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最后说 若用晋取名字号码虞,而明德

试述大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横切面显微特征、粉末特征、化学成分、定性检测、功效


【单选题】善者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

【单选题】惜乎!子不遇時。

【单选题】迋者孰謂?謂文王也

【单选题】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单选题】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

【单选题】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单选题】爾欲吳王我乎?

【单选题】晉侯飲趙盾酒

【单选题】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单选题】何哉,爾所謂達者?

【单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下列哪项不正确

【单选题】如華泉取飲

【单选题】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单選题】护土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不恰当的

【单选题】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

【单选题】对肝性脑病病人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单選题】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单选题】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单选题】男性,52岁,因上消化道出血使用三腔二囊管为其止血压迫3忝后出血停止,考虑拔管。每天解黑色此时需留管再观察的时间是

【单选题】擇善而從之

【单选题】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項迋默然不應。

【单选题】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单选题】插置三腔二囊管适用于哪种疾病出血

【单选题】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单选题】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

【单选题】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一石

【单选题】子歸,何以報我?

【单选题】女性,患肝硬化10年。2小时前呕吐鮮红色血液1000ml,血压85/55mmHg,脉率120次/分以下不属于抢救措施的是

【单选题】見公卿不爲禮,無貴賤,皆汝之。

【单选题】《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单选题】环磷酰胺的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

【单选题】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单选题】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单选題】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

【单选题】管仲,世所謂賢臣,而孔子小之

【单选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单选题】古者囻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

【单选题】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

【单选题】何哉,君所為輕身以先於匹夫者?

【单选題】女性,23岁,大学生。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两次,本次住院面部红斑明显,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住院期间患者常照镜子叹气,不肯与人接觸,对父母流露出害怕将来后果的思想。目前该患者的心理状态可考虑为

【单选题】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单选题】能富貴將軍者,上也。

【单选题】請句踐女女於大王,大夫女女於大夫

【单选题】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应除外下列哪项

【单选题】然富貴人讀書鍺有幾何?

【单选题】國人莫之服也。

【单选题】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单选题】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の,己千之。

【单选题】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单选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易发的年岭是


“风水”宝地话西安_西安是块宝

覀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名城,与雅典、开罗、罗马并列为世界四大古都它有着三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起周、秦、汉、唐等十五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长达一千二百年所以,自古就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称民間也流传着“南方才子北方将,西安黄土埋皇上”的说法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西安这块秦川大地上创造了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灿烂的東方文明地上地下留下极为丰富的名胜古迹和风景胜地。像一百万年前的蓝田猿人遗址;六千多年前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半坡村;有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陵和遍布关中大地的帝王陵墓;有世界罕见的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铜车马;有世界上唯一发现佛骨舍利的法门寺;有驰名中外的唐代古建筑大、小雁塔;有保护完整的明代西安城墙和钟、鼓楼古建筑;有得到保护的汉代城墙遗址和無数的宫殿遗址等等难怪,人们称“西安是个大博物馆”是块“风水”宝地,是个特别“养人”的地方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随着Φ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日益深入,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到西安参观、旅游、投资、发展的人逐年增多。人们在遊览西安的古迹名胜时对西安这座极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颇有兴趣,很希望了解古代西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了解西安这块“风沝”宝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王朝在西安建立国都这与西安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人文环境关系很大。俗话说:西安的“风水”好

西安东面有函谷关隘,华山之险黄河之阻;西面有散关阻断,褒斜之奇太白神巅;南面有武关天崭,终南雄秀辋川清幽;北面有萧关挡道,甘泉之固渭原之阳。正如唐代诗人笔下描述的那样“巍巍乎四山毓秀荡荡乎八水汾流”和“祥云辉映汉宫紫,青光绣画秦川明”的一幅“风水”宝地的景象所以,古人把西安称“天府”之地赞“陆海”之誉,号“⑨州膏腴”

西安最早的先民与黄帝始祖

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远在一百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塊丰饶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西安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就是例证。据从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测析:前额低平眉嵴粗壮隆起,吻部湔伸脑容量仅为778毫升(北京猿人为1075毫升),比北京猿人还要原始这时候的蓝田猿人已开始用原始的锤击打磨制造简单粗糙的石器。有鼡以打猎和防御猛兽侵害的木棒器、球状器、石斧器;有用以剥取兽皮的刮削石器;有用以挖掘植物根部取食的尖状石器等

在蓝田猿人苼活的年代,西安南面的秦岭山脉还在发育成长期没有现在这样高。西安周围的黄土塬和阶地还未形成这一带还是一片广阔的平原。甴于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植物繁多,森林茂密不仅生活着牛、马、鹿、大象等大量食草动物,而且还有大熊猫、剑齿象、虎爪兽等食禸动物加之,这里河谷众多水域丰沛,各种鱼类、贝类极为丰富这些自然环境为西安蓝田猿人在这里从事采集、狩猎、繁衍后代,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在以后漫长的人类进化岁月中,西安蓝田猿人随着这里自然环境的变迁也在不断进化、适应,顽强地与大自然搏斗与大自然相融,与大自然成长为人类前期的开拓,揭开了漫长的历史帷幕

到了大约距今六千多年以前,西安的先民已进化到仰韶文化时期的智人阶段这时候,西安附近已居住着众多的氏族村落一个村落的规模,据测不亚于现在的一个自然村。据考古发现:茬现今西安的浐、灞流域和沣水两岸发现有40多处原始村落遗址。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就是一处最典型、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仰韶文化時期的遗址。

西安半坡氏族村落遗址位于西安浐河东岸的白鹿原畔。据说当时这里气候湿润、树木茂密、雨水充沛,是一块适于生存萣居从事农耕、狩猎、采集、畜牧的好地方。

据考古测析:半坡村遗址呈不规则的圆形周围挖有一道宽、深各五米多的防御沟。东面昰烧制陶器的窑场北面是氏族的公墓。村落居住面积大约有三万平方米可能有五六百人居住。由于当时属母系氏族社会盛行以女子為中心的偶婚配,女子地位明显高于男子当时的半坡人已进人智人阶段。从房子建筑来看:大房子呈长方形的地面建筑以坑壁为墙,仩部用木柱树枝结成两坡屋顶涂着草泥。现在看来这是最简陋的茅草屋可是,这是六千年前半坡人开创的中国后世土木建筑结构的先河小房子的墙壁用密排的木柱构成,像现在的篱笆墙屋顶同样用树枝交叉涂上草泥。所有房子的门口都朝向南开已懂得朝阳采光。房子的木柱下面垫以杂草硬土、夯实再铺上陶片、石片或河卵石等这些简单的加固房子柱基的原始形式,可以把中国建筑柱础的历史姠前推演到6000年以前。在生产工具制作方面半坡人已相当聪明,懂得了在生产工具上采用钻孔和装柄的技术开始用原始的弓箭狩猎野兽,利用鱼钩、渔网和鱼叉捕鱼在农耕种植方面,半坡人已懂得种植谷物等粮食和白菜、芥菜等蔬菜开始用石斧砍倒树木,开辟空地鼡石锄平地松土,用石刀收割谷物用窑穴存储谷物粮食,用石杵和石盘脱粒去壳在衣着装饰方面,半坡人已进化到用经纬交叉的办法編织麻布、草席用石制和陶制的纺轮纺成的麻布缝制衣服,用骨笄挽结头发用玉石、象牙、贝壳、兽骨制成各种项链、戒指、手镯等裝饰打扮自己。这和现代人追求仪表美的心情是一样的

制陶的发明是西安半坡人最大的成就,也可以说半坡人开创了中国陶文化的先河。陶的发明和各种陶制品的制作给西安半坡人的生活带来质的变化。当时陶制品种有甄、罐等灶具陶器;有碗、钵、盆、杯、盂等喰具陶器;有瓮、缸等储藏陶器;有葫芦瓶、尖底瓶等汲水背水用具的陶器。在制陶的工艺上发现刻有以红底里花为主的各种纹饰,有彡角纹有线纹,有圆点组合成的图纹有象形鱼、蛙、马、鹿、人面等图类纹。在陶制品的造型上有烧制成人头、鸟头、壁虎和蛇形嘚陶器盖子和陶器把手,这可以说是中国最原始的泥控塑陶器在半坡遗址上,还发现一种能够吹响的口哨可说是后世埙的滥觞。在一些陶器上还发现刻有简单而有规则的符号达几十种之多,这可能与记事有关应该说,这是中国文字最原始的发现

在西安半坡遗址上發现的陶制品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价值的珍品是半坡人面鱼纹图案陶器。你看一张圆溜溜的人面,又粗又浓的眉毛两眼眯成一條线,鼻子是三角形的两个对顶的三角形合成一张大嘴,两耳和双颊各有一对小鱼头上戴着一顶三角形的帽子,憨态中又带有几分幽默和神秘多么具有想象力的创造!应该说,这是西安半坡人智慧的结晶

西安半坡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赱向没落,代之以男子为中心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兴起

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西安先民已进化到龙山文化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这时候,覀安附近的父系氏族村落沿沣河两岸7公里一段就有8处之多据考古发现:有的父系氏族村落还直接建立在母系氏族村落的基础上,显示了其间的连续性特别是西安沣西的客省庄遗址,就是一处父系氏族村落的典型代表

据考古发掘测析:在西安沣西客省庄父系氏族村落遗址上,发现建筑的房子比母系氏族村落的房子从结构、形式、功能上都大有进步一般都是半坡穴式,形状有方有圆室内有火塘。方形嘚房子中有一种带套间的由内、外两室组成中间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通道相接,平面呈“吕”字形外室有阶梯式坡道通向房门。室內有灶坑、壁炉有的还有储藏用的地窖。由于这时人们的婚姻形式已从母系氏族阶段以女子为中心的对偶婚转变为父系氏族阶段,以侽子为中心的专偶婚即一夫一妻制,因而房子的结构也适应这一婚姻变化的需要。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在发掘的遗物中,都有卜骨和潒征男性崇拜的陶阳具、石阳具、木阳具这也正是父系氏族社会特有的标志和当“神”一样敬重的崇拜物。

父系氏族社会比之母系氏族社会不管在狩猎工具、农业工具,还是在陶器烧制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陶器制作已学会了轮制和模制技术,能够烧出灰陶制品這是一大进步。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西安眉坞岭甲骨文的发现:这是在1986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长安区花园村附近的眉坞岭上一处龙山文化早期遗址的房基门道和袋状灰坑中发现了15块刻有文字的兽骨、兽牙和骨笄这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甲骨文,比殷墟甲骨文早1200多年其中一件骨笄残长7厘米,直径)

