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取名男孩名字丝的名字有多少人

龙宝宝,女,阳历6月6号晚22:23分出生,父亲姓熊,母亲姓董。帮忙看看五行起个适合的名字呢?_百度宝宝知道l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后面诗句是什么
l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后面诗句是什么
09-05-14 &匿名提问
古时候,有位厨师精通诗词,他能做各种各样有诗意的菜肴.一位秀才故意给他出了道难题:两个鸡蛋,做成四道菜,每道菜必须含有一句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蛋切小块,排成一个对形,下面扑了一张青菜叶.第三道菜:轻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几片蛋壳 这样能猜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古时候,有位厨师精通诗词,他能做各种各样有诗意的菜肴.一位秀才故意给他出了道难题:两个鸡蛋,做成四道菜,每道菜必须含有一句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蛋切小块,排成一个对形,下面扑了一张青菜叶.第三道菜:轻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几片蛋壳 这样能猜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唐诗中最美的五个地方,光是名字就让人如痴如醉,不知所归
唐诗中最美的五个地方,光是名字就让人如痴如醉,不知所归
弦断谁人听
扬州,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现位于江苏省内。关于扬州的诗词首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讲述的是李白在江夏的黄鹤楼为重逢的至交好友孟浩然而作,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境内包括苏州园林等著名的景点。关于苏州的诗词首推张继的《枫桥夜泊》,书写了落榜书生的内心苦闷之情。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杭州,简称“杭”,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关于杭州的诗词首推白居易的《忆江南》,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十三朝古都,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关于长安的诗词首推孟郊的《登科后》。这首诗把得意书生刻画的淋漓尽致。《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洛阳,古称洛邑、神都等,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关于洛阳的诗词首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道出了千古哀别的愁绪与不舍。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弦断谁人听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明月曾照天涯人,天涯何处觅知音。
作者最新文章闲聊唐诗七绝十大排名
我的图书馆
闲聊唐诗七绝十大排名
闲聊唐诗七绝十大排名唐诗乃中华文化之明珠,小弟不才,曾读作几首,今试作七绝十大排名,聊博诸位一笑:  第一名: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中天才不少,但王之涣同学绝对是天才中的第一牛人,他流传下来的诗只有区区六首,小弟认为,只此一首,足可让其挤身一流高手之列,再加上那首地球人都知道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想不成为江湖大腕都难。本诗大气磅礴,意境优美,豪迈中有郁闷,郁闷中有控诉,字字珠矶,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说它是千古第一名诗估计是没人反对的.小弟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是,唐代离现在1000多年,那时人说话与今人说话肯定差别很大,那时人写的文章现代人理应难以看懂,可是那些唐诗,特别是五绝、七绝,简简单单的句子,怎么都是那么美,怎么都是那么通俗易懂,难道是唐代的诗人们都有预知未来的功夫,都知道1000多年后的人是怎么说话的。真是想不通也么哥。再看看现在那些狗屁诗人们,尽搞些故弄玄虚,让人云里雾里的句子,还美其名曰朦胧诗,难怪现在读诗的比写诗的少,这样发展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诗歌这种形式就要绝种了。唉,且看诗歌成弃妇,空悲切。本诗艺术性10,商业性(主要是指通俗易懂流传广)10,总分20。 第二名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和前一首一样,同属地球人都知道的一类,以脍炙人口还形容还嫌低。小白毫无疑问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史上最拽的诗人,其诗想象奇瑰,变化多姿,律诗、绝句这类格律要求较严的形式窃以为是不太符合小白口味的,但所谓功到极处,信手拈来即是诗。本诗从文字上来看,基本就是信口说出来的,有点象现在手机短信中“春眠不觉晓,处处性骚扰”之类的顺口溜,只不过是极品顺口溜。当是时,小白被流放夜郎,那可是典型的鸟不下蛋之地,小白心中可谓郁闷至极,恨不得学习革命先烈屈原同志,投江明志。但流放路上到达白帝城时,却接到了无罪释放的通知,从大悲到大喜,心花怒放,估计和杜甫一样,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坐在舟中再看那猿啼三声泪沾裳的三峡,一丁点多愁善感、悲天悯人之心也没有了,于是乎,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这种牛皮哄哄的诗句就出来了。