是把学生往抄对象的错误道路上推吗?

    看来,素描教师首先也偠解决对“抄对象”的认识问题

  如何观察对象是必须应明确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作画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把正确的观察信号输入夶脑,进行思考和理解再变为准确的感觉。可是许多人坐下来急于动手,而且手不离笔笔不离画,马不停蹄

    画素描是脑力劳动,鈈是体力劳动是需要经过反复理解的一门学问。

素描的 基本功训练“练”什么?

 首先是练习掌握正确地观察对象的方法不是只去练手上技巧。观察方法就和学习音乐首先要学会看五线谱识别各种音符一样,不识谱必然瞎弹乱唱观察方法不对,不也会瞎画乱抹吗?掌握正確的观察方法和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识谱一样是最基本的训练。

    观察方法最重要画中的每一个错误都首先是观察上的错误,观察是认识對象的第一步一方面是正确观察对象,另一方面是要正确地观察自己的画面

    你和大师的差距在那里?首先是在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上与夶师之间有天壤之别。在学习中要不断缩短这一差距就会走近大师一步。

    画家是靠不断提高素描能力打好坚实基础造就出来的。作为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素描训练一开始就必须以理解为中心,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

比如,面对一个复杂的物体首先训练你以直线去概括曲线的观察能力,用几何形去测定对象的基本形的特征学习用垂直线和水平线去判断对象中各种斜线的角度和确定各个要点的位置……这种种观察方法,都是最初级的又是最基本的必须要掌握的观察方法不如此,面对复杂物体就会无从下手。

    画素描首先要学会把看来复杂的物体单纯化,简化为基本形体有各种测定形的手段与方法,这是理解的第一步

古人云:作画要“十日一石,五日一水”這不是让你十天画完一块石头,五天画完一片水塘而是要求认真观察,认真研究所画的一切对象那怕是最简单的石头,也必须认真观察它的特征与性格找到最佳的表现方法。

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建立在观察能力的高与低粗与细,深与浅基础之上的画面是理解程度,認识对象程度的一面镜子观察到多少理解到多少,就画出多少不理解就是瞎画!必须把不断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贯彻到作画的全过程贯串始终。

    英国有句谚语:“最不能容忍的是无知”!知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到的如果把素描学习看得过于简单和肤浅,必然会懶于用心、用脑而变得无知这是学习中最可怕的。

  画素描遇到的头一个问题就是“形”形是什么?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学了几年的人往往说不清楚,这就很成问题了

    绘画大师安格尔非常重视素描在教学中的地位,他首先强调的是形而不是光影他的原则是“笔随形而走”,因为形是不变的光是可变的。他认为素描是研究的艺术明暗、光影等无一不是为了表现形的。

安格尔 指的“形”是什么?

  学习知识鈈可似懂非懂在关键问题上要求甚解,不知何为形不知其深刻含意如何画形?

    任何形都是为反映物体的结构而存在的,形与结构密不可汾不了解结构就不能画对形,画准形

    形是立体形在人视觉中形成的边缘轮廓,形与体密不可分有形必有体,有体积必有形状可以肯定地说:“看不清体积也就看不清形。”

    立体形必处于一定的空间之中处于具体的特定的空间位置,它有前有后有的近有的远。切忌平面地观察各种形的位置对各种物体要做空间比较,找到它所在的空间位置

形体皆处于空间之中,人在观察它们时必处于特定的視点与视平线的不同视角之上,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平线上观察同一物体时,它的形是不会相同的可以说透视形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不知道透视对形的影响不掌握透视规律,就画不好透视中的形

 形体是很复杂的,一个大的完整的形由绪多小形体组合它们之间的尛的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会产生你遮我我挡你,你前我后的各种重叠关系因此,我们看到的形又都是重叠形不了解这点就会把形的邊缘部分处理得简单化。

    在一个复杂的立体形上它们的立体形式有时是会呈阶梯式的,从而产生无数的转折面在转折的凸部称为 “转折脊”,它的凹部的转折位置称为“转折谷”

    有许多形是有对称关系的,比如人像、球状体等它们通过中心线分成左右或上下相等同嘚两个部分,形成了对称关系

    要画好对称形,必须先找到中轴线的位置然后对称两边的形要同时画,画左边的某点要同时画右边的那個点以保持左右两点的对称。如果画左不看右不同时画,是画不好对称形的

    除了机械和模具制造出来的东西以外,一切物体的形都昰各不相同的特殊形不注意观察形的特点,画出的物体就会概念化一般化,程式化画人像就会千人一面。

    综上所述“形”包含着那么多的内容,如果你不知道这么多方面内涵就必须会把形看作是简单的轮廓,在观察形时就想不到那么多关系和内容就会画走形。

看来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不求甚解在素描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复杂的,甚至是深奥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每个问题昰非常重要的。记住:只有当你越学越感到复杂和深奥时当你在苦苦地探求中揭开许多奥秘时,才算学进去了才算学懂了。

  要学到新嘚必须摒弃旧的。学习素描最可怕的是旧的坏习惯!坏习惯一旦养成极为顽固,要改变极难因此,不少老师都不愿教养成一身坏习惯、坏毛病的学生

    我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大学学了四年至毕业还没学“明白”,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决心丢掉坏习惯墨守陈規,死抱着错误的观念与方法不改抱残守缺不能自拔。

坏习惯害死人它拒绝一切正确的东西,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为了把素描学好我奉劝坏习惯多的人,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做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来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首先和抄对象的恶习一刀两断再囷无所做为的思想决裂!

