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腾龙佳能60mm微距镜头 F2镜头吗

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腾龙60mm F2微距镜头拍摄体验
微距人像好手 腾龙60mm F2微距镜头拍摄体验
天极网数码影像频道
作者:幽灵
责编:顾炯
  系列(『SP AF90mm F/2.8 Di MACRO(Model 272E)』、『SP AF180mm F/3.5 Di MACRO 1:1(Model B01)』、『SP AF 60mm Di II Macro 1:1(Model G005)』),具有高画质的成像素质,一直得到用户极高的评价。近年来,APS-画幅数码发展迅速,能否在APS-C画幅数码单反获得相当于35mm胶片机90mm左右焦段的微距成为用户的迫切需求。90mm焦段在拍摄微距时更便于操作,而90mm和180mm全幅微距镜头在APS-C画幅上时显得焦距过长,使用不便。因此达到F/2值的60mm微距镜头成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使用这支高性能的镜头,从拍摄大自然中的植物,昆虫题材的微距作品,到拍摄柔和虚化的人像作品,并且能在低照度的环境下,灵活运用大光圈的特点,进行各种题材的拍摄。
  这款APS-C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专用的腾龙SP AF 60mm F2 Di II Macro 1:1(Model G005) 镜头,具备世界上首次达到了F2的超大光圈(日至今,50-60mm等倍微距镜头。腾龙公司调查数据。)比起F2.8,F2景深更浅,能够拍摄出更柔和的虚化效果,大大提高微距镜头的表现力。
  除了具备轻量化与同级别产品中最大的F2光圈优势之外,这款镜头在设计与操控上亦有个性鲜明之处。其0.23米的最近对焦距离,使得镜头前端和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拉大到了100mm,而在这个距离上依旧能够获得1:1的放大倍率,这使得在拍摄昆虫等对像时不会形成干扰,增加了拍摄生态微距题材的便利性。此外,内设计让镜头对焦的动作更加隐蔽,不至于打扰被摄体,也方便在狭小距离内完成操控。全时手动对焦机构无需对焦切换,实现了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的连续运作。这款镜头重新设计的变焦环在微雕时定位精确,阻尼感适当。
1分页导航1.产品介绍2.3.
(作者:幽灵责任编辑:顾炯)
天极新媒体&最酷科技资讯扫码赢大奖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产品类型:定焦
镜头结构:10群14片
对焦方式:自动
变焦方式:伸缩式
卡口类型:尼康AF卡口、佳能EF卡口
最近对焦距离(cm):23
滤镜口径(mm):55
游戏整机手机家电1 14体验微距的世界 腾龙60mm F2镜头实拍
新款SP AF60mm F2 Di II是世界第一款最大光圈为F2的微距镜头,以重视性能的设计,高度控制各镜组的复杂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大光圈而带来的像差变动,实现了从无限远到最近拍摄距离、画面各部位均匀高素质成像。这款数码专用微距镜头,安装在尼康或者佳能的APS-C机型单反相机上相当于90mm或96mm。虽然不支持全画幅DSLR,但其F2的最大光圈使其也能够兼具一定的人像拍摄能力,可说是一款用途较广泛的产品。
提示:全屏模式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作者:kiwi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APS时代的90微 腾龙SP60mmF2微距头评测
APS时代的90微 腾龙SP60mmF2微距头评测
作者:windy
& & 微距无弱旅,这是提到微距头时,所有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而原厂的微距头普遍价格昂贵,对于多数追求性价比的影友来说,副厂镜头中的一些高品质镜头是不错的选择。事实上在副厂镜头群里,也确实出现过一些颇受好评的镜头。
腾龙SP AF90mm F2.8 Di MACRO
&&& 90mm、100mm是一般微距摄影中最佳的焦距段,所以佳能百微、图丽百微、腾龙90微、尼康105微等可以说是中焦微距镜头里最著名的一族。尽管原厂佳能的百微和尼康105微确实更加优秀,但是他们的身价也非常“傲人”。相比之下,腾龙90微不仅有着高素质的成像、价格特相对便宜,因此成为副厂镜头里广受影友推崇的微距镜头之一,而它也自然成为腾龙镜头中的名镜之一。
腾龙SP60mm F2 DiⅡMACRO
&&& 而进入APS-C时代后,90mm焦距镜头在这种半副传感器单反上时,相当于135mm的焦距,失去了原来中焦的焦距优势,拍摄局限更大。因此,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很需要一款在APS-C画幅单反上能得到90mm焦距的微距镜头。
本次评测用腾龙60微镜头由腾龙光学(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存储卡由SanDisk公司独家提供,特此鸣谢!
