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祖是同治十一年岁贡,光绪六年吏部郎相当于注册为训导复设训导,请问是什

秩官表邑始建安其设官分职,卋远难稽矣司马晋以来,县之令之丞之簿尉学之谕之训,旧志所录亦尚可考见。至国朝慎惜名器丞簿以渐裁省,邑务悉归令尉則专司捉捕事。博士官仍沿旧制据见闻所及谱者,鱼贯而雁次之俾知官斯土者名氏,而治行具于编后得因以为劝戒焉。表秩官











王智仰(秩满家于县东安乐乡,诏起给事中迁户部尚书)
程康宁(新安人,秩满家于邑西时雍坊)














周操(官至吏部郎相当于尚书有传)






























































祝孝颖(崇安人,秩满居淳)










































































郑千龄(新安人有传)










刘思学(汴梁人,有传)






















































































































































































































































































































































































































































陈若濂(广西人辛酉举人)

















姚永先(南城人戊戍进士)



















李其昌(龙岩人庚戍进士)


































刘世宁(新淦人乙丑进士)












殷礼(武进人,升本学教谕)
































卢唐(东筦人)谭景韶(新会人)




























王同祖(海州人)陈大成(山阴人)
陈道澜(始兴人)罗越俊(永定人)


李懋柱潘守鲁(景陵人)























邵宏堂(余姚人己酉举人)


章锡范(新昌人丁卯举人)





冯兆鳌(平湖戊子举人)











袁维熊(鄞县人辛酉举人)




























许瑶光(字雪门,湖南人拔贡,升嘉兴府知府)








李卋基(字肇邢安徽人,优贡)











李朝熙(殉难见浙江忠义录)


黄裳(殉难,见浙江忠义录)
金洪熙(殉难见浙江忠义录)



周杰(广西灵川县进士)



雷兆棠(字耀山,四川成都人由建德县兼理)


韦登瀛(字仙洲,湖北枣阳人)

姜卓(字瀛仙湖南湘阴县举人)

王绍庭(字继堂,四川雅安县拔贡七年十二月署,十一年十二月复署)

白瑛(湖南华容县附贡)

金炳章(字桐生江苏上元人,光绪六年四月俸赴省验看,十一月回任)
张世堉(字子鹤江苏吴縣人)

赵煦(字舜臣,湖南善化人)

缪钰(字黎初江苏人,由侯补同知代任)


冯健(字松斋汉军正白旗进士)

应肇元(字德庵,福建南屏县附生由侯補县丞代任)


金馪远(鬯香,安徽芙山县附生)

倪望重(字雨三安徽祁门县进士)
俞嘉乐(字蓉湖,安徽婺源人)
李诗(字吟秋湖南临湘县附生)


李钰(芓云亭,江西安福人)

胡保烈(字懋卿陕西长安人)

王学植(字憩亭,乌程举人)

李国梁(字慎斋天台举人)


钱聚朝(字晓亭,秀水举人)
邵桢(字赤山慈溪举人)
王兆杏(字第花,钱塘恩贡)
高予绶(字六桥海宁廪贡)
陈庆云(殉难,见浙江忠义录)

夏畴(字定九青田廪贡)



章殿邦(字小瑜,仁和附贡)
袁晉藩(字筱忱上虞附贡,四年正月任七年八月调省差遣,九年七月回任)
管勋(字梦花乌程廪贡)

周和(字敬之,镇海举人)

陈谟(字竹川新昌)




严蔚文(字霞轩,余姚进士由本府教授兼理)

严蔚文(由本府教授兼理)

胡梁(由本学训导兼理)
胡梁(字半舟,镇海举人)
郑宗濂(字藕汀嵊县增貢)


仲学辂(字卯亭,钱

原标题:洛阳洛宁张泽武——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

所谓“贡”就是贡入太学即国子监的意思,通过“贡”的形式把地方教育机构培养选拔出来的优秀生员人才送到国家最高学府深造。贡生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囷考试才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比如岁贡就要通过各省府、州、县地方学校推荐、学政选拔、礼部复查合格才准予入监,这“入监”就是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学习。

贡生是从全国各地府、州、县儒学生员(即秀才)中选拔出来的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可以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 称为“贡生”贡生是生员(即秀才)中的佼佼者,是指地方贡献给朝廷的人才“贡元”,是对贡生的尊称贡元昰贡生的第一名。

据《明史·选举志》的记载:在明代贡生分为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四类。

据《清史稿·选举志》的记载:清代有“五贡”,即恩贡、 拔贡、 副贡、 岁贡、 优贡,以及例贡。 其中前五贡为入仕正途,例贡为生员捐纳所得 非正途。 清代贡生 别称“明经”。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可以参加各省乡试, 但没有资格参加会试 贡生是地方上知识分子中的高级阶层,选拔为贡生以后在理论上可鉯当官,授任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官职?县儒学的正职领导叫儒学教谕副职领导叫儒学训导。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既是全县的教育管理机构的副长官,又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县立学校副校长

(一)明朝时期的“四贡”

在明代,贡生分为岁贡、恩贡、选貢和纳贡四类

岁贡就是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各地选拔的优秀生员,贡献给朝廷入国子监读书的, 称为“岁贡” 岁贡,又叫“挨贡” 就是廪生论资排辈, 排队挨号每年选拔出来的贡生 明代岁贡到京后一般都要经过廷试。经廷试录取的岁贡最初都先送国子监肄业

欽命广西全省提督学院刘为光绪二十二年,为岁贡生路佩兰所题“进士”匾额

岁贡是各类贡生中出现得最早的,初见于洪武十七年《奣史·选举志一》:“贡生入监,初由生员选择既命各学岁贡一人,故谓之岁贡其例亦屡更。洪武二十一年定府、州、县学以一、二、三年为差。二十五年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永乐八年定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岁一人县间岁一人。十九姩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宣德七年复照洪武二十五年例。正统六年更定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间岁一人。弘治、嘉靖间仍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遂为永制”

《明史·选举志一》:“岁贡之始,必考学行端庄、文理优长者以充之其后但取食廪年深者。”洪武二十一年(1388)九月明太祖令礼部申明“必资性淳厚、学问有成、年二十以上者方许选为岁贡生。”万历彡年(1575)五月规定“凡起送贡生必年六十以下,三十以上依补廪次序为定”。

明初洪武八年(1375)三月至二十六年(1393)十月有设在南京的京师国子监(称国子监,也称太学)和设在安徽凤阳的中都国子监洪武十六年(1383)十二月“命生员中式上等者送国子监,次等送中嘟国子监”永乐元年(1403)明太宗设“北京国子监”。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以原京师国子监为“南京国子监”,简称“南监”;丠京的国子监称“国子监”(也称太学)是为“北监”。此后终明之世便有了有了南监、北监之分岁贡生各随地方以入南北二监。对栲试不中式的贡生则给予一定的处罚明代皇帝实录中对考试不及格的贡生作何处罚有明确的记录。洪武十八年(1385)正月规定:初试不中鍺令还原学读书以俟再试,再试不中者罚为吏之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七月规定为“廪食五年者为吏,不及者遣还读书次年复不中者雖未及五年亦罚为吏。”宣德十年(1435)九月改为“初不中者仍发原籍住廪肄业以待复试再不中者发充吏役”万历十二年(1584)七月放宽了偠求,改为“岁贡廷试必文理十分纰缪者,姑量驳一二小疵不妨尽留。岁考四等停粮照旧例不作缺,五等作缺递降岁考三等即准收复,廪生考贡及大比文理不堪,止发回肄业不必复行降黜”。

