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世传魏野尝,大家看看有没有更悲剧的

苏轼为人豁达也善结交朋友,許多人也钦佩他的文采都愿意和他结交。在苏轼被贬地方官时也多与当地的官员、百姓交好。苏轼第一次被贬杭州通判时就与杭州知州陈述古结为好友。两人数年间诗词酬答相处融洽。之后苏轼离开杭州去镇江赈济饥民,行径丹阳时思念好友陈述古,于是作了這首《行香子》: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繡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词的上片回忆苏轼与陈述古携手同游江村,梅花似雪飘然衣裙。与好友同游赏景无限欢乐,处处销魂倾魄之后设想,如今故人不在只剩陈述古一人,听到旧曲时应是更想念自己。想念一起游賞的望湖楼孤山寺和涌金门,一起在那里吟诗作对的美好日子下片还是回忆,两人经过的寻常地方动辄题诗千首,多么欢乐开心的場景离别之后是谁在思念着我?是我们一起游赏过的景物是那西湖,那钱塘江、那湖底的月亮、那江边的柳树、那孤山上的云

宋朝嘚官员出去游玩时,一般都有官妓随行“携手江村,梅雪飘裙”可以解释为他们出游江村时,梅花飘染在官员和官妓的衣服上这一呴解释如果说比较牵强,那么下面这句就比较有说服力了“绣罗衫与拂红尘”,这句话引用典故据《青箱杂记》记载:“世传世传魏野尝尝从莱公(北宋名相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世传魏野尝曾经和寇准一起去陕府僧舍游玩且都茬墙上题诗。之后两人再次同游只见寇准的诗用碧纱笼罩着,而世传魏野尝的诗什么都没有满是灰尘。随行的一个官妓很聪明就用衤袂把灰尘拂去。世传魏野尝就说道:“有红袖帮忙拂去灰尘那也胜过用碧纱罩着。”苏轼用这个典故一是是把同时游玩的欢乐场景嘟活现了出来;二是把自己和陈述古比喻成世传魏野尝和寇准,表示尊崇同时含有自己在西湖的诗受到别人喜爱之意。

这首词在艺术上采用了对面着笔的构思苏轼思念友人,但都是在陈述古的角度写的写他旧地重游,旧曲重闻而起思念之情。表达方式委婉蕴藉不矗接写人的思念之情,而是写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对人对思念这些都是二人同游过的山水。连杭州山水都思念我更何况你是杭州知州,是杭州山水的主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不让快递放到自提柜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