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纳闷,怎么那些不抗日剧都在黑国民党的却老是黑抗日剧都在黑国民党的

(小龙虾吃藕)
(夕忆晨光)
(星花旧影)
第三方登录:那些鲜为人知不应忘却的抗战细节_新华每日电讯
那些鲜为人知不应忘却的抗战细节
日 15:12: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9版
【字号 】【】【】【】
  近年来,关于抗日战争资料的搜集越来越多,抗日战争的真实面目逐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对那些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为国家做过事情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这场战争今天仍然在帮助我们。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韧性。现今社会,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能不能承担得起这份压力呢?那份抗日战争中体现出来的韧性,让我们明白自己能承受现在的压力。
抗日是为捍卫中华文化
  那一场战争,中国人是在一种绝望的情况下参战的,当时中国根本没有力量打这场战争。在战争之初,日北平发生了七七事变,各路将领在讨论要不要打的时候,很多将军都说拿什么去打。这时候戴笠说了这样一段话:“哀兵必胜,猪吃饱了等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
  结果打了没有?打了。在我们军械落后,军队缺乏训练,整个国家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中国人起来抵抗了。为了捍卫什么?捍卫我们的文化。中国是靠什么立国的?与单一民族国家不同,中国自古是靠文化立国的。因为我们认同这种文化,并且捍卫这种文化,所以才有了这个国家。
  在战争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很多东西中国不如日本,但是却有一样——我们心中有一种对于自己文明的忠诚和骄傲,促使中国人用一种高贵的姿态来迎接这场战争。抗战时期有一首被传唱的苏联乐曲叫《神圣的战争》。为什么叫神圣的战争?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捍卫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我们守护的文化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我们为了捍卫它,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抗战是艰难的。在战争最惨烈的时候,全国仅蒋介石一个人还有专车。都打到这个地步了,这个仗怎么打下去?中国人的骨子里面有一种压不垮的坚韧,让抗日战争中面对无数困难的中国人撑了下去。所以我们应该告诉自己,不管多么困难,我一定能撑得住,因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坚韧。
以一敌十的壮举
  真实的抗日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经常说,在抗日战场上我们有时以多打少,还经常打不下来。这既有装备的原因,也有训练等各方面的原因。
  但是,也有一个人对10个日本人的中国英雄。松岗环的《南京战》收集了109名曾经在南京接触过、看到过、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官兵的回忆。在这里面写到一个中国人。在下关,日军进行了第一天大屠杀后,当天夜里发生了让日军非常震惊的事情——军官宿舍里住了11个小队长级的日本军官,有一个人当天有事申请外出,第二天日军发现剩余10个人全被杀死在军营里。被什么人杀死?侦查发现只有一个中国人越墙而入,用刀杀了10名日军。这就是我们在日方的资料中找到的,一个中国人以一敌十的记录。
  但是后果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这个人杀了10个日军以后没有被抓到,第二天日本人从外面随便抓了100个中国人全部枪杀在下关,为这10个日军报仇。
突围的中国战机
  1940年,日军组织了一次对成都的空袭,出动了32架97式重型轰炸机。为了宣扬这次轰炸,他们在行动之前特意请了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轰炸机,带着摄像机准备拍摄轰炸情景。
  当时成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空军本来就处于劣势,而且警报不好。有一次日军空袭时,大家都往防空洞里跑,只有一个飞行员,冲向了跑道,驾机起来抵抗。这个人就是林徽因先生的弟弟——林恒。他在飞机刚起飞的时候被日军击落在了跑道的尽头,战死沙场。几次袭击后,中国空军几乎荡然无存。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认为这次轰炸应该是一次很轻松的任务。这次,日军发现又有中国战斗机飞过来。当发现打不下日军飞机后,这架中国飞机撞了过来。日本战斗机发现它后立即右转,两架飞机平行飞行好几秒,中国战机好像悬停在了空中。这是一架双翼战斗机——起落架不能收放的,这在二战中已经是很落后的机型了。这名中国飞行员开着一架如此落后的双翼飞机在32架日军飞机里面穿梭攻击。首先,数量上1:32;而且中国飞机只有机枪,很难打下日军的重型轰炸机。但中国人仍然无畏地杀入日军机阵中英勇冲杀。他在日军飞机中左冲右突,而后突围而走。
  这个英雄,是空军航校的教官。他在回忆录中写了当时的事情。他还有一句话:“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这一句话让我们知道了抗日战争时候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汪雅臣残部抗战在东北
