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纪录中国可以算是受益者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援助了中国吗
document.write("")
发帖人:dream_梦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援助了中国吗?
在铁血某贴里,楼主罗列了美英援苏微博物资清单。不过他写的还不详细,如果把英美援苏援华装备物资清单用A4打印出来的话,会不会有纽约的帝国大厦高?我看差不多。
类似的观点和说法,有甚嚣尘上的感觉,好像没有了西方世界的支援,二次大战中的东方国家就撑不过抵抗侵略的最艰难时刻,就会亡国灭种。不能辩证地看待历史,把一时一事当成真理,把某些国家的作为看成世界的救世主,把历史虚无到如此地步,也算是网络世界的一大景观吧。
上个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我的观点也许不新鲜,它们就是帝国主义的后起之秀,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资源,扩充资本攫取利润的&饕餮盛宴&。
一战之后,战胜国主导的巴黎协定,把战败国德国瓜分的抓干毛净。有个说法,说是法国的福煦元帅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停战&。哈哈,法国元帅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真的是20年的停战。
为什么会爆发呢?很多人会想到&绥靖&这两个字。
如果说到绥靖政策,我们很快会想到德军占领莱茵非区,想到德国吞并奥地利,想到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如果说到那些制定并执行了绥靖政策的政治家,很多人会想到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但这只是欧洲对德国的绥靖,那么亚洲呢?
可能有很多人不向熟悉英法对德绥靖政策那样,熟悉对日本的绥靖政策,而主导对日绥靖政策的,就是那个被我们中国人念叨了70年的,派出了飞虎队的那个国家&&美国。制定和执行了对日绥靖政策的美国政治家,为首的就是美国的两位总统&&胡佛和罗斯福。
1931年爆发了9.18事变,中国国民政府请求国联调查事实真相,请求美国政府出面主持&公道&。美国政府是怎么说的,它说&美国丝毫不想干涉日本在满洲的权利,无意插手中日当前困难的解决&。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国民政府再次试探美国的意图,希望美国出面调停。美国政府是怎么说的?它说&此时以调处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为时过早,都是不明智的&。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中立法》,法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军火和资金借贷,法案实际上断绝了积弱积贫的中国获取美国武器装备的可能性。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承认,&它(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援助了侵略者而拒绝援助被侵略者&。
为什么会这样?《中立法》禁止美国向交战国出售成品武器装备,却不禁止输出钢铁石油等战略军用物资。
在1937-38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中,军用物资占比是58%和67%。1939年,美国出口日本的军用物资总额占出口总额的86%,日本进口石油的90%来自于美国。
从1937年到1941年,美国支撑起日本对华机器50%以上的原材料供应,连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对这些物资中的相当部分实行相当长期的坚决的禁运,日本就会陷于经济停滞并遭到失败&。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谁敢说日本的炮弹里就没有美国的罪恶?谁敢说华尔街的金库里,堆着的仅仅是金条而不是中国人的血肉?山姆大叔有利润就行了,中华民族是&东亚病夫&,谁TMD在乎你的死活。
当年美国在华投资也是数以亿计,日本的全面侵华已经动了美国的奶酪,可山姆大叔为什么是如此的好脾气,仅仅是为了对日出口吗?
1938年,日本关东军进攻苏联远东哈桑湖地区。1939年,日本关东军向驻蒙古东部的哈拉哈河地区的苏军发动进攻。日军的这两次攻势行动均遭受残败,诺门坎甚至还成就了朱可夫元帅最初的英名。
在两次对苏作战的试探之后,日本最强大的军队机群关东军一直驻守中国的东北地区,其兵力和装备规模甚至远超关内侵华日军的总和。与远东苏军虎视眈眈地对视着的日本关东军,让美国看到了日本对决苏联的希望。交好日本,引导日本北上死磕苏联就成了美国的不二国策。
网友们看到没有,英法和美国,对德国和日本的绥靖政策如出一辙。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弱小国家,不惜用弱小民族鲜血来满足他们嗜血的贪婪,这就是那些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一帮真正的无赖国家。
1941年7月,近卫内阁改组,日本内阁和军部结束了北上南下的争执,在御前会议上宣布了&南进&的国策。7月23日,日军进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7月25日,看到自己绥靖政策彻底失败的美国政府,才被迫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和对日贸易禁运。也就是在这一年的7月,陈纳德的飞虎队才落地中国。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驻扎东南亚的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的军队,在日军面前一触即溃败退千里,美国的《租借法案》援华物资才&慷慨解囊&地源源流入了中国。
美国二战援华援助了多少呢?1941-45年,美国援华租借总额是8.25亿美元,加上战后援助的7.23亿,仅仅占美国租借外援总额的3.2%。在中国最困难的1943-44年,美国的租借援华物资只有0.49和0.53亿美元。这点小钱,也仅仅能支撑着国民政府对日作战不至于战败垮台。
在二战中美国是援助了中国,这一点我们不会忘记。
可是,是不是有人忘记了美国花小钱办大事?是不是有人忘记了中国的战场,牵制了日本百万大军,使其不能投入到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是不是有人忘记了,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尸横遍地,美国付出的是几亿美元,中国人付出的却是3800万生命,每个中国人的生命才价值21.71美元。
在欧洲的东方战场也是一样,美国的对苏租借援助是112.6亿美元。这很多吗?很多。斯大林说过,&没有美国的援助我们就会战败&。苏联人民应该感谢美国政府吗?客观地说苏联应该感谢美国,但也不必觉得亏欠美国什么。
如果向法国出了个贝当元帅和维希政权一样,苏联出个&裤裆元帅&和&拉稀政权&德国会怎么样?德国就会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国,德国就会回师西进、挥师南下,横扫欧亚非大陆。说不定德国还会跨越白令海峡,跑到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转一圈。德国的潜艇不是眺望过纽约的夜景吗?一切皆有可能。
到了那个时候,美国的麻烦就不是112亿美元的问题了,就算是1120亿甚至11200亿美元,也不知道能不能阻挡住希特勒的步伐。
二战胜利70年了,我准备专程跑一趟南京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去看看能不能找到连我父亲都没有见过面的爷爷。我爷爷是国军的&基层干部&,卢沟桥事变时战死在南苑大红门,据说他死于炮火,尸骨无存没有剩下一块骨头渣子。他是个无名小卒,甚至可能永远都是失踪,永远都不会被录入抗日烈士名录。
我相信,如果铁血统计一下,会有很多网友的先辈们在1931-45年期间死于日寇的炸弹和刺刀,会有很多网友的先辈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大战,不是某个国家的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国家集团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苏联,为了二战的胜利都付出了数千万的生命,我们谁的也不欠,我们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是用民族的牺牲和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当之无愧。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933850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更新日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难易度:容易
必须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答案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大西洋宪章》:《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是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日、意的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性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主义侵害和威胁,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法西斯的国家。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根本原因: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日益激化。具体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过程:1939年美国调整“中立”政策,加强对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对苏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3.影响: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1.法国投降后,英美合作,开始抵制法西斯;2.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开始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经济援助;3.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美英联盟形成;4.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凭借《租借法案》援助苏联;5.1942年,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