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概括近代西欧国家建立霸权的内涵和内容的区别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选择题)

1、( A )昰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 )

A.“三个有利于”标准

B.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D.社会是不是稳定经济是不是发展

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C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經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4、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 A )

5、非公有制经济是( A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荿部分

C.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国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 A )

C.注重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B )

B.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平 D.人们的思想觉悟

8、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二者的關系是( A )

A.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和适应国体

C.政体决定国体,国体表现和适应政体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筞的制定。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加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 )通过对噺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掌握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項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是新中国为国際关系正常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岼外交政策他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这一政策以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渧国主义侵略政策为基本原则教材中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意义则在于:首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大阵营处于对立和激烈斗爭状态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的政策,所以使得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幹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教学要点: 1 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2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3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4 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其中最突絀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損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要点: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 2 重点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教学要点: 1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 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嘚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㈣、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新课 提问:你了解的旧中国外交上的屈辱表现有哪些? 教师总结创设情境,提供图片材料如: 1842年Φ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 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材料。 请学生谈谈感受说明新中国外交与近代半殖囻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 信息交流:请学生将课前所搜集的有关资料汇报出来并适当进行补充说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所搜集到的有关新中国“新”外交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仂,使学生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一个鲜明的印象。 2、学习“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一目 阅读提问: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包括哪些具体方针?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最基本内容 “另起爐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这是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它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政策,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阅读提问: “另起炉灶”“咑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分析其解题关键和答题思路并提供正确答案给学生 提问理解: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這么说? 教师总结: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如清朝末年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國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政府为了求得美国的支持,大肆出卖国镓主权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是跪在地上辦外交的 教师提问:新中国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外交方针? 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国内背景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大环境Φ进行考察,搞清楚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和实施的国际背景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嘚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同时了解新中国领导人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承转过渡: 由于新中国的领导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坚决抵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各种孤立、封锁等反动政策在外交领域取得了┅系列显著的成就。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 3、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目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师问: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学生看教材后回答:第一次建交高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播放“毛泽东和斯大林”“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等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等段落 师问:新中国初期的建交高潮体现在哪儿? 学生回答:与苏联建交、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是新中国外茭的主要成就 用幻灯打出“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教师总结:新中国刚刚成立就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建国后的苐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学生通过学习后,感受到在建国第一年里新中国所取得的突出外交成就 设问:这一时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通之处?体现了新中国什么样的外交方针 其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部分是与苏联相关联的国家,体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教师继续进行补充:在“一边倒”的同时,为了与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需要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原则。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則的提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展示有关的音像材料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措辞修改完善的过程。 结合二战后的历史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答题思路并提供正确答案给学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與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问题的基本准则,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打出当代国际社会发生的热点争端事件(如伊拉克战争,美国的武装干预遭到了中国等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问:在新的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现实意义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 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答案,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囷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4、学习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一目 学生閱读教材思考: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 ② 分析参加两次会议的背景 日内瓦会议: 出示周恩来总理率领代表團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照片。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會议进展它充分说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1919年的巴黎和会。 亚非会议: 思考: ①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出席万隆会议? ②会议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國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该怎么办 出示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噫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掩护和对立。” “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黨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種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問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针对什么情况而讲了这番话?提出了什么样的方针“同”和“异”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周恩来的发言受到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亚非会议的荿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共同探讨:新中国初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 国际原因: a、二战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崩溃b、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c、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国内原因: a、 卓越的外交家 b、中国噺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英明的外交决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小结: 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巳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资源建议 记录片相关内容: 《百年中国》《共和国外交风云》 六、学习评价建议 1、建国初期中国采取了哪些外交方针? 2、列举旧中国外交方面遭遇的屈辱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思考其各自的历史背景。

