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小学生应不应该追星学书法

年轻人都要学书法
(原标题:年轻人都要学书法)
余秋雨 著名作家、学者
靳尚谊 中国美协原主席、中央美院原院长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书法实在是我们进入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简要读本。如果说它简要的话,并不是说它浅,它很深,它很高。但是图像一看就知道那个人的人格结构。所以我们如果有机会练练书法,读读书法,追一追书法,崇拜崇拜一些书法,我们的浑身所谓的书卷气就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生命价值就会出现新的等级。我在北大讲课的那一天,讲的题目是“请记住这个名字”,你们在讲唐代文明的时候会记住李白,会记住杜甫,会记住王维,会记住很多很多重要的诗说,我说请记住颜真卿这个大书法家。我很少找得到这样的一个人物,在极其关键的时刻,要用自己的战马来抵挡孽贼,而最后文笔又可以扛起整个中国书法史和整个中国文化史的重量,这就是颜真卿,我对这个人的尊敬无与伦比。《兰亭序》是中国书法的基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光辉灿烂的一个书帖。王羲之后重新写过好多遍《兰亭序》,但是都没有他写得好,好像有天光照耀,有神秘的力量操纵了他的笔,让中国有了最好的书法《兰亭序》,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当中要记得的。我出生在浙江,又在浙江长大,小的时候我们家虽然文化很盛,但是钢笔不流行,所有的人都在写毛笔字,小的时候数学课用的也是毛笔。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这个家乡对书法应该说有一点点小的根基,我的妈妈,我的外婆毛笔字都写得很好。有很多年纪非常老的书法家,字越写越好,这是看得出来的。有的人我们看是年轻的时候字有骨力有气派,到了老的时候,怎么就懈了。至少有三个书法家,当他在60岁以后他的字懈掉了,但是更多的书法家是越写越好。把早年的苍凉放进去,那真是人间绝藏,那真是千古妙笔。练字练到自己身心自由的时候有一个最容易产生的毛病,就是太流畅了,就像古代的账房先生写字一样,或者是过去的一些代客书写信的那些人一样,他写得非常流畅,没有任何障碍,你以为是好的,其实毛病就产生在流畅之中。书法到了太流畅的时候,他学会了,就油了,到了油和滑的人,你再棒也已经堕落了。我曾经有一篇文章《笔墨祭》里写过,古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练字,就像我们当代的女孩子练健美,一定要把身材练出来一样。古代的书法就是现代的身材,差不多的。 在你寻找到自己的风格的时候,很可能是你把大师的书法的东西融成了一体,这个可能性是最大最大的。你取了他的这一部分,又取了他的那一部分,我所说的取并不是勾取他的,纳取他的,而是他的神,他的形,他的骨,他的一种风范,他都合在一起了。我一开始喜欢王羲之的字,这个和我的生活的环境有关,和我接受的教育有关,后来我特别喜欢颜真卿的字。每一个练书法的人练过了楷书和比较靠近楷书的那种阶段之后,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去选择了,这个时候是你生命潜在能量的一种释放。练帖的时候切记要以空灵的心情进入,而不要带有过多的习气,开始的时候不要练那些风格过于明确的那种帖,一开始不要这样。最后你练了这种风格以后,大家就觉得你是这种风格的模仿者,你自己没了。这是练字的第一个关口,练帖。这个花一点时间,有空的时候练练,它会沉淀在那里。临帖开始的时候,我倒是建议楷书和行书都可以练,不要急着练草书,有一些年轻朋友看到龙飞凤舞特别有吸引力就开始练草书或者是练一些接近草书,行草,这个暂时先搁一搁,练比较端正比较严肃的那些字体。今天看上去我们用电脑了,即使不用电脑,也用钢笔了,很少有人用毛笔去写,好像已经不实用了,这个我想跟广大的朋友讲一讲,摆脱了实用有可能使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康德讲过,“美其实是对于实力的一种超越”,如果完全处于一种实用状态的话,它恰恰是对美的一种侵害。我们在看书法作品时,如果说它有真正艺术美的时候,其实不完全在乎它表达的内容,是在于它的线条、墨色、节奏、韵律,它所表达出来的生命感。我非常主张年轻人都学书法。几年前我到台湾去的时候,当时台北市长跟我讲,他主张台北市的中小学每个礼拜有几节书法课,我当时站起来说,你做得太好了。请记住,这是一个最需要精神价值的时代,因此也是一个最需要真正艺术的时代,但是,恰恰又是最容易失去这一切的时代。