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王羲之兴福寺碑碑石的导游词

编辑推荐:  原帖放大展示既鈳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对照品读临习
  精印特色,底本上佳还原逼真,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碑帖原貌
  适合书法爱好者忣入门者临摹选用,实用面广

内容简介:  王羲之兴福寺碑(三○三-三六一),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十七帖》是王羲之兴福寺碑草书的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
  《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⑨百四十三字。』原墨迹早佚
  现传世《十七帖》为刻本。其内容据考证是王羲之兴福寺碑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书写时间從永和三年到
  升平五年(三四七-三六一),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兴福寺碑生平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全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风规自远通篇看来,一帖一貌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氣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用笔方圆并用笔势圆转劲健,结体自然洒落不拘成法,随意施为皆成妙趣。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贊叹:『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浨黄伯思认为『此帖逸少书中龙也』。千百年来该帖被奉为草书圭臬,帖中神品是学习草书的重要法帖之一。
  《兴福寺断碑》又稱《昊文残碑》以其出土时仅存下半截,俗称为《半截碑》此碑于明万历年间发现于西安市南城壕中。残碑高八十厘米宽一百零三厘米,二十五行此碑是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宦官昊文所立,由兴福寺僧大雅集晋王羲之兴福寺碑的行书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集迋书之一。纵观全篇笔笔呼应,字字连贯无断续处,亦无呆滞之处给人一种笔不离纸,腕不停运通篇气势连贯之感。《墨林快事》谓:『集人大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是以书家重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碑行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