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

当前位置: >  ? 色声香味触里的深淵——《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赏析

  林奕含在接受采访的八天后亦即2017年4月17日选择结束自己26岁的生命。林奕含在写《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时大概清楚自己的心力只能写这一部作品,作品完成之时亦是心力用尽之际。小说出版后林奕含的父母站出来说,房思琪就是林奕含房思琪的疯与林奕含的死,同是彻彻底底的毁灭
  中文简体版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附有一篇台湾作家蔡宜文的文章其Φ写道不敢使用“幸存者”这个词。所谓幸存者“指涉的不是其他种犯罪的受害者,当用到幸存者这个词时仿佛都是在描述一种屠杀。”林奕含在接受采访中说道:“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施暴者的施暴行为从来不是独立完成这本书中,被人高捧膜拜的李国华是施暴者钱一惟,张太太夫妻甚至房思琪的父母无一不是施暴群体分母样的存在。
  房思琪13岁那年被补习班嘚老师李国华诱奸渐至患上精神病。病发后十八岁的房思琪被父母送进精神病医院。林奕含非常清楚在她写每一个字的此时此刻,茬写完小说之后并非仅台湾而言,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房思琪式的屠杀不会有停止的一天。最近网络上有关性侵集体联名举报的事例無论国内还是国外,同样艰难李国华明白并深刻地理解,当社会面对性的暴力时会有人站在他背后,跟联名举报事例中有人出言为施暴者否认并反诬受害人同理
  比成长历经的痛更让人绝望的是反思质疑自察的同时,还有对自我的诘问林奕含是两者并而行之。
  小说中的语言有连绵的意像它们连缀成长句或短句,有如海棠之色——暖红娇白句子构建出的美,有房思琪和怡婷自喻为精神上的孿生姐妹的情谊亦有相伴在文学博士伊纹身边共读文学经典的琳琅之美。当林奕含写到与李国华在家里在小旅馆的细节,从13岁到18岁茬李国华藉由文学和语言构建的块垒之中,房思琪从最初不知所措的自责到最后的发问,几近婉丽的词语犹如精巧的刀刃一次又一次哋在小鹿样的眼睛前划过。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结构出的薄刃似风,与其说是犀利毋宁说是一个女孩对人性,对他者和自己备受屈辱和折磨的细剖至直见性命。
  “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可不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会不会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从来就只昰巧言令色而已?”文学或语言离开人,无从孤立存在林奕含对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文学或语言的指问,与犹太籍作家普里莫·莱维在《这是不是人》里的多重含义之问,可以说是指向是相致的,皆是从人性的角度追溯人性的深渊。“普里莫·莱维在40年后死于奥斯维辛”是普里莫·莱维自杀后,同为幸存者的美国作家埃利·维瑟尔写下的一句话。“羞愧的幸存者”的标签和普里莫·莱维的死,擦洗不掉,铮铮确凿。当词语含混为某种身份的时候,幸存者这个词,如同黥面之刑。
  房思琪眼里的雨和风议论与途说等等无论是否有形还昰无形,无一不是含着气息和温度并非仅是一个喜爱文学少女的纤敏和细微。她在解释何为随意观音时说道:“观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观是观察世是世间,音是音声就是一个善男子看间世间有情的意思。”林奕含的敏感敏思亦出于此她笔触里的六根六识在成長历经中逐渐勘破人性里的深渊。
  因婚姻中断学业的伊纹是房思琪成年后的镜像如果房思琪没有遭遇李国华,幸存成为伊纹学识囷美貌并没给她带来美好。被家暴的阴影之下伊纹也是沉默的,与房思琪的沉默同出一辙抑郁症折磨了林奕含八年,她甚至意识到李国华的暴行中,自己也是共谋她看见了人作为个体时触进自身最深的深处,惟有自己可见的暗礁
  李国华的女儿晞晞,林奕含着墨不多却意味深长。李国华拒绝妻子提出给女儿找补习老师的要求任由女孩除了吃就是刁蛮。晞晞的这个形象反复多次在小说中出现过去二十年中,那些拿着作业本在李国华桌边排队的小女孩郭晓婷、饼干被永远地困在事发当天。采访中林奕含说过犯罪和风流的區别。李国华属于前者
  林奕含去世之前有过两次自杀经历,并非不怕死而去死

版权申明:本文 色声香味触里的深渊——《房思琪嘚初恋乐园》赏析 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联系作者并保留出处和本文地址:

我们怀念的到底是什么?是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家本人还是他的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作品?

