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李琪到底是谁保险到底还能不能买

香港保险不能想买就买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热门推荐:
  传递最新理财资讯信息分享最好的理财产品和投资方案
  欢迎免费订阅公众微信号:weilicaisong
  更多交流和学习请加个人微信:tongbaweilicai
  昨天,银联国际深夜回复“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一事,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
  不过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不过,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
  所以,香港保险到底还能不能买?是不是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都可以买,人寿险全部都不可以买了?
  其实不然,且听我慢慢说来。
  第一,以上银联国际所说的是指持有银联卡购买香港保险的情况,并非说香港保险不能买了!如果你是用VISA、支票、现金、电汇等方式。那就不受银联以上规定的限制了!不过按外管局的规定,外汇一年之内不要超过5万美元就没有问题啦。
  第二,早一点咨询了保险业的相关人士,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受昨天的消息影响。而人寿险和储蓄险今天(29日)还是可以购买的,不过保费(注意,不是保额!)要求在5000美元以下,而且一天一张银联卡只能限额刷5000美元。由于之前外汇管理局对刷卡笔数并无限制,所以刷卡刷到手软式的大额保单换汇仍在香港屡见不鲜。
  第三,之前已经购买了大额的人寿保险怎么办?续费什么会不会受影响?就像第一点所说的,你可以用除银联之外的手段支付,包括VISA、支票、现金、电汇,同样年不能超5万美元。或者你可以用多张银联卡或者分多天支付。
  如论如何,昨天的消息已经证明,去香港买保险这个口已经逐渐收紧了。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8月31日披露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新造保单保费额为301亿港元,占上半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的36.9%,并接近去年全年总和(316亿港元),而2010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为44亿港元,仅占香港总保费规模的7.5%。五年多的时间里,内地保单占比已激增五倍。
  早一点的朋友上个月去香港买保险,称那情形就像是内地人在抢房子一样,自己看下图体会一下吧。
  这种情况近期更是愈演愈烈。
  一是因为10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增加,人民币兑美元跌势明显较此前更为猛烈。10月28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8关口,离岸人民币更是跌破6.79直逼6.8的关口,人民币持续贬值无疑加速了人民币通过香港保险渠道外流速度。
  二是香港保险可以提供以美元计价的保单,可以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资产减值,对高净值人群有很大吸引力,部分人还将保险作为避税的手段之一。
  三是香港保单与内地保单相比,早一点通过自己购买香港的经验总结出有几个优点。
  1、同等条件下香港保险的承保费用更低,赔偿条件相对比内地的好,比如重大疾病保险,部分险种只要医院出具证明保险就赔,还可以多次赔付;
  2、同等条件下香港保险的承保广度更广,一样的保额可能香港保险承保的疾病种类更多;
  3、储蓄分红类保险收益相对较高;
  4、说的是香港人平均寿命比大陆要长,所以精算师在做模型的时候开的赔率比较厚道,也就是说内地去买重疾险就占便宜了。
  基于香港保险大火的这种情况,今年6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有关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5条风险提示,重点强调了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同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年内曾公开表示:“如果是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对这种保险类产品,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未明确允许。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操作这种属于未开放的境外保险类产品,存在大量风险。”
  所以呢,买保险一定要自己选择合适的,同时要选择靠谱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事情做好沟通,而且要自己过去香港面签!Ok,这很重要。
  不过在这里,早一点也要提醒各位,买保险某种程度上是属于负和博弈,你们交的保费本身就包含了风险概率、销售提成、运营成本、保险公司利润,人家保险公司还有精算师把关呢,所以怎么算保险公司应该都是不会亏钱的。所以保险并不是多多益善,特别是对自己生活还存问题的低收入人群,买不买商业保险呢,在这里是不太建议的。
  负和博弈,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它既包括一种两败俱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他也包括另一种“胜者”取得的利益小于“败者”承受的损失的博弈。
  买保险呢,你要是挂了保险公司不能让你活过来,你要是得治不好的病,保险公司还是治不好你,除了给你钱,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但是为什么还是要买呢?比如说重疾吧,买了呢起码你病的时候,赔偿的金额可以给你治病,病是病了,万一技术进步了能治好呢?!!还有就是不会给家庭造成太大的负担,现在很多情况就是一得重病就拖累整个家庭坍塌。
