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小说 以前看到的讲的是男主是医生的现代小说有能力改写他人能力和属性?然后他把自己的奴隶改写了?求书名

  今天“物主义”在“或者”发帖说把第三代领军诗人杨黎,关进一间与世隔绝的房子一年的消息。日子定在07年2月23日凌晨1点23分。虽然,这个事情我早就知道,但是还是暗自的“伤感”了下。我伤感是因为现在(当下)的诗人已经在向者“行为艺术”靠拢。这是自救还是沦陷?我现在还分不清楚。但是我知道这是与当下的商业或者市场经济有莫大的关系的。在这里我首先说明我不是在批评杨黎。因为他的这个叫做“极限写作”的行为是需要莫大的勇气与心理承受能力的。    与世隔绝一年,在一个独自的世界里写作,被摄象机监控,不能上网(虽然有电脑),不能与人交谈、发信息、打电话(手机没有),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想想非常可怕!我觉得更可怕的不是一个人独处与世隔绝,没有任何的信息来源,而是被摄象机24小时多角度的监视,而且这种监视会发到网络上,让成千上万双眼睛“偷窥”……我靠!这就意味着,这个被关起来的家伙……无论他是在写作或者为写作进去的这个看似伟大的行为,都是一桩阴谋,一次谋杀(我不太清楚为什么要用谋杀这个词语,也许在我看来这个策划有点慢性毒药的意思,也就是让一个正常人知道他正在喝一种要“杀害”他的掺有慢性毒药的饮料,而且在这一年内天天如此)。我现在有些明白了,这个毒药就是被其他在杨黎房间之外的人对他的关注和偷窥。    关在一间被摄象机24小时监控的房间里的人和关在动物园铁笼里的动物在这个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在苏非舒家里,那天是07年1月的一天。当杨黎亲口告诉我他07年要做一个叫“123”的计划的时候,我非常的感兴趣。当时他告诉我,所谓“123”就是关三个分别代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写作的人。把他们分别关在三间与世隔绝的房间,让他们在一年内写一些东西……我想与世隔绝一年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好玩的,但问题是被关进去的人会不会疯掉?我开玩笑的说,你怎么不关自己呢?至少关了你杨黎,那种被关注的程度会更大,也是媒体想要的……他说,我不会那么傻……我要关进去的话,不要几天我就不是杨黎了……因为你们都晓得我喜欢玩,里面没有耍的,我肯定完蛋……那天我们喝酒,好象在讲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在酒的间隙间,我甚至很坏的提议,关杨黎并且还关一个女人,把杨黎与一个女人关在用10个厚的透明玻璃墙隔开的一个房间一年……我当时我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看看这对彼此时刻能够望见但是不能交谈,不能触摸……那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后来,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张万新的时候,他哈哈大笑说,那杨黎不疯,出来以后肯定废掉咯……    是啊!肯定废掉了!杨黎就是不废掉也肯定疯掉……一个在信息疯狂爆炸的时代里生活很久的人,突然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被关在一个有摄象机24小时监视的房间……头三个月是可以依靠回忆度过日子的……但随后的9个月里,他怎么办?我猜测他会越来越留心起那些监视他的摄象机,甚至留心那些在屏幕前怀着复杂心理观察他的人们……那才将是致命的啊……    杨黎在一年里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本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他会不会疯掉对于我们也不重要,他能不能拿到那20万也不重要,这个行为能不能引起世界性轰动也不重要,对于我来说“极限写作”这个行为才是最重要的——它至少在这个一切向“效益”看的时代警示了我们在写作的人,应该怎样对待写作这个问题!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极限写作——一次行为和文本的互动实验  (第1号公告)      诗人杨黎,将于日1时23分,主动走进一间16平米的屋子,完成为期一年的极限写作体验。    1、一次长达一年的全封闭写作体验:  这将是自我囚禁的一年,写作者的365天将处于绝对的封闭;这也是完全开放的一年,写作者的写作和生活将被全方位和全天候直播,而他的写作内容将由人代为发布在他自己的博客上面;    2、一次长达一年的多元互动:  这是一次长达一年的互动交流和实践,围绕着杨黎的写作,各类诗人、作家和艺术家将创作出他们自己的作品,并集合在这一互动之中,形成新的作品和文本。    3、一次长达一年的影像纪录:  这是一次长达一年影像纪录,它集中了图片、视频、互联网等当代艺术和科技的新手法与新形式,对极限写作者、屋外的探望者以及友情客串者都将被纪录。      活动时间:一年(日 至日)  活动地点:亚洲艺术公社(北京市朝阳区岗子路口环铁内)  总 策 划:杨黎、黄岩、苏非舒  出 品 人:黄岩  导 演:苏非舒  主办单位: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新闻发布汇、物主义团体  直播网站:[url][/url]  杨黎博客:.cn/u/  联系电话:010-    