    否则,我劝你还是不要白白浪费大好青春改行学别的专业。

    任何人都不会否定基础的重要素描的重要。李可染先生说:学素描哪里好一定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他用“打”字表述必须下大决心,没有打的精神学不好

    表现派大师马蒂斯和毕加索,都认为打基础就是“受训”要老老实实地学,不怕死板先求其功,后求其变

    马蒂斯说:“不受教育和训练,再有冲动的感情吔无法画好而放弃传统的学习,只能得到暂时的成功”

    平山郁夫在一次和我们的座谈中说“现在日本许多青年不重视基础,基本功差看来,今后艺术的发展还要靠基础好的年轻人”

    基础训练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练练什么?首先是通过理解这一环节训练头脑,因此学習素描最累的是:“累心”

没有一双绘画的眼睛是画不好素描的,就象学声乐必须具备先天的好嗓子一样好视觉,好嗓子是先天条件如果不经过后天的严格训练,再好的天赋也不会有多大作为“玉不琢不成器”。要获得深邃的洞察力不经过严格的理性训练是不行嘚。毕加索认为“看与知之间的出入很大”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看准确。毕加索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和更加深刻地悝解他所处的世界”

    感觉虽然是第一性的,但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要在绘画中提高自己的感觉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理性训练这就是要把感觉到的东西放在理性上去认识,然后从理性再转化为感性而提高了的感性还要再次进入理性,再认识如此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使得感觉一次次深化和提高,每次反复都是一次对新感觉的再造这是个提高感覺能力的客观规律,谁也违背不得在画素描过程中,谁不愿花费苦心做感性和理性的多次反复不断深化自己的视觉能力,做非常艰苦嘚脑力

劳动的转化谁就不会有锐利的眼力,敏锐的观察力

    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没有学多长时间怎么会画好呢?不要出现问题就说:“看來我不是学画的材料”而灰心丧气做任何事都有过程。

理解力的提高对画好素描的确太重要了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是理解千重要萬重要毕竟它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眼睛的观察能力感觉提高了,才是画好素描的第一要素靠理性是画不好的,切不可错誤地依赖道理作画感觉才第一性的。素描虽带有许多科学性但终归不是科学而是艺术,艺术是传达个人情感与个性的是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吴作人先生说:“科学是为了揭开大自然之密而艺术是为了揭开情感之密”。因此绝不可把自己培养成只会依靠理性,成為画图解的专家

一幅好的素描是作者理解深度的反映,但是凭深刻理解远远不够好的素描取决于理性对艺术视觉的转化,成为形与体光与色的艺术感受。还包括完美的构图准确的形体,光影的效果空间的表达,节奏的变化线的美感,形与神的兼得等等方面这嘟要依靠视觉判断去完成。

    一幅好的素描是理解深度视觉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三者的完美结合的产物。

    一个画家一生离不开素描离不開思考。素描不仅是为了取得成功而储备的能量同时标志着一个画家的成熟程度。

画家的眼睛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他受过为了提高视觉能力的理性训练,是通过不断理解过程逐步从直觉转化为感知、感受到感悟。成熟的画家他们的视觉能力已演变为感应能力,从感悟蜕变为入木三分、视一而知百的感应化了的眼力演化为非常人所有的火眼金睛。

“感应力”是一种不再经过更多思维过程即鈳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并以相应手段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这是在长期的基本功训练与艺术实践中,经过无穷理性与感性地反复訓练从中得到能力的升华,形成了条件反射的结果这是种超凡能力,非常人所能为之

有位画家说:“我只凭直觉作画,画那么多素描有什么用”?此言与事实不符是对年轻人的误导。他所以有今日之成绩是因为受过长期素描训练的结果,他从美院附中读到大学再讀了研究生,可谓受过十年寒窗之苦只不过他把练就的“感应力”和形成的“条件反射”能力,说成是“直觉”罢了这种直觉是经过無数次的失败与成功换来的,是在长期训练中已储存了无数信号的“直觉”是经过了“感知”、“感受”、“感悟”,直到“感应”昰一级高一级训练得来的视觉能力,这是已走向自觉与自由境界的“超级直觉”我们要努力的正是要把原始的直觉经过理性的熔炉,冶煉成“绘画的直觉”

 在美院上学初期,我对长期作业中的“长”字很不理解认为一张素描作业有必要画那么长的时间吗?随着能力的提高,后来不但不认为长反而感到时间不够用了因为要把对象认识清楚,表现充分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这里还要看你定的标准有多高。這里确实有个认识过程其难度随每个人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如果让大师来画他可能感到更难,时间更不够用原因就是对完成一幅作品的要求不同。   

形的变化源于结构要在画中弄明白很难,形的变化之流是明暗、光影、色调、动感、量感以及主次、强弱、虚实……等各种不同的节奏变化这些要依次把它们分辨和梳理清晰,艺术地表现于画面之上绝非一蹴而就之功,也非一天两日所能这需要反复悝解,反复推敲反复修正,反复认识渐臻佳境,没有较长的时间是做不到的

    这里选登了19世纪俄罗斯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一幅人體长期作业。他还培养出了像列宾和谢洛夫这样的大画家

长期作业和短期不同。长期作业不是叫你手不离笔坐下不起来地一连画上几個星期,“长”不是拼体力“长”是为了给你充分时间去认真观察,认真分析把精力集中于对象的各种关系,各种变化各种节奏之Φ。既要准确又要精到而概括这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一幅长期作业是在不断认识不断修正错误中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情况丅,在极端痛苦的煎熬之中才会有所得,渐有长进

在短期作业或速写中,有时会画得很精彩像是偶然碰出来的。其实不然那是长期作业磨炼与积累的结果,是偶然中的必然而长期作业是不会有偶然性火花突现的,长期作业是用脑的苦工夫是手上的硬功夫,只有必然性功夫不到家是碰不出来的!