  所以呢,如果你有余钱,对家庭主要收入人员还是应该买一份合适的保险。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同样去香港买保险,为什么他赚了你亏了来源:新浪财经去香港买保险是土豪的游戏,通过赚和亏的差别,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两类:聪明幸运有远见的,和其他。同样是去香港买保险,为什么有人赚,有人亏?小编用二组案例告诉你。一个买在“关门”前,一个买在“关门”后2016年初,赵先生趁元旦假期,揣着存有1000万存款的银联卡从内地赶赴香港,投保了一份具备储蓄和投资功能的寿险。2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银联重申对境外保险类商户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限制,释放出对境外保险的限制信号。10月29日,银联国际声明,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用银联卡支付,但单笔交易不得超过5000美元;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这一新规将最受内地客户欢迎的分红险和寿险拒之银联门外。11月初,不爱看新闻的钱先生揣着存有1000万存款的银联卡从内地赶赴香港,也想投保具备储蓄和分红功能的保险,却被告知投资性险种已禁用银联支付。钱先生看了看可以投保的消费型险种:意外险、医疗险、旅行险、交通运输险,他根本不需要,而且在内地与在港投保的区别也不大。虽然勉强看中几款高端医疗险,但需要购买险种为寿险或分红险的主险才能将其作为附加险购买。钱先生询问后得知,他可以在香港开设个人银行账户,将个人国内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或用VISA、MasterCard支付。幸运的是,钱先生随身带有一张VISA美元卡,但50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需支付1.5%的货币转换费——银联卡里空有1000万,还是要支付不菲的手续费。虽然与赵先生相比,钱先生亏了,但与2017年才去香港买投资型保险的后继者们相比,钱先生也算是赚了:已有大保险公司宣布,自日起,客户持VISA、MasterCard卡,首期保费须收取刷卡手续费2.9%。此外,虽然目前香港保险公司暂时接受刷双标(银联和VISA或银联和MasterCard)银联卡之方式缴付首期和续期保费,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渠道被堵死只是时间问题。对香港保险的限制层层垒起,门已关,关门后再勉强挤入,就要接受限制或多花钱。一个富人去香港买保险,一个普通人去香港买保险周大爷今年50岁,是内地富裕型中产。对投资理财颇有研究的他在2010年就去香港购买了储蓄型终身寿险,属于香港保险最早的一批受益人。吴大爷今年也50岁,家境是小康水平。今年年初,他反复看到人民币贬值、香港保险火热的新闻。2月4日,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单笔限额5000美元后,一位客户匆匆赶到香港买保险,为刷足支付所需的1000万港币而在港呆足4天,刷260次卡,输260次密码,凭单像砖头一样厚——这则新闻激励了吴大爷,他也分批取出了之前的理财款项,攒足30万人民币,去香港买了一款供款期10年的重疾险。这款重疾型保险,单年保费为2500美元。吴大爷很快就发现自己虽然一时冲动买了保险,但供款非常吃力。然而,考虑到毕竟辛辛苦苦跑到香港,弃保又要损失不少本金,只能省吃俭用,咬牙扛下来。看着遥遥供款期,吴大爷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10年后收到期待中的丰厚回款。有业内人士称,从购买的保险类型看,工薪族更应配置重大疾病险,富裕阶层更适合投资储蓄型产品。不过,如果去香港购买的重疾险保额低于15万美元、100万元人民币,算上汇率风险和赴港成本,就未必划算了。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处于贬值通道,利率也长期走低,拉高了香港保险等境外资产的估值。但保险投资较为特殊,期限动辄十年、几十年,期间汇率波动和货币贬值因素难以预测,虽然这是富裕阶层配置海外资产的热门通道,却未必适合普通人群。-END-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金融最前线金融最前线金融资讯,第一新鲜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还能去香港买保险吗
  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而人寿险有着资本项目投资性质。”  ――银联国际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还能去香港买保险吗》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香港保险怎么买,必须去香港才能买吗?__理财频道 - 融360
香港保险怎么买,必须去香港才能买吗?
香港保险怎么买,必须去香港才能买吗?
香港保险怎么买?必须去香港才能买吗?能不能在内地买?融360小编告诉你。
  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香港保险由于具有更广泛的投资渠道,有望获得较高的收益,受到内地居民的追捧。那么,香港保险怎么买?必须去香港才能买吗?能不能在内地买?小编告诉你。
  最近经常有人问融360小编:&在内地买香港保险有效吗?&
  答案是确定的:无效!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保单的法律效用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不受内地法律保护,那是否受香港法律保护?虽然可以寻求香港保险业的监理保护,但需要保险公司备存充足资料,如完整及经核证无误的入境记录副本等,以证明保单确实是在香港承保的。
  不过,无论如何,投保香港保险需要本人亲自去香港办理,内地出售的香港保单即所谓&地下保单&,不但保单无效,还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在理赔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旦出事,无须本人去香港,只要把相关单据寄过去,就可以进行赔付。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娱乐圈到底有多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