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sq武侠小说,一神奇女侠堕落古蛇,好像是为了拯救武林自愿堕落被人上,年轻的时候砍了一个山贼也上了她,求书名

帐号安全提示
即日起穷游网将实行手机绑定实名制,绑定手机后就可以正常使用穷游的写帖、创建行程、点评、足迹、问答等功能。
穷游大洋洲
沙与海的吻痕,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附全方位干货攻略)——完结
沙与海的吻痕,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附全方位干货攻略)——完结
powered by
搬凳子等下文...
关于住宿的住宿,尤其是传统民居Riad,也算是摩洛哥旅行的一大特色了,不过这里先给大家泼泼冷水,Riad虽美,也很值得体验,但事实上舒适度略有欠奉,后面为大家详细说说摩洛哥的几类住宿特色以及优缺点,让大家预订行程时能有个概念。传统民居Riad(上面照片来自)摩洛哥的传统民居,多见于和非斯等内,由传统的大户民居改建成旅店,也有少量以民宿的形式出现,大多数在等网站可以订到。一般为庭院式,隐藏在老城里面,一进门别有洞天,而且大多数非常漂亮和富有民族风格,毫不夸张地说在Riad里面住也算是摩洛哥的旅行体验之一了。但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Riad虽美但不能一味吹嘘,Riad多数由历史建筑改建,所以房间的布局大多不甚合理,尤其是卫生间,此外很多Riad的设施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老旧、失灵等时常发生,总体而言Riad视觉上很美,氛围爆炸,舒适度欠奉,而且由于相当具有特色,所以相较之下价格也会比较高,但确实值得体验,有几家“网红店”相当上相,不妨把最高预算的住宿用在Riad上,住评价较好的体验一两天吧。精品旅店精品旅店很多也是民宿改建,但不像Riad那样美到炸裂,而是一些更平民化的感觉,是一种介乎于Riad和旅店之间的住宿,不过一般来说精品旅店的内饰也是相当有特色,而且设施会更完善,舒适度也比Riad高不少,性价比不错(当然在海边城市如和也有很多面海的高端精品旅店),推荐作为行程中的主力住宿。普通旅店在大城市如会有一些如、Best Western等连锁酒店,或者是像那样较高端的品牌酒店,这些酒店没有什么特色可言,但一般位置很方便,例如在卡萨布兰卡Casa Port火车站(可以接驳机场)旁边的酒店就是很多游客的落脚地,设施中规中矩,没有当地特色,性价比略嫌不足。青年旅馆摩洛哥旅游业发展多年,所以各大旅游城市也有不少青年旅馆,价格低廉,设施嘛就不要指望了,舒适度也稍低,但住青旅自然不在乎这些,青旅里面汇聚了各国背包客,能遇到不少新朋友,适合独自旅行者,价格非常实惠。不过老实说本来就喜欢住青旅的穷游er无需我多作介绍,本来就不喜欢住青旅的我介绍也没啥用~民宿通过Airbnb可以预订到很多摩洛哥当地民宿,各种类型都有,有Riad的,也有城市公寓的,也有精致民宅,我曾经看文章见过郊外大型花园的,大家可以通过Airbnb多多挖掘,那些比较特别的民宿本身就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旅游体验了。普遍来说,Airbnb更适合家庭或小团队的旅行,多数可以做饭,适合胃的穷游er,此外民宿的主人也能提供很多当地人视角的游玩建议。住宿小结总的来说,摩洛哥住宿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是传统民居Riad,已经成为了完整的摩洛哥旅行体验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但不建议盲目追求Riad,甚至全程都预订Riad,那么你一定会后悔的。建议把住宿预算最高的部分留给马拉喀什或者的评价最好的Riad体验一两天即可。其余的行程按各自需要选择适合的住宿,我个人比较喜欢民宿和精品旅店,性价比和舒适度都不错,但独自旅行的话就毫无疑问是青旅了。
想问一下楼主,去一趟花费多少。吃。住消费怎么样?
太喜欢了,谢谢分享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非常实用,楼主加油哦,支持下
埋头默默写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搬凳子等下文...
在默默地写
楼主楼主,对你感兴趣
关于上网现在出来旅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刷个圈必不可少了,所以网络也成了头等大事,绝大多数的住宿都会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除此以外,当地电话卡的3G网络也价格实惠,购买和充值都很方便,摩洛哥的网络运营商主要有Maroc Telecom、Meditel和Inwi三种,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用过的Maroc Telecom和Inwi。Maroc Telecom(推荐)即摩洛哥电信,是当地最大的运营商,信号覆盖率最好,可以直接买Pass Jawal Internet流量套餐,3G流量仅需要30DH,有效期10天;5G、10G流量分别为50DH和100DH,有效期1个月,非常实惠。个人觉得在摩洛哥流量跑得比平时要快点,建议买5G或10G的套餐。InwiInwi可能是大多数旅行者会选择使用的电话卡,因为在机场的托运行李转盘旁就有Inwi的柜台,用护照登记就能免费拿到一张Inwi的电话卡,里面有200M流量,后续到市区可以单独充值流量,2G流量20DH,3G流量仅需要30DH,有效期10天;5G、10G流量分别为50DH和100DH,有效期1个月,价格与Maroc Telecom无异,但信号较差,尤其是撒哈拉地区几乎没有信号,所以个人还是建议在机场可以先免费换Inwi用一下,到市区以后买Maroc Telecom,Inwi留着备用。购买、充值电话卡的注意事项1、摩洛哥的电话卡都提供mini和nano规格,无需担心剪卡问题;2、一定要保留买卡时候的pin码,摩洛哥的电话卡在手机重启或者插拔sim卡后需要重新输入pin码才能使用。3、购买sim卡建议首选专卖店,其次是杂货店和手机店等,如果是后续单独充值流量的话,会有更多的店铺提供充值服务,店铺外会有运营商的标志,进去说“Internet,XXGB”店员就会懂了。4、较大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和非斯,当地出售电话卡或者充值的人有时候会乱要价,尤其是路边穿着运营商马甲的,但他们普遍英语比较好方便沟通,所以要事前了解清楚价格(看上面),然后坚持正确价格。
摩洛哥历史概览(选读)跟我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欢宗教与历史,尤其是到一个历史悠久的目的地前,更是喜欢研究一番历史,做足功课再来旅行,看事物的角度就会不一样。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我的功课也是做得很足的,这里把摩洛哥的历史概览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每一个想了解摩洛哥历史的穷游er,但不建议每个人都看,毕竟各有所爱,而且历史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枯燥沉闷的,没有兴趣看字的话,可以直接跳到下一节看游记也无妨。如果你跟我一样希望先打下摩洛哥历史的基础的话,那么咱们就开始吧:一、史前时期至帝国(公元前6000年——公元429年)摩洛哥据考古研究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农耕活动出现;公元前3000年,柏柏尔人大迁徙至今天摩洛哥中部的阿特拉斯山脉地带,并活跃在摩洛哥今后的历史之中。柏柏尔人在今天并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北非地区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Berber)的名字也不是自己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文中的野蛮人(Barbari)。柏柏尔人的起源至今仍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属于尼格罗-欧罗巴混血人种,学术界一般认为柏柏尔人由一支欧洲的移民以及撒哈拉地区的原住民混血而成。柏柏尔人的语言是柏柏尔语,柏柏尔语属于闪含语系,是闪含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语言学家对该语言的源头仍有争论,就不多说了,柏柏尔语的书写主要有阿拉伯字母和特殊的提非纳字母,提非纳字母在撒哈拉地区仍普遍使用着。