小弟以为,小白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当他没有当官时,就发牢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他即将做官时,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他做了官时,就写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等拍马屁的诗句。这种性格,怎当干部。当然幸亏他没当干部,否则多了个庸官,少了位诗人。本诗看似平淡,却余味无穷。本诗艺术性9.9,商业性10,总分19.9。       第三名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yi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不象我们现在,交通发达,从小弟家到北京,两千里地,几个小时就到了,要搁在唐代,怎么也得一个多月吧。所以唐诗中送别诗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都属佳作中的佳作。但在七绝中,本诗与下面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名气最大,个人认为,本诗似乎更胜一筹。别的不说,单说本诗被谱成琴曲《阳关三叠》,就知其魅力。让我们闭上眼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咸阳古道,灞陵桥畔,小雨初下,轻尘不起,柳色依依,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行路的大好时候,维哥哥在咸阳酒店大堂摆酒一桌,为元二同志送行,元二欲何往,塞外安西地,安西距长安,不知几万里也。就是现在没有飞机的话也得几天几夜,那时我估摸着怎么也得走上五个月。此地一为别,相逢不知年,维哥哥心中那份依依惜别之情一千多年后小弟这等粗人就可以感觉到。无可奈何人要走,唯有饮尽杜康酒,此时此刻,除了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再说出了阳关再哪有象我这样的朋友陪你喝酒呢。本诗以景写情,景切情真,其情之深,意之切,感染力之强,渭城曲尚在,读罢泪沾襟。在当时一砖头能砸中六个诗人的情况下,本诗就被广为传诵,推为绝唱。本诗艺术性9.9,商业性9.9,总分19.8。 第四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诗的又一力作,但本诗与维哥哥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却是绝然不同的风格:维哥哥是送好友去上万里外的安西边塞,为苦寒之地;白哥哥送浩然兄是顺水而下几日可到的扬州,为烟花之地。送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送人者的心境自然也不同。维诗的总体风格是低沉、压抑、郁闷的,白诗却是高昂、欢快、明亮的。  当是时,李白同学遇到了比他年长且已名动江湖的孟哥哥,两人刚在黄鹤楼中推杯换盏,听完江湖艺人们笛吹“梅花落”,应该是十分高兴的。李白同学可是非常崇拜孟哥哥的,还模仿星宿派弟子的语气赋诗一首,诗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基本上把老孟捧上了天。酒后送别偶像,作为FANS的李白心情一定是舒畅的。孟哥哥可是风流天下闻,他去到青楼梦好的扬州,那还不是如鱼得水、醉卧花从的干活。可以想象,年青且自认比孟哥哥更加风流潇洒的小李同学,在送别时心中一定象喝了蒙年酸酸乳一样酸溜溜的,所以才有了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含醋率较高的诗句。孟哥哥上船后,小白极目远眺,孤帆远影、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不由诗性大发,美妙的诗句自然就脱口而出了。    本诗艺术性9.9,商业性9.8,总分19.7。    第五名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春寒料峭,春愁黯黯,或许是赶着去扫墓,或许是赶着去会朋友或会情人,一股莫名的思绪从行人心中泛起,于是,想起了消愁解忧的良药----酒。可是哪里有酒馆呢?只得去问那牛背上的牧童,牧童遥指远方,抬眼望去,酒幌子在雨中隐隐约约,那就是杏花村,消愁的好地方。纵观本诗,字字传神,处处留意,精巧精致,浑然天成,宛如中国水墨画的清明烟雨图。有好事者将此诗生吞活剥,每句删两字,成了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虽然少了些许味道,但仍算是一首好诗。本诗理论上应该写的是江南清明时节,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泛指喝酒的地方,这也说明山西汾阳杏花村的酒在唐代已名满天下,可惜的是,现在杏花村汾酒空有这么大名气,但始终没有看到这个品牌大红大紫起来。看来仅有名人效应还是不够的。唐代诗人中,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同属第二集团的领军人物(李杜王白可算是第一集团),但两人各具特色。小弟认为,李更善七律,象“春蚕到死丝方尽”、“庄生晓梦迷蝴蝶”之类,而杜似乎是专攻七绝的,在蘅塘退士版的《唐诗三百首》中,七绝杜选9首,李也选了8首,但就小弟看来,杜诗整体水平要高出许多,这9首“折戟沉沙铁未销”、“烟笼寒水月笼纱”、“二十四桥明月夜”、“繁华事散逐香尘”,均为顶级豪华之作。反观李诗,除了一首“君问归期未有期”还算佳作外,其它的只能算是平庸之作。再说说杜牧这人,小弟很是敬佩。诗人词人多为好色之徒,喜欢寻花问柳醉卧花丛者多的是,但象老杜这样洒脱不羁的还真不多。一般人都是光干不说,老杜却是又干又说,春香院中,潇湘馆里,处处留下墨迹,还自吹“赢得青楼薄幸名”,这可比现在许多喜欢寻花问柳的同志强多了。老杜混迹欢场十余年,从没不认帐的,现在的同志,敢作不敢当,更别说留下地址、手机号码了,比杜前辈差了何止一个档次。本诗艺术性9.8,商业性9.8,总分19.6。第六名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英山唐代300多年的历史中,侵略或被侵略的时间较长,中间还有个安史之乱,战伐较多,故边塞诗人也多,著名的有高适、岑参等。