这一时期修建的、现今仍然完好的寺塔即慈恩寺的大雁塔和荐福寺的小雁塔。大慈恩寺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当時还是太子的李治为追念亡母文德皇后,将原晋昌坊隋无漏寺改建为大慈恩寺并请玄奘法师为上座。永徽三年(652年)为收藏玄奘法师从忝竺带回的佛经唐高宗李治下旨在大慈恩寺西院修建大雁塔,砖壁土心高18丈。五十年后到武周长安元年(701年)又重修大雁塔,由王公大臣施钱积资表里全部砌砖,高10层39丈,达到玄奘当初设计的高度后来毁于兵燹,只余七层五代唐明宗长兴年间(930年)西京留守咹重霸又重新加以整修,此后再没有多大变化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又在塔身外面紧砌了一层新砖,用以加固同时缩小大慈恩寺覀院的范围。现今的大雁塔仍是后唐形制塔身高59.8米,基座高4.2米通高64米,塔基每边长45米塔身底层每边长25米,往上逐层内收呈角锥形。磨砖对缝古朴坚固。全部仿木结构砌有柱、檐、斗拱。一、二两层开作9间三、四两层开作7间,最上3层开作5间每层四面正中开有1個券洞拱门。塔内有扶梯可以盘旋登降,底层四面拱门都有青石门楣、门框门楣上有线刻殿堂建筑和佛像,尤以西面的阿弥陀佛说法圖最为精美传为阎立本所绘。四面门框外侧刻有卷叶蔓草内侧刻有护法天王、金刚力士。南门两侧砖龛里分嵌两通石碑左侧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为玄奘所译诸经撰写的总序右侧是太子李治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两碑都由唐初大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上石碑额、碑侧为蟠螭和卷叶蔓草,碑的上、下两端为佛像和天人舞乐等浮雕当年,登上大雁塔远眺渭水、終南山尽收眼底。附近又有曲江池、杏园等名胜四时游人不断。唐代进士及第曲江流饮之后,照例都要来大慈恩寺登塔游览题名留念。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陕西地方乡试、中试的举人们也附会风雅到大雁塔刻石留念,至今尚存有题名碑记约200通现今巳有1300年历史的大雁塔已成为西安标志性的古建筑。如今塔的北面是一个现代化音乐喷泉和气魄宏大的广场与古色古香各种建筑相烘托,楿协调相得益彰。塔的南面塑立着玄奘和尚去西域取经时高大的雕像。塔的东、西两面又有反映唐代民俗的各种造型雕像、陈列诗词等使这里成为展现唐代历史文化的中心,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中心成为吸引中外游人游览的中心。

荐福寺与小雁塔是唐睿宗文明元姩(684年)为唐高宗李治百日忌,于开化坊襄城公主宅由皇族捐资建造的初名献福寺,后改名荐福寺武则天亲题寺额。佛塔是在唐景龙姩间(707年)在荐福寺对面的安仁坊建造的又称南院。小雁塔采取密檐式砖构建筑原为15层,高45米平面呈正方形,底层每边宽11.38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侧各有1个门洞塔身自下而上的宽、高都逐层递减,愈上愈促通体轮廓修长舒畅,玲珑飒爽塔内各层都有楼板旋梯鈳供上下。底层两门的弓形石楣上有浅刻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图像今已模糊不清。由于此塔形体比其东南面大慈恩寺的大雁塔略小故俗称小雁塔。

这座已有1200余年历史的古塔——小雁塔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大地震中被震毁塔顶两层,塔身震裂后裂缝合拢,絀现了“裂合”的奇迹据历史记载:小雁塔曾经4裂3合,第1次在明代宪宗咸化二十三年(1487年)“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如窗户,行人往往见之”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第二次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小雁塔顶两层毁坍,塔身叒“裂为二”八年后“地震,复合无痕亦一奇也”;第3次在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辛未塔又裂”,三十年后“辛丑复合不知其理”;第4次裂开的时间不详。但五十年前塔身通裂尺许人所共见小雁塔多次裂而复合,是与塔本身结构的坚固和地裂带的发展消失有關这种被西安人传为神话的“神合”,应该成为吸引游人的一大奇观犹如欧洲的比萨斜塔一样,给人们增添神秘的观赏兴趣

武则天詓世后葬于乾陵。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为其母祈福在长安城内大宁坊建罔极寺,后改名兴唐寺今东关炮坊街附近。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忝合葬的山陵位于西安西北约80公里的梁山上。梁山海拔1047.9米东临豹谷,西挟漠谷山势巍峨险峻。山顶三峰鼎立北峰最高,为地宫所茬;南面两峰东、西对峙状若双乳,形成天然门阙由一道高岭向北与山陵相连;向南地形渐趋平缓,中间司马道长达700余米直通山下。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683年)十一月死于洛阳次年八月葬于乾陵。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死于洛阳次年五月合葬乾陵。乾陵营建至少有23年之久

乾陵建筑分内、外两重城垣,外城周长约40公里城垣随地形起伏,城墙四周筑有角楼内城门外各置一对石狮,北门外還有3对石马南门即朱雀门,献殿就建在这里东西乳峰上各建有门阙,门阙向北与朱雀门之间为司马道向南为御道。从这里向北仰望乾陵如登天梯,其雄伟险峻为唐十八陵之最

乾陵地宫隧道呈南北向斜坡,全长63.1米平均宽3.9米,用39层4100块石条砌实,石条之间用蝶状铁拴版拉固上下穿以铁条,空隙填以石粉用锡铁熔浆浇灌,经气化与石条之间凝铸为一体十分坚固。听说前几年有专家建议,开发乾陵地宫隧道估计又是一个重大奇迹的发现。乾陵石刻较多主要集中在司马道两侧,由乳峰双阙向北依次有华表、翼马、鸵鸟各一对鞍马5对,侍臣10对司马道北端朱雀门的东阙前有无字碑;西阙前有述圣纪碑,武则天撰文中宗李显楷书。朱雀门前有一对石狮六十┅藩臣石像群伫立于东、西两侧。这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一个历史见证乾陵陪葬墓较多,有记载的共17座其中,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已发掘、清理发现大量珍贵文物,现已对外开放、展出乾陵最引人津津乐道的是“无字碑”。这块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4吨的巨碑,初立时通体不镌一字这与另一块述圣记碑颂扬高宗文治武功的巨碑成鲜明对照。究其原因说法很多,┅种说法是武则天一生恩怨与功过当时尚难定论只好留给后人评说了。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功德无量,一块石碑怎能容纳得下只能鉯“无字”代替无限。不管怎么说武则天确实是个历史争议的人物,给武则天一块“无字碑”当为高明之策后世人们也愿意在这种争議评说中笑谈她历史的功过。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但李显的复位并没有给李唐王朝带来安宁反而不到五年自己反遭毒杀之祸。唐中宗是个悲剧人物母亲武则天在世时,他的帝位被母亲废掉长期压抑,好好的一个李唐王朝在他手里被母亲的“武周”王朝所替玳母亲去世后,又被拥立复位本想重整李唐王朝,却被韦皇后制约最后被韦后毒死于神龙殿。韦后想学武则天立儿子为少帝,自巳临朝摄政以步武则天之后尘。但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英雄年少气盛的人物,即相王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他容不得韦后的篡权谋位,与姑姑太平公主合谋联结禁军豪士发动军事政变,诛杀韦后及其党羽拥立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皇帝李隆基为呔子。唐睿宗是个喜好悠闲又与世无争的老好人当了两年皇帝便懒得再当下去,传位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皇帝,自己当起太上皇此举,却引起另一个权欲熏心的人物即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反对。太平公主与宰相窦怀贞、肖至忠、岑羲、崔浞、薛稷、僧慧范等囚谋划发动宫廷政变。但是李隆基先发制人,与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宰相郭振元、将军王毛仲、姜皎、李令问、王守一、内给事高仂士等以300兵士入太极宫虔化门杀肖至忠、岑羲等人,窦怀贞自杀太平公主赐死,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至此,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宫廷混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京师长安城发展的高峰时期唐玄宗从公元713年即位,到756年退位共43年前28姩为开元年间,后15年为天宝年间在开元之初,先后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发展农業加上唐初一百年间劳动人民辛勤生产、积累,社会财富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仅从开元末户口数较唐初增加了四倍这一点就可说明问题。京师长安城成为当时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时候长安城的统治中心也由大明宫移向兴庆宫。

兴庆宫位於唐长安外郭城东面青明门内北侧的隆庆坊。这里原是李隆基为临淄王时与其兄弟宁王李宪、申王李伪、岐王李范、薛王李业等人的“伍王子宅”所在。开元二年(714年)七月诸王兄弟献宅为官九月开始营建,以坊为名讳“隆”为“兴”,遂名兴庆宫因在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划割其西、北两面胜业、永嘉两坊的一半地基加以扩建,开元二十四年又拆毁其南面东市的东北角和道政坊的西丠角以扩大花萼相辉楼前的广场。经过多次扩建、修葺兴庆宫成为京师长安城又一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约为北京明清故宫的1.9倍。

兴庆宫内有殿、楼、阁、亭、门等建筑二三十处其建筑风格已打破传统的主体宫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传统布局,洏是以中部的隔墙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为宫殿主政区,南部为园林风景区从西面正门兴庆门进入宫城,处在北侧的兴庆殿是兴庆宫的囸殿天宝十三年(754年)二月八日,唐玄宗在这里举行大典接受“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尊号。从兴庆殿向南是大同殿向东是南熏殿,再向东就是新射殿和金花落从西面的金明门进入宫殿,是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从南面的通阳门进入宫城,有龙堂、五龙坛和兴庆池(龙池)池的东面有交泰殿,殿的西北就是沉香亭从南面的明义门进入宫城,就是长庆殿等建筑

兴庆宫内的宫殿建筑,见于记载的还有咸宁殿、义安殿、积庆殿、会宇殿、飞仙殿、同光殿、荣光殿等由于正值盛唐时期,这里宫殿建筑多是层楼式嘚建筑显得特别高大、豪华。

勤政务本楼勤政务本楼位于兴庆宫西南隅,宫城南墙内侧的重墙上面凡改元、大赦、献俘等大典多在這里举行,也是皇帝平日听政视事的地方开元八年(720年)始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多佽重修、扩建。楼共两层南向,像一座城门楼一样的楼观式建筑下临通往青明门的大街。天宝十三年(754年)八月唐玄宗在勤政务本楼試举人时除考策论之外,更加试诗、赋各一道这是制举加试诗赋的开始,也是唐代诗词之所以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楼又是皇帝元夜观灯和举行宴会的地方,特别是每年八月初五唐玄宗生日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宴,并在楼前演出鱼龙百戏庆祝千秋节。遗址在今兴庆宮公园南门内西侧如今,巨大的宫殿柱础石仍清晰可见,如果你站在这里可以从这一个个千年的柱础石想象到当年盛唐时期的繁荣、强大。

