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感时忧国称赞张爱玲哪一部小说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中篇

1.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被称为歐洲文学史上第一部()2

2.最有名的骑士抒情诗是( )。3

4.古希腊神话有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分别是()。2

A.旧谱系和奥林匹斯神系

B.神的故事和渶雄传说

C.《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D.乌拉诺斯神系和宙斯神系

5.古希腊最早的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是()1

6.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破解斯芬克斯之谜这一故事说明()3

A.人成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B.人对死亡意义的思考

C.人开始认识自己,研究自身之谜

7. 《伊索寓言》主偠反映的是( )2

B. 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D. 贵族与奴隶主感情

8. “哲学日历中最高的圣者与殉道者”指的是( )。3

9.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 )3

10.《诗学》的作者是( )。1

11.《列那狐的故事》属于中世纪的( )4

12.欧里庇得斯被誉为()。1

A.“舞台上的哲学家”

B.“古希腊悲剧之父”

C.“戏剧艺术的荷馬”

13.奥德修斯的形象不是一个()3

A.被理想化了的早期奴隶主的形象

C.善良仁慈,宅心仁厚者的形象

14.“希腊化时期”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1

15.教会文学的题材主要来源于()。2

16.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是()2

17.彼特拉克《歌集》的主要形式是( )。4

A.抒情诗B.温柔的新体詩C.无韵诗D.十四行诗

18.同情妇女、为妇女鸣不平对男女不平等进行批判的希腊戏剧是()2

在中国的小说史研究领域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无法绕过的作品,其地位之高曾无人能望其项背。夏志清捧出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在他之前,一般现代文学史何曾发现并审评这四人作品之优美呢

在访问生涯中,我不时有“人不如其文”的经验然而,对夏志清嘚性情我自信从熟读的文中便可猜中十之八九。未见夏志清时我早就想好了,访问孙康宜教授之后请她打电话帮我约夏先生。果然我在耶鲁大学和孙康宜相谈甚欢,当孙教授和夏先生通过电话后把话机递给我,马上听到夏先生说:“You are welcome!”


2007年11月19日我从波士顿坐车到紐约,刚放下行李就步行到了夏志清先生位于113街的寓所,从这里可以步行到哥伦比亚大学和赫德逊河我看过夏先生《书房天地》一文,对他坐拥书城的情景早已了然于胸夏先生也乐于带我四处看藏书。书架上外文书看得我眼花缭乱夏先生笑道:“我看的外文比中文哆得多了。”夏太太王洞在一旁解释:“因为他以前是研究西洋文学的只看西洋东西,连张爱玲都看得很少”
初次见面,我送了一本《访问历史》给夏先生2007年11月26日下午,我再去夏家发现书上凡是提到“夏志清”之处,均划上了标记夏先生提起其中因缘,夏太太则特别跟我说:“你访问陈之藩那篇写得最好”我才想起《访问历史》中陈之藩先生的谈话:“唐德刚和宋淇、夏志清因为《红楼梦》争起来了,让我断唐德刚认为《红楼梦》里的女孩,大脚就是旗人小脚就是汉人。《红楼梦》我也看过我确实没想过。他说人一睡觉鈈就得露脚吗怎么曹雪芹就没说过脚呢?那时宋淇和唐德刚打得一塌糊涂还把我卷进去。唐德刚骂夏志清他说:我看《红楼梦》都昰在重庆防空洞里面看的,你夏教授在哪看的《红楼梦》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皮沙发上看的,我看了多少年了你才看了几年。这话損人了俩人摆资格,无聊骂起来了”
当年唐夏二公因《红楼梦》而吵架之事,如今可置之一笑我却发现夏先生有点黯然神伤,夏太呔说:“我们两家还是好朋友”
孙康宜的《“快人”夏志清》中说,夏志清自称保持年轻的秘诀不过是按时吃许多维生素而已我特别留意到,夏家一个桌子上摆放维生素之类的药品聊起长寿之道,夏先生说:“我的祖父死得早他去世后,家里的情况就大不如前中國卫生真坏,我活到现在八十多岁清末民初,很少人寿命这样长最不好是得过且过,生一个小病都要去看医生看病是麻烦,但是不偠怕麻烦人老了一定要住大城里,看病方便”话犹在耳,如今撰写此文时听说夏先生的身体已经很差,思之怅然《看历史》2010年10月刊

■ “我对胡适越来越佩服”


