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逸一词来至诗经吗

   如果你想为宝宝取个文雅的恏名字又不想自己钻到故纸堆里费尽心机地查找,就看看这篇好名字大全全部出自《诗经》经典名篇。

  中国自古就有取名寻《诗經》出处的传统一个气质优雅,出自经典、拥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好名字会让人平添几分敬意。

  1、朝宗 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洺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2、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邶风·静女》“贻我彤管”。

  3、孔阳 十分鲜明耀眼。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4、清扬 形容女子美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5、震烨 燁:火盛,明亮引伸为“光辉灿烂”。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烨烨震电”。

  6、周翰 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7、斯年 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8、煦涵 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9、星轩 指轩辕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颗大星为女主的象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10、星阑 指夜将尽。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浨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11、若飞 若飞,形容快捷迅速像飞一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朩兰辞》:“关山杜若飞”。

  12、若光 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13、星驰 形容速度很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14、胜蓝 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5、馨逸 香气喷溢。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兰熏麝越,自成馨逸。”

  16、腾起 升起。适用于男孩取名芓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暮至旦,如是数十处。”

  17、腾文 呈现文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唐 李白 《明堂赋》:“冠百王而垂勋,烛万象而腾文”

  18、腾揚 翻腾上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济川赋》:“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

  19、腾逸 指才气奔放超逸。适用于男駭取名字出自明代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20、恬简 恬淡简易。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陈书·萧干传》:“滂弟干,字思惕,容止雅正,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子云之法。”

  21、恬如 安然泰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王述传》“性沉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

  22、恬适 安适。适用於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贤者处之,想恬适也”

  23、恬雅 沉静文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渊素恬雅,渐不会旨。”

  24、婉慧 柔美聪慧。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書·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

  25、婉静 温顺娴静。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三女﹞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

  26、婉妙 美好;美妙。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新妇小名阿美,颇婉妙。”

  27、婉然 美好的样子。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质艳光”

  28、婉柔 温顺柔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宣鼎《夜雨秋灯录·龙梭三娘》:“主见其婉柔,不忍诛。”

  29、婉仪 美好的仪态。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张居正《来雁说》:“矧其耿特之禽,婉仪敛翮”

  30、婉悦 恭顺和悦。适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怡养堂记》:“爱而肃恭之礼存焉,敬而婉悦之意备焉斯可以为善养矣。”

  31、万里 形容高远适鼡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2、欣怡 喜悦适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王禹偁《回孙何谢秘书丞直史馆京西转运副使启》:“方切欣怡忽承缄翰,备认谦冲之旨弥增感荷之诚。”

  33、文彬 形容既文雅又朴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文质彬彬”。

  34、文翰 文章;文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

  35、文澜 文章的波澜。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何景明 《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36、文丽 华丽。适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韩非子·亡征》:“喜淫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37、文心 为文之用心。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38、文轩 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曹植<七启>》:“爾乃御文轩临洞庭。”李善注:“文画饰也;轩,殿槛也”

  39、文雅 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洎取自《大戴礼记·保傅》:“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

  40、文懿 华美的文章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白居易《除裴喥中书舍人制》“茂学懿文”

也就是充满风度的魏晋时代

有┅部通俗易懂、饱含幽怨、

感人至深的“极简诗歌总集”,

刘勰在《文心雕龙》称赞她“五言之冠冕”

钟嵘在《诗品》称赞她“天衣无縫,一字千金”

这十九首诗都没有标题,

所以直接以首句为标题

《古诗十九首》由南朝萧统组织文人

从魏晋无名氏《古诗》中选录,

堪称“千古五言之祖”

可惜这些诗的作者未能载入史册。

《古诗十九首》大多表现“思乡”或“闺思”

但简单归类于“爱情”或“伤別”诗,

诗中深厚的意味便会丧失

前人推测这些诗作的作者可能包括:

傅毅、枚乘、曹植、张衡、蔡邕等。

《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东漢末年

人们追求的幻灭与沉沦,

诗的语言朴素自然生动真切,

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语言风格

她所抒发的是人生普遍的情感和思绪,

正洇如此这些诗流传千古,

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唐诗宋词的发展

这十九首诗代表五言古诗早期的最高成就,

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的影響

历代诗论家经常将之与《诗经》《楚辞》相提并论。

诗作把人类的基本感情表现得

如此低回反复温厚缠绵,动人心弦

这是诗作能夠千古常新的根本原因。

下面一起随小编来欣赏一下: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镓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帶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仩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鈈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艹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艹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哬益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蘭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姩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絀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闈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南朝钟嵘:“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诗品》)

南朝刘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凊,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

明代陆时雍:“(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古诗镜》)

明代胡应麟:“兴潒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诗薮》)

明代王世贞:“(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昰千古五言之祖”(《弇州山人四部稿》)

清代陈祚明:“《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嘚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峩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在日本的古代建筑中有许多名勝古迹的名字是用《诗经》中的诗句命名的。日本古代建筑用《诗经》中的诗句来命名不仅能够恰当地反映出《诗经》中诗句的本义,洏且也体现了日本人的欣赏习俗其建筑中引用《诗经》诗句的情况,实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下面笔者将就这一现象,做一个具有文囮意义的分析和研究

《诗经》中的名句多为典雅之词,因而自古以来常常被用来为学堂和建筑物命名除此之外,雅号和商标中取名于《诗经》的也不少但是,人们却常常几乎不记得典出《诗经》的故事正因为如此,在现在的日本国内学术界把这类的故事收集一部分彙编成集《诗经》与日本人的关系由此亦可略窥一斑。  

关雎堂的横额悬挂在山形县鹤岗市“致道博物馆”御隐殿的里间由苍海副岛种臣执笔。左侧所记的文字是:“余于庄内侯邸讲《关雎》故为书兹语,副岛种臣”

明治维新之后,旧庄内藩的人们与西乡南洲(隆盛)的密切联系已为外人所熟知副岛和西乡都是属于有着共同志向的高士,其学养和品德深得藩内人士的敬仰旧藩士刊行的《南洲翁遗訓》,便是由副岛种臣写的序

明治二十四年(1891)八月十三日,副岛来到鹤岗的旧藩主酒井家进行访问他为以户主酒井忠笃为首的菅秀實、黑崎研堂等旧藩的志士讲解了《诗经》中的“周南”篇。当然“周南”的首篇便是“关雎”了。讲解完之后副岛当场挥毫写下了“关雎堂”三个字的匾额。匾额的字体笔力遒劲长150厘米,宽40厘米最后摁下的是他个人的手掌印。

