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山海经第二部》在中国古代究竟是一部怎么样的书籍

《中国古代的书籍》_优秀范文十篇
中国古代的书籍
范文一:中国古代书籍 《本草纲目》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红楼梦》 A Deam in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聊斋志异》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论语》 Analects of Confucius《三国演义》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 Mountain and Sea Classics
《围城》 A Surrounded City《西厢记》 The Romance of West Chamber《西游记》 Pilgrimage to the W Journey to the West《资治通鉴》 History as a Mirror《水浒传》 Heroes of the M Water Margins《大学》The Great Learning《中庸》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孟子》The Words of Mencius《诗经》The Book of Songs《书经》The Book of History《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礼记》The Book of Rites《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战国策》Stratagems of the Warring States《史记》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世纪新说》New sayings of the World《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
范文二:20 — 2— 5 0 9 —1 — 1  陕西 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S HAANXI RTVU  J   OURNAL De l , 2 0   c5 09 VO . 1 No 4 11  . 第 l卷 1第4 期 【 闻 ?出版】 新  论 中国古 代 书籍 中的广 告 李 晓 源 ( 西北 大学 图书 馆 , 西 陕 西安 706) 10 9 [ 摘要 ]随 着 中 国古 代 出版 业 的 出现 ,书 籍 的广 告 应 运 而 生。 中 国 古 代 书 籍 中 的 广 告 , 不 仅 形 武 多 样 , 而 且 内  容 丰 富 ,从 介 绍 刊 刻 底 本 、 校 勘 水 平 到 介 绍 图书 主 要 内容 、 特 点 、编 印 缘起 , 从发 布 新 书 内容 、 推 荐 刻 书 书 目到 提供 用 纸 规 格 、 品种 、 质 地 、数 量 、工 价 ,具 有广 告 的 双 重 性 、 受众 的针 对 性 、 内容 的 多元 性 和 传 播 的 独 特 性 等  特点。  [ 关键 词]古 籍 书 籍 广 告 ;书 坊 广 告 ;插 图广 告 ;文 字 广 告 [ 中图分类号] G 5.  [   26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4 4 (0 9 4 0 6- 0     0 8 6 9 2 0 )0- 0 9 4在 自汉 以降 ,随着 中 国商 品经 济 的 日益 繁盛 ,商贾 在商 品贸 易 中开始 注意 到各 种形 式广告 的应用 ,以  此作为 招揽生 意和推 广 商品之 用 。汉代 的青 铜镜上 就铸 有 : “ 冶铜 华 清 而 明 ,以 之为 镜 而宜 文 章 ,以延  炼年而益 寿去不 羊 ( ) 祥 ,与天无 极 ,如 日之 光 ,长 未央 。 ”言 语问不 仅 在物 质上 夸赞 了铜 镜 的质 量 ,而且还 在精神 上祝福 买主健 康 长寿 ,可谓 是一举 两 得 ,可 以想 见每 次照览 此镜 ,主人 都会 得 以物质 与精神 的双重  享受 。而在宋代 以后 ,书籍 的印刷 和售 卖 已成为一 个行业 ,在书籍 的 印刷 和售 卖过程 中 ,书籍 的广告便 应  运而生 [ 。书商 除 了在 街市 上 张贴 广告外 ,主要 的宣传方 式还 是利 用 书籍 本 身作 为载 体来 做广 告 。 1 ]  一、书籍中广告的分类 书籍 中的广告 ,从不 同的角度 有不 同 的分类 。从表 现形 式上 ,可 以分 为插 图广告 和 文字 广告 。从 宣传  内容上 ,又可 分为宣 传 书坊 的广告 和推 荐 书籍 的广 告 。从广告 在 书籍 中 的位置 上 ,还可 分为封 面广告 ,卷 内 ( 目录后和 卷的后 面或 总卷 末空 白处 )广 告 以及 封底 广告 。  二 、插图广告和文字广告 1 、插图广 告 。   作 为 “ 图胜千 言” 的 书籍插 图 ,对 书籍 的内容起 到 了补充 说 明和提 示 的作用 。书籍 中的某些 重要情  一 节往往 利用插 图 ,以视觉 画 面的形 式表 现 出来 ,增 加 内容上 易读 性 的同 时也增 强 了形式 上 的可读性 ,提升  了阅读 的趣味 与 品质 。所 以书商 利用插 图做 广告 ,能够 更直 观 和方便 地 向读者 推介 图 书 。而作为 留给读者 “ 第一 印象” 的封面 插 图对 于广告 宣传来 说 ,无论 其 内容 还是 形 式都 显 得 格 外 重要 。因此 ,书商 对封 面插 图的选 用十分 用心 。封 面插 图多 是精 美 的图 画 ,且 为读 者 所 熟 知 的 内 容 。如 《 治新 刊新 全 相三 国志平  至话 》的封面插 图 ,选 用 的是一 幅 《 三顾 茅庐 图》 。由于 “ 三顾 茅 庐” 是 一则 家 喻 户 晓 的 三 国故 事 ,所 以选 用这样 一个经 典题材 很 容易被 读 者接 受[ 。 2  ]除 此之外 ,书 商还利 用插 图 广告 ,来 宣传 自己 的书坊 。如 明代建 阳著 名书 肆 双峰 堂主人 余象 斗 ,为 了  扩大双 峰堂刻 印 图书的影 响 ,亲 自担任 书坊 的广 告 “ 言人 ” 代 ,将 自己的形 象 刻 印 于 书籍 的封 面之 上 。其 中有一 幅 《 台 山人余 仰 止影 》 图 ,余 仰 止 ( 象 斗 )高坐 三 台馆 中 ,文婢 端 砚 ,婉 童 烹 茶 ,凭几 论文 , 三 余  [ 收稿 日期 ]2 o 一O — 2  09 5 5 [ 作者 简 介]李 晓 源 (9 8 ) 女 . 甘 肃 省 天水 市 人 ,硕 士 , 西北 大 学 图 书馆 馆 员。 17一 ,  6  9 李 晓源 .论 中 国古 代 书 籍 中 的 广告 [].陕 西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 0 ,( ). J 09 4  榜云 “ 一轮红 E展依 际 ,万 里青 云指顾 问” [ 其 间栩栩 如生的人 物 ,还 包括 图 中写有 “ 台馆 ”三个大 字  l o3 3 三的匾额 ,这些 都给读 者 留下 了深 刻的 印象 。余 象斗利用 这种 新颖 的广告 形 式 ,达 到 了展示 个人 价 值追求 ,  提 升书坊 品味 ,宣传 自己书 坊形象 的 目的 。  2 、文 字 广 告 。  ( )牌记 广告 。在书籍 的文字 广告 中 ,牌记 广告最 为常见 。牌记 又称 “ 1 木记 ” 木牌” 刊记” 本  、“ 、“ 、“记 ” 墨记” 墨 围” “ 子” 或 “ 、“ 、“ 、 牌 书牌 ”等 等 。广告 牌 记多 以言简 意赅 的语 言概 括 了书籍 的 内容和 特  色 ,起到 了对 书籍 的宣传作用 。牌 记 的文字有 详有 略 ,有 的只记 录刊刻 者 、斋 号 、地 点 以及刊 刻 的时 间 。   如郑 天泽宗文 堂至顺元 年刻 《 精修 先生 文集 》 ,卷一后 有 “ 至顺 庚午 孟秋 宗 文 堂 刊” E 又 如建 安蔡琪 一 经  。