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苏联的和平演变与苏联历史关系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情况
悬赏点:0&|
问题关闭还有:XX天XX时XX分XX秒&|&提问人:&|
回答/浏览:5/3297
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演变情况
1、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经济。
2、接受美国援助。
3、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和控制。
4、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本国科技水平。
5、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1、二战中德国本土作战,因此恢复起来比日本要麻烦得多。
2、二战后德国赔偿了不下1000亿马克,而且德国还建立了专门的赔偿结构。而日本无道歉无赔偿。冷战中美国对两国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亚洲由于要遏制中国和苏联的战略需要,美国全力支持日本发展,包括经济军事政治等。在欧洲由于有法国,英国等相对的来说在美国心中德国的地位就要轻了不少,所以很多时候美国都会首先考虑日本。
3、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工业结构也不一样。德国着重发展重工业,高精密度的工业;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看重发展(数码产业)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等新经济。德国的工业转型过于缓慢,经济政策和日本比起来死板。
4、教育上德国也存在着教育时间过长,高税收,高福利是另外个原因。
5、两德合并后,西德没有能很好的消化东德,造成了不少浪费。反而还阻碍了整个德国正常的经济发展。
综合起来怎么多方面的原因才使得德国的经纪发展落后于日本。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
①战后初期,美国为张在东亚的势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之初的政策是:尽量削弱日本,使之不能再成为美国的对手;同时在日本进行了政治经济的民主化改革,但保留了天皇制。
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后勤物资,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为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经济。
③从5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的干预日趋激烈。进入70年代以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日本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①战后初美国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同时,美国策动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建立了包括英法等国家在内的北约组织。
②从5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它们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
③进入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和扩大,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
战后美国同日本及西欧关系的演变,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回答人:&&|
&回答时间:
“马歇尔计划”中提出要大力援助欧洲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美国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市场,欧美关系虽然好,但欧洲总体上是依附于美国的;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日美国联合欧洲诸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也联合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国成了欧洲的保护者,欧洲对美国的依附达到顶峰;1951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了,标志着欧洲开始逐步摆脱美国的约束,走上了联合。欧共体后来改名欧盟,与日本,美国,俄罗斯,中国形成了现在的世界五极。
回答人:&&|&&回答时间: 10:00:14
“马歇尔计划”中提出要大力援助欧洲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美国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市场,欧美关系虽然好,但欧洲总体上是依附于美国的;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日美国联合欧洲诸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也联合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国成了欧洲的保护者,欧洲对美国的依附达到顶峰;1951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了,标志着欧洲开始逐步摆脱美国的约束,走上了联合。欧共体后来改名欧盟,与日本,美国,俄罗斯,中国形成了现在的世界五极。
回答人:&&|&&回答时间: 10:57:26
(1)战后初期:西欧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
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并借此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采取了分裂德国的政策,造成德国的最终分裂。
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
①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关系。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回答人:&&|&&回答时间: 11:07:51
“马歇尔计划”中提出要大力援助欧洲的建设,提供大量资金,美国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欧洲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市场,欧美关系虽然好,但欧洲总体上是依附于美国的;随着美国和苏联的冷战,日美国联合欧洲诸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也联合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美国成了欧洲的保护者,欧洲对美国的依附达到顶峰;1951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了,标志着欧洲开始逐步摆脱美国的约束,走上了联合。欧共体后来改名欧盟,与日本,美国,俄罗斯,中国形成了现在的世界五极。
回答人:&&|&&回答时间: 19:48:20
上月学问之星nostalgia
精彩回答:美国革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
日 15:06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京)
