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养

旭日东升——卢东升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传: 赖训濂 &&&&更新时间: 21:01:05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说,下的初中语文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外,还要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高,以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总之,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鼓励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情趣;知识视野      语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在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一、借助语文阅读,培养学生语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优美诗文的诵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帮助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价值,要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一定的语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改变了让学生单纯的阅读文本的教学方法,采取了情境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将文本改变成对话的形式,之后,让小组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在分角色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的语感,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创设出有效的探究情境,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以促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巧,而且也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的价值,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了问题情境创设法,首先,我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对文本进行阅读:(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说这里的&钻&字用得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色的,作者却将它写的有形、有味、有色,你知道作者怎样表现出来的吗?(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组排比句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结合上述的问题对文本中所蕴含的那份热爱大自然的美进行体会,进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大幅度提高。      三、鼓励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视野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由此不难看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我会鼓励学生在寒暑假的过程中阅读2&&3本课外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鲁滨逊漂流记》《上下五千年》《牛虻》《哈佛女孩》《我的自传》等优秀书籍,为了确保能够真正自主学习,也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认真的完成任务,也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在其中寄托的情感,我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阅读的书籍写,或者是书中的精彩片段写出自己理解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上述几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等,在此不再一一进行介绍。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价值,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沈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初探[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02)。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初探;作者姓名:司利亚;学校:沭阳县塘沟中心小学;地址:沭阳县塘沟镇;邮编:223611;联系电话:;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初探;内容摘要:;在文学作品这一坦荡无垠的艺海里,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关键词:;语文素养弘扬文化情感兴趣能力习惯;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
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初探
作者姓名:司利亚
学校:沭阳县塘沟中心小学
地址:沭阳县塘沟镇
邮编:223611
联系电话:
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
在文学作品这一坦荡无垠的艺海里,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学生在千古美文的滋养下,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的意思后,一定会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为一代新人,成为社会的栋梁。而这,正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
古诗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
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五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诵读古诗词成为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诵读古诗词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
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诵读古诗词能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其实千百年来,诵读古诗词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是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咀嚼、玩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这对于弘扬
中华民族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
祖国、人类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古诗词将成为
促成学生人格的全面成长,启迪他们一生的源头活水。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
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丰富自己的语言。目
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词数量偏少,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不
能适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如果希望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不断学习、提
高,就要补充大量的名家名篇,使学生融会贯通,学有收获。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贯穿古诗词的教学。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潜能,指潜在的能力,就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的,能胜
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一个人记忆力
的发展自零岁开始,至十三岁为一生中记忆力之最高峰?? 成人往往有这样的体
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琅琅上口。这是因为童年
时期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期,这时记忆的内容保持时间最久。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发
展的高峰阶段,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让学生在一生记忆力最
佳年龄诵读经典,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将使
他们的识记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记忆力。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
味无穷。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古诗的语言极
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例如
唐朝杜牧的《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夏夜赏星的精彩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有人有景,叙事抒情??学生了解大意之后,非常喜欢这首清新的小诗,用了不到
十分钟时间就背下来了。这说明,只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
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
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然而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能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因此许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只要我们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2、提高诵读认识,激发诵读兴趣。
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对背诵的过程,还是对背诵的结果,都兴趣盎然,兴致勃勃,把背诵古诗当成一种爱好,那么背诵古诗将成为他们的主动的需要,而不是负担。让学生吟诗背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了。因为我们引导学生诵读的都是古诗中的精华,这些诗词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唐朝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学生只要知道了“金络脑”的意思,就能大致了解诗歌意思了。老师只要再引导学了解诗人生平,生体会到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跃跃欲试的情感即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理解的重点、难点,就一定会更加喜欢诵读。如果老师再组织一些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把诵读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不单单使学生得到了诗词数量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恐怕比背诵几百首诗词对学生素质的积极影响更大。
