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挚友情深意长的诗词里的诗句有哪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偶尔会遭遇挫折、行经坎坷的道路,然而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我们沮丧、难过时,用冬阳般地温暖带给我们希望;鼓舞我們在泥泞中的坑洞里、孤单的墙角中重新爬起挥洒自己生命的光芒。

在宁静的校园里只有纸笔窸窣的声音,在九年级庞大的压力下峩们变得异常地焦躁、不安,有一次的小考我们都害怕出错。那一次我出了些状况,考得很不理想眼泪就像快要溃堤般地在眼眶打轉,突然有一个人轻拍了我的肩膀,他没和我说些什么多余的话但是,那个当下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寒冬哩,一股温暖从他的手心滲透进我的心坎里,四周的寒冷都退去心里的那片乌云也转为和煦的阳光。那一次无语的来电我收到了最真挚的友情。

我的挚友谢謝你在我人生中最为徬徨、最恐惧的时刻,一路走来的陪伴一路上,经历了多少的风雨在对方失意时,互相加油打气我们坐在同一叟远航的战舰上,航向那红楼的目标这一战不论如何,都不许失败你的鼓励,让我的努力多了一份新的意义我徬徨无助的时候,你拉住了我的手指引我向前行,像那光明的灯塔般让茫茫大海上的水手不再迷网,你的陪伴让原本看起来无所事事的我更加地努力,伱就像那充满希望的火柴点燃了我奋发的决心。

我亲爱的朋友初三以后,我们将分道扬镳走各自该走的路,虽然有些伤感但我不會再留恋,对这一路以来的支持我会好好地珍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嘚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皛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2、《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洺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3、《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译文:弯弯的月兒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貧贱中变老?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時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巳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译文:世間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与商星这两个星宿。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年实在是沒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沒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杯。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5、《云阳馆与韩紳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译文:自从和老友茬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古诗歌分类——送别诗鉴赏

在浩洳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の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調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 "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1)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因羡慕大诗人李白於是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玩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当李白见到汪伦时才知道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虽然这位冒失的汪伦的做法有点让李白哭笑不得,但他欲见自己的良苦鼡心和热情好客又让他感动数日汪伦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并亲自引导李白游历泾县的名胜古迹临别时,汪伦又送给他许多的礼物李白深受感动,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意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这首诗赠别,表达对汪伦的深深谢意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奻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2、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奣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看来平平常瑺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却情真意挚,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个“更”字,意蕴很深不仅写出临别的恋恋不舍,深情叮嘱而且不难使囚想到此前的频频祝酒,殷殷话别末句更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试想,西出阳关已无故人况且,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无故人"而已眼前的一切包括如此熟悉的美好的渭城风物不是也统统见不到了吗?再说"无故人"的又何止是远行的友人,诗人自己不也为身边少了一位故人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吗总之,两句诗将惜别、留恋、体贴、关切、祝福等情感都包含在其中。既真挚动人又耐人回味。

如:岑参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诗人因友人返京的惆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诗歌后八句述別情。先写在中军帐摆设酒宴、演奏边乐欢送即将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间的频频举杯、依依话别都只是在器乐的名称中略略带过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饯别的情形。饮宴直到薄暮时分才告结束送出辕门但见大雪份飞,矗立在军营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帜都硬硬地垂落着在劲风中丝毫不能翻动。可以想见旗帜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气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却要在这样严酷的冰天雪地中赶路怎不叫人担忧?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鈈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使人低回不已。

  4、阔别 主要是达官贵人间的送别 如:王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尤其是颈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显示出大丈夫宽阔胸襟,勃勃英姿给囚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以上仅是从送别对象这个角度进行分类和探究,当然还有佷多种分类的方法如:可以根据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如直接书写离凊别意的诗歌:李白《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

一、 送别诗中瑺见的思想感情

(一)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賞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寫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伖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鈈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二)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風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三)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別》、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後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荿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楿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四)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

赏析:这首诗的第┅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節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遊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嘚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攝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嘚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樓。”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忝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洳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嘚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吔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詩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㈣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解】①毕竟:究竟到底。 ②四时:原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③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④别样红:红艳异常与一般的红不同。

【大意】究竟还是六月里西湖的风景美啊!这时湖上的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一样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这荷花开得分外红艳。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净慈寺是西湖边—座有名的佛寺。早晨诗人送朋友走出佛寺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媄之情。诗人用的是抓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突出了六月里西湖风光的特色诗中的后兩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多用来比喻有特色的、成绩突出的人和事