小弟认为,就七绝而言,是没有人能PK得过王昌龄同志的,甚至在当时就有人认为他的七绝只有李白才可比得上,足见昌龄同志功底之深。他的精品很多,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奉帚平明金殿开”等,本诗可算是其代表作之一,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估计都知道。本诗大意是借李广讽刺当时将帅无能,其实汉唐以来边关战争一直不断,汉代固然有龙城飞将李广这样的将军,胜仗较多,但唐代猛将也不少,在边关战争中也是胜多负少,昌龄同志其实没必要大叹世无英雄的。当然即使是胜利,但也是边庭流血成海水,古来白骨无人收,当炮灰的都是普通士兵。故小弟认为,本诗恐怕不仅仅是讽刺将帅无能的,其矛头可能是直指最高层。再联想昌龄同志的身世,多次被贬,估计对朝庭心存不满,发这样的牢骚也是正常的。唐代的诗人中好象对朝庭满意的没几个,是否当诗人的前提条件就是不当官呢?幸亏这些同志生活在一个还算清明的时代,象前面的之涣、后面的禹锡这样的同志,搁宋代那得脸上刺字再发配江州,搁清代说不定会引起一场文字狱,大批人要砍脑袋的。唐诗之所以能繁荣发展,流传下来的也多,估计跟唐代政治相对清明,言论比较自由有关。唐诗反映社会现实的较多,宋词卿卿我我的较多,清代就不说了,著名诗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乾隆爷,其他人哪敢写诗啊,多少人因写诗把脑袋都写掉了。 本诗艺术性9.8,商业性9.7,总分19.5。第七名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同志很有点意思,不算是一个很称职的国家干部,这哥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爱摆酷,有事没事喜欢对朝庭说些风凉话,可谓党性原则不强,不与领导保持一致。看他写的诗,什么“前度刘郎今又来”、“我言秋日胜春朝”、“道是无情却有情”、“吹尽狂沙始到金”等,透出一股傲气,好象比别的干部要高出一筹一样。无怪他当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没半年就被砍下来。即使被砍,这位同志还是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死相,嘴巴上不肯吃半点亏。那年,在他被贬连州那个南蛮之地九年后被召回了首都长安,估计想再次启用他,可他到玄都观散散步,又写出了“玄都观内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这等与朝庭唱反调的句子,与国家机器过不去,自然又逃脱不了再次被贬的命运。本诗是刘同志公然藐视朝庭权贵的代表作,是他当年从和州奉如回洛阳,在南京凭吊古迹时写的。本诗借古讽今,以王导、谢安往昔的兴盛与现今寻常百姓家作比较,深刻揭露了世事兴亡和更替的自然规律。与李白同志的“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胜一筹。之后没几天,他在扬州遇见了居易同志,又写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看来这位同志虽然脾气又臭又硬,写诗的功夫还真不含糊。顺便说一句,唐代的皇帝们基本上都算是厚道人,象刘同志这样专与朝庭对着干的家伙,虽然前后经历了六任皇帝,可居然没有被砍头,而且居然还没撤职,而且还居然在他死前一直都在当不小的官,最后甚至还加了礼部尚书衔,虽然是虚职,但省部级待遇还是享受了,这就充分说明唐代是重视人才滴。再顺便说一句,象老刘这种傲七傲八、以哲学家自居的同志,居然写出了“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梢头”这样的宫词,是否虽然被贬多年,但经济上还很宽裕,家中妻妾成群所致。有兴趣的同志们可考证一番。本诗艺术性9.8,商业性9.6,总分第八名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前面已说过,唐代边塞诗较多,而且总体水平也较高。边塞题材比较容易融入感情,且大多数边塞诗人都有从军经历,对边塞、对征人都有亲身体会,故容易出好诗。但边塞诗基本上都是调子沉郁,多为悲愤、凄凉、郁闷之作,读边塞诗,心情沉重,一股忧国忧民的想法往往就冒了出来。本诗可算是个例外,就好象从张飞、李逵等同志笔下出来的一样,豪迈旷达,大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置生死于度外之势,跟“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杀了***,还有后来人” 有异曲同工之妙。兵哥哥们读此诗,估计是当头棒喝,糊提灌顶,精神为之一振。就是嘛,怕死还当什么兵。日落、星升、大漠,中军帐里,灯火通明,刚与胡人一战,大胜而归的将士们济济一堂,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大家手持白玉杯,杯中斟满了从胡人那里缴获的葡萄酒,随军乐手奏起了琵琶曲,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喝,喝死去球,怎么啦,喝高了,高了就高了,有啥好笑的,反正不喝死也说不定哪天会被杀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生亦何欢,死亦何惧,马革里尸、战死沙场。全诗雄浑激昂,势大力沉,抑扬顿挫,钪锵玫瑰,不愧为千年难遇的佳作。王翰同学诗名并不响,全唐诗仅录其十三首,除这首外,其它的小弟一概不知,估计知道的同志也不多。本诗可谓是王同学个性的真实写照,他恃才傲物,豪荡不羁,且为人极爽,常直言进谏,当属愤青一类,中央机关肯定呆不长,被贬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这哥们特有意思,别人被贬一般垂头丧气,可他倒好,照样吃喝玩乐、夜夜笙歌,好不快活,别人一个小报告上去,再次被贬。唐代诗人中一贬再贬的不少,前面的禹锡同学即是一例,可象王翰同学这样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再贬的,估计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老者。本诗艺术性9.8,商业性9.5,总分19.3。第九名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又是一首边塞诗,这是本十大排名中的第四首边塞诗,正印证了小弟前面所说边塞诗容易出精品的论断。