3 4堂嘉定 元年前后 刻 《 汉书 》 目录后有牌 记云 :“ 后 时嘉 定戊 辰 季春 既望 ,刊于 一 经堂 ,将 诸本 校证 ,并 无 一字讹舛 ,建安 蔡琪纯 父谨咨 ” [ 虽 然 只有 短短 的一 句话 ,却也清 楚地记 述 了书籍 刊刻 的时间和 字号 ,为  。] 5读者 提供 了明确 的书籍 版本信 息 内容 。  而文字详细 的牌记 广告既 有侧 重于推 荐 图书的 ,也有 偏重 于宣传书 坊 的 。一 是主要 记述 了刻书的情 况 和 内容提要 。如宋 刊本 《 后汉 书 》一 百二 十卷 , 目录后有 木记说 :“ 家今将 前后 《 书 》 本 汉 ,精加 校正 ,并  写作大 字 ,锓版 刊行 ,的无差 错 ,收书英杰 ,伏 望炳察 ,钱唐王 叔远 ,谨咨 ” [ 又 如宋 刊本 《 编增 广 黄  o3 6 类 先生 大全文集 》五十卷 , 目录后有碑 牌记 说 :“ 沙镇水 南刘仲 吉宅 ,近求 到 《 编增广 黄先生 大全文集 》 麻 类   五十卷 ,比之先 印者增 三分之 一 ,不 欲私 藏 ,庸娩 木 以广其 传 ,幸学士 详鉴 焉 !乾道端 午识” [ 这两则 牌  。7   记都 细致 的叙述 了求 书 、刻书 、校 书的经 过 ,意 在表达其 书刻 印精 良,所编 内容 弥足珍 贵 ,是难 得一见 的  好书 。读 此牌记 ,想必 买者理 应爱惜 有加 ,珍藏 如是 。二 是叙述 图书 的 内容 。如 明弘治 十一年 ( 4 8 1 9 )京  师书坊金 台岳家 刊本 《 刊大 字魁本 全相参 增奇妙 注释西 厢记 》的牌记 称为 “ 刊印本 ” 新 重 。牌记 略云 :“ 本 坊重写绘 画 ,参 订编次 ,大字 魁本 ,唱与 图合 ,使 寓于客 邸 ,行 于舟 中 ,闲游 客座 ,得 此一览始 终 ,歌 唱  了然 ,爽人 心意” [ 这里 明确说 明 了这 是一本 “ 。] 8 大字 魁本” 唱与 图合” 的大 型戏 曲连环 图 。又如 以上提  、“到的余象 斗所编 《 刻芸 窗江 爽万锦 情林 》的封 面上 ,诸 多介绍 书 中 内容 的文 字 : “ 汇钟 情 丽集 ,一 汇  新 一三妙全传 ,一汇刘生 觅莲 ,一 汇三传 奇 ,一 汇情义 表节 ,一 汇天缘 奇遇 ,一 汇传奇 全集 ,更有汇 集诗词歌 赋 ,诸子小 说甚多 ,难 以全 聚 于票上 ,海 内士子买 者一展 而知之” [ 书商 将 内容摘要 于封 面之上 ,读 者仅  。g ] 通过封面 ,就可对 书 中所 汇 内容一 目了然 ,既方便 了读 者选 购 ,也 达 到宣 传 推 广 书籍 的作 用 。不可 否认 ,   这 种广告形 式在其易 读性 与可读 性两 方面都 有效地拉 近 了读 者与 书籍之 间 的距 离 。三是 专 门征集 搜罗 图书  的牌记广告 ,类似 于现在 的约稿 或征 文广告 。公元 1 3 3 6年元 代孙存 吾 编 ,虞 集校选 的 《 元诗 》 ,有一则征  求 诗稿 的广 告 ,原文 四行 云:“ 堂今 求名公 诗篇 ,随 得 即刊 ,难 以人 品齿 爵为序 。 四方 吟坛 多友 ,幸勿  本 责其错综之 编 。倘有 佳章 ,毋惜 附示 ,庶 无 沧海 遗珠 之 叹云 。李 氏建 安 书 堂谨 咨 。 [ 虽 然 只是一 则 小小  , ,   的征文广告 ,却是在 主动获 取反 馈信 息的 营销 策略上 迈 出了一 大步 ,使 书籍广 告从 单 向传 播转变 为双 向交 流 ,从读者被 动接受 转变 为与读 者互 动的广告 形式 。  ( )宣传 书坊 的广告 。书商 通过 牌记描述 自己刻 书和校 书精益求 精 ,来扩 大 书坊 的影 响 。如 “ 末 陶  2 元 南村 诸书 ,向来 脍炙 人 I ,惜 隐沦不传 ,海 内博雅君 子辄秘 而密娱 ,不 啻和璧 隋珠 矣 !近有云 间刻版 ,诠  : 1 次颠倒 ,吴郡抄 本 ,字虫鲁 鱼 ,几 失本来 面 目。不佞 广 搜 博访 ,购得 国初 原 刻 ,特 恳 汲 古 阁先 生 严加 订 正 ,以付剞劂 ,复九 成之完 璧 ,艺苑 之胜事也 。《 郛 》 会 要 》随有 续刻 。监 官 黄之 义君 宜甫 谨识 。 [] 说 、《 'u ,  牌记 中描述 了书坊求 书 、刻 书不 易 ,专 门聘请 汲古 阁先生进行 订正 ,并 于其他 坊 间刻书 相 比,突出 了 自己 书坊 刻书态度严 谨 ,品质优 良 ,深得 书友之 心 。  书商们也 渐渐意识 到 了品牌 的重 要性 ,在牌记 中都会不遗 余力 地提 醒读者 认准 自己的品牌 。清代丁 申  《 武林 藏书录 》卷末有 宋杭州 沈二 郎经 坊所刻 牌记 云 :“ 本铺 将古 本 《 经 》一一 点 句 ,请 名师 校正 重刊 。 莲   选拣 道 山场抄造 细 白上等纸 札 ,志诚 印造 。见 住杭州 大街栅前 南钞 库相 对沈二 郎 经坊新雕 印行 。望 四远 主  顾 ,寻认本铺 牌额 ,请 赎 。谨 白 。[ 在 明确该 书坊选题 、校对 以及选 纸 、刻 印方 面精 益 求精 的理 念之 时 , , ,    还提 醒读者要认 准其 字号名 称及 具体 地址 。  7  0 李 晓源 .论 中国古代 书籍 中的广告 E].陕西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2 0 ,(). J 09 4  又如 明万历 年间 刻 印的 《 按鉴演 义 全像列 国评林 》扉 页有 四行 小字 云 :“ 列 国 》一书 ,遁先族 叔翁余  《 邵 鱼按鉴 演义纂集 ,惟 板一 付 ,重 刊数次 ,其板 蒙 旧 ,象 斗校正 重刻 ,全 像批 断 ,以便 海 内君子一览 。买 者 须认双 峰堂 为记 。余 文 台识 。 [  ’¨ 另外 ,他 们 刊印 的 《 , 水浒 》首 叶上 栏文 日 :“ 《 浒 》一 书 ,坊 间梓者  水纷 纷 ,偏像 者 十余 副 ,全像 者 止一 家 。前 像 板 字 中差 讹 ,其 板 蒙 旧 ,惟 三 槐 堂 一 副 ,省 诗 去 词 ,不 便 观  诵 。今双 峰堂余 子改正 增评 ,有不便 览者 芟之 ,有漏 者删 之 ,内有失 韵诗 词 歌削 之 ,恐 观者 言其省 漏 ,皆 记 上层 。前 后廿余 卷 ,一 画无 差别 ,士 子买 者 可认 双 峰 堂为 记 。[ 3 此 余 象 斗 不仅 宣传 所刻 图书的 品 质  ”1 在 4精 良,而且 突 出了其 配有精 美插 图的特 点 ,以此 来 吸引读 者 ,从 而对 “ 双峰 堂” 字号 留下深 刻 印象 ,达 到  良好 的 品牌 宣传效 应 。   ( )序 、跋 中的 广告 。古代 书籍 中的序跋 文字 十分重 要 ,从 中能够 了解作 者 的生 平经历 、创作 心态 等  3 重 要情况 。而另 一方 面 ,序 跋 也被视 为 书籍广告 促销 策略 的一个 有效 途径 。否则 ,对 于书商 而言 ,没有 必  要 费功夫请 人写这 类文 字 ,增加 印刷 成本 。   清李 春芳所作 的 《 大红 袍 》之序 ,“ 兹书所 述公 行 事 ,与本 传 多 不合 ,语 近 附会 。然 其 命 意所 在 ,则  无 非扶忠 而抑奸 ,与 《 七侠 五义 》及 《 公 》 施公 》等 案 ,同一存 心 ,而 笔墨 明 白晓畅 ,正如 白太傅 能  彭 、《令老 妪都解 。其状 忠奸 处 ,尤 快 人 意 。r ] 春 芳 虽 然 指 明 书 中事 多 虚 构 ,与 史 不 合 ,但 是 也从 立 意好 、 -l 李 s  文字 通俗 ,有教化 、娱 乐功 能等 方面对 此 书予 以肯定 。  又如 明集雅斋 主人 黄风 池编 辑 的 《 言唐诗 画谱 》 五 ,俞 见龙 为之所 题 的跋 :“ 诗锦 绣 ,字字珠 玑 ,画  诗 画神 奇 ,果 何为 而致 此 ? 邑内黄公 ,诗选 大家 ,字求名 公 ,绘请 名笔 ,是 以事 事尽 善 也 。倘 所云 ‘ 大事  成者 ,不惜大 费 ’ ,非 耶 ?士夫 披览 者 ,将击 节叹 赏 。始 浴手 跋之 ,不溢 美 之 ” [] 见 龙赞 赏 《 言唐 诗 画  。6 1俞 五谱 》是一部 诗 、书 、画 、刻 四美 备具 的版 画 图谱 ,对其 的喜 爱程 度可 谓是 溢 于言表 。以上可 见序 、跋 对 于 书籍 也是 大有裨 益 的推介 形式 。  ()凡例 广告 。虽然 凡例 是说 明著 作 内容及 编纂体 例 的文字 ,但有 些 凡例 则 明显带 有广告 、宣传 的意  4味 。如潭 阳杨 居理道 卿 刻本 《 民便用 云锦 书笺 》 中 ,有 《 士 凡例 》七则 ,依次 从 门类 、注释 、音字 、校订 等各个 方面撰 写 了凡 例广 告 :  门类之 全。人 生 日用 ,几数 百事 ,苟 有事楮 墨,何 可 不备? 