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历史上先后有多少少数民族历史居住过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的最后结局
中国网 .cn  时间:   
关于中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现在人有很多错误的看法,比如,汉族是纯血统的,这不对,汉族是无数个民族融合起来的。汉族是内容不断变化的“民族”,其实,古代没有“民族”这个说法,都是天子的子民,所谓“汉族”是近代革命党搞出来的,有政治化的意味。生活在中国版图上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从以下16个主要民族结局看,尽管古代有杀戮,但他们都没有消失,比如“党项”没有蒙古族灭绝,羯在16国时代也没有被灭族。流传最大的谎言是匈奴,原来说匈奴被西汉打败后,部分成了欧洲的“匈奴帝国”,但近年通过数十俱古代匈奴尸体的DNA 分析,欧洲匈奴和中国的匈奴毫无关系,这个重大考古和生物研究成就,不知道为什么被国内媒体忽略了。
写此文的目的,主要是我对民族和历史感兴趣,另一方面,网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又在叫嚣汉族血统最纯,说某某少数民族被谁谁灭族了,试图挑拨民族矛盾。看看《史记》,最早的“汉族”就是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根据人类考古学,最早的人类出自东非,匈奴和“汉族”来自同一个祖先。希特勒这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种族主义者的下场大家都知道。美国有大量的移民人口,也没有怎么害怕污染了他们本民族的血统。个人认为,中国的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是中了儒教的毒害,儒教的所谓“夷夏”之分,对今天的民族和谐团结非常不利,某个国学大师在媒体上甚至公然指责纪大才子,是服务于清朝的汉奸。
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著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东胡”一名最早见于成书年代是先秦的《逸周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东胡黄罴山戎戎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对上述说法的旁证。
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室,常要向匈奴进贡,匈奴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乌桓趁匈奴内乱之时进攻匈奴,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南。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乌桓人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驻牧于辽东属国,乌桓人大多归附于汉。乌桓南迁后,原居地为鲜卑所占,留在塞外的部分乌桓人民,亦附鲜卑,常助鲜卑寇边。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鲜卑取代。
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
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征伐,之后乌桓融入其他民族。
文章来源: 华夏经纬网
责任编辑: 悠悠
1              
  |  法律顾问:  | 
|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您现在的位置是: &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是一个以满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县。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这里是山戎、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长期游牧之地。清代以后,满洲人进入丰宁。到康乾时期,这里的人口已十中有七是满族人。建国后,由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满族人恢复民族成分,并于1987年成立了丰宁满族自治县。
  丰宁县名来自于乾隆皇帝御赐,取字“丰芜康宁”。几百年来,由于受历史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制约,这位清朝皇帝的美好夙愿并未实现。成立满族自治县时,贫困的阴影依然伴随着这里的人们。但是,当历史将改革发展的重担交给新一代丰宁人后,短短20年,这里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个质朴的山城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丰宁整个县都在群山之中,而县城就坐落在两山之间。交通的不便,影响了县城经济的发展,但也因处在闭塞的群山之中,这里才保存了最纯朴的自然风光。
  当地人说县城总共约8平方公里。走在丰宁街头,没有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和熙熙攘攘的旺铺,也看不到大工厂大烟囱。沿街的店铺一个挨一个,分门别类服务着民生。一座座新型住宅小区和一处处新建的城市公共设施,彰显出小城的发展活力。这些建筑虽不华美,但朴素中透着实用。而透过主干街道两旁门市的小街和缝隙看去,不远处就是泛着嫩绿的山岭,让人感觉身心顺畅,心情明朗。
  尽管经济不发达,这里的人们却也悠闲自得。清晨的阳光刚洒满街头,行人便逐渐多了起来,独自的,或三两结伴的,衣着朴实,言谈轻快。虽收入不高,但消费也低,所以人们生活状况都还可以。停留在这里,让人忘记了大城市的喧嚣和行色匆匆,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这种悠闲也是一种品味。
  丰宁县政府大院位于县城的中心位置,早上九点,我们如约来到了县长张金山的办公室。张县长原在围场县作常务副县长,4年前来到丰宁任县长一职,如今已是第二届任期。虽不是土生土长的丰宁人,但张金山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丰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经济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上不去,财政收入提高不了,农民生活得不到改善,说什么都没有用。张县长认为,要发展经济,就要找好项目这一重要载体。为此,“十五”期间,丰宁一共上了117个项目,总投资41.7亿元。“十一五”还要上175个项目,投资达520亿元。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丰宁社会经济各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临别,张金山县长告诉我们,丰宁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干枯的数字上,现在,丰宁县城越来越美,街上的名牌汽车也越来越多,这说明丰宁确实发展了。他还建议我们到丰宁的其他地方走一走,肯定会对这里发生的一切有更多的认识。
  这里是北方的剪纸之乡
  丰宁是中国10大剪纸之乡之一。这里的满族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满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1993年文化部将这里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5年丰宁满族剪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城的兴丰路73号,有一个家庭剪纸博物馆,150平方米的展厅内分为金展室、木展室、水展室、火展室、土展室,分别介绍了丰宁满族剪纸从产生到成熟、艺术风格、开放发展及走向市场的历程。这个剪纸博物馆的主人叫张冬阁,现年62岁,满族,原在丰宁县文化局工作,从1974年开始接触剪纸艺术。他创作的许多作品曾先后获奖,还多次到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展出,许多作品被这些国家收藏。
