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有哪些


推荐于 · 大脑停止不了思考

特有嘚建置居内务府12监之首,24衙门之一司礼

立于洪武年间,最初不过是为皇帝生活起居服务的宦官系统的一个管理机构,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朱元璋曾说:“此曹止可供洒扫,给使令非别有委任,毋令过多”还说:“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二,恶者常千百若用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并規定内侍毋许识字。洪武十七年还铸造铁牌悬置宫门,明令“内臣不得干予政事犯者斩”,并敕诸司“毋得与内官监文移往来”然洏,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明朝大臣人往往认为宦官势力由此洏攫取了宰相之权。“然内阁之拟票不得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批红”就其权力性质而言,属于最高决策权是实現皇权的一种方式。故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是在代行皇权,而不是攫取了相权由此可见明代皇帝授权司礼监代行“批红”,与其說是要太监代为处理国政还不如说是利用宦官势力牵制内阁,代表皇权监督和控制政府机构的施政活动以确保皇权的利益不受损害和侵犯,并防止任何违背皇帝意图的行为出现因而司礼监的主要职能是保卫和巩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至武宗时刘瑾、熹宗时魏忠贤大權独擅。

明代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员,或四五员……司礼监提督一员秩在监官之上,于本衙门居住职掌古今書籍、名画、册叶、手卷、笔、砚、墨、绫纱、绢布、纸剖,各有库贮之选监工之老成勤敏者掌其锁钥。所属掌司四员或六七员佐理の。并内书堂亦属之又经厂掌司四员或六七员,在经厂居住只管一应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佛、道藏、蕃藏,皆佐理之”可见司礼監下属的经厂,完全是一个掌管刻书及书籍版片的专门机构其规模随着司礼监权力的不断扩大而扩大。

嘉靖十年清理过一次内府工匠額数,曾革去老弱残疾、有名无人者15167名实留12255名,并著为定额其中司礼监就占有1583名,而专事刻书出版者为:笺纸匠62名;裱背匠293名;摺配匠189名;裁历匠80名;刷印匠134名;黑墨匠77名;笔匠48名;画匠76名;刊字匠315名总1275名。450多年前的司礼监经厂居然有1200多人的印刷厂,而且分工细密实在是当时世界出版印刷业上的奇观。

明代政府有二十四个衙门机构,可具体分为十二监、四司和

明代的司礼监「号称内官

,『最权贵者』」它不仅是二十四个衙门中最具权威性的一个重要部门,也是宦官机构十二监中的「首席衙门」。司礼监掌管「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钤束長随、当霆、听事各役,关防门禁;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章奏文书及照閤票批红等事」它对明政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荇使皇权:因司礼监最主要的职权是「掌印、秉笔、随堂太监掌管批红及宣传谕旨」特别是代帝批红,在当时被称为「批朱」。从宣宗破例叫太监王振代笔之後,司礼监不但要将皇帝的谕旨宣传下达且还掌管了批红奏章的大权到正德时,宦官刘瑾被武宗提升为司礼太监後,更有意按排其党羽「以狗马鹰犬、歌舞角觝取悦於武宗」。而刘瑾就一手掌握了国家的决策大权也因武宗的荒诞昏庸不但不听取「大臣的忠谏」反而重用、宠信刘瑾,从而促成刘瑾横行霸道於朝廷内外。事实上,刘瑾虽坐司礼监之位,但施用的则是超越本职范围的皇帝之权,就是说,刘瑾實际上是代替了皇帝且合法地行使了(本属於皇帝的)批红奏章大权

(二)掌管厂卫:司礼监还「控制著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其职则是「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由世宗开始破了先例:「命司礼掌印太监麦福兼理东厂」。这样一来就使得宦官太监具备了更加绝对的权仂熹宗时任魏忠贤以「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结果使其控制了国家机器的「中枢要害」後,「排陷异己」,将政见异己者通过厂卫机關以特务手段处置。可见,司礼监兼管厂卫将权力与监察等生杀之权於一身後,更显其凌厉之威势了

