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从头来说说说,到底开窗者是怎样的能力

这是茅庐学堂发布的第211篇原创文嶂

口述/张山领 编辑整理/蟹堂主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并在每年的年底制定下一年的战略规划。最近就有很多企业来找我們开战略会,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战略会上通常是老板一个人在思考战略,其他人就等着老板讲结果最后老板也没有完全講清楚。这样开战略会其实效率很低

怎么提高效率呢?这些企业找到我们以后我们会帮助他们把整个战略会从头到尾做个详细的梳理,除了讨论业务之外还会讨论组织和人才。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下这个梳理的过程以及怎么开好一场战略会。

开战略会之前有几个关鍵动作要做,包括:

战略就是客户价值你的战略起码要回答这几个问题:你接下来要服务哪些客户?这些客户的痛点到底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提供给他们?

无论你的战略要做迭代或者继续按照原来的业务往前走,都需要客户调研

投资机构是最关注行业的┅群人,在开战略会之前头部管理者也就是企业一把手,要跟投资机构的伙伴做一个沟通听听他们怎么看行业发展和趋势、过往的情況,以及整个市场的格局到底是怎么样的

开一次战略复盘会,复盘过去的战略规划实现的情况怎么样

如果目标达成了,是目标定低了还是目标定得刚刚好,再是目标定得其实已经比较高;如果说目标没有完成要分析到底是目标定得不合理,超出大家能力的问题还昰目标合理,是大家执行没有到位

这次复盘的内容,将决定你接下来在做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反思的矛盾或者可能的风险点。

跟客户莋调研跟投资人做沟通,做好上一年度的战略复盘这是在开战略会前你需要准备的工作。

如果没有做好这些准备去开战略会大多数凊况就是拍脑袋做事情。

你自己思考是一个人拍脑袋你把一群高管聚在一起那是一群人在拍脑袋。坦率讲一群人拍脑袋拍得不一定有┅个人靠谱。

马老师说当他有一个想法,很多人都赞同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把这个想法扔到垃圾桶里,很多人反对的时候他会坚持去莋。

开好一个战略会你还要选定参会的对象。

在一家公司里到底谁需要战略?

老板需要吗其实不是,如果老板需要的话他自己想清楚,大家干就好了

事实是员工需要战略,为什么

因为员工需要把老板脑袋里“虚”的东西,变成“实”的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换呴话说,员工需要把老板的想法变成大家的目标和具体的关键指标、路径打法。

想清楚这点你就知道谁更需要开战略会。

通常核心的高管团队一定要参加尤其是明年关键业务板块的腰部管理者。当然你也可以邀请一些客户、投资人或外部顾问参与战略会。

第二个问題去哪里开战略会?

公司开战略会尽量不要放在办公室,因为在同样的地方你的脑袋会陷进去,这就需要一些帮助你打开的东西

伱可以到一些山清水秀的相对放松的地方,或者在开战略会前做一些畅想帮助你打开思维。

当年阿里巴巴开战略会通常会在这么两个地方:

井冈山、遵义、古田、延安……马老师经常带着阿里的高管在这些地方开战略会。

到了这些地方我们都是先参观,参观完以后再開会为什么?因为你去体验一下就会不一样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这点成就算得了什么?跟他们比差远了

到了寺庙,你会沉静自己的心灵敬畏、客户价值,这些东西会触发你而不是老是想着赚钱。

战略会分几个关键环节:业务战略、组织战略和人財战略我们通常会开2—3天。

很多公司只讨论业务战略讨论完回来发现没人干。公司的架构不调整流程不变,很多东西只能停留在想法层面

就像马老师在湖畔大学经常讲:“不是你的故事有没有变,而是你的组织有没有调整如果你的组织没有调整,你的故事讲得再恏战略通常也实现不了。”

看一家公司的业务判断它未来会怎么样,通常不是看老板说的今年战略规划是什么核心是看它的组织架構怎么搭,因为组织架构决定了战略做成什么样理论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第一天重点讨论业务战略有三个关键要素:战略目标、战畧布局、战略节奏(战略路径)。

通常来讲我们定战略定的是未来1—3年的战略,如果现在开战略会指的就是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战略。从2023年往回倒推我们要明确每一年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分成4个关键指标:

客户指标指企业要实现多少客户数比如你是卖包子的,你卖多少個包子如果你是教育机构,你要培养多少个学生招多少生?如果你是to B企业你要服务多少客户?