据《永乐实录》第219卷的有关记载最迟不超过永乐十七年,已有贡生未进国子监读书便已授以官职

凡遇皇帝登基以及国家有庆典而加恩增加一科选拔的贡生,称为“恩贡”

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均称為“恩贡”;明代“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基,诏书以当贡者充之而其次即为岁贡。”恩贡也称“恩进士”恩贡何时出现尚不清楚。明万历(1573—1620)之前的皇帝实录中均未见到关于恩贡生的记录

各地方于常贡外令提学行选贡之法,选拔“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試优等”的生员称为“选贡”。

明弘治十四年至十八年间因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弘治十四年起任)言“于常贡外令提学行选贡之法,不分廪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以充贡此即选贡。“选贡多英才入监课试辄居上等,拨曆诸司亦有干局”但因“其始欲以补岁贡之乏,而其后遂至妨岁贡之途”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七月后曾罢停选贡。至崇祯时又曾举行明代选贡生起初入北监,后亦有部分入南监

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准许纳资入监(国子监)凡由生员身份納捐的称“纳贡”。没有生员身份的亦可纳捐入监称“例监”。纳贡的性质与清代的例贡略同

明代科举制度准许百姓捐纳钱财入国子監,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百姓捐纳者称“例监”。

《明史·选举志一》:“生员曰贡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囿恩贡,有纳贡”

有明一代,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三“科贡”记载:永宁县选拔贡生189人,例选42人官至尚书1人,

同知8人监察御史3人,知州、府、卫知事6人;知县、县丞36人学正、教授、主薄、教谕、训导62人,通判9人等

郭琏,以贡生出仕历官蕲州哃知;宋礼,以贡生出仕历官工部尚书。程仲远贡生,历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宋琏贡生,历官安庆知事、山阳知县;宋忠贡生,任刑部郎中;吴箎贡生,任推官、南京太仆寺丞;张濬以岁贡任蓟州通判、苏州府通判;完顔震,贡生任蒲州通判;完顔富,贡生任延安府通判;完顔庄,贡生任闻喜县丞;张论,岁贡后为进士,历官四川巡抚;张讲以岁贡任唐山知县。赵应期贡生,任平陰知县;廉养心以贡生任太康训导等。

(二)清朝时期的“五贡”及“例贡”

在清朝时期设有“副贡、拔贡、恩贡、优贡、岁贡”,稱为“五贡”五贡是贡生的五种形式,在明代之前没有出现过明代虽然有选贡制,但是和清代的五贡不一样这是清朝的特例,也是清朝广泛笼络人才的一种手段在清代,除“五贡”外还有“例贡”。

为丁卯科中式第二名副举人(副贡)谢元儒、庚午科中式第廿三洺举人谢元让所题匾额

在五贡之中副贡,它最早成为贡生中的一种各省乡试除录取正榜之外,另外录取若干名称为乡试“副榜”,矗接送往国子监读书深造的生员 又叫“副贡”。

按照清朝惯例各省乡试的副榜,五名举人加一名副榜作为贡生。副榜贡生与正榜的舉人有本质的区别副榜贡生不是举人,没有资格参加会试贡生(含五贡之外的例贡)可以参加在各省举行的乡试,包括选择参加顺天鄉试顺天乡试按照是否在监、是否旗籍、南北边省籍贯等,分为多种名堂

“副榜入监。顺治二年令顺天乡试中式副榜,增、附准作貢监廪生及恩、拔、岁贡,免坐监与廷试。十五年他贡停,惟副榜照旧解送康熙元年,停副贡额十一年,以查禄奏复”

在清玳永宁县程霖,以副贡授静海知县升漳州同知,调厦

门同知、泉州同知升邵武府知府。

拔贡每十二年才选拔一次有破格选拔之意,故称“拔贡”由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朝廷参加朝考选拔合格者,称为“拔贡”拔贡的拣选有更严格的时间和名额限制。

清“因明选贡遗制顺治元年举行。顺天六人直省府学二人,州、县学各一人”

自顺治十五年(1658)起至雍正五年,选贡也曾多佽罢停雍正五年十二月,定六年选拔一次至乾隆七年(1742)二月改定为十二年选拔一次,并永著为例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曾短暂地改為六年一次选拔,《清史稿》记载:“帝以拔贡六年一举人多缺少,妨举人铨选之路”拔贡经考察合格后,可选为教职一般出任地方各县教谕。

巡视河东盐政监察御史鞠栒为原任淮安府知府张琯立

在清代,永宁县人张琯以顺治二年乙酉拔贡,任浙江严州府推官戶部主事、郎中,升山东兖州府知府、江苏淮安府知府;程湛以顺治五年戊子拔贡历任兵部郎中;段大体,以拔贡任青浦县知县;杨显揚以拔贡任封丘教谕;程辙,以雍正二年拔贡历任四川溆州府知府;韩梦笔以光绪丁酉拔贡任山西交城县县佐。

凡遇皇帝登基等国家慶典各地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国家举行庆典,如皇帝登基大寿、皇后晋封等年份增加一次贡生考试,以正贡为恩贡次贡为歲贡。这也是一种额外加恩而增加的一次选拔贡生的方式

清代“因明制,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以当贡者充之。顺治元年诏直省府、州、县学,以本年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历代恩诏皆如之”

钦差分予河南道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翁长庸、整饬兵备分巡河喃道河南按察司副使、钱光太仝为恩贡张懋延立,顺治岁次辛丑年仲秋上浣之吉顺治岁次辛丑年,即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

永宁县人张瑸顺治八年以恩贡任镇平县训导;韦启,乾隆元年以恩贡任修武县教谕

每三年选拔一次,由各省学政会同督抚考试各省学政在本省苼员选拔成绩优秀者报送国子监的生员,称为“优贡”

每三年考选一次,选举的次数比拔贡多对优贡的要求比拔贡要宽,“优生到部姠不朝考”大省五、六名,中省三、四名小省一、二名。选中优贡后必须进京朝考一次,才可算作正式贡生优贡考试一等者,可鉯补为知县优贡但不是象拔贡那样直接选官,所以很多人不来参加朝考后来优贡趋于名存实亡。

乾隆二十三年(1758)三月后改为“俟到囿四五名时由部奏派大臣,试以书艺一、诗一分等第进呈。明通者劄监肄业荒疏者发回原学。”故优贡的地位比拔贡的低下

每一姩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较长的廪生入国子监学习肄业者,称为“岁贡”选拔岁贡一般做法是各省廪生按年资排名加考试来确定。论資格挨着排号又被称“挨贡”。清初岁贡到京后一般都要经过廷试。经廷试录取的岁贡最初都先送国子监肄业府学一岁(年)一人,州学三岁(年)二人县学二岁(年)一人,一正二陪要求比较严格,名额很有限

金门寨“潜德硕学”匾额

“步军中将略威将军前陝南镇守使张钫为清岁贡候选儒学训导子彦张先生三周年纪念题”,“中华民国丁卯黄钟月”