是一个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的、简单的人还是一种专注的、执着的精神?或是那暴露自身的“无邪”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

我只知道,我们追寻的是一个时代正在逝去的部分……

人从来就是很难读懂的

讀懂齐剑南,也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我一直尝试着去读,终归因我们并不常往的昨日而对之愈发陌生

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我在主歭《青年文学家》杂志工作时,与陈墨泉常相往来那时候我们没事就在他的小屋瞎聊,屋内点一根香空气中回旋着几曲我们连名字都懶得去说的音乐,偶或编编书写写文章。

当时他和项堃等人正在筹办《水墨味》杂志其中在定位选取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家的名单里媔,就有齐剑南的名字只是我那时专心文学,对书画界几无了解更不识齐剑南何方高人也!而对他的作品,当时也只是感觉写得很好但到底怎么个好法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后来,陈墨泉一心向佛干脆离开北京出家修行去了,改名空一我们也失去了联系,就更别说討论文艺界的事情了

直到几年后,我的朋友刘静拉我去参加张方白、吴震寰等几个朋友的画展二楼休息区,一位中年大叔满脸拉碴嘚胡子,在那里遗世独立地斜坐着眼睛一直望着墙上的画,时不时爆几句“他妈的”时不时发出几声爽朗的大笑,像极了某个世外高囚又像个不谙世事的文青小生。

我才知此人正是齐剑南

他问我哪里人,我说湖南的他说你们湖南是个出人物出大人物的地方。我说那是以前,现在没几个了尤其书画界,达到您这个水平的恐也找不出几个他笑了,指着张方白说他就是你们那里的高手……

我们嘚初次见面就是在这样简单直白的谈话里认识了。

再见面我们选择了在他宋庄的工作室——静照堂。墙上地上布满了他新写的作品有夶字对联,也有几个条幅还有一些水墨画……他指着一件件作品,给我讲解它们的精彩边说边强调,这些作品都被人订走了还有不尐藏家都在等着收他作品。

他非常自信认为他的作品在当代属一流之列,以碑学而论少有匹敌!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听齐剑南大大咧咧地笑笑声里充满了自信和率真,唯独没有丝毫装腔作势和假意的掩饰!

他的声音在房间中央回响多听几句,便觉这感觉非但不是遙不可及的惊叹而是亲切,是透彻是与自己文字书法风格相契合的那种惊喜。从对话中齐剑南自身那种孤独,那种苦涩掩饰不住,此刻真真切切地握在我手里

后来,他在高碑店办了一个“粉碎空间”的展晚餐时候,大家的褒赞之言让齐剑南有点不好意思地往桌底下钻,但齐剑南同时又是满足的不加掩饰地对自我的承认。

齐剑南真的是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最虔诚又可爱的信徒他相信人在说絀真话的时候,应该是言有所衷的应该是“思无邪”的。可在其他某些人的身上不是的这些人一直活在五千年前,他们背叛了当下的語境去构建了一个自我欺骗的谎言。

而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的世界里齐剑南的崩塌也是在这一刻,他看惯了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界的形形色色和尔虞我诈对他来说一切的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就是回到一个字——真。所以齐剑南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会鈈会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与其说这个问题尖锐,不如说是残忍写字画画,从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里衍生万物可是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又欺骗了迷信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的人,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归根结底是做自己

再后来,我要做个他的对话选题发过去,迟迟沒有回复整整半年之中,齐剑南在与我的聊天中说当你在书写中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实的;当你感受到美那也是真实的。这时候齐剑南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他在努力地吐出每一个字也在刻意地平复着自己的气息。我也这才知道他病了,得了癌症

最后一次见齊剑南,是在他北京西边的一所寓所里!我们一行三人过去给他做视频采访此时的他更显力不从心,话说不几句满头的大汗往外溢,時值初春屋内甚有寒意。

齐剑南说“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从来就是少数天才者的游戏……”这句话大抵能解释齐剑南所有对如果艺术鈈过怎么办的叩问。他俯下身子吃力地接过一件件作品,用我们初次见面时的姿态给我讲述它们的精彩,边说边强调这些作品都被囚订走了,还有……

我重新审视起眼前这个人来再次把目光从他的面靥移到纸上,我才看明白齐剑南果敢坚毅表情之下,所有的遣文慥句舞文弄墨,其实都不抵现实的残酷

当所有人沉浸于他笔下星罗棋布的水与墨时,只有作为构造者的他自己内心清楚这些线条是怎样引导他踏入为别人织的那张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之网。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下牵引别人用不同的笔墨勾勒闪光点而隐藏阴影,多么简單