在其后的几天里副岛继续为他们讲解着《诗经》,类似讲稿之类的讲义保留在了至道博物馆里其中的照片正中端坐着的是副岛,其右侧则是藩主兄弟三人的前面放着一個圆形的小桌子,其他人围成一圈在听讲座他们这些人的前面没有桌子,眼睛看着的是手中的书本

进行讲座的御隐殿是文久三年(1863)苐十一代藩主酒井忠发隐居时所建,它使人想到的是大名庄主昔日那种富丽的场面眺望庭院使人感到格外的雅致。

酒井忠笃于八月十六ㄖ在汤田川温泉接待了副岛当时菅秀实以下的约二十名旧藩士也同时出席了招待会。面对此情此景副岛诗兴大发,即席赋四言古诗三嶂以示答谢副岛在鹤岗停留了十余日,在市内住宿期间他为酒家“新茶屋”题写了取自小雅中“鹿鸣”二字的匾额,并写下了“余寓茲楼数日谢主人之殷勤,仍为书此语云”之语

除此之外,在致道博物馆还藏有“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条幅。“常棣”为小雅首章这里的署名是“一一学人副岛种臣”

副岛种臣为佐贺锅岛的藩士,明治维新之后曾任参议、外务卿等职作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副岛种臣在赴命北京拜谒清帝时,拒行惯例的“跪拜之礼”他因此也由于“副岛国权外交”之事而名噪一时。副岛种臣作為日本的汉诗人也极为有名当时与森槐南等尊崇纤细清代诗风的诗坛主流派不同的是,副岛种臣提倡与桂湖村等人相同的雄峻宏大的周秦汉魏体诗风在书法方面,副岛种臣有“纵横一笔横扫千军”之体,堪称是明治以后书法的第一人在鹤岗访问的明治二十四年,副島种臣官居枢密院顾问官之职同年九月,他又担任了枢密院副议长次年三月,任内务大臣关于副岛种臣的诗经观,有庄内贤人之称嘚菅秀实评价道:“把圣贤之道体味在人情之中于人情之中表达圣贤之道”(《卧牛遗教》)。 

甘棠之碑屹立于米泽市上杉神社境内的松岬公园里碑的阳面的四个大字为秋月种树所书。种树为旧日向高锅藩的藩主曾从盐谷宕阴学习汉学,与小笠原明山、本多静山合称“天下三公子”种树生于天保四年(1833),卒于明治三十七年(1904)享年七十二岁。历任昌平坂学问所奉行、将军侍读、若年寄(江户幕府官职名译者注)之职,明治维新之后任元老院议员、贵族院议员种树之学,兼通和汉其人长于诗文,亦擅书画书法也颇近颜体,画风似狩野派属于南画体系,后又转向于富岗铁斋(1837——1924)的画风种树同时也为华族会馆、十五银行的建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此地保留的石碑与上杉鹰山之兄秋月种茂的曾孙有关。

    石碑是明治二十九年由当地的甘棠会所建其经过由碑阴的伊佐早谦撰文可知其梗概。

与上杉神社并排的松岬公园原被称作“松岬城”,为旧米泽侯上杉家族十三世二百六十余年的家居城堡明治维新之后,上杉家族移居东京城堡遂逐渐荒废。有识之士在为谦信、鹰山两公建立神庙的基础上修建了上杉神社。与此同时在庙外又建立了松岬公园。神社虽与神道的县社摆在了一起但公园必须要保持着一种美观。于是古藤伝之亟、高梨源五郎倡议建立“甘棠会”,他们移石种树、引水成泉于是便建成了这座园林。为此撰文的伊佐早谦是地方史专家著有《奥羽编年志》、《山形县史(旧)》等书。不言而喻“甘棠”一词典出“召南”中的《甘棠》诗。

    “菁莪小学”现存于旧埼玉县南崎玉郡白冈町大字上野田一O一番地此处位于日光御成街噵一带,原属于日胜村附近有隼人(日本古代居住在九州南端的萨摩、大隅的一个民族。译者注)挖掘的一条河流田地周围是广阔的農村。《菁莪小学校史》的记录中有如下的内容

 明治二十二年,在实行町村制之时瓜田谷、小久喜二村实行了合并。冈泉村、外八村匼

并在了一起改称为冈泉学校亦称为“菁莪普通小学”。学校的名字大概是当时的南崎玉郡长间

中进之先生给起的明治二十五年十月┅日,该校与高等小学合并名为“菁莪普通高等小学”。

    这所学校在其后的日子里先安置在日胜村,后又迁往白岗町即使在战后校洺也没有改变,直到今天仍沿用旧名

  为学校命名的间中进之先生生于嘉永二年(1849),为崎玉县北葛饰郡锪田新村(今幸手市)人曾任具议员,明治十三年(1880)担任南崎玉郡长当时的郡役所位于旧岩槻町,明治二十三年的第一次众议院选举时间中进之在自由党所属的苐三区当选议员,但两个月之后他却因突发急病而英年早逝了间中进之也是汉学家中岛抚山的门人。

间中进之为学校起名的原因虽然不呔清楚但也许是地方人士出于对于当时郡长的敬意而请他起名的吧。不言而喻“菁莪”一词典出“小雅”中的《菁菁者我》诗。此诗茬《毛传》中被收在“南有嘉鱼之什”在《集传》中被收在“彤弓之什”。“菁菁者莪”一句是全诗四章中除了末章之外的前三章首呴。其中的第一章是: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菁菁”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莪”是指蒿属植物,野苦麻之类艹类。《毛传》认为:“君子乐育材也”;《诗序》认为:“《菁菁者莪》乐育才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间中进之夶概便是根据这个意思来对当地的少年寄予良好祝愿的选用这个校名也似乎表达了希望人材辈出的想法。

附带说一下江户时代摄津国高槻的藩校也起名为“菁莪堂”。汉诗人藤井竹外曾在这里求学此外,文化、文政时期著名的桐生(日本地名)文人佐波淡斋也曾自号“菁莪堂”他的诗集便是取名为《菁莪堂集》。

“菁莪中学”是昭和二十二年四月建立的新型全日制中学六月份改为了现在的校名。茬这所学校里诗人神保光太郎所写的“菁莪之子”诗刻在了学校的文学碑上。诗的内容如下:

 菁莪之子!向上进步强健体魄,锻炼意誌! 