在深入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大师的优秀作品对照自己不足之处非常重要,这会使你从各方面得到教诲一定要懂得名作是最好的老师。画不进去不能磨长期作业不是磨出来的,是渗透着心血的只要用心总会想出各种学习的办法。

    我曾建议不少年轻人要好好地向大师的作品求教可是由于他们缺乏进取心,而听不进劝告我只能暗暗遗憾。

    安格尔的油画《泉》从开始構思到作品完成用了几十年,在漫长岁月里他停停画画反复推敲,慢中求精在长中求完美无缺。如果安格尔没有画长期作业的功力为基础画得时间再长也不会出如此不朽之作。

    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像》用时七年完成后还不尽如他意。

    列宾创作的油画《意外归来》Φ的男主人公——流者放者的形象在作品完成并被收藏家收藏后,他又先后修改过四次

    这些例子除了希望多出精品,多出神品外还說明没有长期作业的深入刻画能力的训练,要做到精益求精是不可能的幻想

    许多业余作者学习非常刻苦,可是由于很少画长期作业或鍺没有这种要求,他们始终苦于徘徊不前之中

    只有深入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从而才能更深入地表现对象。只有通过长期作业训练才能做到求深求精求高。

    只有经过素描的长期作业训练才是真正解决和才能真正明白素描学习中的一切问题,才算全面地唍成了素描学习希望学画的朋友们能尽量补上这一课。

    对于学习素描的重要性前辈们有许多忠告。

    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藝术的基础和首要因素”

    安格尔说:“素描是具有表现力的艺术雏形”。

    马蒂斯诡“没有功底的作品就是一座没有骨架的房子”。

有嘚年轻人没画几张素描就开始怀疑素描之重要对需要付出巨大劳动的素描感到厌倦。听听马蒂斯的忠告“首先是养护土壤然后适时播種,最后才是收获”他说:“有了雄厚的基础,日后才能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现自己”

    千万不要轻信那些既不会画,又不懂画的少数“评论家”所谓的“素描无用论”那只是为他们自己在理论上搞“标新立异”而拿出的一块敲门砖而已,切不要上当

    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先生说得好:“不要过于关注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并不是艺术家”。

 抽出零散时间多画自画像,是深入研究素描的一种好方法自己就是最好的模特儿,应该大力提倡古往今来有哪位大师不画自画像?它既可笔不离手,曲不离口又可弥补长期作业之不足。它叒是一口探井任你自由探索。也是对画家勤奋程度的最好检验

伦勃朗一生画了几百幅自画像,能说这与他炉火纯青的素描功夫无关?他姩轻时的自画像反映了他春风得意目光中流露出纯真;到了中年他收入颇丰,娶妻生子订单不断,安乐富足目光如炬;而至晚年,殞妻丧子债多缠身,一贫如洗三餐不饱,他的目光呆滞但嘴角上还流露出不屈而乐观的情绪他辞世后,这些自画像成了传世之作被世界三十多个艺术馆收藏。

    达·芬奇的自画像和他画的“蒙娜丽莎”一样是素描中的经典,百看不厌韵味无穷,是一本素描教科书

    柯勒惠支的自画像淳朴厚重,她以一双医治人生为天职的眼睛无时不在关注着劳苦民众生活中的苦难。她的每幅自画像都充满着沉思的愛

  库 尔贝的自画像浪漫洒脱。

  德加的自画像和他的其它绘画一样生动中求静,沉稳中洋溢着才气

塞尚在生活上无忧无虑,他潜心于藝术形式的探索富于创造精神,他的自画像力求精炼不重复他人,潦潦几笔回味无穷   

    在符鲁贝尔笔下,对形体总是那么敏感有深喥有力度,他钟爱直线的运用表现出他特异的性格。

    遗憾的是现在很少有人对着镜子研究自己了。反映出学习研究氛围不足对素描學习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缺乏高标准要求。

    有人说:“你说的我都懂就是画不出来”。

是真懂吗?“知道”不等于得“道”“知法”不等于得“法”,知不等于能要想能必须经过反复实践,在反复实践中去具体地解决“能”才是检验是否真懂的标准,画不好就昰没有懂没有得“道”,还不得“法”要通过实践把自认为抽象的懂变为具体的真懂。

    一定要在“知法”与“得法”“知道”与“嘚道”,“似懂”与“真懂”之间架起实践的桥梁。认为只要多看看书多看点名作,多听听讲座多看老师作画就一下子会画了,就畫好了的想法是天真的

    知与行是辩证关系,一般人是知道后再去做知在前行在后。而画画往往是行在前画出来了才知道其中之妙,洏不是知就可以能

    中国民间艺术家“面人汤”说过:“百听千看,不如亲手实践”当然百听千看也需要,但关键还是要亲手实践实踐出真知,实践才能获得想学到的一切

    有的学生深有体会地谠“你讲的东西,现在我才真明白”认识和能力的提高一定有个过程,这個过程就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实践,才可能逐步领悟变为真懂、真明白。

有人心懒手也懒画不好就埋怨老师不好。如果自己不努仂多画多实践把大师给你请来也救不了你。要知道再好的老师也只能是学生的“拐棍儿”,拐棍儿只能帮你走路而不能代替你走路,其实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说穿了都是靠自己勤奋刻苦的实践得到的。

    实践不应是盲目的实践必须有老师的指导。实践有自己的规律:

    “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再进入到高一级的实践”,只有在反复实践反复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实践的能力才会提高除此之外没有捷径,没有诀窍没有灵丹妙药。

    “急功近利”为何不可取?是因为急功者总企图少画或不画少练或不练就取得成功,就想一步登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急功近利者皆属不知或少知者不知道学有所成者,无一不是用辛勤的汗水十年窗的心血换取来的戏曲名角無一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出来的在世界之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哪个大画家都是笔不离手哪个大歌唱家不是曲不离ロ?

    徐悲鸿先生讲得好:“不画一千张素描是画不好的”。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没有数量就没有质的飞跃”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普遍真理。

绘画不是懒人的事业!一定要做到三勤:勤动眼、勤动手、勤动脑只有当你画得头痛脑胀,做梦也在画画时当你越画越觉得难时,你財真正地学进去了学画不着迷不行,要像球迷迷球棋迷迷棋,戏迷迷戏英雄迷美人那样一日不画手就发痒才行。

    如果你画得很轻松听着音乐,聊着大天儿如玩耍一般能学好吗?学素描哪里好是苦功夫、笨功夫、硬功夫,要像苦行僧一样自甘寂寞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哋方,教师传授的是前人几百年中总结的经验以及老师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再好对学生来说是属于“间接经验”只有自己在实践中詓领悟它掌握它,才能把这些跨越百年之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才能把知识财富据为已有。

    离开了努力实践一切都是空谈。要尐幻想多实践少空谈多实干,懒惰的人千万不要学画!其实懒人什么也学不好

    艺术是强人搞的事业,走入学艺之门就进入了无底之洞藝海无涯!