兹 独细 为编 汇 ,凡 属 文 字之 科 ,靡 不 巨细   兼修 ,断无 缺露之 叹 。  注释之精 。博 学典 故 ,世所 共推 ,况柬 札 中多援 古 为 喻,苟 非 详 释 ,难令 人人 易晓 。本 刻参今 考古 ,  况无造 义 ,读 者辨 之 。  音字之 详。柬牍 以便 四民 , 四民 中宁人人博 学? 况有 古典 ,即存 古 字 ,非细 为音 叶 ,未 免疑 惑,兹特  附于上 ,使人 一披 嘹然 。柬牍 之 有音 字 ,则 自本 馆始也 … …[   1 叼 凡例在 体例 、结构 、注疏 、引证 方 面依据 实例 展现 出书籍 的诸 多细 节 ,往往 让 人眼前 一亮 ,在不 知不  觉 中达到 了实效 的宣传 目的 。  ( )书名广 告  在 封 面上 ,除 了用 很 大 的字 体 书写 书 名 ,让 读 者 一 目了 然 外 ,书 名 还冠 有 多 重修 饰  5语 。有突 出版本 特殊 ,冠 以 “ 监本 ” 旧本” 京 本” 秘本 ” 才子 书 ”等满 足 好古 者的需 要 ;也 有迎  、“ 、“ 、“ 、“ 合 求新者 的心态 ,冠 以 “ 编 ” 新镌 ” 新 锓 ” 新 刊” 增订 ”等 。另有 宣扬 出 自名家 之手或 由权威  新 、“ 、“ 、“ 、“ 人 士精校 ,如 “ 李卓 吾评本 西 游记 ” 钟伯敬 先生批 评 水浒 忠义传 ” 纪 晓岚 评第 十才 子书 ”等 ;还 有突  ,“ ,“ 出内容特 色 ,如 “ 刊大字 魁本 全相 参 增奇妙 注释 西厢 记 ” 中 , “ 字 魁 本” “ 相 ” “ 妙 ” “ 释” 新 大 、 全 、 奇 、 注  一连 串的修 饰语 ,可 谓吸 引 了不少读 者 的注 意 。面对激 烈 的图书业 竞争 ,书名 也越 变越 长 ,从 四、五个字 增加 到二 十几字 ,通过 书名 大 大扩充 了原 有 的信息 量 。   ( )书 目广告 。还 有一 类 广告是 书商 预告 新书 的广告 ,除了在 牌记 广告 中会 提及 ,更 多 的预告方 式则  6 以书 目广告 的形式 出现 。明嘉靖 元 年 ( 5 2 1 2 )北京 书商 汪谅 刻 《 选 注 》 目录后 列 有 十 四种 书 的书 目广  文 ,告 。1使 读者在 看这本 书 的 同时 ,也 会关注 到书坊 中其 他 的相关 读物 。 [] 。  三 、古代书籍中广告 的特 点 7】   李 晓 源 . 中 国古 代 书籍 中的 广 告 [] .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2 0 , () . 论 J 陕 09 4  1 、广告 的双重 性 。  因为 书籍既是 精神文 化产 品 ,也 是物质 产 品 ,这种特殊 的身份 造就 了书籍 广告 具有 文化信 息和商品信 息的双重属 性 。随 着书籍 的 印刷和销 售 日益 兴盛 ,书坊广告 、书籍 广告便 成为 宋 、元 、明 、清 时期人 们生 活中一种 常见的现 象 。这种 广告 表现 虽然是 以商业广 告 的形 态 出现 ,但本 质上 却起着 促进 精神文化 内容不 断传播和发 展的作 用 ,从其 在 现实意 义来看 ,是一种 名副其 实的文 化广告 。  2 、受 众的针对 性。  书籍广告 针对不 同 的读 者群 ,广 告的 内容和风格 都有所 不同 。一 般百 姓所 受教育 程度 不高 ,多是 购买 戏 曲小说一类 的 图书以作 消遣 。所 以此类广 告多 以宣 传故事 内容新奇 ,并 配有 相关情 节 的精 美插 图 ,以吸  引读者 。而针对 文人 雅士进 行 的广告 宣传 ,不仅宣传 书坊广搜 奇珍异 书 ,聘 用 名笔 、名工 ,而且广告 的风 格更 要体现 书坊的文 化品 味 ,暗合 了当时知识 分子 的价 值取 向与审美 趣 味 。如 明弘治 五年 ( 4 2 1 9 )建 阳詹  氏进 德书堂重 印的 《 大广益 会玉篇 》 的牌记 ,中间是 一幅 《 三峰 精舍 图 》 。这 里 “ 舍 ”就 是学 舍 ,可 以  精 看 出 ,詹 氏书肆 的主人 不 只是一个 书商 ,还有 文化人 的眼光 ,他用学 舍作招 牌 ,表 明它 的品味. ,用现 在的  话来 说 ,他对 书的定位 很准 确 。  [ 13 内容 的多元性 。 、  书商利用插 图和文 字图 文并茂 地来宣传 图书内容 、版 本 、编 例特点 和公 布 书坊的地 址 ,以方便读者 购 书 ,已经 具有 了版 权保护 意识 。  4 、传 播 的 独 特 性 。  从传播 的途径 和 区域 看 ,书籍 广告具有 独特 的传播形式 。书籍 广告 以书 籍本 身为载 体 ,流 通领域更加 宽阔 ,传播 途径更 加广泛 。不 论宫廷 贵族还 是平 民百姓 ,不 管天涯 海角 ,只 要有 书 ,只要看书 ,就能接触 到书籍广 告 。所 以书坊广 告和 书籍广 告 的出现打破 了 中国古 代社会 商 品广告 多是依 附行 商 、坐贾 的伴随性 广 告这一定式 ,成 为 中国古代社 会广 告表现 形态 的一支新军 。叩 [  2古代书籍 广告不是 单 纯为一 般 的商业广告 ,其 中包含 了大量 的文化信 息 ,具有诸 多重要 的史料 和文献 价值 。透过这些 书籍广 告 的 内容 与形式 ,从一 个侧 面折 射 出当时 的历 史风 貌 、价值取 向、学 术氛 围和审美 风 尚 ,使 我们看 到一个 多维 的历史 空 间 。古代 书籍广告 有的 以平 实 、 自然 的叙述 风格 ,真实 可信地提 供书  中的信 息 。有 的则 以夸 大其 词 ,甚 至贬低 他人抬 高 自己的手段 ,来发 布虚假 广告 ,这 也有 可能引人误 入歧 途 。所 以在整理 研究古籍 广告 时 ,一定要 运用 文献学 的研 究方 法 ,仔 细考量 ,对 比分 析 ,细 致甄别 ,这样 才能拨 云见 日,还古籍历 史本 来之 面 目。  [ 考 文献 ] 参   [ ] [O 杨 海 军. 中 国古 代 印刷 广 告 的 表 现 形 态 与传 播 特 色 [] 广 告大 观 理 论 版 ,20 , () 1 2] J. 06 2.  [ ][][ 9 2 9 1]徐小蛮 ,王福康.中国古代插 图史 [ .上海 :上 海古籍 出版社 2 0 :3 4 2 .3 1 M] 0 7 2 ,3 6 3 .   [ ]王重民. 中国善本书提 要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6 . 3 M] 93 1   [][ ]林 申清.宋代书刻牌记 图录 [ .北京:北京 图书馆 出版 社,1 9 :1 5 2 4 5 M] 9 9 2 ,6 .   [][ ]陈彬保 ,查猛济. 中国书史 [ .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 社,80 :5 ,5 . 6 7 M] 08 5 5   []周芜. 中国古代版 画百图 [ .北 京;人民美术 出版 社,18 :2 . 8 M] 92 3  [O 张 秀 民. 中 国 印刷 史 [ . 上 海 :上 海 人 民 出版 社 ,18 ;3 5 1] M] 99 2.   [ 1 叶 德 辉. 书林 清 话 [ . 上 海 :复 旦 大 学 出版 社 ,20 :1 5 1] M] 08 3.  [2 1 ]范军.两宋时期 的书业广 告 [] 出版科学.2 0 ,() J. 04 1.   [3 1]潘建 国. 中国古代小说书 目研究 [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25 1 ][ 4 M] 05 1.   [5 1 ]苗怀明.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 的商业运作与文本形态 [] J .求是学刊 。2 0 ,( ) 00 9.  [6 1 ]黄凤池.唐诗 画谱 [ .济 南:山东 画报 出版社。2 0 :16 M] 04 0 .  [ 7 1]王海刚.明代书业广 告述略 [] 中国出版.2 0 .( ) 1][ 8 J. 08 8.  [ 任编辑 责7  2张宇龙]  
