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物体是否matlab 运动物体检测,matlab 运动物体检测的物体能不能选择

> 【答案带解析】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足...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足球踢出后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
D.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机械能保持不变
试题分析:A.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取,能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
B.足球踢出后继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保持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
C.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故C正确;
D.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
考点:参照物;惯性;重...
考点分析:
考点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的认识】(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之一,对任何物体都适用;②此定律包含两层含义.③此定律的得出是理想化实验加推理得出的.【命题方向】(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出题:例如教室里静止的吊灯当它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的状态?(2)与一对平衡力结合出题(一个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原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怎样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此处的物理学方法,注意和平衡力的联系题目.
【知识点的认识】功也叫机械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距离的累积的物理量.与机械能相似的是,功也是标量.“功”一词最初是法国数学家贾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奥利创造的.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为焦耳(J).焦耳被定义为用1牛顿的力对一物体使其发生1米的位移所做的机械功的大小.【命题方向】从功的概念、单位及其含义去对知识点命题.一般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定义,识记单位.
考点4: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
  ⑵还要注意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增大──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⑶题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则“光滑”表示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斜面上匀速下滑”表示有能量损失──机械能不守恒。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面包店门前可以闻到烤面包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B.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ρ铅&ρ铝)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
A.F1=F2,T1=T2&&&&&&&&&&&&&&&&&&&&&&&& B.F1>F2,T1<T2
C.F1=F2,T1>T2&&&&&&&&&&&&&&&&&&&&&&&& D.F1<F2,T1>T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家用电吹风机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机的安全使用,要求电动机不工作时,电热丝不能发热;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图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位中学生身高约为165cm&&&&&&&&&&&&& B.人行过街天桥的高度约为25m
C.一个大西瓜的质量是500g&&&&&&&&&&&&&&&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是500kg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l、知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是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学重点】
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难点】
理解“参照物”
运动的物体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地球仪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了解相对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展示:
1、导入:同学们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么?为什么楚国人下船后,在标记了位置的地方却没有找到剑呢?(剑没动,船动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运动的知识:板书(一切都在运动中)
2、认识参照物
(1)26页的两张图片,哪些物体发生了运动?你是以什么为标准知道他动了?(以大树为衡量的标准,鸭子第一幅在大树的XX,第二幅在大树的XX,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鸭子动了……)
(2)那我们如何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呢?(生尝试总结定义)
(3)出示PPT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怎么了?运动了)
(复习巩固)
1.再次复习两幅图:谁动了?如何判断的?
2.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你怎么知道汽车是否在前进
3.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
3、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1)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没有?行驶中的轮船上的乘客动了没有?
(2)学生讨论
(3)以在水底游动的鱼为例
(4)如何理解“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
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
三、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有人说:“世上万物都在运动中”你同意吗?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绝对不动或者静止的物体?
&2.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太阳、月亮、地球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宇宙中不存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
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解释给爸爸妈妈听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2.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是否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板书设计】&
&&&&&&&&&&一切都在运动中
&&&&&&&&&&&&
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了,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太少了。而科学课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而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看成是给学生讲解知识点,没有意识到这个知识点的获得,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得出来的。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点】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预习:收集物体运动速度的数据,分两类,一类你认为较快的;一类是较慢的。
二、展示: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你们觉得他们四个谁运动得更快呢?(这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很标准,只要有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就可以了)&
2.同学们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运动的快慢)
指定一定距离\限制时间
(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同学们想办法,然后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图片(学生猜猜是谁)-----他是谁?介绍刘翔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赛的录像。(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
总结:相同距离&
时间少的快
概念: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三)速度概念和比较
1、介绍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讲述:我们把一秒钟,一小时,称作单位时间
认读:小明行走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读作:五千米每小时。表示:小明1小事通过的距离是5千米。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距离&时间
2、排序:打开书第30页图,单位时间都相同,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
按快慢排序1---8,把结果填入74页活动记录
(四)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们分成两组,左边一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一组进行测量活动2.
组长安排好分工
(4)完成测量和记录后,小组件交流一下,运动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物体的运动
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1.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指甲生长这样运动缓慢的物体。(出示图片)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2.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
3.说明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出示图片)这是一张气象卫星云图,是2005年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出示资料)
交流问题: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之外,还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板书:方向)
三、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板书设计】&&&&&&&&&&&&&&&
&&&&&&&&&&&&&&&&&
&&&&&&&&&&&&&&&&
&&&运动的快慢
&&&&&&&&&&&距离&&&
&时间&&&&&&
&&&&&&&&&&&&&&&&&
速度=距离&时间
【教学反思】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这时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提问要准确,多用短句,学生易理解。
&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能按运动的轨迹给运动分类。
2.&会分析复合运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教学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分类。
【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课时安排】
纸风车、运动方式的相关资料、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了解运动有哪些方式。
二、展示: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看一看,图片中的他(它)们在干什么?