&&& 于是,今天我们看到腾龙正是基于这一需求推出了这支SP60mm F2 DiⅡMACRO(以下简称腾龙60微)镜头。和原来的SP AF90mm F2.8 Di MACRO(以下简称腾龙90微)相比,这支新的60微比90微的最大光圈还大了一挡,而且“DiⅡ”说明它是一支专用于APS-C画幅单反的镜头,无法使用在全画幅机身上。
&&& 那么这款60微是否能像腾龙90微那样创下同样的辉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款腾龙60微距镜头。
&&& 腾龙60微的外观非常小巧,总体积为80mm×73mm,大约一个手掌的宽度。而这支头的重量也仅有390g,携带起来非常轻松。不过从外观工艺来看,这支头的外部涂层采用了具有高级质感的细腻的凹凸涂装工艺,手感总体来说还不错。
腾龙SP 60mm F2 DiⅡMACRO
&&& 不过除了表面工艺不同之外,这支60微的其他设计与90微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该头的对焦环位于镜头前端,也非常宽大。这个环的对焦阻尼稍沉,不过全程对焦阻尼均匀顺畅。该环可以无限转动,对焦行程较长,这对于微距镜头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我们手动对焦时精确调焦。同时,该头也是内对焦设计,对于近距离拍摄物体来说,内对焦可以避免镜片触碰到拍摄对象。
腾龙SP60mm F2 DiⅡMACRO的对焦切换键
&&& 跟90微不同的是,腾龙60微的对焦切换方式也已经改变了,不再是推拉对焦环的方式,而是跟普通镜头一样,在镜头左侧有一个对焦切换键,这个键的位置很方便左手拇指的操作。这支镜头采用了全时手动对焦设计,能在自动对焦时随时进行手动对焦,这对微距摄影中的焦点微调非常有利。并且,改善了对焦环的设计,手动对焦时的手感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腾龙SP60mm F2 DiⅡMACRO的前组镜片镀膜
&&& 腾龙60微的滤镜口径为55mm,这倒是跟90微一样。
腾龙SP60mm F2 DiⅡMACRO的后组镜片和卡口设计
&&& 这支镜头采用了新型改进型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起到增加短波长域透过率,扩大长波域透过幅度的作用。所以在前组镜片和后组镜片,我们能看到黄色和浅红色的反光。不仅如此,该头的镜片粘合面也积极采用镀膜处理,提高镜头表现力和色彩还原力,以获得更加优异的色彩平衡。
腾龙60微配备了桶形遮光罩
&&& 60微的镜组结构为10组14片,比90微的镜组结构还略微复杂。这些镜片中,使用了两枚LD低色散镜片。
腾龙SP60/2 DiⅡ镜组结构
&&& 除此之外,这支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只有23cm,而工作距离则达到100mm。这意味着,我们只需要在离被摄体100mm的距离就能得到1:1的放大倍率。较长的工作距离是微距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于昆虫等物体的拍摄,靠得太近就会惊动对方。不仅如此,如果工作距离过短,往往会导致镜头的阴影出现在画面中,尤其是使用时。
&&& 此外,这支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虽然对于多数微距摄影来说已经足够,但是有时候这个光圈还是略嫌不够小。值得一提的是,这支60微的对焦马达如腾龙其他镜头一样,在驱动时会有一定噪音,而且速度并不理想。这也是腾龙头一直以来的弱点。不过对于普通的静物微距来说,使用手动对焦似乎比自动对焦更加方便。
锐度值测试
&&& 我们在实验室用+腾龙60微拍摄了ISO 12233分辨率标版。拍摄时,我们使用最大JPEG格式、ISO 100、标准图像风格,关闭所有降噪设置和图像处理功能。在经过专业的软件处理后,得到了在MTF50下的锐度值。
腾龙60微锐度值测试结果
&&& 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从上面的图标可以看出,这支镜头的中心锐度非常不错,F2的最大光圈下也能达到2333LW/PH的锐度,以后各级光圈开始逐步提升,F4和F5.6以相近的表现成为最优光圈。从F8开始,中心锐度有所下降,在F22时降到2000LW/PH以下。也就是说,在F16以前的各级光圈,这支镜头都有着非常优秀的解像力和锐度,小光圈的成像稍差。