范文三:中国古代书籍材料对现代书籍设计的启示 作者:段懿珂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0期【摘要】 书籍是人类文明传播的工具,也是文化的具象载体和媒介,是能够触摸得到的文明,提供信息的读取和获得,最直观的触觉即书籍的材料。中国古代书籍记载传承着历代特有的文化思潮,是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和西方文明相比,中国书籍的材料演变具有别具一格的材质特点,材料是书籍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书籍材料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书籍设计的创新表现。现代书籍设计应该借鉴保留古代书籍的材料特征进行创新设计。本文围绕中国古代到现代书籍材料的演变及发展,分析书籍设计中材料与书籍形态的关系,论证书籍设计中选材的创新性、多元性的重要性,合理运用材料语言,为今后中国现代书籍的新形式的设计材料的选取给予一些启示。【关键词】书籍设计;书籍材料;概念书一、书籍材料研究的重要性书籍设计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的容量和有限的面积内完成创作,既要创新同时又要新颖足够吸引读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能做到利用书籍材料来表达设计思想或者情感呢?今后的书籍设计材料选择上是否要在保留传统材质特征的同时又能做到书籍中各方面的创新?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不断地探索。这里说的书籍设计的材料是指制作书籍所选用的印刷媒介,即印刷载体,就是书籍设计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包括封面、内页、书脊、书封等等书籍制作中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是构成书籍的主要元素,也是制作书籍必不可缺的物质载体。书籍材料的选择对于书籍设计的艺术表现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有效合理的选择材料,将材料的机理质感赋予书籍中对应内容的情感,更利于书籍的内容表现和作者的情感表现。首先,要体现书籍的内涵,除了书籍本身的内容,还要做到书体的形态表达,所以书籍的材料是比较关键的元素,与人接触的书籍离不开物质材料,它是读者接触书籍最直观的首要物件,要以新的材料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不同的材料都有着自己的机理触感,若把材料的表现作为创意和审美的要素来探索利用,根据书籍的内涵,利用材料发挥内容,以材料来触发读者感官,从触觉上给予读者环境暗示。最后,我们都知道,任何书籍设计都离不开材料,所以说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书籍材料的变化,分析每个时期的材料特征,充分掌握每种材料的性能属性,借助不同材料来表达书籍内涵。二、古今书籍材料的演变1、纸前时代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书籍的使用材料也不断在演变,最早有关文字的记载是3300多年前殷代后期的骨甲书,当时人们用龟甲、兽骨作为记录材料,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的材质特点是形态不一、质地坚硬,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随着篆刻的兴起,3000年前出现的“金文书”,即刻于青铜器内壁的文字,当时的书写材料为青铜,其特点是造型优美、并有文案的点缀装饰,当时青铜材质做成的“书”一般都用作祭祀或者作为赏赐之物,可见价值也比较高。远古时期则有石文书的出现,人们将文字记载在石头上,石头的质地更加坚硬,更利于长期保存而且实惠方便。后来为了便于携带,出现了拓印技术,将石头上的文字拓印在纸或者缣帛上,后来承载记录的载体渐渐演变为丝织品等,相对之前的材料来说,记载容量更大,但是丝织品造价也比较昂贵。西周时期出现了木简、木犊类型的书籍,竹子和木材这两种材料成为了最早正规书籍的材料,从那时开始“书”这个称谓才逐渐成形。2、纸本时代纸是书籍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同时也是书籍印刷制作设计中效果最佳的材质。纸的特点是:挂墨性好,宜于书写,重量较轻易于携带,纸张比起其他材料更加轻便利于书写,便于切割装订成册。据记载,我国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纸的出现,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并造出了带有植物纤维的纸,这一举动给书籍的材料选择上带来了重大历史意义。随后纸张的广泛使用很快把其他的书籍材料代替。唐代、宋代则是纸张品种多样化发展的巅峰时期,纸张的材质质地效果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明清时期的纸张加工工艺有着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宣纸的加工达到的鼎盛时期。直至今日,书籍的主要材料仍然是纸张。虽然古代书籍装帧无论选材还是印刷技术都不能与今日相提并论,但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设计特点和艺术价值仍然是指引中国书籍设计前进的风向标,更是使中国今后的现代书籍设计能够与国际接轨并在当中鹤立鸡群,有自己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标签和重要元素。三、现代书籍设计的普遍材料形式1、现代书籍主要材料书籍是人类读取信息的工具,材料是书籍的载体,每一本书籍的制作都必须建立在可选材料的基础上,现代书籍最常选用的材料是纸张。现代常见的普通印刷纸材有:凸版纸、新闻纸、铜版纸、胶版纸、拷贝纸、书面纸、白板纸、字典纸、毛边纸。总的来说,就算是一样的书籍,运用不同的纸张印制出来的视觉效果和触摸质感也会纷繁多样。2、特殊材料的出现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出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极大丰富了可用于制作和印刷书籍的材料种类,使今后书籍设计的材料选择方面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在书籍设计中合理运用特殊材料,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整体档次的提高,阅读触感的升级,达到更加深层次的信息传达。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就单纸张这一种材料来说,衍生出不少特种纸。这些特种纸本身就有独特的印刷效果和材质机理,近几年来,特种纸广泛运用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特种纸无论是色泽、光泽、质感还是表面的机理和纹路都各自不一,抓住这些不同特种纸的特征结合书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可使书籍设计最终整体效果有一个突破性的未来。3、印刷工艺与书籍材质的关系早前中国的书籍发展中,由于印刷技术的局限性,印刷技术的选择限定了印刷材料的范围。之所以要提到印刷工艺,是因为部分印刷效果在触觉上也能起到一定的感知作用。随着印刷工艺的发展和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印刷工艺也日趋增多。当然大部分印刷技术所体现的是视觉效果,但比如一些印刷工艺:UV、发泡、压纹、压凹凸等工艺,这些工艺本身在纸张平面上的附着能够引起原本有着平滑触觉的纸张具有不同肌理效果,同时也增加了不同触感。在这个基础上也可尝试不同材质与印刷工艺的结合,使阅读者在触摸书籍时候有更多丰富的新奇触感。书籍材料和印刷工艺的不同结合可以视觉和触觉上给予全新感受,这也可以形成更多的创新空间,给设计师在灵感启发上能够发挥很大作用。具有不同的机理、印刷效果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了视觉设计效果,更多的是使触觉上变的更加的多样化。