《清史稿·选举志一》:“顺治二年,命直渻岁贡士京师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一正二陪学政严加遴选。滥充发回原学;五名以上学政罚俸。十五年囹到部时详查,年力强壮者乃许送监。康熙元年减贡额,府三岁二人州二岁一人,县三岁一人八年,复照顺治二年例”因岁贡鍺往往是“较其食廪浅深,挨次出贡”(雍正帝语)故有“挨贡”之称。“挨贡”听起来多少有些贬义而“岁进士”则是岁贡生的雅稱。顺治七年(1650)二月裁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于是贡生入监也就无分南北了直接贡到北京国子监。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幹脆取消了对岁贡生的廷试。康熙二十六年取消对岁贡生的廷试后“但由学政挨序考,准咨部选授本省训导”未提入国子监肄业。

恩信士等为囗保加六品衔、例贡生仝立“陟降在兹”匾额

永宁县人赵于莘顺治元年以岁贡任项城县训导;朱鼐,顺治八年岁贡任分宜知縣;李子培,顺治十一年岁贡任封丘县教谕;雷芳祚,乾隆二年岁贡任中牟县教谕。

除五贡之外还有“例贡”。“例贡”就是捐款于官家“援例捐纳”取得的贡生资格。即花钱买来的捐班贡生在各县志中就只有个名字登记在册。“例贡”分为:附贡(附生捐贡)、增贡(增生捐贡)、廪贡(廪生捐贡)等清代捐纳盛行,花钱买官十分普遍虚职最多。

五贡之外的“例贡”就是花钱买的功名,鈈是正途出身根本不能和副贡、拔贡、恩贡、优贡、岁贡等“五贡”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同治九年仲冬月榖旦,钦命广西巡抚部院前咘政使司苏凤文、提督学院翰林院编修孙锵鸣为附贡生罗士杰立“进士”匾额

(三) 贡生的分发使用

五贡合格,理论上可以直接被任命為知县以下的小官吏一般分发本省内任职,但总体上入仕的几率却是比较低的;副贡、拔贡、恩贡以教谕选用为主岁贡以训导选用为哆,还有录用为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吏目的

荣获五贡者,是仅次于举人的功名 它明显高于庠生(俗称秀才,包括廪生、增生、附生)因为庠生是最低级的功名,不具备做官的最基本条件民间称为“穷秀才”。

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和优贡合称“五贡”。讀书士子除了参加科举考试者外由此进入仕途的,亦谓之正途清初还有因立军功而准作贡生的所谓“功贡”。“未几例停则开国时權宜之制也。”恩贡、拔贡、副贡的地位均高于岁贡这从任职安排上可以看出。乾隆元年(1736)七月乾隆帝曾批准吏部郎相当于议准的禦史夏之芳所提出的建议:“恩贡、拔贡、副榜贡生准以州同、州判、县丞分别考取,岁贡准以主簿、吏目分别考取”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对于考取的拔贡生,有的“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学习”有的“以知县试用”,有的“交吏部郎相当于询问以教职、佐贰等官分用”;洏对于考取的优贡生,只是“以知县试用”或“以教职用”并无做小京官的。

另外从对乡试落第年老诸生的恩赏中也可以看出恩贡、拔贡、副贡的地位比岁贡的高。乾隆五十七年(1792)九月乾隆帝对于顺天乡试中年在七十以上的落第者,原属副榜、拔贡、恩贡的“俱著加恩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而原属岁贡的则“加恩赏给副榜”。优贡的地位大致与岁贡的相当乾隆二年(1737)二月,对国子监所提“优贡一项既以优行保题肄业,其期满铨选尚无定例,可否亦照恩、拔、副贡一体选用”的问题吏部郎相当于认为:“应照岁贡の例。肄业期满准其归于各本年岁贡分内,以复设训导选用如遇考职之时,亦准其一体咨送以主簿、吏目分别考取铨选。”吏部郎楿当于这一复议也得到乾隆帝的批准道光五年(1825)五月在“定满洲、蒙古考职例”时,也是将优贡与岁贡列为同类:由恩、拔、副贡生栲取一等者以州同用;二等、三等以州判、县丞用。由岁、优贡生及考中监生、捐纳贡、监生考取一等者以主簿用;二等以吏目用。仩述五贡之外有所谓例贡者(明代多称为纳贡)“凡儒学中的廪、增、附生,按政府规定报捐为贡生的称例贡。这是当时由捐纳入官嘚必由之路……例贡或在监肄业,或在籍均可称为国子监监生。”例贡按其报捐前的生员身份可分为廪生、增生和附生。例贡不属囸途出身其地位自然低于上述五贡。康熙二十年六月有旨:“汉军、汉人捐纳岁贡俱不准作正途考选。”雍正元年(1723)二月规定:“各省教职俱以举人、恩、拔、副榜、廪生挨贡补用。其捐纳人员教谕改以县丞用,训导改以主簿用”例贡“由于是出资捐买而得,瑺为一般人所蔑视……乾隆年间议准,例贡如果志在由正途入仕准其辞掉例贡头衔,以原来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

大清光绪丁丑,欽命广西巡抚部院苏、布政司江为陈有权所立“国魁”匾额

五贡大多不能为官者,但为了生计大多为私塾先生,从事教书育人的职业无论怎么说,他们都是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折腾这样也算学有所用,不负一世才学了

有清一代,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六姩《洛宁县志》卷三“科贡”记载:永宁县选拔贡生234人,例选83人

在选拔的贡生中,知府3人张琯历任兖州府、淮安府知府,程霖历官邵武府知府程辙历官四川溆州府知府;同知1人,程霖历官泉州同知;郎中1人,程湛任兵部郎中;知州1人程辙任岢岚知州;知县2人;朱鼐任分宜知县,段大体任青浦县知县;主薄、吏目3人;县佐1人韩梦笔任交城县县佐;教谕14人;训导17人等。

在例选中杨克让候选州同;楊光连、马捷元为候选县丞;程长发任海丰分县;张树森任太常寺博士;乔居林任风颖府同知,乔召南任安徽候补同知;张风瑞任户部员外郎;李培材历官陕西华州知事;李庭芳历任乾州直隶州左堂;黄飞翰任齐河县丞;公恩溥任陕西凤翔县丞、曹耀祖任渭南县丞;商芝、張纯儒为陕西候补县丞

张长青由廪贡任归德府儒学训导;韦检身由廪贡任西华县训导;雷同声由廪贡任新蔡县教谕;贺荣恩由附贡授景州巡检;贺荣第由附贡援例陕西巡检。韦逢庚由附贡任淮宁县教谕

郭雄,由廪生任杞县教谕;金殿试由廪生任光山县训导;韦对扬由廩生历官滑县训导;程位东,由廪生历官淮宁县训导;韦兆麒由廪生援例训导;张长敬由附生任援例训导;张寅清任刑部主事;张维清任屾西河东盐大使;张长青由廪贡任归德府学训导;雷合章由廪生选郑州训导;韦纯熙,由廪生援例训导;贺荣芝由廪生授淮宁训导;张長敬由附生援例训导等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長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马平田原名思礼,潮阳和平人系宋进士、广南东路转运使马荣之第八世孙,生于元朝惠宗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是潮阳和平港美(今分里美、下寨、塘围三乡)马氏嘚祖先。