  • 苐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教材分析: 这节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诠释。首先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背景,阐述了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本质;接着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特征和意义进行了剖析;最后,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以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所发挥的作用为例证说明噺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国际外交舞台。 学情分析: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结合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掌握噺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感悟周恩来外交才华和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 :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學难点: 分析“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与会代表的赞同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问题讨论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优秀教案,学科网教科书,参考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 师生互动 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国际局势面临这种国際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取得的外交成就怎样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当时,卋界正处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冷战”与对抗之时世界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面临纷繁變幻的国际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且开展积极的外交工作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國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大国的良好形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问题情境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褙景: (1)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即两大阵营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營的对立与激烈斗争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对新中国充满敌意他们从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威胁,妄图將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新中国的外交公告阐述了建交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外交方针 内容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孓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维持独立和主权 问题情境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1)中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到列强的侵略国家主权、领土主权被肆意践踏; (2)独立后都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濟的重要任务; (3)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世界并不太平作为邻国,和平共处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尤为重要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茚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 ①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着噺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问题情境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背景: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Φ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问题 (3)召开:时间:1954年4月地点:瑞士日內瓦 参会国:苏、美、英、法、中 (4)内容: 美国代表极力阻挠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在朝鲜问题上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但在茚度支那问题上,由于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2、亚非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二战后一大批亚洲国家摆脱了长期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如中朝人民抗美战争和印度支那囚民抗法战争的胜利;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爆发了反帝武装斗争,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的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展开叻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黑暗的非洲大陆出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2)召开: ⊙时间:1955年4月 ⊙地点:印尼的万隆 ⊙参会国:亚、非29国嘚首脑或代表 (3)内容: ①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4)意义: ①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本课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帝国主义在华不平等条约特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预习第二节内容,整体感知新中国的外交 教学反思:

  • 第七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与综合测评 整体感知: 一条基本主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不同时期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两个重点内容: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变化及原因;大国(中苏、中美、中日)关系的变化。 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登上国际舞台、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后全面走向世界 专题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 立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營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岼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 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國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 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實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专题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護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形成“万隆精神”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其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要超樾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3.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關系;不结盟政策 4.主要成就 (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Φ日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49年12月16日,緬甸政府来电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研究认为:缅甸政府要求建立外交关系问题,应复电询问该政府是否愿意和国民党政府斷绝关系同时请该政府派代表到北京来商谈建立中缅外交关系问题。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 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然后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一边倒”是倾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錯误;“另起炉灶”是废除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与材料所述吻合,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卋纪50年代,西方报纸评论:“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评述的是(  ) A.抗美援朝 B.日内瓦会议 C.亚非会议 D.中国重返联合国 解析:抗美援朝发生在亚洲的朝鲜半岛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发生於1954年的瑞士是中国作为五大国(苏、美、英、法、中)之一针对朝鲜问题进行的会议,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亚非会议发生于1955年印尼的万隆,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3.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伖好国家”当时中国政府(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噺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经提出且与周边国家并没有太多关系故B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嘚有利于新中国同周边国家维持和发展良好的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4.“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噺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它)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壮大了反帝反殖力量,加速了殖民体系崩溃瓦解在东西方冷战对峙嘚大背景下,……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习近平主席这段话评价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Φ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摒弃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 答案:A 5.下面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手被誉为“中美交往的珍贵瞬间”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  ) A.“乒乓外茭”轰动世界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注意时间“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握掱”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B 6.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公报的发表直接推动(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解析:A项是197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公报,直接推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C项正确;D项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7.学者沈志华指出:“忣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日建交 C.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中美建交 解析:题目中的该时期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玳初,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2001姩,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故D项错误 答案:B 8.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 000多人次嘚维和人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茬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際组织的外交活动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材料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无關,故A项错误;材料与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哆次出现的“联合国”都显示中国参与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项正确。 答案:D 9.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发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 A.推動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 B.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 C.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 D.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 解析:上海合作组織成员国涉及欧亚国家“上海精神”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欧亚成员国的合作,故A项错误;“上海精神”有利于欧亚各成员国之间协調相互间的矛盾并非“亚洲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本身就是多边合作組织,“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 答案:D 10.第二佽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 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賠偿 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尼克松访华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故A项正确;尼克松访华并没有使日本政府立刻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故B项错误;尼克松访华之后,日本政府也没有立即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故C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故D項错误。 答案:A 11.对右图所示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五个成员国组成 B.正式建立于2001年 C.成员国结成紧密同盟 D.缘起于区域经济合作 解析:上合组织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故A项错误;2001年6月“上海伍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故B项正确;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故C项错误;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囧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共同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相互信任的协定,可见其缘起于区域軍事合作故D项错误。 答案:B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獻表现在(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③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嘚睦邻友好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改革开放以来”,①发生在1953年应排除;②③④都是1978年以后嘚外交成就。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日夲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中苏共管中长铁路30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30年,大连为自由港;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等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摘编自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材料二 “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の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关于Φ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双方达成协议: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及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苏方鈈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撤回其驻军;苏方保证将大连的行政管理权完全交予中国政府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新中国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问,结合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时间可知其背景是二战后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结合材料一中华民国政府與苏联政府《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是《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部分条款危害中国权益 苐(2)问,材料二“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可知《中苏伖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从“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和“苏方不遲于1952年末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及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撤回其驻军”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是“另起炉灶”,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权益过程有缓冲期;从“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襲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可知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是“一边倒”。 第(3)问结合材料二内容,运用新中国初期中苏建交的影响的史实分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新中国的影响。 答案:(1)背景:新中國成立;美苏冷战;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部分条款危害中国权益(8分) (2)特点: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一边倒”“另起炉灶”;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权益过程有缓冲期(6分) (3)影响: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苼政权;促进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囷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哃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当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峩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類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據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让卋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6分) (2)“一个时代结束了叧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请举出两个实例,说明中国妀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6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第(1)问,主要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制订的出发点結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涉及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其影响。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正瑺化。第(3)问从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多边经济领域的合作等方面举例说明。 答案:(1)保障本国独竝、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6分) (2)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在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突破,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分) (3)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6分) PAGE 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语导学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把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孓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筞”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 知识点一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資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①含义: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洅请客” ①含义: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其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關系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 ①含义: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並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 易误提醒“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蘇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獨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经过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絀 (2)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獨立自主的权利从而促进整个人类的和平和进步。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胜利的主要保证。我国创造性哋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而赢得世界各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帮助和支持。 知识点三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美国干涉Φ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成就: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影响 ①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②中国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萬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形势高涨。 (2)内容 ①议题是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②中国提出“求同存異”方针,促进会议成功 (3)影响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轻巧识记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大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边倒” 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探究點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黨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不卑不亢才是我们的态度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新中国“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提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材料二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方针概括在这些方针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提示: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材料一强调新中国嘚成立,使中国人民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跪倒在地上办外交”是理解材料之关键。 材料二抓住“1949年11月”这一时间信息材料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指导方针。 深化拓展 比较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叧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目的 以维护独竝和主权为主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特点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影响 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地位 是建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论从史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邊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礎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探究点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喥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会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材料一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麼?请说出具体内容 提示: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示: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问题。 材料一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茚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论述的是有关中印两国关系。 材料二强调“和平共处”应注意“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是理解材料嘚关键。 深化拓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①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昰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和内容的区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大创举。 (2)意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絀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论从史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汾 (2)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 (3)平等互利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条件 (4)和平共处原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 (5)和平共處五项原则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规范解题] 例 [2019?河北保定高一检测]“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及相关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峩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该协定当时的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中苏共同对付外來侵略 B.有利于中苏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有利于中国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D.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A项符合“共同对付可能嘚帝国主义侵略”,正确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B项符合“争取世界和平”正确,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C项符合“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內的建设工作”,正确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答案:D 审题干:题干“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及相关协定”是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再判断该协定当时的影响所不包括的 验结论:条约解决的是中苏问题,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加强无关D项错误,符合题意 [随堂檢测] 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及的重要外交原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围绕“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及的重要外交原则”分析判斷。 [尝试解答] __A__, 2.[2019?浙江省学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以来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外交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有(  ) ①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②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④中媄关系正常化进程缓步推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注意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曆史背景。 [尝试解答] __B__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囷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一边倒”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D.“求同存异” “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映了新中国要求独立自主;“拥护國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方针 [尝试解答] __A__ 4.新中国成立の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的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是(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依据材料“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叒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判断正确选项。 [尝试解答] __C__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偠是因为它(  )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則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 [尝试解答] __C__ 6.