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课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本类论文推荐2016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_突袭网
当前位置&:&&&&2016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热门标签:&
2016部编版: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来源: 由用户
编辑:王亮
【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郑和下西洋。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领略郑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学习重点】知道戚继光和“戚家军”的抗倭事迹【学习难点】认识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基础解读】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1、原因:为了促进中外交流,宣扬明朝国威。2、条件:明朝国力强盛3、过程:1405年-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下西洋路线图4、意义:它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同时,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航线。5、评价: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之一。知识点二& &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2、背景:(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给沿海人民的生命带来极大危害。(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3、经过:(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拓展延伸】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2、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他进行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3)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3、为什么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岳飞则不是?4、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你能得出明朝前后期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外敌入侵,边疆出现危机。5、明朝中外交往的方式有哪两种,举例说明。友好交往:如郑和下西洋战争冲突(暴力冲突):如戚继光抗倭【课本问题解答】1、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因为由日本武士和奸商等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在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威胁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的抗倭战争,平定了倭患,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所以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2、课后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这是为了纪念郑和,郑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说明郑和曾到过这些地区,促进了明朝和这些地区的友好往来。(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情怀;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易错易混】1、岳飞、文天祥和戚继光都被称为民族英雄观点错误。岳飞、文天祥不是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应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英雄人物。2、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不是今天的大西洋。【课堂小结】【达标测试】1、600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会迷失方向,最后成功到达西洋。这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B、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C、指南针的应用D、火药的广泛应用2、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军歌《奔赴索马里》中提到了中国最负盛名的水手――郑和。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A、菲律宾群岛B、占城C、锡兰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郑成功收复台湾4、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经。A、英勇抗金,忠君爱国B、抗击倭寇,平定倭患&&C、七下西洋,扬我国威D、英勇抗元,写下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5、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众多这位航海家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他们纪念的是哪位伟大人物的事迹。A、郑成功收复台湾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郑和下西洋D、岳飞抗金6、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7、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到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8、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史实是。A、鉴真东渡日本B、戚继光抗击倭寇&&&&&C、郑成功收复台湾D、郑和下西洋9、下列不属于“岳家军”和“戚家军”共同点的是。A、都有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B、都是英勇善战的队伍&&&&&C、都有严明的纪律D、都打击了倭寇10、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的是。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台湾被殖民强占&C、新疆地区遭到侵略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往期精彩2016部编版: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2016部编版:历史七下《期中复习提纲(1―13课)》为什么历史背过了,也不能得高分?(一)&&&&&&&&&&&&&&&&&&&
更多精彩 >>>我为什么说 戚继光抗倭 是一次反侵略战争_郦波的博客_天涯博客_天涯社区
有一种目光叫凝视有一种人生叫沧桑……(文字原创 转载请注明)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3058705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415