色彩倾向测试
&&& 在实验室里用同上的设置拍摄了色彩标版,经过软件处理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腾龙60微色彩倾向测试结果
&&& 这支镜头和佳能EOS 50D搭配时,标准图片风格下的色彩饱和度都高133.8%,而其中又以红色、蓝色和绿色表现较为夸张。
&&& 为了对比这支镜头中心和边缘锐度,我们将各级光圈的标版进行了中心和边缘部分的截图。
截图示意&F2;左:中心;右:边缘&F2.8;左:中心;右:边缘&F4;左:中心;右:边缘&F5.6;左:中心;右:边缘&F8;左:中心;右:边缘&F11;左:中心;右:边缘&F16;左:中心;右:边缘&F22;左:中心;右:边缘
&&& 从标版的截图我们可以看到F2.8的锐度显著提升,F4和F5.6确实达到最佳,而在F8时,中心锐度突然下降较多,F22时锐度较低。而在边缘部分,我们很乐意看到F2的最大光圈时,边缘成像锐度都很不错,只是由于四角失光的影响显得较暗。F2.8时,暗角明显减轻,因此此时开始有轻微的色散可以看到,而从F5.6开始,边缘的色散也基本无法察觉。边缘的最佳成像光圈为F5.6和F8,这和前面的软件测试结果相一致。
&&& 前面的标版拍摄告诉我们这支镜头在最大光圈时有较明显的暗角,现在我用一面光线分布较为均匀的平面来对比各级光圈下的暗角情况。
&左:F2;右:F2.8&左:F4;右:F5.6&左:F8;右:F11
&&& 从对比样张来看,这支镜头在F2时确实暗角现象比较明显,但是收小一级光圈后,暗角变小了很多,甚至是无法察觉,而在F4开始,暗角基本消失。
&&& 作为定焦镜头,畸变几乎都非常小,事实上,这支腾龙60微也几乎看不到畸变。
&&& 腾龙60微采用了新型改进型BBAR宽频抗反射镀膜,削减了镜间反射,有利于控制眩光和鬼影。
&&& 我们在严酷的逆光环境下拍摄了这张样张,这中情况已经属于极少的极端场景。事实表明,在F5.6的光圈下,高光部分有轻微的眩光,但是没见到鬼影。而且极度高反差的地方也有较为明显的紫边。事实上,实际拍摄时,我们很少遇到这种极端情况,应该说,即便是在这种极端条件下,腾龙60微的整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 拍摄使用50D机身,最大JPEG,标准图片风格,关闭自动亮度优化。
F5.6,1/1600s,ISO200
&F2.8,1/500s,ISO100;F11,1/125s,ISO200
F3.5,1/125s,ISO 100
F4.5,1/200s,ISO 100
F4.5,1/100s,ISO 250
F8,1/13s,ISO 200
F4,1/80s,ISO400
F4.5,1/200s,ISO 800
F4.5,1/30s,ISO 800
&&& 从这些样张可以看到,这支60微镜头在焦点处有着细腻的刻画能力,焦外的虚化非常柔和,大有腾龙90微的风格。由于拍摄匆忙,没有使用,因此很多样片我们不得不提高感光度,并且很难使用小光圈,即便如此,由于北京连续几天阴天,快门速度还是不够快,加上风的吹动使得花和动物本身都在晃动,因此这些样张并没有将这支镜头的最佳一面表现出来,相信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微距的话,这支镜头一定会大放异彩。
&&& 在使用了这支腾龙60微距镜头后,我们觉得这确实是一支APS-C画幅用户的良好选择。这支镜头小巧便携,做工有着腾龙一贯的扎实。宽大稳健的对焦环、全时手动对焦、内对焦等设计,再加上较长的对焦行程带来良好的对焦手感。
腾龙60微+50D
&&& 或许大家依然会诟病这支镜头自动对焦速度的慢,这一点无可回避,不过相信选择的用户应该并不会十分介意这一点,而是看中了腾龙镜头的成像品质和高性价比。虽然说这支镜头自动对焦缓慢,但是它毕竟不是一款以抓拍和高速见长的镜头,微距需要的就是细致精确,因此更加推崇手动对焦,因此镜头的自动对焦性能差一点也并不会对拍摄带来太大影响。