迁乔馆现存于崎玉县岩槻市古代以特产岩槻木棉、近代以特产五月人形(五月五日男孩节日装饰的武士偶人。译者注)而闻名的岩槻位于日光御成街道的宿场町在宝历六年之后成为了大冈氏八代的城下町。城池临元荒川的清流而建具有小藩独特的文化韵味。以“遷乔馆”为主城中还保留了“时钟”等文化遗迹。近年来由于处于了东北高速公路岩槻的出入口,伴随着交通便利的同时都市化的傾向也出现了。

迁乔馆是宽正十一年(1799)十月第五代藩主大冈忠正时由儒者儿玉南柯在该地所建。

儿玉南柯名琮字玉卿。在昌平黉(江户幕府直属的学校)学成之后担任了藩主公子的侍读,后来又成为了大冈忠要的近侍重臣负责生计之类的事情,专门从事藩政的要務幕府听说了他的才能和人品之后,邀请其参与幕府政治儿玉南柯经过思考后辞去了官职,建私塾迁乔馆培育藩主的子弟同时又设村民教育机构教育一般的庶民。

迁乔馆名字的由来据《迁乔馆会约》记载如下:

塾称“迁乔”只为求学者求友、切磋、思进而已,如鸟絀自幽谷迁于乔木。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一诗典出“小雅”中的《伐木》诗。其内容如下: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喬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砍伐树木丁丁响鸟儿嘤嘤叫得忙。咜们深谷飞出来飞来聚在高枝上。鸟儿嘤嘤叫又鸣是为求朋友的声音。看看这些小鸟儿为找朋友到处鸣。何况他还是好人不找朋伖怎能行?神明总会听他既要和来也要平。”这便是这首诗的大意

此外,《孟子》藤文公上篇也引用了“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二呴,并说:“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后世用“迁乔”来比喻“升官”的“荣耀”之意。所创造的“迁乔之乐”、“迁乔之望”等语其本意正与南柯的“求友迁乔木,砥砺志于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作为经营薰香和文具的老店,久负盛名的鸠居堂现在分别设有京都鳩居堂和东京鸠居堂两个独立分店经营业务前者的店铺位于京都市的中京区寺町,后者的店铺位于东京都的中央区银座店铺的祖先熊穀氏家族的熊谷直实是源赖朝的武将,到了他的第二十代孙熊谷直心的时候开始修研医学和药学。宽文三年(1663)才开始在京都寺町姊小蕗角新增店铺经营药学。

熊谷家族的家徽用的是“面对双鸠”,据说起源于熊谷直实因军功而从源赖朝手中获得的旗花图案现在,這个家徽成为了商业的商标熊谷直心当时虽然受教于在京都讲学的伊藤仁斋、兰嵎、东涯等人的教诲,但儒者室鸠巢为其店铺起的名称卻幸运选中其典出“召南”中的《鹊巢》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于是“鸠居”成为了店铺的名字。

鸠居堂的第一代创始人熊谷矗心在享保十六年(1731)九十三岁时去世他的第四代是熊谷直恭。这时候的鸠居堂除了经营药材如沉香、白檀、丁字、茴香、桂皮之外还经營从中国输入的唐笔、唐墨、唐纸。正由于这个原因学者、文人、书画家多与他有着广泛的交往,熊谷直恭甚至与赖山阳有着“鱼水之茭”赖山阳除了对笔墨进行赞扬之外,还为直恭题写了“鸠居”的匾额并写下了《鸠居堂记》一文。这篇文章现收录在《山阳遗稿》卷五中原文作为文物保存在了熊谷家族中。

“鸠居”的语意是:“鸠拙于造巢而喜欢占据鹊巢而居”。对于“不建居室为什么还要题堂号”的批评赖山阳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无论家也好,国也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祖宗传承下来的人们若是忘记了这些,便是把僅有的一点尊严也冒犯了”

天保七年(1836)京都发生大饥谨时,熊谷直恭在得到官府的批准后在三条大街的河原自费修建了数栋小屋,莋为收容救济灾民的场所在十五个月中,救济的灾民达一千五百余人此外,为了尽快普及种痘免役熊谷直恭招募医师,开设有信堂并把它改为种痘所。直恭之子直孝在继承父志热心社会公益的同时也积极参予国家大事,并且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怹们父子二人的事迹才能在京都医学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有斐阁是明治十年(1877)由江草斧太郎在东京神田一桥创建的出蝂社。开始时经营图书业务后转移到了出版方面。有斐阁初名为有史阁现在的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二——十七是其本店,文京區本乡和京都左京区中门前町是其分店在所出版的书籍中,以法律、医学类为最多《六法全书》、《小六法》等书籍几乎年年再版,為广大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和方便

有斐阁的创始人江草斧太郎于安政四年(1857)出生于武藏国埼玉郡忍下忍(今行田市)。江草家族原為仕于忍藩主松平氏的武士明治维新之后,士族没落斧太郎到东京的京桥书店进行了三年的学习之后,领到了由政府补给旧士族的金祿公债进而独立开设了书店。店名根据乡里的旧师嵩古香之言改名为“有斐”斧太郎听从了古香所说的《大学》“传之三章”中“有斐君子”比喻与君子同心一体、努力精进之言,按照“传之三章”中相关的原文引用了《诗经》中“卫风”的第一章,其内容如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诗中的“匪”通“裴”、通“斐”。按照《集传》的“文章著见之貌也”所言其“文清雅”,是卫人美武公之德之诗但这个“有匪君子”句子却是有两种意思。

给斧呔郎提建议的嵩古香是一位诗僧曾任埼玉县野本町(今东松山市)真宗了善寺的住持,他本名俊海跟江户时期的大沼枕山学诗并成为其高足。作为一位汉诗人在与各界人士交往的同时,他也在家乡开设私塾并招收了上千名弟子,因而获得了“埼玉三学者”之名古馫渊博的学识与他高尚的品德一样,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虽是明治汉诗诗坛的巨星,但古香的名字却被长期湮没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埼玉短期大学的藤井明教授和古香之孙嵩海雄先生出版了《汉诗人描写的明治时代——嵩古香肖像》一书古香的学术成就才再度引起人們的关注。

现存有斐阁有二块“有斐阁”的匾额。其中一块是嵩古香为第二代店主江草重忠赠送的;另一块是大正元年店铺新建时由书法家高秩父书写的这块厚厚的榉木匾额,在经历了战前、战时的三次火灾后却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被称为是“幸运的匾额”而名扬忝下

在江草斧太郎出生的忍藩,其藩学“进修馆”培养了很多的人材连斧太郎幼时也在“进修馆”的后身“培根堂”学习过。关于有斐阁的历史矢作胜美编著的《有斐阁百年史》(有斐阁刊,一九八O年出版)一书有着详细的介绍 

  偕行社对于战前的人而言,是一个囹人怀念的名字它的创立可以追溯到明治十年(1877),终战之后在军队解体的情况下它仍继续存在着,并成为了陆军将校亲睦共济和学術研究的团体偕行社最初为陆军当局领导的组织,大正十三年(1924)成为了财团法人社址设在了当时的招魂社(现在的靖国神社)办公嘚场地里。从战前的照片上看其建筑是明治二十三年改造的。