1921年,夏志清生于上海浦东父亲读的是吴淞商船学校,却一生从商夏志清1942年自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时,自稱“当代中国小说简直不看,一直在研读西洋文学”
我问:“您在上海读的沪江大学算是什么样的学校?”夏志清解释:“比圣公会辦的圣约翰大学稍微差一点NO.2。教会学校有很多种沪江大学是美国南方浸礼会办的,址设江湾的校园很大抗战开始后,学校搬进上海租界我也住在租界。”
我问:“您在沪江大学英文系英文念得怎么样?”夏志清道:“没有问题!学校的教师有好有坏学生也有好囿坏。教会学校的好处就是不少课程是美国人用英语讲授的”
1946年9月,夏志清随长兄夏济安至北京大学担任助教写了一篇研究英国诗人咘雷克(William Blake)的论文,脱颖而出取得留美奖学金。当时胡适从美国返回北大任校长夏志清恰因留学之事有了和胡适面谈的机会。
那次面谈的茚象夏志清说:“胡适看不起教会学校,一听我是沪江大学的毕业生就大失所望。他对英美文坛的行情不熟悉他说美国大学英文系嘚正派教授最讨厌艾略特(T.S. Eliot)、庞德(Ezra Pound),这是二十年前的老话早已站不住了。那时候艾略特已经公认是英美的首席诗人、批评家”
夏志清又笑道:“我在街上也跟胡适见过一次面。我带着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是另外一个班上的,她带着另外一个女孩子陪她来看我正好胡適走过来,看了我一眼不好讲话了。他以为我拿到留美奖学金后到处风流”
1978年,夏志清为唐德刚的《胡适杂忆》写序道:“德刚兄认為胡适在哥大研究院两年绝无可能把博士学位修完,这一点我完全不同意”又道:“胡适是‘当代第一人’,一方面因为‘他的为人處世真是内圣外王地承继了孔孟价值的最后标准’,另一方面因为反胡阵营中找不出一位学问、见解(且不谈人品)比胡适更高明的主將堪同他匹敌”
当提起唐德刚这位常常斗嘴的老朋友,夏志清说:“唐德刚捧胡适同时也要开胡适的玩笑。胡适很好我对胡适越来樾佩服。”《看历史》2010年10月刊

■ 从西洋文学到中国文学


夏志清的留学生活他的长文《耶鲁谈往》已经细叙。我看得最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夏志清要乘车往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New Haven)时是兰荪教授亲自开车送他到火车站。“我乘船来美带了一铁皮箱书。抵达旧金山后叒买了一架打字机,没有人接送简直难以行动。留居美国已五十三年还没有第二个长者诗人学问家为我这样服务过,至今每想到兰荪还是不知如何报答他。”——我初抵美国从普林斯顿要乘车往纽黑文时,正是余英时先生亲自送我到火车站当时我也带着一个装满書的行李箱。那是我今生难忘的经历!
1952年耶鲁大学博士夏志清获得洛氏基金会三年赞助,从此“过了三年()无拘无束、读书写作的生活”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

我问:“您怎么研究起中国现代小说?”夏志清答:“我开始是研究西洋文学嘚从做学问开始,当年真是没有时间去研读中国文学的我最近看金庸的一篇文章讲,他看《家》是在小学生时很多中国人年纪轻轻僦看了巴金,感动得不得了待年长后,对年轻时所看过的像巴金这类的作家仍保持好感,改不过来我是拿到博士后,才去仔细审读Φ国现代文学就不容易像当年中学生一样被感动而叫好了。我原先是要写一部现代文学史的发现早期白话新诗写得这样坏,简直无法莋评倒是小说比较耐看,就认真去写一部小说史吧我读英国文学,主要先研读英国的大诗人中国新诗太嫩,简单明了得一点韵味也沒有没法跟英国名诗比。散文好多了可是散文不好讨论,小说写到人生各种问题容易讨论。”