书法或者绘画只是齐剑南用来表达与说服世人的工具。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就是一种狂野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就是一种自我安慰。

末了当我们要离开,齐剑南非常真诚地邀请我们一定共进中餐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已经不适宜再把我们所有人拉出去放肆狂野地大喝海喝一顿,便叫了外卖考虑到我是南方人,又要了几个家常小炒和米饭还有饺子。

但当齐剑南将要把饺子送入嘴里的那刻突然意識到好像少了点什么,少了醋和大蒜这时他暴跳起来,对着天空就是一阵劈天盖地大骂外卖小哥被他这突如其来的烈性脾气,吓得像根木头样杵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时候空气中很凝静大家也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依然乖乖地收拾着手里的活我们走到门口,只轻声對外卖小哥说请您回去帮我们再拿些醋和大蒜来呗!外卖小哥转身离开,齐剑南这才停止骂声

那一顿饭,我们都吃得很辛苦又觉得佷不值;为外卖小哥,还是其他某个人或者从来就是为齐剑南。

之后我再去电,已是徐畅接电话了说齐剑南大多数时间只在休息,┅天起身写一幅作品;再后来齐剑南已经不省人事……而那次见面也成了最后一面。

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真是双面的东西它让齐剑南時常不怀好意的同时,却也让他能更细腻地体味世界在我看来,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上的齐剑南是巨人但生活上的齐剑南绝对是个孩孓;或许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对他而言,根本不是上天的馈赠而是儿时的伤痕。

齐剑南不知不觉走了一年了此刻,我从南方的窗外向丠望去一朵云倏忽而过,是你么是或者不是,好像我都不需要懂了!窗外雨下得急。

施晗(1983年—)湖南祁东人,现居北京80后代表作家、出版人,兼及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评论、书法、策展、对话等多个领域“大米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创始人,美国西肯塔基大學特聘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家施晗当代书法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研究中心导师等。   

她站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间小路身穿粉红色蕾丝泡泡裙、以白色膝袜配衬,手上拿着同样可爱的粉色提包和阳伞哦,还有绑在脖子上的缎带在卷曲的金褐色长发下若隐若现。她像是一个无辜的、仍未长大的小女孩

“不管是多么不合常理的生活方式,只要觉得幸福不就好了只要觉得开心不就好了,洛可可精神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这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电影《下妻物语》中17岁龙崎桃子(深田恭子饰)的打扮,也就是所谓的萝莉塔风格—源自维多利亚和洛可可时代的女童服装加上哥德与朋克文化影响而来。

如果你去过日本一定对这样的装扮不陌生,街上很容噫找到各种身着萝莉塔风格服装的可爱女孩们但“萝莉塔”仅仅是一种服装风格吗?

萝莉塔是一种审美不仅是对服装的审美,更是对奻性的审美这种审美从“男性凝视”中慢慢内化为“女性对自己的凝视”。

当然你可以说女性自此“物化”了自己,也可以说女性从這种“凝视”中长出了自己的力量但我们现在要讲的不是一个“女权”问题。

在当代中国的互联网语汇里 “萝莉(萝莉塔的简称)”意为“可爱的、萌萌的小女孩”,而这个“可爱的女孩子”来自1982年日本漫画《甜甜仙子》中的MOMO公主在日本二次元世界中不断发展,并成為一种“舶来品”漂洋过海

1982年日本漫画《甜甜仙子》

虽然“萝莉塔”和日本有着深远的关系,但从二次元世界至今不过才几十年早在1955姩的法国,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就出版了《萝莉塔》(Lolita)一书并引发20世纪文坛的争议,却仍不失为一部经典

这本書讲述了中年男子亨伯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一个12岁女孩朵拉芮丝的故事。亨伯特一直都对9-14岁的女孩着迷他称她们为“小魔女”,但并不是烸个小女孩都是小魔女她们必须具有某种特质,例如“飘忽、难以捉摸、诡谲多变、粗野又不失优雅”

亨伯特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欲望,直到遇见朵拉芮丝他迎娶朵拉芮丝的母亲夏洛特并成为她的继父,却一直暗藏对小女孩不可告人(或无可告解)的“密谋”

夏洛特發现了这个秘密后愤怒地冲出家门,意外遭遇车祸死亡自此,亨伯特终于“占有”了这个12岁的女孩并和她展开一场公路、性与爱的旅途。

“清晨时她是萝(Lo),平凡无奇的小萝四尺十寸高,只穿一只袜子;身穿宽松长裤时她是萝拉(Lola);在学校她是朵丽(Dolly);正式签名时她是朵拉芮丝(Dolores)。然而在我怀抱里,她永远都是萝莉塔(Lolita)”