现在很多艺术家只讲风格和个性,不讲格调和品位记者:最近,“油画危机”经常被谈及,您赞成这个观点吗?靳尚谊:“油画危机”这种思潮,国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绘画发展到抽象化以后,还怎么继续发展呢,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但是,一个画种在社会存在、发展,关键是社会需要。比如,在西方,油画艺术最早是伴随着宗教需要而生的,慢慢转为世俗的需要。19世纪慢慢出现历史画、印象派,后来又出现现代主义和抽象绘画。中国引进的,就是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直接画法,侧重写生,有一点现代主义初期的味道。我开始学油画的时候,中国就是这样的。社会需要历史画了,就把西方的多人物绘画的形式搬出来,使这样一个品种发展起来的。后来,就出现了《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批很成熟的多人物油画。现在,中国仍然在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差异很大,不同人群对文化艺术有不同的需求,油画仍然被很多民众、收藏者喜欢,它还没有到危机的地步。记者:后现代艺术会对传统艺术带来极大冲击吗?靳尚谊:冲击是肯定的,但未必致命。我去了欧美很多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家手里收藏的,还主要是传统的、经典的好东西。像华盛顿美术馆,原来开新馆时陈列了很多装置艺术,但慢慢全没有了,最后还是突出现代主义、古典主义的作品。具体到中国油画,它的发展时间不算长,数量并不多,整体质量也不高。何况当代艺术,诸如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发展再快,也同样受质疑,因为这种艺术个人意味太重,标准不明,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共性。我觉得,辨别各种思潮的正确与否,一是要更全面、整体地了解行业真实情况,不能道听途说;另一方面,要盯着自己国家的国情,看到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人群,他们还需要传统艺术,需要油画。记者:中国油画怎么样才能继续发展?靳尚谊:现在,中国油画的发展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整体水平不高,有好多画基本问题都没解决,可能很多人看不出来,但我看得出来。不客气地说,很多油画家不想提高了,他们认为已经很好了,因为他们看的好东西少,对欧美的油画不熟悉,坐井观天。其次,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强调风格、流派很厉害,不注重基础。其实个性、风格是没法教的,它是属于每个人的,但是技术、基础的好坏是可以教的,是可以提高的,画好不好是跟题材、风格没什么关系。我觉得自己的才能、天赋比较一般,但我比较认真,一直从基础做起,就是这样 。还有,艺术家本人也要有修养,格调要高。老一辈的画家很强调这个,不能俗气。可惜现在讲得少了,只讲风格和个性,不讲格调和品位了。艺术本就是虚的,你怎么画都行。但是现在什么叫好与不好,往往是我觉得好就是好,张扬所谓的个性。但艺术的标准是不能乱的,这很关键。再者,虽然任何专业都是为了谋生,最终都是为了挣钱,这无可厚非。但现在,学油画的人功利思想越来越重,扩招后很多学生并不热爱艺术。我一直认为,没有兴趣就画不好油画,这条路是走不远的,对待艺术我们还是要更单纯一些、更有热情一点。记者:您还会继续尝试新的风格吗?靳尚谊:创新不是艺术家的最高要求,而是起码要求。我认为,画家不要固定一种风格,更不要刻意去学习某一类风格,而是要跟随时代不停地尝试。我到海牙去看完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后,就在想如果这个少女活到今天会怎么样,是不是也会心情很不平静呢?我就结合自己的心情,创作了《惊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表达一些我对现实的看法。在中央美术学院,原来很多搞当代艺术的教师说我保守,因为我注重基础。可是看到这几幅画以后,他们很高兴地跟我说,原来你是搞当代艺术啊!其实,一个画家,基础好画什么都不会差,基础不好想法再多也没用。改革开放以后,美术界的很多争论,比如强调“反对写实,提倡现代 ”,“反对基础,提倡表现”等等,其实是错误和没必要的,会给初学者带来误解。我们还是要回归基础,踏踏实实。跟风起哄是艺术界近年来兴起的新现象忽然感觉美术界的批评不见了——消失在商业社会和娱乐社会之中。