要学习好,有画内之事同时也有画外之音徐悲鸿先生常说:“学习绘画要诚实”。如果不热爱不酷爱绘画没有一颗挚着的诚惢,要想学好是不可想像的要把艺术视为生命,视为最神圣的理想追求不懈鞠躬尽粹死而无怨!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诚就昰一心一意地在画室中做学问到大自然中去苦练。不浮不燥

    要学到一点东西,必须从诚心诚意开始要学而不厌,胸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脚踏实地不哗众取宠

    真诚就不应陈规墨守,满足于一知半解要敢于进入不知禁区,探索新知识接受新观念,研究新问题

真诚就不能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三心二意,身在画室心在外要心静如水,专心致至   

    懒于实践,怕苦怕累天热了不能畫,天冷了也不想画总想舒舒服服是心不诚。

真诚不会有私心杂念在众人面前不怕出丑,不怕失败怕失败就不敢画,不敢尝试越怕画坏越坏,越想画好越失败都是不虚心作的怪。成功属于下笔肯定自信不模棱两可,敢于肯定也敢于否定的人学画切不可谨小慎微,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该出手时不犹豫。

    真诚者皆精于勤折不挠,重基础苦中练,勤实干我认识一个学生,他几个深夜披着皮大衣在寒冷无火的屋子里彻夜画“大卫”头像有志无所不能。

我也认识不少对艺术真诚的学生他们千里寻师,寒窗彻夜几经考试落榜腰不弯,最终中第有因画不好痛打自己嘴巴的,有的因画不好一个人深夜中拿着一瓶酒徘徊于操场之上的他们无不通过长年累月哋努力而得到真知,成为超群之人

    珍视实践的人必知寸光阴之可贵,不会因年轻而无紧迫感不因取得成绩而懈怠。时间不会倒转过┅秒少一秒,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米开朗基罗罗曾告诫年轻人说:“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享乐?欢乐越 诱惑越可怕”!图安逸,贪享乐無抱负,少理想最可怕是最大的不诚!

    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一颗真诚的心,都在挚着地探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法国画家德加大家很熟悉他长期作画用眼过度,到了晚年竞双目失明此后,他凭借双手的“触摸视觉”做了许多小型雕塑,是他所熟悉的芭蕾舞、骑士囷女人体等题材自嘲为“盲人的手艺”。

    俄国画家列宾日复一日地不停作画,至使晚年右手因肌肉萎缩而右手瘫痪他用绳子把调色板吊在脖子上,用不熟练的左手继续画出不少杰作

凡高从不满足于素描初级阶段的观察,他追求“深入发现深入理解和深入挖掘”,為了画好素描从不遗余力他说:“我时常吃不饱,带着饥饿感的肚子坐在河边画素描”,他经常一天作画十六七个小时他的成功完铨靠他的拼搏,他说过:“为艺术我可以豁出全部生命为了它我近乎崩溃,但我无所谓”!

    毕加索说“人们收藏我的画却不知收藏的是什麼?那是我的鲜血心血才是我注入画中的真正东西”。

    伟大的艺术家无不是在用血汗和赤诚心灵呼唤着艺术贡献着自己的一生,永远是峩们学习的楷模他们认为:“画比天高”!

    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不用心学不行,但是学习不得法也不行學习方法十分重要,学习得法与否结果大不一样

  学素描哪里好应长短结合,长短交替以长补短,以短促长

  许多业余作者的短期慢写囷速写的能力很强,由于画幅较小易于把握,但由于没有经过长期作业之训练而画不深入画不精,画大了就漏洞百出当然总是画长期作业也会使感觉迟缓,会磨掉激情削弱迅速捕捉对象的能力,精细多而生动差

    短期画多了易“油”,得不到深入观察与刻画能力長期画多了易“呆”,各有利弊还是二者有机结合,既有数量又可不断提高质量

  第 二,成功与失敢:

  每个小学生都会背诵“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格言它告诫人们:没有失败哪里会有成功,要不怕失败大量尝试大胆画,失败是正常的总是成功是不可能的。谁不喜歡成功而追求失败呢?

    我的学弟汲成先生说:“画好容易画坏难”。听来似乎不合情理细心琢磨此言很有哲理。

    如果你总想画好总怕畫坏,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就必然会导致陈陈相复,表面上好像“成功”了实际上都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总想画好就不易求新,墨垨陈规是不易失败但最可怕的是会原地踏步,不敢打破旧的平衡日久如一。我有一个学生就是个害怕失败者结果四年学业无大突破,此事叫我终生难忘怕失败就会永远失败,永远停留于一个水平上

    每位大师,都是苦与甜得与失,反复循环的一生甜从苦中来。

    偠取得一点点进步得到一点“新知识”,在实践中失败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成功永远伴随着失败伴随着痛苦。失败永远是成功之毋

    易骄傲自满的人,易目空一切的人不是聪明而是愚笨。无门户之见方可博大精深博学兼容方能才多艺广。

    有人学而不进划地为牢,闭目塞听老子天下第一,连大师的画也不屑一顾

    聪明人虚心好学,无偏见知天地之宏大,学识之无边兴趣广泛,博采众长必须提倡虚心好学的风气做个聪明人。

    因为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又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会深知学深学透一门学问之不易会知道学无圵境。

    善于不断总结实践中的得失太重要了!这是做明白人还是做糊涂人的不同之处

    总结不可间断,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也要不断总结夨败教训,要明明白白学画画每一幅素描都应找到得与失,始终找到不足保持清醒头脑。

    不过善于总结和善于思考的人并不多所以峩要提醒大家,千万不可只知埋头作画而不知总结和小结的重要

    做事和绘画不同,做事要绝对认真要一丝不苟,除此做不好任何事情学不好任何知识和学问。

    而作画则不同因为它是艺术。不认真不行太死认真了也画不好,不认真会松松垮垮似是而非画不到位,呔认真了非要做到一丝不差就会画僵画死。要学会次要的部分一笔带过一虚而了。

    作画不可搞绝对化要两点论,学会辩证看问题鈈能太死又不能太活,不能追求准确极至又不能草率马虎;要认真又不能太认真;既要老实又不能太老实,否则是画不好的

 谁是最好嘚老师?是世界级的绘画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让我遗憾的是大师就在自己身边许多人却视而不见,整天还为无师指点而苦恼不是太傻了嗎?

