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江道明朝监察御史名单余廉简介

官名明朝各道明朝监察御史名單的合称。明初于都察院下置明朝监察御史名单,以各布政使司分别设置为道初为十二道。永乐 (1403—1424) 中改为十四道宣德十年 (1435) 罢原置交阯道,定为十三道计有浙江、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诸道,共置御史一百十人: 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陕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均正七品主掌纠察内外百官。在朝内掌南北两京科试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考试巡视光禄寺、仓场、内库、皇城、京师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则为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漕、巡关及马政、屯田等事。出师时则监军纪功因为巡按系代天子巡狩,大事奏报小事立断,权力极大上至藩服大臣,下至州县官吏均仰其声息。

顺治元年(1644)都察院按省区设立河南、江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陕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京畿等十五道。各道均置明朝监察御史名单、启心郎、蒙古章京、笔帖式等官其中河南、江南、浙江、山东、山西、陕西、京畿等七道俱授印信,因京畿道未设专官故常称六掌印道;其掌印的明朝监察御史洺单称掌道,其他各御史称协道此外湖广等八道,因无印信分别附属于六掌印道,称坐道其业务由所附掌印道兼理。顺治二年省京畿道九年又复设,专司照刷卷宗乾隆十四年(1749)始固定各道职掌,额定各道明朝监察御史名单人数并增发其余八道印信。二十年又命京畿道列于河南道之前互易职掌,京畿道遂成要职定制,十五道设掌印明朝监察御史名单满、汉各一人;一般明朝监察御史名单除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道不设外,京畿、江西、浙江、福建、湖广、河南、山西、陕西八道满、汉各一人江南道满、汉各彡人,山东道满、汉各二人另有笔帖式三十二人,经承四十九人十五道的总人数是一百三十七人。

初制十五道明朝监察御史名单满漢均为三品,顺治十六年改为七品康熙六年(1667)升为四品,九年改为七品雍正七年(1729)定满洲由员外郎,汉军由郎中汉人由侍读、編修、检讨、郎中、员外郎补授御史者为正五品;由中、行、评、博、行取知县补授御史者为正六品。乾隆十七年(1752)一律定为从五品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监察御史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