  我要把自己关一年/杨黎    其实最先这是我和黄岩、苏非舒的一个策划,那是2006年12月的北京,刚下了一场不大的雪。我对他们说,把一个人,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写作者,关进一间特殊的房子,让他与世隔绝地在里面写一年——那他会写出什么呢?一年啊,不上网,不打电话,不发短消息,不与人接触,不看书,也不看报——其实,这些东西在这间特殊的房子里本来也就没有。不然怎么叫与世隔绝呢?这间房子,它属于上上个世纪,甚至比上上上个世纪都还要古远得多。因为它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房子。  而外面的世界是非常丰富的,更是多变的。就在这间特殊的房子外面,有人恋爱了,有人失恋了,有的人因为一个错误突然失去了他最不愿意失去的——那是什么呢?那应该是他需要的生活,很基本但很塌实。也许,我就是那个人。    我们把这个行为命名为极限写作。我们想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写作者隔绝了他置身的社会之后,他会写出什么?甚至是一个人离开了外部世界之后,他是不是还能够很好的生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写作者、哪怕一个普通的人,还能够离开它吗?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为了全面的呈现现代社会的丰富性,我们还为这样的极限写作增加了许多现代技术和现代传媒的新含义。比如对关进这间特殊房子的写作者,我们将全方位和全天候的进行视频直播。而写作者每天都将提供他的写作内容,由我们为他发布在他自己的博客上。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打开电脑,均可以看见这个被关在屋子里的写作者,以及他今天写的东西。而关于这一切,每一个人都有直接发言的权力和机会。这些权力和机会一经他本人使用,就构成了这次极限写作的新文本。    所以,这也是一次全民参与的行为艺术和写作实践。我曾经激动地对黄岩说到。它无限的可能性,只因为它生逢其时:如果不是因为在网络时代,这又怎么可能呢?    是啊,黄岩说。它是互动的,还是多媒体的。在这次行为和文本互动的极限体验中,将产生许多的艺术作品。除了写作者的作品外,还有影像作品,还有视频作品,还有图片作品,也许还有绘画作品。当然了,肯定了,还有这些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融合的综合艺术作品。还有,它本身就是一场真人秀。    我错了。真的。    我这句话是对她说的。    那么,谁来担当这个真人电视剧的主角?从2006年的12月中旬开始,到今天,也就是30天左右,我觉得它好快好快,又好长好长。我在一首诗中好像这样写过,它在旧鼓楼大街,在中央美院,在798,在环铁亚洲艺术公社,不是的,它只在天通苑。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一间特殊的房子,他只需要有人的房子。哪怕他仅仅是看见她坐在电脑前的背影,并为她端上一杯热开水。我知道这很珍贵。    而这一切似乎已经遥远,所以我愿意把自己关进去。    去年的 9月30日,我叫苏非舒脱了一次裤子,他为此被北京海淀拘留所拘留了10天。现在他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他首先提出让我去担任这个真人电视剧的主角。他说了一大堆理由,我明白这些理由都不一定站得住脚。我最后之所以接受,是因为我想到了两个成语:一个是请君入瓮,一个是自作自受。外面太冷了,风也太大了,人多嘴杂。亲爱的,我对不起你,让我把自己关进去好了。    它是逃,逃跑的逃和逃避的逃。    日凌晨1点23分,我将主动走进这间与世隔绝的房子,并把门紧紧地锁上。我不知道我能够写出什么,我也不知道这一年中会发生什么,但是有一点我可以提前告诉大家,那就是在这一年中,无论谁无聊了,都可以打开电脑,进入网站,看见一个比你更无聊的人——他当然就是我。                 