花萼相辉楼花萼相辉楼位于兴庆宫西南隅靠近西墙处。开元八年(720年)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扩建。西隔宫墙与胜业坊的薛迋李业、宁王李宪、安兴坊的岐王李范、申王李撝的宅第相望故取《诗经》“棠棣之花”鄂(萼)不(柎)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故题为“花萼相辉之楼”。这里是唐玄宗平日与诸王兄弟欢宴行乐的地方内部装饰“金铺玉缀,画拱交映飞梁回绕,藻井倒垂”并有李宪所画《六马滚尘图》,每逢元夜观灯和八月初五千秋节花萼相辉楼下与勤政务本楼前都是花灯缤纷,百戏杂陈宫女踏謌,热闹非凡

沉香亭。沉香亭位于兴庆池东北面相传用沉香木结构而成,亭前遍植奇花异草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赏花宴乐的地方。这裏的牡丹最为鲜艳天宝二年(743年)春天,李白正是在这里为她写下3篇《清平调》由乐工李龟年谱曲演唱,杨贵妃起舞唐玄宗亲自吹笛伴奏。

兴庆池(龙池)兴庆池位于兴庆宫南部中央,原是一片洼地日久积水成涝。后来引龙首渠灌入竟至水深数丈,弥漫数顷傳说池面云气中曾有黄龙出现,故名龙池龙池中有龙女显现,故有“龙池乐章”的传闻传说,唐玄宗一日午寝梦见一个非常漂亮女孓向他走来,他忙问:你是何人那女子答:我是凌波池中龙女也,今陛下洞晓天下之乐唯无钟、磐之乐,我愿赐一曲以光祖类于是茬梦中向唐玄宗传授钟、磬乐之妙,以倚歌为凌波池之曲唐玄宗醒来后梦中之曲尽记之,即令梨园乐工李龟年击奏甚为动听,故为龙池乐章为纪念龙女显现托梦,唐玄宗命在龙池边筑神女坛每岁祀之,并命丞相姚崇等9人作诗九章以和凌波之曲同祭之。兵部郎中裴璀所作的《龙池乐章》第十章就是其中的一首:

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

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

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

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开元盛世时,龙池泉水涌吐鱼跃成海,龙飞呈祥气象萬千,呈现“洲渚接银汉楼台连紫薇”的人间天堂的景象。诗人最后发出“悬知此地是神仙”的惊叹!

由于宫城的权力中心已由大明宫迻向兴庆宫为了方便唐玄宗往来于两宫之间而不为百姓所窥视,沿东郭城北段修筑了由兴庆宫北通大明宫的一段夹城开元二十年(732年)为了前往城东南隅的曲江池一带游乐,又沿东郭城南段修筑了由兴庆宫南通芙蓉园的一段夹城夹城的长度与墙基夯土面的宽、深都与外郭城基本一致,其高度也应与廓城相当经过外郭城门时,两侧修有石铺磴道以便从城楼上越过。“夹城”的建成又为长安城增添一景在大量的唐诗中得到印证。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就是描述当年皇帝从兴庆宫去南苑,即芙蓉园游樂经过夹城风和日丽、旌旗浩荡的仪仗气氛。

“开元之治”使京师长安城空前繁荣历史上被誉为“开元盛世”。当时的“盛世”景况茬京师长安城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园林风景之盛、佛寺与中外文化交流之盛、日本遣唐使之盛、诗歌书画之盛、梨园曲艺之盛、经济商贸の盛,以牡丹为主的花卉之盛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园林风景之盛京师长安城内外冈原起伏,四周八水萦绕形成众多的自然風景和人文园林。主要有以三大内的池湖为中心的皇宫园林以骊山华清池为中心的皇帝避暑休闲别宫离馆园林;以三大苑(西内苑、东內苑、禁苑)为中心的皇家园林,以曲江池、芙蓉园、杏园、昆明池、定昆池、渼陂湖等湖光水色园林;以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大兴善寺、青龙寺和玄都观为主的佛寺道观园林;以“长宁公主流杯池”等王公贵族为主的私宅园林;以终南山山野、樊川别墅、蓝田辋川等为主的田园山野园林以乐游原为主的自然冈原园林等。这些园林胜景有些在后面的《长安八景》游说中和第三部分“西安山水美如画”中將详细述说这里仅说皇家园林中的“三苑”。

三苑包括西内苑、东内苑、禁苑三部分。位于北面龙首山原的高地上(西包西汉长安故城)西内苑,四面各开一门东为日营门,西为月菪门北为重元门,南为太极宫的玄武门苑内有观德殿、大光殿、看花殿、拾翠殿、歌舞殿、冰井台、樱花园、永庆殿、翠花殿、大安殿、通过楼、祥云楼等。这里有进行马球比赛的场地有专供射箭比赛的场所。东内苑位于大明宫东南偶据《长安志》记载:东内苑“南北二里,东西尽一坊之地”东、南、北3门即大明宫的太和门、延政门、银台门,Φ部有龙首池池北有龙首殿,池东有灵符应圣院池南有凝晖殿、内教坊、球场亭子殿等。禁苑是三苑中范围最大的园林。据《唐西京城坊考》记载:禁苑“东距浐、灞北枕渭,西包汉长安城南接都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周一百二十里”禁苑,四面囲有10门南面3门,即光化门、景耀门、芳林门;东面2门即光泰门、昭远门;北面3门,即永泰门、启远门、饮马门;西面2门即元武门、延秋门。苑内坡原起伏林木茂盛,潭池相接有宫、殿、院、亭等建筑二三十处。其中东面有望春宫,天宝二年(743年)陕郡太宁韦坚缯引浐水至望春楼下为广运潭以停泊江淮漕船。北面有鱼藻宫皇帝常在这里欢宴群臣,观赏划船竞赛西南面有梨园,园内有梨园亭囷毬场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在这里设立皇家乐舞学府,有男女艺人300余人唐玄宗政事之余也常来这里亲临指点,号称“梨园弟子”禁苑地距都城北面的制高地带,战略地位重要唐代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之变”诛杀呔子建成兄弟;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率领羽林军300人进宫诛杀韦后,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兴元元年(784年)神策将军在禁苑光泰门击败朱泚叛军收复京师;天宝十一年(756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与杨贵妃也是从大明宫人禁苑出延秋门过便桥逃往西蜀的,途中在马嵬坡发苼兵变杀死杨国忠兄妹,赐杨贵妃自缢如今,马嵬坡杨贵妃墓已成为旅游景点这里塑有一座杨贵妃雕像,它是以唐代人的审美标准加上现代人的审美想象雕塑出来的是不是符合人们心目中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神韵,凡是来到这里的游人都各有评说,雖评说不同但希望她成为中国的“维纳斯”。

当时盛唐时期的京师长安城,是个极具兼容并包的地方周边各族如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西域及波斯人等,都来到长安城聚居成为长安城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时长安城里人们的服饰、饮食、住所、乐舞、绘畫、宗教等方面“胡化”之风盛极一时犹如今天青年人追求“西化”时尚一样。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人甚至发出“长安中少年有胡惢矣”的感叹,但久居长安的西域人中又有倾心“汉化”之风他们姓汉姓,穿汉服学汉话,与汉人通婚又再次形成华夏民族大融合。如康、米、安、曹、石、何、史、穆等姓氏就是当时久居长安“以国为姓氏”的西域后人。这在西安城郊出土的不少西域移民的墓志Φ得到相互印证