&&& 60mm的焦距在APS-C画幅机身上相当于90mm焦距,这一焦距在拍摄微距时便于操作,而且除了微距摄影,它还可以进行人像、静物等题材的拍摄。F2的大型光圈是很多微距镜头所不及的,再加上0.23m的最近对焦距离、1:1的放大倍率,这些高参数让这支镜头提供了理想的焦外成像,而焦点处又锐利无比。
腾龙60微+50D
&&& 如果要说缺点的话,除了前面提到的自动对焦问题外,就是这支镜头在F11以后的小光圈成像不够理想,最小光圈也只能达到F22。不过对于大多数拍摄情况来说,这些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整体来说,这是一支非常不错的微距镜头。目前,该头的报价在3980元左右,这比目前腾龙90微的报价略高(因为新镜头用了很多新技术),也许,过段时间此头价格下降后,其性价比就为更加突出。
相关链接:&&& ?&&& ?&&& ?&&& ?-24F3.5-4.5超广角镜头全国独家评测&&& ?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windy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4145次23506次32356次41670次51544次61530次71297次81139次91098次101032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极致完美的其它豆列
&&&&&&&&&&&&微距镜也有大光圈 腾龙60mmF2.0镜头评测_网易数码
微距镜也有大光圈 腾龙60mmF2.0镜头评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腾龙SP AF 60mm F/2 Di II LD [IF] MACRO 1:1(后文简称腾龙60微)是世界首款拥有F2最大光圈,大口径等比的APS-C微距镜头。60微同时拥有F2.0的大光圈和具备2枚LD镜片,能够拥有通透、高画质的成像,而且因为等效焦距为90mm(佳能口:96mm),所以,该镜头不仅适用于拍摄微距更可兼顾人像题材的拍摄。
腾龙 SP AF60mm F2 Di II LD [IF] MACRO 1:1(G005)
注:本次送测的镜头为试用样板,并没搭载遮光罩,而正式销售版是随镜附送遮光罩的。同时也因此而造成镜头上有较明显的使用痕迹。
一、先评后测
腾龙60微,对应于APS-C画幅数码单反上是90mm的等效视角,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拍摄微距比较理想的焦距。搭配F2.0的最大光圈,更是其相对于其他同焦距的微距镜头来说最大的优势所在,同时大光圈能够带来更好的焦外虚化效果和相对的提高快门速度。镜头采用2片LD镜片,顺利解决了大光圈像差增大所带来的烦恼,在校正色散上展现了其强劲的功效。
-----------------------------------------------------------------------------
名词解析:
SP:优质做工(英文全称:Super Performance);Di II: APS-C画幅数码单反专用镜头;
LD: 低色散镜片,修正了长焦端容易出现的轴上色差与广角端容易出现的倍率色差。
IF:Inside focus,镜头内部对焦,对焦时镜头不会出现伸缩现象;
MACRO 1:1 :微距1:1放大倍率,放大倍率是光学透镜性能参数,是指物体通过透镜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与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在相机镜头中,一般会标称“最大放大倍率”,指该镜头在: 1、最大焦距(定焦头焦距恒定); 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摄距离; 两个条件下的放大倍率值。这时的放大倍率值是这个镜头放大倍率的最大值。
-----------------------------------------------------------------------------
本文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mm微距镜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