一千多年以后,约在公元前15世纪,第一批腓尼基人越过地中海来到摩洛哥沿带,认识了这片未知的区域,公元前12世纪,腓尼基人在包括摩洛哥在内的北非沿海地带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公元前9世纪末,腓尼基人开始在这片土地大规模建造奴隶制城邦,直至公元前7世纪,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通知中心在今天的,摩洛哥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海部分属于其统治范围之一。迦太基帝国一度掌管地中海的航运,另一边的罗马帝国在不断地壮大,终于到了两雄相遇的时候了,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迦太基与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Bella punica,布匿来自于罗马人对迦太基人的称呼Punic),双方损失惨重,最终以罗马人攻破今天位于突尼斯的迦太基为结束,迦太基帝国灭亡。在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帝国逐渐衰弱,对摩洛哥地区的控制减弱,一直蛰伏在内陆的柏柏尔人布卡尔家族趁机兴兵夺权,于公元前200年取得了对摩洛哥的掌控。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战胜迦太基后,虽将摩洛哥地区纳入版图,但给予了布卡尔家族相当高的自治权,于是布卡尔家族在摩洛哥一带壮大势力,把版图扩张到今天的和,建立了毛里塔尼亚王国。罗马帝国对毛里塔尼亚王国的自治采取默许态度,只需其保证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商船畅通无阻即可。同时在毛里塔尼亚王国东部的另一支柏柏尔人也在罗马帝国的默许下建立了努米底亚王国,成为当时北非的两大王国。随后的数百年间,这两个王国被卷入了罗马帝国错综复杂的政治纠葛之中,慢慢衰落,从自治王国沦为了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版图,红色虚线椭圆位置是大致的今天的摩洛哥所在区域随着罗马帝国国力的衰弱,摩洛哥当地的柏柏尔人不时发生反抗活动,于公元253年达到高潮,整个摩洛哥地区的柏柏尔人农民和奴隶都群起响应,罗马帝国用了10年时间才镇压成功,但这一时期罗马对于摩洛哥地区的统治已经脆弱不堪了。公元429年,来自欧洲的汪达尔人越过海峡,抵达摩洛哥,以势如破竹之势横扫这片土地,摩洛哥落入了汪达尔人的统治中,罗马帝国对摩洛哥的统治在这一年正式结束。二、汪达尔王国到伊斯王朝(公元429年——公元974年)摩洛哥地区在公元429年落入汪达尔人的统治之后,经过了一百余年,汪达尔王国被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于公元532年所灭,摩洛哥名义上落入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中。但事实上摩洛哥地区由于距离拜占庭权力中心太远,帝国的管理鞭长莫及,所以该地区实际上由各个柏柏尔部落各自为政。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创立,随后崛起的倭马亚王朝(古代称白衣大食)强极一时,在称霸西亚之后,一边与拜占庭帝国抗衡,一边对外疯狂扩张,往东版图延伸到中亚、,往西一路横扫地中海南岸,来到摩洛哥地区。倭马亚王朝的西征部队由当时驻扎突尼斯(今天的伊斯兰圣城之一)的乌巴·伊本·纳非将军统率,据说他一路征战到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的时候,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最,情不自禁地喊出“马格里布(Maghreb)!”马格里布在阿拉伯语中以为“极西之地”,从此在阿拉伯世界之中,这片在撒哈拉沙漠和大西洋之间的土地,便被称作马格里布。阿拉伯世界中“马格里布”的范围阿拉伯人的此次西征,只为勘察领土和掠夺财宝,并未建立实质政权,但这片极西之地——马格里布随着此次西征进入了阿拉伯世界的视野,也是摩洛哥阿拉伯化的开端,据说摩洛哥的名字(Morocco)便是由马格里布(Maghred)演变而来。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摩洛哥便是世界的最西端,往前是无边无际的大西洋,在当时被视为不可逾越的海洋,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往西便止步于此,所以摩洛哥也名副其实是伊斯兰世界的极西之地。公元709年,阿拉伯人第二次入侵摩洛哥,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以及建立统治政权,但仅仅过了三十多年,在严酷的宗教和政治打压之下,摩洛哥的柏柏尔人发动政变,结束了阿拉伯人短暂的统治,但摩洛哥也随之再次陷入了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公元785年,阿拉伯帝国内的权力矛盾激化,什叶派十二伊玛目之一的哈桑的曾孙伊德里斯·伊本·阿卜杜拉参与暴动被阿拔斯王朝(中国古代称黑衣大食,公元750年取代了倭马亚王朝)镇压,伊德里斯·伊本·阿卜杜拉率领自己的亲信逃往摩洛哥地区,因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属后裔,所以获得了摩洛哥当地已经信仰了伊斯兰教的柏柏尔部落的欢迎和支持,被拥立为当地的宗教领袖。在当地柏柏尔部落的支持下,伊德里斯·伊本·阿卜杜拉在征服了不少其余的柏柏尔部落后,宣布为王,在公元788年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这是非洲第一个出现的独立的什叶派阿拉伯王朝,摩洛哥开始迅速阿拉伯化。阿拔斯王朝的统治者惧怕什叶派王朝的诞生,于是派人暗杀了伊德里斯·伊本·阿卜杜拉,他死后留下了遗腹子伊德里斯二世,在柏柏尔部落长老的辅助下成长接管伊德里斯王朝,于公元808年定都非斯,非斯成为了摩洛哥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首都。这就是为什么今天非斯拥有如此多的古老建筑,以及成为了摩洛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摩洛哥古城。非斯的阿塔里纳神学院(Merdesa Attarine)伊德里斯二世专注发展农业和商业,并采取了较宽松的宗教政策,允许基督教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并存,于是直至今天在摩洛哥还存在少量的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还有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一时期的摩洛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非斯更是成为了北非阿拉伯世界的文化、经济、宗教中心,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商人和贵族前往非斯定居。伊德里斯二世的继任者们在非斯修建了大量的神学院,培养了大批的伊斯兰学者,仅仅隔了一个直布罗陀海峡的南部地区安达卢西亚的文化也随之涌入,其中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影响了摩洛哥直到今天,非斯也因而成为了今天的伊斯兰圣城之一。好景不长,伊德里斯王朝的后期实行了分封制度,王朝的统治者也昏庸无能,导致整个摩洛哥陷入了割据争权的局面。这时候,当年阿拔斯王朝屠杀倭马亚家族时的幸存者,逃往现今西班牙地区建立的后倭马亚王朝已经壮大起来,他们的军队于公元974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趁乱一举击溃伊德里斯王朝,这个非洲第一个出现的独立的什叶派阿拉伯王朝自此灭亡。三、阿尔比特王朝到阿拉维王朝(公元974年——公元1666年)承接上一回,来自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于公元974年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击溃摩洛哥的伊德里斯王朝后,并没有建立统治,摩洛哥地区再次进入混论状态。这时候的摩洛哥南部山区中,一个主张“宗教改革”的柏柏尔人武装集团悄然壮大,这支武装集团一边宣传教义,一边与周边的部落结盟,逐渐组成了一支庞大的武装队伍,开始以武力吞并摩洛哥地区的其他部落,最终在统治者伊本·塔什芬的带领下,于公元1061年征服摩洛哥全境,建立了第一个属于柏柏尔人的伊斯兰王朝,史称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并于次年1062年定都,马拉喀什第一次登上了摩洛哥和伊斯兰世界的舞台。