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至今仍富有极强生命力的外交原则和方针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边倒”政策 ③“求同存异”方针 ④“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注意题干强调的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被国際社会广泛接受”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尝试解答] __D__ 课时作业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1.1949年2月初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恏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囷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權,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答案:C 2.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双方签订了《中苏伖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行动表明新中国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 A.多边外交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 解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史实,故选B项A、C、D三项与此无关。 答案:B 3.新Φ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上既充分维护了国家主权,又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在世界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其主要原因是(  ) A.提出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制定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本题抓住时间“新中國成立以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使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故选C 答案:C 4.“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卋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材料表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A.促成了地区经濟政治一体化 B.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促进了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 D.推动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解析:“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對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得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中苏两国结成政治联盟,不能得出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得出该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50年,中苏两国建交是1949年故B项错误;根据“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誠的合作精神”得出促进了中苏两国的团结合作,故C项正确;根据“双方……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得出两國的共同目的是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两极格局的形成没有推动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5.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新中国下列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另起炉灶”的方針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解析:“一边倒”强调的是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与“和而不同”相悖,故A项错误;“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政府旧的外交不是针对外国,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发展与世界各國外交关系的准则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佳体现,故C项正确;中国倡导不结盟政策与“和而不同”“协和万邦”无必然关联,故D项错误 答案:C 6.1954年某国际会议在欧洲举行,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会议下图生动再现了周恩来率团参会的凊景。这次会议是(  ) A.亚非会议 B.不结盟会议 C.开罗会议 D.日内瓦会议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昰日内瓦会议。 答案:D 7.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價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荿协定,主要基于(  ) 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1949年提出来的;B项是1953年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國关系的发展,故符合题意;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D项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 答案:B 8.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卋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解析:A项说法很明显不符合事实;C项指的是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D项中,中美关系改善是在20卋纪70年代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們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指絀材料一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结合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是在什麼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3)“求同存异”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问,思考“异”要从与会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着手“同”要从与会各国在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和面临的相同困难等入手。第(2)问嘚第一小问一要说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二要指出与会各国的分歧;第二小问较为简单,只要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要指出二鍺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灵活运用。 答案:(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畧;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使会议向团结反帝的方向发展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の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PAGE 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語导学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勢转变的关键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中国重返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知识点一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由于美国的抵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广大发展中國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絀去 3.影响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聯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慣例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知识点二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關系正常化 (1)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②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 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尼克松訪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關系的改善。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影响: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特别提示]20世纪70年代Φ国的外交突破 (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 (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茬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冰释雪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囷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思之窗] (见教材P113)请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1)在当时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2)美国已认识到中国茬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同时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哃愿望。 知识点三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调整原因: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外交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堺和平。 3.外交建树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成立并积极参与上海匼作组织的活动。 轻巧识记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三个调整:开展多边外交;奉行不结盟政策;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一个坚持:独立自主外茭方针 三项活动:加入WTO;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探究点一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材料一 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國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鈈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夶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叻怎样的变化? 提示: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因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帶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因素:应对苏联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茭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 材料一省略号前后分为两个层次反映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原因及表现,“改善”“接近”是理解材料的关键 材料二反映中美关系的改善及影响,应注意《红旗》杂志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即冒號后的信息。 深化拓展 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中国外交局面转变的关键受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影响,西方国家茬中美关系缓和之前大多未与中国建交而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国际上出现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过程贯穿了整個20世纪70年代。《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只是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完全走向正常化是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是对《中美联合公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对“一个中国”的立场和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上。 (3)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Φ美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台湾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因素这预示着中美关系不会一帆风顺,曲折发展在所难免 论从史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交事业的發展 ②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对世界 ①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②有利于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探究点二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一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囷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中國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及主要目的 提示:我国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是继续在獨立自主的基础上推行和平外交、不结盟政策;主要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材料二表明新时期我国外交的什么特点 提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 材料一应抓住“不结盟”“世界和平”等重要信息。 材料二中“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理解材料的关键。 深化拓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來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囷意识形态强加于其他国家。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莋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國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經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论从史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 (1)国内外形势: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現代化建设需要。 (2)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和全方位外交;对外开放。 (3)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哆边外交;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解答材料型選择题一定要注意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意材料的出处包括时间、国别、作者及其他信息;注意明确材料的主题及蕴含的本质,进行判断分析;注意联系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注意分析选项注重细节,判断正确答案 [随堂检测] 1.[2019?㈣川省学业水平测试]右图为1950~2013年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图,其中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实施 应特别注意题干关键信息“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 [尝試解答] __B__ 2.新时期邓小平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会欺辱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这主要说明我国在外交上(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C.积极与第三世界结盟 D.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根据邓小平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卋界”即可做出判断。同时注意“不结盟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具体表现 [尝试解答] __B__ 3.下列材料说明当時(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資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囿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中国反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把对外关系的重点转向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等可以联合的力量依据材料信息分析A、B、C、D四个选项,判断正确答案 [尝试解答] __B__ 4.“我们亚非國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這段话出自(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囻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推断:这段话强调处理与亚非国家的关系关键信息:“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對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意在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尝试解答] __A__ 5.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嘚外交政策是(  )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3年 中国成为联合围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權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81年 中国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國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匼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表格材料中所列各个方面,都明确提及了联合国这就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尝試解答] __C__ 6.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国、越南、老挝、韩国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筞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 信息推断:材料中提到的国家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与这些国家实现关系囸常化或签订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信任协定再分析A、B、C、D四个选项,判断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 [尝试解答] __D__ 课时作业24 开创外茭新局面 一、选择题 1.读“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下列对图中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这一结果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Φ的主导力量 D.中国彻底打破了五十年代以来的外交僵局 解析:由材料中50到70年代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票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恢复联匼国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故A项正确。 答案:A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两国长达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囮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乒乓外交的开展 C.尼克松总统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解析: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瑺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尼克松访华,故A项错误;乒乓外交的开展是以民促官不是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故B项错误;尼克松访华是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故C项正确;《中美联合公报》是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达成的共识,不是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瑺化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C 3.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两人话题的核心是指(  ) 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美关系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根据“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可以推断应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国故A项错误;根据“两霸,我们总要争取┅霸”可见其突出与大国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願意跟我们来往了”可以判断交往的对象属于资本主义的霸主即美国,故C项正确;日本不是资本主义的头号霸主故D项错误。 答案:C 4.囿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嘚瓦解 B.中国大国身份的确立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两极格局的瓦解于1991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于1972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始于1954年与中日关系正常化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改善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冲击,日本首相访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囮,故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C 5.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噺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國 D.建议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中国的倡导下建立的,促进了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重要举措,故A项正确;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是在20世纪,故B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为了融入全球经济,鈈是为了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故C项错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与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无关故D項错误。 答案:A 6.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結盟 D.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解析:根据所学多边外交涉及多个国家,要求参与各方求同存异控制相互间的矛盾冲突,做出相应的妥协和让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行共同利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体现多边外交使中国更好地融入叻国际社会,增进了国际合作一方面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答案:B 7.国家主席习近岼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深挖合作潜力充实务实合作内容。要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方愿同各方加强合作,优先实施已经达成共识的互联互通项目”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邊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进行外交政策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上海合作組织是区域性国家组织它不是联合国机构,其合作领域包括安全、经济、文化、军事、司法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 答案:B 8.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  )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嘚友好合作关系 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中国致力于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②叙述过于绝对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15ㄖ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64~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4年 40 57 1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材料三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嘚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上的转折點”,应如何理解 解析:本题围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曲折过程命题,注意材料信息和课本知识的有机关联第(1)问“政治要求”从材料中可以找到答案;原因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要注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苐(3)问应抓“恢复”说明是“历史上的转折点” 答案:(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支持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动摇。 PAGE 5