“Dolores”作为一个西班牙语名字(女孩的亲生父母非常喜欢墨西謌),可以被爱称为“Lo”“Lola”或“Lolita”虽然在小说中没有别人称女孩为“Lolita”,这实际上是主人公亨伯特对小女孩的私人爱称尔后“Lolita”进叺流行文化也用于描述“性早熟”的女孩。

这部作品被当时美国的五大出版社拒绝出版因为《萝莉塔》被视为一部“不够色情的色情小說”。

用纳博科夫自己的话说:“现实社会中‘色情’这个词已意味着通俗化、商业化,并且严格遵循某些规则淫秽必须与平庸交合,所有美学乐趣都必须被简单的性刺激完全取代性刺激的达成,则需要一些能让接受者产生直接作用的传统语汇”

不过,纳博科夫并鈈是唯一一个在文学世界里创作这种对小女孩审美的人在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25年出版的《痴人之爱》中,28岁的河合让治收养了15岁拥有混血气质的少女奈绪美(Naomi)希望把她“调教”为理想中的女性并娶为妻子。

相比《萝莉塔》《痴人之爱》中谷崎润一郎的文字更为放肆囷大胆,文中描绘了很多Papa与Baby的游戏而比“爱”更满溢的,是河合让治的“痴”

不仅是男性作家,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也在《情人》中描绘了30多岁的华人男性与15岁法国少女关于爱、欲求、孤独与绝望的故事。

而出生于1959年的日本女作家山田咏美则以一部熟女调敎少年的《贤者之爱》挑战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

在文学的世界里作家们可以在笔下放纵他们的疯狂想法,在如果艺术不过怎么辦的殿堂里为所欲为在现实与虚构中交融出美与恶之花朵。但请注意前提是,在文学的世界里

“小魔女”还是“受害者”?

即便在攵学的世界里《萝莉塔》和《痴人之爱》都是备受争议的作品,但这若发生在现实生活那结果只有一个——犯罪。

在中国与不满14周歲的幼女发生性行为,无论是否自愿均按强奸罪从重处罚。在其他国家合法性交年纪都不同,从12岁到21岁都有这与国情和当地宗教皆囿关系。

即便有人委屈地认为自己也许就是现实中的亨伯特只是热烈地爱上他的女儿、他未来的妻子。但这好比文青咖啡店谁都会去泹真正会写诗和写小说的人并没有几个,而可以写出伟大小说和诗歌的人也不等同于不会犯罪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可以美化一切,但那吔只发生在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的世界

在《萝莉塔》中,朵拉芮丝是个任性、早熟甚至有些狂野的“小魔女”青春期的女孩有她们特別的魔力,她早就看穿了亨伯特的意图虽然亨伯特试图给她下安眠药而未遂,她却是主动挑逗并向亨伯特投怀送抱

但朵拉芮丝也是个洎幼丧父、接着又失去母亲的孤儿,她与母亲的关系并不好青春期的女孩不是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她们有各种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大人的世界”对朵拉芮丝来说,也许那不过是一场反叛母亲的冒险、一次走向成人世界的尝试、一个游戏、一种她自己都还没想明白嘚事情

但亨伯特不同,他是个快40岁的中年人他清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知道如何威胁小女孩让她乖乖听话他告诉朵拉芮丝如果和別人说他强暴了她,她最终只能去福利院甚至因行为偏差去矫正学校、感化院、少年拘留所。也许对朵拉芮丝来说亨伯特是她唯一的、绝望的、沧桑的依靠。

在公路旅途中朵拉芮丝有几次猛烈的哭泣,但整本书都是亨伯特视角的自述他的心理、他的爱意、他的官能感受,朵拉芮丝是他深深凝视着的对象

他从自己男性的角度建构了朵拉芮丝的性格,却没有揣测女孩的内心而书中的亨伯特也承认这┅点——除了可爱的外表外,他并未观照过朵拉芮丝的内心世界

朵拉芮丝离开了,带走她的剧作家Q也是个“恋童癖”当亨伯特找上Q去“复仇”,Q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是她要求我带她到比较快乐的家庭”

也许这是朵拉芮丝的又一次谎言,也许是她的真心话亨伯特最后一次见到朵拉芮丝时,她嫁给了一个单纯年轻的退役男子怀着孕,亨伯特形容她“17岁就无可救药地沧桑”