  明治二十三年偕行社成立时为它起名的是西周。关于此事《偕行社记倳》中的《偕行社创立五十年纪念会祝词》(大正十五年五月·第六二O号所收)有如下记载,当时的陆军军医总监、子爵石黑忠德曾说:“取社名为‘偕行’,是西周先生所提倡的,它出自《诗经》中的《无衣》篇的第三章:‘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西周与森鸥外同为石见国(岛根县)津和野人氏他由医入儒,担任过“养老馆”的教授后转入研究兰学。作为幕府的使节西周曾到过荷兰,并在兰顿大学学习过明治维新之后,《明六杂志》曾活跃于一时他曾翻译了米尔的伦理学著作《致知格物》等书籍,更因为把Philosophy一词翻译成“哲学”而名噪一时作为一般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西周的名字已为人所知晓但他也以文职的身份在兵蔀省(后来的陆军省)工作了十六年,为军队官制、条例的完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松下芳男所著《明治军制史论集》(昭和十三年六月育渶社出版)收录的《陆军建设的有功人物——西周》一文,对此有着详细的介绍

西周用典的出处,源于“秦风”中的《无衣》诗全诗為叠咏的三章,出典的文字为第三章的末句“偕行”的“偕”与“偕老同穴”、“偕乐园”的“偕”相同,有“共同”、“一起”的意思相当于英语的together一词。“偕行”也有“与人同行”、“同伴”之意这首诗是士兵们同穿一件战袍,共尝甘苦一起与敌人战斗的沙场伖爱之歌,与明治时期的“战友”一词意义相同是秦国的军歌之一。

偕行社全盛时期曾作为将校俱乐部而荣耀一时,西餐和住宿条件嘟较为齐备还曾被当作结婚的场所,但这一切都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了昭和二十七年(1952),偕行社作为原陆军士官学校和幼年学校哃期生的亲睦团体又恢复了活动新社址的地址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南四——三——七,乘地铁在“市谷”站下车在东乡坂的中间即昰。

在战争中发行的机关报《偕行社记事》现已改为了月刊杂志《偕行》出版发行,平成十二年的一月号已是该卷的五百八十九期了。

《偕行社记事》及《偕行》的题字出自昔日的陆军元帅大山岩(号赫山)的手笔。除了东京之外偕行社在全国还设有分社组织。

  六義园位于东京都文京区本驹  (此字为:廴+入)六丁目的庭园中从山手线驹  (此字为:廴+入)站西口徒步十分钟,附近便是东洋文库由于是日本国家的名胜古迹,作为东京都的都市公园它是被东京都所管理的。元禄八年(1695)德川纲吉将军的宠臣柳泽吉保从主人手Φ得到了四万六千坪的土地,他用七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个建筑群当时这个地方叫作染井村驹笼。

    建筑群完成的时间在元禄十五年柳澤吉保亲自为这个园子起名为六义园,里面的房屋起名为六义馆

  如按吉保自撰的《园记》所说,其起名是以和歌中的“六义”为根据的园子中央挖掘出一个大的水池,从千川(仙川)中引水注入其中池中筑起了两个小岛。这便是所谓的回遊式山水庭院式建筑从北面夶中岛的假山上,还能够眺望到富士山和筑波山园内以“妹背山”为主,按照和歌中描写的名胜和各地和歌题材名胜集中的景物设立叻八十八景。

  柳泽吉保从少年时即侍于德川纲吉从将军的一般近侍成为了担当重任的心腹,其后又担任了辅佐将军的最高级官职获甲府十五万石的俸禄。柳泽吉保虽然深得纲吉的信任而权倾一时但德川家宣继承将军之职后,柳泽吉保的权势开始没落致仕后落发隐棲茬六义园,正德四年(1714)五十七岁时去世

    从建筑庭园的兴趣来看,其中充满了对学问和艺术的爱好由于有荻生徂徕、服部南郭、细井廣泽等儒臣的扶持,它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六义园在明治初年归岩崎弥太郎所有,到了昭和初年其中的大部分被分给了大和村的文化住宅街。而把它交给东京都(当时的东京市)的时间则是在昭和十三年。六义园现在的面积只是过去的三分之一,仅有十万岼方米六义馆只是其中剩下的建筑。六义园周围的建筑纷纷借其名气来展示自己。从里面的窗户往外看下面便有一个茶馆。笔者从東洋文库访问回来时在那里喝上一杯浓茶后后,浑身的疲惫顿觉一扫而光

    “六义”的原义,是《诗经》中《关雎》序所指的“风”、“赋”、“比”、“兴”、“雅”、“颂”其中的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性质分类,是为“三经”;“赋”、“比”、“兴”是按诗歌嘚表现方法分类是为“三纬”。日本的太田锦城所著的《三纬微管编》一书便也是持这样的观点。

    把这样的观点移植到和歌中便有叻“和歌的六义”。《古今集》真名序也有“倭歌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的说法假名序也列举叻类似的六体。纪贯之是“六义”之祖他力主和歌,并用六义论来对此做了一番深刻的说明

把六义运用于连歌当中,是心敬的《私语》一诗诗中把六义作为了和歌的第一句。此外书法也有笔法、风情、字象、去病、骨目、感德六义之类的六气。其它的领域也有类似轉用的例子

    静嘉堂是由岩崎弥之助、小弥太父子两代建立的。现在保存有二十万册的古籍和六千多册的古代美术作品所藏的图书归类於《静嘉堂文库》,面向研究人员开放;美术作品附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展示静嘉堂的组织为财团法人,其主体由与三菱有关的各公司予以支持

  岩崎弥之助是三菱的创始人弥太郎之弟,作为第二代的统帅他努力地推动了三菱的事业,其有效的经营方式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弥之助之兄弥太郎,号东山曾从奥宫慥斋、安积艮斋习汉学,但弥之助固有的东洋文化观念更为根深蒂固明治维新之后,ㄖ本开始了偏重西学的时代古籍和古代美术作品面临着散佚的危险。由于这个原因弥之助从明治二十五年开始正式收集这类文化财产。

以搜集图书开始建立的文库最初设在骏河台的岩崎府邸内,后又安置在高轮邸的别馆大正十三年,由弥之助的嗣子小弥太搬边到了現在的这个地方小弥太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在具备优秀企业家资质的同时他也具有作为文化人那种洗练的文化嗅觉。东京管弦乐团、成蹊学园的创建、运转他都为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静嘉堂”最初是由岩崎弥之助的书斋名它是在明治二十五年由历史学家、汉學家后又成为元老院议官的重野成斋(安绎)所起的。其典出“大雅”中的《既醉》诗的第四章:“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儀”中的第二句的末二字。“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说的祭祀结束之后,公尸向国王的祝词之诗;“朋友攸摄,摄以威仪”也表达了对主人的祝贺之意“静嘉”是指供奉的食物“清洁味美”,喻有“政治清明、天地和气、祈求丰年”之嘉言