作者:刘雅贤
内容摘要:美革共与中共关系的亲疏是以中国的“文革”为分水岭。“文革”中两党亲密无间;“文革”结束后,因对“文革”的不同评价,两党形同陌路。此外,美革共还一直反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也是导致两党互不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美革共与中共的关系演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应该纠“左”防右、与时俱进地而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美革共;中共;文革;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美革共与中共关系的亲疏是以中国的“文革”为分水岭。“文革”中两党亲密无间;“文革”结束后,因对“文革”的不同评价,两党形同陌路。此外,美革共还一直反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也是导致两党互不往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美革共与中共的关系演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应该纠“左”防右、与时俱进地而不能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 键 词:美革共;中共;文革;改革开放  作者简介:刘雅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当今,除了成立于1919年的美国共产党与我们党保持正常的联系外,还有一个与我们党没有联系的美国革命共产党,这方面情况国内鲜有人知。  美革共全称美国革命共产党(Revolutionary Communist Party),成立于1975年,是美国国内最大的一个毛主义组织。其前身是1968年由美国一些青年学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的“湾区革命联盟”(BARU)。1971年3月,该组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改称“革命联盟”(RU)。1975年9月,“革命联盟”改称“革命共产党”(RCP)。成立之初,党员约有900人。1977年党员发展到顶峰时达到2,000名左右。后来,美革共党内发生分裂,成员也逐渐减少。到80年代末,美革共大约只有500名党员,在美国的23个城市设有党支部。①目前,美革共党员的精准数目无人知晓,原因在于该党的党员分为公开、半公开、秘密三种,所以,无从统计该党的党员数量。该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该党总部设在芝加哥,党主席是鲍伯·阿瓦基安(Bob Avakian),党刊《革命》(Revolutionary)周报。该党主张在美国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通过武装夺权来使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该党抵制美国国内的各种选举,认为选举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美革共成立后,在一段时期内与中共关系非常友好、非常密切,但如今两党却互不联系,美革共甚至还连篇累牍发表文章恶毒攻击中共及其领导人。本文在梳理两党关系演变的基础上,旨在说明两党为何从亲密无间变成形同陌路。  一、“文革”中两党亲密无间  美革共早在其前身“革命联盟”时期就同中共关系非常友好,很大原因在于革命联盟成立之初就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加之,中国当时正处在“文革”时期,而美革共又赞成“文革”,所以当时两党关系很好。1971年新中国成立22周年时,革命联盟发来函电表示祝贺。②1973年,革命联盟写信祝贺中共十大的召开,并向“全体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致以最良好的祝愿”③。1974年革命联盟发来贺信,“最热烈地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④,并高赞“文革”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革命联盟存在期间,还两度组团访华。第一次访华是在日。在这次访问中,后来成为美革共主席的阿瓦基安也随团来华访问并参观了一所小学。⑤中共方面对革命联盟的来访则表现出热情和重视。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丁西林于日晚会见了革命联盟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合影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⑥第二次访华是在日。在这次访华中,代表团还访问了延安。两次访华期间,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都设宴招待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⑦由此可见,中共对革命联盟的重视和两党的友好密切程度。  美革共成立以后继续与中共保持友好而且更加密切的关系。1975年,美革共发信祝贺新中国成立26周年,同时在国际问题上也与中共立场保持一致。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美革共始终站在中共一边反对苏联,并把苏联“作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大敌来对待”⑧。1976年,中国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美革共分别发来唁电。尤其是毛泽东逝世,美革共更是十分重视。毛泽东逝世后,美革共中央委员会马上向中共发来唁电。唁电指出:“当高山轰鸣出那不吉的音讯时,静静的泪水浸洗着溪谷。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失去了自己事业的宝贵战士,这一损失带来了难以忍受的苦痛。这一损失之巨,非言词所能估量。中国人民的斗争产生了一个毛泽东,这一力量照亮了世界。战斗在高涨,他的丰富思想作为进军队伍前面的大旗在飘扬。”⑨由此可见,美革共对毛泽东的爱戴以及对失去毛泽东的痛惜。除了发来唁电、敬献花圈以外,美革共还在自己的机关报上发表专刊纪念毛泽东,并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为毛泽东举行追悼会。会上,美革共主席阿瓦基安再次高度赞扬毛泽东,“他说,毛泽东主席不仅为中国而且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指明了方向。亿万人民将继承毛主席为之战斗并且贡献了全部生命的事业,直到消灭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目标。‘这是我们悼念毛泽东的最好办法。这个事业也是当代工人阶级和我们的子孙后代要为之奋斗的事业。’”⑩可见,美革共不仅将毛泽东看作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革命导师,而且还决心用实际行动来继承毛泽东的革命遗产。1976年美革共依旧发来函电祝贺新中国成立27周年。(11)但是,两党这种亲密战友关系在毛泽东逝世后不久就发生了变化。  二、“文革”结束后,因对“文革”的不同评价,两党形同陌路  中共粉碎“四人帮”以后,美革共对中共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1976年11月,美革共召开国际形势会议,认为华国锋不维护毛泽东的路线。(12)尽管如此,美革共并没有马上同中共断绝来往。1977年新中国成立28周年时,美革共仍然依照惯例发来贺电。(13)但就在同一年,美革共内部就是否继续与中共往来出现严重分歧。以主席阿瓦基安为首的多数人反对中共粉碎“四人帮”,认为中国不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领导人已经变成“修正主义”和“走资派”;以副主席米奇·贾维斯(Mickey Jarvis)为首的少数人则认为中国仍旧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继续支持在华国锋领导下的中共。