(250)(79)(42)(16)(42)(11)(15)(8)(10)(5)(11)(8)
(1)(1)(2)(1)(1)(3)(2)(2)(2)(3)(2)(3)(2)(7)(9)(6)(4)(6)(7)(10)(8)(5)(8)(5)(5)(4)(4)(3)(4)(4)(6)(7)(3)(7)(3)(4)(7)(8)(11)(12)(6)(6)(5)(14)(14)(12)
         为啥要打仗?   干嘛要抗倭?      首先来看戚继光自己的态度。戚继光在他撰写的军事学名著《纪效新书》里,多次提到抗倭是为了“保障生民,捍御内地”(《纪效新书·总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保家卫国、捍卫和平。   很明确,在亲自领导、参与了这场抗倭战争的戚继光自己看来——这一场抗击倭寇的战争,就是一场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      我们知道,戚继光年轻的时候就对明朝的国防危机分外关注,他在北京准备武举考试的时候就写过《备俺答策》,后来,他又被兵部派往北部蓟辽前线巡边了好几年,按道理,他应该最关注的北方抵御蒙古族后裔的战争。   可是,我们在戚继光从军以来到他到浙江抗倭以前这十年里,我们看他的作品,看他写的诗,反而会发现他最关注的反倒是南方的抗倭斗争。   我在节目里列举过他刚刚从军时写过的一首特别有名的诗,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一句叫“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注意,这个“海波”虽然也可以泛指所有的疆土,但我们知道它首先应该指的是“海疆”,也就是沿海的疆域。蒙古人的进攻都在塞北、关外,当然谈不上“海波”。那么,这个“但愿海波平”当然指的就是沿海地区的抗倭斗争了。   所以,戚继光在山东的时候还写过一句有名的诗,叫“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岁华”(《戚少保年谱耆编》)。意思是说自己时刻不敢忘记国家的危亡,要用实际行动和努力来报效国家,从而不辜负大好青春年华。   那么这个国家的危亡到底是什么呢?   这句诗里有个提示,就是“遥知夷岛浮天际”。就是因为知道有个“夷岛”在那儿,所以戚继光才说“未敢忘危”。说明这个“夷岛”就是戚继光“未敢忘”的那个“危”,也就是戚继光认为的危机与危险所在。   这个“夷岛”是什么就不用说了,东夷之岛,自然指的就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戚继光早在四百多年前就预感到对中国威胁最大的不是北方的蒙古铁骑,也不是西南的农民暴动,而是大海深处那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岛。   我们说后来给中华民族带来最深重灾难的,恰恰是日本的数次侵华战争,这也可见戚继光的远见和卓识。      这就要说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即对于有些学者提出的“明代嘉靖时期的倭寇之乱不能算是一种侵略战争”的观点应该怎么看。   我总结了一下,这类观点主要有三个关键的论据。   一是从人员组成的比例上看,明代所称的倭寇包含了很多人,有日本人,也有中国人,甚至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盗。而明代有些史料里曾经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说法,即其中的日本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倭”,只占十分之三左右,而其他的“假倭”却占了大多数。像作为正史的《明史·日本志》,就有此类记载。   二是从组成人员的关系来看,所谓“真倭”,也就是日本人,在倭寇群体中并不占领导地位,相反,倒是很多中国人在其中占据领导地位,而日本的浪人和武士往往只是充当了他们的打手。比如说最有名的倭寇头子王直,他甚至在日本平户占山为王,很多日本武士和浪人都成了他的雇佣兵,是给他打工的。既然日本人在倭寇里只是工具,那么好像这场倭寇之乱就不应该算是外族人对我们中国发动的侵略了。   三是从造成倭寇之乱的形成原因来看,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也就是禁止海上贸易政策是导致倭寇之乱的诱因。这些学者从十六世纪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所谓海洋文明的扩张说起,认为明朝政府禁止海洋贸易是背历史潮流而动。反之,沿海的中国商人和日本的大名之间因为要进行海上贸易,才相互勾结到一起,才有了倭寇之乱。于是,有些学者居然认为,这其中多少还有了点反封建和反闭关锁国的进步意义。      说老实话,我个人开始看到这一类文章的时候,真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奇谈怪论,骇世惊俗,我觉得根本原因都在于把创造、创新的学术研究和“故为惊世之语”混为了一谈。   就倭寇的问题来说,个人以为以上三个主要论据,根本都站不住脚。   第一,人数问题。   以人数比例来确定一场战争的性质,这是一个极其荒谬的逻辑。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知道伪军的总数前后加起来有将近250万人,甚至一度比关内的日军人数还要多,难道能说这场陷中华民族于深重灾难之中的日本侵华战争就不是侵略了吗?   荒唐!这简直就是一个极其幼稚和错误的逻辑。   而且明代史料中有关真倭占倭寇十分之三的说法,也只是个笼统地说法。我个人查证了一下,发现这种情况,也主要是在倭寇之乱的早期。自嘉靖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58年倭寇之乱大规模爆发之后,从史料的明确记载来看,戚继光和俞大猷所部剿灭的倭寇大抵以“真倭”居多,也就说明在战争中他们面对的主要还是日本武士与浪人。所以,连当事人如戚继光、俞大猷都坚信这场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斗争,想不到如今有些人却能说出否定这一历史事实的梦话。   第二,人员关系问题。   表面看上去,很多日本浪人、武士还有海盗,都是在一些汉奸,也就是中国人的指挥下劫掠东南沿海一带的,这些汉奸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直、徐海、陈东、叶麻这些人。但深入查证史料,我们会发现这只是种表面现象。对于这一点,《中国思想家评传》系列中《戚继光评传》的作者范中义先生用详实的史料作出非常严谨的论证。论证过程我就不再赘述了,但他的结论是:   首先,作为真倭的武士、浪人、海盗,甚至是商人,他们背后都有日本国内的国王、大名撑腰,这是他们真正的依附关系。   其次,史料证明像徐海、陈东、叶麻这些人事实上也受到日本国内的大名控制。   再次,像汉奸中做的最大的王直,虽然最终能摆脱日本大名的控制,但他也并不是像有些史料里说的那样,反过来能控制日本国内的诸侯。他和日本国内的大名之间也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也就是说王直可以说是日本国内各个诸侯在华侵略的最大的代理人。虽然这是一场代理人战争,但这丝毫不能改变这场战争的侵略本质。   所以说像王直、徐海、陈东、叶麻这些汉奸,不仅勾结异族来犯我中华,还给后人留下了扭曲历史事实的障眼法依据,所以,更是尤为可恨。   至于第三个论据就更不值得一辩了。   不论资本主义和海洋文明怎么发展,强盗就是强盗,侵略就是侵略,这彼此之间又有什么好扯不清的呢?   明清两朝是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这只能说明当时统治者的昏暗,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去侵略另一个国家的理由!如果说这种越俎代庖的理论可以成立的话,那么远到鸦片战争,近到伊拉克战争岂不是都不是侵略了吗?这哪里还有天理呢?   所以所谓的“明代嘉靖时期的倭寇之乱不能算是一种侵略战争”的观点,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提出这种观点来,我个人以为,也是极其荒谬的。      最后,再举一个最最简单、也最有力的例证。   所谓“倭寇之乱”,关键何在?   关键当然是在“倭寇”两字。   事实上,“倭寇”这个词最早还不是我们中国人提出来的,它最早出现在朝鲜的一个碑文上,是指“日本侵略某地”就叫“日寇某地”,所以我们抗日战争的时候称日本鬼子叫“日寇”。它本来是一个名词加一个动词,后来因为用的很频繁,就固定成一个名词了,所以不论是“倭寇”还是“日寇”,本来这个词里就有明确的“侵略者”的含义。   至于用到“倭”这个字,那纯属是一种反侵略的情感和情绪的发泄。   在“倭”这个字里,“委”是声旁,但也有会意的功能。“委”最早是什么意思呢?是曲折的意思。所以古汉语有个词叫“委曲”,就是形容事物曲折的样子,所以后来形容心情的曲折就有了个延伸词叫“委屈”。《说文解字》里说“委,随也”,“随”也是曲折的样子,但是怎么个曲折法呢?《释名》里说“委貌,上大下小也”。就是上面大、下面小,看上去,是一种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很压抑的形状。“倭”字的单人旁好理解,就是指某一类人。   那么,“倭”是哪一类人呢?   是长相上比较“曲折”的一类人。   怎么个曲折法呢?   即上大下小、不合比例的一类人。   所以你看“矮子”的“矮”也是从“委”字的。所以,电影里叫鬼子都叫小鬼子。“倭”这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对侵略者仇视和鄙视的情绪。所以,“倭寇”性质为何,自然不言而明。      所以,为啥要打仗?干嘛要抗倭?   答案不言自明——   保家卫国!   反侵略!      分类: |