阿尔穆拉比特王朝曾经强盛一时,1086年和1088年曾两次远征西班牙并占领了西班牙南部的土地,进一步加速了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与摩洛哥的文化交融,但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在伊本·塔什芬死后迅速衰败。马拉喀什的吉马广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另一支以宗教立身的部落崛起,但与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宣扬“宗教改革”不同,这支部落宣扬“纯洁宗教”,意为推行和维护最本源的伊斯兰教义,迅速笼络了一批虔诚的部落,建立了武装力量,于1121年创立了穆瓦希德王朝,对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宣战(这两个朝代的名字真拗口......)。最终于1147年占领了马拉喀什,替代了阿尔穆拉比特王朝。穆瓦希德王朝统治时期,首都马拉喀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度超越了前代首都非斯,成为北非伊斯兰世界里面两个并驾齐驱的发达都市,后期统治者迁都至西班牙的后,非斯和马拉喀什两个城市之间相互竞争,成为了摩洛哥历史上的“绝代双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者、商人和居民,大量的宫殿、神学院和清真寺在这一时期兴建,在今后的政权更替里,这两座城市也是轮流坐庄,继续竞争,于是今天看到马拉喀什和非斯是有如此之多的相似点。之后的摩洛哥历史就有点无趣了,无非是王朝兴衰政权更迭,基本都是属于摩洛哥地区上的政治变动,没有对摩洛哥的历史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就不一一详述了,仅仅列出大事编年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资料。1213年,马林王朝在摩洛哥东部崛起1269年,穆瓦希德王朝被马林王朝所灭15世纪,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1415年,人登陆摩洛哥,占领了包括、、等沿海港口,西班牙人随后而来1509年,萨阿德王朝在摩洛哥南部崛起1514年,萨阿德王朝对外来殖民者发动攻击1541年,萨阿德王朝收复了大部分欧洲人占领的沿海城市1553年,马林王朝被萨阿德王朝所灭1654年,阿拉维人在摩洛哥东南部崛起1666年,在这个666的年份,阿拉维人推翻萨阿德王朝,定都非斯,建立了阿拉维王朝,是摩洛哥至今最后一个伊斯兰王朝,延续至今。四、从欧洲列强的“保护国”到独立阿拉维王朝统治摩洛哥后,在摩洛哥沿海地区仍有一些城镇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领,阿拉维王朝的统治者经历了两代人,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在1769年,才将全部领土收复。但处于殖民扩张时期的欧洲人又怎会放过摩洛哥这个距离最近,又拥有超长海岸线外加众多良港的非洲跳板?其后的时间里,摩洛哥统治者一直周旋于众多欧洲国家之中,谋求自保,但阿拉维王朝自身统治并不稳固,四起的内乱削弱了国家对外周旋的能力,在欧洲列强的一次次逼迫下一步步地丧失了主动权。1844年,摩洛哥与交战,损失惨重,被迫签订《丹吉尔条约》,承认法国对邻国阿尔及利亚的统治权。1856年,获得摩洛哥的贸易权。1859年,摩洛哥与西班牙交战,战败后签订《拉斯河协定》,其中要求摩洛哥向西班牙赔款,但摩洛哥无力偿付,由英国代行垫付,英国借此进一步介入摩洛哥。1904年,法国和西班牙秘密协定瓜分摩洛哥,并同意英国在摩洛哥采取殖民行动,以换取法西在摩洛哥的利益,但人也想分一杯羹,于次年制造了一系列的外交事件,引起了北非地区的社会动荡,史称“第一次摩洛哥危机”。最终于1906年1月,欧洲13国会谈后决定承认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并且对法国和西班牙委以摩洛哥的警察权,法国借机大举向摩洛哥派遣军队。其后在摩洛哥取得主动权的法国人加紧了对摩洛哥的控制,1911年春,当时的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了反抗法国人的运动,法国以保护法国侨民为借口,趁机出兵占领非斯及其他城镇。德国人眼红法国,于是在1911年5月借口保护德国侨民,把炮艇驶进摩洛哥港口城市阿加迪尔,德法两国互相对峙,史称“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最终两国谈判,法国取得摩洛哥全部“保护权”,德国则获得法属的一部分领土。的Rick's Cafe,虽然电影《卡萨布兰卡》只是虚构的故事,但也集中体现了那个年代摩洛哥被欧洲列强占领的时代背景。1912年,力量已经全面渗透摩洛哥的法国迫使阿拉维王朝的统治者签订《非斯条约》,取得了摩洛哥4/5以上领土的保护权,从形式上和实际上都占领了摩洛哥,同年11月,法国与西班牙签订《条件》,西班牙取得摩洛哥北部沿海地区及南部撒哈拉地区(即今天的)的保护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法国对德国宣战,迅速清理了在德国的摩洛哥人,并在1915年押送了4000名德国战俘前往摩洛哥参与建设,但时摩洛哥人对法国人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在1921年发动了反抗运动,一度解放了被西班牙占领的北部领土,但最终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夹击下失败,不过自此之后摩洛哥的独立运动从未间断。1929年,年仅17岁的阿拉维王朝统治者默罕默德五世即位,他是一位有思想有远见的君主,积极参与独立运动,并且将摩洛哥君主的称呼“”变更为“国王”并延续至今,与当时的国际社会接轨。PS:今天摩洛哥第一大国际机场,卡萨布兰卡的穆罕默德五世机场便是纪念这位国王。在默罕默德五世的积极支持下,摩洛哥先后诞生了数个主张独立的政党,并爆发了多次流血冲突,法摩两国的对立情绪日益高涨。二战期间,摩洛哥人配合人在卡萨布兰卡登陆,与美国搭建良好关系,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前往卡萨布兰卡会见穆罕默德五世,表明支持摩洛哥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仍保持对摩洛哥的统治,但摩洛哥人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爆发了多次游行示威。1953年,穆罕默德五世因拒绝在法国人提出的“改革方案”上签字,被法国废黜并流放,彻底地激怒了摩洛哥人,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不断发生,并且出现了民间武装力量与法国军队交战,1955年法国迫于各方压力释放了穆罕默德五世,并恢复了他国王的地位。1956年法摩两国谈判,摩洛哥最终成功取得独立,并废除了1912年签订的《非斯条约》,结束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同年4月,西班牙也被迫放弃了对摩洛哥领土的占有(未包括西撒哈拉地区),同年10月,被“国际共管”的战略要地丹吉尔也回归摩洛哥管辖。1957年摩洛哥正式定名为摩洛哥王国,同年颁布宪法,向君主立宪制过渡。1961年穆罕默德五世病逝,其子哈桑二世继位,摩洛哥的历史进入了现代阶段。哈桑二世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统治者,不过这里就不详述了,他在1987年兴建的成为了今天摩洛哥的地标之一,也是几乎所有游客必去打卡的一个地方。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历史部分END唠唠叨叨了那么多,终于把摩洛哥的历史从公元前到现代简单梳理了一遍,其实了解到摩洛哥的历史后,再去游历摩洛哥,收获到的一定与一张白纸过去不一样。例如了解到柏柏尔人的来龙去脉,了解到马拉喀什和非斯这对绝对双骄的故事,了解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进入以及安达卢西亚的文化交流,了解到殖民时期发生的纠葛,把这些脉络都理清以后,对眼前摩洛哥所见的一切,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不知道有多少穷游er坚持看完了历史部分,但对看到这里的你,表示由衷的感谢:)浅谈西撒哈拉(选读)不少人对摩洛哥的印象源于著名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无数人都能说出那句经典的“我每想你一次,天空飘下一粒沙,于是有了撒哈拉”。