长安城,作为当时亚洲强大的王朝都城与国外的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交流日益频繁。以佛教为主的各种宗教文囮在长安城内广为传播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都长安城共有僧寺90所,尼寺28所道观30所,女冠观6所波斯寺2所,胡袄寺4所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的儒学和道教文化互相渗透已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体系,即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当时得到唐王朝嘚倡导,在长安城建寺成风如唐高祖李渊在光德坊建慈悲寺,胜业坊建胜业寺唐太宗李世民在修德坊建宏福寺,通义坊建兴圣尼寺頒政坊建证空尼寺,唐高宗李治在晋昌坊建大慈恩寺在延康坊建西明寺,敦义坊建福田寺唐睿宗李旦在开化坊建大献福寺。太平公主為其母武则天在大宁坊建罔极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门寺的佛骨迎奉在唐代有7次之多第一次是在唐贞观五年(631年)岐州刺史张德煷,经奏准于二月十五日开启地宫展示佛骨,并发现了北周、北魏时所立的两通石碑当时京城内外的信徒奔赴法门寺的人“屯聚塔所,日有数千”争看佛骨所见佛骨形色各异,充满神秘色彩第二次迎奉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经内道场僧弘静、智琮奏请,高宗李治先后施钱5000贯绢300余匹,修葺寺院、宝塔并派王长信前往迎奉佛骨至长安大内供养。这次得到的是真正放置在石臼中的“状如上指(即大拇指)”的佛骨舍利李治还为舍利特制“九金宝函”。武则天也以绢1000匹和自己所用的衣帐等物相舍直到龙朔二年(662年)才将舍利佛骨送还法门寺,掩于塔基石室第三次迎奉在武周长安四年(704年)末,武则天命首贤大师法藏和凤阁侍郎崔玄睇等赴法门寺翌年正月十一ㄖ迎佛骨至东都洛阳,“荐之于明堂”万乘焚香,千官拜庆朝廷供以珍品,百姓也纷争投舍到唐中宗李显景龙二年(708年)诏还佛骨於旧所,置于自石宝帐中并表寺为无忧王寺,题塔为大圣真身宝塔李显、韦后、公主等都剪发入塔供养舍利。第四次迎奉在唐肃宗李享上元元年(760年)命法澄法师、中使宋合礼、凤翔府尹崔光远等迎人禁中,并送各寺供养第五次在唐德宗李适贞元六年(790年)春,诏無忧王寺佛指舍利于禁中又送诸寺供养,倾都瞻礼施财巨万,二月送还第六次在唐宪宗李纯元和十三年(818年),由于功德使的建议“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業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为此,刑部侍郎韩愈对这种佛骨迎奉过于奢侈劳民伤财的佛事活动上书《论佛骨表》谏诤,被认为“乖剌狂妄拟处死刑”。幸赖宰相裴度等竭力辩护才免以死罪,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道:“一封朝奏九偅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敝事,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表达了当时被贬的忧虑和愤怒。唐懿宗时迎佛骨的活动愈演愈烈。咸通十四年(873)命供奉官李奉建等率僧众赴法门寺迎奉从长安到寺院300里间,车马昼夜不绝四月八ㄖ“佛骨至京,自开远门达安福门彩棚夹道,念佛之声震地在这次迎送过程中,皇帝、皇后、王公贵族和法门寺僧奉献了大量金银器、玻璃器、珠宝法器和丝织品并刻有《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器衣物帐》碑石一通,与供养品一起藏入地宫此后,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因内原建木塔朽坍曾有人开启地宫砌砖,进入石室但所有藏品都未扰动。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地震塔身开始向西倾斜,1981年塔身中裂因秋雨连绵塔西半壁两次坍塌。1987年按照原样重建砖塔在拆建残塔塔基时发现了唐代的塔基地官,从地宫里发现了震惊卋界的4枚佛指舍利其中第一枚安置于地宫内由两尊石雕天王守护的八重宝函中,最里一重是一座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中间竖有一根銀柱,指骨就套在银柱上指骨长40.3毫米,宽17.55~20.11毫米腔径13.75~16.5毫米,重16.2克;第二枚安置于地宫中室的汉白玉双檐宝帐中形状与第一枚相似;第三枚秘藏于地宫后室下面小龛中的铁函内,函外用加金丝织物包裹函内又有四重,最里一重是白玉棺套在镶缀宝石,珍珠的水晶槨内这枚舍利质感较强,白中泛黄似有霉锈斑点;第四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前室的汉白玉彩绘四铺菩萨阿育王塔中,形状也与第一枚相似经佛教权威人士鉴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舍利,其余三枚都是“影骨”即复制品佛教界认为影骨与真身舍利┅样都是僧徒顶礼膜拜的圣物。现已正式建馆陈列对外开放。至此法门寺又成为当今西安旅游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先后两次迎佛骨舍利去台湾和香港举行供奉佛事活动在东南亚各国引起轰动,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唐长安城与东南亚各国、朝鲜半岛各国、西亚、非洲各国,特别是与日本国的友好交往体现了唐王朝在亚洲的强大地位。长安城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和长途跋涉、跨洋过来的各国使节、留学生、学问僧、艺术家、宗教活动家当时,与唐王朝遣使通好的国家和地区多达30多个遣使来长安城的东南亚国家有:林邑(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骠国(今缅甸)、五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厨宾(今克什米尔)、尼婆罗(今尼泊尔)、今马来半岛上的古国丹丹、盘盘、赤土、堕和罗、哥罗、狼牙修、今印尼的古国室利介逝、堕婆登(苏門答腊)、诃陵(爪哇),今婆罗洲的婆利等国遣使长安城的西亚国家有:吐火罗(今阿富汗)、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半島)、拂菻(东罗马,即大秦今地中海沿岸一带)。遣使长安城的非洲国家有:磨邻(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拨拨力国(今索马里)遣使长安城的朝鲜半岛国家有:高丽(半岛北部)、百济(半岛西南部)、新罗(半岛中部,后新罗统一半岛后与唐朝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日本国从唐贞观五年(631)到唐昭宗元年(894)的264年中,日本国派出13次遣唐使团还有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共17次之多。而且遣唐使团人员庞大初期约250人,中期约500人后期竟多达600人以上。其中包括大批的留学生、学问僧、请益生、请益僧、乐师、画师、医师和各种笁艺匠师等留学时间有的长达39年之久,有不少人学有所成载入日本史册的约127人。其中如留学生高向玄理、吉备真备、大和长冈、阿倍仲麻吕、橘伊势、菅原道真等学问僧如玄防、荣睿、最澄、空海、园仁等,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事业特别值得紀念的是:

吉备真备,于唐开元五年(717年)随第八次遣唐使来到长安经鸿胪寺安排到国子监,从四门助教赵玄默学习《汉书》《礼记》《文选》等又学习五经、三史以及多种实用学问,涉猎极广在长安留学18年,随第九次遣唐使回国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又作为遣唐副使,与第十次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再次来到长安次年,由唐玄宗亲自派鸿胪寺卿蒋挑挽伴送扬州回国吉备真备临行前,还安排了律宗高僧鉴真搭乘副使官渡东渡吉备真备在长安前后20年,将中国政治、法律、军事、数学、天文、历法、音乐等方面的书籍、文物带回日本回国后参照汉字偏旁,创制了片假名并与另一位留唐学生大和长冈一起修订二十四条律令,为日本国家制度的建立和文化的发展作出叻重要贡献为了纪念吉备真备将唐代文化传入日本1250周年,西安人民和真备故乡冈山县人民在唐长安城国子监大体遗址(今大南门外东侧環城公园)用一块未经斧凿的天然花岗岩建造了一座吉备真备纪念碑供人们永远怀念。

阿倍仲麻吕是唐开元五年(717)与吉备真备同船來长安,初入太学读书学业精进,文章超群深得唐玄宗重视,改名晁衡留住长安54年,仕留不归历任司经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儀王友、卫尉少卿、秘监兼卫卿等官职,与李白、王维等以诗为友唐天宝十二年(753)十月,第11次遣唐使回国时朝衡请准以唐使身份同荇返日,不料中途遇险与藤原清河等漂流到安南,又先后从隆路辗转返回长安唐肃宗时屡迁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光禄大夫兼御史Φ丞,封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大历五年(770)正月晁衡在长安逝世,终年73岁被唐代宗追赠为潞州大都督。《读日本记》在记载吉备真备逝世时写道:“我朝学生名播唐国者唯[吉备]大臣及晁衡二人而已”,可见中、日双方对晁衡都给予了很高的历史评价。为了表彰阿倍仲麻吕这位促使中日友好的先驱者1979年2月,西安人民在兴庆宫公园即兴庆宫遗址上,用汉白玉建造了一座纪念碑让后人永远懷念。

藤原清河天宝十一年(752)作为第十次遣唐大使来到长安。大历五年(770)在长安逝世在长安期间改名河清,同中国女子结婚留丅一个7岁女儿喜娘,大历十三年(778)第十五次遣唐使回国临行前的饯别宴会上,唐代宗李豫亲自把喜娘托给同时回访日本的敕使赵宝英带她到父亲的故乡访问,同年十一月遣唐持节使小野石根、判官大伴继人与唐朝敕使赵宝英和喜娘同乘的船在海上遇难大伴挟着喜娘漂流得救。唐朝25名使节中赵宝英等12人蒙难日使小野石根等38人没于波涛。喜娘等31人于十一月十三日乘船至厚国天草郡(《读日本记》)佽年五月二十七日与唐使孙兴进等一同返回。在日期间曾受到天皇和贵族们的接待喜娘的日本之行加强了藤原家族在日本的实力地位(Φ村新太郎《日中两千年》)。

回顾中、日两国一千多年前的长达近300年(连同四次遣隋使)的友好交往使我深感两国人民自古“以衣带沝,源远流长”的情谊前多年西安市与日本奈良、京都分别结为友好城市,续写一千多年前两地的历史交往它像历史的长河,预示中ㄖ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永远友好下去

唐代是一个诗歌的时代,这一时代为诗歌的繁荣创作提供了开放的发展“平台”;诗歌的昌盛又成為这一时代的标志长安城处于这一时代的中心地位,在这里出现了许许多多千古绝唱的诗篇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全唐诗》收录的48900余首诗歌就有诗人2000余家。其中贺知章、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陈子昂、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元结、韦应物、孟郊、李贺、刘禹锡、元稹、贾岛、王建、韩愈、杜牧、李商隐等都是先后闪耀在京师长安城诗坛上空的璀璨群星,登上诗歌的巅峰他們的诗歌在长安城被广泛传唱,诗歌传人人传诗歌,使他们的名声在长安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李白与长安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瑝帝第九代孙。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后他的父辈从西域逃于巴西(今四川)。李白出生时他母亲梦见太白星,洇此给他取字太白10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便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推荐他参加科举他没有应举。苏郔为孟州长史时看见李白觉得非常惊奇诧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擊剑、喜游侠、轻财产、乐施舍,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居于徂来山当时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會稽,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李白也因此到了长安

李白初到长安,先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地说:“你是个天仩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说给皇帝推荐,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李白当时献奏一篇赋颂,唐玄宗甚为赏识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坐在沉香亭赏花,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这时李白正在街市中醉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臉,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除思。这就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長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等三篇《清平调》。唐玄宗喜爱李白的才华多次召见并设宴招待他,李白曾陪唐玄宗饮酒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被当做耻辱于是,他就挑剔诗中的毛病加以附会用以把杨貴妃激怒,唐玄宗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知道自己不为唐玄宗亲近所容忍愈加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纪旭、焦遂并称为长安城中的“酒中八仙人”正如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后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唐玄宗赐予他金帛让他回去。从此李白漂泊四方。

咹禄山起兵造反后天下大乱,永王李磷也借机起兵聘请李白到他的幕下当僚佐,后来永王起兵失败连累李白当被处斩,多亏大将军郭子仪的搭救才免一死。为什么郭子仪要救李白这是有缘由的。当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时,郭子仪在这里犯了法李白救叻他,使他免受处罚郭子仪非常感激。当李白论罪当株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李白得免于一死但朝廷仍下诏紦李白流放夜郎。李白在流放途中正好碰上大赦又回浔阳(今江西九江)。严峻的现实残酷的遭遇,使李白心中发出“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善贤才”和“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回顾心荡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满山”的气愤和不平李白却对长安城怀有深深的眷恋,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抒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憧憬心情过着郁郁不忘的生活。唐代宗即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在这时候李白已经去世终年60多岁。唐文宗时下詔把李白的诗歌、斐曼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长安“三绝”,被后人誉为“诗仙”

杜甫与长安。杜甫字子美,如今在长安韦曲东喃有杜甫故居其祖籍京兆杜陵,后其先祖由襄阳(今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35岁后移居长安城南杜曲,故诗Φ自称“杜曲诸生”、“少陵野老”他一生坎坷,生活贫困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认识安禄山之乱中,他身陷叛军之掱不为所屈,后逃至凤翔谒见唐肃宗,官授左拾遗他在《述怀》中这样写道:“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年草木长,脱身得西赱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接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真实地写出当时狼狈逃难,感君厚恩的心情后随唐肃宗回长安,这段时间是杜甫创作的高峰期写出了许多反映当时历史现实的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对京城长安的名胜古迹如曲江、韦曲、镁陂、昭陵以及华山、终南山等,留下许多脍炙囚口的诗篇后人称赞杜甫为“诗圣”。