共2页/83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1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第十五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朱集中学“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历史导学方案设计学习内容 审 核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第 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研组主 备 课 型高子涵 新授使用者 时 间1.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理解认识其历史影
响。 2.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感受其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抗倭战争的性质。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理解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正确评价戚继光。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学 习 活 动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被后世所称颂。 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查)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 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在位皇帝: 3.目的:为提高 的国际地位与威望,用 换海外奇珍。 4.时间: 次数: 5.船上满载着 等各类物品, 以及大 量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送礼发展友好关系,有的用于 。 6.出发地: 最远到达: 7.影响: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 , 开创了 。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 、 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和 。 2.背景: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抗倭将领: 3.概况: 戚继光在浙江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组建“戚家军” ,1561 年在 九 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倭患。随后进入 、 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联合 抗倭,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性质及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 和 。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查)项目 时间 航海次数 各次航海的船只数 7次 大小船只 200 多艘 郑和
年 4次 最少 3 艘,最多 17 艘 哥伦布
年学法导航1 寄语: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朱集中学“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七年级历史导学方案设计 每次航行人数 约 2.7~2.8 万人 最少 90 人,最多 1500 人对比表格中的信息, 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有哪些?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 1.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实现远航? 物质前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客观条件: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主观因素: 郑和本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及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船队成员的通力合作等。 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 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3.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和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都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是为了保卫中华民族内部的一个 政权,而抵抗另外一个政权,是抗金英雄和抗元英雄。而戚继光抗倭是为抵抗外国的 侵略,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是民族英雄。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1.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 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①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②起止时间: 年③远航次数:7 次 ④所到地区:到达亚欧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欧洲西海岸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2.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一首民谣“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寇 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浙江台州。 纪念馆的正门上悬挂 “功昭日月” 的牌匾, 其中的 “功” 是指( )A.收复台湾 B.发明麻沸散 C.开拓丝绸之路 D.平定沿海倭寇 4.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文天祥抗元 ②澶州之战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郾城大捷 A.①② B.②③④ C.③ D.③④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 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教(学)反思:2 寄语: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抗倭援朝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