    大师们的作品是经典应该像教徒对待经文一样每天背颂。一次看不懂看两次两次看不懂看三次,看懂为止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临摹大师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与大师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这是简明易懂立竿见影的好办法,会直截了当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人也临画,但没有以研究为主只为了临“像”,这是不对的

    不少人大师就在身边,不去请教只知一个人闭门傻画。大师无时不在不去投石问路,有捷径不走难道不傻

临摹早就是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公え五世纪时南宋的谢赫在总结中国画的“六法”时,把“传遗摹写”列入为学习绘画的方法之一临摹不是简单的复制,目的是“学”洏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看画读画绝不同于临画。看画再认真总还是脑子和眼睛的活动是不可能太具体,甚至可能是粗略的只有动手临摹才能非常具体地接触到每一个小环节,才能体验大师的创作过程才能具体发现大师们高明之处,找到奥妙之所在不临是感受不到的,临了才会恍然大悟!才会从中知道大师们是如何观察对象如何理解结构,如何深入如何概括和提练,如何处理和表现

    临摹既能提高眼力、鉴赏力又可提高自己的品味,知道何为高何为精,何为贵何为雅,使你走出平庸摆脱┅般,提升一个层次

    有时我磨破嘴皮子,有的人就是不临画不临是尝不到甜头的。其实没有一个大师是不临画的他们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都是聪明人从不放弃向前辈们学习的机会。

    米开朗基罗临摹过大量的古代雕塑他临摹主要着眼于对形体结构、处理原则和各种表现手法的研究。

    安格尔更是学而不厌的人他用自己的临画心得教导他的学生诡“这不是叫你成为复制专家,而是要从中学习他们嘚观察方法学习他们如何观察自然”,从而揭开大师所以画出杰作的面纱

德加为了提高表现力,多年在博物馆内临摹安格尔、提香、荷尔拜因等名家的作品他还远途去意大利临摹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大师所以成为超群之人就在于善于学习,站得高看得远。

    以商品为目的临摹就不同了行画的临摹不是为了学,而是为了卖不求真只求像求似,不求精只求细不求雅只求俗,那是求生之路而非求艺之道

    理解是一切知识来源之本。只动手不动脑是学习的大忌画素描是脑力劳动,不是体力劳动用脑者事半功倍,鈈用脑者事倍功无

    基本功训练主要练什么?是练脑子,练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最基本的功夫。画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来自观察方法上嘚错误。

    和大师的差距在哪里?差在观察对象的能力上和观察方法上是差在对事业的真诚上和运用学习的方法上。

    画面是理解对象程度的┅面镜子理解多少才能感觉到多少,不理解就是瞎画

    “抄对象”的毛病瘟疫般到处传播蔓延,危害极大!不下狠 心克服它永远不会有夶的成就。

    理解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视觉的观察力依赖道理只凭规律作画绝不可取。

    艺术与自然不可划等号艺术≠自然。为什么縋求和自然一模一样?搞艺术不能太老实把自己做为照相机。为什么要把看到的东西都画出来?

    不是要努力地接近自然而是要艺术地超越洎然!首先就要走出自然规律,而代之以艺术规律艺术规律就是:高于生活,高于自然

    接近自然易,走出自然难中国的京剧艺术就是超自然的表现派艺术,令人高山仰止!

成熟的画家的视觉能力是通过理性的反复磨练,变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的“感应力”蜕变为入木三汾,视一而知百的火眼金睛   

    在知法与得法,知道与得道似懂与真懂之间,必须经过长期实践这座桥梁成功靠什么?靠百分之一的天赋,更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实践

    再好的老师也是一根“拐棍儿”,他只能帮你走路不能代替你走路。离开自己的刻苦实践一切都是奢谈。要少幻想多实践;少空谈,多实干!

    最好的老师时刻都在你身边那就是中外大师们的作品,应该经常读他们的画临摹他们的作品。不向他们请教是有捷径不走是有师不求的傻瓜!

 结构”一词早已成为画界口头禅,言不离结构尽人皆知。但真正知其意和知其重要性者并不多成为画好素描的一大障碍。   

    形是由结构确定的素描训练的主要任务又是以研究形为主,因此不了解什么是结构就画不好形,画不好素描

什么是结构?认识不一,众说纷纭为什么强调结构之重要认识也不统一。有人说:“结构就是解剖解剖就是结构,学恏解剖结构问题自然解决”有人则反对在素描学习中强调结构,认为这样要求会有损艺术感觉会把人画成解剖图。

    归纳这些看法共哃点就是把结构与人体解剖知识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这是不正确的。

“结构”是物体本身的构成形式是几种构成物彼此结合于一体的形。它通过可视的外部形状反映出来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可视的外部形与内部看不到的形两个部分相结合组成,是内外彼此结合的产物

    譬如手臂,它是由上臂、下臂、手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上臂:中间是肱骨由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与肱骨连接。它们的外面由可视的皮肉所包裹

    第二,下臂:中间是尺骨和挠骨组成由伸指筋肌群,屈指肌群等与尺骨、挠骨相连外面由可视的皮肉相包裹。

    第三手:里面是腕骨、掌骨和指骨。由各种肌腱与掌上肌等与各个骨骼连接外面由可视的皮肉相裹。

    手臂的结构形式由骨骼、肌肉和表皮三者构成又由上臂、下臂、手三个构成部分结合一个完整的手臂。这就是它的结构

    学习解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们所看不到的内在部分,解剖的内在部分并非结构的全部内容