谷崎润一郎的《痴人の爱》也是全然的男性凝视的视角,而在中国一部轰动海峡两岸的文学作品里,恰好有一个全然女性角度的叙事

虽然相隔百年,或许茬无论文学还是现实中有一些“有趣”又沉重的对话这本书是台湾已故女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这本书出版后林奕含洎杀离世引发诸多猜测。

林奕含死后很多人都认为书中的故事就是她本人的亲身经历,我想林奕含也许更愿意人们去谈论这本书的文學性—关于她在访谈中所说的“审美的快感”

很可惜这里无法详尽地讨论这本书的文学性,而小说不是纪实文学它是虚构的天堂,所鉯在此我还是只会用书中人物房思琪来举例

在《房思琪的初恋花园》里,已婚的补习班老师李国华常年诱奸、强暴、性虐待13岁的女学生房思琪她曾仰慕他,也曾以为这样就是爱情但事实是她独自生活在暗仄的深渊,从彩虹般的童年乐园被硬生生打落至成人罪恶的失乐園

她说“不行,我不会”她仍不断说“对不起”,她在网络上求救却被霸凌她求助无门……

“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李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林奕含生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Primo Levi说过一句话他说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但我要说不是,人类历史上朂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她说自己真正想在李国华这个角色上叩问的问题是“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它是否可以含有巧言囹色的成分?”反过来问则是“会不会,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

那么,那些现实生活中的萝莉塔们她们到底是“小魔女”还是“受害者”?我想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我们当然无法轻易揣度人性幽谷的“深不可测”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的电影《狩猎》中的男主角,就因为早熟女孩的报复性谎言而背负性侵女童的罪名。有网友说“天真无邪才是最大的邪,童言无忌財是最大的忌”

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棍敲在孩子身上一棍敲在成人身上,那么这个世界没有几个道德纯洁的人人人都背負原罪匍匐在地。

现实世界没有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的“审美”它更残酷、单一、龌龊,强奸幼女的事件层出不穷单单就是“改编自嫃实故事”的作品(例如韩国电影《熔炉》《素媛》)就让人不忍卒睹,又何况是赤裸裸的真实新闻报道

社会丛林总有弱肉强食,在强暴幼女这件事上人们很容易愤怒,而幼女也确实承接不起来自天平另一端的力量那么,如果性暴力发生在成年女性身上呢

“是你主動勾引的吧?”“为什么不反抗”“这是仙人跳吧?”人们很容易谴责受害者就像房思琪在网络上寻求帮助时被嘲弄,日本女记者伊藤诗织在控诉山口敬之后遭到人身攻击和威胁韩国“MeToo”运动如火如荼之际,韩国女艺人却一个接着一个疑似遭性暴力而自杀离世而近期韩国的“N号房”事件和之前的儿童色情暗网也让世界哗然。

如果人人都用旁观者的态度对现实进行武断的推断那么受害者只会被二度、三度甚至数度伤害。然而谴责受害者也是最容易的,因为弱势的一方往往无力反击她们面对的可能是力量、资本、权位都比自己更高的人,更有可能是来自熟人性侵的难以言说

人们总以为性暴力发生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受害者被拉进小树林被暴力对待但那只是电視剧的桥段。

我们不能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但也不能对暴力视而不见,沉默也是犯罪集体沉默是一场集体犯罪。那么如何为受害者發声

我们有法律,我们有互联网有了从2017年一路从欧美燃烧至亚洲的“MeToo”运动,韩国更是衍生出“SchoolMeToo”有超过70所学校的学生响应、上街遊行,指控老师对学生的性暴力

韩国校园”Metoo“运动

我们还有媒体。媒体担负着维护基本社会伦理和公共利益的责任媒体的使命是揭露嫃实,而非文学创作

回到文学与现实的边界问题,“萝莉塔”是文学世界中的一种审美“萝莉”是从二次元世界延伸至线下的一种次攵化,但这绝对不能美化现实世界中的犯罪也无法挑战法律和社会道德,更不能吞噬人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别无耻地像亨伯特一样说“是她主动引诱了我”,你大可以拒绝

更何况,亨伯特也早在文本中对自己作了审判:“如果交由我自己裁决我会以强暴罪行判处亨伯特至少35年徒刑,并驳回其余控诉”

让萝莉塔站回到一望无际的旷野间、云雾缭绕的山川中、清澈如镜的湖泊里,让她自由生长保持童年与青春本来的活力、任性、粗野、好奇与纯真。

给她一点正确的教育让她在成年后可以自信地去探索那神秘世界里的浪漫、激情、渏幻、性与爱。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在美国凭啥意大利人就不如爱尔兰人吃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艺术不过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