随着特殊材料使用范围普遍的扩大,经过不断的实践,特殊材料的表现特点和印刷效果日趋完美。灵活运用材料与工艺达到特殊的视觉审美特征还需要不断探索发现,从中发现书籍设计中更深层次的表现价值。四、材料与概念书的关系现代书籍的形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籍表现形式,概念书的出现打破了书籍的传统表现。从开本、材质、形式、就连信息传达方式都创新不断、层出不穷。可以说概念书籍是传统书籍的升级版,基于概念书籍形态打破传统书籍思维模式,进行天马行空的设计创作。概念书着重表现独特的设计思想、表达方法,通过个性的手法和传播方式显示作者对书籍概念的理解方式。所以概念书和传统书籍在形式和材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概念书籍的设计方面在材料选择上可以打破传统书籍材料的选择,比如木材、金属、织物、玻璃等更多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不能作为材料的材料进行创作,比如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液体、生长中的植物等等一些作为书籍材料的物质载体,在确保能够准确传播信息的保障下,借助材料表现设计创意,选择大胆突破常规材料挑战新型材料,才能为概念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五、视觉和触觉的关系归咎于材料视觉和触觉是人的最基本感觉,基本上直观的视觉就能决定触觉的质感,往往在视觉上可以给读者造成错觉,当读者亲身经历触摸到书籍本身的材质时候,给予不同的触觉感受,从而形成人的意识。这里所说的触觉是通常人手的触摸感觉,就是感知物体表面质感,分辨粗糙、光滑、形状、体感等不同触感。当然,在视觉和触觉的基础上发展多元的意识元素,比如嗅觉、听觉等一系列感官感受,会使书籍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毕竟人类文明以传统书籍的形式呈现屡见不鲜。而概念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书籍观念,书籍的作用即在视觉上授予人知识,触觉的辅助,对于盲人等一些特殊人群来说,触觉即全部的文化传递方式。材料是书籍一种外在的物质体现,所以说不管视觉还是触觉对人的认识所产生的感官感受归根到底决定于材料。六、保留传统坚持创新传统书籍的审美形式与现代书籍形态的完美融合是现代书籍设计未来的努力方向。现代书籍设计应该借鉴保留古代书籍的材料特征进行创新设计。书籍设计从视觉到触觉,从二维到多维,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书籍材料是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的和谐统一的体现载体。深入研究书籍设计中材料的触觉结合读者的感性和理性需求,深度发掘材料与书籍的完美结合,将为我们未来的概念书籍设计带来更多发展创造的可能,充分展现书籍之美。好的概念书不仅在视觉上给人眼前一新的视觉冲击,纸质与非纸质的完美结合,在触觉上能够达到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多重的阅读效果。在今后的书籍设计创作中,创造性的选择运用材料,使书籍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形式和方式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和趣味化,本质上也使人有了更多的翻阅和触摸欲望,从而提升知识的传播效果。对于书籍的材料,设计师们不单要把它视为书籍设计的物质载体,更要巧妙运用好特有的材料语言与读者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在这个基础上不要盲目的求异求新,我们更要借鉴中国古代几千年以来的书籍历史,既要保留中国书籍传统文化,在传统中发现未来,在未来中保留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突破常规性的材料选择将解开定性思维对书籍设计的束缚,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材料语言,通过材料来实现设计师们的艺术构思,进行全新的书籍设计表现,不断去发掘其余可用材料和潜在价值,在新兴书籍设计中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元素,将是我们新一代设计工作者的艰巨使命。参考文献:[1]杭间 “开卷”——中国古代书籍艺术的审美形态[J].装饰,2005-2,总第142期:7-9[2]朱延松 谈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构成和演变[J].大众文艺:176[3]刘建忠 试述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与特点[J].新世纪图书馆,-80[4]刘阳 古代书籍装帧艺术考略[J].图书馆学刊1-122[5]潘美娣 古籍修复与装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6]张慈中 书籍装帧材料[M]北京: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7]柯思昱 浅谈材料与概念书设计[J].新美术,2007-3,,28卷:104-106[8]杨彦红 书籍设计材料研究[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9]刘萍 触觉与书籍材料质感[J].美术大观:114-115[10]丁雯 探究书籍的触觉设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49[11]田琳 概念书设计中材料运用的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59[12]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作者简介:段懿珂,女,哈尼族,云南普洱人,硕士在读,工作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出版传媒艺术设计研究。
范文四: 中国古代的书籍①当你手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占卜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jiān)帛(bó)就应运而生了。缣(细绢)帛(丝织品的总
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
9.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A.才高八斗
B.汗牛充栋
C.连篇累牍
D.罄竹难书10.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 11.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12.第⑩段划线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的书籍,它们是:甲骨书、