但其实三毛的这段故事发生在今天的西撒哈拉地区,关于该地区的归属至今仍有一定的争议性,最终也只有少数死忠粉丝会专程前往西撒哈拉的阿尤恩(三毛笔下译作“阿雍”)去朝圣书中出现的地方(穷游网有游记,值得看看)。很遗憾,我并不是三毛的粉丝,也没有安排去西撒哈拉朝圣,但我是一个历史粉,所以也在这里就西撒哈拉这片特殊区域的今生前世,做一个简单介绍,希望对有兴趣要去西撒哈拉的穷游er有所帮助。西撒哈拉地区古代非常贫瘠,在摩洛哥中央政权统治地带的边缘,一直都没有诞生过繁荣的城市,15世纪时遭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入侵,1885年,西班牙人将西撒哈拉地区划入“保护区”,1934年,正式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由于摩洛哥当时的统治者忙于核心地区的独立运动,无暇顾及西撒哈拉地区,所以即使1956年摩洛哥正式独立后,西班牙也仅仅归还了北部的领地,西撒哈拉地区仍在他们控制之下,并且在1958年成为了西班牙海外省。西撒哈拉人自然也不甘于被西班牙统治,1973年成立了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反抗西班牙统治。1975年,摩洛哥开始争取对西撒哈拉地区的主权,邻国毛里塔尼亚和阿尔及利亚都表示支持反对西班牙对西撒哈拉地区的统治,西班牙不肯退让。摩洛哥时任国王哈桑二世发动35万名无武装的摩洛哥人,赤手空拳没有补给地徒步越过西撒哈拉的边界线,往西班牙驻军地点挺进,西班牙无奈同意撤军。这种以非暴力方式成功收复领土的行为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史称“绿色长征”。1975年末,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三国签订协议,西班牙撤兵,西撒哈拉地区由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共管,摩洛哥分得北部17万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亚分得南部9万平方公里。阿尔及利亚没有被拉进去一起玩,于是谴责摩、毛两国瓜分西撒哈拉的行为,资助西撒人阵继续进行武装斗争,1976年西撒人阵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主张对西撒哈拉的独立权,和摩、毛两国在西撒哈拉地区的驻军不断发生冲突。资助西撒人阵的阿尔及利亚迅速宣布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摩洛哥随即与阿尔及利亚断交。1979年毛里塔尼亚无心与武装力量纠缠,宣布放弃对西撒哈拉地区的领土主张,摩洛哥马上宣布接管原毛里塔尼亚的领土,继续与西撒人阵对抗。其后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摩洛哥与西撒哈拉的武装组织进入停火和谈判的状态,至今摩洛哥实际上掌握了西撒哈拉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西撒人阵只控制着东部极为贫瘠的小片地区。国际社会上仍有四十余国表示承认西撒人阵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摩洛哥曾提出过设立自治区的构想,但西撒人阵强烈反对,西撒人阵仍要求西撒哈拉地区独立,所以这片区域至今仍未有正式的归属权的定论。如今摩洛哥方面已经在西撒哈拉地区的首府阿尤恩(Laayoune,即三毛生活的“阿雍”)建设了哈桑二世国际机场,每天有航班往返摩洛哥,也有公路系统连接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并且阿尤恩已经成为了拥有13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相对来说)。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地区有15万驻军,目前摩洛哥军与西撒人阵未有大规模交火,但时有冲突,所以计划前往西撒哈拉地区的穷游er在出发前需要密切留意当地局势变化,对当地的军事设施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在摩洛哥或西撒哈拉地区旅行时,也应尽量避免与当地人谈论该地区的政治问题。
游记正文一、马拉喀什——喧嚣不落Day 1:10月1日经过漫长的飞行以后,终于飞抵的,这个光听名字就让人遐想联翩的城市,不过按我们的行程规划,我们现不在卡萨布兰卡停留,于是出来机场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买火车票前往第一站了。利用等待行李的时间,我去换了小额的当地货币摩洛哥迪拉姆以及免费领了一张当地电话卡,机场的汇率与市区的汇率相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差距,电话卡部分可以点击右边的电梯跳转到行前攻略部分。换好钱,装好电话卡,行李也出来了,出机场最后一道安检时我被工作人员叫住要翻我的包检查,他似乎是因为看到我的包内很多金属物品所以要求检查。首先是我的三脚架,我这次特意下血本买了一支巨大的三脚架,折叠起来连云台依然有75cm长,非常显眼。他问我这是啥,我说是三脚架,拍照用的,于是要求我把相机给他看证明真的是三脚架,我把摄影包打开,他点点头继续翻出我另一个袋子。这个袋子里是一些金属的东西,其中有两把户外刀,相信他就是冲着刀来的。我习惯旅行都会带上户外刀具,进可夜路防身,退可削水果皮,工作人员翻出我其中一把,端详了一阵说这把刀禁止携带,我两手一摊说好吧,他就把刀没收了,然后示意我可以离开,看在他没发现另一把(折叠起来是个爬山扣)的份上,我赶紧收好背包走人。PS:今年大家流行玩无人机,这里提个醒,摩洛哥严禁私自携带无人机,海关发现会查处罚没,如果有拍摄需求需要事先联系摩洛哥相关部门申报并取得相应许可。接下来找到机场的火车站售票处,售票员英语还不错,交流没问题,买到了去马拉喀什的火车票。卡萨布兰卡机场在马拉喀什和卡萨布兰卡之间,当然距离上更靠近卡萨布兰卡了。卡萨布兰卡机场到马拉喀什需要先乘坐机场到卡萨布兰卡的火车进入卡萨与马拉喀什之间的铁路干线中的一个站下车,再换乘另一辆从卡萨发往马拉喀什的火车。火车上都是阿拉伯的面孔,偶尔目光会打量一下我们几个亚洲人,不过摩洛哥旅游开发得早,人已经来得足够多了,所以当地人也并不会感到很新鲜。从机场发往卡萨布兰卡的火车位置很多,但从卡萨布兰卡发往马拉喀什的火车就拥挤不堪了,尤其我们在中途站上车,很艰难才找到几个分散的位置,要有心理准备。听说过太多出租车坑爹的事件,而且我订的旅馆在马拉喀什麦地那(这里的麦地那不是指的那座圣城,而是指摩洛哥城市里面的区,几乎每一个有点历史的摩洛哥城市都会有老城麦地那)的深处,为了方便和安全起见我选择让旅店接站。
马拉喀什的火车站月台,设计得相当有现代感。火车站的大厅,正门的玻璃幕墙就透露出浓浓的阿拉伯气息了。从正门外看火车站,我这趟旅程在摩洛哥没去过多少个火车站,但相信这个火车站应该是最美的之一。找到了旅馆前来接站的人,英语说得蛮不错,他说这段时间来的人非常多,增长速到快到让他震惊,我跟他说主要是因为现在免签了,以后还会越来越多的。火车站位于新城,道路宽阔,规划得非常好,给人感觉很干净很现代化,慢慢地接近时,道路开始变窄,两旁的建筑变得越来越小和越来越古老,人也变多了。到达老城时,就完全是那个想象中的乱糟糟、人声鼎沸的地方了。旅馆的人把车停在老城外,因为老城里面不能行车,然后领着我们几个进入迷宫一般的巷子里,我们在一大片老城的商铺中穿梭,每个地方都像是一模一样,经历九曲十八弯终于到达旅店,暗自庆幸要求接站,否则自己得一顿找,还会惹上不少假导游。订的旅馆是传统的摩洛哥庭院,很有特色,旅馆老板一来就向我们详细介绍马拉喀什有什么值得玩的地方,怎样去,在马拉喀什的注意事项等等,其中提到了假导游,千叮万嘱我们不要上当,有任何问题随时打他的电话求助,这番话让我们倍感安心。马拉喀什最早在1062年成为了摩洛哥的首都,之后一直作为一个北非的文化、宗教、经济中心之一存在,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商人和游客,在历史上与另一个老城非斯并驾齐驱,至今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第四大城市,是南方的枢纽,也是摩洛哥最大的游客聚集地,是每一个来摩洛哥的游客都必游的地方。虽然马拉喀什带着不少的商业化气息,但是这里的异域情调在游客眼里看来绝对是最足够的,除了那售卖各种商品千回百转的麦地那,还有就是那延续了800多年的不眠市集——吉马广场。在旅店里洗了个澡休息一下以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今天的任务不多,一是换足够的当地货币,二是把电话卡充值,最后就是拍一下吉马广场的日落了。