  杨黎,我们别和时间过不去。/张羞      01、对我来说,也仅仅是对于我来说,让我在博客上议论你的《我要把自己关一年》——这个目前看来已成为准事实的行为艺术——并就此写一篇语言颇为老练、词汇花样精辟的杂文是极度没有必要的。在这点上,我完全认同吉木狼格说的:除了诗和小说,别的我都不会去写。因为其余的都是有话要说,我是说,谋生除外。你是一个诗人。(Photo:张肆、横、杨黎、张羞、丰琳、蝈蝈、池塘、苏非、张三)  02、当然,首先你是我的朋友。  03、我没必要在前头加上特别的形容词。朋友这种东西,它既是实在,也只能,只有最好的。所以,杨黎。  04、我们别和时间过不去。这是我在这个阳光上好的下午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是建议,也不是劝告,更不是站在真理层面的判断。如果在酒桌上,我这么说,那它就是抒情。实际上,我也是说过的。在倒数上去的1、2、3次酒途中。实际上,也许我还没说清楚。当初我拒绝你的邀请,拒绝参与这个似乎难以顺利完成的行为,它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女人,她还没学会怎么戒掉抽烟的习惯。转眼,它也成了你的问题。你在担心什么?  05、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年是365天(下一个润年还很遥远),也就是365X24个小时。度过一个小时很简单,它简单到写两首诗,看一集带广告插播的连续剧,若是两瓶啤酒,也不会有任何负担就可度过。可一年真的是365天么?我想它不光是个数学问题,它和时间有关。  06、举个例子:3650万美元是什么意思?它表示你能在任何一条街上卖到任何你想要的家具;可以随手把一叠纸币扔给替你开拉车门的穿着低廉但整洁制服的带高帽子服务员,而你的车是68年的GT500。就是这样。这个世界是简单美好的,杨黎。  07、所以与世隔绝的一年是多久呢?如果你不愿去想象,同时也想知道的话。那么试试看。试试看,就知道了。至少一年是一年,而与世隔绝的一年就是与世隔绝的一年。它不是别的,这点我们最擅长了。  另、希望我作为一份礼物送你的那面大玻璃墙镜子你会喜欢。想必07年,有些人喝酒的时间会大幅度减少,比如说,在季节分明的七圣路上。      
  不可思议!杨黎想出名啊?出世界的名,一定是!创吉尼斯记录
  关一年:我等着看杨黎疯掉/张万新    我算是比较早知道杨黎、苏非舒、黄岩在策划“极限写作”这个项目的。  上个月的某天晚上,突然接到杨黎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参加“极限写作”。他说“极限写作”就是把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写一年东西。如果我愿意的话,每天都有人专门负责把我写的东西放在博客上。有人负责送饭。每天24小时在网上视频直播。里面的人只有卫生间是惟一的私密空间。只要是关进去的人,就必须和外部断绝一切联系。如同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  杨黎的最初构想是,由三个人同时开始实验这种写作,此三人一个出生于60年代,一个70年代,一个80年代。他希望我代表60年代出场。参与者付出一年的代价,将获得20万现金的补偿。他诱惑我说:“你在里面至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  我听完他的描述,非常佩服这个行为艺术方案。但我不是最合适的人选。说实话,我有点动心,我仔细想过如果我关在里面写一年东西会怎么样。我肯定会动笔写长篇小说。我有几个早已想好的长篇小说要写,一直因为凑不齐能够保证一两年的生活费而不敢动笔,如果关进去,我至少能写成其中一部。但我害怕关在里面会发疯。  我非常佩服那些不管处于何种经济条件下都可以提笔就写长篇小说的人,无论他写得好不好,我都佩服。因为我不能做到。我不认为我在找借口,这方面有先例,就是美国小说家卡弗,有人问他为何不写长篇,他说为生活所迫,不敢写要花一两年才能完成的作品。我现在的心态比卡弗更加糟糕,我甚至对是不是要从此做个小说家,都还没下决心,我在犹豫。  事隔两天之后,杨黎约我喝茶,他还不死心,试图劝我参与“极限写作”。我还是没这个勇气。我问他,如果找不到人怎么办?他说:“那就只有把自己关进去了。”  今天看到消息,杨黎真的把自己关进去了。  我想,前三个月,他肯定可以挺住,写的东西也符合逻辑。关键是后半年,他自己以为他没发疯,实际上已经疯了,这时候如果他还没有丧失写作能力的话,写的东西一定是奇迹。  为了看到杨黎写出奇迹般的作品,我私下里等着他发疯。  他说他还没想好写什么。但他有次喝多了,说他想进去写一部《伦理学》,这其实是一个好主意,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人在伦理学方面取得过突破性的成就。    
  毛驴眼睛啊~他已经被三次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会议讨论过鸟:(
  同意.提.