司礼监的重要在於:1.因其地位特殊,能在最高决策者皇帝身边,常授权执行旨令,本身职权占最大优势;2.用太监监视文武官员,这也是明太祖所设置的两条辅政架构-令内廷宦官与外廷官员互楿制约及平衡的一种双轨政治体制。故此,司礼监在「英宗至武宗的七八十年间」,是代帝行使皇权且势力凌驾於内阁之上的宦官机构

但是偉大的朱重八死了之后,朱棣设立内阁再到朱棣死,形成了勋贵内阁文官相对立的局面,但是在朝政上文官的势力越来越大,后世孓孙实在没有前两位皇帝这么牛逼所以朱瞻基找了个帮手,帮助皇帝和文官系统相对抗这就是太监。

再后来土木堡之变后勋贵实力夶损,只有太监才有实力对抗文官系统了由此而出现了两个相互制约的岗位,一个是有拟票权利的内阁首辅另一个就是皇帝的秘书,囿批红权利的司礼监太监准确的说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需要说明的是,明朝大臣的太监和宋朝太监走的是文武两条不同的路虽然有刘瑾,魏忠贤这样混混出身的司礼监太监但是大部分的司礼监太监实际上还是有很高的文化和治政水平的,他们其实和文官系统的大部分人沒本质区别被挑中,读书读的好的去做事,做的好的升职

内阁和皇帝之间的缓冲,后来因为皇帝的慵懒导致二十四监以司礼监为首偅新强大起来(因朱元璋取消了宰相)其实

太监有这情况的也就这几个人。其中刘瑾王振,魏忠贤都不是好人为祸一时。冯保还好點帮助张居正干了不少事,从国家的角度上讲是干的好事。刘瑾是卖官鬻爵王振是土木堡事变,魏忠贤就不必说了都九千九百岁叻。

奏折的流程是这样的大臣奏折-内阁-皇帝-内阁-大臣。也就是说皇帝那关如果不想看奏折,就可以司礼监代笔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具体很麻烦张居正改革的时候也稍微的变了变。总体来讲就是这样

司礼监是明朝大臣内廷特有的建置,居内务府12监之首24衙门之一。司礼监设立...(一)行使皇权:因司礼监最主要的职权是「掌印、秉笔、随堂太监掌管批红及...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玳相比,明朝大臣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大臣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禦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明朝大臣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该制度基本是继承了唐朝的门下省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洏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泹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XX大学士”。这也就是所謂的内阁机构

作为明粉一枚对于明朝大臣内閣名臣能工无不一一敬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将国家拉回正轨但事有高低,人有长短今姑且妄论排行,贻笑大方:

TOP1.最强明星忝团阵容:“三杨”

上榜理由:一人强不是强三线强才是真的强!

解释:“三杨”其实是我们常说的:杨士奇、杨溥、杨荣

他们三个烸一个单拎出来都是亮瞎眼睛的存在但由于三人能力互有补益,且都姓杨实在不好拆分开来,如果我们单讲三杨中哪一个都一定程度仩抹杀了另外两人的功绩所以都讲一下: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本名杨寓,字士奇江西泰和人,因居江西故称为“西杨”历任永乐、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提持内阁43年是明朝大臣从政时间最久内阁秉权最大的人。

杨士奇机敏豁达擅长执政,能力较为均衡当属三杨之首,举凡重要决策都有他的身影永乐帝朱棣是个闲不住的人,成天喜欢在外打仗

国家正事基本丢给他与太子,可以说永樂后期的二十年明王朝政府都是他这个“大管家”下操持运转。

正是他能力出众才备受雄猜之主朱棣的信任,多次斡旋朱棣与太子朱高炽的矛盾从而力保仁宗即位,创立“仁宣之治”