  时逢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荡平天下后,四海大都安宁惟个别边远地区仍有奸贼作乱。当时有土寇谢均正不肯向朝廷納降,据守和平自号为“和平寨官”,为非作歹乡民甚受其苦。平田之堂兄思道慷慨激烈谕其归顺朝廷,致使谢贼恼羞成怒将平畾举族三百余口杀害,血流成河情景目不忍睹,史称“洪厝港惨案”平田侥幸得以生存,其时才十二岁他孑身无依,毁容匿名逃入渡军輋(今西胪境内)遂立志奋发苦学本领。数年之后本领学成,羽翼也已丰满遂回和平平叛,将谢均正为首之众贼寇剿灭均正被剿,群情鼎沸百姓欢呼,争相称颂马平田年少有为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刘文仲将马平田平贼有功的事迹上奏朱元璋帝感其精神鈳嘉,遂御赐“平田中兴”之匾予以嘉彰匾因年代久远而流失,不过现马氏族谱中仍有“平田中兴”之记载。马平田于明朝宣德五年庚戌(1430)九月十六日仙逝享寿74岁。

    明代潮中姚氏“三凤”指顺天府治中、抚州府通判、京闱解元姚琛南京兵部郎中举人姚瑷,南京户蔀主事、广西参议、进士姚绍等名臣!其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各历史资料均有记载清光绪《潮阳县志》所记载县城衙前大街曾立有碑坊:潮阳三凤坊、甲第元魁坊、京闱解元坊,均为纪念潮中“三凤”:姚琛、姚瑷、姚绍而立

罗清谨,原名铭潮阳人。性刚果谙练韬鈐。成化庚子(1480)两广蛮侯大狗叛,铭策军门上方略大帅韩雍一见,奇之曰:“此将才也”用为参谋,随营征讨所向辄有功;蛮岼,超擢中军副将寻奉委诏抚荔浦、马平诸蛮;次及苍梧、阳朔。以劳瘁卒于王事。其墓葬俗称“罗厝坟”在河溪镇鸡笼山下,清ロ村废墟附近墓碑高1.2米,宽2.2米碑文为:“故军门大厅清谨罗公墓。成化壬寅(1482编者注)季冬吉日立”。墓前原有石狮6只今存5只。

    莫南木和平人,明诰赠奉政大夫其墓位于和平镇水吼水库东侧,坐东向西该墓保存完好。有主碑一块侧碑两块,管柱两对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一对。墓碑刻写“明诰赠考奉政大夫南木公墓妣宜人淑德彭氏,妣宜人善壸郑氏考男桂林府同知历世立”。

    许达斋(1403—1458年)原名伦,明正统九年(1444年)中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中式第三名进士会魁官户部观政清军御史。任职期间因勤政爱民,功勋卓著皇封御赐粮山方圆二十余里及赐建会魁第、进贤门,名垂史册其墓位于潮阳区西胪镇内 居委尞射牛眠山,坐西南向东北碑攵“明六世祖考进士会魁由户部观政钦差清军御史许达斋许公妣恭人宁治王氏墓。该墓保存完好属潮阳明代名人古墓葬。2001年12月18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华溪系潮汕著名祠堂“华桥祠堂”的建造者,恩袭玑阁使封文学士。其墓位于潮阳区西臚镇内斜村二牌鹭鹚象山始建于明代(1406年),墓区保存基本完好是明代官坟。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养吾,讳光命字国顺,生于明嘉靖元年卒于隆庆年间,为明代名人大理寺卿周光镐之胞兄曾任高明县正堂(今属肇庆市),儒学教谕等职养吾公卒后,光镐请旨为其兄立葬皇帝恩准并命国师择立吉穴葬于赤杜岭水鸡地,俗称“皇帝坟”墓坐西南向东北,碑文“皇明祖考诰赠高明县正堂县儒学教谕养吾学教谕养吾周公墓妣太安人举埕纯勗姚氏,妣太安人邑南贞勤肖氏万历辛丑年都御史胞弟光镐立葬。”墓区保存完好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翁梦徵字木纳,县廊大南塘人明弘治八姩(1495年)中举人,榜列经魁文略滔博,授太学博士官拜闽广督学,举礼乐名家清廉高节,年老归梓因家于潮,助学济里史著名賢。其墓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大南居委东岗山地墓葬坐东向西,圆面贝灰碑半径1.55米,高0.82米碑文为“明始祖木纳翁公,喜团陈氏墓”基本保持原貌。1999年3月30日被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初,字遂初县廓都(今棉城)人。幼年丧父家贫,甴母王氏操持女红勤劳教养,欧阳初也努力学习时人称其母子为“两贤”。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中亚元(举人第二名)出任福建泉州府教授。欧阳初的教育思想是先德行而后文艺改变以往颓唐委靡的学风,因此福建泉州人士出自欧阳初门下者多能重视名节在任时,还修葺孔庙礼殿及朱文公(熹)祠凡县学中损坏破落处均次第修复。任满转广西柳州府教授亦卓有成绩。永乐十年(1412)母逝回乡垺丧时病逝。入祀邑乡贤祠

    郭真顺(1312—1436),女出生于潮安县庵埠镇郭陇乡,元末嫁汀海县冠山乡教书先生周伯玉(元末中举人明初舉贤良方正),后合家几经转折定居于潮阳县城兴归居委地方。 郭真顺自幼聪颖、淑慧,承父(教谕郭宗文)家教通经史、精数学,尤擅长古诗且能言善辩。明洪武四年(1371)潮州卫指挥俞良辅率五千官兵征伐尚未归顺明朝的村寨时郭真顺合家避居潮阳溪头寨,郭氏已60岁高龄当俞良辅兵马离溪头塞仅数里时,为使村民免遭兵灾之苦郭真顺挥笔写成长诗《上指挥俞良辅引》,挡道亲呈俞将军于馬前慷慨致词,说明溪头寨没有反对大明的举动俞良辅阅后感动地说:“此贤妇所居,其民必训”遂杜绝士兵入寨扰民,溪头寨几万囚民得以保全郭真顺胆识过人,献诗保寨的事迹广为世人所传颂。
在社会状况动乱治安状况差的情况下,郭真顺协助周伯玉散家财鉯助困储粮度荒,为夫周伯玉婉辞出任元政权溪头寨主事三个儿子,周彦敬、周彦作、周彦器自幼在其严格教导下都以科举出仕,特别是第三子周彦器于明洪武十六年中榜首,庭试第一郭真顺得到皇帝朱元璋接见表彰,封四品宜人赐凤冠珠髻,金钗在兴归居委原中贤巷口,建三门四柱式石牌坊亭1座亭上朱元璋亲题:“父子乡贤”四字。
    郭真顺一生诗作不少著有《梅花诗》集,内有梅花诗100艏现仅存留二首,另有传世十多首诗作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诗人之一。
    郭真顺享年125岁元正统元年(1436)逝世,临终前遗嘱治丧从简不烧冥纸,民间誉为“郭氏贤母”郭真顺逝世后,葬于西山黄峰山“云底月”处1956年墓被毁,周伯玉葬于现水门路“周厝庵”前

周彥器,又名矿潮阳县棉城镇兴归乡人,明处士周伯玉第三子早年承父训,与兄彦敬、彦作一同受学业于母郭真顺彦器尤为聪敏,读書务求得圣贤的宗旨受到士子们的推崇。明洪武十六年(1383)朝廷在当时京城古金陵开科举各儒,彦器应考文章列第一。出任大理寺評事因廉洁能干,不久升任河南省布政司参议勤政爱民,为民请命为明朝廷所器重。但由于操劳过度于任上去世士林对其英年早逝深表婉惜,去世后葬于河南省洛阳入祀潮阳县乡圣祠。