 它既包括可视的外部形的变化,又包括看不到的内在部分的变化因此,我們看到的一切复杂物体的外貌都是内外几个部分相结合的构成形。   

前中央美院院长靳尚谊先生在一次油画系的素描研讨会上说:“我1949姩到美院学习,画了那么多年素描对什么是结构并不十分清楚。1955年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到中国开办了油画研究班在人体素描课上,怹说我画的结构不对并为我修改了膝盖部分,他改完后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是结构,才知道过去画的是表面而没有和内在东西结匼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画。才知道结构对观察形体对准确表达形体有多么重要”。

    万物皆有其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一切物体的形状、体积、光影、明暗、虚实变化等,无不是其结构形的反映

不少人画人像只观察到表面现象,不了解表面之中的东西是什么?内部形對外部形产生着什么影响不知道骨骼形、肌肉形、五官形和表皮形四者形的构成与结合关系,所以始终不可能把形画到位

可见,理解嘚部分不一定看得见看得见的部分又必须了解其内部构造与内部的形,这样方能把一个物体画准确

  学习解剖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仅仅为叻知道各肌肉和骨骼的名称,重要是了解它们的形状以及这些形状对外观形的影响。绘画中要学的解剖学应该既包括解剖知识,又包括结构形和结构关系的知识重要的还应研究结构形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在许多素描作业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正是出在结构方面。画时只紸意追求表面的形表面的光影,错误地认为光影与明暗效果画得越多画得越黑就越好,认为修饰得越细越好唯独不去研究结构形是否正确,只注意表面的外而没有内只是画了外表的躯壳。外在形是表达内在形的不从结构出发也就是不把内外结合观察,只画光影有哬用?

  第一结构形是否正确第二结构形的特征是否把握准确,第三通过结构的内外关系所反映出的轮廓、明暗、体面色调等诸关系是否充分完美地表现。不能对结构视而不见落笔毫无依据,看不到外在形的“真象”画的都是些外表的偶然“假象”。

    结构才是素描的本質!光可变调子可变,唯独结构形本身始终不会变要记住:“可变的光不变的形”这句话,不要舍本求末

    认识了本质才能正确反映表潒,素描就是通过对表象的观察认识,理解艺术地表现结构的本质,把表与里完美地统一

    齐白石画什么,养什么研究什么;吴作囚先生画金鱼,家中必养金鱼;德加把马画得活灵活现不熟悉马的解剖,不熟悉马的结构是不可想像的

    米罗朗基罗在年轻时,潜心研究解剖看他的人体素描就像进入了人体知识的博物馆。他不以表面效果取悦于人他是把结构形的内外严密结合做得最好的典范。

    六十姩代罗马尼亚画家博巴先生来中国讲学,他发现中国素描教学中忽视结构于是,他在素描教学中首先把对人体结构的研究放在第一位他先让学生画一幅以研究结构形为主

的人体素描。然后用同一个模特儿穿上衣服用同一个姿态,让学生在画人体的同一位置上画一幅着衣的素描,进一步研究人体与衣服二者间的新结构关系最后他又让学生在同一位置画一幅油画作业。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似乎机械洏乏味但他确立了学生的结构意识,知道了画表面要看内里要研究内里。

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李天祥先生是从原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归國的第一人梁运清先生是从原民主德国留学归国的第二人。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发现素描教学中对结构问题的忽视他们在两个不同嘚画室中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结构的重要性,加强了这方面的教学力度使得当时油画系素描教学出现了一次新的跨越,学生作业面目一新

中国南宋时谢赫撰《古画品录》中,在总结的第二法中就是要求“骨法用笔”要求不能只看表面应注意内在部分。他很推崇六朝画家陸探微的画被他称为是“秀骨清像”,是“陆得其骨”可谓是中国提出结构重要性的先驱

    当时的六朝还有位画家叫曹仲达,他的人物畫被誉为“曹衣出水”所画的衣服都能紧紧贴在人体之上,有如刚刚出水可以说曹仲达是有历史记载以来,在画中已能准确表达结构嘚第二人

在中国美术史上被誉为“六朝三杰”的顾恺之、陆探微,曹仲达是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认识到结构问题重要性的始祖。而謝赫则总结了他们的经验由于当时没有对人体解剖进行研究,阻碍了这一理论在人体结构方面的深入探讨

    从古至今的绘画发展史上,峩们不难发现在对结构的研究和探索上的付出是巨大的。不知道形与结构的关系不知道结构的重要性,必然阻碍绘画事业的发展而陷叺低级的抄袭对象表面现象的泥潭

为进一步说明结构之重要,克服抄对象的恶习我想以大家最熟悉的人像写生为例,剖析一下结构为哬成为画素描之关键性问题   

    第一内层:头骨也是由许多不同名称,不同形状的骨骼组成(本书不具体讲解剖,请参阅解剖图解)

    要注意,每个人的头骨的具体形都是特殊而不重复的千人千面,万人万面因此,只了解头骨的共性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必须重点研究每个人頭骨的特殊形,这是每个人所以长得不同的主要原因所在

    什么样的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形,故称“结构形”用结构形表达一个“形”字,其含意更科学更准确。其实本书所提到的“形”字都应以结构形去理解。

画任何一个人像都是一个特殊形就是双胞胎也不可能像┅个模子做出来的一模一样,人毕竟不是机械制品因此画人像首先要找对象的特征。要知道研究形的特殊性,才是反复强调结构重要性的最终目的不了解什么是结构,就无法进一步研究形的特征

在人像的每一个不同人的崭新课题中,头骨则是研究的重点千人千面嘚依据不是从胖与瘦,年龄的老与少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头骨的特殊形。一个婴儿降生后最引人兴趣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这孩子像谁?会看的人先看头骨的特征像爸还是像妈,不会看的人只从胖瘦眼的大小等方面去评谈。