2.学生描述。
3.讲述:滑、跳、荡都是他们的运动方式,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具体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方式。(板书课题)
(二)研究各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及其特点
1.研究滑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1)课件出示一位小朋友在玩滑滑梯。
(2)提问:这位小朋友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的?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述。
2.研究青蛙跳、荡秋千
(1)课件出示青蛙跳、荡秋千的小女孩。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他们的运动特点,并画出他们的运动路线。
(3)学生小组讨论进行比较并汇报。
3.用同样的“画出运动轨迹”的方式论证其他几个例子。
4.分类:能按运动轨迹的不同将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标准分?如何分?汇报交流,老师总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运动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按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研究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
1.观察课前准备的不同物体,将它们归类。
2.小组自主活动
3.汇报、交流。
(出示教材第33页插图)
提问: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种运动方式?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不尽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运动方式。
(四)分析复合运动的运动方式
出示易拉罐,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2.&活动:让易拉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说出它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讲述:像滚动的易拉罐,有些物体在运动时同时也包含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称为复合运动 。
(出示教材第34页插图)讨论:这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汇报、交流。
提问: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运动都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五)巩固、拓展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运动的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谈话:听到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感到很欣慰。我希望课堂只是我们探索的开始,课后会成为我们探索的延续,老师希望课后搭架继续观察物体的运动,判断他们的运动方式。
三、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
&&&&&&&&&&&&&&&&&&&&&
运动的方式
&&&&&&&&&&&&&&&
直线运动&&&&&&&&
&&&&&&&&&&&&&&&&&&&
&&&&复合运动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钢尺、橡皮筋----振动、单摆---摆动
【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经验提出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3.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
小车、线、重物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前预习试验一下,小车的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展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教师总结:车论的运动是转动,而车厢的运动方式是直线移动。
(二)大胆假设,制定计划
1.教师出示载重汽车的录象让学生看完后提问:“你们觉得要想让汽车运动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
1、动力大。
2、车轮多。
3、减少货物的重量
4、与路面的好坏有关......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全部记录在黑板上,并提问,你们的想法都很好,都动脑筋了。为了使研究更具条理性,我们还要学会整理表格,记录数据。(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制定记录表。)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一下,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一个,经过实验,讨论后汇报。你们打算如何研究呢(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的方法怎样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怎样证明就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其他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
(学生开始思考,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才能很好的完成整个验证过程。)教师提示学生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才有说服力。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开始实验。
2.教师提示学生要多做几次,防止偶然现象。
3.实验结束后,开始汇报结果。
4.教师进行总结:小车行驶速度的快慢,其实跟很多因素有关,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其他的因素。
三、反馈: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
小车的运动
&&&&&&&&&&&&&&&拉力&&&
货物的重量&&
路面是否光滑……
【教学反思】
教师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特别是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对于繁杂的实验要求和条件控制没有感到困难,反而兴趣盎然,整节课的学习兴趣都很高涨,在实验中,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设计实验的过程,去记录每一个数据。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使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科学的认真的态度。
由于本课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个别的内容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来展开研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还可以放大数据,把小车行驶的距离加长一些,这样使实验数据更严谨更科学。另外学生最后对巩固应用“控制变量”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再充分展开讨论,并把这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研究迁移到课外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1.能够假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3.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老师给的次数一样。
【课时安排】
自制摆、秒表、挂钟
【教学过程】
一、预习:收集关于摆的资料
二、展示: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
(二)探索和调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摆,作出你们的猜测。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你们小组觉得摆的快慢与哪种假设最有可能有关,就作为你们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该怎么来做?并记录下你们的方案。
(2)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3)学生汇报方案,相互评点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教师再提供参考意见,主要是怎样控制变量。
(四)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
(2)汇报结果。(实验结果可能会出错,研究同一课题的小组如果发生冲突,让大家找一找出错的原因)
(3)教师问出错的小组,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做一遍。
(4)汇总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五)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分派任务:全班九组,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
(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六)应用
(1)教师出示一只挂钟:老师的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呢?走快了,又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针对挂钟讲解。
&&&三、反馈: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教学反思】
&教学激情不够,整个堂课缺乏起伏,太过平淡。亮点不够突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__..
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______,这个物体叫做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时候,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所选参照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的情况也不同.故答案为:标准;参照物.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__..”主要考查你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一切物体都存运动),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存的.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总之,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对相对性的理解:①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这里的“运动”是一个广义概念,而说运动是相对的,是指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②相对静止。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
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判断:&&& 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在改变和怎样改变。其具体步骤是:①选定一个参照物;②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有无变化以及怎样变化;③作出判断结论,若发生了位置变化的,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在运动;若没有位置变化的,则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足静止的。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例1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悌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所以A 错;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所以B对;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运动的,所以C错;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所以D错
答案:D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注意:不要把地面当地球:&&&& 以地球为参照物,实际上是以地心为参照物,以地心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心足不动的,也可以想象观察者是在地心处。以地面为参照物,就是假定地球表面的某一点(不是整个地球表面)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认为观察地点是地球表面的那一点。地面是绕着地球的自转轴做圆周运动的,所以,选择地面还是地球作参照物,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描述是不一样的。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例1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逼真场面是这样拍摄的:将站在平台上摆着飞行姿势的演员、演员背后展现的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起摄入镜头,这时感到演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演员B.急速飘动的白云 C.平台D.摄像机
解析:题中研究的是演员,并且是运动的,结合题意可知,演员只是摆着飞行姿势,它的位置相对于急速飘动的白云发生了变化,故所选的参照物是B。
发现相似题
与“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时,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4756257322259253617032202841954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