前往旅馆的时候我很认真地记下了麦地那里面每个要转弯的路口的标记物(认路的重要方法,划重点),所以出来的时候还算顺利,其实马拉喀什的麦地那还算好认路,一般走个两三次就不会忘记了。从小巷子里拐出来,几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麦地那的核心——吉马广场,这也是我为什么选这家旅店的原因。这时候的吉马广场只有一些果汁摊和卖艺的艺人,晚上的露天食肆还没开始搭建。先是换钱,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汇率并没有高很多,然后我发现了能取银联的BMCE BANK,尝试了一下果然没问题,还是银联汇率最好,不过这一次欧元已经带充足了。然后是电话卡,之前朋友就有推荐Marco Telecom,于是我给我在机场换的Inwi充值,然后另外买了一张Marco Telecom给我女友用,同行的明明和枫同学也各自买了自己的电话卡。不过充值的过程中还被坑了一把,出门前问旅店老板在哪里充值,他说街上有穿着运营商马甲的人都是正规的,我上前询问充值价格,对方是女性,她不太懂英语,于是就有个男的凑过来帮忙翻译,他说20迪拉姆1G流量,我之前不知道价格,心想14元人民币1G价格也挺正常(国内用惯贵的了),于是就给了20迪拉姆去充值。那位女士帮我充值以后,看到有短信提示成功,我就准备离开了。突然那个过来翻译的男的拦住我,说要我给点小费,我心想充个值都要小费,当游客是钱包吗,我拒绝,那男的就赖着脸让我给点,倒是那位女士拨开她的手示意不用了,我们可以离开了。事后才知道原来1G的流量仅仅需要10迪拉姆,这个男的就是一骗子,双倍价格卖我不说,还想让我付小费,在摩洛哥第一天就着了道,还好损失不多,就当做教训了。熙来攘往的商业街在我们去换钱买电话卡的期间,我派出我的得力助手——我的女友去了俯瞰吉马广场最佳位置的Grand Balcon du Café Glacier去占一个好位置准备日落。这家咖啡馆没有什么出品可言,就是一个占着地利赚钱的地方,进门前要先买好饮品/食品才可以进入,一人一瓶,也卖得很贵,玻璃瓶的汽水20迪拉姆,就当是门票咯,14块钱还包一瓶饮料,这样想就划算很多了哈哈。来到露台,和我们一样占座的人不少,不乏一些中国面孔,事实上几乎所有在马拉喀什的游客都会来这里看一和广场,我们和飞机上好几波同胞都打了照面。马拉喀什是摩洛哥之旅绕不开的一座城市,而吉马广场则是马拉喀什之旅绕不开的目的地。如果说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灵魂和精髓的话,那么吉马广场毫无疑问就是马拉喀什的灵魂与精髓,甚至可以说是摩洛哥最具代表性的icon之一。吉马广场就像是一个大杂烩,充满了中世纪阿拉伯风情,有各种的卖艺人在表演,例如这个耍蛇的人,身后是一堆堆的蛇,估计怕蛇的话会觉得挺可怕吧。广场上至少有3-4堆耍蛇人,都围着不少的游客在观看,提醒一下这些耍蛇人都有同伴在配合的,当发现你拍照的时候,同伴就会过来收费了。想要避免的话,要么就远远的拿长焦偷偷拍,还不要老在一个地方拍,要打游击。要不就像我一样在“观景台”用长焦镜头肆无忌惮地拍吧。除了耍蛇人,还有这种表演歌舞的人,拍照也是同样道理。其实老实说,如果能近距离去拍摄他们,画面的张力肯定要比长焦拍摄大得多,估计应该事前打招呼给一笔钱就可以拍一段时间了。吉马广场位于马拉喀什的麦地那中心。而马拉喀什的麦地那作为全摩洛哥最大型、历史最悠久的麦地那之一,整个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而位于麦地那中心的吉马广场,则是一段流动着的历史。我一直留意着时间,大约在日落前的15分钟开始拍摄延时,从日落到亮灯的画面,总的来说吉马广场的俯瞰机位并不太好,没法同时拍到广场的核心部分和日落在一起,除非是拼合全景,但我拍延时的话就没办法同时操作了,再者今天日落不太理想,我设置好机器以后就一边喝汽水,一边等着相机自动咔擦咔擦了。吉马广场是摩洛哥最容易让人产生穿越感的地点之一,来到嘈杂的广场前,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别具阿拉伯风情的音乐回荡在耳边,忽然一个穿着星月长袍的大叔手捏着一条活生生的蛇在你面前出现,你甚至还能如同慢镜头般地看到那分叉的舌头“嘶嘶”地吐出;随着身边的游人尖叫着四散,身后双手拿着铃铛的一对跳舞艺人出现,他们的身体随着铃声舞动,赤着脚地在你身边打转;当你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几声皮鞭劈啪作响把你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耍猴艺人正和他的猴子配合着滑稽的动作;渐渐地暮色四合,灯光骤起,不远处烧烤的烟雾弥漫开来,你的嗅觉告诉你大快朵颐的时间来临,各种美味牛羊肉杂、让人跃跃欲试的蜗牛都仿佛正在向你招手,此时此刻的吉马广场,才真正迎来了它一天之中最为美妙的时刻。慢门下的人流,夜里的灯光让人更有穿越感,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仿佛就是在这盏灯下静静地诉说。由延时的素材里抽取不同时间的照片重叠出来的时间切片,吉马广场的日与夜都浓缩在这里。吉马广场最早是作为行刑的场所,其后逐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汇聚了各种贩卖食品的摊位,来自各地的手工艺人,以及各式各样的表演者,这里的夜晚是最具活力的时刻,食肆灯火通明,烟雾弥漫,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川流不息,故而又叫“不眠广场”。吉马广场的喧嚣弥漫在麦地那的每一个角落,自它诞生的一刻开始,在八百多年的时间里,任凭历史变迁皇朝更迭,唯独吉马广场的喧嚣从未落幕,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吉马广场,除了些许电气化的灯光以外,似乎与八百年前的景象并无二致。
Day 2: &10月2日第二天的时间依然是属于的,不过今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很轻松,马拉喀什的景点不算很精,于是只挑自己有兴趣的。而我在马拉喀什的必去景点,就是人气很高的本约瑟夫神学院了,这里被誉为是最美的神学院,与旅店距离不太远,我使用地图辅助穿街过巷还是很容易地找到了方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进门,就被头顶精致的藻井吸引住了,在古国旅行,宗教建筑总是建筑里面最精华的部分,因为它们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工艺巅峰。&&本约瑟夫神学院建于16世纪,是当时摩洛哥地区最大的神学院之一,在前面历史部分提到过的,马拉喀什和非斯在时间的长河里面轮流坐庄作为摩洛哥的首都,两座城市互相竞争,神学院便是其中一大竞争力,于是最好的材料、最顶尖的工艺,都用在上面了。这里是神学院的内庭,高度的对称,我们特意挑了个早的时间来,避开了大批的游人才拍到干净的画面。&&神学院的建筑风格是安达卢西亚风格,去过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同学应该会觉得非常熟悉,就如我前面提到的历史部分,阿尔比特王朝曾经强盛一时,1086年和1088年曾两次远征西班牙并占领了西班牙南部的土地,加速了安达卢西亚和摩洛哥的各方面交流,这片与摩洛哥隔海相望的地方把建筑风格也带了过来,成为了这个国家最盛行的建筑风格。&&大殿内的藻井,无论是石雕还是木雕,都细腻无比。&&跟的清真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是去过伊朗或者对伊朗有兴趣的穷游er,会很容易地发现摩洛哥的建筑和伊朗的建筑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这确实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个人认为是伊斯兰建筑艺术里的两大高峰。&&几乎没有放过每一处留白,全都被细密的花纹所占据了。大量的使用木质材料也算是安达卢西亚风格的一大特色。&&我回来后常说,其实摩洛哥叫做猫洛哥,这里的猫实在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摩洛哥十来天至少与两三百只猫打过照面,后面我会慢慢展开介绍。这只小三花常驻神学院,不怕人,对它招手偶尔还会凑过来。&&克拼贴墙面,对比起伊朗的就显得略逊一筹了。单论这一方面的话,就感觉还是伊朗要好看不少。&&随着时间推移,太阳角度升高,光照的面积慢慢变大,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幸好已经拍了需要的照片了。&&在参观神学院的过程中,无处不在和伊朗的清真寺作对比,同是伊斯兰建筑,同是极致的繁复,看似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宗教建筑是古代对于历史、人文、美学、工艺的集中见证,这也是我对世界各地宗教建筑近乎痴迷的原因。