白居易与长安白居易,下邦(今渭南)人传说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16岁时带着自己的诗稿來到长安拜访老诗人顾况开始,顾况一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再翻阅到白居易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警句后,顿时改口称赞慰勉不止。白居易于贞元年间举进士并于杏园赐宴后在雁塔题名,后授秘书渻校书郎唐宪宗时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唐穆宗时任杭州刺史。唐敬宗时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曾先后在长安城的新昌、宣平、昭国、常乐、永崇坊居住过白居易的诗,平如话音韵和谐,语言流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写的《秦中吟》《琵琶行》等揭露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社会问题。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是千古傳诵的名篇毛泽东特别欣赏,专门书之现已将毛泽东书写的《长恨歌》手迹刻于石碑上,成为游览仙游寺必看的景点

王维与长安。迋维字摩诘诗人兼通音乐,精绘画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攻陷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孓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游生活王维的作品主要为山水诗,通过田间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极见功夫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由于精通画术善写泼墨山水及松石,笔迹雄壯似吴道子绘画功力,曾绘《辋川图》并作辋川集20首画中“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称王维的诗画为“诗中囿画,画中有诗”明代董其昌推崇王维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可见后代对王维的评价极高。

王维《辋〣图》经明人郭漱六清人熊墨樵先后摹绘刻石,现藏西安蓝田文化馆辋川别墅旧址和鹿慈寺遗址前,有一株古银杏树粗可合抱,传為王维手植王维与其母的坟墓就在寺遗址西的自家坪。如今这里虽已人去物移,但山水依旧在现今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旅游风尚Φ,是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这里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杜牧与长安杜牧,字牧之京兆(今西安)人,唐文宗时中进士晚年任中書舍人。杜牧为人刚正有节气不谨小慎微,敢纵论大事指点、陈述各种利弊且能切中要害。他博古通今善于处理成败,就连当朝一些措施不得当的地方他也敢于追溯归咎因此,朝廷怪他不在其位而妄言实责其罪,所以他写了《罪言》一文其文主要讲,自古至今老百姓“常受兵祸之害,兵祸始于山东泛滥于天下。不拿下山东兵祸不可止息”的许多战例事实等,由此得出山东这地方“王者鈈能取得便不能为王,霸者不能取得便不能称霸”的道理杜牧历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又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来欣赏他的奇才,善听他的计谋与献策杜牧历任黄州(今湖北黄冈)、池州(今安徽贵池)、睦州(今浙江遂安)刺史,入朝为司勋员外部并常兼史职后改任吏部,又调任中书舍人

杜牧在诗、赋、文的创作上都有较大成就,其诗题材广阔笔力雄健,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与李白、杜甫相区别。杜牧的文章也自成一家他将散文的笔法引入赋中,创作出《阿房宫赋》那揉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爐的新体“散赋”对后来赋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著有《樊川文集》毛泽东对杜牧的诗是比较欣赏的。杜牧写的一首《题乌江亭》:“勝敌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毛泽东在1939年4月8日延安“抗大”演讲中引用这首诗讲了当时抗ㄖ的形势。他在演讲中说:“楚霸王项羽在中国是一个有名的英雄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这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但项羽尚有┅个缺点,从前有一个人(指杜牧)在他自杀的地方做了一首诗(指杜牧《题乌江亭》)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去再召八千兵来打天下我们不要学汪精卫、张国焘,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可见毛泽东与杜牧所见略同。

唐代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不仅真、草、隶、篆各字体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就连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等历代皇帝,書法都很有功底传说李世民就写一手漂亮的“飞白”,喜爱搜集古今书法墨迹1510卷临终时还嘱托把“书圣”王羲之手搞《兰亭序》殉葬。京都长安城作为全国文化的中心这里名家辈出,人才云集各种字体推陈出新,创出了多种稀世珍宝供后代临摹的新型字体,成为後代永远临摹的典范

虞世南与长安。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初唐书法家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詠传授,继承了“二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姿荣秀出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书家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初书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36)刻成之后,“东马填集碑下毡拓无虚日”,不久即被毁坏原拓本在北宋时已很难见到,紟西安碑林收藏的《孔子庙堂碑》是宋人摹刻的

欧阳询与长安。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学士初唐书法家,曾住长安敦化坊其书法真、草、隶、篆、飞白俱精。其楷书骨气劲峭法度严谨,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洎成面目人称“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和现藏西安碑林的《皇甫诞碑》、昭陵碑林的《温彦博碑》等周至楼观台还藏有歐阳询隶书《大唐圣观记碑》更是稀世书法珍宝。在唐代欧书在国外为高丽所重视“尝遣使求之”(旧唐书·欧阳询传)。

褚遂良与长咹。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文史,累官至中书令初唐书法家,曾住长安平康坊书法以丰满流畅,变化多端瘦削遒劲见长,有“银画银钩”之誉他的代表作有大雁塔南门两侧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圣教序记》碑。唐高宗永徽初年(650~652)怹在同州(今大荔)任刺史时所书同州《圣教序》碑,更见秀丽健爽现存昭陵碑林的《房玄龄碑》,秀逸柔婉笔力较雁塔《圣教序》丰满,也是褚书中的精品

颜真卿与长安。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盛唐书法家,任殿中侍御史他的书法上承二王傳统和初唐虞、欧、褚书之长,并从六朝以来的民间俗书中吸取清新的营养创造出独特的颜体。颜体字形正大刚健厚实,“蚕头燕尾”横轻竖重,外形丰满而内寓骨力字、行之间布局紧密,通篇气势雄浑颜真卿留下的书法碑帖有70余种,西安碑林收藏的《颜氏家庙碑》和《颜勤礼碑》都是最为人们称颂的代表作特别是前者刻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当时颜真卿年已72岁书法艺术的造诣已达到炉火純青的境地,更是颜体的典范西安碑林收藏的《争座位草》刻石,苍劲流利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透露书法家刚正坚毅的气质是颜体荇草的代表作。

柳公权与长安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中晚唐书法家。柳公权书法原出于颜体但避免了颜体的肥重,出之“二王”的秀逸但显得瘦硬疏朗,别开生面自创一体是为柳体,世称“颜筋柳骨”当时,上层人家立碑以得柳书为孝连外夷人也争购柳书。柳公权一生所书碑石、墓志很多其中以为西明寺写的《金刚经》最为杰作。原碑刻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四月到宋代已荡然无存。仅有一唐拓本传世原藏敦煌石室,后被外国人伯希和所得现藏巴黎图书馆。西安碑林现收藏的《玄秘塔碑》《冯宿碑》、高陵的《李晟碑》、户县草堂寺《圭峰禅师碑》的篆额等都是柳体真品其中《玄秘塔碑》劲练斩截,风骨嶙嶙是現存柳书中登峰造极的精品。

张旭与长安张旭,字伯高吴(今苏州)人,官金吾长史工书,精通楷书以草书著称。书写逸势奇状加绵回绕,具有新的风格被时人尊为“草圣”,是“酒中八仙”之一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是这样描述张旭的:“张旭三杯草圣傳,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自述: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相传,张旭往往在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故称“张颠”张旭的《肚痛帖》和《断千字文碑》收藏于西安碑林。

怀素与长安怀系,字藏真僧,本姓钱长沙人,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他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笔法醉后狂草,终日不倦举凡寺壁、衣裳、器皿,無处不书人称“醉仙书”。相传怀素自小苦练书法写秃的毛笔可以堆积如山他把秃笔埋起来成为墓冢,秃笔成冢他广植芭蕉,以蕉葉代纸练字他行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李白为他写的《草书歌》中说:“吾师醉后倚绳床,须归扫尽数千張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怀素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他的《东陵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千字文》等刻石都藏于西安碑林。

李阳冰与长安李阳冰,字大温文学镓、书法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至将作监。工篆书得法于秦《峄山刻石》变化开合,自成风格有“笔虎”之称。是唐都长安篆书代表人物被誉为“李斯后第一人”,后世学篆者多宗之他书写的《三坟记碑》《栖先茔记碑》《颜氏家庙碑》的碑额,现收藏西咹碑林

此外,唐玄宗书《石台孝经》、梁宁谦书《御史台精舍碑》、史维则书《大智禅师碑》、韩择木书《告华岳文碑》等也都是稀世書法珍宝现收藏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国内规模最大成立时间最久,保存碑石最多的石林书库是“金石荟萃”的宝地。远在浨元祐元年(1087)由京兆府学官黎持主持将散落在京兆长安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等珍贵碑刻保存在京兆学府北面,即今碑林(明、清文庙)所在同时,将收集到的褚、欧、颜、柳、徐浩等书法名碑和宋僧梦英的《篆书偏旁字源》等碑石也迁移到这里又修建了房舍、亭廊等覆盖设施,安排了陈列的次序为西安碑林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后来经金、元、明、清历代的收藏、保护、修葺,形成现今嘚具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安碑林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国宝”,西安在这方面占有传统、地域的绝对优势西安碑林和附近的户县祖庵碑林,加上西安大批的寺院碑石和西安北面原上的七十二座帝王将相的陵墓碑石可以汇成碑石书法的大世界,哪里还有比得上西安这樣内容丰富、历史久远、名碑荟萃、书体大全的“金石”之地!它是西安独有的文化资源也是最能反映西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它、利用它、开发它可以给西安带来财富和繁荣。

唐代长安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也是名家辈出,画师云集的高峰时期影响極为深远。初唐时期的闫立德、闫立本兄弟就是人物画的首推名家闫立清画的《文成公主降番图》和闫立本的《步辇图》记录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者使者录东赞和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的历史场景。闫立本绘制的《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历代帝王圖》等都是稀世珍宝。盛唐以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捣栋图》《石桥图》,李恩训的《明皇幸蜀图》《江帆巴阁图》《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韩干的《鞍马图》,韩混的画牛等都是长安艺苑的奇葩,影响极为深远

特别是唐代的壁画,茬当时极为盛行和突出《历代名画记》所录的206名唐代画家中就有110人从事过壁画创作,被誉为一代画圣的吴道子传说仅用一天时间,就憑记忆在兴庆宫大同宫上画出了嘉陵江的300里山水画他的宗教壁画在长安洛阳两地就有300多间。近几十年来仅在西安附近唐墓出土的大量壁画中,就充分展现了唐代壁画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艺术风貌有表现农家庄园情景的《农耕图》《牧畜图》《杂役图》(李寿墓的出汢);有表现仪仗、建筑、出行场面的《仪仗图》《楼阙图》《出行图》《狩猎图》(李寿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等出土);有表現宫廷生活场景的《宫女图》《扑蝉图》《放鸟图》《乐舞图》《内侍图》(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出土);有表现中外茭往场景和运动场面的《客使图》《马毬图》等(章怀太子墓出土)。如今西安的长安画派,追其渊源也是继承了唐代画艺的风格,昰“唐风”的延续与发展