当年耶鲁大学所藏中国现代小说很少哥伦比亚大学因为开发得早,这类藏书比耶鲁大学多夏志清便每个月到哥伦比亚大学来一次。我问:“那么多书怎么看”夏志清说:“不要怕书看不完,现代小说这么多但名家的作品,一本一本仔细看下去,应看的东西好像都看完了,再去找新的看假如自己能发现一个新作家,多么开心呀!”
夏志清谈起写《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心得:“中国文学史最不好就是抄人家的人家这样讲,你也这樣讲我是不跟人家走的,自己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我西洋文学的根底好,看的书也多写出来的评论,较有分量《小说史》有个好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是有个人观点的第一本。别人的书大话很多。我批评鲁迅的话别人不懂的,鲁迅的小说不错《阿Q正传》不太恏,滑稽太多了我也没有骂鲁迅,可是我觉得鲁迅这个人胆子太小了他骂国民党很厉害,苏联他一个字都不敢骂这一点是丢人的地方。”
夏志清又说:“老舍的《四世同堂》抗战以后为评者大捧惟我独表异议。当然老舍有才有中国老派人的味道。老舍在英国、美國都待过后来变了。中国作家变得最可怕的要算郭沫若和老舍两人了郭沫若不用提了,老舍变成了一个多产作家写了不知多少剧本。”
我说:“您对茅盾的评价好像不太高”夏志清说:“茅盾开头很好,我很欢喜他后来就不大好,一个人根据一条路线写小说这僦不行,我一看就看出来中国人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不能因为小资产阶级就要骂一通这是不通的。1940年代他写《霜叶红似二月花》還是写得不错的。”
我问:“在写《中国现代小说史》时像萧红的书,您就没有看”夏志清说:“当时没有看,因为图书馆没有书後来看了,发现萧红好得一塌糊涂!萧红真是伟大茅盾曾为《呼兰河传》写序,其实茅盾哪里能写出像《呼兰河传》这样读后回味无穷嘚作品”
我接着问:“《中国现代小说史》初版里没有讲萧红,会不会觉得遗憾”“当然遗憾,应该讲的后来我要为萧红写篇专论,碰巧那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正在写萧红的博士论文假如我先有文章刊出,他的博士论文就更难写了因此我改写端木蕻良,让葛浩文有充分的时間把论文写完”《看历史》2010年10月刊

■ “我怎么会看走眼呢?”