&&神学院门外的小天井,突然给人庭院深深的感觉,神学院也是如此,外面看不清神学院的全貌,因为是隐藏在麦地那千回百转的小巷与民居中间,连门口也是在巷子里头。&&门外小憩的老人,我离得远远的用长焦拍下。相信有了解过摩洛哥的朋友都知道摩洛哥有一大特色就是这里的人非常不喜欢拍照,只要发现你的镜头似乎对准了自己,就会制止,有些甚至是喝止,所以大部分人旅行拍回来的人物照都不多,有几个我很欣赏的摄影师,拍的人文照片大多是陷阱式拍法或者是盲拍。要是女性的话还好,亲和力会稍微高一点,像我这种大老爷们,遭遇的多数都是无情拒绝了。&&中午来到一家餐厅吃饭,阳光明媚得正好,如果天气凉快点就更好了,下午的行程就是在麦地那瞎逛,所以现在最适合来个懒洋洋的午饭。&&这个尖尖的锅就是塔吉锅,摩洛哥的特色食物,他们叫做Tajin(发音“塔津”),用来做炖菜,主要有羊肉、牛肉、鸡肉和素菜等,配以各种香料。来摩洛哥基本上绕不开塔吉锅和Couscous(发音“库斯库斯”)还有烤串三种,Couscous是一种碎米,吃下去口感蛮奇怪的,不算不能接受,就是有点怪而已。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会吐槽摩洛哥的当地菜,吃头两餐有点新鲜感还好,天天吃就觉得厌了,味道不咋的,而且还上火,我来摩洛哥头5天几乎天天流鼻血,就是因为气候太干而且当地饮食上火。&&点了一个黄杏核桃炖牛肉,算是很抓味蕾的一道菜,黄杏的甜味很突出,直接升华了整道菜的口味,不过新鲜感仅限于头三天......&&&&&当你厌倦了无穷无尽的塔吉锅以后,西餐是你的救星,所幸的是绝大多数的旅游城市都不难找到西餐,不过你要吃中餐的话,那就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吃饱喝足,继续上路,漫游麦地那,弯弯曲曲的小巷,其实扫街是一种很有趣的事情,你视线里面出现的元素会随着你的行走不断转换,有那么几个瞬间,当视线里面只剩下古老的那一部分元素的时候,穿越感就上来了。&&马拉喀什的麦地那相比起后面的非斯还算是不容易迷路的,所以可以放胆地走。马拉喀什的麦地那从1062年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定都之时就开始存在,一千年间在自由的“野蛮生长”,于是成为了今天千回百转的模样。&麦地那里都是卖各种各样商品的店铺,既有针对游客的工艺品店,也有当地人日常置物的生活小店,通常来说,做游客生意的店铺都在麦地那靠外围一圈,所以越往里面走,麦地那就越真实。&&正午的阳光透过头顶的竹棚有着独特的光线效果,游客与本地人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和还价声中穿过。&这一段竹棚顶的小巷引来了不少游人驻足,在摩洛哥见到的游客身影还是欧美人居多,他们在数十年前就开发了这里作为旅游目的地,算是在欧洲世界里面距离最近的有异域风情的国家了。&&很意外的是我在马拉喀什麦地那没遇上一个假导游,来之前看别人的游记我还以为会一地都是,可能是我样子比较凶或者是完全没有显露出半点迷路的样子的原因吧哈哈。&&初来乍到,看什么都新鲜,于是很快陷入了买买买的漩涡里面去了,这是一堆小小的塔吉锅,大约比手掌还小。&&当然这种迷你塔吉锅不能用来炖菜,当地人会喜欢用来盛盐和胡椒之类的调味料。&&拍人拍不成,拍猫还是没有人会制止的。&&摩洛哥的手工尖头皮鞋,跟的有少许相似,现在大家都很喜欢穿上充满异域特色的服装去拍照,这种鞋就是很好的搭配单品了。&&这类型的皮鞋开价120迪拉姆左右,我们尝试还价最后大约60迪拉姆买下,砍价过程也比较艰辛,一看就知道老板也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后来拐了去一个看上去没有什么游客的地方,也是卖类似的鞋,只是花样似乎不全是给游客买的,老板不懂英语,用计算机按数字,一问价开价30迪拉姆,我和女友瞬间两脸懵逼,这应该是当地人价,和游客价差距太大了吧。重复确认30迪拉姆没错,女友大喜,打算多买几对,在挑选过程中来了一个懂英语的人凑过来帮忙翻译,在我们问另一对的价钱的时候,那个懂英语的人开价就250迪拉姆,一看就是见我们是游客瞎开价的。我们说我们手上这对才30迪拉姆,那人和老板嘀咕几句之后说我们后来看中那对工艺更好,所以贵。屁咧,两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然后又是一番砍价,砍到100迪拉姆那人死活不干了,我说你又不是老板,为什么你来开价,他说他和老板是兄弟,我说我不相信,然后他就说前一对30迪拉姆,第二对必须100迪拉姆。我们实在心太累,也被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败了兴致,一气之下就说啥都不买了,然后准备走。那懂英语的人耸耸肩,比我们走得更快,然后老板追回我们把第一对鞋30迪拉姆卖我们了。其实本来很顺利一件事,就被一个坑游客的惯犯进来搅局,如果说摩洛哥有什么不好的体验的话,十有八九就是来自这些人了。&&我对摩洛哥着迷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五彩斑斓的手绘盘子,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非常热爱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尤其是手工艺品,每次都会买一大堆,这些摩洛哥盘子我来之前口水很久了,远远看到这些店铺挂满了盘子眼睛都要跳出来了。我来摩洛哥之前就暗暗下决心再重都要搬2-3只回家。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盘子远看一堆地看非常漂亮,就像我上面这张照片,迷倒不少人。然而当凑近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盘子的笔触都不细致,粗细不一,上色的浓淡也不均匀,总的来说就是很“没诚意”,让人细看之后实在买不下手。我及后在每个城市都留意这些盘子,然而每个都是很“没诚意”,后来我们干脆叫它做“没诚意盘子”了,最后一个这些设想中的盘子都没买成。&&相比起“没诚意盘子”,摩洛哥的另一大手工艺品,雕花金属灯就显得“有诚意”很多了,店主会告诉你哪些是机器的,哪些是手工的,手工的价钱自然比机器贵不少,但是确实非常精致又漂亮。&&看到这些,体内要买买买的洪荒之力就忍不住要爆发了。然而旅游区的老板都是非常的坑,类似的一盏灯,在不同的店可以开价相差好几倍,所以我们还是往远离主干道的地方找。&&一家隐藏在岔路的雕花灯店,最后我买的是这人对面家的……这张照片是离开时拍的,看到这个画面觉得很好就下意识举相机按快门了,刚拍完他就发现,然后很生气地说我不能拍他,我只能陪个笑脸连声说对不起了。逛个麦地那,无论买东西还是拍照都心好累啊。&&拍人不行,那我继续拍猫吧。麦地那里面有不少卖传统糖果的店,很漂亮,我询问老板能不能拍一下,他说不买东西不让拍,好吧没办法我还是不会买的。有人说摩洛哥人不爱拍照是因为他们相信被拍照就会被摄走灵魂的一部分,这个说法虽然看上去更符合这片异域的风情,但我觉得是站不住脚的。其实我也有主动征询一些麦地那里面当地人的意见,问能不能拍张照,但不少人告诉我说给钱就能拍,难道为了钱就能出卖灵魂吗?我更相信的是早年旅游开发的时候各国游客对着他们拍照拍太多了,本来伊斯兰地区风气相对保守,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被拍了,无论男女老幼。但从浪漫主义出发的话,也许相信是因为拍照被摄走灵魂会更好吧哈哈。&&又回到吉马广场,来到马拉喀什怎能不在这个千年夜市里面吃点东西呢。虽然当时还没日落,但已经有不少人前来用餐了。每家店都极力招徕客人,我们挑的这家羊杂店的网友推荐的,味道一般般,不过老板很热情,还专门学了几句中文来翻译他家的食物,也不介意我们拍照,毕竟我们已经买了东西呵呵呵。&马拉喀什的游历结束了,对于另外两个比较著名的景点巴希亚宫和圣罗我们都取舍掉了,短短一天半的时间就感受到了摩洛哥的好与不好,好的地方是这里的异域风情浓郁,旅行就是为了寻找差异,辛苦拼假期,花钱,飞越万里,就是为了感受不一样的地方,这一点摩洛哥很好地满足了,几乎除了人的元素以外,整个马拉喀什就是一个中世纪阿拉伯的情调,视觉上会给人异常的满足感,也难怪早早就是欧美人的热门旅游地了。不好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坑钱方式,例如买电话卡,例如买东西乱开价,不过这也是随着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发展无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马拉喀什就像是摩洛哥的一个缩影,高纯度的阿拉伯气息,世俗化的伊斯兰文化,处于现代文明和古老时光的交汇口,这就是摩洛哥,这就是马拉喀什。