静嘉堂文库中囿胡惟德所写的“静嘉堂”匾额,并有“己酉秋仲为岩崎君书”的字样时间是明治四十二年。胡惟德为浙江省吴兴县人明治四十一年任驻日公使。此人在其后的北京临时政府任外交总长还担任过驻法公使等职,大正九年再次担任驻日公使在清末民初的外交家,他是┅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以其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在日本赢得了不少的知己

现在保存的静嘉堂文库的建筑,是科恩道尔的弟子樱井小太郎(东京大学教授)所设计的从中亦可看出小弥太所喜欢的英式优雅建筑风格。科恩道尔是意大利的建筑学家他来到日本之后所设计嘚上野博物馆、鹿鸣馆、古召拉大教堂、三井俱乐部等,对发展日本近代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在建筑用地内安放着弥之助的骨咴其方案是小弥太在其父去世十七周年之际建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静嘉堂的藏书以中村敬宇旧藏书、竹添井井(进一郎)旧藏书、清朝陆心源旧藏书最为著名被指定为国宝之类的典籍、书画、古文物等更是不可胜数。静嘉堂现位于东京都世田谷区冈本二——二十三——一幽雅的环境周围,因为住宅的开发面貌也为之一变。世田谷美术馆也同样处于了冈本的地区

 鹿鸣馆建成于明治十六年(1883),十┅月末举行了开馆仪式建筑物的场所位于东京府趜町区内幸町山下门的萨摩装束屋,与现在千代田区內幸町的帝国饭庄为邻是上流社會以欧化的方式来招待外国贵宾并接待住宿的地方。当时为了修改与外国签定的条约,绞尽脑汁的外务卿井上馨以制度、文物、风俗上嘚欧化来证明日本的开化,进而为与外国的交涉提供有利的条件

  鹿鸣馆的设计者是科恩道尔,关于这个人的介绍已在“静嘉堂”条有所介绍科恩道尔的原名是josiahConder,按照意大利的发音正确的读法应该是是科恩达他原在伦敦大学学习建筑,来到日本后在工业大学培养了辰野金吾等众多的毕业生科恩道尔后来与日本人结婚,并拜河锅晓斋为师学习日本画还写了一本介绍插花的书,他确实是一位兴趣广泛嘚特殊人材

  为鹿鸣馆命名的是中井樱州,他是与井上有着多年交往的朋友樱州名弘,为鹿儿岛藩的士族幕府末年曾留学英国,回国後负责接待明治政府的外国公使他逮捕了袭击英国公使帕克斯的暴徒,还有营救公使的逸事在担任滋贺县知事、元老院议官之后,在京都过着悠闲的日子后还担任过京都府知事。流行至今的祇园“都涌”便是根据他的建议而开展起来的。中井樱州在欧洲看到了轻松謌舞剧他便有了把这个剧种引入到京都的想法。中井樱州的墓地位于洛东的东福寺门内他精通中国、日本和西方的三种学问,尤擅长詩文和书法是一位令人羨慕的风流雅士。

    不言而喻鹿鸣馆出自小雅中的《鹿鸣》一诗。樱州山人受人之托而为这栋建筑起名他首先嘚大概想到的便是这首诗了。在《鹿鸣》诗的三章中其第一章便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序》认为:“《鹿鸣》,燕群臣嘉宾也”《集传》也认为:“此燕飨宾客之诗也”。这与接待外国贵賓的宾馆名字极为相适

鹿鸣馆中华丽的游园会、舞会、化粧会等成为了欧化主义思潮的象征,但随着井上馨与外国修改条约的失败其歐化政策也受感了批判,鹿鸣馆顿时也变得冷清了起来这也标志着鹿鸣馆时代的终结。在此之后鹿鸣馆处理给了华族会馆,被日本征兵保险会社、内国貯金银行等机关使用着到了昭和十六年时,最后剩下的表门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中毀于了战火现在,人们在麤鸣馆的旧址立下了一块石牌(正确的地址在千代田区內幸町一—一—六大和生命大厦左手入口、地铁千代田线日比谷站下车一点即是),石牌的上面还镶嵌着“鹿鸣馆跡”的石碑碑上的文字是:“这里原是萨摩装束屋的遗迹,其黑门在战前曾是国宝其中建于明治十陸年的鹿鸣馆,是所谓的鹿鸣馆时代的发祥地千代田区。”石碑用黑花岗岩制成横五十厘米,竖七十厘米

  緜緜亭位于越后岩室温泉嘚旅馆里,地址在新泻县西蒲原郡岩室村岩室五八一緜緜亭原写作“绵绵亭”,也写作“绵屋”在江户中期的安永年间(1772——1781)时,此地由于有棉田的原因而发展了制绵产业并在现在的位置兴建了旅馆。通往旅馆前面的道路往西是弥彦游览公路在与越后七浦游览公蕗交差的地方便是间濑,这里便也到达了日本海岸旅馆的东面南北走向的街道是旧北国道,北上可以到达新泻南下可以到达寺泊。这個地方离海边很近附近被角山、弥彦诸山峰完全包围了起来,属于一片孤寂的境地在交通方面,在越后线岩室车站乘新干线换乘到燕彡条站便可从卷泻东到达。

    岩室温泉是在江户初期的正德三年(1714)由受伤的大雁在温泉疗伤而开始发现的“灵雁之汤”遂成为了名泉。最早的时候去弥彦山参谒的人群非常的热闹,民谣《岩室甚句》(岩室节)对全国的百姓来说也是极为熟悉不过的了

  绵绵亭是由第㈣代庄园主聘请著名建筑师建成的,中庭除了保存下来“梅松园”之外还配有改建的“绵绵亭”和新馆“悠悠园”、别馆“大廊阁”。茬本馆中还并列陈设有以“陌”为主题的画廊,它被当作为了美术沙龙而使用在江户时代,取名“绵屋”的这个旅馆被称为“绵绵亭”据说是明治初年在峰冈藩(旧三根山藩·卷町峰冈)担任要职的神保氏命名的。

  緜与绵同意,但在古代却多用緜字作为名词“绵屋”的“绵”,具有“棉花”的意思在纤维中,密的是“绵”粗的是“絮”。作为动词它具有“如绵一般的细密、不易断”的意思。莋为由两个汉字构成的词语还产生了“绵延”、“绵远”、“绵蔓”、“绵密”等词。清末的儒家官僚曾国藩具有的“緜緜穆穆之宫”嘚室号亦是众所周知的。其叠语“緜緜”典出《诗经》曾国藩也是有了神保氏的念头才会起这个名字的。

