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死后苏联变化,而毛却不迎合苏联决定

意识形态决定中苏关系;1谭椿柳;摘要:中苏关系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六十年代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所产生的震荡丝毫不亚于;有两种看法在过去比较盛行:一个是1956年苏共召;但是在沈志华先生的《中苏关系史纲》一书提到中苏两;戴天,列宁主义与教条主义水火不容,所以,中苏同盟;中苏两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虽然都是搞社会主义,搞;一、在处理东西方关系上的分歧
意识形态决定中苏关系
摘要:中苏关系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两国从五十年代的兄弟盟友关系转变到六七十年代的分裂对抗,这其中除了两国利益冲突的原因,不同时代世界大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两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有着不可调和的分歧。正是因为这种难以调和的分歧导致中苏关系的变化。 关键词:中苏关系;意识形态;国家利益
六十年代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所产生的震荡丝毫不亚于九十年代苏联的解体。美国中情局一直到1962年仍然认为中苏之间不可能发生分裂,1因为美国认为中苏意识形态是一致的。都是搞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目标也是一致的,都要搞社会主义,搞共产主义。他们的敌人都是一致的,都是美帝。所以它没有道理分裂。但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亲如手足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破裂甚至对抗的地步呢?
有两种看法在过去比较盛行:一个是1956年苏共召开的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搞三和路线提出了一条背叛马克思主义或者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这个修正主义路线,那么中共是不能接受这种错误的路线的,所以分裂的。这个主要是中共中央的观点,就是中苏论战的时候中共中央提出来的。包括很多学者把1956年作为中苏关系历史的转折点。第二种看法是1958年联合舰队事件,所谓联合舰队就是苏联提出要跟中国搞一个联合舰队,但是毛主席不同意,认为苏联只需要给予帮助,我们自己搞。大概就是这么一过程,很多学者认为这件事反应了苏联干涉或者要侵犯中国主权,所以中苏关系破裂。
但是在沈志华先生的《中苏关系史纲》一书提到中苏两国2除了隐含着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普遍性矛盾外,还存在着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以及为此而产生的证明其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斗争。因为中苏之间在具体的对内对外政策上的分歧已经上升为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单纯的利益之争可以让步,可以妥协,但领导权之争不在于实力大小、利益多少,而在于思想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原则上是不可调和的。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不共1谭椿柳,学号,岭南学院,邮箱
戴天,列宁主义与教条主义水火不容,所以,中苏同盟的结局只能是破裂。
中苏两国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虽然都是搞社会主义,搞共产主义,但在对内对外对的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导是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处理东西方关系上的分歧。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迅速走向了争霸的道路,冷战序幕随之拉开。在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发展很快,但是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于实力不足和保障二战胜利果实的考虑,苏联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外交上采取了守势,显得比较保守和谨慎。赫鲁晓夫推出“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在苏联的和平攻势下,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的势头。中国对于苏联的“三和路线”持怀疑态度。而苏联为了推行这一政策,要求中国在外交上进行积极配合,引起了中国的不满。毛主席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他认为应当继续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然而, 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双方应减少军事对抗。
金门炮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八二三金门炮击事件是声援中东人民反抗美国侵略,这一事件是经过毛主席认真考虑而做出的决定。炮击行动本身充分表明中国不赞成苏联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对外政策。毛主席认为:中国也可以搞“战争边缘政策”,因为“国际紧张”实际上对美国不利。但这和苏联当时奉行的“三和政策”有明显的冲突。中国突然采取的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触怒了莫斯科,事前中国丝毫没有向苏联透露早已谋划的这次行动。赫鲁晓夫认为中国的这种违反常规的做法是对盟国的蔑视和侮辱。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的分歧。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仅次于苏联的第二号社会主义大国,地位举足轻重。建国初期,中国百废待兴,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始全面模仿苏联模式,经济社会发展非常迅速。19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探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于中国的探索尝试,苏联是不高兴的,把它看做是对苏联以及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领导地位的挑战。
自从毛主席1957年访苏提出‘十五年赶上英国, 二十年赶上美国’的口号后,全国上下开展大跃进运动。苏联从一开始就冷眼旁观,‘庐山会议’发生后,