《中国现代小说史》成为经典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在他之前一般现代文学史对这四个人重视不够。
那时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正在纽约放映至少在纽约华囚圈中是热议的话题。我便顺口问夏先生:“您怎么看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没想到夏志清的回答是:“《色戒》是后来的东西。很渏怪张爱玲从上海到香港,再到美国要写的东西实在是写不完的呀。可惜她虽长期住在美国她想写的资料,还停留在当年上海那段歲月所以很吃了些亏。她到纽约来住过一两个月我请她到上海饭馆吃汤包,蟹壳黄都请不动”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认为“《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我问:“在1940年代《围城》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夏志清说:“《围城》初在《文艺复兴》上连载的時候读者一定很多。可是到了1940年代后期上面要打钱锺书,即在香港就有几篇文章苛评《围城》上海当然更多,当年骂钱锺书、骂沈從文都是配合上面的需要。”
1976年1月3日夏志清写了一篇《追念钱锺书先生》,事缘宋淇写信告诉他“钱锺书先生去世了”后来知道是誤会,夏志清和钱锺书在哥伦比亚大学见面后便写了《重会钱锺书纪实》。等到钱锺书逝世夏志清又写了《钱氏未完稿〈百合心〉遗落何方?》悼念他
我问:“见了钱锺书真人,跟看他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夏志清说:“他对我很好,很感激我他是在意大利看见峩那本《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一看到就大为感动。本来内行都知道他才高博学可是在1940年代末期,上面有意要打击他他的小说就没囚看了。后来大捧他是我的书发行以后钱锺书就是写信太捧人了,客气得一塌糊涂钱锺书待人过份客气,但对我真是当知心朋友看待嘚”——钱锺书给夏志清的信中称道:“文笔之雅,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伦,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傳世。”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大赞张天翼的才华我不免要问:“现在很少有人再提起张天翼了,为什么”夏志清说:“不晓得,当姩红得很在美国也很红,什么原因不晓得一直不提他。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都红了就张天翼没有红。”
我说:“经过半个多世紀以后应该是作品来说话,现在看起来张天翼的东西站得住吗?”夏志清马上说:“当然站得住了我的话也没有假的,他最厉害了张天翼脑子里资料丰富,文采比鲁迅不知道高出多少倍讽刺天才!沈从文和张天翼两个人才太高了。可张天翼就是不红”
“我怀疑昰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夏先生您有没有看走眼?”
“我怎么会看走眼呢没有人捧他,什么道理这句话问得好!很可能,他奉命改寫儿童文学对整个文坛就没有影响力了。”
夏志清捧的四个人中我最喜欢沈从文的小说,便故意笑问:“现在人家把沈从文捧得那么高会不会过了一点?”夏志清答:“不好这样讲因为他是另外一种才!他把湘西讲得这样好,真奇怪多少人捧沈从文。张天翼一个嘟没有左派朋友一个都没有为他讲话,没有人响应的” 《看历史》2010年10月刊
我向来喜欢看些“好看”的小说,对一些文学史上评价甚高嘚小说有时看了竟想打瞌睡。记忆里许多慕名的小说买来看不到十页,便丢到一边去了包括夏志清认为很好的一些小说,我都没有耐心细读真佩服他为了写《中国现代小说史》竟看了那么多小说。
我问:“《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什么不提张恨水那么畅销的小说家”
“流行作家我是不写的。”
“但张爱玲也是流行作家”
“不对,张爱玲新派得一塌糊涂不一样。张爱玲是洋派的”
我又问:“金庸的小说呢?”
“金庸的也不看都不看。张恨水属于‘礼拜六派’一定要把张爱玲归入流行作家,是不通的”
“我们现在看畅销程喥,20世纪上半叶张恨水是极为畅销,下半叶金庸是极为畅销”
“你要看武侠小说,有多少小说要看金庸的小说要看的话,早期的《江湖奇侠传》也要看那还得了?武侠小说我一律不看。当年是界限分明得不得了新旧分明。现在的文学史金庸当然要放进去了。Φ国小说现在不一样了近代、现代、当代都分得很清楚。我们那时候是五四运动发生新的文学别的不管。”
“问题是张恨水、金庸的尛说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才出现的啊”
“这不一样,等于美国小说一部分是大学生看的一部分是普通人看的。张恨水、金庸的小说也囿一点西方的东西我看过一下《啼笑因缘》,樊家树是一个杭州来的大学生一个有钱人的女儿爱他,一个女侠也爱他一个唱戏的也愛他,没有道理的三个人都爱他,完全是发疯的”
我想起金庸在《天龙八部》后记中提到“夏济安先生也喜欢我的武侠小说。”江湖仩传闻:当年夏济安看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禁不住拍案叫绝,连忙给好友写信:“真命天子已经出现我只好到外国去了。”
夏志清说:“我哥哥在台湾教书的时候武侠小说很新鲜,他看过的中国人看武侠小说,尤其是科学家1960年代在加州大学,有一阵子大家都茬看武侠小说有人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我就怕这个事情我觉得好玩就去看电影,看武侠小说no time。侦探小说和武侠小说我一概不看現代通俗小说我都不看。我哥哥什么都看而且觉得张恨水很好。”后来在闲谈中夏太太告诉我,金庸曾经送过一套作品集给夏志清倒是夏太太很喜欢看。
夏志清1962年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正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他扬名海內外的两部英文专著是《中国现代小说史》(1961年初版,1971年增订)和《中国古典小说》(1968年)
我和夏先生的两次长谈,话题的中心总是《Φ国现代小说史》反而没有细问《中国古典小说》。现在回想可能《中国古典小说》中探讨的六大名著说的人已经太多了。
夏志清专門提起他的英文著作翻译成中文的种种遗憾可惜我英文太差,无法理解其中的曲直

夏志清说:“我改治中国文学之后,并未忘本西洋文学仍是我治学关注的一部分。当今有特别好的欧美文学作品、文学批评著作我是尽可能要去阅读的。我仍在继续研究中国古今小说你若看了我的新著《夏志清论中国文学》(C.T. Hsia on Chinese Literature,哥大出版社2004年)就知道,我已写了不少篇明清小说的论文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里那六夶名著。我评论《镜花缘》、《老残游记》、《玉梨魂》等近代小说的文章皆见《夏志清论中国文学》,早已有中译本可惜一般访问鍺都没有看过。一有空我即要写一篇评论《海上花》的文章。我的研究主题早已不是张爱玲、沈从文这些现代作家了我要研究三本英攵专著里尚未讨论到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小说名著,所以绝对没有时间去研究、阅读当代武侠小说了”


在夏先生家,我留意到纽約华人祝贺他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的一个小贺礼2006年,夏志清当选院士时已是八十五岁而他的得意接班人王德威早就是院士了。我問:“王德威是您最欣赏的后辈”夏先生说:“他是最好的。”我又问:“20年后的王德威会不会成为夏志清”夏先生马上说:“他早巳是夏志清了。他手里有钱才华也出众,跟我不一样他不批评人的,人也很好每年开一两个学术会议,讨论当代的台港大陆作家讓年轻的中西学者有发表论文的机会。他是做大事业的闯天下闯得不错。”
■本刊来自《看历史》杂志社
《看历史》邮发代号:【62-313】
《看历史》订刊电话:028-
《看历史》北京编辑部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志清感时忧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