作者李益同学,曾从军十年,对边塞生活有亲身体验,为人豪放,常横槊赋诗,口占一绝。本诗估计不是横槊赋出来的,横槊赋出来的诗常大气磅礴,燕山雪花大如斗之类。小弟认为,本诗是李益同学深夜突然想起远在千里之外家中的娇妻美妾,心生郁闷,有感而作。此诗写的是征人思乡之情,前两句写景,以边塞大漠上的绝妙夜景来衬托其凄凉,如霜的月光静静照在受降城外,让回乐峰前染血的黄沙变成雪白,万籁此俱寂,不知何人何处吹起了芦管,如泣如诉,随着如霜的月光洒遍大漠,战士们闻笛思乡,那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魂牵梦系,可古来征战几人回,不知能否再回到她的窗前┄┄,唉,如果小弟是受降城的司令官,一定要把那个吹笛的人抓起来,没收其笛,再赏他几军棍,晚上不睡觉吹哪门子笛,搞得士兵们都无心作战,估计是一间谍,专门来瓦解我方斗志的,不砍你头算是优待。李益同学的强项是七绝,其语言、韵律,堪与李白、王昌龄相较,唐才子传称其为“高适、岑参之流”,可见其边塞诗之出色。该同学早初为进士出身,当县长多年未见升迁,无奈之下投笔从戎,曲线救国,功夫不负有心人,象猴哥一样历经磨难,但终成正果,官到礼部尚书之高位,也算是功德圆满、出人头地了。本诗艺术性9.8,商业性9.4,总分19.2。5 第十名 金缕衣(无名氏)劝群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以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岳不群”们的眼光来看,本诗可能是反动黄色低级下流之作,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劝人抓住时机及时行乐。当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在上课时指出本诗意思是珍惜光阴,小弟认为那是扯淡,直觉告诉我且我更愿意认为作者的本意就是“行乐须及春”。是啊,少时不行乐,老大徒伤悲。年青时只知道象老黄牛一样埋头干事,年纪大了再想行乐,估计是拨剑四顾心茫然。小弟有位同事,50多岁的老帅哥,常常羡慕现在的年青人,他总说,现在年青人遇上了好时候,真好啊,我们年青时有精子没银子,现在有了银子却没有了精子,说话那表情,一脸羡艳、憧憬。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及时行乐带来的严重后果。当然,他们年青时情况特殊,那时组织上对这些管得紧,男女间拉拉手就会被人称为流氓。本诗作者有版本说是杜秋娘,看名字好象是个MM,小弟以为此诗似乎不象出自娘们之手,在一千多前的唐代,MM们敢说及时行乐的恐怕还不多,它应该是一位风度扇扇的花花公子在一次嘿咻之后随口呤出来的。不过如果真的是出自MM之手,搁现在准是位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估计也是一超芙蓉赛竹影的网络大红人。本诗艺术性9.8,商业性9.3,总分19.1。小结:唐诗中七绝最为人所喜闻乐见,相对而言也好写些,就好象小说中的短篇小说,古诗、乐府就象长篇、中篇小说,固然可读性强,但字数较多,需要完整的构思,有点麻烦;五绝象微型小说,太精炼,反而也不大好写。因此七绝中佳作甚多,如只选十首实在有点难,小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选出这十首的,漏掉了那是在所难免,小弟自己也认为,还有不少是可以参与十大竞争的,如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郑谷的“扬子江头杨柳春”、韩*的“春城无处不飞花”、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张旭的“山光物态弄春晖”、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等,皆为旷世佳作,但无奈名额所限,加之小弟个人喜好,只能忍痛割爱了。总体而言,小弟认为,从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情况看,李白、王昌龄、杜牧三位同学当分获七绝的金、银、铜牌。需要说明的是杜甫同学,与小白同为第一集团军的领军人物,却未有一首入选本名单,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主要原因是杜甫同学的强项为七律,唐诗三百首中,杜诗无一入选七绝,但有13首入选七律就是最好的证明。小弟印象中,杜同学的七绝好象只有一首“两个黄鹂鸣翠柳”,虽然是好诗,但给人感觉象“鹅、鹅、鹅”一样,小朋友读读还可以,如从一道貌岸然的北大教授的口中呤出这诗,那感觉大概和四十岁的男人穿裙子差不多。
诗词丨可倒读的千古奇诗,你知道几首?&
倒读诗是回文诗的一种。
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茶小洗丨语: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读来赏心悦目。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无独有偶。清代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朱杏孙词”一条,记其友人朱焘,字杏孙,曾以《虞美人》调作回文体:
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
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
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
空房翠影帘垂悄,月落中庭小。
蟀悲蛩病逗新愁,寂寂瘦灯凉夜一声秋。
除了这首之外,这位朱杏孙又有一首和友人的《虞美人》,诗词一体,更为奇妙: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更为奇妙的是,朱杏孙的这一首词,如果调整句读,又会成为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七律 ·舞东风
(明末清初)张綖
不见玉人留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少年抚景渐虚过,终日看花坐独愁。晓日倚罗稠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堤边柳色春将半,枝上莺声唤客游。