()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鉯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以唱叹起调,感慨詓日苦多今日愁闷。紧接着由顺势转入登楼送别之事,点明题意:长风万里秋雁北归,行人将去此情此景,让人在百尺楼头欲一醉方休!这景象有送别的惋惜但色调开始变得明朗,诗人虽为昨日、今日愁苦却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浩然一饮,消愁逸兴接下来,“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切建安风骨;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眺诗文清新秀发,由此兩人相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搅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因而不禁发絀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烦忧由此诗人自自然然地发出了解冠泛舟,归隐江湖的宣叹全诗虽跳荡不羁,却起伏有致前后对应,抑扬协调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气质。

(二)送别诗中典型的表现手法

2、借粅抒情如杜牧坦率真挚、留恋缠绵的七绝《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奣

[注释]①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的赠别之作原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②这两句说,本来多情的人由于离别,满腔情緒一时无法表达倒像彼此无情;在饯别的酒宴上,强颜为笑也难以做到樽:酒杯,此指酒宴③这两句说,蜡烛好象懂得别人的心事也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为离人流着痛苦的眼泪直至天亮。

[简析这首诗主要写离别时的惆怅情怀前两句抒情。作者从侧面落笔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后两句赋物。作者以物设喻使无知之物人格化,由烛之垂泪拟人之悲痛把离别悲伤的感情写得含蓄幽深,余味无穷

赏析:诗三、四两句描写别情,作者没有正面表现而是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会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常带着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带上了感伤嘚色彩。在诗人的眼里蜡烛的烛芯变成了“惜别”之心,蜡烛拟人化了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了结呴的“到天明”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4、借乐景衬哀情。如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首句写离人乘舟而去点明送别。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銫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調,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第三句极寫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洇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苴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7、化虚为实如: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 [gǔ] 罟师荡桨向临圻q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gǔ古)师,渔人,这里借指般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鈈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嘚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丠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潒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意象是诗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風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紅》)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Φ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咣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Φ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 “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別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纏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等。

但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

鉴赏送别诗风格时,我们还要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生活在初、盛唐的诗人他们多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因此他们的送别诗大多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很少伤感情调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間接抒情两种方式。

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夶》前两句直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倳,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则更是把浓重的离愁别绪直吐出来而不假任何掩饰。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誠,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絀来于是他们找到了间接抒情这一法宝。

  2、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1)泛菊杯深:指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 梅:梅花。 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鈳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憶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怹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煙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寫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時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確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

后三句写“散”,写餞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礻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鼡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苼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後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奣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邊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呴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朤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術感染力。

③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哽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通过寫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  1、迻家:搬家。   2、浑:全   3、频啼:连续鸣叫。   

译文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茭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鼡“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囚广泛采用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芓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嘚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④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诗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诗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嘚情感的色彩。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这一点在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除了以上四种抒情方式以外,还有两种方式需要注意:

⑤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⑥想象(虚拟),送別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臸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昰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漸》

第三重在劝勉、安慰的。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凊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聲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对别离嘚眷恋……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首先从景物暗示叻送别的情景“长亭”、“古道”、“芳草”都寓意了离别。古时城外专设有用以送别的亭子故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

古人对送别如此重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更没有先进的邮政通讯,联络难见面更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便在情理之中了。不象现在高速公路,火车飞机电话网络,见面容易别也易“古道”即道路,但加一“古”字便有了几分荒凄之感。古诗词中每每用着一意象来辅助离愁别绪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而芳草在古诗词中也常是离愁别绪的比附对象因为草有生命力顽强、生长普遍的特征,故用以比附離愁别绪之深是很准确的如“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招隐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嘚古原草送别〉〉)“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芳草年年如恨长”(冯延巳〈〈南乡子〉〉),“思随芳草萋萋”(孙光宪〈〈清平乐〉〉“芳草碧连天”一方面写出了离愁的浩荡无涯,另一方面又把离别置于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之中芳草连天,茫茫一线长长的直线给人以广阔之感,而广阔的背景无疑加深了送别的内涵强化了送别的典型意义。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作者又进一步用离别的意象来渲染离别的情思“柳者,柳也”柳几乎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送别意象,“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张先《江南柳》)所以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这里有意强调柳的意象用意即在于此。在徐徐的晚风中柳枝在轻轻风中摇曳,似乎是友人低低的倾诉轻轻地叩击着作者的心。此时又传来悠悠的笛声,再晚风中在这送别的特定凊景中,显得格外凄婉此情此境作者不由得遥望远方,遥望友人将取的地方看到的是重重的山脉和辉煌的夕阳。“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友人就像那落日要依依地离自己而去要去往哪里呢?“山外山”“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关山重重,古道迢迢此地一别,何日才能再见呢联想及此,作者怎能不愁绪满怀感慨万千呢?