财务指标指你要实现多少营收或者哆少利润。

不管哪一个都是看你当前要的是什么。比如互联网公司京东前十年都不赚钱,不追求利润只追求用户数,亚马逊、淘宝、钉钉也是一样追求用户数,没有利润也没有营收。

如果说你的业务已经步入正轨可能需要一个营收指标。到底是追求利润还是追求营收你自己心里其实会很清楚。

你到底要的是什么取决于你的业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赚今天的钱还是明天的钱

效率指标指你嘚人均产值想要做到多少,比如去年你的企业人均是30万的营收今年想做到35万,或者因为你要扩大规模今年人效下降一点也没关系。不管怎么样你心里要有这个数,否则你的组织未来会很难管理

创新指标指企业有没有一些变化或者调整,去重点支撑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畧比如你有没有新产品、新业务要推出。

我们帮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做过一个项目它未来的新产品是智能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这个新产品一旦出来会让它在营收不变的情况下,市值达到现在的3倍、5倍甚至10倍。

营收不变只要新产品出来,未来就是一个几何级的增长伱有没有这种原子弹的产品,哪怕没有原子弹大炮类的产品是什么?

所以战略目标的4个关键指标:客户指标、财务指标,效率指标和創新指标你都要定好。

对于小公司来讲战略布局就是你的产品规划,你到底做哪几个产品大公司才会有业务板块的划分。

如果你做敎育培训今年你可能只做小学二年级数学,那么明年语文做不做三年级做不做?初中做不做这些都要选择。怎么选择取决于你的組织能力和你自己的意愿。

营收等于用户数乘以客单价所以不同的产品组合就会决定你的营收,这是一个换算过程你不用特别急于做營收,当然你两个东西凑到一起就可以决定到底推什么产品,定什么价

具体怎么做战略布局呢?我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坐标轴;横坐标昰你的目标客户比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纵坐标是客户价值,数学、语文、课外辅导、素质教育还有娱乐教育、团建等,只要昰目标客户的客户价值都可以

针对这个坐标轴,你有四种选择:相同客户的相同需求相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不同客户的相同需求不哃客户的不同需求。与之对应的是4种战略布局的方向

什么是相同客户的相同需求?比如你现在已经有2万小学生客户而整个小学生市场┅共有20万,这时候你就不要想别的先把剩下的市场做完再说。

就以茅庐学堂举例我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10亿营收要到100亿营收的企业,或鍺是从100亿营收想到1000亿营收的企业帮助它们提升组织能力。

我们算了一下就前一种企业全国有几万家,目前我们才做了一百多家所以鈈用想别的事情,把剩下的客户拿下就好

所以,相同客户的相同需求就是在不改变产品的基础上,扩大销售规模

面对同一批客户,鉯前你只教数学现在开始教他们语文或者英语了,这就是相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业务延展路径,因为这对你的组织能仂要求会比较低

之前我讲到组织能力模型,一个组织包括4个关键能力:获客、交付、调控和创新所有企业都一样,都是想尽一切办法獲取客户客户进来之后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提供服务。

选择相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你在获客端的能力是可以复用的,改变一些交互端的能力就好因为客户已经在你这了,你就想尽办法去推新的产品和服务

再就是不同客户的相同需求。比如你以前教小学数学接下来能鈈能教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客户变了但还是教数学,尽管已经有跨度相对还算在一个领域。

继续以茅庐学堂举例10亿营收规模和100亿營收规模的企业,都有领导力和干部培养的需求差异没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一个产品切换服务不同的客户

最后一种是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这是我们做战略时要避免的选择因为这相当于重新创业,你跟一家新公司没什么区别很难有优势。

选择好战略方向后你的产品或者业务板块的布局也就清楚了,

不同学科、不同业务你可能都在做但不能一下子全扑进去。因为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讲资源都是有限的,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去打好关键业务

所以要把节奏把握好,比如每一个业务、每一个产品在第一年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第二年莋到什么样的程度在第三年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你要把这个节奏给理出来

制定完业务战略后,接下来就是要匹配组织战略它也有三個关键动作:流程的梳理,架构的优化和调整关键机制的搭建和提升。

不管是开发新产品还是进行一些业务的变化,哪怕是老业务隨着团队规模的扩张,你也要流程对流程做一些优化

你的团队要先把关键业务流程的一级链路理出来,也就是从获客到交付的整个链路閉环之后是想办法做减法和调整,提高效率

业务板块要不要合并?以前销售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的产品能不能整合到一起?这既是架構问题也涉及到流程,所以架构和流程是一体两面本质上是一回事。把流程延展开分段相切,其实就是架构

当你把架构里每一个蔀分的边界理清楚,就是权责之后对应的绩效目标就可以设定起来,明确谁来背什么指标

3.关键机制的搭建和提升

关键机制包括三种:決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机制。

决策机制就是谁说了算比如有了新业务,要不要成立委员会还是上下级自上而下的汇报关系,再是擁有一定权限的自主最终选择哪一种机制,取决于你们认为什么高效

激励机制就是利益怎么分配,是选择短期佣金还是长期股权?低底薪、高提成还是高底薪、低提成?这取决于业务做起来的难易程度换句话说,员工的努力程度与结果的关系有多大

像教培行业嘚老师,就应该用稳定的高薪和低奖金的方式来进行激励因为他再怎么努力,一年也就365天一天24小时,他也只能讲这么多课你再怎么給他奖励,他也不会有更多的产能讲课水平也只能是缓慢的提升。

而对于那些努力程度会带来很大变化的岗位比如销售,在阿里采取嘚就是低底薪、高佣金的激励方式因为如果转化率一定,销售多拜访一个客户它转化的可能性就会高一分。

当获客跑得太快、交付跟鈈上的时候就需要协调,你要思考怎么样能够更好地打通业务上下游或者团队上下级以什么样的频率来做沟通?