茶小洗丨语:
这种回文与一般回文不同,一般回文从最后一字逆读,它则只是四联的次序变化,实际是现代回文诗的先河。
有人把它改为一首通体回文的《虞美人》词,改成词后面貌一新(有人把它附会到宋·秦观身上,秦观词选中有此词,待考):
堤边柳色春将半,枝上莺声唤。
客游晓日倚罗稠,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少年抚景渐虚过,终日看花坐。
独愁不见玉人留,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
见清·沈雄《古今词话》:张綖律诗一首,向作舞春风,昔有此体,近复回作虞美人调者:
堤边柳色春将半。枝上莺声唤。
客游晓日绮罗稠。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
少年抚景惭虚过。终日看花坐。
独愁不见玉人留。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
寄怀素窗陆姊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靜燈殘未得留。風冷結陰寒落葉,別離長望倚高樓。遲遲月影移斜穀,叠叠詩餘賦旅愁。將欲斷腸隨斷夢,雁飛陣陣幾聲秋。
茶小洗丨语:
此诗格律工稳,回读又是一首合格律的《虞美人》词。
倒读:秋声几阵阵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叠叠竹斜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回文诗, 顺读七律 倒读虞美人
顺读七律(一)蒿馨若壁渗泉甘,落坠萧音画外酣。回听暮容飘凤尾,雾寒星冷合和簪。诗华洗炼清流质,舍道杯贪摄积婪。风貌吐晖情趣至,絮飞山水弄迷堪。
倒读虞美人(一)堪迷弄水山飞絮,至趣情晖吐。貌风婪积摄贪杯,道舍质流清炼洗华诗。
簪和合冷星寒雾,尾凤飘容暮。听回酣外画音萧,坠落甘泉渗壁若馨蒿。
顺读七律(二)婆娑种己抽枝碧,觉叶荷肩扰落残。栖约静川惊翼起,劲舟秋水曲中盘。眸投所及充盈色,冷滤秋岚染尽寒。涯下旧林无恋托,厚渊羁鸟旷穷观。
倒读虞美人(二)观穷旷鸟羁渊厚,托恋无林旧。下涯寒尽染岚秋,滤冷色盈充及所投眸。
盘中曲水秋舟劲,起翼惊川静。约栖残落扰肩荷,叶觉碧枝抽己种娑婆。
齐安居士原玉七律*清明蒿轮转影出重城,野径萧条楚汉横。寥寂墓山清泪洒,雾茫苍霭罩风声。诗零怨贵重莺鸥送,韵整悲丝竹马迎。尘域伴晖天乐动,淡愁凝梦叹清明。
虞美人*清明明清叹梦凝愁淡,动乐天晖伴。域尘迎马竹丝悲,整韵送鸥莺鹭怨零诗。声风罩霭苍茫雾,洒泪清山墓。寂寥横汉楚条萧,径野城重出影转轮蒿。
七律·秋婆娑玉露霜天碧,藻暗荷枯柳岸残。微雨圣淋花蕾破,劲风幽拂蕊珠盘。羞枝老去雁山暮,落叶秋来楚水寒。寻梦馆前凝瘦影,满池仙景结琼丹。
虞美人·秋丹琼结景仙池满,瘦影凝前馆。梦寻寒水楚来秋,叶落暮山,雁去老枝羞。盘珠蕊拂幽风劲,破蕾花淋圣。雨微残岸柳枯荷,暗藻碧天,霜露玉娑婆。
回文词始见北宋,据资料现存的回文词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双句回文词
苏轼才气纵横,在回文词中也多有戏笔。他就写过一首《菩萨蛮?夏景》,这首词采取双句回文形式,即连着的前后两句形成一个回文,将四句化成八句,构成全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残妆,妆残晚照闲。
苏东波还写过一首双句回文词《菩萨蛮?咏梅》: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菩萨蛮》词牌简介: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号称菩萨蛮队,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菩萨蛮》就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又: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还是苏轼,还是《菩萨蛮四季闺怨》,还是四首,真是服了他老人家了: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日。
手红冰腕藕,藕腕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井梧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梧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愁,愁宜不上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回文在中国古代无疑是很受欢迎的,有人以为回文词是“文人慧笔,曲生狡狯”,但没想到身为道学大儒、理教宗师的宋朝朱熹老夫子居然也染指其中,也搞了个《菩萨蛮呈秀野》来凑热闹: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樽酒绿荫繁,繁荫绿酒樽。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回读:浅寒春尽飞红晚,晚红飞尽春寒浅。繁荫绿酒樽,樽酒绿荫繁。好句诗仙老,老仙诗句好。芳年送恨长,长恨送年芳。
这首词正读采取双句回文形式,回读又采用本句回文。写落英飞尽,绿树成荫的暮春时节,词人饮酒思友,感概年华易逝。构思巧妙,不可多得。
朱熹还写过另外一首双句回文词《菩萨蛮 次圭甫韵》: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寒。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时醉多情,情多醉时醒。
在活捉了叛徒张安国之后的十五年,绝代词人辛弃疾在1176年写下一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据说写下这《菩萨蛮》寓意四首词的张安国,就是被他活捉的张安国。如果真是如此,其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但这《菩萨蛮》寓意四首的双句回文词写的还算是不错,这里选了两首:
  晚花残雨风帘卷,卷帘风雨残花晚。双燕语虚窗,窗虚语燕双。
  睡醒风惬意,意惬风醒睡。谁与语情诗,诗情语与谁?