赫鲁晓夫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这激怒了毛主席,在此后的中苏会谈上,中方指责苏方的态度。由于双方都不接受对方的指责和批评,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三、在如何评价斯大林问题上的分歧。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国家领导人。4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抛出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做法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这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整个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而中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国认为斯大林虽然犯有严重错误,但其成绩和贡献是主要的,他依然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因而反对全盘否定斯大林。中国还认为,由于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苏联在评价斯大林的问题上应该事先与中国协商,因而对苏联的做法表示不满。中苏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成为两国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5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的原因还在于中苏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性格、观点和看法。其中,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对中苏关系的恶化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对于中国的主权独立非常重视,对于任何危害中国主权的可能都非常敏感。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上,毛泽东出于捍卫中国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考虑,坚决拒绝了苏联的有关建议。毛泽东毫不妥协的立场和态度使得赫鲁晓夫非常不快。赫鲁晓夫对中苏关系恶化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他不顾苏联外交部的反对,撕毁中苏签订的协议和合同,提前撤走苏联专家,逼迫中国提前还债,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中苏两国除了在各项事务上意识形态不同外,还有其他一些冲突:中印边界冲突问题、美国导弹事件、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中苏两国的关系在这一系列问题的累积下逐步走向恶化,甚至发生军事冲突。
中苏关系的破裂根本原因是双方领导人的意识形态不同,加上毛主席和赫鲁晓夫争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权,两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
1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文件(1960年中情局机要文件)
2《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版,238页
3《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版
4《中苏关系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版,286页
5《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版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意识形态决定中苏关系38等内容。 
 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_职业规划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 【 内容 提要】意识形态分歧是导致中苏关系恶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即使在意识形态论战进入高潮的情况下, 在中共先后发表了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 的时候,意识形态因素也未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决定因素。但也不可否认,意识形态分歧对...  完全归咎于意识形态分歧, 但也不可否认, 意识形态分歧也对加剧中苏关系的恶化 ...决定和美国,英国签 订部分禁试核武器条约,以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致使中国方面...  中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大论战, 造成了两党关系实质上已经破裂的 现实。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事实上以党际关系为基础的模式,决定了 两党关系的破裂,两国关系也必将走向破裂...  意识形态不同 . 思想理念不同 . 文化背景不一样 标准答案: 17. 1957 年 11 月召开的莫斯科会议, 在中苏关系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为下列哪项: () ....  不可否认,诸如“大国主义” 、 “意识形态分歧” 、 “国家利益冲突” 、 “领袖因素”都对中苏关系的破裂造成影响,但在当时那个领导人决定的 年代, “领导...  中苏边界 冲突等,也有抽象角度的分析,如意识形态的对立、方针政策的分歧、国家...中苏关系影响国际关系格局。 中苏关系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 阵营的...  下面我就中苏关系破裂问题做出以下 解答。 在前人的基础上就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 意思形态分歧论意识形态在各国的外交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中苏之间,相同的意识形态和发展道 路是中苏结盟的纽带。 而五、 六十年代...导致和决定中苏关系恶化的领袖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 国际国内...今年10月7日是中国和波兰建交60周年。回顾60年来中波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许多意义重大和脍炙人口的大事和趣事,令人难以忘怀...
华沙工人和学生纷纷集会反对苏联干涉波兰内政...
赫鲁晓夫走下舷梯,宾主间立即爆发了一场“舌战”...
10月21日,毛泽东在北京召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
&&&&东欧各国对苏联在本国代理人的不满日益强烈表现出来,特别是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后,党内反对派的力量不断积聚,民众的反抗情绪也直接指向莫斯科。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国也越来越引起东欧的注意。主张向中国学习的基本上都是波兰和匈牙利的改革派人士,他们往往拿中国与苏联对比…
&&&&赫鲁晓夫曾回忆说,在波匈事件危机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兄弟的中国共产党协商”…