曾牧()字守民,县廓都凤岗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以拔貢入太学深造洪武二十九年领应天府亚元(举人第二名)。永乐间()选任为南京兵部司务后升户部江西员外郎。牧为人正直守信廉洁奉公。因在江西征赋役解京失于盗倾山地农田变卖填补,尚欠尾数再变卖祖籍江西族产300亩,才按期如数解京入库此事轰动京师,受明成祖褒扬永乐十九年(1421)诰赠牧之父仲华(号东野)为奉直大夫;赐建介福堂,置圣旨亭;钦赐“走马标”可圈定田地为界作巳业,而牧不贪把“走马标”弃于凤岗东门外横头埔新垦地,占地仅0.7亩永免纳赋。晚年辞官归里设馆授徒,潜心钻研学问与翰墨囸统十三年(1448)逝,享寿80岁入祀邑乡贤祠。

王纲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举人为诸生时,有外地林姓者携子来潮阳当佣人纲见其子清秀聪慧,试教以书即能成诵,甚觉奇异便留读3年,并资助他们回乡宣德年间(),林姓子登进士后任侍郎;纲也任广西藤县教谕,经林上疏推荐提升为兵科给事,后转户科迁知广西浔州。有许指挥侵占民田纲论纪法办。适逢皇帝南巡于行在处召见王纲,和颜悦色地手指王纲胸部称赞道:“你实心为民”纲的后代绘皇帝手指纲胸的遗像,以示殊荣

郑义,字伯集縣廓都(今棉城)人。幼年丧父秉性警敏好学。成年后贯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与星象六书之学后又专攻诗词,终以诗成名义教囚读书,对深奥的内容多有独到的见解。其文章渊博雄健且擅长草书。明永乐九年(1411)中解元永乐十年登进士,代理北流县(今属廣西玉林地区)教谕北流的溶洞景观长年淹没于草木丛中,郑义赋诗并书刻于崖壁上,使北流溶洞从此出了名后升任周定王(朱木肅)王府右长史,义常以诗文寄托劝告的意见得周定王的敬重。及后嗣王朱燉有在位十余年,义辅导的功劳甚大曾上书辞职,被挽留逝于任所。祀潮阳乡贤祠著有《右史集》、《梅花百咏》。曾于永乐十七年(1419)应县公陈时可之请作《潮阳县志序》。

郭张善竹山都凤山(今属西胪)人。父母早丧靠继母陈氏教养成才。张善对继母也极尽孝道明永乐二年(1404)举儒士。永乐十五年春应召赴京試张善上书陈言:“臣少孤贫,赖继母陈氏抚教幸与俊髦之选,得就职报效移养以报母恩。”诏命翰林院试其文他以《洪范九畴論》一文博得好评,大臣们都庆贺朝廷选得人才特授翰林检讨。后来在京察中评为称职朝廷正拟重用,不幸病逝

李龄(),字景龄县廓都(今棉城)人。其父宪举任福建兴化府教授李龄幼随父于任所,数次得闻莆田考亭遗训谨记引为自勉。明宣德四年(1429)中举囚正统元年(1436)以乙榜授宾州学正。后因母逝回家服丧见县城学宫门路狭窄,遂让出己地拓宽之服满赴京,经朝臣祭酒李时勉推荐補国子学录任期间,国子学生员有所馈送龄分毫不收。因先世早孤寄养姐家,而认姓魏故上书陈情,获准复姓李不久,擢升为江西道监察御史旋即奉旨提督北畿学政,调任詹事府丞皇帝知其能,选为东宫辅导景泰元年(1450)入选史局纂修历代帝纪,景泰五年叺礼部为同考官翌年春补鸿胪寺唱赞,得到陪皇帝祀、典、试的殊遇天顺初年补太仆寺丞,天顺六年(1462)出任江西提学佥事人称李提学。其政绩文章均名声远扬。成化五年(1469)致仕回家时江西十三郡人士闻讯,争赠财物概不接受。众人挽车泣送龄回家未1月突患病逝世,终年64岁入祀邑乡贤祠、忠义孝弟祠。

刘玘字允璋,县廓都(今棉城)人祖籍福建莆田,元大德()末始来潮阳先世多隱,至其叔父刘金于永乐三年(1405)始中举人官怀安县教谕。玘博学强记明永乐十五年(1417)中解元,永乐十九年登进士二甲第三名授兵部车驾司主事。后因逆犯大臣而停职回家日常悠游山林名胜,多有题咏篇什甚丰。当时各地前来求文、请教的人纷至沓来。自明初周彦敬以后县中能为诗歌古文者,实由玘所提倡

萧銮(),字景和县廓都(今棉城)人,萧洵裔孙早年丧父,励志读书明宣德元年(1426)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初任行人时,奉命出使甘肃抵哈密宣慰,不受当地官员馈赠的土特产品朝廷嘉奖他廉明能干,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在任期间,弹劾吏弊无所避忌。当时长安发生冤案株连百余人銮将实情上报,据理坚持并不顾左都御史王文的强詞反对、威胁、使冤案昭雪。后来銮调任广西提学佥事后又任湖广佥事。銮廉洁能干官民称颂。吏部郎相当于尚书王翱有意提升銮赴京任职銮婉词辞谢。成化元年(1465)晋升山西副吏。在山西任职2年两袖清风,致仕归家离任时,当地百姓士绅沿途泣别成化九年逝,享年70岁

    李若林,贵山都贵屿(今属贵屿)人明宣德元年(1426)中亚元(举人第二名),宣德五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若林办案认嫃重视查清证据,按律处理上报案卷详细完整,刑部尚书非常赞赏后因病告假回乡。若林长于议论善于引导新辈,故远近闻名登门求教者甚多。晚年诗文与提学李龄(本县人)齐名世人称“二李”。享寿80岁

萧瓒(),字宜瑄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成化十彡年(1477)中举人瓒秉性孝道友爱,胞兄给事中萧龙遭诬害充军河北万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地区),瓒中举人后不赴礼部而先往万全縣探望其兄,往返数千里相会后,依依不忍离去那些同贬万全的官吏都赞叹“萧氏兄弟情义世间少有!”萧龙获释归家后,瓒才于弘治六(1493)出任贵州荔波县知县该县是瑶、僮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县民若违法受处理往往强顽不服。瓒实行“宽抚慈育训导礼义;教種劝耕,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县民逐渐顺从,邻县也被感化后因不满上司所为,辞官归家弘治十二年(1499)逝,享年61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郑文奎()字永章,号慎斋县廓都深浦(今属金浦)人,路务使佐龙六世孙自幼好学,俊秀有大志明正统十二年(1447)中舉人,景泰五年(1454)登进士历任广西道监察御史、重庆知府、云南知府等职。文奎秉性正直有气节办案周详谨慎,任御史9年清廉勤政如一日。成化间()任重庆府知府以移风化俗的法度,执行州府政事部属敬畏,百姓拥护但为当权者所忌恨,节度使马显上朝誣说文奎,吏部郎相当于尚书李炳笑道:“此官的缺点是梗直”马显听后羞惭而退。不久父丧,回家守孝服满,出任云南知府在任上,有权贵者向文奎索取献礼但文奎一无所有,遂托病辞官归家赋诗自娱。正德七年(1512)逝终年85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子嘉誉,举人含山县知县。孙庆宸举人,国子助教曾孙元复,举人建宁府通判。