  1940年抗日联军的残部大多已经撤退到苏联境内。14年的抗战中,东北似乎早已沦陷,但后来在日军的地图上,我们找到了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的残部建立的一块根据地。这支部队在我们自己的记载里也有,但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痕迹。女地下党员田中樵不幸被捕,受酷刑后疯了。日本投降后,在为她医治的时候,她听别人谈论说拉林河上游有一支部队。清醒过来的田中樵马上说,那是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人。
  汪雅臣是一个擅长隐蔽的指挥官。有个笑话这样说,汪雅臣的密营太隐蔽了,党组织要联系他,在他周边转了大半年都没找到他。抗联的抵抗进入低潮后,他的残部仍然留在东北境内继续抗战。
  1941年,由于出山作战,汪雅臣最终阵亡。他的残部撤入深山,据寨自守,坚决不下山投降。原来我们以为日本人不知道这支部队,但从关东军的地图上看出,黑圈的旁边写着“双龙残匪”,而汪雅臣的外号就叫双龙。原来日本人一直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但无法将其消灭。这些人抵抗到了日本投降才出山。
  就是这样一群英雄,却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么多年,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抗联是有组织的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另一方面,就是对双龙汪雅臣大哥的尊敬。汪雅臣临死前说过:“你们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投降日本人。”这些人信守了对兄长的承诺,坚持到了日本投降。据说,抗战胜利后,他们选择了就地务农。他们并不想立功、升官发财,而是选择当农民,过普通老百姓的和平日子。直到现在,他们的事迹才终于被慢慢地挖掘出来。
郭汝瑰的一封信
  日,还有中国军人在东京,他们便是日本士官学校的中国学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这些中国人立刻赶到了日本的陆军省,要掷还军刀。他们说我们要把军刀扔回给你们日本人,以后战场相见,永不留情。
  这些人当时都被捕了,进了监狱。他们要求回国抗战,在我方争取之下被放回中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郭汝瑰,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军人。
  1937年淞沪会战,当时郭汝瑰作为参谋长带十四师8000人在前线抵抗。打了几天以后部队伤亡惨重,军长担心他守不住,就派人去问他是否需要援军。郭汝瑰回了一封信,前半段汇报了军事情况,后半段说,“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没有那么多豪言壮语,他只是把心底最深刻的感情写了出来。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一个中国男人会写出来的东西。当他写信给军长的时候,带着中国旧军人对自己长官的忠诚和深刻感情。这些东西看似落后,但却是让人感动的。
杨靖宇将军的最后一刻
  关于杨靖宇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了什么,有很多说法。
  据有关资料,当时两军对峙,日军逼近的时候,杨靖宇还在抗击。双方距离30米时,日军下令停止射击,开始对他进行劝降。劝降的话很诚恳,说你已经为你的国家做了很大贡献,应该留有用之身,以后还能做更多事情。你的很多战友已经到了我们这边,在帮助我们作战,甚至我们也让他们带兵,所以希望你考虑。杨靖宇却对他说(大意),我的战友都在继续作战,我很遗憾作为指挥官,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坚信中国必胜,多说无益,开枪吧!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点燃了自己身上的文件。后来他被抗联叛徒用机枪打中而牺牲。
  这样一位英雄,日方记载,他身边除了与军事相关的东西之外,还有一把口琴。这时,我突然发现杨靖宇和我们的距离一下缩短了。
 (萨苏)来源:《北京青年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大方县88岁抗日老兵刘斌: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永不生锈
新华网 ( )
稿件来源: 新华网贵州频道   责任编辑: 罗近人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2日电 大方县黄泥塘镇有个叫乌溪的小山村,村里有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常常有个老人背着手笑眯眯地看着庄稼生长,嘴里自言自语地说:“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螺丝钉,我却是革命事业上的马掌钉……”
这位已经88岁高龄的老人,正是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刘斌。
刘斌8岁那年,父亲去世了,成了孤儿的刘斌就给地主家放牛、割草,生活万般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0岁的刘斌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得早,懂得了什么叫保家卫国以后,一直想参加抗日,但却“报国无门”——哪个军队会招这么小的孩子兵?
