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烧毁了圆明园:英军纵火 法军旁观者

热门推荐:
  预告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一场浩劫也随即拉开了帷幕。园内所有珍奇异宝几乎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整个圆明园也被一场大火烧掉了它昔日的辉煌,成为中国人心中一道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火烧圆明园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晚清风云之火烧圆明园》下集。
  这幅画所描绘的,就是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的场景。画面中穿红衣服的是法军,蓝衣服的是英军。图中间,一名法国士兵拖着整车的珍宝,我们可以看到有青铜器、瓷器、翡翠玉石等等。而左下角的英国士兵和法国士兵则在一大堆瓷器、佛像、珠宝面前尽情挑选。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贪婪的表情。仿佛只恨自己不能拿的更多。
  这是英国摄影师奥尔末在1873年拍摄的,也就是圆明园被烧毁的13年后。此时喷水池已经完全被荒草掩埋,只能隐约看见大理石砌成的水池边缘。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主体结构还基本上保留着,池中的铜器、甚至连门上的水盘、墙上的石雕都被强行撬下搬走了。
  得知圆明园被劫掠的消息后,咸丰气的浑身发抖立即下令,让恭亲王尽快和额尔金会谈,答应英法一切条件,争取早日结束这场战争。不过,狡猾的额尔金决定给清政府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痛。让他知道英法联军的厉害。他在考虑一个报复性的举动,在额尔金的日记中,记录了他当时的计划:“比起继续攻打避暑山庄,烧毁紫禁城来说,烧毁圆明园无疑是盟军之间争议最小的选项。”于是,一场浩劫拉开帷幕。
  这幅画所描绘的,就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的情景。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熄不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和园中珍藏的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都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就在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的时候,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被迫无奈宣布全部答应侵略者的一切条件。这幅图就是描绘的恭亲王奕?在北京礼部大堂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情景。照片中间坐在圆桌左边的,就是恭亲王奕?,右边的,则是联军总指挥额尔金。1860年10月,在北京礼部大堂,清政府在此签订了《北京条约》。在答应割让九龙半岛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并赔偿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后,英法联军撤出了北京。虽然战争结束了,但被毁坏的圆明园,却已不可复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
  1860年左右,圆明园废墟中的一座寺庙
  欲知更多详情,敬请锁定今晚23点30分,湖北卫视《大揭秘》《晚清风云之火烧圆明园》下集。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王开玺: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国人
[导读]英军火烧圆明园烧的不是一个圆明园,而是整个三山五园,包括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152年前的10月,英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152年前的10月,英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疤。今天,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再次重温那段历史,一同走近这座万园之园,了解它的美丽与哀伤。西北郊海淀园林密布讲到圆明园要先从海淀说起。现在的海淀区,也与北京西北郊的地理地貌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在上世纪50年代时,清华、北大就有泉眼,大概能冒出来一米。60年代中,在颐和园东面六郎庄一带的水稻田里面,我还看到水稻田里面确确实实有泉水从地底下冒出来。在清代初期,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上,泉眼很多,泉水很多。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写到,京西一带水从地下往外冒,在草木之间有小溪几十处。什么叫淀?泉水流出来之后,在低洼地形成一个小的水波,就叫淀。所谓的海淀就是比较大的水面,像海一样。海淀有山、有水、有湖、有林、有草,非常适合构筑园林。从明代以后,很多统治者在香山、玉泉山这一带开始构筑一些皇家的园林和宫苑。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到了康熙朝,开始在北京西边风景优美的地方构筑园林,从康熙开始,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朝,差不多150年。1860年时,在北京的西北郊,到处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概有八九十座。园林东面起就是清华大学,有熙春园、镜春园,这两个园现在就在清华大学里面。本来熙春园是清代的一个园林,后来道光皇帝即位之后把这个地方一分为二,靠近东北的地方还叫熙春园,赏给五阿哥奕誴。靠西边叫镜春园,赏给四阿哥,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万园之园圆明园三山五园中圆明园最为著名。园中著名的景点有150余处。