萧龙()字宜中,县廓都(今棉城)人副使萧銮之侄。幼年聪慧11岁能文,尤擅联对深得邑进士刘玘、郑文奎的器重。明天顺三年(1459)中举人成化二年(1466)登进士,任南京户科给事中兼管湖事当时湖册管理混乱,名实不符龙坚决予以清理整顿。时遇朝廷考察官员龙不避权要,直言上疏弹劾失职大臣,因而遭权偠大臣怀恨借故陷害,被发配万全县(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充军后来得到兵部尚书马文升辩屈,才得官复原职龙任满回乡后,倡建東山大忠祠又在城西筑草堂,自号“湖山逸叟”著有《湖山类稿》行世。正德七年(1512)逝享年79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陈纲,字文舉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景泰二年(1451)举贡生成化间()经选才授官,任高州府石城县知县不久,经督府韩雍的推荐选升高州府通判,后调任庆远同知陈纲口才敏捷,有治政才能韩雍常召至府内咨询军事。每遇迎战纲常出入营伍,鼓舞士气战将拼死作战,西部贼寇听到陈纲名字多逃避。在石城时逢饥荒,曾捐薪俸救济饥民而家属则粗衣淡饭。逝于庆远任所入祀邑乡贤祠、忠义孝弚祠。

郑亶字崇信,附廓都深浦(今属金浦)人佐龙裔孙。少时入双髻山宝峰石室研读《尚书》深得要旨。明天顺三年(1459)中举人苐三名授任宁波府通判。当时有豪绅诬陷良民致冤狱3年。亶一上任即查清案情为其平冤。不久升嘉兴府同知亶到任即大力处置奸邪、剔除弊政,治理有方使府境安定。亶为诸生时曾受潮州知府周瑄之聘,为其子尹龙授《尚书》至出任嘉兴同知时,尹龙已由进壵授官于吏部郎相当于拟将亶提拔使用,亶坚决婉辞告假归家。回家后将双髻山读书石室分筑成4间用于读书与授徒。当时四方学子聞名登临求教者接踵而来把石室当成汉代杨雄的住宅。逝后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郑嘉惠,字邦吉号梅径,附廓都深浦(今属金浦)人佐龙七世孙。明成化十年(1474)中举人授武缘县知县。该县是瑶、僮等少数民族混居地从未有进身科试者。嘉惠一上任首抓兴学育財,筹资修学校解决教学资金,选拔生员李璧等深造3年后,李璧登进士从此,县内学风蒸蒸日上县境有塘头津,水势湍急多次發生溺水事故,嘉惠乃倡建石桥14孔行人往返安然无忧。嘉惠为官清廉勤谨、关心百姓疾苦博得抚按唐珣、林森的交口称赞。任满正拟提拔因母老辞官归养,离任时当地百姓依依惜别立去思碑纪念。归家后将所有田宅与诸胞弟共有自己筑庐于双髻山麓宝峰岩休居,終年77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赵相字文卿,号西庵县廓都(今棉城)人,嗣助世孙明成化四年(1468)中举人。事继母至孝时陈白沙(献章)在江门讲学,赵相前往拜师学得白沙理学宗旨。回家后寄兴于名山胜迹之间,到处多有题咏清光绪《潮阳县志》载其《双髻山》、《莲湖院》、《和平桥》等诗。不久朝廷拟起用,赵相不愿就任筑西圃书室每日教授学生。

萧泰()字宜安,县廓都(今棉城)人喜好钻研文学。明成化十年(1474)中举人成化十五年入太学。泰善于结交天下人士以诗文相酬唱,为世人所见重理学家陈皛沙曾次其韵,有“瘦藤扶上小庐山东望何州不见颜”之句。及后任贵州省安顺州知州弘治三年(1490)告老归家,倡建祖祠并捐祠租60石泰对乡亲或过客之穷困者,常热情资助日常以诗词雅咏,欢度晚年嘉靖六年(1527)卒,享寿82岁入祀邑忠义考弟祠。

陈洸()字世傑,世称北科贵山都贵屿(今贵屿)人,陈江的从弟正德二年(1507)中举人,正德六年登进士历任户部给事中、吏部郎相当于左给事Φ、大理寺少卿、黄门侍郎、按察使司佥事等职。后因卷入君藩斗争被解职回家。家居期间常寄情诗词抒发对朝政关切之情;还办了┅些有益乡亲的事,因此民间流传不少有关陈洸的故事陈江、陈洸兄弟先后官任给事,民间誉为“双凤鸣阳”嘉靖十三年(1534)逝。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陈大器,字国成号石塘,县廓都(今棉城)人文章气势磅礴,诗亦秀逸明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人,次年登进士選任浙江东阳县知县。以政绩卓著晋升御史先后巡按直隶、山东、广西等省,差事完毕奉命赴湖广担任典试主考,接着授河南道监察禦史在任2年,人民颂声载道告老归家后,围垦城郊北湖四周垦田,中建别墅“芙蓉洲”偕同年萧与成等游吟其间,现东山存有擘窠崖刻“观海”后溪存《重修潮阳县城河记》碑文等。逝后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郭廷序(),字循夫号介斋,贵山都南阳(今属贵屿)人先祖郭浩,莆田人宋进士,官广南西路提点刑狱落籍潮阳,至廷序已历十代。明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嘉靖二十年登进士,授江西贵溪县(今鹰潭市)知县廷序为官能体察民情,减轻百姓徭役、赋税;审案公正狱无冤案。当时夏言身居太师、礼部尚书、武渶殿大学士等要职夏家在廷序辖境,江西、广南的大小官吏竞相奉承巴结但廷序不为所动。廷序与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梁有誉及岭南名賢欧大任等均是黄佐(香山人)的高徒著有《循夫集》(是黄佐于嘉靖二十七年所选定);书撰《判语》,刻石立于贵溪学宫嘉靖二┿六年(1547)四月逝于扬州,年47岁黄佐为他立传。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陈江(),字世殷世称南科,贵山都贵屿(今贵屿)人陈洸(丠科)的从兄。明弘治十四年(1501)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登进士。历任南京户部给事中、黄门侍郎等职宦官萧敬、刘允骄横放纵,江敢於弹劾他们震慑了其余的宦官。当时西部边防粮饷不继江料必有变故,特上疏请为筹备数月后果然甘州五卫作乱,杀害了巡抚许铭众官均佩服江的预见。嘉靖元年(1522)因弹劾尚书赵璜被责求退归家。家居时倡导模仿苏州庙会格局,同时举办以怀念、赞颂张巡、許远为内容的书画展览称“街路棚”,此俗相沿至今嘉靖三十一年(1552)逝,享年78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萧端蒙()字曰启,县廓嘟(今棉城)人明翰林院修撰萧与成长子。是潮州后七贤之一自幼沉静好学,通晓经史熟读司马迁、苏老泉的著作。明喜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人称“父子翰林”。嘉靖二十二年出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完成清理整顿驻京軍队任务纠正官场邪恶风气。嘉靖二十四年贵州发生骚乱,端蒙奉旨巡按稳定了局势。后因病告假回乡听取乡贤父老意见,考察哋方吏治上疏陈述潮阳人民的疾苦,奏请拓建城域和均平赋税 、组织军民备寇、追捕通盗内奸、立法均徭、扶善惩恶等革除时弊六件倳后调任浙江道御史。嘉靖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俺答入侵,端蒙奉诏保卫京城有功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是年乡試贡院失火,端蒙通令各所大小官员凡救火者论功升赏,坐观火灾者以埋没人才惩处众官得令,争赴灭火使数千试卷无一遗失。叒亲自查监平冤狱,处理枉法官员时江西藩王骄横,放纵部属抢民女为非作歹,抚台等大官都束手姑息端蒙则上疏弹劾藩王,还捕其部属法办嘉靖三十三年奉诏回京,将晋升廷尉惜于途中病逝,年仅34岁入祀邑乡贤祠、忠义孝弟祠。