3、感悟诵读快乐,促进诵读体验。
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虽然诵读古诗词重在“诵读”,但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年代久远,内容深刻,表现着作者的丰富阅历,因此有些不易为小学生理解。他们往往能把一首诗词背得滚瓜烂熟,却不明白诗词内容,自然没有兴趣。
一般而言,小学生喜欢古诗,是因为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每首诗词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
感悟诗词的意境,反复吟诵。
如果学生从小就在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诵读声中长大,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诗词所包含的意境和韵味,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爱的美好,体验到诗词的美妙,生命的崇高。这种感受将成为他们不断诵读诗作的强大动力,使诵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他们认识的窗口,使他们与文学大师直接对话,这必将对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4、提高诵读水平,培养诵读能力。
小学生做事往往带有很浓的情绪特点――做得越好越愿意继续做。同样,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他们也是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他们的成就感,对诵读水平高的,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诵读水平低些的,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慢慢的,在学生对诵读有了一定的积累、兴趣、体验之后,就要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帮助他们了解押韵、对仗、平仄等知识,使他们从诵读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诵读实效。当看到满眼荷花时,他们自然会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上高山后,他们又会自然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路难行时他们会想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取得好成绩时,他们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倒掉剩饭时,他们可能会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诗词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学生一遍遍地诵读琅琅上口的诗词,提高了的朗读能力。同诗在诵读中不断地探究诗词的内涵,提高了理解能力;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诵读的热爱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一个学生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古诗词时,他心中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如果老师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他们必定会对祖国语言、民族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对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成为一个有爱心、有信心的人。
同时学生在古诗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并不断向语文学习的其他方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57浅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内容。 
 浅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_教学案例/设计_...就像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合课文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每次分组举行,汲...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并体会出作 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 有耐心的引导学生积累...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赵敬华)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 文综合素养 作者:洪雅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 教育教学研究》2015 年第 04 期 ...  浅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我...速度和阅读质量为目标,进行默读、流览 训练,重点通过速读、感知、感悟文意及思想...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王新英 内容摘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 好课堂...“古诗文赏析”等种类繁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手...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_教学案例/设计...认认真真引导学生品读 文本,通过品字、品词、品句...在学习古诗的时候, 就有“鸟宿池边柳,僧敲月下门...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文赏析能力
发布时间: 10:16
千里马论文网:/wx/mx/139331.html
摘 要:新课程中要求我们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进入初中,对学生的语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识字和作文了,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对文章的欣赏和辨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修养和文字功底。那么我将结合自己从教以来总结的经验来着重谈一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文;鉴赏;学生
&&&& &对古诗文的初步认识和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璀璨的一部分,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的结晶。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初唐四杰、江南四大才子到明代三大才子,从诗仙、诗圣到诗王无不彰显着古人对古诗文的造诣之深,作为后人我们有幸通过学习古人的诗词来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也会对我们现在和以后的学习及自身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们知道唐诗 (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比较闻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的诗人也写出了许多为后人广为流传的佳作。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还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往往会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诗句中的形式来展开课堂教育,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对古诗文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记忆力。您可能会问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参与到离我们较为遥远的古诗文中去呢?这其实很简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 以刘禹锡的《竹枝词》为例&&&&&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唱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还有晴。&&&&& 针对此首诗歌,给学生讲过理论之后,接下来我就组织学生来拍摄这首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再现诗歌中的优美意境。拍摄有学生们全程参与,在学生中间自愿分配导演、演员、摄像(我们此处的摄像可能就是个有录像功能的手机,或者是DV)等角色,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公园或者郊区,在我的监护知道下以安全为前提的开展这项特殊的作业。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兴。这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江边杨柳依依,柳条轻拂着水面;江中流水平缓,水平如镜。 拍摄的过程中先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江边杨柳发出了嫩嫩的枝丫,柳条垂下来,轻轻的拂在水面上,此时镜头对准水面,静静的流水,如镜子般透彻。&&&&&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一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这种简单的拍摄过程让学生们融入到其中,不仅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让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了诗歌,而且还很容易的记住了诗歌。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们会播放大家拍摄的视频,然后一起讨论一下这首诗歌在当时表达的意境,就在这样寓教于乐中同学们很开心,也很乐意学了,他们不在觉得古诗文是枯燥的,相反,很多同学开始期待我的古诗文课了。通过对学生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文素养&&&&&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很好的学习古诗文对初中生来说主要是奠定其文学底蕴和文学修养的。我们知道很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从小就开始,在无形中慢慢累积的。
文学最热期刊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咨询热线:400-675-1600
1-3秒快速咨询
【摘 要】
针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从“以情怡情,传递诗情”“美学古诗,增强诗情”“开发诗园,滋养诗情”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分 类】
【关键词】
【收 录】
重要说明:本站凡是未签署付费下载分成协议的文章,均为免费性质,受“避风港”原则法律法规保护。若文章作者或杂志社不希望展示文章,可联系我们给予删除处理!