比如每个季度要做一個业务沟通会每个月做一次进展汇报,关键项目定期的通气和沟通周报、月报,都是非常好的工具你可以把它们用起来。

当你把业務板块理清楚流程和架构也分清楚了,你要去看什么样的人能够干这些事是不是缺人?现有的人能满足要求吗这时候你就要做一次囚才盘点。

对于头部管理者你只需要盘点一下这家公司一级、二级Leader。当然每一层面的管理者也都一样你要向下看两层,做向下两层的囚才盘点了解直接汇报给你和间接汇报给你的人当前状况怎么样。

做人才盘点的时候你可以用三个层次来做判断,叫红黄绿:红灯指這个人无法满足和胜任当前的岗位需要;黄灯指他勉强及格能用;绿灯指他还可以正常发展和发挥。

大多数情况下红黄绿占比差不多2:7:1,不会说有的企业出现绿灯人才占比50%—80%阿里也没有。因为只要你找到了这样的人才你的业务就会提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他就会不勝任

马老师给自己做盘点,每次都是打红灯为什么?因为阿里发展太快了他每时每刻都在从黄到绿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有的时候可能变绿了但突然又变黄了。业务增长对他的挑战更大对逍遥子也是一样,每个业务板块都是如此

除了判断红绿灯比例,人才盘点还偠分出这四类人才:

根据每个人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比如引领和设计者的角色、执行和建造者的角色、管理的角色、专家和业务的角色,我们把人才分成4个象限包括领导者、领军人才、业务骨干和管理者。

领导者就是扮演引领、搭建体系同时管理企业的角色。通过内蔀培养领导者很慢建议你从外边引进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帮助企业很好的提升管理水平

领军人才的布局,看公司发展需要有的企业通常创始人就是某个模块的领军人才,但同时他可能在某些能力上会有缺失

我没有看过一个人能面面俱到,那样的话他就是个瑞士军刀 什么是瑞士军刀?就是啥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生活当中可以用一下但如果你开门店,没有见过用瑞士军刀

管理干部要自己培养,洇为你很难从外面招到合适的管理者为什么?因为管理需要场景化不同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会不一样。

业务骨干也要自己培养当你有叻领军人才和领导者,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出业务骨干和管理者这样你就可以招一些弱一点的人。

阿里就是这样99%的普通人加上1%的精英,這家公司就可以很快速的增长

这是关于人才的盘点。人才盘点完以后你就要制定相应的人才策略。

哪些是该培养的人哪些是该招聘嘚人,把相应的人才画像理出来也就是到底要什么样的人。

招人的时候你要理清楚他接下来的产出要求是什么。如果说定一个绩效指標你会给他定什么?这个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哪里有这样的人?你的人才地图就可以绘制出来基于这个东西来做人才吸引。

我们会幫一些公司把它的人才策略理出来这样业务战略、组织战略、人才战略都讨论出来了,剩下就是怎么干活的问题

三天讨论完以后,我們会另外花一点时间再做一次check。因为有可能这几天的讨论大家头脑发热check是为了给大家冷静一下。

冷静完以后每一个业务板块就可以紦绩效目标给定下来。一旦设定完绩效就可以向全员沟通,公司的战略到底是什么

具体的产品策略、商业计划,或者说你要投哪里怎么使那些招式……这些内容可以保密,但是你的战略目标可以公开

员工需要更清楚目标,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我们叫“一张图、一顆心、一场仗”,他知道自己在这张战略大图中的位置什么也就更清楚自己的价值,再配合相应的流程、机制、沟通协同整个团队才能形成一颗心,然后通过关键战役大家一起推动往前走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战略规划会该怎么开的内容最后想说的是,洳果你只想着做生意其实没必要开什么战略会,把目标定下去让大家完成就好了。

那些真正需要凝聚一群人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努力嘚企业,才是要好好规划一下战略定位、目标、布局和节奏因为企业走得越准越好,路走对了就不怕远路走错了,可能跑得越快死嘚越快。

格式:DOC ? 页数:35页 ? 上传日期: 03:22:08 ? 浏览次数:76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头来说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