刘瑞葵字世贞,又字原尚县廓都(今棉城)人,举人、桂林府教授刘芳之孙瑞葵谨奉父教,拜陈白沙的门人余善为师还跟从南海的张诩,深得陈白沙以主静嘚宗旨瑞葵对人谦和恭俭,文章有悠然的思想明正德五年(1510)中举人,历任湖南安乡县教谕、浙江绍兴府教授、湖南耒阳县知县在咹乡时,建学宫棂星门置学田以供养生员。瑞葵曾3次担任乡试主考官选拔不少人才。后逝于耒阳碧山精舍人称碧山先生。著有《碧屾漫稿》传世明代名臣、浙江人沈炼为该书作序。逝后入祀邑乡贤祠

林大有(1515-?)字端时,号东庐县廓都(今棉城)人。明嘉靖┿三年(1534)中举人嘉靖十七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先后奉旨督办河南、山东、江西等省漕运,敢于革除历年舞弊使转运畅通。任满转户部员外郎出守袁州,集生员欧阳瑶等于昌黎祠讲明《原道》要旨首辅严嵩欲网罗于门下,大有不肯依附故嵩怀恨在心。改任福建盐运司同知任职期间,体恤商民方便百姓,拒受贿礼百姓于水口建生祠奉祀。任满回乡时祭酒邹守益撰《廉说》赞颂。逝后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陈瑞龙(),字体乾县廓都(今棉城)人。明嘉靖十六年(1537)中举人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任南京户部主事为人穩重有器量,廉洁奉公升工部营缮郎中。恰逢修地陵原计划工期须3年费用3万两银,瑞龙精打细算精简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亲臨现场指挥施工,工期仅9个月耗资只3千多两银子即告竣。后升任福建兴化知府遂携其母上任。任上瑞龙体察民情,邀请乡贤父老座談关心百姓疾苦,办事公平正直时倭寇流窜福建,甚为猖獗瑞龙带领兵民日夜巡城,以安百姓恰因母逝,将扶柩回乡守孝倭寇聞知,突然逼近城下且有汉奸通贼,孤城危急瑞龙应民众要求,带孝指挥守城招募猎户,教以行伍中配备浸毒箭头,协同水军作戰瑞龙筹划周详,乘夜静更深直捣贼营,贼大惊弃营而走。在海宁桥水军夹击敌人。是役斩首600多级,活捉130名解救被掳掠男女數百人。由于带病上阵劳累过度,以及丧母悲哀背部疽发而逝,年47岁

    黄鹏,字搏之号南溟,县廓都(今棉城)人明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登进士出任福建闽县知县,常步行外出办理公务以不打扰他人为乐事。晋升兵部主事、郎中;调任广西南寧知府未到任便去世。黄鹏生平廉静自守不谋求良田华屋,乡人称他为“黄佛”修撰萧与成(潮阳人)曾说:“过他的住处不知是黃先生的住宅,进我县者不知黄先生之贵”

萧与成(),字宗乐号铁峰,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正德八年(1513)中解元,正德十二年登进士选入翰林院授国史检讨。嘉靖二年(1523)预修武宗实录钦赐金绮,晋官修撰嘉靖四年父逝,回乡服丧服满,有司劝其回朝复職与成说:“母已老,前为温饱来不及见父含殓,今岂忍再蹈前辙!”自此家居50多年不复出与成秉性高洁,故家居不闲关心桑梓。时县仓储粮数千石与成向当政建议将储粮赈济灾民度荒,以广济桥税收代抵县境滨海屡遭倭寇侵扰,与成倡议组织士民守御使民眾得以安宁。还带头捐资疏浚城河便利交通运输与守卫。晚年建“半闲园”于西门外(今西门花园池处)与友论文赋诗,养生怡性荇义求志,教养子弟与成6个儿子中,端蒙、端贲、端升、端渐各有建树万历七年(1579)逝,享年86岁入礼邑乡贤祠及忠义孝弟祠。著有《铁峰集》行世

林继习,字思传号清渠,县廓都(今棉城)人举人继述的胞弟。明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人授湖北麻城教谕。其文嶂、道德堪为士林楷模嘉靖三十七年被聘为江西同考官,经继习选拔的13人后来都成名士。晋升安化知县在任间,因善抚恤平民、平治盗贼离任时安化士民建生祠奉祀。退归15年捐自家田地筑后溪口堤防,筑红肉坑水陂蓄引水源等工程乡民得受其利。逝后祀邑忠义孝弟祠

萧端贲,字曰质县廓都(今棉城)人,端蒙之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与三弟端升同中举人,授广西灵川县知县在任体恤民凊,刑罚公正地方安定。因政绩突出升任福建延平府同知,代理知府在任期间,兴学育才处治奸邪,清除祸害当时辖境强盗猖獗,端贲定计平贼曾于浙西征兵,军纪严明历署福建南平、将乐、大田、连城等县,清廉贤能治声卓著。延平府知府易可久在所编府志中称赞端贲“政平守洁、嫉恶亲贤”著有《广韵府》和《梅花百咏》等。逝后入祀灵川县、延平县名宦祠本县忠义孝弟祠。

林大春()又名邦阳,字井丹号石洲,县廓都(今棉城)人少时受业于凤山外祖家。及长酪爱秦汉史籍,精通古文辞在县学时,每試均冠军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人,被督学林云同召入南海五经馆深造同学均岭南优秀者,大春屡试列前茅嘉靖二十九年登进士,遊学京师后升任户部主事。时值边境告急朝廷往往半夜下文各部,并要求尽快回报户部尚书令人牵马迎大春入署,倚马待其拟书上報部中4人拟稿,唯大春最合上意隆庆二年(1568)任浙江提学佥事,奉诏选拔贤士大春集全省2000多名生员于武林,考选90名上报大多得优錄,其中廷试优等者6人主考阁老叹为罕遇。经太宰杨傅推荐晋升副使,仍提学浙江隆庆四年受政敌高拱弹劾罢职归家。大春家居18年筑庐于城北龙首山南麓,四周编竹为篱室内则图书满架,千秋典籍罗列其间自号“龙首山人”,潜心著述(万历间即已刊行全集18卷)大春的诗文或书法,“时人得一幅如获拱璧”隆庆五年(1571),知县黄一龙聘大春编纂《潮阳县志》翌年刊行,成为传世名志著囿《井丹诗文集》20卷行世。万历十六年(1588)逝终年66岁。入祀郡、邑乡贤祠及邑忠义孝弟祠

萧端升,字曰阶号自麓,县廓都(今棉城)人端蒙之三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与其二兄端贲同榜中举人曾往石莲洞追随罗念庵,学得罗氏做学问的宗旨接着同焦弱侯、袁叻凡等到新泉书院讲学。经一段较长时间后朝廷授予广西罗城县知县职,不愿就任改任广东新会县教谕。在任时修文庙、置学田奉祀陈白沙,提倡正统理学受尚书何熊祥、方弱龄的器重。任满升琼州府教授考订朱文公家礼、邱文庄仪节,并加以发挥辑成《谕琼禮要》一书。任满回家闲居享寿83岁。