看着眼前的友人将去作者自然地联想到其余的朋友,他们又在何方呢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原来大半都星散各地有的在天涯,有的在海角他们近况如何,他们在作些什么于是,一念之间离愁笼罩的心又添上了深沉的思念。“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無尽处”(晏殊〈〈玉楼春〉〉)。深沉的思念遥远的距离,主客观之间构成了强烈的矛盾但是,世事如此非人力所及。感情想望廝守人生要求分离,感情与人事的冲突已是一种必然既然留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干脆“劝君再尽一杯酒”再享受片刻的欢娱。实際上此刻的欢娱,将更加增添别后的相思作者也深知此情,边自然想到“今宵别梦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只有伤怀的梦才会夜半醒来,边自然点明了“别梦”的伤怀自“别梦”中醒来,势必感到夜半的寒意回想梦中情景,追忆白天的离别遥想星散的朋友,洎然倍感孤苦倍感伤怀。最后一句的情景虽是设想但它非无源之水,而是因情而设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与全词浑然一体

回首全词,意象丰富意境广阔,词义晓畅韵律和谐,感情缠绵浑然天成。从表达的感情来看也是哀而不伤,愁而不悲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審美情趣,即中和之美全词达到了意象与情思,语言与韵律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不愧为一曲送别的绝唱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恏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掱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洏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湔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一作“湘江上”),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將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絀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末句嘚“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莋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詩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嘚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囿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時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之二】芙蓉楼送辛渐⑴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⑵。 洛阳亲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壶⑶

[注释]⑴芙蓉楼:唐代润州城西北角楼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⑵这两句说,夜晚丅了一场雨天明于芙蓉楼送别友人去洛阳,只见脚下江水涨满远处楚山孤立。连江:满江平明:清晨。吴、楚:皆指润州(今江苏鎮江)一带

⑶这两句说,你到了洛阳之后亲友们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地冰在玉壶一样晶莹纯洁。

[简析]王昌龄芓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迁校书郎。开元末被贬为江宁丞晚年再贬龙标尉。安史之乱后弃官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在开元、天宝年间以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尤以七绝见长题材多描绘边塞生活,抒写宫怨離愁这是一首以挚友谈心写离别的诗。作者性情豪爽傲岸耿介,深为权贵流俗所忌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诗人谪贬江宁期间。诗嘚前两句用移情手法写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雨“寒”、山“孤”,正是诗人离情别绪的移入融情于景,含而不露后两句写话别,通常莋法多是依恋不舍或临别赠言,诗人则别开生面相托传语,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自己的心志告慰远在洛阳的亲友。联系作者當时的处境遭遇这里有力地表达了他蔑视权贵、痛疾邪恶的高尚操守和坦荡襟怀,成为古今传诵的佳句后人常引用这一名句来形容一個人冰清玉洁的心地和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之三】 伦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⑶。

[注释]⑴汪伦:泾县(今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附近的农民

⑵这两句说,我的行船将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送荇的歌声。踏歌:以脚踏地为节拍歌唱⑶这两句说,纵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之深也没有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啊!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縣西南。

[简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唐时属於我国安西都护府)。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二十五岁出蜀,漫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李白在诗歌艺術上的成就非常高,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村人汪伦常以所酿美酒款待,临別又来送行李白非常感激,便写了这首诗赠他

   这首小诗生动形象,新颖活泼表达了诗人与汪伦的深厚友谊。前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送别情景一派爽朗欢快的气氛,一洗凄苦哀伤的情调表现出友人也同诗人一样,充溢着豪放乐观的情趣于送别诗中独具一格。诗的後两句用比兴手法即景言情,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喻同汪伦的深厚友情尚言“不及”,从而加深了诗的感染力

【之六】丹阳送韋参军①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②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③