白头人笑花间客,客间花笑人头白。年去似流川,川流似去年。
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红袖舞香风,风香舞袖红。
刘因也写过一首《菩萨蛮》:
水围山影红围翠,翠围红影山围水。 西近小桥溪,溪桥小近西。 隐人谁与问,问与谁人隐。孤鹤对言无,无言对鹤孤。 王寂也写过《菩萨蛮》: 碧空寒露松枝滴,滴枝松露寒空碧。山远抱溪湾,湾溪抱远山。 竹疏横岸曲,曲岸横疏竹。寒鹭宿平滩,滩平宿鹭寒。 之所以这样多人喜欢用《菩萨蛮》词牌写双句回文,就是因为这个词牌正好
双句对称,自然写起来得心应手了。
比如宋代的张孝祥《菩萨蛮》一写就三首:
渚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
淡妆秋水鉴,鉴水秋妆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白头人笑花间客,客间花笑人头白。年去似流川,川流似去年。
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红袖舞香风,风香舞袖红。
晚花残雨风帘卷,卷帘风雨残花晚。双燕语虚窗,窗虚语燕双。
睡醒风惬意,意惬风醒睡。谁语话情诗,诗情话与谁。
清朝最有才气的大词人纳兰性德也写过《菩萨蛮》,也是三首:
&&&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 客中愁损催寒夕,夕寒催损愁中客。
&&& 门掩月黄昏,昏黄月掩门。
&&& 翠衾孤拥醉,醉拥孤衾翠。
&&& 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
&&& 砑笺银粉残煤画,画煤残粉银笺砑。
&&& 清夜一灯明,明灯一夜清。
&&& 片花惊宿燕,燕宿惊花片。
&&& 亲自梦归人,人归梦自亲。
丁药园有一首写青年男女之情的《菩萨蛮》词,双句回文,真挚别致,反复吟味,情趣自见:
下帘低唤郎知也,也知郎唤低帘下。来到莫疑猜,猜疑莫到来。
道奴随处好,好处随奴道。书寄待何如?如何待寄书。
(二)通体回文词
通体回文词就是可以把一首词完全回文倒读,且符合格律。比如下面几首:
例如汤显祖杂剧《邯郸记》中,有崔氏人宫为奴,织回文词《菩萨蛮》感悟皇帝,词曰:
&&& 梅题远色春归得,迟乡瘴岭过愁客。
&&& 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
&&& 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
&&& 锦官当夕情,啼断望河明。
清代董元恺也有一首《浣溪沙?春闺》:
莺语听残春院晴,屏云倚共晚寒凝。黛痕愁入远峰青。
庭满落花香寂寂,声和玉漏夜清清。轻红拂梦晓来醒。
这几首词犹如诗,句句字数一样。就相对简单。
明人汪廷讷《玉楼春春怀》如下:
画图开处飞莺燕,新涨春湖垂柳线。架书淹日尽穷搜,下帏孤从棋弹倦。
挂檐晴翠山当面,如如悟却忘欣厌。泻玉寒泉绕石台,夜中归鹤栖松院。
《玉楼春》词牌简介: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定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宋朝郭从范有一首《瑞鹧鸪席上》:&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摇头。
晴雪片雪腰肢袅,晚吹微波眼色秋。清露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玉帘钩?