  因脱裤事件废话派诗人杨黎受刑一年【垃圾参考】14:51:18 1/18/07[52] (2K)   是杨黎罪孽深重而自虐的一种疯狂举动,但效果不如自宫一刀。【东岛】12:25:38 1/19/07 (无内容)   他是一个阳痿多年的变态性幻想家,自不自宫都一样【略知内情】12:28:26 1/19/07 (无内容)   极限写作——一次行为和文本的互动实验【转转贴】12:24:24 1/19/07[2] (1K)   写不下去了,再怎么装B都没用【混口饭吃也不容易】12:31:46 1/19/07 (无内容)   这老丑角不是没地方住了吧?编个酸注意去忽悠黄岩吧?【略知内情】12:22:07 1/19/07 (无内容)   又一次行为艺术?【管党生】10:17:18 1/19/07 (无内容)   !【脚跟进】09:33:42 1/19/07 (无内容)   这玩意真的太需要轰动了,否则老杨很难坚持一百天,【皮旦】19:46:09 1/18/07[13] (26)   就是那个在北京酒后摸人家乳房结果当场被打的杨黎?【小丑一个】18:41:09 1/18/07 (无内容)   哈哈,正是这个小丑,被人家男友当场一顿揍【老巢在场】12:17:33 1/19/07 (无内容)   极限写作【猪目浪马】15:04:21 1/18/07[5] (26)
  要关就关狠点,比如放到海上去漂一年,音讯全无的那种。  不然很容易变味。
  奶奶的~利孩你连他摸乳房都知道呀:p
  TMD写不出好诗玩自虐,建议自宫以制造轰动效应。
  石破天惊还是耸人听闻?/张后      今天我下网是最早的一天,原因是我儿子要过生日,等吹完了蜡烛,切完蛋糕,七点多钟,我无所事事才又上网,几天没看到周瑟瑟了,顺便去他博客一望,这一望不要紧,每一个信息都似一个炸弹,都足以石破天惊,耸人听闻,好像周瑟瑟博客专发布“航空资讯”,一会儿他发贴:    那些吸毒的明星与作家都是狗屎  本人愿意出资成立一个打击明星艺人与作家吸毒的公益机构  来一次打狗运动如何?  一会儿他又发贴:    疯子还是大师?情痴还是白痴?  ――对杨黎“极限写作体验”的质疑,不会是骗局吧?  我赶忙逐条看个所以……    第一条没看大明白,可能大意是有人冒名顶替周瑟瑟言说某某某某吸毒什么的,其实这一条来指责周瑟瑟我是不太信的,周瑟瑟和演艺界也没大来往,有什么言论也不会由他发布出来,属不知情者,他平时和文化界学术界倒是亲密,我是知道的,有人居然要对他进行恐吓端得是“无厘头”无聊得紧!    周瑟瑟也就一文人而已,没有“塔利般”的威力吧,江湖的传言本不足信,何必找周作家的晦气?端得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至于第二条我倒颇认真的看得仔细,原来杨黎耐不住寂寞,又要掀起江湖风浪了,他声称要搞一个“极限写作”,将自己关进一个16平的房子一年,这和关进班房有甚差别?甚至不如班房,班房也有放风时间和看新闻学习法律条文时间,另外班房也少有一个人关一间屋的吧,杨黎素来喜交朋友,他三天两日不和那些张三张肆张羞们在一起喝酒打牌,他浑身岂不痒得?    周瑟瑟还是很了解杨黎的,他在博客中为此担忧道:“她”是谁?杨黎愿意把自己关进去,难道只是与一个他曾经深爱的女人赌气吗?我说他不是疯子就是大师,那如果杨黎只是为了讨得一个女人的欢心而搞出这样自残式的禁闭,我只能说他是另一个意义上的疯子了,或者说,他只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最罕见的情痴了。为了心爱的女人,诗人禁闭一年……    看过杨黎文字的谁都知道,杨黎乃花花大少,他何时少过心爱的女人?他哪个女人都很著名。他每一个文字写作来都是自传,杨黎是个女人痴,他真的可以在一年内不做爱,不看A片?    杨黎为什么要在1月23日这天将自己关进“蜗居”?了解杨黎的人应该知道,杨黎选择1月23日是别有深意的,我记得这个日期是有些特别的,是他当年和何小竹乌青一行人,打造“橡皮”网站的日子,橡皮的关掉在杨黎心中梗梗于怀,所以他要铭记这个日子?    其实杨黎是我得以尊敬的作家和诗人之一,他的“打开窗户说亮话”曾经指导过我的写作,虽然我不搞“废话”,但口语诗我也是非常爱好的,可能我深知“口语”的难度才最终放弃的?    