两派的分歧最终导致美革共党内分裂,结果米奇·贾维斯带领少数党员与“革命学生旅”的大部分成员正式脱离美革共,另立“革命工人总部”(RWHq)。(14)分裂后的美革共并没有改变初衷,仍然反对中共现政权,并把邓小平看作是篡夺无产阶级政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罪魁祸首。1978年3月,美革共主席阿瓦基安在一次报告中指出:中国发生了修正主义政变,无产阶级及其领导人遭到了严重打击。走资派不仅还在走,而且他们现在已经篡夺了最高权力,并且正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推行这条路线的是邓(小平)、华(国锋)等人。(15)1978年新中国成立29周年国庆时,美革共没再发来贺电,自此美革共与中共断绝往来。  尽管两党已经断交,但美革共对中共的攻击并没有就此罢手。日到2月5日,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月29日,美革共在党主席阿瓦基安的带领下在华盛顿举行示威游行,反对邓小平访美。阿瓦基安还在游行队伍中发表演说,他认为: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中国,人民才有真正的自由。邓小平是中共党内的走资派。人们应该抓紧起来革命,否则中国就退回到资本主义。在演说中,他恶毒地攻击邓小平,认为邓小平是“一条藏在草里专门从背后咬人的毒蛇”,等等。(16)美革共的示威游行并没有奏效,邓小平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事后,阿瓦基安也因在此期间的活动而遭到美国政府逮捕,后被驱逐出美国。1981年,阿瓦基安逃往法国。此后,他就一直在法国领导美革共。(17)目前,阿瓦基安的行踪隐秘。他最近一次露面是在2003年的一个录像中。这个录像是他在美国东西海岸做的两次报告。在报告中,他号召人们起来在美国进行革命。这个录像已经被制作成一套带有四张光碟的DVD,名为《革命:什么是革命?为什么必须革命?革命为什么是可能的?》。这套光碟是阿瓦基安自1981年来首次公开自己的影像。  多年来,美革共转向反对中共,首先是在如何对待“文化大革命”这个问题上,美革共同中共有认识上的根本分歧。  美革共赞成“文革”,认为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有成千上万群众参加的革命运动高潮,是一场“革命中的革命”。(18)“文革最重要的功绩就是在年这十年间成功地继续了无产阶级统治,成功地阻止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19)“文革”的确是有错误和缺点,“但是,从文革整个成就和反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点来看,它的错误和缺点是次要的”。(20)美革共反对中共粉碎“四人帮”,认为这是一场右派的夺权政变,从此以后,中国就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美革共眼里,中国的“文革”并没有结束,毛泽东的遗产仍然存在。他们认为,继承毛泽东遗产的行为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重新组织起革命国际主义运动,在不同的国家准备战争或者直接参加毛主义之战”(21)。美革共为了在党内和全世界宣传他们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这些看法,其主席阿瓦基安还专门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和书籍,代表作有:《革命与反革命:中国的修正主义政变与美革共的党内斗争》、《中国社会主义的失败与毛泽东的革命遗产》、《毛泽东不朽的贡献》等。  美革共上述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不符合中国历史和实际情况,与中国广大民众对“文革”的看法不一致,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自1956年中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中国应该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并积极发挥它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然而,到60年代中期持有这一主张的人都被当作“走资派”来看待。随后,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发生了变化,认定阶级斗争仍然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有激化的可能,所以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而“文革”就是这个理论的产物。美革共遵从“文革”时期中国的极“左”观点,认定中共高层存在所谓的“走资派”,赞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得出了“文革”的最大功绩是阻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歪曲,是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理论认识不清、缺乏探索继而盲从的结果。“文革”发生后,中国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被打乱。生产停滞、派别斗争严重,一些地方甚至发生了武斗,相互揭批之风盛行,人民陷入了极度恐惧、相互不信任的社会环境中。所以,“文革”并非是美革共所说的“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高潮”,相反,它是使生产力严重倒退并给后来中国的发展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心理隐患的一场运动高潮。正如1981年中共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22)美革共不顾中国历史和实际情况,高赞“文革”是抱守错误观点不放的极端做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焦艳)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最新发表的评论条,总共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苏联解体后俄哈关系的演变及其成因--《新疆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苏联解体后俄哈关系的演变及其成因
【摘要】: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同为“欧亚国家”,两国在中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两国的关系与中国乃至亚洲的安全息息相关。沙俄时期,两地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苏联时期,两国是“老大哥”和“小兄弟”的关系。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年为调整双边关系阶段;年为加深两国关系阶段;2000年—至今为扩大两国关系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两国关系不断深化。两国之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双方不断调整与规范。中亚能源大发现后,“有关大国”(1)开始展开在中亚的争夺。“有关大国”在争夺中亚的过程中,都把哈萨克斯坦作为重心。在“有关大国”与哈萨克斯坦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合作的过程中,原本在该地区占有垄断地位的俄罗斯遭到了巨大的削弱。