新课程学习 2011年12期 文档列表
新课程学习课改研究
作者:董定春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作者:徐有芳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九年制学校
作者:周正章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坝中学
作者:崔巧云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作者:黄平刚
 单位:湖北省仙桃市彭场二中
作者:侯娜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海英小学
作者:王文亚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太山中学
作者:虞春红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作者:周娟芳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马垫小学
作者:程爱萍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九里中学
作者:吴尚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作者:钟礼莲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
作者:姚冰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愉康部
作者:杨怀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
作者:吴光日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九年制学校
作者:李文进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石桥二中
作者:崔锡孝
 单位: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大兴川学校
作者:芮纲琴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新昌中心小学
作者:刘立军
 单位: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大兴川学校
作者:陈亚娜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初级中学
作者:董金梅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中心初中
作者:张勤春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石湖中心小学
作者:李川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集中学
作者:汤云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作者:宋世汉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柘汪中学
作者:徐磊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沙头中心小学
作者:戚如林
 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洪庄中学
作者:王小雨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阳邵集小学
作者:宋春敏 杨佰群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作者:晋红霞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东风路孟庄学校
作者:尤素华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奕聪小学
作者:张国萍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大孟镇第一初级中学
作者:陆仁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作者:顾亚锋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中心小学
作者:陆玉峰
 单位:江苏省江都市樊川中学
作者:孙云娣
 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大港中学
作者:杨永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鲁垛镇中心初中
作者:陈长秀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
作者:邱媛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实验小学
作者:邹建军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城郊八一希望小学
作者:潘阳燕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观小学
作者:邓玉云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实验小学
作者:胡玉宏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庆安镇中心小学
作者:曾招萍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拿口中心小学
作者:尤琪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逸夫一小
作者:秦玉林
 单位:吉林省伊通自治县新家中心小学
作者:齐伶俐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东实验学校
新课程学习教研前沿
作者:陈保清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初级中学
作者:周欢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彩香中学
作者:乐开胜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长荡小学
作者:冯贤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
作者:黄俊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作者:黄莹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陶都中学
作者:路蓉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作者:任亚菊
 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戚氏镇中心小学
作者:李红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初中部
作者:吕月荣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五面井学区
作者:张海春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学
作者:崔彬
 单位:江苏省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作者:张爱芬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
作者:陈媛媛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作者:顾菊香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小学
作者:徐殿虎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长沟初级中学
作者:张进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教科中心
新课程学习学科教学
作者:董建霞
 单位:河南省清丰县马村乡大岳村小学
作者:陈松松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东坝中心小学
作者:冯华容
 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第一小学
作者:宋国萍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斗门镇辨志小学
作者:商文政
 单位:河南省确山县三里河乡尚庄小学
作者:陈玉玲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城厢中学
作者:费菊媛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作者:郝建香
 单位:山西省柳林县三角镇中心校
作者:孙旭红
 单位:河南省渑池县直中学
作者:袁兆娟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新昌小学
作者:王忠军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实验中学
作者:林媛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体育学校
作者:丁通华
 单位: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中学
作者:陈祥红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
作者:李月丹
 单位:山西省柳林县第二中学
作者:陈裕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万年中心小学
作者:叶宝花
 单位: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
作者:潘云娣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古渎小学
作者:张坤江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中学
作者:周金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人民路小学
作者:徐忠明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汤桥小学
作者:乔红丽
 单位:山西省柳林县第二中学
作者:姚培林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辛庄营乡李庄小学
作者:宋太勇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
作者:杨娅妮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实验学校
作者:孔建忠
 单位:江苏省金坛市社头中学
作者:王超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辛庄营乡大马庄中学
作者:叶岭根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学校
作者:孙传联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初级中学
作者:陈红旗
 单位:河南省清丰县六塔乡初级中学
作者:李绍波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金斗中心校
作者:陈叶芬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昆仑小学
作者:王清海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中学
作者:高琳雁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一三四团第一中学
作者:芮玉蟾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作者:倪进翠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初级中学
作者:金燮玫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作者:朱加元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王港小学
作者:刘学征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
作者:刘渠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第100-100页
作者:刘国强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实验学校
第101-101页
作者:杨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城西小学
第102-103页
作者:李东祥
 单位:河南省社旗县城郊乡双庄小学