楼主写的很用心啊,加油。我也很喜欢那些手工艺,铜灯重不重,就怕带着容易坏,如何看他是不是手工做的,价格大概范围多少啊谢谢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楼主写的很用心啊,加油。我也很喜欢那些手工艺,铜灯重不重,就怕带着容易坏,如何看他是不是手工做的,价格大概范围多少啊谢谢
带着不易坏的,很结实,重量倒还好,因为是镂空的,所以其实就一个壳而已,我买了个台灯大小的约莫一公斤不到,价格没记错的话是500迪拉姆,手工还是机器做的话店家一般会告诉你的,因为每家店两种都会卖,价格相差很大,自己分辨也不难,机器做的内部纹路很平滑工整,手工做的话就会相反
二、撒哈拉——赴一场十万光年之约10月3日&要说这趟行程的重点,其中之一非撒哈拉之旅莫属了,不过别误会,我个人并不是三毛的忠粉,并不是为了她的书,她的故事而来,而是为了与撒哈拉的满天星辰赴一场十万光年之约。记得小时候银河只在书里面看到过,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如果不走出城市,基本上就没有机会看见银河了。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第一次随着父亲去他知青时期工作的农场,那一晚的天空星河灿烂,银河悬在头上,第一次亲眼看见银河,这个画面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长大以后,在旅行的路上看过几次真正意义上的星空,一次在西藏,另一次在,我无法一直自己对星空的渴望,于是暗暗定下每年都要去看一次星空的目标,而今年的这个目标,将要在撒哈拉实现。撒哈拉之旅可以说是摩洛哥旅游业的一大重点以及经典线路,走在街头就会有不少问你要不要去撒哈拉的人。一般来说都是三天两夜的行程,第一天经过阿特拉斯山脉,看几个筑垒城,第二天进入撒哈拉营地过夜,第三天返回马拉喀什或者前往非斯,当然,反着走也是可以的。沙漠团分私团和拼团两种,私团舒适点,也自由点,价格较高;拼团便宜,但舒适度和自由度就差点。按我们四个人的标准来说,私团的价格是拼团的两倍。现在毕竟不是间隔年花更少的钱走更远的路的时候了,为了舒适度和自由度的考量,我们就选择了私团。不过无论是私团还是拼团,都需要砍价,私团一般开价不会太离谱,但拼团就得要一番砍了。今天早上收拾好行李,私团的司机准时8:30就来接我们了,司机名字叫哈桑,28岁,长得高大帅气,为人幽默还颇有绅士风度,我身边的三位女士都为之倾倒,还好我不喜欢男人……马拉喀什开出城区不久,就是一大片荒漠了,景色比较单调,开过一段荒漠后,开始进入阿特拉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是横贯北非的一条大山脉,横穿摩洛哥、和三国,在摩洛哥境内海拔较高的一段被称作高阿特拉斯山,冬天时候山顶会积雪,如果天晴空气质量好的话,可以在马拉喀什的城区内拍到雪山的画面。传说中阿特拉斯山的名字来源于神话中的大力神阿特拉斯,他属于神族泰坦,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就是他的兄弟。传说中希腊英雄帕修斯在砍下美杜莎的头颅以后,路过阿特拉斯的领地,希望能在阿特拉斯的金果园休息一夜,阿特拉斯害怕果园的金果被偷,就拒绝了帕修斯的请求并把他逐出果园,帕修斯非常愤怒,拿出了美杜莎的头颅,阿特拉斯一看到美杜莎的头颅,马上变成了石头倒下来。因为阿特拉斯是巨人,他变成石头倒下之后就成了连亘千里的阿特拉斯山脉。&&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个神话的命名方式我猜是罗马占领北非的时期出现的,那时候这片土地的君主还会自称是阿特拉斯的后人。在阿特拉斯山脉里世代居住的是著名的柏柏尔人,他们是摩洛哥历史上的主角之一。我们的司机哈桑就是柏柏尔人,在摩洛哥说起柏柏尔人就会和撒哈拉扯上关联,柏柏尔人某程度上可以说是早期摩洛哥传统文化的代表,柏柏尔人的文化和艺术融入了今天摩洛哥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可以说摩洛哥的特色也是柏柏尔人的特色(当然也有随后融入柏柏尔文化的安达卢西亚文化)。如今的柏柏尔人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同时亦保留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己的特点。我们的司机哈桑本路停车买酒晚上喝,我说你不是穆斯林么?他说他是一个“Fake Muslim”,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告诉我摩洛哥其实和很相似,是个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在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受柏柏尔人文化以及沿区的航海文化影响很深,加上后来的西方殖民者带来的文化碰撞,今天的摩洛哥成为了世界上最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之一,摩洛哥很多地方都能买到酒精饮品,不少餐厅都提供含酒精的饮料,沿海大城市的生活作风都相对欧化,在街头还能看到不少打扮时尚的美女。&&经过一番兜兜转转的山路后,我们来到了今天第一个目的地,著名的筑垒城阿伊特本哈杜(Ait-Ben-Haddou),这里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摩洛哥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如果你觉得有点眼熟的话,不用怀疑,它确实被用来拍过去多的电影和电视剧,例如角斗士、权力的游戏、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等。&&《权力的游戏》里面,龙妈丹妮莉丝征服的其中一座努力城邦渊凯,就在这里取景,部分实景+CG合成。吃过午饭后,哈桑帮我们安排了一名当地导游,导游就领着我们进入筑垒城去了。&筑垒在阿拉伯语里面叫Kasbah,就是这种用土筑起的像堡垒一般的建筑,通常是有钱人家为了保护自己的财物才建造筑垒,筑垒越大,证明这家人越富有,阿伊特本哈杜就是一个筑垒的群落,大量的筑垒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筑垒城。这里最早的建筑建于17世纪,由于筑垒用土建成,每次下大暴雨以后就需要重新维护,所以摩洛哥大多数的筑垒都存在于干燥的撒哈拉地区周边,成为了摩洛哥的一大特色。后来引进了水泥建筑以后,就越来越少人住在筑垒里面了,即使在庞大的阿伊特本哈杜,人们也在它的河对面建成了新城,留在筑垒城里面的居民仅剩下三户。&阿伊特本哈杜依山而建,在山顶的最高点有一个瞭望台,可以看到村落的周边,在以前是用来侦查和防御的。&&在新城和之间,隔了一条河,河平时没水,只有雨季和融雪季节才会有水,现在连接新城和老城之间的桥是最近新建的,以前大家都直接从河床上面走。细心看的话可以看见画面左边新城的位置有一家高档酒店,还有个游泳池,时间充裕的话在这里住一晚,泡泳池,晚上看着星光下的筑垒城,绝对别有一番滋味。&&这张图可以看到筑垒的一些建筑特色,有趣的是即使现在用水泥建造的新城,也是仿照传统筑垒来建造的,尤其在阿特拉斯山脉沿路几乎全部都是统一的Kasbah风格,可以看得出摩洛哥人都么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摩洛哥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蓝天下略带橘红色的筑垒城显得尤为注目。在逛筑垒城的过程中,导游跟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筑垒城的历史,这点我很喜欢,但他同时也比较机械化地领我们走固定的路线,并且在拍照的时候有点催促我们,导致没有能找到最理想的角度去拍全景。事后回到车上我跟哈桑交流并说希望之后不要再有导游了,他说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说清楚不要导游的话他们绝对不会勉强,私人团本来就是按自己的意思去走的。所以也提醒一下大家私团的话大可不必在筑垒城跟导游走。&继续往沙漠出发,下一个点是,瓦尔扎扎特号称沙漠之门,是进入撒哈拉的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有一座筑垒城,只是相对于阿伊特本哈杜的话,就逊色不少了。而且这座筑垒城需要买门票进入,我们都感觉兴趣不大,就不进去而是绕着外面走了一圈。&&附近的民居,建筑的特点与筑垒城如出一辙。&&比较新的街道,细心看的话可以发现同样是和筑垒城一样的特点,算是摩洛哥撒哈拉地区独有的特色了。&中间路过几个拍摄点,不够相对而言并不是很好看的风景,再之后又是一大段盘山公路,我们在傍晚的时候来到了代斯山谷Dades Valley,也就是今晚的旅店所在地。大概这家旅店是一部分沙漠私团的指定接待中心,很多沙漠团的游客都来到了这里,人占了绝大部分。晚上旅店包晚餐,整个餐厅几乎有80%都是中国游客,不得不感叹这次摩洛哥免签带来的动量太巨大了。