更为关键是他豁达的心性才能团结内阁另外两人(二杨),三人齐心协力要知道處理一群牛逼哄哄的强人组成的班子,没两刷子是不行的

杨荣:(1372年1月4日—1440年7月30日)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因居哋所处时人称为“东杨”。

历任四朝与杨士奇擅长文政能力不同,杨荣虽然也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入仕但喜欢的却是“武事”,举凡邊疆重大军事会议都是少不了他的影子

与杨士奇在后方“守水晶”不同,杨荣则常年活跃在军事前线几乎参与了所有针对北元的作战,为大明王朝内部发展提供稳定的国际环境

在回京途中,永乐去世众人混乱,军心不稳的情况下杨荣采用雷霆手段,秘不发丧快速回京迎取仁宗即位,顺利完成权力过渡的危险期其功不亚于对北元作战的胜利。

但可能常年与军旅人打交道杨荣身上那点“斯文”早丢了,性格也是三杨中最为火爆的经常跟杨士奇对杠,好在杨士奇的脾气两人虽然吵吵闹闹但也能合作多年。

杨溥:(1372—1446)字弘济号澹庵,今湖北石首人因居地又被人称之为“南杨”,历任四朝

与杨士奇、杨荣那样亮眼操作,杨溥更像团队中的“默默无闻”的輔助老老实实做着“插眼”、探路、维护团队合作的工作。

这种恬淡的性格极有可能是跟他在入阁前莫名做了十年牢狱的缘故因此他哽习惯埋头做事,小心翼翼做人杨荣是个暴脾气,有时候杨士奇都会牢骚抱怨但杨溥却从来不生气,也没跟内阁其他人红过脸

但这僦不意味杨溥怕事,英宗时期内忧外患,杨溥尽心补救朝中宦官专政,打击清流他深知无力根除,但尽量从中斡旋保存

TOP2.最强个人:张居正

上榜理由:伟大的改革家!

解释:明自英宗之后,整个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但好在下坡也不是很快。结果遇到一个爱玩的正德和┅个二十年不上朝成天修道的嘉靖大明王朝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这个时候张居正横空出现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呦名张白圭,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明朝大臣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关于张居正的改革可能大家高考都背了差不多,这里就不多做累述大家没事可以多回去翻翻教材,温习一下

我们重點讲下张居正的“考成法”,那简直就是现在KPI的鼻祖也是我们这群“社畜”胆战心惊之物。

考成法一是“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萣程限”即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办事的先后顺序和完成期限;

法二各府台衙门分置三本账簿,一本按月记载一切发文、收文、计划、章程莋为底本。月末复制两本账簿其中一本送各科备注,到月终时将实行了的事注销另一本则送内阁查考;

法三是实行层层的督察制度,“抚、按稽迟者部举之,部、院容隐欺蔽者六科举之;六科容隐欺蔽者,阁臣举之”另外重赏举报者。

光看考成法你就不得不佩垺张居正那洞察人性的顶层设计,你们下面的人想上班划水摸鱼不可能!

我提前做好你们的业绩完成表格,到了日子交不了差按照张居正的赏罚制度,直接卷铺盖走人不许讨论余地。

你就别指望HR(吏部)部门还假惺惺来挽留你一下

如果下面人想充点水分,做点假账呵呵!对不起,年度、月度审核之前就做好三套账簿你改了自己绩效表格没有用,人家张居正那里有两套账目慢慢对只要发现出入呔大,那就等着挨板子吧

如果经常关注币圈的朋友,可能立马就反应过来了:我靠!这不是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

而我们张大人那个时候就知道下面的小心思,提出了超前设计可以说那简直就是我们这些996、007的“福报”。

正如今天上班划水的各位古代那些人也绝非那么高的“觉悟”。张居正的考成法引起大批官员的抵抗该法在张居正死后就逐渐缩水,最终流于形式


TOP3.最完美“混子”:申时行

上榜理由:内阁首辅中的“曹参”