第103-103页
作者:高志霞
 单位:山西省柳林县第二中学
第104-104页
作者:李会英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学区开河学校
第104-105页
作者:宋艳丽
 单位:河南省确山县教体局教研室
第105-105页
作者:侯涛
 单位:河南省方城县清河乡中心小学
第106-106页
作者:杭惠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
第106-107页
作者:景桂英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磁州镇学区开河学校
第107-108页
作者:朱爱平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心小学
第108-108页
新课程学习教研前沿
作者:徐琳琳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古渎小学
第109-109页
新课程学习经验荟萃
作者:尹伟章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第110-111页
作者:张丽珍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石楼一中
第111-111页
作者:张受凯
 单位:山西省孝义市第六中学
第112-113页
作者:韩北寒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
第113-113页
作者:侍智慧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初级中学
第114-114页
新课程学习教艺展合
作者:庄丽娜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白云小学
第115-115页
作者:段惠芳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第116-117页
作者:郭田甜
 单位:山西省沁水县实验小学
第117-117页
作者:朱伟明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勾庄中心小学
第118-121页
作者:汪燕来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第121-121页
作者:刘明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122-122页
作者:赵静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第123-123页
作者:段荣
 单位:江苏省淮安小学
第124-124页
作者:胡亚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中学
第125-125页
作者:陈玉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第128-128页
作者:陈晖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
第129-129页
作者:邱雅琴
 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中心小学
第130-131页
作者:赵俊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朱营小学
第131-131页
新课程学习德育天地
作者:李向晨
 单位:山西省襄垣县二中
第132-132页
作者:路东海
 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小学
第133-133页
作者:王涛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碾庄中学
第134-135页
作者:吴晖
 单位:陕西省汉中勉县勉阳镇中心小学
第135-135页
作者:顾华杰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第136-137页
作者:薛延斌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北湖学校
第137-137页
作者:蒋济平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陶都中学
第138-138页
作者:李青松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天场初级中学
第140-140页
作者:王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黄圩小学
第140-141页
作者:辛海霞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大安中小学
第141-141页
作者:陈大富
 单位:安徽省当涂县新市中心学校
第142-142页
作者:夏冬雪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
第143-143页
作者:陈翠华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王集二中
第143-144页
作者:许展方
 单位:陕西省洋县黄安镇中心小学
第144-144页
作者:张恩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第145-145页
作者:胡晓东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后六初级中学
第146-146页
新课程学习杏林园地
作者:施宝英
第147-147页
作者:吴俊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实验学校
第148-149页
作者:马万娣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回坪乡南青小学
第149-149页
作者:李建华
 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河滨小学
第150-151页
作者:曹玉成
 单位: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中心小学
第151-151页
作者:邵俊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第152-152页
作者:闫梅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庄矿校
第153-153页
新课程学习教苑杂坛
作者:钱琰
 单位:浙江省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
第154-154页
作者:张凤君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第155-155页
作者:徐慧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第156-157页
作者:王汉华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中心小学
第157-157页
作者:沈善权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学
第158-158页
作者:周胜尧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第159-159页
作者:张勇强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第一中学
第160-160页
作者:周枚芹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
第160-161页
作者:黄继珍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港头中学
第161-161页
作者:徐华
 单位:江苏省泰州民兴实验中学
第162-162页
作者:沈振斌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城北初级中学
第162-163页
作者:宋太勇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乡天仁中心小学
第163-163页
作者:周陶萍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第164-164页
作者:徐和平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上兴中心小学
第165-165页
作者:朱丽娜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华建学校
第166-166页
作者:吴彩虹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平桥中心小学
第167-167页
作者:夏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第168-168页
作者:朱美荣
 单位: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庄镇水坑小学
第169-169页
作者:于刚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英额布镇中学
第170-170页
作者:金明姬
 单位:吉林省安图县朝鲜族学校
第170-171页
作者:张体奎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171-171页
作者:李向臣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
第172-172页
作者:卞春霞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
第173-173页
作者:刘灿辉
 单位:湖南省岳阳县公田镇大段完小
第174-174页
作者:李乃勤
 单位:江西省广丰县芦林小学
第174-175页
作者:秦汉成
 单位:江苏省响水县大有中心小学
第175-175页
作者:李彦芳 李怀生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第五中学 吉林省舒兰市第三十一中学
第176-176页
作者:王晓莉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第176-177页
作者:姚辉
 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黄湾镇井王小学
第177-177页
作者:冯淑蓉
 单位: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小学
第178-178页
作者:季学文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茶埠初级中学
第180-181页
作者:朱志敏
 单位:河南省确山县留庄镇中心小学
第181-181页
作者:吴瑞雪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魏集中学
第182-182页
作者:雷凤玲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第183-183页
作者:谢洪文
 单位:湖北省咸丰县黄金洞民族中小学
第183-184页
作者:韦可喜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
第184-185页
作者:马燕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洪庄中学
第185-185页
作者:吉文军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第186-186页
作者:张冬梅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岗中心小学
第186-187页
作者:祁伟洪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第187-187页
作者:曹兆元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第一中学
第188-188页
作者:临窗听雨
新课程学习杂志分期列表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
快捷分类:
国际刊号:X
国内刊号:14-1353/O1
邮发代号:22-403
创刊时间:2006年
发行周期:
期刊开本:A4
下单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088
热门期刊推荐
400-675-1600
周一至周日 8:00-18:00
(仅收市话费)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官网,仅限于收集整理互联网学术资源信息,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若需要删除请联系我们 蜀ICP备号-1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语文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