圆明园到底有多好,我们现在是看不到了,只能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讲的。一个法国的传教士叫王致成,他参与了圆明园的修建。他曾经讲圆明园无论是构思设计还是营造施工,无一不宏伟壮观,绚丽之极,达到了顶点,登峰造极了。“这里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这里会聚了人的艺术和创造力对大自然造化美所能添加的一切。”法国作家雨果的话大家应该更熟悉:“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世界,这个就叫夏宫,外面人把圆明园称作夏宫,就是说圆明园是清朝皇帝夏天去居住的地方,所以叫夏宫。”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到过全国各地游玩,看了无数名山大川、风景、园林,也对圆明园称赞有加,“帝王滞留之地,无以具此”,就是说帝王去休息、游玩的地方没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地方更好了。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财以创建苑囿。由此可见在当时圆明园的修建之后,清朝皇帝是心满意足,可见当时圆明园的修建达到一个顶峰。就是这样一个集中外建筑于大成,这样一个园林在1860年的时候遭到焚毁。“两个强盗劫掠,一个强盗放火”英法联军在1860年10月到了圆明园,先是对圆明园进行了抢劫,接着放火把圆明园焚毁。这个事情我想凡是我们中国人都知道。今天,我有几个问题想跟大家澄清一下。第一个问题,借用马克斯的话说:“两个强盗劫掠,一个强盗放火”。讲到圆明园的时候,很多人都这样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掠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这个说法对不对?没错。但是很多人接着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一种口误,随便说说,没有经过很认真的考虑。现在很多人是这样讲的,很多书里面还是这样写的。我要讲清楚,抢劫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是英军,没有法军。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讲,法军是反对烧圆明园的。法军在侵略中国问题上和英国人是一致的,法国人说很快就可以同清政府签订条约,烧圆明园没有意义。第二个问题,英法联军对于圆明园的破坏是两次,有很多人说英法联军10月劫掠圆明园。这个事情实际上是两次,第一次是在1860年的10月7日和8日,对圆明园进行抢劫,抢劫完以后他们就撤了。到了10月18日、19日,英军派了三批人烧圆明园。英军烧圆明园这次是大规模的焚烧,大火持续三天,因此我们讲到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两个时间点,一个是10月7日、8日,一个是10月18日、19日,这是一些最基本的史实。第三个问题,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破坏圆明园,这是我们很简单的一个说法,实际上他们破坏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圆明园。刚才我们讲了以“五园三山”为代表的北京西北郊这一大片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从圆明园到清漪园一直到香山,包括玉泉山,很多的景点也被烧了。英军火烧圆明园烧的不是一个圆明园,而是整个三山五园,包括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英军火烧圆明园,并非为销毁罪证英军焚毁圆明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原因我们史学界有很多的说法,估计有十种以上。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说法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他们为了掩盖劫掠圆明园的罪证,要销赃灭迹”,很多教科书里都这样讲。这个说法,出自一本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书,1965年出版的。书中说:“圆明园劫难如此,额尔金却还以为未足,还要消灭抢掠罪证”。英军烧圆明园就是为了要消灭罪证。如果这是“文革”前或“文革”中的著作,不够客观是可以理解的。可是2005年,汪荣祖所著《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中也讲:“额尔金之所以把整座圆明园夷为平地,看来是有意要销毁劫掠的证据,因此让许多被盗的财宝不能被清点出来。”2008年,戴逸先生所著《中国近代史诗稿》当中讲:“为了掩盖罪恶的劫掠行为,侵略者竟想出一条放火灭迹的毒计。”我们讲民族感情,民族立场和历史的科学性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为了民族的立场,不能够不顾历史的科学性,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值得商榷了。为什么?第一,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翔实的史料根据,我们搞历史的人,强调言必有据,不能信口随便说,要有根据。找不到史料根据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持这种观点的人,带有很大的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的色彩。为什么想当然?一些清宫的影片、小说、故事里面讲,清宫里的太监把皇帝一些宝物、字画偷出来卖掉。后来怕败露,就放把火烧了。这是我们看小说经常看到的一段描写。太监监守自盗,当还没有被发现是谁偷了皇帝的宝物时,放火烧了库房有可能蒙混过关,达到自保。但是,英军火烧圆明园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公开进行了三天,放火已经无济于事了。从逻辑上说不通。第三,英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其实英国人他们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法。