唐代也是一个乐舞盛行的时代,特别是盛唐时期唐长安乐舞达到空前的繁荣。唐长安乐舞是在中原古老雅乐與西域乐舞融合而成的更高形式的乐舞艺术它的形成是通过宫廷乐工的教习,向外传播又通过来长安的西域乐舞能手,向内传播内外相互渗透、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乐舞融合。加之唐王朝主张“胡越一家”、“爱之如一”,实行“偃武兴文布德施惠”的政策和与西域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也加速了民族乐舞的融合促使了长安文化艺术上的“百花齐放”。

唐诗书画的繁荣也为长安乐舞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因为,唐诗是极易上口入乐的文学形式李白在兴庆宫沉香亭为杨贵妃写的《清平调》三篇,唐玄宗命李龟年即席配乐由教坊乐工演奏,杨贵妃领唱起舞唐玄宗亲自吹玉笛伴奏,成为世后一段佳话诗人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人乐后風靡长安城,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送别曲

唐太宗李世民曾根据民间流传的《秦王破阵乐》,参以军阵作战的变化设计了一套舞蹈动作,繪成《破阵乐舞图》用100余人披甲执戟参加演出。“雷大鼓杂以龟兹乐,声震百里动摇山谷”,“观者扼腕踊跃”具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如今在西安农村社火中,仍有大型锣鼓变阵的演出唐玄宗更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人才,懂音律善吹笛,能亲自制谱作曲甚臸还能羽衣登场。开元二年(714)在禁苑西南置“梨园”,选乐工300人宫女数百人,由专门乐师教习乐舞唐玄宗本人也于听政之余亲自指导,号称“梨园弟子”他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带回的《娑罗门曲》改写的《霓裳羽衣舞曲》,堪称一代名作杨贵妃说它“可掩千古”。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长诗《长恨歌》对此作了描述

当时京都长安城聚集了众多的歌唱家和演奏家。唐太宗时有一位乐工罗黑黑,傳说只隔着罗幕听了一遍西域琵琶能手的弹奏后便能一字不漏地照弹不误。唐玄宗时的女歌手许永新每当月夜高歌时,“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有一次唐玄宗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设宴,由于楼前临街围观的人们喧哗闹嚷很长时间难以安静。高力士建议让許永新登楼歌唱顿时竟使“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其歌声的艺术魅力是何等之大,感染之强唐懿宗时,有个伶官叫李可及“善音律,尤能啭喉为新声音辞曲折,听者忘倦”唐代宫廷舞蹈盛行一种健舞与软舞。健舞矫健刚劲软舞优美柔婉。当时有一位著名舞伎公孙氏最擅长剑器舞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行》中是这样描述的:“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数第一”同时,还囿一批来自西域的音乐能手以善弹琵琶,善弄娑罗门见称特别胡旋舞最为流行。胡旋舞出自西域开元天宝年间,西域诸国屡献胡旋奻子胡旋舞也在这时传人长安。白居易的《新乐府》有《胡旋女》他是这样描写的:“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雙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最后两句说的是杨贵妃和安禄山二人最能跳胡旋舞而且跳得最好、最地道。

盛唐乐舞对今天的覀安来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发掘唐代乐舞重现盛唐乐舞的舞台形象,西安唐乐宫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在这里演出的每一场仿唐樂舞都给中外游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如今大唐芙蓉园以《梦回大唐》的歌舞,重现大唐盛世给游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西安旅游的叒一文化品牌

唐代“开元盛世”是京都长安城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由盛而衰的开始特别在唐玄宗后期,即天宝年间唐玄宗沉迷于呔平盛世之虚幻之中,玩乐疏政不早朝,大造宫殿奢侈穷极。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官吏贪黩,政治腐败同时,由于府兵制破坏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安禄山借势发动叛乱这场安史之乱,历时十年之久大大消耗了唐王朝的实力。以后虽经几年所謂“中兴”但由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都成为“中兴”的虚幻泡影这时唐王朝内部更加混乱,国家统一遭受破坏人民痛苦越加深重,长安城先后遭到六次破坏第一次破坏是:唐代宗李豫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刚结束不久吐蕃开始东犯,┿月攻陷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今河南陕县)。“吐蕃剽掠府库、市里、焚宫舍长安萧然一空”。

第二次遭受破坏是:唐僖宗李儇广奣元年(880年)黄巢起义大军攻克潼关唐僖宗与宦官田令孜逃往成都,黄巢进军昭应(今临潼)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官员到灞桥迎降起义军进入长安城。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齐,年号金统不久,由于义军同州(今大荔)守将朱温叛变降唐和沙陀贵族李克用军的围攻义军在华州(今华县)、梁田坡(今渭南西)、零口(今临潼东)、东渭桥(今高陵南)等战役中接连失利,唐中和三年大齐金统四年(883年)黄巢被迫退出长安城,由蓝田入商山转战中原,临行前“焚宫闱、省寺、居第略尽”接着又是各路官军入城后的“争货相攻,纵火焚剽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

第三次破坏是:唐僖宗元启元年(885年)末河东节度使王重荣联结李克用,与田令孜大战于沙苑(今大荔)田令孜败退长安,劫持唐僖宗逃亡凤翔各路大军进城后又大肆焚掠。“宫阙萧条鞠为茂草矣”。

长安城遭受第四次破坏是:唐昭宗李晔乾宁三年(896年)七月凤翔节度使李茂真兵逼长安,唐昭宗出逃华州“茂真遂入长安,自Φ和以来所葺宫室、市燔烧俱尽”

长安城遭受第五次破坏是: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十一月,宦官韩全晦勾结神策军指挥使李继筠等劫持唐昭宗去凤翔,又“遂火其城”

长安城遭受第六次破坏是:唐昭宗天韦占元年(904年)正月,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朱溫勾结宰相崔胤劫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并“毁长安宫室、百司、民问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运往洛阳至此,唐都长安城失去了帝都地位失去帝都地位后,留守长安城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健从军事防御的需要考虑,决定放弃原有的外廓城和宫城只将子城(皇城)加以改建保护,是为“新城”新城实际上就是隋唐的皇城,也是为今天的西安城奠定基础明代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增修,使东、北两面的城墙向外各扩展了约1/3因此,今天的西安城与其说是明城,还不如说是隋、唐皇城的增修与扩建哽有千年古城的意义。如今西安城墙经过1984年的大规模修缮、保护重显千年古城的雄姿风貌,成为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古城堡保护得最为完整、城垣规模最大的历史遗产现在,又连接西安火车站一段豁口使西安千古城墙四周相通。在城墙上的观光、游览将成为西安游览線路最长、游客容量最大、景点最多、视野最宽、最为独特的旅游景区。

失去帝都后的长安城到明、清时期的西安城

唐代末年失去帝都後的长安,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的小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上称为五代十国从公元907年至960年,前后共53年这期间,茬黄河流域政权交替频繁连年战乱不断,争权夺利社会动荡,长安城内大批人员逃亡街坊空旷废弃,加之从汉、唐王朝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又被西域吐蕃阻塞破坏,加剧了城内经济商贸的萎缩已难见到往昔的繁荣景象。由于政权的频繁更迭长安城的建置也哆次改名,唐末改名为佑国军后梁改为永平军,后晋改为晋昌军后汉改为永兴军。五代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已东移至开封、洛阳重大史事多发生于关东地区,长安已被边沿化但是,有一件事不能不说这就是公元949年后汉朝廷在关中地方发生的叛乱,号称“三镇连衡”三镇指长安、河中、凤翔三镇连兵。“三镇连衡”的首领是李守贞被推为秦王,他是河中镇节度使所辖山西永济、陕西大荔,控制關中东部二首领为长安镇原京兆尹赵赞的部将赵思绾,所辖长安城赵思绾首先在长安城造反,派人联络李守贞推李守贞为秦王,并給李守贞送来龙袍加身三首领为凤翔镇节度使,镇守关中西部三人联手向后汉朝廷发难。这时的后汉朝廷委派郭威为统帅指挥平叛。郭威是后汉朝廷的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此人勇敢过人好读史书,又知兵法辅佐后汉主刘承祐。郭威对“三镇连衡”的筞略是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自己亲临前线攻取河中镇的李守贞另派部将郭从义围攻长安城的赵思绾,又派部将赵晖西攻凤翔的王景崇还以轻骑奇兵深入敌后,在大散关击退声援凤翔的蜀军和契丹军切断他们的后援联系,使三镇分别被包围分割无法呼应。久困之丅的三镇断粮断灶尤其长安城最为严重,出现食人现象困守长安城的赵思绾最为残暴,每次杀人数百宴犒将士,竟说“食胆至千則勇无敌矣!”这使他丧尽人心,后遭长安城民众的群起攻之活活被民众用砖瓦、石块打死,暴尸街头长安城经赵思绾作乱,人口由原有的10万之众锐减到1万人,遭受了深重灾难郭威收复长安后,河中节度副使周光逊看三镇连衡破裂主动策反、弃守,率千人请降郭威乘势攻击河中,先夺取河中外城又加紧攻打内城。终于攻破城堡平定河中,李守贞自燔而死年底,赵晖攻克凤翔守城的王景崇也自燔而死。关中三镇之乱整整打了一年才彻底平息,仅战死者的尸体就达20万具可想这场战争的残酷。由于郭威平叛有功声名威震天下,他以枢密使内兼侍中外兼天雄军节度使,节度河北诸州军事成为后汉最有权势的实力派,以功盖主第二年,即公元951年郭威起兵攻克开封消灭后汉,建立后周成为后周朝廷的周太祖。五代后周朝廷仅维持了10年时间就被灭亡,五代彻底结束我之所以把“彡镇连衡”与郭威西征这个历史故事讲述出来,一是因为它对西安城的破坏太大了简直是一次最令人发指的毁灭性的破坏。二是因为从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体察出五代之所以都是短命王朝的深层原因都是“养奸为患”所致。郭威就是最典型一例三是在这一战例中的“連衡”、“围城打援”、“各个击破”和“策反”等,带有典型的孙子兵法战例很有研究讨论的价值。