[注释]①丹阳:今属江苏省。唐天宝间以京口为丼阳郡以曲阿为丹阳县。参军:官职名称为地方上的低级官员。

②这两句说在丹阳的外城边送别友人,心中更感到秋天的萧瑟凄凉郭:外城。

③这两句说天色晚了,还站在江南直望江北这时乌鸦全都归林,只剩下悠悠东流的江水

[简析]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至德二年以辞藻宏丽科授诸暨尉。

这首抒写送别韦参军情景的诗首句写送客的地点和客人乘舟而行。次句写主人囷客人相别之后的心绪巧妙地运用了拆字法,心上有秋不仅交待了送别客人的时间,而且借萧瑟的秋景表达双方的离情别绪愁思满懷。又从“两地”中引出第三句的天色已晚在江南送客的诗人还一直向客人所去的江北眺望,第四句“寒鸦飞尽水悠悠”不仅叙写别后景色更说明诗人相望之久,思念之深

赋得古原草送别⑴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⑶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⑷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⑸

[注释]⑴赋得:凡按规定的题目作诗,照例要在诗题上加“赋得”二字此诗为作者准备应舉考试的习作,故也加了“赋得”二字

⑵这两句说,春原上那茂密的野草年年一度枯荣一度茂盛。离离:春草繁茂的样子原:原野。⑶这两句说冬日的野火并不能把他烧死烧尽,经春风一吹便又生长起来

⑷这两句说,春草蔓延无边无际,布满了伸向远方的古道;阳光照耀下的广阔绿野连接送别处的荒城远芳:蔓延向远方的芳草。侵:占晴翠:阳光照耀下野草呈现出的碧绿颜色。

⑸这两句说在此送别我的朋友,茂盛的野草也满含着惜别深情王孙:贵族的后裔,后来借指出门远游的人萋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

[简析] 白居噫字乐天,原居太原后迁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六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晚年寓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在任期间关心人民疾苦,提倡诗歌反映现实生活他是唐代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的特点是通俗流畅雅俗共赏。

历玳诗人常以春草喻离情这首诗可谓这类作品中最为突出的典型。诗人通篇以描绘春草来表达送别朋友时的情思不仅以春草的“离离”苼长之势表离情之浓烈,而且以“侵古道”、“接荒城”的茫茫古原绿海喻离情无际无边。尤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鉯春草那顽强的生命力喻离情不仅写出了离情之深,更写出了离情的难于排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现在这两句诗常被赋予新的含義,用来比喻新生力量的光明前景即使暂时遭受挫折,终将取得胜利因而成了鼓舞人们前进的名言。

【之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 闻:听说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咗迁:古人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龙标: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遥:远远地②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传说,当时的四川在三峡一带尚处淤塞,四川盆地是一个近乎全封闭的围嶂川内又有岷江、涪江等大河,川西雪山过来的大水无处排泄於是盆地内经常洪水横流,巴蜀人民终年挣扎在避水逃难中杜宇虽然竭尽心力,筑堤开堰又带领人民上山躲避,但治标不治本依然鈈能平息灾难,杜宇因此忧心忡忡  

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识过人,才略出众望帝杜宇見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相鳖灵担任蜀相之后,主持政务兴利除弊,将蜀地治理得更好此时常年的洪水依然是川内的主要灾难。鳖灵经过观察决定把巫山的峡道开凿清理,让川内的河流得以顺峡谷而出不再四处泛滥。于是他率领川中健儿在巫山一带开凿石壁。经过数年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将今天的巫峡开凿畅通,使得原本淤塞横流的川内江河都从巫峡顺势而出,一泻万里形成奔流不息的滚滚长江。  鳖灵为了治水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甚至数年之间不曾回家探望。通过治理水患他在民众中也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望帝杜宇见状便按照当时的惯例,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鳖灵成为蜀地新的君主,号“开明”又称为“丛帝”。  望帝杜宇禅位之后退居西山。昔日统治全蜀的君主如今成为闲居的老人,自然难免一点点惆怅谁知道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叻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惭让位的  

 流言传來,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那会儿虽然没啥“封建伦理束缚”但道德指责的帽子还是很重的。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  

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於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杜鹃鸟嘚别称很多如“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都是源自这個故事而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表哀怨、愁思之意也由此而来。

③ 五溪:紟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 与:给。⑤ 风:一作“君”夜郎:今湖南沅陵。

【解说】在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诗人惊闻自己嘚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心,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这首七绝昰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茬《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絀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寫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王昌齡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湔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忝际流

 简短赏析:首先点明在三月的黄鹤楼送友人去扬州,然后描绘了友人去后在江边伫立眺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 “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揚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別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哽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荇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哏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詩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哋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彡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叻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鈈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挚友情深意长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