  “以前,丰宁几乎家家会剪纸,村村有剪纸高手,剪纸艺人遍布城乡。后来,人们都去参加别的劳动了,剪纸的就越来越少了,现在最多也就1000多人。”“丰宁万幸,由于交通闭塞,没形成销路广的艺术品,所以原汁原味保存比较多。”同许多民间老艺人一样,张老先生对丰宁有着的深厚感情。如今,为了丰宁剪纸能够传承下去并不断创新,他仍在孜孜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丰宁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一种名为“滕氏布糊画”的民间工艺享誉国内外,成为与剪纸并驾齐驱的艺术瑰宝。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隆重授予其发明者滕腾“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是我国民间文艺领域的最高荣誉。自1996年首次评选以来,诺大的中国仅有12人获此殊荣。
  由清代宫廷服饰堆绣、刺绣、拨花等艺术诞生的“滕氏布糊画”,既保留了满族皇室雍容华贵、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又吸取发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其创作构思和技法集绘画、雕塑、刺绣、裱糊、剪纸等工艺之大成,选材用料讲究,操工精致繁多,色彩绚丽,画面逼真。占地240平方米的“天下第一布糊寺”、“九龙壁”、“大威德怖畏金刚”等已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陈列,特别是2002年由滕腾大师设计制作的长6.0米,宽1.8米,反映全国56个民族团结繁荣昌盛的“和平昌盛图”,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暂无全文信息,请到维普官网检索)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7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我的图书馆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
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时期。五胡的概念是《》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五胡”指、、、、。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建立。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
以来,就有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时期的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下游以北,西南至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羯)、(汉)、(鲜卑)、(氐)、(羌)、(鲜卑)、(鲜卑)、(氐)、(匈奴)、(鲜卑)、(鲜卑)、(汉)、夏(匈奴)、(汉)。此外,还有(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这个时期习称五胡十六国。
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辽朝
辽朝(公元907年至1125年)亦称辽国、大辽、,简称辽,是指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国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辽河上游之故,遂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
公元907年,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又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
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西夏&&&&&
10381227881“”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是羌族的一支,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朝时,生活在的党项羌和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安置于松州(今松潘),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的吐蕃军队,向求救,被迁至(今甘肃)。安史之乱起后,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将当时在庆州的部迁至银州(今陕西)以北和夏州(今陕西)以东地区(相当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赫连勃勃的“”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有功,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五代时期,不管是何人当政,(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七年(公元982年),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与宋闹翻;又向“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继迁截夺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城。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宋太宗崩后,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静(陕西)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今宁夏银川)为,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气派。
  1032年之子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甘肃)、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数州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1044年,在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完全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大败宋辽之后,元昊不可一世,日益暴横淫纵,甚至将宁令哥德纳为妃子,1048年元宵节,因夺妻之恨,元昊之子宁令哥挥刀,将其父元昊的鼻头全部削掉,元昊痛极血尽而死,时年46岁。元昊子谅祚继承大位,其死后又由子秉常即位,此时西夏政局内部动荡,以为有机可趁,派兵五路攻夏,准备收复灵武。但败多胜少,特别是灵州、永乐城两战,损失士兵民夫达60余万人,耗费军费无计。西夏方面也大亏。后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边军(今陕西),并向称臣。金朝皇帝在高兴之余把此前占领的西夏故地乐州(青海乐都)、积石州(今青海)等河外诸州都赏赐给了西夏王乾顺,西夏达到鼎峰。崛起后,一直视西夏为眼中钉,一来西夏占据了北方蛮族入侵中原的通道黑水城;二来西夏控制着与河西走廊地区的财富,将其作为练兵场,不断派兵袭扰突击,演练部队。1227年西夏终于全部沦陷,蒙古兵还在附近挖地三尺,尽皆破坏,以至于从开始历朝均未在西夏王陵附近获得过多少有价值的物品。按成吉思汗的遗训,蒙古军队将俘获的夏末帝和所有西夏皇族尽皆屠杀,西夏亡。
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金朝