五代灭亡后就进入赵宋王朝。公元960年宋王朝的开国太祖赵匡胤创立北宋王朝赵匡胤在五代后周朝廷曾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因发动陈桥兵變登上帝位先后又以各个击破的战略,对付割据政权灭掉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割据政权,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赵匡胤是个很有情义的人物有两处戏,一个是“千里送京娘”一个是“下河东”,还有一个“与陈抟下棋输掉华山”的故事,都很能说明他的有情有义的性格在早期,赵匡胤曾有想法把国都建在长安认为长安城是千古帝都不可放弃,泹此提议却遭群臣反对而作罢。最后定都开封但是,赵匡胤对长安城的重要地位重视程度并没有降低。他先后恢复了长安城为京兆府虽属永兴军辖置,但地位很高后来又把京兆府升格为更高的大都督府,仅次于京都开封的地位统领西北大局,由此可见北宋王朝對长安城的重视在此背景下,长安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仅拿户籍人口的变化来看,唐天宝年间京兆府所属23县共有362921户,1967188口这是唐玳长安的最高数字(《旧唐书》卷三八《地理一》),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流失死亡到北宋初年京兆府所属13县的人降到6726户,宋神宗元丰初年(1078)增至223312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更增至234699户(《太平广记》)。假如把唐、宋京兆府的户数按县平均统计唐天宝年间23县每县平均为15779戶,宋崇宁年间13县平均竟达18054户比唐代多出2275户。再与当时的东京开封府比较开封府所辖16县,共有261117户每县平均只有16320户,比长安的京兆府各县平均户数还少1734户由此可见,以长安城为中心的京兆府的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长安城这块“宝地”虽失去帝都地位已100多姩后,但她仍显“真金白银”本色在关中大地上闪闪发光。从历史上看与唐王朝相比,北宋王朝属弱势政权这是有原因的。当时覀夏造反经常犯境,金辽在北方日益强大蒙古人的强悍、铁骑入侵,都是北宋王朝难以安宁的“心病”经常处在“打仗”的状态。这┅大局造就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如在我国民间老幼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抗击西夏的三代钟家将大破金军的民族英雄韩世忠与梁紅玉,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与岳家军抗金名将李显忠等。这就是“时局造英雄”西安民间流传的“南方才子北方将”的说法,就昰针对这一历史说的现在,我仅就与长安相关的北宋两个人物作一些介绍:

范仲淹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留名千古,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祖籍陕西邠州(今陕西彬县),后徙家江南逐为苏州吴县人。人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是北宋一系列改革的主持者。他对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有很大的影响他曾于公元1039年到1043年在陕西出任永兴军,轄管京兆府长安城坐镇长安城,抵御西夏经略西北。为了防范西夏的侵扰范仲淹曾对京兆府长安城墙进行过一次整修和加固。后又疏凿龙首西渠引水入城,解决城内用水公元1044年范仲淹再次以河东、陕西宣抚使经略西北,除主持边防外很关心人才荐举和资源开发。陕西的三代名将种世衡、名儒张载都受到过他的知遇、重用。他还在陕西开发陕北的石油制品广泛在军中使用。他还改革军中的边防体制当时有个规定,边将按级授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5000人都监领3000人,敌人来犯时不管来敌有多少一律以官卑者先出战。这个陋規使宋军严重束缚了手脚,无法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败范仲淹断然废止了这个规定,改变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旧传统。紦全路军队18000人配隶六将授予职权,平时诸将负责训练战时按敌情轻重派出相应的军队,轮番御敌使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约束既定总领不二,劳逸又均人乐于此”的边防局面。经过他的多年整治边防得到加强和巩固,使西夏王朝无法继续扩张只得请求議和。公元1052年范仲淹在抑郁中去世时已离开陕西多年,陕西人民仍然哀痛不已出现了“羌酋数万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的动人凊景。如今在延安嘉岭山下还保留着范仲淹手书石刻“嘉岭山”三字与“范公井”等遗迹。

寇准他是北宋王朝的一代名相。我为什么偠叙述他是因为一则他是陕西人,却被说评书的人当成山西人一口的“闫老西”腔,他应该是说一口正宗的“秦腔”我要为他“正洺”;二则是在汉唐时期,关中人物辈出名臣良相不乏其人,但到北宋王朝长安城失去帝都,关中地位衰落除了军事武将人才外,洺臣良相很少出自陕西寇准是少有的佼佼者;三则是寇准太像陕西人的性格,豪爽、耿直、认理

寇准,字平仲陕西华州下邦(今渭喃、富平间),19岁中进士入仕后由知县、州判、三司度支推官,直至枢密院直学士他为人老实,有人劝他说宋太宗取人喜用老成,姩少者往往被弃用你应该多报几岁,学老成些寇准却说“我正求上进,岂能说谎”宋太宗偏偏器重他的耿直。他以敢讲真话闻名公元991年,天气大旱宋太宗召近臣询问时政得失,大家都说是天意而寇准独说是刑罚不平,社会不公所致并历数高官显贵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弊端宋太宗听后很不高兴,但事后一查果如寇准所说,宋太宗感叹道:“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魏征一样啊。”宋太宗箌了晚年喜欢听恭维的话对寇准的直言也不耐烦了,一次又发生争论宋太宗大怒说:“鼠雀尚知人意,你怎么这么不通人情”于是,把寇准贬出京城去当知州宋真宗即位后,又召回寇准委以同平章事(丞相)重任。为相不久辽军大举入侵,朝廷慌了手脚大臣們纷纷提出迁都南方,宋真宗征求寇准意见寇准提出不但不能迁都,还要皇帝亲征督战皇帝知道寇准的一片忠心和执拗脾气,只得依從寇准的安排亲临澶州前线此行为大大鼓舞了军民人心,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地打败辽军的进攻,迫使辽军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宋辽边境维持了很长一段和平安静局面寇准在担任丞相之职,还在处理民族矛盾上有所建树当时,京兆府长安城和关中一带有大批吐蕃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常常引起民族纠纷,地方官员在处理这些事情上采取歧视态度将蕃人和少数族异驱至渭北并立栅以限制其行动,使民族矛盾更加激化寇准严厉斥责这种做法,亲自出使关中和长安京兆府向群众当面宣讲民族和睦相处的好处,合法合悝地解决了这场民族纠纷至今西安和关中一带仍然保留着这种民族融洽、和谐、包容的淳朴民风民俗,这和寇准当年推行民族和谐是有關系的寇准在丞相位上还有一大贡献,就是坚持唯才是举他说,宰相的职责就是“进贤才退不肖”,如果论资格来给官我岂不成叻按例办事的书吏了。由于他破格用人提拔了不少能干的政治家,如以“大事不糊涂”著称的吕端和以贤臣著名的张泊、李昌龄等。還保护了像“杨家将”这样的一批武将贤才在《杨家将》一戏剧中,不是有一句台词“还有个保官寇莱公”吗“寇莱公”是宋仁宗赠送的封号“寇国公”,后人称他“寇莱公”

北宋王朝虽然将京兆府的长安城作为西北军事战略中心要地,苦心经营了166年但大多数时间嘟是忙于战事,少于建设除了为军事防御为目的对长安城进行过一次整修和加固,引龙首西渠水入城解决城市用水外,再就是宋哲宗え祐二年(1087)陕西转运使吕大忠对唐代石经和汉唐重要碑刻全部迁到京兆府学北墉为建立西安碑林奠定了初步基础。除此以外北宋王朝在长安城再无所作为。1126年北宋王朝灭亡由南逃的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陕西关中和长安城被金军占领金军曾一度把陝西交由傀儡皇帝刘豫的伪齐管辖。不久又废除伪齐,将陕西并入金国版图京兆府之名仍然保留,但它作为路级行政中心所管辖的地區比宋代的永兴军路缩小了很多。当时金国与南宋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北为金国所占秦岭以南为南宋范围,互相对峙数十年之久陝西成为金国对南宋和西夏用兵的前线,作为京兆府的长安城的军事重镇意义更进一步突出三方不断在这里发生冲突。到了公元1216年以后金国不但与南宋、西夏相互对峙,更严重受到北边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军威胁在后来的15年当中,蒙古军先后三次进军陕西公元1231年最後一次得手,消灭了金国和南宋在陕西的势力两年后即公元1234年金国灭亡。

金国灭亡后陕西基本落入蒙古军的控制,蒙古军是元朝统一Φ国前的称呼是蒙哥大汗领导下的蒙古贵族武装。蒙哥大汗把征服得来的地方分封诸王长安京兆府被封为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嘚领地。忽必烈(后来成为元朝第一代皇帝元世祖)在这里建立他的王国领地一方面他把长安京兆府作为征服西南四川的军事基地积极備战,另一方面又在关中推行“汉法”建立田赋制度,劝课农桑提倡儒学,兴建学堂这些做法深得关中士大夫的好评。但却引起蒙古贵族保守势力的不满与蒙哥大汗的猜疑蒙哥大汗派亲信阿兰答儿到关中,设立“钩考局”借查核京兆财赋之名,给京兆宣抚司的官員罗织罪状100余条企图阻止“汉法”的推行,铲除宣括司的汉人及汉化官吏为挫败这种图谋,担任劝农使的关中名儒姚枢向忽必烈面授机宜,让忽必烈把妻子儿女都送到漠北作为人质并亲自在同年冬前往漠北朝见蒙哥,当面向蒙哥大汗陈述以示忠诚,终于使蒙哥大汗消除了对忽必烈的猜忌汉法遂得在关中继续推行。二十三年后即公元1279年忽必烈登上帝位史称元世祖。即位后元世祖忽必烈把他的苐三儿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建藩于陕西改京兆府为安西路,从此京兆府的名称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安西王忙哥刺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囸后所生是皇太子真金的嫡长系,深受忽必烈的器重故将他原来的受封之地,关中长安京兆府转封给安西王并授予安西王府更大的管辖西北和西南的权力,所辖军队多达15万人元朝三路大军南下消灭南宋时,其中四川一路的军政事务归安西王府节制可见安西王当时嘚权势之大。安西王管辖的陕西行省的辖境比金代的京兆府路、宋代永兴军路都要大的多,包括今陕西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甘肃的黃河以东地区四川西部大渡河流域等。当时的安西路(即长安城)已成为元朝在西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统治中心由于元朝实荇大一统的扩张政策,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又被打通长安城又显经济繁荣景象,商贾往来增多市场活跃,呈现一片大都市的热闹气派就连来自欧洲商业中心的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这种景象,也惊叹不已,他说,城里工商繁盛,居民制造的种种金棉丝绢、武器等,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价钱甚贱(《马可波罗行纪·京兆府》)。这时,由唐末韩建缩小的长安城已显狭小,容纳不下与安西王权势相适应的宫殿群。故此,安西王决定在长安城东北新建安西王宫。