批评本来是有利于艺术发展的。这种有利在于能够导引客观、公正、专业的判断,实际上在各种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专业的批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政治化的年代没有专业可言,更谈不上客观、公正,可是,当时确实是在专业的范围之内,没有离开专业话语,然而,专业被政治所绑架,批评成为一种工具。商业化社会的艺术批评,批评被商业所绑架,专业被商业所利用,也谈不上客观与公正。商业化的批评是轿子,要人钱。有时候要了钱也会送人命——因为钱而倾家荡产而出人命也不是个案。这些批评都有碍于学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社会对专业的判断。现在的自媒体发达,造就了一个娱乐化的社会。在娱乐化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圈子批评,这类批评虽然在圈内在群里,属于小众的自娱自乐加起哄架秧子,本也无可厚非,娱乐而已。但有时候会溢出圈外,造就一定的社会影响。这就不是圈子的问题,失去客观公正也就罢了,问题是失去专业的判断就显现出娱乐化社会中批评的弊端。不管是什么样的批评,既然是在专业范围内,应该更多地在专业范围内说点道道,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人家敬重你是因为你的专业身份,因此,要区别于那些狗仔队的捕风捉影,应以专业的眼光和水平去评判作品,以深度的审视而帮助艺术家,抬升艺术界的学术层次和学术地位。
有时候还挺佩服狗仔队的,他们不懈的追求和蹲守所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让人们感到做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现在有些艺术批评连狗仔队的专业精神都没有,更谈不上专业的水平和认知。有的批评像往目标的头上扔一块砖头,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去,站在一旁看着众人的围观。心里的阴暗造就了一些阴暗心理的批评,伤人。点赞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动作,简单明了,没有成本,最多是廉价的感情投入。现在有些批评文字一出,只要是圈内的或群里的,不管看与没看, 基于圈内、群里的感情,先点个赞再说,反正这些不负责任的评头论足无关紧要。艺术界跟风起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现象,三五成群的, 一拨一拨的,无关大局,却搅动是非。(本版整理:韩帮文 综合新浪网、《苏州日报》、《美术报》)
(原标题:年轻人都要学书法)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学习书法为什么要学古人的,不能学现代人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古人写的字好看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因为有纪念价值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古人的书法笔体硬
听说过入木三分吗?
亲,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就给个好评吧。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跟我继续交流哦。
因为书法是我国的传统书写方法,写书法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陶冶情操,也能提高现代硬笔字的书写,我现在都练着嘞
可以采纳吗
不好意思,我之前没看到你的回答,所以釆纳其他人了
但还是谢谢你
因为现代人写字再好,跟古代书法比一下,都会自惭形秽。现代书法是由古代一代一代演变来的,让你学同辈人的字,你服气吗?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书法历史中,产生过好几次的范式转换,许多的书体种类,大量的
  流派风格,和无数的名家名作。从刻画甲骨到书写简帛以至纸张,每种基本工具和书写
  方式的革新都定下新的书法基调。
篆隶草楷行,每次书体的更替嬗变都打开新的书法路...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应不应该谈恋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