英军总帅格兰特说:“因为清政府对于所捕获的英人大半加以杀害,额尔金爵士和我都觉得必须对清帝加以严厉的责罚,并且留些报复的痕迹才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也讲:“彻底焚毁圆明园,不但可以留一不易泯灭、永久保存在人们脑海的痕迹,而且可以证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领了北京。”这是他们自己讲的为什么要烧圆明园。英国人之所以要火烧圆明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对清政府、对清朝皇帝进行最严厉的精神上的打击,使清政府彻底对外妥协、对外屈服,这是他们最根本的目的。杀俘问题的真相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人烧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在圆明园里面把他们的战俘虐待致死,所以烧圆明园。按照这个逻辑,战俘是不是在圆明园被虐待致死的,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如果清政府真的在圆明园把战俘虐待致死了,英国人烧圆明园或许还有一点理由。但是史料证明,清政府一共抓了39个人,最后21个人死了。这些人有的是在前线被杀,有的在监狱里面被虐待致死。这都没有问题,我们一定要承认。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他的错误。但是,英法俘虏绝对没有被送到圆明园里面去。英国方面自己讲,“清政府咸丰帝将俘虏首先解送圆明园,并且就在这行宫中,开始实行他的苛刑,终使他们死亡。有法国人诺曼先生和其他的人可以证实。”还讲,“在圆明园的几间屋子里还找到他们的几件衣服,并且在遇救中,所有我们的马匹几乎全都寻找,我们找到我们人骑的马,我们的衣服,我们都找到了。”似乎是既有人证,又有物证。但这些都不足信。为什么不足信?英法被俘人员分成两部分人。一个是以巴夏里为代表的9个人,后来,此人做过英国驻华公使。他们9个人在打仗时被扣留,直接送到北京,送到北京的刑部南北二监。后来,英国人、法国人要求清政府释放他们,清政府把这些人提出来,放在德胜门积水潭的北边。英国人说不放战俘就要炮轰北京城。10月8日,清政府就把这些人送到德胜门外的英军军营。其他战俘被分押在北京周边的一些州县的监狱里面,像大兴、宛平、房山、密云、昌平,在各个监狱里,肯定没关在圆明园里面。清政府怎么会把“蛮夷”士兵关在皇家园林里面?三山五园那么大,那些英法战俘人生地不熟的,如果真关在圆明园里面,他怎么知道这是圆明园,又没人会告诉他们!只有进圆明园正门,上面写着“圆明园”他们才知道,可是这些英国兵必定不认识中文。所以无论怎么想,战俘也不会关在圆明园。日,巴夏礼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谈了怎么谈判、怎么样被扣留、怎么样送到北京,中间怎么转移出去……就是没有讲他被关在圆明园里。实际上,巴夏里等九人在清政府的监狱里,还是受了优待,他们离开时还脱帽向清政府的官员表示谢意。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不应该忘记,也不容易忘。一个国家的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记。托尔斯泰说:“历史是人类国家和历史的传记”。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曾经走过的一个历史的印记。无论是这个国家民族曾经非常灿烂的光荣历史,还是曾经屈辱失败的历史,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人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龚自珍讲历史、史学和国家存亡的关系,说:“出乎史,入乎道”,就是你学习历史之后,从历史中总结很多的经验教训,你就能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你要想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你就必须学习历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_历史频道_新浪网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笔者从各方史料里面读出来的事实却是――不是“英法联军”,而是“侵华英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在那把持续了两天的熊熊烈火当中,侵华法军,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并未扮演什么实质性的角色。
圆明园遗迹
本文摘自冯学荣著 《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在中国,曾经有不少的作家、编剧,犯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滑稽笔误。所幸我国毕竟是有历史学者,力挽狂澜,以正视听,捍卫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
  可是,在笔者看来,即便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这种说法,仍然是有欠精准的……
  一百多年以来,稍有近代史常识的中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这个说法,在原则上,似乎没有什么大错。只是,如果深入到史料当中并从细节入手,则会发现,这种说法,其实仍然有过于笼统的嫌疑。
  我从各方史料里面读出来的事实却是――不是“英法联军”,而是“侵华英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在那把持续了两天的熊熊烈火当中,侵华法军,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并未扮演什么实质性的角色。
  首先,我要交代这个故事的背景。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杀入北京的时候,联军误以为咸丰皇帝住在圆明园(事实上咸丰皇帝那时正在热河承德避难)。这是英法联军杀向圆明园的最初动机――想活捉大清国的皇帝。
  在向圆明园进军的过程中,侵华法军率先抵达了圆明园并开始抢劫园内的财物,而侵华英军的部队则在此期间迷了路并因而晚到了一天。
  在晚清长期当官的美国人马士认为,是侵华法军带头劫掠了圆明园,而此后,是侵华英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而侵华法军实际上并未参与放火。
  马士在其所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的说法,是这样的:
  “……最后,(英国全权公使)额尔金伯爵希望破坏圆明园宫殿的建筑,把它视为有些俘虏曾被虐待的地方,并作为计划损伤(大清国)皇帝个人尊严的一种办法……而(法军方面的)葛历劳士男爵则以为:这不过是对没有抵抗的乡村地点和别墅的一种破坏而已,他宁愿破坏北京城内的皇宫,因为那是最高权威的所在……(法军)孟德邦将军亲眼看到圆明园被他自己的军队所劫掠过,认为破坏圆明园是一种破坏文化的暴行,并不能产生所期望的结果,他拒绝协同去执行这种破坏,(英军)格兰特将军则反对去破坏皇宫,认为那是一种背信行为……因而,他(格兰特)着手去执行(英国全权公使)额尔金伯爵的命令来破坏这个避暑行宫(指圆明园)。这个命令发布了,在10月18日……二百多所建筑物,被(英军)格兰特将军指挥的军队,付之一炬……法国人劫掠了这个宫殿,而英国人又毁坏了它……”
  马士的说法,总结起来,是以下的几点意思:
  1.法军洗劫了圆明园的财物,而英军则提议烧毁圆明园。
  2.法军不同意烧圆明园,法军说:要烧就烧紫禁城。
  3.英军坚持要烧毁圆明园,法军反对,并拒绝参与。
  4.英军一意孤行,下令自己的部队,独自烧毁了圆明园。
  我们再来听听瑞士学者林瑞谷(ErikRingmar)的说法:
  “……Finally,on 18thOctober,the British commander,James Bruce,the eighth earl of ElginCthe son ofthe seventh earl,the notorious collector of Greek marblesCordered the Yuan mingyuan to be burnt to the ground.During the subsequent two days,groups ofsoldiers were dispatched around the grounds to set fire to the various palacesand the other buildings……”
  林瑞谷(Erik Ringmar)的这段叙述,翻译成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终于,在(1860年)10月18日,英军统帅额尔金(勋号略去)下令烧毁圆明园,在接下来的两天之内,成群结队的士兵们,被分派到园中的各处,放火烧毁了各种各样的宫殿、塔、亭以及其他的建筑物……”
  这位瑞士学者Erik Ringmar的说法,出自他所著《LiberalBarbarism and the Oriental Sublime:The European Destruction of the Emperor'sSummer Palace》,可译作《自由派的野蛮和东方人的庄重:欧洲人捣毁圆明园始末》。
  可见,瑞士学者林瑞谷(ErikRingmar)的说法,也是很清楚的:是英军放火烧毁了圆明园,法军并没有参与其中。
  此外,我们民国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也认为是侵华英军烧毁了圆明园。
  蒋廷黻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附录里面,有一篇名叫《评清史稿:邦交志》的章节,该章节当中,有如下的文字: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广总督叶名琛之被捕、文宗之退避热河、英人之焚圆明园诸事,共占篇幅仅西藏交涉之四分之一……后巴夏礼又力助法翻译官与载垣辩论,且措词失礼。载垣于是阳许之,而阴谋害之。次日晨,英、法译者归营报告,途遇僧格林沁之马队,英人被捕者二十六,法人十三,经二十日之监禁虐待,英人得生归者半,法人仅五名,后英人之焚圆明园者,即以报复也。撰《邦交志》者,何必隐讳其词若此……”
  蒋廷黻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广总督叶名琛被捕、咸丰皇帝暂避热河承德、英国人火烧圆明园,这些事情在《清史稿》里面,竟然只占西藏交涉案的四分之一篇幅……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奋力协助法国翻译官和(怡亲王)载垣辩论的时候,出言不逊。载垣于是表面上答应巴夏礼,暗地里却盘算谋害他们。第二天早晨,英、法两国翻译在归营报告的途中,被(清军)僧格林沁的马队抓走,英国谈判代表被抓了二十六人,法国谈判代表则被抓了十三人。这些人被僧格林沁拘禁了二十天,并遭到了虐待。其中,英国谈判代表只有一半的人生还,而法国谈判代表则只有五人生还。后来,英国人放火烧毁圆明园,就是对这件事的报复。写《清史稿•邦交志》的人,你为什么要隐瞒这一段呢?……”
  可见,民国时期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说法,也是一样的:是英国人(或说英军)烧毁了圆明园,根本没有法国人(或说法军)的事。
  我们再来看看法国大诗人雨果(Victor-MarieHugo)在他《给巴特勒上尉的复信》中的说法: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的这封信,转引自贝尔纳•布里泽(BernardBrizay)《1860:圆明园大劫难》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383页。)
  显然雨果的说法,也是这样的:法军洗劫、英军放火。分得很清楚,毫不含糊。是英军烧毁了圆明园,而法军只是洗劫财物,并没有参与放火。
  无独有偶,“火烧圆明园”事件的亲历者――法军方面的人员阿尔芒•吕西也认为是侵华英军放火烧的圆明园,法军并没有参与放火。
  我们来读一读阿尔芒•吕西证言:
  “……世界第八奇迹(指圆明园),我们(指法军)刚刚将其洗劫一空,英国人又刚刚将其付之一炬,圆明园,这历经了数朝数代的杰作,是我平生所见最漂亮的东西,今生今世,再也无缘一见了……”
  (法军方面这个人员“阿尔芒•吕西”的证言,转引自BernardBrizay《1860:圆明园大劫难》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85~286页。)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法军的随军翻译埃利松在《翻译官手记》中的说法――埃利松也认为是侵华英军不顾法军的反对,独自放火烧毁了圆明园的。
(责编:谭文娟)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为狼图腾并非蒙古族图腾,以狼为图腾的只有突厥族,但笔者认为,草原不管有无狼图腾,草...
“文革”中,“造反派”到处抄家,父亲就在桌子上摆了两块手抄的毛主席语录牌:“对待思...
声明所言佛像出现时间早于福建发现佛像被盗的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袖手旁观 张碧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