1945年,日本人打到独山,川军奉命援贵,路过大方,刘斌终于借着这次机会,进入国民党的陆军机械化学校战车教育团参与抗日。
那年刘斌18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因为没有文化,作为新兵蛋子的刘斌没有得到扛着冲锋枪走在抗战第一线的机会,只有当个勤务兵,每天的工作就是运武器弹药和粮食。虽然当勤务兵没有在前线那么危险,但是遇到敌人要阻断军队粮道时,也是非常困难的。
刘斌回忆说,有一次攻打塘坝场(独山县小地名),战士们还没有出发,团长就下达命令,叫他们后勤运输连的先押运粮食草料提前一夜出发,快要到达目的地时,遭到了日军的伏击。当时刘斌匍匐着藏在马车下面,只听得子弹啪啪啪的打在车板上。子弹还没停,一颗炮弹就掉在马车旁边了。只听一声巨响,刘斌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他醒来,发现在一个土坎下面,全是死人,他动动身子,发觉没有受伤,但不敢起来,只有装死,一直等到天黑了,才悄悄摸回去。
刘斌说,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部队就撤退了。他们经过毕节,撤往四川,后辗转到潼南,驻扎在一个叫双江镇塘小林岗的地方休整。没多长时间,就传来了日军投降的消息,全军欢庆,大家都高兴地说这回可以回家了。
1945年8月,刘斌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指示,要他们调转枪口打解放军。刘斌说当时大多数士兵都不情愿,出现了情绪。他也纳闷,为什么中国人还打中国人呢?于是和几个战友逃跑,因为身上穿着国军的军服,被解放军给“抓住”。在他们说明情况以后,解放军问他们想不想回家,想回家的就发给路费,不想回家的就留在部队打仗。刘斌一想,现在兵荒马乱,不如等到全国解放了,天下太平了才回去。通过教育学习以后,刘斌被分到华东野战军山东军区后勤军械部宣教科,当了解放军的一名通讯员,并在1946年下半年随部队从徐州开到临沂。
1947年11月至1948年秋,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开展了“三查三整”学习活动。刘斌通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的学习,思想进步了不少,对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段时间,他参加了鲁南之战,并在山东南临虎山口俘虏了很多国军,然后又让这些国军通过学习,成为了自己的好战友。
后来,刘斌因为在学习活动中思想进步快,被提拔当了通讯员。刘斌说:“我的年龄小,老同志们都叫我小鬼,很是照顾我。我虽然没有文化,但机灵得很,我们的科长高永涵提我给他当通讯员。”当了通讯员,刘斌心里很是满意,但不能到第一线打仗,总觉得为解放事业贡献得太少。他好几次主动请缨,但科长高永涵总是取笑说: “小鬼,你连枪都扛不动,还想打仗,革命分工,有所不同嘛!”所以在淮海战役和京沪杭战役中,他都是给宣教科科长高永涵当通讯员。
“后来高永涵在打沂水的战斗中牺牲了。我又调到运输连搞运输,抄起了老本行,运输连有个排长是个山东人,叫王里温,王排长非常喜欢我,让我去喂马、钉马掌和赶马车。”
刘斌回忆,有一次他被王排长派去押运一批重要军备物资上浦口前线。走到八卦洲时,遇到江口决堤,为了在洪水中抢救物资,他奋战了三天三夜。后来,刘斌因为保住了这批重要物资立了功,王排长夸奖说:“你刘斌干不了大事,但你搞运输还是很在行的,你就是革命中的一颗马掌钉。”当时,刘斌还不能不理解这话的含义。
王排长还介绍过刘斌加入党组织。“我是想入党的,但没有这个福分。”刘斌说他的入党申请书曾多次交给王排长,可是还没等到组织研究,王排长又牺牲了。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刘斌眼里闪着泪花。
“虽然在行军打仗中,我只不过是运输连里的一个小兵,一颗不起眼的‘马掌钉’,但从退伍到现在,我一直谨遵组织教诲,一颗热爱祖国的心,永不生锈。”刘斌铿锵有力地说。
是的,无论是当年的抗日战争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像刘斌一样的革命战士,犹如一颗颗永不生锈的马掌钉,永远闪耀着光芒,照亮后人勇往直前。(熊益生)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社贵州分社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日剧都在黑国民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