&&&&在中共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之前,苏联对波兰的基本政策已经确定,所需要的帮助是如何处理与波兰关系的善后工作以及如何稳定社会主义阵营的局势。后来的情况表明,在这些问题上,中共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到苏联的邀请信后,毛泽东在21日晚上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波兰局势和苏共的来信...刘少奇访苏的目的主要是批评苏联大国主义和老子党作风,保证波兰留在社会主义阵营…
&&&&如毛泽东所说,对于苏共二十大,中国既支持赫鲁晓夫揭开了斯大林这个“盖子”,又担心批判斯大林的方式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动荡甚至瓦解。处理危机时,中共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实行独立平等原则,联合东欧国家一起扫除苏联的大国主义和大党作风。
&&&&处理1956年秋天危机中,赫鲁晓夫最关键的行动是将中国带进了欧洲。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声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二&&&&三&&&&四&&&&毛泽东为波兰对苏联说“不”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1949年,中国与苏联建交
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签订《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
1950年,中国与印度建交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
1954年,中印和中缅领导人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举行,中苏两党分歧发端
1957年,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会议
1962年,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1964年,中法建交
1967年,印尼发生政变,与中国断交
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
1972年,尼克松访华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中越关系恶化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1984年,中英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6年,中葡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1989年 美国等西方国家借口“六四”政治风波开始制裁中国
1990年,中国与印尼复交,与新加坡、沙特建交
1991年 苏联解体,中国与一批独联体国家建交
1991年,中国参加APEC
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交
1996年-1997年 中美元首互访,关系正常化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美军轰炸
1999年,澳门回归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3年,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1989年波兰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2年我重返波兰工作。我接触过的许多政界军界知识界要人,他们都表示重视中波之间的传统友谊。尽管他们属于不同的党派,对波兰的内政外交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一谈及中波关系问题时,他们常常主动地提起波兰十月事件,对当时中国给予波兰的支持,异口同声地称赞不已。在中波关系史中,1956年10月是闪光的十月,从未因时间流逝而褪色。
&&&&&&&&&&&&&&&&&&&&&&&&&&&&&&&&&&&&&&&&&&&&&&&&&&&&&&&&&&&&&&&&&&&&&&&&&&&&&&&&&&&&&&&&&&&&&――刘彦顺 大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为什么和苏联决裂?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当前位置: >
> 苏联政府倾注心血组建的王牌部队,却被斯大林的错误决定而覆灭了>>正文
来源:傻有什么不好 
点击:8079次 
苏联政府倾注心血组建的王牌部队,却被斯大林的错误决定
德寇施展毒计,宪兵含泪转进
莫斯科战役,苏联的王牌宪兵是怎么被打垮的呢?日,在维亚济马的阵坡上,当德军冲锋的时候,苏联宪兵第一次遇到的是一群老头老太太,波波沙扣住扳机扫出子弹以后,苏联的军队倏然一惊,他们不能打,他们不能…
德寇施展毒计,宪兵含泪转进莫斯科战役,苏联的王牌宪兵是怎么被打垮的呢?日,在维亚济马的阵坡上,当德军冲锋的时候,苏联宪兵第一次遇到的是一群老头老太太,波波沙扣住扳机扫出子弹以后,苏联的军队倏然一惊,他们不能打,他们不能拿波波沙去扫这些手无寸铁的老太太老先生们哪!可是他不知道这些老头老太太都是犹太人啊!纳粹让他们做第一次冲锋。第二次冲锋上来的 -- 波波沙刚刚扣住扳机 -- 是一群孩子,犹太孩子。苏联宪兵只好又把枪放下去了。德军又前冲上了一阵。第三次冲锋是一片白被单,正要开打的时候白被单没有了,全是赤裸裸的青年妇女,犹太人的女儿小媳妇们。苏联人把枪一扔,不打了,怎么打?!这个战争的经验,我告诉大家,也是跟鲁登道夫学来的,鲁登道夫在他1918年的那个所谓西线大进攻的战斗当中就是用这种方法把犹太人及其家属送上前线作为替死鬼的。这个方法,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希特勒曾经告诉日本人可以用这种方式对付美军,那些坏透了的小鬼子还真的没这样做。梦中遭轰炸 几乎全军覆没932战斗结束后,朱可夫硬着头皮向斯大林汇报战况,斯大林得知931大捷时大喜。但是得知“苏联宪兵”在932一战中不战而退不由勃然大怒,一骂宪兵政治素质不合格,二骂朱可夫督战不利,并下令让 “苏联宪兵”回驻地接受政委“爱的再教育”。于是,在上层的压力下,“苏联宪兵”部队不得不撤离前线,回到营房写检讨书。然而,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得德国谍报机关得知了“苏联宪兵”的驻地位置,从而改变了“苏联宪兵”的命运。当天深夜,德国空军出动容克轰炸机500架,斯图卡轰炸机600架,对“苏联宪兵”的驻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大部分战士在睡梦中被炸死,饶幸逃出者仅200人。这支苏联政府倾注心血组建的王牌部队,就这样因为斯大林的错误决定而覆灭了。国会大厦,军人的最后一页之后,苏联宪兵剩余的二百多人被化整为零投放到了苏德战场,参加了苏德战场的大部分重要战役。特别是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正是由于苏联宪兵小分队成功偷袭了德军的前线指挥部,才使得德军失去了统一指挥,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歼灭第六集团均奠定了基础。在1945年的柏林攻坚战,当红军顿足于国会大厦前的时候,又是三名苏联宪兵战士,凭借超强的身手突破了党卫军的顽强抵抗,将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楼顶。这支部队在化整为零以后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同时他们自己也损失惨重,卫国战争胜利以后,他们只剩下五十多人,其中一半人已经因受伤而身体残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斯大林清洗腥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