范文五:古代书籍大全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鶡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廿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范文六:古 籍 整 理 研究 学 刊一 九 八六 年第四 期中 国 古 代 印 刷 术 和 书 籍魏我 国是 世界 上 最先 发 明 印 刷 术 的 国星桥熹 平三 年 在 石 头上,!? #? 的 石 经 为 最早。。当时汉,家。在 印 刷 术 发 明 之前,,最 古老 的 书 只 有。灵 帝 曾 命 令 蔡 琶把 儒 家 全 部 经 典 写 好刻为。手抄本没 有 印刷 的书“中 国古 代 的 书起“立 于洛 阳 鸿都 门,,”因为在,先是抄写 在。绢帛,”、竹简”上面。到抄 本 时代 书学,书 抄来 抄去 就 发 生 了 错误,汉代 发 明 了 纸 以 后纸 就 成为 抄写 书籍 的,了 准 确 无 误传 授 濡 家 经 典便 立 石 碑刻 经此,主要 材 料 在 纸 上 抄 写 书 一 次 也 只 能抄 写作为 正 式 读 本供 给 读 书 人 抄写一部情形,抄 一 部书 要 几 个 月,,大 部 头的 书要。后 魏 明 帝正 始 年间 又在 洛 阳 太 学国立 大抄 写 几年 甚 至 几 十年 才 成的 现 代 所难 想 象 的 我们 的祖先 动, , 。其笨拙 和 艰难用三 种字 体 在 石 碑 上 刻 了 儒 家 经 典。是 我 们 生 活 在 机 电 化 了的 印 刷 书 籍,便 利 儒生 抄 写人 们 起 初 是 从 石 碑上 往下 抄写,到后经 过漫 长 岁月 的 辛 勤 劳。来 逐 渐 发展 成 用 捶 拓 的 办 法 代 替 了 抄 写 的在 一千 多年前 终 于 发 明 了 雕 版 印 刷,方法“,结 果 出 现 了黑 地 白字 石 拓 印 刷 的”术 以后 又 发明 了活 字 印 刷 印 刷 术 的 发 明拓片,来。这样,使 人 们 慢慢 地 想 到 把 在 木 板 上 刻上 凸 起 反,不 仅灵 便 地 记录 和传 播 了 中 国 古代 文 化响。捶 拓 的 方 法反 过 来 写的 字 在上 面了,,,而 且 对 世 界文 化 的 发展 也 给 予 了深 远 的 影 有 了印 刷 术围 也 扩大 开 来。把 墨 色 涂 在 字 面上刷过 之后,然 后把 纸 铺,墨 色就 印 到 纸 面 上。,书 籍 的 生 产 才 从手 抄的 书 的 产 量 和 流传 范把 纸 反过 来,便 出 现 了 白 地 黑字 的 书唐代,笨 拙 状 况 中解 脱 出 来叶子留 到 今天 的 各 种 各 样 的 古。籍,成为 我 们研 究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和 古代 史 那么,晓 是 根 据 我 国 在甘 肃 敦 煌 发 现 的 金 刚经《这 就 是 刻 板 印 刷 的起 源 雕 版 印 刷 发 明的 具 体 时这》不 可 缺少 的宝 贵 资 料雕 版 印刷 的 这 个卷 子本 得 到 佐证印着 咸通 九 年 字 样经》。,书 尾刻。中 国 印刷 术 是 怎 样发 明和 发 展 原来,,所 以 一般 专 家承 认 中《金的 呢 公 它 的 演 变过 程 又 是 如 何 呢国 发 明印刷 术的 时间 是 在 唐 朝唐 中叶 后 期籍。刚。在 雕 版印 刷 术 发 明之 前 拓印,早已 创 造 了 石 刻,这 部 书 是世 界上 最 早 的雕 版 印 刷 品,有 了 石 刻拓 印的 过 程。 。才 逐 渐 启示雕 版 印 书 更 进 一 步发 展,,印人 们 发明 雕 版 印 刷 的先 驱技 术所 以 石 刻拓 印 是 刻 版“刷 书籍 的 范 围 已 扩 大五代 时,四 川 都 有 了雕 版 书。冯 道 把 九经 刻 印 成 书,把 正 式 书 的 文 字 刻在 石 头 上 是东汉到两 宋 时 代不仅 私 刻 书 发 展,官刻书 也 盛行 起 来,所谓”监刻 本“ ,”就 是官 府从 这 个 泥 活 字 演 变而 来国 子 监 雕 版 印刷 的 书旧疏”。。北 宋 国 子 监除 了 又遍 刻 九经唐 人、可见 它的价 值 宋 代 毕异 虽然 发 明 了泥 活 字 但 并未,。,。翻刻 五 代 监 本十二 经 外被 广泛 应 用 起来这 是 由于 当 时 只 能用手,一此外 医韦。,又 大 规模 校 刻史 书 类 书和 文选?子。工 一 个 一个 做 泥 字一做 起 来 很 费工 夫,。,又,书、算书、、、文 苑英 华加 上 泥 活 字 容易 损 坏不好 保 存 等原 因。等诗 文 总 集”!可 见 官 刻 书 的盛 况 了。便 被 后 来 的 木 活字 和 铜活 字 所 代 替令 人注意的 是宋 版 书刻 印 的 精美并 且 多根据 古 本 而刻 印,木 活 字 印 刷 术 是 元 代王 祯 创 造 的方校 勘 详密。因之,宋版 书“法 是 先把 字 写 字 字。、刻在 木 版 上,、,然 后 把 刻好。最 接 近 原 书面 目所 以 宋 板书 成为 研 究 古,的字 一 个 个 锯下 来再 经过 修 理 成 为 单史和 古 文 化 最可 靠 的 资 料故 誉之 谓,善他 还 创 造 了排 字拣 字和 做 版 方法本”。但 宋 版 书流 传 到 今 禾的 不 多视为这 种 发 展 了 的 木 活 字 印刷 术 取 代 了 泥 活。珍品。后 来 的铅 活字 排 字 方 法 蓦 本 上和王 祯。雕 版 印 刷 发展 到 明 代万 历 年 间,有了四所 创 造 的 方法 相 同更 新 的 技术 特点种,能 用 几 种,。彩 色套 印 成 美 丽 的 书,— 并 且达 到 雕 版比 如版 刻 画三到 明 代 继 王 祯 的木 活 字 印 刷 术 后,发。展 了大 量 的 用 铜 活字 或 木 活 字 印 书籍最和 版 刻 画 相 结 合 的 刻 印水 平 的 技艺从 人物 从。、著 名的 无 锡 安的。、华 两 家就 是 用 铜 活 字 印 书,山 水 到 花卉 刻 印 的 很 优“崇 祯 年 间 十七 世 纪 用 木活 字 印 邸美精细。《程 氏 墨 苑 》山 水 人 物画 就可报中 央 政 府报。成 为 用 活字 印 报 纸。?见 一斑 了的 最早 例 子《”?,清代 雕 版 和 版 刻 画 的 印 刷 术 继 续向 前发展。清代 的 书 籍 字印刷 的书之。主 要 是 雕版 印 刷 的,活例 如 康熙 年 间的。芥 子 园画 传,》花,以 木 活 字 较多铜活字次卉 画刻 印的更 为精美 的 雕 版 印刷 书,可 以说明清 两 代从 流传 到 现 住 的 大 量 古 书 版 本 看 也 是。已 成为 印刷 书 籍的主 要 技。这样 的 术,术』。当 时 的 北 京 成为 全 国 性 雕 版 印 刷 中形成 社会 性 的 中 国雕 版 和 活 字 印 刷 早 在 公元 十二。心,并 向 世 界 输送了 雕 版 技 术中 国 古代 印 刷 术 的发 明 分 为 两 种,一传播 去 了十 世 —鲜而 日 本 向 东方 经 朝,。六纪 就向 世 界#向西 方 经种 就 是 上 面 所 谈 的 雕 版 印刷 术 # 再 一 种 就中 东而 欧 洲的 印 刷技 术为 世 界 各 国 所 采用 改 进 他 们到 十八 世 纪 欧 洲 工 业 革命后,是 活字 印刷 术匠发 明 的。。我 国 的 活 字 印 刷术,是十经火一 世 纪 宋 仁 宗 庆历 年 间一 位名 畔 毕 并 工的 科技 发 展 同古 代 印 刷术相 结 合便 产生 了近 代 铅字 印 刷 术方法 是 用 胶泥 做 成 单 字, ,,又被 中国 工 人 引进 到 中,烧 硬变 陶 字 每 个 字 似 古 钱 厚 度 把单 字 排在 铁 板上 溶 化 了 的 脂 腊 中固 定 单 字 的 方法 印刷 的。 。国 印 刷 术 发 明 的 故 乡来用 铅 活 字代 替 了。,当 脂腊 冷 却后,木 活字 和 铜 活 字,,于 是产 生 了 现 代 的 中 国再 往字 面 人涂 墨然 后刷 印 术 更 便 利 地 生 产 人们 所 需 要 的 书 籍注%这 个最 早 的 泥 活字 印 书技 术《是因,宋代 沈 括梦溪笔 谈》,中记 载 而 传 下 来 尽管 原 始 简 单。宋 代 泥活 字 印 刷 术、& &《但 它 开 创 了 人 类 印 刷 史新 纪 元 活字后 来 的木,可 爱 的中国书 》 中国版刻图录》 序《。。铜 活 字以 至 于 近 代 的 铅 活 字就是
中国古代的书籍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17.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八斗
B.汗牛充栋
C.连篇累牍
D.罄竹难书18.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甲骨书、
。(5分)19.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20.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参考答案:17. A
18.时间顺序