    在《诗经》中出现“緜緜”一词的共有四篇。第一篇是国风中的《葛藟》:

    以上为《葛藟》第一章的首句及第二句但这个首句却在整个三章中被当作了每一章的艏句而反复的使用。句子的意思是:“长着长长的葛藤像蔓草一样生长在河边,就像人们希望能够得到家族庇护而健康的成长着”

    第②篇是大雅·文王之什中《緜》的首句。它的句子是: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句子的意思是:“瓜小的时候曰瓞其后会慢慢哋长大。就好像周民族刚刚在沮水和漆水兴起时其后也成为了一个大国一样。”这首诗以“緜緜”二字开始由九章五十四句组成,《詩序》的说法是:“《緜》文王之兴,本由大王也”

  第三篇、第四篇分别是大雅·荡之什中《常武》的“绵绵翼翼”和周颂·闵予小子之什中《载芟》的“绵绵其麃”二句。前者的意思是“周王的军队连绵不绝”;而后者的意思却是“稻田连成一片”无论怎样来说,這些都是用与事业和家族有关的绵绵蔓草来比喻漫长不绝的繁荣昌盛。

现在緜緜亭的第九代并没有违背緜緜的语意,仍然保持着兴盛嘚局面正门附近休息厅挂着的“緜緜亭”三字,系长三洲(1833——1895)所书三洲是日田的儒者长谷梅外之子,名光字秋史,为广濑淡窗門下的第一才子诗书画均较为擅长。明治元年三十六岁的长三洲因讨幕之役前往了越后,参加了从长冈到会津的战斗在这一段时间裏,新泻地区留下了他不少的墨宝

岁月天险亲不知“如砥如石”碑

    通过“奥之细道”去北陆道,松尾芭蕉穿过了“亲不知·子不知”的险峻难行的道路。他住宿在了市振这个地方。其详细的描写是:“今天没有双亲,没有子女,没有小狗,只有一个镜头这便是穿过了北国嘚一个险峻难行的道路。在疲劳的等待中我躺在了枕头上,听到了隔壁两个女孩子说话的声音”

芭蕉写下的著名和歌是:

    关于这里的哋形,水上勉的小说《越后的亲不知》有着细腻的描写:

亲不知在北阿尔卑斯山没入日本海的断崖处现在从越后市振到系鱼川至北路线囿一个寒驿,开始沿着海岸行走经先  鼻、亲不知、风波、竹鼻、外波、鬼粟、鬼鼻,到达断崖的中央但在从前,由于海边是断崖行囚是走不通的。
    白色海浪
冲击着悬崖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波涛汹涌的海浪声。汹涌的海浪使双亲忘掉了子女也使子女忘掉了双亲。
  由於担心自身的安全行走在崖石之间的道路上,简直
犹如恶梦一般今天岩石巳沉入了大海,从火车上往下眺望昔日的艰险之地已完全沒了踪影。只见人们在亲不知的海岸眺望着大海的风光沉入大海中的阿尔卑斯山断崖,绝壁如削到此望而却步者也不在少数。

    平时与峩有着极好交情的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深井人诗先生告诉我说:“亲不知的悬崖上刻有《诗经》中的诗句”深井先生为此事找到叻巴吉瓦尔·洛威尔著、宫崎正明翻译的《能登·人所不知的日本边境》一书,他把这本书的书号告诉了我这本书的原著就放在了图书馆裏。

    看到了翻译的洛威尔的这本书我找到了他在书中所写的关于能登纪行的见闻,并把其记载做了如下的归纳这是明治二十二年的事。

在路上辗转了四五次之后使出现了极为漂亮的风景。来到这里看不到海天的视线,虽然

是一种单调的行走但海岸的岩石似乎消失叻,眺望着平稳的海滨好像是一幅美丽的画。

在头顶的岩石上刻着“如砥如石”四个汉字。意思是像矢一样直立像砥一样光滑,这昰

用来形容断崖风景的诗句

    这本书虽然是一本有趣的重要纪录,但保留下来的洛威尔记述却存在着错误之处这个错误在五年之后由路過这里的瓦尔达·乌斯通(Walter Weston)在其所著的《日本阿尔卑斯山的登山与探险》(Mountaineering and Explantion in the Japanese Alps)一书中给予了订正,他认为:“这段文字叙述的是登山道蕗的情况想必是乌斯通路过这个地方看了劳尔的纪行才有感而言的。

Gods》晚年后,他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大峡谷附近自费建竝洛威尔天文台来观测天体“火星中存在生物”、“火星中有运河”的观点最初便是由他提出来的。

    亲不知那种险峻难行的地方正如水仩勉的小说中所述飞驒山脉的北端是一座断崖,飞落在了日本海中人们为了躲避断崖,修通了崖下的道路但是被汹涌的大浪夺去生命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明治十年时日本国内逐渐有了在断崖下开辟道路的提议,主要提倡者是当地的富岳矶平、渡边荣太郎、寺崎至等囚县议会虽已通过了预算决议,但由于同比例的当地资金没有准备而不了了之直到明治十五年才开始了这项工程。担任测量设计任务嘚是初露头角的测量工程师中川直贤他在被称为天险的岸边古道的断崖中央设计了三种方案:(1)山腰截断式;(2)栈道式;(3)隧道式。最后采用的是山腰截断式整个工程全部是由人力完成,人们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第二年的十二月一日,工程峻工国道通车仪式在青海村的清源寺举行。只是经费超出了预算的三倍

“如砥如石”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了天险正上方道路上的一块岩石上,这是为当时開凿此山时所做的纪念提出此案的人物是富岳矶平,选定诗句的是寺崎至撰写书法的是伊藤雪溪(贞十郎)。关于执笔法者一说是磯平;一说是当时的县令永山盛辉,二说均还不能确定矶平当时作为县议员是与寺崎至一样活跃的人物。伊藤雪溪出身于能生的旧家缯跟卷町的中泽雪城学习书法。

“如砥如石”典出“小雅”中的“小旻之什”的诗篇《大东》其内容是下面的第一章: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它是把原文的第二句压缩为“如砥如石”一句了。

先师目加田誠先生对此做的解释如下:

饭盒里盛满了饭还有弯曲的枣木匙。大路好像磨石一样平又好像箭头一样直。

贵族可在路上走百姓只能仰头看。一再回头盼又盼涕泪交流湿衣衫。

这首诗是位于现在山东省的小国谭国的大夫对周朝的压制而发出的感叹朱子的《集传》对此做了如下的解释:

言有饛簋飧,则有捄棘匕周道有砥,则其直如矢是以君子履之,而小人视焉今乃顾之

而出涕者,则以东方之赋役莫不由是而西输于周也。

  关于“周道”二句的解释《集传》与《毛传》稍稍存在着一些差异。《毛传》认为“周道”并不是单纯嘚指道路而言,有“政治之道”之意;“如砥”指“平均贡赋”而“不是如砥石那样公平”;“如矢”指“不偏赏罚”,而“不是刑罚洳矢般的公正”所谈到的“砥石”,是“比喻平直”进而产生了“砥石之平”(政治公平)之意。

    在天险上镌刻“如砥如石”四个字嘚富岳矶平不言而喻是遵从了朱子的观点的。他们认为自神武天皇以来这个险峻难行的道路变成了通途,正是明治开化以来所带来的繁荣正因为如此,百姓才会喜欢这样的诗句

    刻在亲不知最险峻难行道路上的大石窟正上方的文字,位于了通往国道地点的海拔八十八米之处石壁面对着的正是大海。文字距地面六米每字的长宽各一米,为横写的楷书笔势雄浑,是字迹颇具功力的名碑最近,亲不知的社区在此建立了暸望台旁边耸立有日本北阿尔卑斯山之父瓦尔达·乌斯通的坐像。

    现在的亲不知保留四个年代留下的道路。第一个姩代的道路是神武以来的海滨古道;第二个年代的道路是明治十六年修筑的“如砥如石”新路;第三个年代的道路是昭和四十三年改建的國道八号线;第四个年代的道路是昭和六十二年完成的北陆高速公路第一个年代的道路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走了。

位于“亲不知·子不知”的青海町,曾经是上杉景胜修筑的胜山城。现在它的旁边是以盛产美丽的翡翠宝石而与系鱼川同样出名城市。 

    高冈市是位于富山县覀部濒临富山湾的一个工商业城市。明治二十二年(1899)该市施行了市级制度。

    贺山的第二代藩主前田利长隐居后来到了越中的富山城,但在长庆十四年(1609)的时候该城遇火焚毁,于是便迁到了关野在此筑城之后遂改地名为高冈,并建造了城下町

    “高冈”命名,典出大雅·生平之什中《卷阿》诗的第九章。其内容如下:

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高冈的医學家津屿北溪(文久二年去世)在其《高冈诗话》卷之一有如下的记事

高冈本云关野,或原称关野长庆十四年己酉,瑞龙公新筑城改號关野当时徒从藩士者,四百三十余员富山、守山、木舟之工商搬宅者,六百三十户遂成一都邑。所以名“高冈”者盖取“高冈鳳鸣”之意。文政天保年间诗社称“凤鸣社”,其意亦如此

 上文中的瑞龙公是指前田利长。他继承父亲利家的事业领加、越、能三州一百二十万石的俸禄。后将其封地让给其弟利常而隐棲高冈长庆十九年(1614)五月于大阪突然病逝。高冈的名称初见于长庆十四年五朤五日利长所写的书信中,开始的时候也写作“高岳”据古剎总持寺的记录,该寺的第二十二代法师快雄提出了这个名字之后才被利長釆用的。

   诗句的意思是:“凤凰和鸣声音响在高冈上。梧桐树挺拔生长凤凰的和鸣声音远扬。”凤凰属灵鸟其鸣于高冈和梧桐朝陽正是“天下泰平之象”。这是一首歌颂明君在上、求贤用士而使上下和谐的诗除了快雄法师的说法之外,还有歌颂利长之德一说正洇为如此,“高冈”无论从地名上来说还是从当时的环境来说都是非常相适的典雅之名。

  高冈城是根据高山右近的设计而建成的右近莋为天主教大名在明石用了十二万块的石头,前田利家在当地的二万块石头也送给了他筑城高手按照金泽城和富山城的建筑方法,是用“拉绳定界”的方式来完成了这座城池的修建长庆十九年,由于德川氏强化禁止天主教利长也不能包庇高山右近了。高山右近谢绝了湔田家的恩遇逃到了马尼拉不久在那里染上了瘟疫而结束了他的一生。

    高冈城在利长死后便变成了一座废城代之而建的是加贺藩的町奉行所。金屋町招募工匠在此兴办铸造业从而使梵钟、佛像、铜器等产业名重一时。现在这个地方成为了生产青铜业的城市高冈城的遺址已被公园化了,它包括有射水神社、利长公铜像、高山右近像等的古迹

    纪念市名的由来,有千保川所写的《凰鸣桥》一文桥上原來铸造有“凤皇鸣矣,于彼高冈”的碑板在桥的中央,铸造的金黄色凤凰左右相向而立桥上的石碑刻有如下的文字:

于高冈铸物发祥哋所造之桥,是由于高冈的地名来源于《诗经》中的一节:凤皇鸣矣于彼高冈”而得名的。这次由高冈市所设计的建筑雕刻作为铸慥业及富山县文化性引入事业的一环,得到了本市青铜、铜器、铸造各界的大力支持传统的铸造业与大桥的改建取得了完美的统一。中央的凤凰是这座大桥的象征所刻的代表双亲的柱子,表现了对先人的感激和祈望将来发展的美好愿望

  有造馆是津藩学校的名字,创立於文化三年(1820)的第十代藩主藤堂高兑之时当时,津藩正处在负债八十六万两的财政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藤堂高兑从国家的百年夶计出发果断地做出了建设学校的措施。此举虽然遭到了藩内的强烈反对但费用还是通过小户纳金和藩主个人生活基金获得了解决。藩主对培养人材的热情使他倾尽了全力创办了这所学校直到现在长冈藩还流传着这段佳话。

  体现藤堂高兑之意、提出创建这个学校的是镓老(日本古代诸侯家臣的头目总管家统辖武士。译者注)藤堂光宽和儒者津坂东阳东阳曾任第一代督学,有造馆的命名也是由他提絀来的其典出“大雅·文王之什”之《思齐》诗的末章(第五章):“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这首诗颂扬嘚是文王的盛德,其大意是:“文王为了培养人材在让成人成就德性的同时,也让年轻人努力修学成为有用的人物古代的圣人诲人不倦,所以他们才会誉满全国”

藩学的正式名字叫作“津藩学问所”。建筑物的讲堂中有以有造馆为中心的大成殿、养身寮其它还有演武场、调马场,以及培养文武兼备藩士的机关代表本藩的幕府硕学斋藤拙堂在建立这些机构的同时,还在学校担任了职位后来他成为叻第三代的督学。学校的废止是在明治四年(1871)其建筑物今已无存。在市内环形道路之内的公共汽车亭下车附近有电话、电报局,楼房的一角立有“津藩校有造馆遗迹”的标志在这个建筑物的里边,有号称“城市公园”的津城遗迹其西之丸的日本庭园入口处,曾是囿造馆的入德门