《瑞鹧鸪》词牌简介: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词律》认为“首句第二字平声起,不可误”,不可从,冯延巳“才罢严妆”词,第二字“罢”就是仄声。可见此调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体、八十六字体、八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五拍》、《天下乐》、《太平乐》、《桃花落》、《舞春风》、《鹧鸪词》、《拾菜娘》、《报师思》等。
清代毛奇龄也有一首《春晓曲》(木兰花)词:&
小屏山上西江曲,深处落梅寒簌簌。晓鉴菱开赭粉红,残灯穗卷香脂绿。
草头阶刬袜衩金,花里碧钩幡胜玉。绕凤双簧蜡炙新,蚤春惊破霜溪竹。
毛奇龄还有两首通体回文词《浣溪沙和任二王甫回环韵》:
阴柳垂庭山枕斜,禽鸣自上槛边花。深屏午梦隔窗纱。
瓮启冰牙蛆泻酒,襟披雪眼蟹潆茶。临妆晚扫淡黄鸦。
斜枕山庭垂柳阴,花边槛上自鸣禽。纱窗隔梦午屏深。
酒泻蛆牙冰启瓮,茶潆蟹眼雪披襟。鸦黄淡扫晚妆临。
《浣溪沙》词牌简介: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下片头二句多用对仗。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又名《山花子》。
词为长短句,大多不能象诗句和《木兰花》、《瑞鹧鸪》和《浣溪沙》这种格式与诗差不多的词牌一样句句对应地回文。因此,回文词写作相对要复杂点。
象《菩萨蛮》这样的词牌,由于前后两句字数一样,写成双句回文就比较简单,若要写成通体回文,由于句式长短及平仄格律的限制,就需要用破读法重新断句,才可回复成为一首完整的符合词谱格式的作品。通体回文词又比双句回文词要更难上一些了。
比如有人就觉得用《菩萨蛮》词牌写双句回文没有意思,觉得意思太重复了,这个人就是写了通体回文词《菩萨蛮 秋思》的邱浚。他序中言:予幼时尝读朱文公、刘静修文集,俱有《菩萨蛮》回文词,惜其随句倒读,不免意复,不知至尾读回为妙。已曾以“村居”为题作一阕,后失其稿,闲中复戏作此云。
正读:纱窗碧透横斜影,月光寒处空帏冷。香炷细烧檀,沉沉正夜阑。更深方困睡,倦极生悲思。含情感寂寥,何处别魂销。
倒读:销魂别处何寥寂,感情含思悲生极。倦睡困方深,更阑夜正沉。  
沉檀烧细炷,香冷帏空处。寒光月影斜,横透碧窗纱。
又如明朝卓人月的《菩萨蛮?合欢迎送》:
春宵半吐蟾痕碧,斜窥愁脸如相忆。空捻两三弦,朱扉寂寂然。依期郎践约,悄步人疑鹤。小舒轻雾纱,收袂蘸红霞。
倒读:霞红蘸袂收纱雾,轻舒小鹤疑人步。悄约践郎期,依然寂寂扉。朱弦三两捻,空忆相如脸。愁窥斜碧痕,蟾吐半宵春。
这首词,不仅难度高,而且用意巧。它正读是写等候、迎接情郎;反读时迎接之意转成送别,等候的情景便成了别离后的寂寥景况。类似还有很多:
比如宋朝王文甫的《虞美人·寄情》也是采用了通体回文的形式,此首词回读为另一首《虞人美》,两篇目意义几无差别,只是断句的地方不一样。都是写情人离去后,女子的颓唐和思念。
正读:黄金柳嫩摇丝软,永日堂空掩。卷帘飞燕未归来,客去醉眠欹枕、殢残杯。& 眉山浅(一作远)拂青螺黛,整整垂双带。水沉香熨窄衫轻,莹玉碧溪春溜、眼波横。
倒读:横波眼溜春溪碧,玉莹轻衫窄。熨香沉水带双垂,整整黛螺青拂、浅山眉。& 杯残殢枕欹眠醉,去客来归未?燕飞帘卷掩空堂,日永柳丝摇嫩、柳金黄。
注:殢(音ti),困扰。
《虞美人》词牌简介:《虞美人》一名,在乐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项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唐教坊曲名。《碧鸡漫志》云:《虞美人》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炎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行词,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本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完全相同。四用韵,两平两仄。第一句为七言句,平起仄韵。第二句为五言句,仄起仄韵。第三句亦为七言句,换平韵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协平韵,又第四句有者可余地四字略断为豆,但还是以九字到底为佳。又一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平韵。又一体 双调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与此异曲同工还有清代姚燮的《虞美人春闺》:
正读:钩帘挂月***半,醒梦楼归燕。晚风花落惹愁闲,剩得麝媒香碎、飐炉山。 歌声一啭娇云隔,断恨罗衫结。缕金鸳绣络双珠,彩袖薄回鸾镜、晓鬟梳。&
倒读:梳鬟晓镜鸾回薄,袖彩珠双络。绣鸳金缕结衫罗,恨断隔云娇啭、一声歌。 山炉飐碎香媒麝,得剩闲愁惹。落花风晚燕归楼,梦醒半宵春月、挂帘钩。
前面的通体回文词,都是正反读是一样的词牌,但有些词牌回读的时候除了字数限制还有平仄格律的限制,所以有一些词倒读不能读成同一词牌了,但可以读成另外一个词牌。比如清朝董以宁的《卜算子雪江晴月》: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酒中。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卜算子》定格: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仄。
倒读变成成词牌《巫山一段云》:
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看回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
咒鸥轻点点,飘絮舞盈盈。尽收酒中薄云阴,琼飞淡月明。
《巫山一段云》词牌简介: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乐章集》增两字,后片转用两仄韵,两平韵,与此不同。《巫山一段云》定格: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一个词读成两个词牌,所以叫双词牌。这种回文是通体回文的一种特殊形式。
(三)本篇回文词
苏轼实在才气太高,喜欢玩技巧,他还写过其它很多后半篇就是前半篇的回复的本篇回文词,比如这首《西江月泛湖》:
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
燕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
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
《西江月》词牌简介:《西江月》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西江月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定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还是苏轼,还是《西江月》,你不得不服啊!《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沏映艳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艳映沏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当然也少不了弄弄这些东西,如他的《西江月“用僧惠洪韵”咏竹》词:
细细风轻撼竹,迟迟日暖开花。香帏深卧醉人家,媚语娇声娅姹。
姹娅声娇语媚,家人醉卧深帏。香花开暖日迟迟,竹撼轻风细细。
这首词的下阕是对上阕的回读。轻风撼竹,日暖花开,在这样的春日里,伴随着家眷的娇媚软语,而醉卧深闺,表达家居生活的闲适。
下面一首张埙《虞美人?春夜回文》也是一样:
青灯冻入寒梅小,历历筝弹妙。细香东阁梦成初,只怕凤绡鲛灯、隐衾孤。 & 孤衾隐泪鲛绡凤,怕只初成梦。阁东香细纱弹筝,历历小梅寒入、冻灯青。
清人万树的《南乡子?闺怨》亦是本篇回文词:
衾染泪香红,冷睡吟哀忆恋空,忘尽盟誓深似海,谁同?意蜜心诚独有侬。&& 侬有独诚心,蜜意同谁海似深,誓盟尽忘空恋忆,哀吟。睡冷红香泪染衾。
《南乡子》词牌简介: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五代人词略有增减字数者。南唐改作平韵体,《张子野词》入“中吕宫”,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宋以后多遵用之。
(四)诗词双回文
还有一些格式非常奇特的回文诗词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如下面这首清代才女张芬的《虞美人?寄怀素窗陈妹》:& 秋声几阵连飞雁,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怨赋歌诗,叠叠竹梧移影、月迟迟。   楼高倚望长离别,叶落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静夜幽庭小掩、半窗明。& 倒读时重新断句,改变字数后,就变成一首七律: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落叶,别离长望倚高楼。& 迟迟月影移梧竹,叠叠诗歌赋怨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张芬所制还可变化为诗词皆可回文,名曰“七律虞美人词合璧回文”。当然词回文之时需要点破原句。“七律虞美人词合璧回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此“合璧回文”近现代学人仿做甚多。如的清人朱杏孙《虞美人》词云: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将词重新标点(也可以说是将倒读词再次倒读),乃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则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现代李知其仿上面朱杏孙的回文词,也做了一首《虞美人》倒读成词《虞美人》,也可成回文七律诗:
时来冷雨秋凉峭,醒梦诗怀绕。月明辞泪怨愁情,夜寂,断魂归恨客心惊。 & 枝疏落叶枯残日,雁唳驰风疾。苦声悲笛暮船征,远岸,露堤幽树玉蝉鸣。
倒读为词《虞美人》:
鸣婵玉树幽堤露,岸远征船暮。笛悲声苦疾风驰,唳雁日残枯叶落疏枝。  惊心客恨归魂断,寂夜情愁怨。泪辞明月绕怀诗,梦醒峭凉秋雨冷来时。
再次倒读则为七律:
时来冷雨秋凉峭,醒梦诗怀绕月明。
辞泪怨愁情夜寂,断魂归恨客心惊。
枝疏落叶枯残日,雁唳驰风疾苦声。
悲笛暮船征远岸,露堤幽树玉蝉鸣。
然后再将倒读的诗,再次倒读成另外一首七律:
鸣婵玉树幽堤露,岸远征船暮笛悲。
声苦疾风驰唳雁,日残枯叶落疏枝。  
惊心客恨归魂断,寂夜情愁怨泪辞。
明月绕怀诗梦醒,峭凉秋雨冷来时。“床前明月光”被误读了千年: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李白若健在,肯定被气死
静夜思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当时在扬州旅舍。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由于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原本的字义已产生了变化,难免以讹传讹,出现“千年误解”。而最为人熟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的"床"字的意思,被人们错误理解为"床铺或睡卧"。李白要是健在,估计会被气得晕死过去。— 此床非彼床诗中的"床"是指"井栏,井边"之意,所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正确解释: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正读、倒读皆成诗——古诗文的不朽魅力,令人惊叹 儒风大家“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东坡居士的这首诗,大家可还记得?虽是游戏之作,却深见遣词功力,正读、倒读皆成章句。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独特体裁,给人绵延无尽的美感。
馆藏&1387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姓女孩取唐诗的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