石头书(拓本书、拓本)、简牍书、缣帛书(帛书)、写本书(活字印刷术、纸书)(光写“时间”不写“顺序”,扣一分,顺序不对总共扣一分。简牍书写简牍也对,其他没有“书”,均扣一分)19.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的原因(或:具体说明了在纸发明初期,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具体说明”一分,时间一分,内容一分)20.不能,因为不能确认宋版书的字体是否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只是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一分,词义一分,句义一分,准确性一分。)21. D
范文八:中国古代书籍名人常识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创造了许多故事。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的影子,比较著名的有:精卫填海、女祸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黄帝,尧、舜、禹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书)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战国策》也同样,称为“国别体”,《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经汉刘向重新改编整理,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经)、庄周的《庄子》(南华经);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书》、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孙或孙膑的《孙子兵法》杂家的有吕不韦的《吕代春秋》等,这些著作都是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遭谗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西汉时的政论散文大家有晃错,名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还有贾谊,名篇《过秦论》。 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还有杨雄,作品有《甘泉赋》、权乘作品有《七发》。 班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西汉时的民歌经整理成为“汉乐府”。其中的名篇《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另一首是北朝民歌《木兰辞》。) 魏晋时期的曹氏父子被称为“三曹”。曹操创作了《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第四言体诗。曹丕的名篇有《燕歌行》、他还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文论,现仅存《典论o论文》。曹植则著有《白马篇》、《洛神赋》等名篇。 “建安七子”指曹丕建安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他们多慷慨悲凉之风,被称为“建安风骨”。他们掀起了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与“七子”相颉颃并以才华著称的还有女诗人蔡琰(文姬),她创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建安以后,司马氏篡权,进入东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和散文《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都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影响,而陶渊明更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等,为中国古典文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东晋的干宝撰出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刘义庆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刘勰是南朝梁代的文艺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水经注》四十卷唐代是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顶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的王之涣的《凉州词》、《登鹳雀楼》是绝句的珍品。边塞诗人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孟浩然,王维则成为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王维工音律、善诗画,宋代苏轼曾说:“味摩诘诗,诗中有画。”岑参和高适则是唐代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中国豪放派浪漫主义诗人的高峰,世称“诗仙”。 杜甫,字子美,别称杜工部,世称“诗圣”是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的高峰。后人评论: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中唐时期的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为柳宗元和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擅写寓言体散文的柳宗元并称“韩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领导了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名篇《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流传。 贾岛和孟郊是“苦吟诗人”,时称“郊寒岛瘦”。 晚唐时期政治周凋敝,民不聊生。杜牧忧国忧民,李商隐则情思缠绵,诗句含蓄,并称为“小李杜”。 北宋时期词大量涌现。其影响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与北宋时的柳永、南宋时的女词人李清照,成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则以“慷慨悲壮”的词风成为“豪放派”词人的领袖。并称“苏辛”。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等,他一生创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诗,在文学史上当属罕见。 元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一曲。元曲分为剧曲和“散曲”。元杂剧有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汤显祖(《牡丹亭》)、王实甫(《西厢记》)。散曲亦有“四大家”之说,即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其中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他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运用的“鼎足对”被人极为称颂。 