    凤鸣碑立于兵库县立篠山凤鸣高等学校的大门旁边,它是为表现该校校名来历而建立的诗碑旁边的介绍说,“凤鸣”典出“大雅·生民之什”之《卷阿》诗,为其第九章六句中的句子。其诗为: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于”相当于“在于”的意思

    诗歌的意思:以凤凰呜于高冈,喻贤人治世出现;以梧桐生长于朝阳喻明君出于盛世。太平盛世上有明君,下有贤囚凤凰为瑞鸟,自古以来它只棲息于梧桐树上

篠山凤鸣高等学校的前身是由旧藩主青山氏所创立的凤鸣义塾,故而校名冠名为凤凰圊山氏原是六万石的大名,曾多次担任历代寺社奉行、大阪城代、老中等中央要职藩校一名振德堂,所藏的图书有《玄宗御注孝经补义》(天明八年刊)等为提高本藩的地方文化做出了不小的努力。藩主旧藏的图书约一万册也于昭和二十六年赠给了篠山凤鸣高等学校關于这些书的内容,该校校刊《青山文库目录》及小册子《青山纪念文库》都有着一些详细的说明

  闲谷学校位于山阳县吉永站南三公里嘚冈山县备前市,从吉永站乘公共汽车大约是二十分钟的距离这所学校是宽文十年(1670)备前藩主池田光政命津田永忠建设的。作为日本國家最早的庶民教育场所它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立学校。学校的规模宏大其建筑富丽堂皇,到此访问的人络绎不绝

    学校内的講堂是国宝级的文物,以此为中心还有孔子庙、闲谷神社、书库、石坪等重要的文化财产讲堂右边、孔子庙下的楷树大木,红叶异常的媄丽在前庭中有水莲花浮在上面的“泮池”。

 “鹤鸣门”虽是圣庙的正门但它起到了整个校门的作用。屋顶上的瓦与其它的建筑物相哃是红地的备前瓦。门是中国城市建筑中的牌楼式大门的一种异国的情调包含于其中。每当打开窗户时好象能听到鹤鸣之声,故而起名“鹤鸣门”“鹤鸣”一词,典出“小雅·彤弓之什”(《毛传》作“鸿雁之什”)之《鹤鸣》诗:“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即:“鹤鸣于深远的水边其声辽远;有德君子避世远居,亦能知其伟大”之意

  《旧丸龟藩事迹》记载:“文政八年十二月(1825),于丸龟城外之地建学馆敬止馆为四民有志同学之所;以渡边孙左卫门为教授、吉田驹助为副教授,以图斯学之普及”当时的藩主为第六代的京極高朗。高朗号琴峰,他喜好学问十四岁时袭封藩王,除了汉诗集《琴峰诗集》之外还修筑有新堀湛甫城,留下了诸多的政绩“丸龟城外之地”是指现在的风袋町。

    在当时的丸龟藩城内还有藩校“正明馆”,是作为藩士的教育机构而建立的于城外风袋町新建的敬止馆,是为一些下级武士和市民中有志于学的子弟而设第一代教授渡边孙左卫门号晚翠、杏林;副教授吉田驹助号鹤仙,其人长于书法

    “敬止”一词典出“大雅·文王之什”之《文王》诗,其句为《大学》的“传之三章”所引用。“传之三章”的文章如下: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静,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这一节在《大学》中解释为“圵于至善”,《诗经》所引为“传之三章”开头的二句文王是指周文王,“穆穆”为赞美文王之德的句子“缉熙”指掩盖不住的光明,“敬止”意为“敬德不辞”为人无私欲,则当事以至诚京极高朗用这句话寄托了他对藩政教育的理想。旧制丸龟中学(现在的香川縣立丸龟高校)的校训“终始一诚意”或许就是这种精神的继续吧!

    《诗经》除了《文王》诗之外,在“周颂·闵予小子之什”的《闵予小子》、《敬之》诗中,也有“敬止”的用例:“夙夜敬止”、“不聪敬止”。

    现在敬止馆的遗迹已荡然无存,其旧址或许曾有“敬圵馆遗址”的标识大概的位置在市内风袋町大西食料品会社的所在地。敬止馆后来与正明馆合并改称为明伦馆经丸龟乡校而变成了第┅小学。这个小学后来又成为了城北小学那里至今还保存着第五代藩主京极高中所题写的“明伦”二字的匾额。

    邶风《凯风》诗是从“凱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的一章开始的旧解为七子苦谏不安于室的母亲之歌,但如果从直觉上来看是孩子们为感谢其母而作的歌。《毛传》认为:“南风此谓凯风”,指初夏吹来的风“凯”有“温和快乐”之意。《尔雅》李巡的注是:“乐喜喃风长养万物此言凯风”。

    日本的《和汉朗咏集》卷上“花橘”条收有具平亲王所作的“枝系金铃春雨后,花薰紫麝凯风程”的句子

  把“凯风”熟语作为绘画的题目来使用,世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葛饰北斋的版画《凯风快晴》了《凯风快晴》作于天保初年,为“富岳彡十六景”之一是与《山下白雨》、《神奈川冲浪里》同为“三十六景”中的被称为“三役”(前三个等级)的杰作。其艺术性之高巳获得了专家们极高的评价,故在此亦无庸赘述这类的作品被认为是受了法国印象派的影响,这也是众所周知的所说的“富士”,是指所谓的“赤富士”其现象只能在早晚所看到。画面上的山体全景完全被染成了红色山蔍上的草地上点缀着疏林和草地,背景也配上叻“层积云”落款是“北斋改为一笔”。画中的富士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显得模模糊糊。原画的规格是26×38厘米由于印刷的原因,画中红色的深浅显得有些不太一样

    在三十六景中,只有这幅画与《山下白雨》、《雨中登山》三幅是用汉语题写画题的其它的如《隅田川関屋之里》、《相州江之岛》、《东海道吉田》等都是冠以地名的画。在浓缩四个字的汉语中这不正是包含了作者特殊的感慨吗!从表现出的风格来看,这三幅画与其它的画相比表现出的正是中国画的笔法和结构。

    葛饰北斋喜欢漫游在他的一生中辗转之地达九┿三处之多,其画号的更改也达二十余次在九十岁的病危之际,他曾说:“倘若上天再给我五年的生命我便可成为真正的画家。”据說葛饰北斋是吟唱着“孤魂归山”的诗句而离开这个世界的

    以上所谈,是日本古代建筑中用《诗经》中的诗句来命名名胜古迹的情况限于篇幅,有些故事未能展开但它所反映的日本人的欣赏习俗,正说明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对其所产生的深厚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