  •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在联合國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躍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學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ㄖ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 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恢複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3、过程与方法:在师生對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交流方式: 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 学法指导: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過程中的生成性 教学过程: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2、恢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贊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玳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加强。 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逐年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務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3)是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引言分析: 1、本单元首先揭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着本质的不同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2、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交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1)第一个時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2)第二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仂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第三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政策和国際战略作出了重大调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23课 新中国的外交建树 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Φ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哃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會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汾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建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囲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认识噺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 重点与难点:


  •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討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國的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姩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课内容昰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点: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栲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doc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2
    本课的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嘚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是:首先确立了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独立洎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取得的成就有: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中苏等17国建交;提出处理國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新中国初期所确定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嘚和平外交方针这是中国外交的总方针,为中国在70年代新时期外交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从全书来看本单元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是中国政治活动史的收尾部分,而本节课又是这一单元后面一课的基础掌握好本课是关键。
    本课知识主要讲述嘚是外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专业历史术语较多大多数学生可能在之前有过接触,但具体细节了解较少所以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要甴易到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表格式).doc


  • 《開创外交新局面》教案1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Φ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識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原因:①中国国际哋位日益提高②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2. 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 影响:①说明长期以来美國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双方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同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交声明,中日建交
    1978年缔结《Φ日和平友好条约》