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俄哈关系的演变进行分阶段论述,从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出发,对影响俄哈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对目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做出梳理,同时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依据、以及选题意义,简要介绍文章的构题思路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历史回溯。简要回顾沙俄和哈萨克地区的历史联系,苏联时期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和哈萨克加盟共和国的历史联系。第三部分论述了苏联解体后俄哈关系的演变历程。对两国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进行分阶段论述,突出两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第四部分指出哈萨克斯坦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同时分析哈萨克斯的独特条件。第五部分主要是分析影响俄哈关系演变的若干因素。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做到结论全面和可靠。第六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讨论了苏联解体后俄哈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中国的影响。第七部分概括俄哈两国家关系的演变,指出中国应该注意的重要点。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D851.2;D83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玉开,刘筱娴;[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年04期
王常宇;李燕梅;;[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8期
刘祥;朱永峰;;[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梁杰芳;文欢;陈柏林;曾家琨;;[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高云娇;黄成荣;肖丽怡;;[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2期
陈卫闽;;[J];中国职工教育;2012年16期
杨佩群;张晓丹;;[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郎万丽;;[J];祖国;2013年10期
李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2期
陈熠;廖玲华;;[J];学理论;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海峰;张向葵;;[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程秋生;李建丹;程建华;;[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渭玲;;[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宁式颖;郑璐;李响;惠文佳;;[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范巍;王重鸣;;[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青春;高兴;;[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李洪弢;周代全;黎川;;[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晓凌;沈萌;邱君;;[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马文杰;冯中朝;;[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兴业期货高级研究员
施海;[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山西山煤宁武晋海洗煤有限公司 赵云鹏;[N];山西科技报;2014年
曹乘瑜;[N];中国证券报;2013年
本报特约分析师 张春良;[N];粮油市场报;2013年
曲德辉;[N];期货日报;2009年
郝前进 王淼薇
复旦大学国土资源经济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二级教授
谷子林;[N];河北科技报;2013年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刘依;[N];中国石油报;2008年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N];上海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养忠;[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杨志兵;[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金家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董开栋;[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叶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申洪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聂鑫;[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芦鹏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吕一博;[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张骏;[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兰平;[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徐姗;[D];西南大学;2015年
刘旭红;[D];西南大学;2015年
耿美琼;[D];宁夏师范学院;2015年
徐荣荣;[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陈梦阳;[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杨岩峰;[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虞亚君;[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于伟红;[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王阳;[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美国苏联关系发展史?_百度知道
美国苏联关系发展史?
我有更好的答案
美苏争霸.5.冷战结束,美国参加协约国对苏俄武装干涉.2.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强对苏联援助,两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二战后,参加德黑兰会议.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1.十月ge ming后,协商法西斯问题.3,雅尔塔会议,俄罗斯作为五极中的重要一极,波茨坦会议,美苏意识形态矛盾尖锐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苏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平演变与苏联解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