我们看(图一)头骨是由几大部分组成,它们是:颅骨、颧骨、鼻骨、眼框骨、上颌骨、下颌骨等首先要看不同的头骨的不同的几何形。

(图二)中由于头骨形的不同,产生三个不同的形象

在影视剧中,常看到利用被害人的头骨请专家在这个头骨的特殊形上,塑以皮肉和五官从而显现出受害人的基本原貌。

    (图三)中三個特殊不同的半侧面角度的头骨,对三个不同形象的影响

    (图四)说明头骨的每个具体部位上的比例,长短、大小、角度都是各不相同的

    (圖五)中,头骨各部位的距离、大小、长短、形状都各有差异

(图六)中,前额部分并不是简单的球体,前额上的两个额结(也有称作额丘)是偅要的特征部分它们两点之间的宽窄与长短、高与低,都决定着额部的形的特征额结向左右

两边转过去到颞骨的转折部;向上转到颅頂部分转折部,都是以额结的变化为中心

    我只举几个例子,为说明人的头骨特征形的千变万化来源于何处只要认真观察,在理解基础仩看出差别是不难的因为其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没有结构意识想不到里面的骨骼,再明显的特征也会视而不见

    头部的中层是起著不同作用的,较薄的各种肌肉它们由于遗传基因不同,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同附着在头骨之上时,形状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附着在头骨上五官部分的肌肉是会不断运动的,对表情产生着稍纵即逝的变化

是由脂肪层、表皮层与毛发组成。它把骨骼与肌肉紧紧包裹在里面形成特征鲜明的形状。

    五官虽生长在大的头骨形之中对大的形状特征起不到决定作用。由于五官是头部的传神部分又只有它是可动蔀分,五官对把握人的神态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五官中眼睛最重要,变化最复杂其次是嘴,它们构成了传神的工具眼和嘴传神于喜、怒、哀、乐之中,不熟悉它们的构造很难迅速地捕捉到它们不断变化着的运动中的形

  鼻 子与耳朵是不能动的两个有特征的符号。

  在画伍官时普遍存在的结构问题是:

    ()画眼睛时,孤立地看眼皮和眼球的形是不对的应认真观察眼球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眼球是镶嵌在眼眶骨之中的眼皮与眼球形的位置与大小、长短及其形的特征,都是由眼眶

骨形的特征决定的画眼睛时必须要眼眶骨、眼球、眼皮同时觀察,同时画才对

()画眼皮时应注意和眼球的关系,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达眼睛的各种表情不能达到形神兼备之目的。

眼球是圆的眼皮在眼球处呈半圆形。由于眼球前部有个凸起部分因此,由于眼球转动的方向不同眼皮的高点也会随着产生明显变化。

    ()眼眉生长茬眉骨上缘的眉弓之上其内侧朝里生长而眉毛的外侧向外生长。眉毛的形的走向是由眼眶骨上缘的形的特征决定的眼眉的运动受上部嘚额肌和中部的皱眉肌的控

综上所述,“看见”了外形不等于“看清”了外形,更不等于就“看瞳”了外形画素描不但要看懂外形,洏且要“看透”外形要有x光的透视眼,透到内部的各种形里面去要做到这点,必须对解剖知识特别熟悉对结构形的变化规律特别熟悉,对各种结构关系是如何衔接的要特别熟悉’这样才能在观察外形时从内、中、外的结构形的关系中,看清、看懂、看透外形的特征囷细微的连接变化从而完美地表现形体,把形画到位画到家。

我所说的“要认真研究形画准形,画到家”是说必须对所画的对象嘚结构有透彻地了解和深入地认识,否则形就绝对画不对画不准。至于画得长了一点点或短了一点点都无碍于画准、画对、画到家绘畫不应用毫厘之尺去量去测的。关键是结构关系不能出问题

    要“画到家”,只了解形的结构特征还不够还必须把各个构件之间互相结匼的形式看瞳、看透才能对结构了如指掌,才有可能查觉那些既深入又细微的精妙变化

  鼻梁向上直插入前额被皱眉肌所包。它的左右与眉弓的两个内侧面相连又和两侧的眼眶骨的内侧连于一体。

    鼻梁的中央是鼻骨末端下方连接着鼻软骨,两者的衔接处是鼻骨的最高与朂宽部分它左右与颧骨相连。

    鼻子的底部是鼻头和两个鼻翼和鼻孔它们生长在上颌骨的弧形面上。

鼻子各部分的不同连接方式反映茬形与形,体与体面与面的连接中,进而产生出虚实关系面的过渡有急有缓,有强有弱呈现出各种“阶梯形”。因此画鼻子只看咜自身的形是孤立地观察,是还不懂结构结构是各种构成物的连接,看不懂连接就画不深入画不精。

“画到家”必须深入、细腻、认嫃地观察分清它们之间的主与次、繁与简、粗与细。主要地方要独具匠心地深入刻画;次要的、简单的地方则一笔带过这才是各归其位,才能画到家平均用力再分主次看似认真,其实那叫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主次不分该简则简,该繁则繁才能画到家

    为了研究一個人像的特征,许多画家都曾从几个不同角度去画同一个人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就需要有这种苦心积虑的研究学问的态度在学习中,鈈少老师也给学生安排这样的作业是非常正确的。

    在完成着衣素描时在创作中,不熟悉人体结构会在画衣服时很难表里一致衣服贴鈈到身上。

    人体和衣服也是一种结构关系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绘画大师们画了那么多衣褶的素描练习,研究结构和衣褶的形体规

律。熟悉雕塑的人会知道雕塑家往往先做好人体泥塑后,再在人体上塑造衣服以免在结构上出现差错。

    通过对内部与外部形相结合的认识與理解以了解外部形的由来;又通过外部形的各种视觉反应,表现深层中的复杂内容这是学习素描必须经过的研究过程。

素描基本功嘚写实训练被一代代传承并给予高度重视是因为这种训练关系一个画家之成败。写生训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艺术创作服务,是为培养从事繪画和造型艺术的基本能力

为了培 养高素质人才。

    以写生为内容的基本功训练应该与创作实践相结合,训练不与创作结合脱离了学與用的关系,对与一个完整的素描教学过程总是缺憾试想,学了素描不知如何应用不知在应用中会存在什么问题,就会学死

    除了加強创作实践外,只知画好素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辅助速写和默写训练。徐悲鸿先生在生前特别倡导培养学生的默写能力是很正确的因為只有这样才能把素描学活,才能与艺术创作能力更好地贴近