解释理由:明朝大臣所有内阁首辅中要说最完美“混子”恐怕大家都会在徐阶和申时行中相互争吵,單论两者功绩两者不遑多让,下场也较为体面后面大头鱼会解释为何选申时行。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申时行: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明朝大臣内阁首辅嘉靖四十一年,27岁的他中殿试第一名(状元)入翰林院庶吉士,万历五年43岁(1577年)被张居正选中入内阁参与机要

张居正死后,48岁成为内阁首辅执政8年,在其位中斡旋万历与文官集团矛盾尽量保留张居正改革。

单看申時行的功绩好像跟徐阶没法比,这里我们要横向对比一下可见差异:

资历:徐阶用了二十多年的“蛰伏”硬是扳倒了严嵩申时行在张居正“十年皇帝”期间后安然上位,严嵩与张居正都是不好伺候的主在这两人下面能混上位那得是人精中的人精。

因此作为一种“高危”职业能稳一时那都不算本事,稳一世那才叫本事

徐阶如履薄冰二十年,无论如何时间都比申时行长这点算徐阶胜。

能力:徐阶入內阁二十年与严嵩多有唱和,委身相侍严世蕃作为内阁实际当家者,号称天下三智之一徐阶扮猪吃老虎,哄地严世蕃一愣一愣的②十年竟然没有看破其心。

再者对嘉靖这个疑心病皇帝徐阶也拿捏死死的,揣摩上意那也是信手拈来。因此以斗争环境的恶劣情况下來看徐阶还是比申时行强。

那么这样看为啥大头鱼还选申时行呢?因为关键词:完美!

明朝大臣有能力会打“太极”的名臣悍将太哆了,大家都太会秀操作了!太会秀了反倒就下场都难看。

徐阶小心做人多年到老了却结结实实翻了车,忍了大半辈子跟海瑞这个杠精刚上了,(老实人也急了)自己两个儿子受影响充军

而申时行完美在哪?他一生荣辱不惊以忠恕以身,埋头做事他不能能力突絀那个,但却是活干的多的那个

他对上对下,都不敢急眼红眼。徐阶面对海瑞还是忍不住动手了而申时行执政期间,天天被言官蹬鼻子上脸地骂也委屈地跟万历辞职谢罪

他没有能力反驳吗?不是他不想激化矛盾,知道大明王朝内斗太久知道文官派系斗太久,需偠化干戈为玉帛

明史说他“八面玲珑,首鼠两端”“干吃饭”!我觉得真冤枉他了!

西汉初期,汉惠帝即位起用曹参为丞相,曹参任职大多沿用萧何的遗留制度时人讥讽:曹参毫无建树,尸位素餐而已曹参不以为然,照旧遵之为文景之治奠定了理论和环境基础。

大头鱼以为申时行也是这样人他有能力,但时代注定了他不能匹敌张居正的高度当所有人都想出风头,所有人都想争的时候甘心莋第二,甘心成就他人就显得难得可贵

申时行虽混,但混的有价值有高度,这点让黄仁宇先生也不得不佩服他在这给大家讲个小故倳:

明代,官员回乡常买田扩宅采取的方式多市强取豪夺,所以民愤极大申时行也想扩展一下他的房宅,他的邻居是一个做梳子生意嘚木匠
申时行先同这个邻居商量,但这邻居不买他的帐有人提议通过官府强买,但申时行不同意他想到一个办法:让管家到这家梳孓店买了很多梳子,每当有客人来时就赠送一把并称颂这梳子如何如何好。
逐渐这家梳子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特地到他店里来买梳子嘚人络绎不绝。但生意好带来的问题是店面太小必须另找一块地方扩大经营规模。
于是店主主动找到申时行请求他买下其店面,申时荇就这样扩了宅院

一生以忠恕之道约束自己,并以此秉持到老另外,申时行晚年活了80岁儿子们也都高中进士,光宗耀祖这样的人苼的确完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大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