金朝(1115年-1234年),或称金、大金、、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mín),金,建于1115年,建都(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都至(今河南开封)。三年(1234年)时灭于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金国是当时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一带;西北到;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
金都城上京(今黑龙江省市阿城区南),位于安出虎水(今)之侧,相传其水产金,“金”念作“安出虎”。另据《》记载,由于长期受制于,故立国时,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的意思,以其虽坚终亦变坏,而金不变不坏,取“金”为,以示对抗“辽”。
勃兴于今、流域及地区。时称(mòhé),生生活在黑龙江一带,以为生。统治者长期向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一种鹰)。川流不息地穿过女真,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反抗。
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金国建国后,展开以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五京一下,辽朝部分随即灭亡。金灭辽后,与遂成敌国。
后契丹族部分在西北部部分地区和建立了一个王国——。金太宗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女真在消灭辽朝和北宋后,统一了包括中下游在内的北方地区和东北,并与南宋长期对峙,但金朝没有统一,金朝面积比辽朝大为缩小。金朝割据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在内的北方地区和东北。金朝在实行等独特制度的同时,也采纳了内地的很多。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在与南宋、西夏期间,迫使臣附、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
金朝后期,统治极其腐朽,各民族起义,同时又受到军队的不断,终于亡国。
是金朝通行的官方文字,该文字是根据改制的拼写女真语言而制成的。金朝历经十帝120年,时期统治疆域包括今天的淮河北部、秦岭东北大部分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取《》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1206年(金章宗六年),蒙古贵族在斡难奉铁木真为,尊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建立。蒙古汗国在1259年去世后分裂为大汗之国(后来的元朝)和(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上服从蒙古大汗(元朝皇帝),实际上。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定国号为“”。
1218年蒙古灭,1227年灭,1234年灭,1246年招降,1253年灭,1276年灭,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元朝最终统一
成吉思汗时,蒙古没有固定的。1235年,窝阔台汗建都(今蒙古国境内)。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东)。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元朝统治中心完全向转移
元朝的空前广阔,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及南海诸岛,都在大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分,东到。还包括锡金、不丹、东半部、北部、泰国北部、老挝、东北部。面积超过2200万平方公里(一说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庞大,最强大的,也是从古至今,人类以来最大的国家。
1368年(元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北逃,元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与明朝对峙,史称“”。
元朝的大统一,在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和中西交通的发展;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度。
馆藏&1025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丰宁历史悠久,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交往的重要地区。1778年(乾隆四十年)始建丰宁县,中华民国隶属热河都统。1948年5月解放设置丰宁县,1987年4月建立丰宁满族自治县。
&&& 丰宁满族自治县是县一级的政权机构。拥有较大的自治权,依照宪法的有关规定,管理县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建和财政、民政、民族事务、司法行政工作,全县辖9个镇,17个乡,306个村民委员会。
&&& 丰宁县位于承德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在北纬40度54分至42度01分,东经115度55分至117度23分。北界内蒙古自治区,南邻滦平县、北京市,东靠围场、隆化县,西连张家口市,总面积&8765平方公里全县共有人口37.4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40人。有满、汉、蒙、回、壮、藏等11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县居民的50%。全县辖9镇.17个乡及15个农、林、牧场。经国务院批准于日正式成立丰宁满族自治县。 县政府驻地大阁镇。
&&& 丰宁县地处冀北山地,西部处于内蒙古高原南沿,南部属燕山山脉,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毫松坝、宜肯坝从境内东北延伸到西南,把全县自然分成为坝上和坝下两个地形区。坝上平坦开阔,起伏和缓。坝下山峦起伏,峰岭连绵。最高峰云雾山海拔2047米。河流交错.川谷纵横,低山、丘陵广泛分布,海拔在600&#米。丰宁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温暖多雨,春秋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复杂,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升快,干燥少雨;夏季多雷雨。冰雹;秋季短暂,气温下降快。受地形影响,全县分为坝上: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风沙大,年平均气温为0.8度,一月均温-18.8度,七月均温为17.5度,年平均降水量为442毫米,无霜期为75天,年平均为六级的大风日约50天左右,坝下:气候较坝上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6.1度,一月均温为-11.9度,七月均温为22.1度,年平均降 水量为503毫米,无霜期可达125天。受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旱、霜冻、冰雹、低温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丰宁县共有较大河流4条,有滦河、牦牛河、潮河、汤河。各河多支流,水利资源丰富。潮河发源于丰宁的连桂乡哈拉海湾村,在丰宁境内全长157公里。滦河发源于骆驼沟乡孤石村小梁山南,上源称闪电河,成&弓”形向南流经大滩、北梁等6个乡汇入隆化县,在丰宁境内全长104公里。牦牛河发源于化吉营乡松木沟村冰朗山脚下,在丰宁境内全长93公里。汤河发源于邓栅子乡南台村猴顶山脚下。在丰宁境内全长57公里。--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丰宁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丰宁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宁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