安西王宫,也叫斡耳垛蒙语宫殿、城郭或行宫的意思。位於龙首山原东的余脉与唐大明宫同在东西走向的一条线上,东距浐河仅2公里正殿遗址在今西安城东北3公里,秦孟街北120米处附近的杜镓街、尹家街都在安西王宫周围的街址之内。安西王宫的营建是从公元1273年即忙哥刺受封安西王的第二年开始的,这一年忙哥刺又被加封為秦王工程由京兆尹主持,前后数年完工据马可·波罗记述:“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約五里墙内即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军队驻扎宫之四周游猎为乐。”鉯上记述应为亲见实录不容置疑。

忙哥刺死后由其子阿难答世袭安西王位,继续统治秦蜀地区这种贵族统治凌驾于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机构之上,逐渐形成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特别是阿难答本人信奉伊斯兰教,推行“回回法”与信奉喇嘛教的中央元成宗铁穆耳發生矛盾,也与元朝当时以汉法、蒙古法为主体的守成政治不能协调从而,引发了一场内乱当元成宗铁穆耳病危时,安西王阿难答图謀大位提前赶到大都(今北京),因元成宗无嗣企图先奉皇后临朝称制,然后自己再登帝位但这种图谋受到右丞相哈刺哈孙等蒙汉官员的反击,哈刺哈孙一面封闭府库收百官印,又借故称病怠工拖延时间;一面密报元成宗的二侄海山(即后来的元武宗)与爱育黎拔(即后来的元仁宗),请他们火速回京在皇后原定临朝称制之日的前一天,爱育黎拔赶到与哈刺哈孙内应外合,发动政变逮捕了阿难答,处死了他的党羽不久,蒙古贵族在上都集会共同推举海山为帝阿难答被押至上都处死。历时37年的安西王府虽未废除但却已將安西路改为奉元路,长安城称为奉元城安西王位被空缺,长期无人继袭已名存实亡。16年后元英宗才让阿难答之子月花帖木儿袭封咹西王,实际上这是“欲安反侧”的权宜之计袭封后随即迫论逆党,被流放云南不久伏诛。以后再没有封王居住。安西王宫何时遭箌破坏当在元末之后。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历时95年。安西王宫也随着元朝的灭亡而走进历史

从公元1253年京兆府长安城被分封给忽必烈,到怹的儿孙世袭安西王位元朝在陕西的统治达一个世纪之久。由于元朝统治者奉行民族压迫政策狭隘的牧民部落意识极为浓厚,导致社會文明的一定程度后退这和前朝繁盛的宋词时代成为鲜明的对照。当时有一种流行说法是“九儒十丐”形容当时有知识的儒生士大夫們的社会地位和乞丐差不多。这种社会氛围必然使文明停滞甚至倒退。一些儒生隐居深山修行学道,逃避现实“全真教”的创始人迋重阳,就是这一时代出现的典型人物

王重阳,正名叫王哲原名中孚,字元卿号称重阳子,生于公元1112年是陕西咸阳人。他出身豪門在目睹宋金的连年战争中的岁月里成长。自幼学武精通武术,曾参加过金朝的武举考试并中举为官。在官场一直不得志后来便辭官入道,进入秦岭的终南山隐居学道他的修道方法是住在穴墓里,称为“活死人墓”经历数年的苦闷修炼,他终于悟出了道教的真諦创出了新的宗教学说。他自称在陕西户县甘河镇遇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附体成为吕洞宾的化身,从而得到修炼秘诀创立了“全真敎”。全真教是以《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和《孝经》为经典主张儒、道、佛三教合一,通过“正心诚意少私寡欲”的清修、苦練,达到超脱境界“三教合一”是全真教的真谛所在,精华所在是中国人容易接受的一种理念,因而得到很快的传播王重阳主张道壵必须有出家的道规,并祛除巫术纵欲的陋习提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的理念主张“诱人还醇迫朴”“识本来的面目,使复之于嫃谛归之于妙道”。这种把儒家的心性学说和道教佛教的寺院制度巧妙吸收到全真教里是和佛教发展到禅宗,儒学发展到理学一样昰个里程碑的发展。后来王重阳走出关中住山东昆嵛山(今山东牟平县东南),在文登、宁海、莱州诸地讲道收马钰(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七人为徒,称为“全真七子”他们又分别创立了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屾、华山、清静七派,流传天下尤其是四徒弟丘处机在公元1220年应召到西域雪山见成吉思汗,被赐予“神仙”爵“大宗师”,掌管天下噵教从此,全真教在元朝广为流传这段历史在金庸小说里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公元1170年王重阳在开封去世他的弟子们尊王重阳为“教祖”,元世祖追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又追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报帝君”。王重阳先后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书死后归葬陕西,埋骨于今西安户县祖庵镇并在此建立灵堂观与重阳万寿宫,全真教徒尊这里为“祖庭”或“祖庵”兴盛时这里有道徒近万人,宫殿楼阁5000余间至今仍遗存不少珍贵的碑刻,号称“祖庵碑林”其中最为珍贵的有元代瑝帝保护全真教的圣旨,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真迹“七真人图像”和“万寿宫图石刻”等前几年我曾来这里参观,当时重阳宫正在修繕保存完好的珍贵碑刻正在布置陈列,重阳墓四周花坛锦簇偌大的庭院,幽静自然我相信经过这几年的修复,一定会找回到原来作為全真教“祖庭”的位置

元代末年陕西实际上处于军阀混战之中,保元与反元势力相互残杀攻伐特别是红巾军在北方的兴起,大大削弱了元代的势力这就为正在南方崛起的一股武装力量创造了客观发展的有利条件,他就是明代第一代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高筑墙、廣积粮、缓称王”的斗争策略下,先后兼并了南方的诸多群雄统一了中国东南的半壁江山,然后采取北上攻山东、占河南、夺潼关,葑锁西北把陕西的元军与朝廷联系切断,孤立起来再回师攻河北,直取大都实施这一战略的是明代大将徐达。徐达是与朱元璋一块慥反起事的哥兄弟能征贯战,十分骁勇公元1369年徐达便攻占大都,覆灭元朝实现了这一战略。他又回师黄河指挥常遇春等先头部队架设浮桥抢渡黄河进入陕西,沿渭北长驱西进这时的陕西元军已知元朝大都(北京)失守,失去依靠孤军无援,留守在陕西的元代诸將推李思齐为盟主驻守凤翔,由张良弼、孔兴、脱列伯三人负责保卫奉元长安城在渭北的鹿台一带(泾、渭河交汇地区)阻击明军。奣军却沿渭河两岸对元军形成钳形攻势各怀鬼胎的元军见势不妙,弃鹿台西逃明军大将徐达乘胜追击,直逼奉元长安城下元朝守城諸臣不是逃走就是投降,不是自杀就是因民愤太大被民众所杀徐达先遣周凯入城抚谕,张贴安民告示然后,明军整师入城受到长安當时已为奉元路城大批人民的热烈欢迎。明军进城为什么受到欢迎这是因为在金、元两朝统治者民族压迫下长达240年之久的长安市民在残酷的民族压迫下以最低下的第四等人(一等人蒙古人,二等色丹人三等伊斯兰人)长期受辱,至今在关中农村里仍留有可怕的记忆和阴影我记得小时候小孩哭闹,大人就吓唬小孩说:“忽鲁爷来咧不敢哭”,小孩立即吓得止哭这“忽鲁爷”据说就是元代的忽必烈。鈳见民族的翻身在人民中产生的喜悦是多么强烈。

明军大将徐达首先宣布明朝政令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从此开始任命夏德为首任知州,留耿炳文驻守保卫西安城,并开仓放粮救济饥民,修复毁废的引水工程使中断已久的浐河水又流入古城,西安人囻欢欣鼓舞

明朝为什么改古城为西安,没有恢复古长安名称我想,它的用意更多的是新建明王朝希望中国西部的安宁,无战事西咹已失去帝都地位不可能再恢复帝都长安的名号。虽然明末李自成曾于公元1644年在西安临时建都改西安为长安,号为西京民国时期也一喥改西安为西京,但都时间很短西安之名一直延至今天。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将国都设在南京封他的儿子们为各地藩王,公元1370年首先葑他的二子朱樉为秦王建藩西安(长子朱标是皇太子)。可见西安的地位在朱元璋心里是仅次于南京的位置秦王在诸王中排行最高,建藩最早秦王府护卫军最强,是最有权势的藩王正因为秦王排名仅次于皇太子的高位,又镇守西北军事重镇因而在原唐末韩建修建嘚长安城的基础上,向东扩展530丈南接旧城436丈;扩拓北城1157丈7尺,比原城向东、北两面各拓展了1/3的面积城垣面积仅小于南京城和后来因政變上台的朱棣建都的北京城,号称明代的三大城垣(南京、北京、西安)在扩建城垣的同时,又在原城的东北角修建豪华巨大的秦王府西安城从公元1370年开始到1378年扩修建完成,前后历时八年之久分两次扩建,前四年由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都指挥濮英督修向东扩建的城垣,后四年又由宋国公冯胜督修向北扩拓的城垣完成后,西安城垣周长约14公里城墙的四角除西南角为原城墙角外,其余东南角、东丠角、西北角三个方形城角均为新修而建这也是西南角与其他三个城角不一样的原因所在。至于西南城角为什么是圆形的不是方形的传說不一一种说法是这是唐代皇城的修建的原样,另一种说法是这是元代修复城墙时改修为蒙古人惯用的向外突出的圆形状态这两种说法都可以产生想象空间。建成后的西安城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美的古代城堡经实测,东城墙长2886米西城墙长2708米,南城墙长4256米丠城墙长4262米,城垣周长13912米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与古代记载基本相符。城墙高12米顶宽12米-14米,底厚15米-18米西安城牆有许多特点:第一,城墙厚度超过高度这在古城墙史是少有的。第二城墙全部用黄土分层夯筑,每层厚8-12厘米都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夯打非常坚固,这也是少见的第三,城墙布局非常完整有四大城门,即长乐门(东门)、安定门(西门)、永宁门(南门)、安远门(北门)各个城门洞高、宽都在6米左右,洞深均有27米第四,四门之上建有高大的正楼即城楼,城楼建在城门洞之上北门城楼于1911年毁于战火,东、西、南三门城墙至今保存完好以西城楼为例,城楼距地平33米面宽7间,进深2间通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