吃完饭来到旅店的天台,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拍到星空,只可惜大约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天空多云,只能隐约看到云层之间的一点点星空。睡觉前的11点左右再次出天台看,依旧是多云,但是根据手机软件显示晚上一点左右就会天晴,于是调好闹钟等待一点的时候再出来看看。凌晨一点,闹钟响了,睡眼惺忪的我艰难地爬起来,一走出天台立马整个人都精神了——眼前满天繁星!于是赶紧回房间把三脚架相机快门线全部抬出来,准备拍摄。&&其实今天拍摄的主要目的是练手,我没有花时间在单张的星空上,这一次我希望拍的是延时,因为星空的题材太特殊,在家没办法试炼,只能现在来尝试,这是我在延时的素材里面抽取一帧单独修片的,现在已经是秋天,夏季银河最亮的银心部分只在前半夜出现,但今天的前半夜多云没办法拍,后半夜已经是银心降下去以后的较淡的银河了。不过全赖于空气质量好,以及周边的光污染不大,所以拍出来的银河依旧很明亮,甚至还有画面上方中心靠右的星云,效果比较理想。山谷的夜里非常冷,我的延时拍了一个多小时,把外套都拿出来穿上了还是直哆嗦,拍完后返回房间觉得还是不过瘾,于是在房间的阳台里面设置了第二段延时,人就去睡觉了。最后还是天台的拍摄的一段效果比较好,房间的阳台附近有光源造成了不少影响。看到了第一天晚上的星空,我不禁期待撒哈拉的晚上。
10月4日&起床吃早饭后,我们向着撒哈拉进发了。说老实话沙漠团的路上至少在视觉上是蛮枯燥的,到处的风景的差不多,也并不是特别好看,不过为了撒哈拉,忍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遇另一个山谷,谷底里种植农作物,形成了红绿蓝三条色带,不过都是差不多的山谷差不多的筑垒。我们在这里遇上了一对中年的欧美夫妇,他们骑着摩托车旅行,非常帅气,我羡慕得不得了。其实我也有一个骑着摩托(偏三轮也行啊)环游世界的梦想,从小的时候就觉得摩托车太帅了,可惜还没长大到能骑摩托的年纪广州就禁摩了,即使买了哈雷都不知道怎么弄出去。&&往山谷的深处前进,会发现两旁的岩石越来越高,这里就是著名的攀岩胜地图得加山谷Toudra Valley了,两边悬崖落差达到300米,每年都有不少攀岩爱好者从世界各地前来一试身手。山谷里面还有一条晶莹剔透的小溪流淌,可惜由于光线原因没办法拍出好的效果。沙漠团的线路里面,Toudra Valley是常规线路,但总体来说这里并不顺路,怎么进去的就得怎么往回走出来,其实整条沙漠线走下来,我个人觉得如果让我再选一次的话,我会不按照常规线路走,常规线路有不少地方都是不太有看点又浪费时间的,我会另选一条线路去安排,具体的沙漠团自订线路建议我会在最后的攻略部分写。今天是第四天,但我们已经受够了塔吉锅了,我们跟哈桑说“No more Tajin!”,他笑得不能自已,问我们要吃啥,我说不要到那些游客定点餐厅,带我们去当地人的餐店吧。其实沙漠团的司机带去游客定点餐厅是约定俗成的,因为团费不用包司机食宿,这些餐厅会免费招待司机,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餐牌价格也会比一般餐厅贵。所以在司机的角度,一般不会希望去普通餐厅的,这样就意味着他要自己掏钱包吃饭了,不过哈桑人很好,我们提出要求,他马上答应了,当然我们也不会让他自己掏钱的。哈桑带我们到了一个小镇吃烧烤,老实说烧烤的味道也一般,但起码换了个口味没有塔吉锅那么乏味了。饭毕继续上路,继续是看不到尽头的荒野,想着千年前的柏柏尔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还是不容易的。随着一路的景色越来越荒凉,远处出现了高大的沙山,有种在敦煌远远看见鸣沙山的感觉,这时候大家都知道期待已久的撒哈拉就在眼前了。&Merzouga是撒哈拉边缘的小镇,也是沙漠团进入撒哈拉的大本营,所有三天团的第二天都会来到这里,这边的旅馆会设有一些没有床的空房间,就是接待沙漠团的游客的。沙漠团会把游客带到各个旅馆去,然后在空房间放下大件行李,只带一个随身包,接着骑骆驼进入沙漠,第二天从沙漠出来后回到房间整理行李,以及洗澡吃早饭继续上路。我们在房间收拾好东西以后,我们的骆驼也在外面等着我们了。&&心心念念的撒哈拉,终于来到了。虽然这只是撒哈拉的边缘地区但也已经足以感受它的荒凉和美丽,傍晚时分的沙子是橘红色的,在蓝天下如同油画一般。然而照片虽然很美,但我却是痛苦的,骑骆驼看上去好玩事实上难受得要死,骆驼每走一步就咯噔一下,我还背着十多公斤的摄影器材,摇摇晃晃觉得五脏六腑都全部移了位置,偶尔骆驼大哥还不高兴会跺几下脚,我在上面简直就是受罪。老实说这么骑一下骆驼,什么诗情画意都颠走了。还好一早听说过骑骆驼难受,于是早早和哈桑商量好明天我们不骑骆驼出来,让哈桑开车来接。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之选,骑骆驼进入撒哈拉的新鲜感早就在启程五分钟以后烟消云散,然而我们还得熬上一小时零二十五分的骆驼之旅才到达营地。&唯一的安慰是,撒哈拉的美还是不能掩盖。在我以前的旅途中我甚少去沙漠,在这之前的唯一一次就是敦煌了,当时4月沙尘暴严重,只看到沙丘看不到蓝天,不得不说现在这样的沙漠要美太多了。我们一路看过去感觉四面都是沙海无边无际了,但其实这仅仅是撒哈拉的边缘而已。&&另一批的游客,前面的是骆驼向导,他们是自小生活在撒哈拉的柏柏尔人,有一项神奇的技能就是可以在茫茫沙海中认得路,领着骆驼走向营地,据说他们是可以认得不同沙丘的轮廓的,即使这些沙丘在我们眼里看来都一样。&&前路漫漫感觉看不到头,我在骆驼上已经晃得东倒西歪,不知道怎样去取景拍照了。&&天空云彩的线条映衬着沙漠的线条,甚是好看,但也不禁担心起来,晚上拍星空的时候要是像现在那么多云就惨了。&&到日落时分,骆驼向导带我们到营地附近的沙坡停下欣赏日落,就日落而言,云不够多,映衬不出色彩,但我此时此刻却希望一点云都没有,只为晚上的星空。来到了夜晚住宿的营地,沙漠中的营地要比我们预想中条件要好很多,甚至还连接着地下水源,可以洗手洗脸刷牙,大大的超出想象。晚上大家都聚集在一个大帐篷吃晚饭,又是大部分都是中国游客,大家很自然地中国人坐在一边,欧美人坐另一边。吃的东西嘛,还是摩洛哥当地菜,不过并不太差。而且还有免费的饮用水供应,亏我们进沙漠之前还特意每人带了一大瓶水。入夜以后,我抬着脚架往营地后面的沙山走,选好位置准备拍星空,同一个营地的中国游客几乎全部出来了都打算拍星空,然而却一个欧美游客都没有,他们选择留在营地,和柏柏尔人一起唱歌跳舞。现在中国人出游都是个个单反脚架长枪短炮的,就像个个都是专业摄影师一样,出来的一大目的就是拍些牛逼的照片给别人炫一下,而忽略了旅途本身很多的乐趣。我虽然说是为了拍片而出游,但依然是得好好反思一下这一点,旅行最终留给自己的,并不止照片,在适当的时侯,也该把路上的时光还给自己。&&银河出现了,但同时天空的云却并未散去,最亮的银心部分在云里面若隐若现,我当时捶胸顿足地叹息云太多了,事后看看照片也不失为别有一番滋味(自我安慰)。&&竖拍一张,银心的部位相对明显一些,下方中间位置最亮的一颗是火星,底部的云被沙漠上别的营地渲染上颜色,有点像科幻片的感觉。只可惜这一张星空过后,云越来越多了。&&这一张的云就明显比上一张更多了,银心部分基本都被遮挡,而且20秒的曝光下可以看见云在快速运动,预示着风速很大,我拿起强光手电一照,光柱里面全部是在飞舞的细沙,空气的通透度严重受阻,今天看来注定并不是一个好日子。&&慢慢地云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厚,前面两张还能看得到一大片没有遮挡的星空,拍着拍着不要说拍摄银心,就连找一个没云的画面都不可能了。&&本来寄望着后半夜的云会散去,但这一张却已经是最后一次拍到能看出轮廓的银河了,可以看见近地面的天空一片灰蒙蒙说明风沙越来越大,云也越来越厚,天空中细沙形成的漫反射越来越强,画面的清晰度下降得非常严重。&&半个画面都被云遮起来了,基本没有办法继续拍摄了,尤其是我打算拍摄延时,好几次都是拍着拍着发现整个画面都没有星了,被迫腰斩,所以今晚不要说拍银河延时了,最后只能凑到几个非常短的画面。&&最后再来一张,这张还捕捉到流星了。总的来说这夜的撒哈拉星空并不是太理想,不太符合拍摄条件,从观测质量上来说,还不如昨夜在山谷里的后半夜。但终归还是在撒哈拉看到了星空,在拍延时的时候,坐在沙丘上看着银河横过头顶,是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小伙伴明明帮我拍摄的星空工作照。&云层几乎把整个天空遮盖住了,其实这时候大家已经早早回营地休息了,只剩下我一个还继续守着希望能有奇迹发生,凌晨两点多,风沙越来越大,云层也没有要散去的意思,最后只能撤了,本来打算彻夜不眠拍星空的,这下意外地有了睡眠的时间,当然我还是宁可有星空拍而没时间睡觉的。
相关阅读1/3
沙与海的吻痕,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附全方位干货攻略)——完结
穷游兴趣小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地魔年轻的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