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用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什么意思

文档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用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用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这些人担心,通过为老虎而害怕的.
采纳率:8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附带答案,各种题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0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资料馆资料包括:大中小学各科试题及课件、各类资格考试、书法字帖及绘画、工程建筑设计等资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 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若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提出指正, 我们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学年度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专项练习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学年度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散文类专项练习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2:12:1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学年度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文言文阅
关注微信公众号2008年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一)
重庆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9.(共4分)(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每题1分)10.(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11.(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008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0—12题。
若夫淫①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②,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①
[淫]有版本写作“霪”。②[曜]有版本写作“耀”。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樯倾揖摧&
摧:________&&&&
(2)浮光跃金& 金:________
(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l)山岳潜形&&&
&&&&&&&&&&&&&&&&&&&&&&&&&&&&&&&&&&&&&&&&&&&&&
(2)长烟一空&&&
&&&&&&&&&&&&&&&&&&&&&&&&&&&&&&&&&&&&&&&&&&&&&
(3)静影沉璧&&&
&&&&&&&&&&&&&&&&&&&&&&&&&&&&&&&&&&&&&&&&&&&&&1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10.答案:(1)断折&&&
(2)金色&&&
(3)持(执)
(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l
分)11.答案:(l)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共3道小题,每小题1分)
12.答案:“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为止)
2008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初中毕业会考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4--17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是进亦忧,退亦忧。
(1)进:&&&&&&&&&&&&&&&&&&&&&&&&
(2)退:&&&&&&&&&&&&&&&&&&&&&&&&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
&&&&&&&&&&&&&&&&&&&&&&&&&&&&&&&&&&&&&&&&&&&&&
(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
17.选文第二段结尾说“…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
四.文言文阅读(8分)14.B&&
(1分)15.(1)进:在朝廷做官(1分)&&
(2)退:隐居江湖(1分)16.(1)我看那(依我看来)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重点词:胜景(2分)&&
(2)没有了(除了)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重点词:微(2分)&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2008北京市密云县文言文阅读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小惠未徧
徧:(&&& )
(2)彼竭我盈
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文: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文:
&&&&&&&&&&&&&&&&&&&&&&&&&&&&&&&&&&&&&&&&&&&&&
1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
答案:11.答案:A
12.答案:(1)同“遍”,普遍(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一)默写(15分)
1.(1)峰峦如聚,&&&&&&&&&&
,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
。(《陋室铭》)
(4)由是感激,&&&&&&&&&&
。(《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使人索扁鹊(&&&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会当凌绝顶,&&&&&&&&&&
。(《望岳》)
& (2)——,空见蒲萄人汉家。(《古从军行》)
(3)千门万户瞳瞳日,&&&&&&&&&&
。(《元日》)
(4)屠乃奔倚其下,&&&&&&&&&&
。(《狼》)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老骥伏枥,&&&&&&&&&&
。(《步出夏门行》)
(2)&&&&&&&&&&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4)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7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上文出自课文《&&&
》,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一、文言文(共38分)A组:㈠(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⒈⑴波涛如怒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
⑶惟吾德馨 ⑷遂许先帝以驱驰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㈡(4分)⒉(2分)命令,派遣
⒊(2分)冒着&&
B组:㈠(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⒈⑴一览众山小 ⑵年年战骨埋荒外 ⑶总把新桃换旧符 ⑷弛担持刀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㈡(4分)⒉(2分)命令,派遣
⒊(2分)诚信,信用
C组:㈠(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⒈⑴志在千里 ⑵出师未捷身先死
⑶心忧炭贱愿天寒 ⑷不耻下问 ⑸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㈡(4分)⒉(2分)命令,派遣
⒊(2分)热水&&
&&&&&&㈢(7分)⒋(2分)核舟记(1分)苏轼(1分)⒌(2分)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关键词:比)⒍(3分)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或:说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㈣(12分)⒎(4分)⑴还,归还(2分)⑵往,到……去(2分)&
⒏(2分)D⒐(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4分)仁厚(宽厚、宽容)(2分)诚实(2分)
200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9~12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10.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11.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11.B&& 12.D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阅读曾巩《墨池记》节选,回答17~19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注释:①隐然:隐约之状。&
②洼然:低深之状。&
③荀伯子:南北朝时宋朝人,曾任临川内使。&&
④张芝:东汉人,善草书,人称“草圣”。&&&&
⑤岂……耶:表揣测语气。
1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岂信然邪&&&
信然:&&&&&&&&&
&&&&&&&&羲之之书晚乃善&&&&&
善:&&&&&&
1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译文:
&&&&&&&&&&&&&&&&&&&&&&&&&&&&&&&&&&&&&&&&&&&&&
19.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7.信然:确实如此。&&善:完美。&
(2分,每空1分) 18.然而后世没有人能赶上(王羲之)的,或许是他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吧。(2分)  19.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
(或“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分)
2008浙江省绍兴市( 10
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 臣之妻私臣(&&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③ 王之蔽甚矣(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
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3分》
答:&&&&&&&&&&&&&&&&&&&&&&&&&&&&&&&&&&&&&&&&&&&&&&&&&&
(三) 罴(①) 说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为鹿呜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
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释 】: 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猛兽。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装着火。婴,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楸住。⑥搏:搏击。⑦ 挽:拿来。
14.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 ( 3 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则又 为 罴 虎 亦 亡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罴之状,被发人立(通“披”) (2分) B、为鹿鸣以感其类(感动)
C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点燃)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译文:
&&&&&&&&&&&&&&&&&&&&&&&&&&&&&&&&&&&&&&&&&&&&&
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二)(10分)1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
12、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三)(10分)14.走而虎至 / 愈恐 / 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15 、B&
&16、那人害怕了,就模拟老虎吼叫的声音来吓唬貙。&
&17、: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或: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
(4)长跪而谢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
&&&&&&&&&&&&&&&&&&&&&&&&&&&&&&&&&&&&&&&&&&&&&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答:&&&&&&&&&&&&&&&&&&&&&&&&&&&&&&&&&&&&&&&&&&&&&&&&
(三)(12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2)徐谓黄门曰(&&&&
)(3)秦少游闻之(&&&&
20.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译文:
&&&&&&&&&&&&&&&&&&&&&&&&&&&&&&&&&&&&&&&&&&&&&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答案:16.(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
17.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18.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19.(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0.A 21.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22.豁达(乐观、洒脱)
2008年浙江金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词义 例句
入 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③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
&&&&&&&&&&&&&&&&&&&&&&&&&&&&&&&&&&&&&&&&&&&&&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答:&&&&&&&&&&&&&&&&&&&&&&&&&&&&&&&&&&&&&
(三)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以语使(告诉)&&&&&&&&&&&&&
&B.讶其文(感到惊奇)
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做法)
使乃优遇之(他,指刘宣)
19、翻译下面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20、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
答:&&&&&&&&&&&&&&&&&&&&&&&&&&&&&&&&&&&&&&&&&&&
答案:15、①在国内 ②映入 ③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9、(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20、(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大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