    创作不能完全靠写生,搞过创作的人都会知道默写的重要不能默写搞创莋寸步难行。

首先对各种物体的结构要有非常透彻地了解和研究要掌握形体的运动规律,要懂得各种透视的规律要懂得光的变化规律;否则记忆就失去了依据,就无法在没有任何参照物情况下得心应手地创造绘画形象。   

反过来看当你默不好,默不出来时又会督促伱在写生中认真研究各种物体结构,各种自然规律不会只停留于能画出来就可满足,进而促进学习素描的目的性   

德加是活学素描哪里恏的典范。他一生的创作多为运动中的题材如芭蕾舞演员的生活,赛马场中的活动和女人在洗浴中的各种优美姿态看过他的作品无人鈈为之惊叹!这种能力是以写生中的记忆为基础,以活学为前提是靠长期的速写与默写实践才获得的过目不忘的默写能力。

欧洲学院派在素描教学中非常重视默写训练,尽管在审美观上有理想化、程式化甚至概念化的倾向但他们的学生都能凭记忆默写人体,在画模特儿時又能按个人感受和画面需要随意地夸张和强调某些肌肉和骨骼的形,把一般的人体模特儿画成健壮的斗士这种摆脱模特儿的任意自主地表现的能力训练,依靠的是对结构深入而具体的了解对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否则不可能把各种不同角度不同透视方位下的多姿哆态的人体默写出来。

    各名家的传世之作皆起始于草图和构图,其中的人物组合各种性格和表情,各种道具样式光与色的运用等,皆来源于他们出色的默写能力这才是真正考验素描能力之强弱,

速写和默写是否获得了自由  

    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每座充满人类尊严的雕潒和他在壁画中表现出超群的对人体结构的记忆能力,无不让后辈望尘莫及

    速写是锻炼记忆力的最好办法,是画好默写的必经之路速寫实际上是半记忆式的,它不可能画一笔看一笔而默写能力的提高又会使速写发挥得更加自由和精彩。速写可使记忆能力具体化、生活囮、自然化

    我很钦佩连环画家,他们能对各类物象各式人物形象,各种喜怒哀乐情感变幻生动把握其记忆力是那么不凡!

有的学生由於死抠素描,只会画写生离开模特儿寸步难行。结果到了工作岗位后画什么都要让领导给他买什么,最后气得领导说:“你要画火车我还给你买列火车不行”?死学和死读书一样害人,这是学习时根本没考虑学用结合所造成的恶果如果离开模特儿不会画,对着模特儿叒不会主动变化这种被动的学习素描有何用?能说是把素描学好了吗?

    主动的学则活,被动的学则死学习贵在主动贵在活。

    记得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人之一的蔡若虹先生,曾在美术界倡导过“四写”活动现在看来是有识之举,由于当时未得到人们嘚认识与理解没有推而广之。

  这四写是:写生、速写、摹写、默写

  离开了写生就失去了“造化”,失去了艺术的源泉现在不少人以照片为参考并非不好,但绝不能放弃直接写生这是直接的感受,是最珍贵的素材

    离开了速写就脱离了生活中最生动、最鲜活的形象捕捉力,会手眼迟钝也失去默写的前提。

    离开了摹写就瘸了一条腿和不断提高之路,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是不可丢的。

    离开叻默写无法把记忆中最美好的瞬间勾画出来,成为没有创造力只会被动复制模特儿的庸人

    把在画室中学到的素描能力,转化为活的速寫与默写再把速写与默写转化成活的素描写生能力的可能性应引起重视。

    凡理解了的东西必记忆深刻理解与默写紧密相连。默写不但茬素描与创作之间架起桥梁更使素描学习有的放矢。

    通过“四写”的实践肯定会激活素描能力的全面提升并提高活学能力。

  徐悲鸿先苼讲:画素描要做到“尽精微致广大”要“言之有物”。素描与速写不同之处是素描要求深入、准确、严谨既

要精微又要概括,把精微融于整体的完美广大之中画不深入做不到精微,概括和广大也就无从谈起

要达到高度的艺术概括必须首先从“尽精微”做起。如做鈈到观察与认识的精准入微深入谨觉,“尽精微”则不可能许多人在深入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陷入“磨铅笔”之苦首先是对结构觀察不尽入微,理解上一知半解最后还是陷入抄对象的泥潭之中。   

    深入取决对结构熟悉的程度多数人在观察上粗枝大叶,研究时粗心夶意心境上浮躁不定,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情况

    不从结构出发就无法观察深入,无法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观察,看不到结構的本质也就看不清反映本质的现象,深入困难就很正常了

    “由表及里”要求看透那些因不理解而看不到的内在部分。“由此及彼”偠求看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形式和连接关系“由表及里”是要求画表面想内里,而“由此及彼”则是要求画局部找联系

    深入存在于对“里”与“彼”的结构形的观察与理解之中。

里与彼 是能否精微深入的关键

深入绝不是要求表面的“细”,也不是要求处处都画细而昰要求每个部分要“画到位”。该精则精该细则细,该整则整该简则简,各就其位概括而简练地表现对象也是深入,关键是“到位”“到家”而不是精细。概括而简练地深入是更难达到的更高层面上的深入

    必须具备把复杂概括为单纯的能力,从“表象”中找到“嫃象”的能力从“现象”中看到“本质”的能力,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能力

    已故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先生说:“先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由多到少才是炉火纯青”。因此在深入时应懂得以省略、减弱次要部分的方法,去衬托精心刻画的部分

    精細是深入,概括也可以做到深入其标准就是画到家,画到位;而不是一定要画得细如果画细了不一定到家、到位,反而会言之无物

偠深入,必须有排除光对形的干扰能力光是表现形体美的手段,有其可取之处但光又会经常干扰对形体的正确观察,有偶然性和欺骗性这又是光的可恶之处。要不上当受骗就必须理性地观察形的结构关系、形的体积关系,方能不被千变万化的光所迷惑

    深入不是面媔俱到,平均用力反而会造成简单化如果寥寥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素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