剧作家汤显祖实为明代人,由于《牡丹亭》在戏曲上的成就,一般也将他归入了元代。 明代以小说创作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二拍”。“三言二拍”成为中国市进短篇小说的奇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长篇章回小说的高峰。 清代长篇小说创作进一步发展。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批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特别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 清末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它们是李伯元的《宫场现形记》、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中国古代的书籍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小题1】.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A.才高八斗B.汗牛充栋C.连篇累牍D.罄竹难书【小题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甲骨书、
。(5分)【小题3】.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小题4】.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阅读答案:
【小题1】A【小题1】时间顺序 石头书(拓本书、拓本)、简牍书、缣帛书(帛书)、写本书(活字印刷术、纸书)(光写“时间”不写“顺序”,扣一分,顺序不对总共扣一分。简牍书写简牍也对,其他没有“书”,均扣一分)【小题1】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的原因(或:具体说明了在纸发明初期,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具体说明”一分,时间一分,内容一分)【小题1】不能,因为不能确认宋版书的字体是否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只是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能一分,词义一分,句义一分,准确性一分。)【小题1】D解析
范文十:中国古代史推荐书目按:所推荐书目名单是根据多位史学家的推荐书目和自己阅读的印象整理而来,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时段大体控制在10-15种之间。所推荐书目也将作为同学们课后的主要阅读资料,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 1. 先秦时期《生殖崇拜文化论》,赵国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杨向奎,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商周家族形态研究》,朱凤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年。《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春秋史》(顾德融、朱顺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古史辨》,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o佛学o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旧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太宗本纪》、《则天皇后本纪》、《玄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百官志》)、《食货志》、《兵志》,及有关列传。《资治通鉴》(隋唐部分)。《隋唐五代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中华书局1977年9月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辽宗夏金篇参考书】《辽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圣宗本纪》、《营卫志》、《兵卫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宋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神宗本纪》、《徽宗本纪》、《高宗本纪》、《理宗本纪》、《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及相关列传。
《金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海陵本纪》、《世宗本纪》、《食货志》、《百官志》,及相关列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宋史》,陈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辽史简编》,杨树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金史简编》,张博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元朝篇参考书】《元史》:《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顺帝本纪》、《地理志》、《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邵循正历史论文集》(蒙古史、元史部分),邵循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9月版。《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元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明清篇参考书】《明史》:《太祖本纪》、《成祖本纪》、《英宗本纪》、《武宗本纪》、《神宗本纪》、《庄烈帝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清史稿》:《太祖本纪》、《太宗本纪》、《世祖本纪》、《圣组本纪》、《世宗本纪》、《高宗本纪》、《职官志》、《食货志》、《兵志》、《地理志》,及相关列传。《明清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明清史论著集刊》、《续编》,孟森,中华书局1984年版、1986年版。
《明史新编》,傅衣凌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简明清史》,戴逸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明清史论著合集》,商鸿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清史新考》,王锺翰,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明清史新析》,韦庆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海经中国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