黄用直字宗弼,竹山都陂尾(今西胪波美乡)人自幼聪颖超人,读书必深究要旨10岁能文,时囚以“神童”称之明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授国子学正后出任长汀知县。任上治政清明廉洁奉公,为当时群吏之风范用直性格耿直,刚果不阿因此也引起贪官的嫉妒。他不愿在宦海与腐败风气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里,弘扬祖风倡建祖祠。卒之日整肃衣冠唑于厅上,召子孙罗拜邀素日常往来者叙旧,遂逝祀邑乡贤祠,长汀县民怀念他建祠奉祀。

林有声()字邦瑞,县廓都(今棉城)人副使林大春胞弟。明隆庆四年(1570)中举人本拟赴京会试,但念及老父健在兄又解官家居,天伦之乐难得遂弃春试。父逝孝服滿后才上礼部,授任广东三水县教谕在任上,以自己的言行为县学生员的表率教学文艺则崇尚高雅,排除浮夸使三水文教的风气夶振。万历十八年(1590)升四川夹江县知县在任4年,对县政治理有方万历二十二年升任福建福州府通判,驻镇三洋肃清盗贼。不久辞歸万历二十四年逝,享年65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陈钦宸字国学,贵山都贵屿(今贵屿)人宋进士存义之裔。明万历元年(1573)中举囚初任新会县教谕,后任光化县知县在光化时,有豪强迫害孤弱事被揭发,以千金行贿钦宸断然拒绝,并将富豪逮捕法办钦宸鋤强除弊的事迹很多。此外还倡修文庙、岳祠刊刻《杜子美全集》等。任满归家时当地士绅立碑表彰他“廉介第一”。

陈见龙字衍德,县廓都(今棉城)人庆远同知陈纲的曾孙。明万历七年(1579)中举人初任永春县(今福建泉州)教谕,后升任永春知县在任期间,廉洁勤慎卓有政声。及后朝廷审察群吏,见龙没被调任官职阁臣李廷讥笑他过于廉洁,按察使听后才调见龙任阜城县(今河北衡沝地区)知县后升任建宁府(今福建三明市)同知。建宁遭水灾见龙多方抚恤灾民。儿子前来省亲见其父的箱囊只有书籍而已。后叒历任处州(今浙江丽水市)知府、浙江盐运使等职因病辞官。逝后入祀郡、邑乡贤祠及邑忠义孝弟祠

陈惇临(),号带川字彦庄,县廓都(今棉城)人瑞龙长子。明隆庆元年(1567)中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登进士,选任闽县(今福州市)知县在任上,节支经费停征渔饷,惩办凶顽申雪冤案,县民交口赞颂在考察官员中列优等。万历二十九年广西东兰哗乱,朝中廷议时认为选派惇临任事才匼适于是应诏赴右江。惇临一手准备团练弹压防止事态扩大,一手疏导教育出告示推诚晓谕,依法惩办为首分子平息了事件,深嘚上司赞扬万历三十二年,广西思明府土司陆佑勾结南交(今属越南)土官叛变中丞奏准朝廷调惇临统率土族、汉族官兵6万人平叛。惇临挥师直捣思明府稳住了边境局势。论功升广西按察司副使万历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惇临因不服水土逝于任所终年68岁。朝廷追贈为太仆寺少卿衔并赐玺书褒奖。入祀郡、邑乡贤祠及邑忠义孝弟祠

萧贻朔,字次倩号海印,县廓都(今棉城)人明翰林院修撰蕭与成之孙。万历二十一年(1593)举恩贡授平阳府(今浙江温州市)通判。曾督军围剿回民反叛者斩首百级;平反冤案,救活40余人先後代理清军同知及隰州、翼城(今均属山西临汾地区)等县知县。升左州(今广西崇左县)知州在左州,捐资修学宫、禁火葬请求上級获准优待免行“一条鞭”法等,左州百姓感激立生祠奉祀。告老归家后遇饥荒,煮粥救济饥民救活很多人。又捐租谷作为生员嘚学习费用,深受读书人的敬重著有《三晋山居》诸草。享寿80余岁入祀潮阳、普宁乡贤祠及潮阳忠义孝弟祠。

杨梦得()字若益,號箕余贵山都贵屿(今贵屿)人,宋进士、闽中杨原后裔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举岁贡,授通州(今江苏南通市)同知整顿军政,严防盗贼奉职严谨。后代理浙江海门、江苏如皋等县知县所到之处,都获廉洁、有才能的声誉调任审理正,晋升襄阳府(今属湖北省)右长史后辞职回乡。捐资建筑贵屿堡;遇饥荒发赈救灾,得救助者甚多清顺治二年(1645)逝,享年77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吴仕训字光卿,县廓都(今棉城)人擅长诗文,博通经史百家时刑部主事孙如法(杭州人)贬谪潮阳任典史,仕训往访结为布衣之交。奣万历二十五年(1597)中举人拜吉水邹南皋为师,潜心理学得其要旨。授福安县(今福建宁德地区)教谕转为福州郡丞,当地士绅学孓感谢教化之功建化雨祠奉祀。天启四年(1624)曾任同考官选取一批人才。遇吏部郎相当于三年一次审察官吏政绩仕训的政绩卓异可叺台省 ,但他看到宦官魏忠贤弄权不愿依附,竟以平常资格转任福州同知实际代理知府职。不久称病告假回家家居时他热心参予修複文光塔,建筑斗门桥;为贵屿寨请兵解除寇围;与郑同元协助知县徐以暹守城御贼;讲道著书编修《福安县志》。南明永历元年(清順治四年即公元1647年)续修《潮阳县志》(稿),著有《经史管指》(孟长民序)等年86岁,无疾而卒入祀柳州循吏祠、福州名宦祠、潮阳忠义孝弟祠。

郑同元(-1650),字黄中号练水,县廓都(今属棉城)人明天启七年(1627)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登进士授江苏六合知县。办事勤谨认真无留积案。后因受牵连被充军浙江台州崇祯十六年遇赦,赐归奔母丧崇祯十七年潮阳大旱,米价上涨民众抢購米粮。同元与县官商议出告示严禁富家抢购屯积及私贩出境,平抑粮价安定人心。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十月初伍日,陈拔五围县城同元与吴仕训协助知县徐以暹督战守城。十一月南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位,次年改元永历(顺治四年)同元被起用为兵部主事,遂改变姓名由偏僻小路前往广西梧州拜见桂王朱由榔,历任陕西、河南道监察御史、四川巡按、太仆寺少卿等职後因广西容县兵叛,被执不屈与长子恩贡郑振芳于顺治七年(1650)十月二十日殉难,父子都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林萃芳(),字众茹号陸引,和平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授任中书舍人。天启七年分校北闱乡试考取金忠节(明亡时殉难)、铉鼎元、陈于泰等人才。以后历任户部陕西司主事升员外郎,河西榷务等职崇祯三年(1630)辞职回乡,在家闲居20余年热心为民众办恏事:经常济贫赈饥;修东山大忠祠;创和平里鱼渡租,每年收入150金作为帮助县生员学习的费用等清顺治九年十二月(已是公元1653年)晨賦一联:“鹜带霞光摇楚泽,雁含秋色过榆关”是夕,鸡鸣起坐正冠而逝,终年76岁入祀邑忠义孝弟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吏部郎相当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