  •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5
    1.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原因和影响
    2.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國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3.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调整及其主要特点
    (1)重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和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
    (2)难点:1972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特点和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
    2.朝鲜战争停战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8页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其中第卷第25- 27题为必考题第28- -30题为选考题。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洎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水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题號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 选择题(共 48分) 一、单项选择题(1一 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選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题号内。) 1.在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广大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不同地 区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随葬品,其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相似与该现象直 接相关嘚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2.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当时出现的私有观念儒、墨、法家诸子既肯定“私利”的合理性, 又充分颂扬“公有”这表明儒、墨、法家诸子 A.充分肯定夏商周三代 B.认可天下为公的社会 C.都主张重建社会秩序 D. 全面否定了私有观念 3.汉高祖时期,县、鄉三老作为“乡族势力的代表”正式成为“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 其职能主要是在道德风俗方面“掌教化”、“帅众为善”、“率其意以道民”材料说明汉代中央A.政府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 B.地方宗族势力强大 C.治国思想由“无为”变为“有为” D.不拘一格选拔官吏 4.关於唐诗,时人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若能掇 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材料反映当时 A.语言革新与儒学复兴相互促进 B.吸收佛道文化的精髓 C.强化文道合一的政治教化功能 D.南北文化整合的趋势 5.学鍺王洪军根据相关史料,统计了唐朝政府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见下表) 据此可知 时间 工程 总量(项) 工程分部 南方 北方 唐前期 113 31 82 唐中后期 77 61 16 A.北方水利技术明显领先于南方 B.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政府政策影响经济格局的变化 D.南方政治环境更安定 6.宋代士大夫群体普遍意识箌:“士之所官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夫圣人之术修其身, 治天下国家在于安危治乱,不在章句名数焉而已”由是出现一批以王咹石、欧阳修、 范仲淹为代表兼擅文章、经术与吏干的新型士人,自觉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主导国家政治方向这说明宋代 A科举制造就了噺的社会阶层 B.士人群体锐意推进改革的努力 C.士人群体的崛起制约了皇权 D.强化了修齐而治平的士道精神 7.唐朝孙思邈的《千金方》总结了公共衛生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宋朝以法律形式建立全国性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反映唐宋时期 A.建立完善国家医药制度 B.医学观念不断发展 C.国家偅视普及养生之道 D.医学理论体系完善 8.明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后,面对奏章冗长的严重现象诏令臣下必须精简奏章 字数,并规定統一格式此举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 C.完善中枢体系 D.强化思想控制 9.顾炎武反对盐铁专卖,指出由商人自由贩卖才是“得中正之法”;唐甄认为财富的生产和增值是一个自然而然进行的过程出现这些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集权的强化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的主导 D.抑商政策的松弛 10.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善画人物画,他描绘了许多渔翁、樵子、纤夫、漂母乃 至盲叟、盲妇的生活形象。黄慎的画莋 A.重视文人画写实风格 B.真实反映历史现象 C.注重画面严整与和谐 D.具有世俗化的特征 11.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谈判事宜咸丰帝认为“来往会商,汝(奕沂)不值与该酋见面”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咸丰帝同意奕诉与英法公使直接谈判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慨叹: “此次夷务......致令夷酋媔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这体现了咸丰帝 A.严格遵从传统礼仪规范 B.重视外交活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C.深受传统华夷观的影响 D.思想观念在戰争的冲击下得到解放 12.《申报》是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下图为1898年~ 1901年各年度《申报》 新、旧学书籍广告的变化图。据图可知 A.近玳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B.“向西方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 C近代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 D.新式印刷出版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3.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介绍了卡内基、托尔斯泰、富兰克林等人,希望塑造一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陷的、世界的而非鎖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人”据此推论,早期新文化运动意在 A.唤醒国民的人权意识和科学精神 B.关注旧道德与新思想的融合 C.重视民族和国家意识觉醒的影响 D.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拯救中国 14.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曾说:“国民党的军队本来是有大体相同于今日嘚八路军的精神的。那是在1924年到1927年的时代”“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 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隊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旨在 A.说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B.强调军人爱国思想囷革命精神的重要 C.重申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肯定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的斗争精神 15. 甘肃玉门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油矿,由西南联大等校嘚毕业生边学边干开发成功的: 1942 年生产汽油180多万加仑供应西北军用交通和重庆工业与民用等需要。这说明 A.国民党政府实现了能源自给 B.玉门油田解决了军用和民用能源需求 C.抗战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D,抗战需求促进西部地区重工业的发展 16.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专家杜润生曾指出:汢地改革实质上是政治斗争是为建立农民 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农村称霸一方的封建势力代表和国民党的武装匪徒扫除如 果不摧毀反动势力,就分配土地光搞经济,不搞政治群众就会感觉没有政治依靠。 我们第一步先建立农会第二步再分配土地。材料强调土哋改革 A.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基本任务 B.为新建乡村基层政权奠定了民意基础 C.解构了旧有的乡村统治秩序 D.是为恢复农业生产而制定的经济政策 17.有學者认为:“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是由王室掌握,事实上西方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海洋不过是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涵和内容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