看过我文字的可能知道,我第一次见到杨黎是在大连,在一间宾馆里,当时还有伊沙徐江孙文波等一些人,我们没有说话或者说没有说很多话,当时房间乱乱的似还有好些别的人,我什么都没有记住,我只记住了时间:2005年……    第二次和杨黎见面是2006年春节过后的一天夜晚,北京城下了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在西坝河喝酒,张三、张肆、蝈蝈、张羞、我、还有一个女孩……    以后就总能在一些场合遇见杨黎,杨黎很平易近人,见面一如既往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最近一次见到他是在日798的“插诗”诗画展上,这个诗画展上来了很多名人,因为这是号称北宋以来首次诗画展,展品是芒克、严力、车前子等等十个诗人的画展,而诗歌小册子的编辑工作是车前子安排我负责的……    杨黎来了,当时杨黎就静静地坐在正对门口的台子上,旁若无人,很落寞的样子,好像在想许多事情,他戴着一顶很灰的帽子,有点像顾城的那种帽子?我不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或者再等哪一个朋友?我突然惊异道:难道他那时候就在秘密策划他的“极限写作”?他做什么事情一般都是先有预谋的,然后坚持地一无反顾地加以实施,我给他照了几张相,他还十分高兴地和我合了一个影儿,后来李亚伟也现身了,我们曾在2001年惠侨饭店见过,他说他前天刚从云南赶回来,这次诗画展可谓“诗人荟萃”,到会的全是重量级的诗人……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罗列以上这些,我实际上是想说,杨黎,你这次放的“卫星”如果是真的,我将有一年时间在北京的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你,想想没你的斜枝旁出,中国诗坛是寂寞的,我们都将很是寂寞,另外周瑟瑟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你可不要在里面憋疯了,这是你的朋友们所不期待的!    为了帮你渡过这寂寞的一年,给你出个不错的主意吧,你可以在里面学学台湾的柏杨老先生,他在监狱住过9年26天,写了三部书稿:第一部《中国人史纲》、第二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第三部《中国历史年表》。杨黎你就依你《灿烂》的路子写一本《中国诗人在北京》吧!                 
  出三百万 请女诗人报名
  这么热闹呢^_^
弗洛伊德一生研究精神病人,其成果让非精神病人大大受益。一个正常的诗人要把自己关一年,其体验到的孤独,寂寞,绝望,正常人是永远体会不到的。在深刻的,变态的孤独,寂寞,绝望中写出来的文字对于人类抵抗孤独,寂寞,绝望是大有作用的。但这种非社会原因造成的,人为的为体验而体验设置的孤独,寂寞,绝望与真正,真实的孤独,寂寞,绝望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好比人睡觉做恶梦,那种惊吓是虚拟的一样,来得没有痛感。我在梦中被人枪杀,在梦中就感到,噫,咋不痛呢?  
事情还有另一面,清醒的自我关闭,确实需要勇气,特别是一个精神情感欲望都强过常人的诗人。但这种自关其时只是单向的隔绝,一是杨黎向天下人告知了将要进行的自关行为,社会对此已高度关注,每时每刻杨离本人都知道天下人都在关注他,他是真真实实活在人群之中的,只是无反馈信息和反馈反映而已。社会并没有抛弃他,反而比以前更在意他了。二是他还能写东西,写东西就是一种自我交流和自我发泄,精神上并不孤独,价值和意义都通过写作行为得以确认。古人说的闭门苦读和潜心写作,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杨离把他的自闭告知了天下,这其实是不把天下搅得沸腾不罢休而已。  
我的意见是,要么杨离自关的一年确实向我们奉献出累累硕果,我们期待着。要么什么东西都没有写出来,或写出来的东西质量不高,以此大人就可以去教育小孩,千万不要去干啥事,除了暴得大名,还有啥呢。不过通过杨离的行为,告诉天下人,此路不通,还是蛮有意义的。对此我们也要等待着。  
只是杨离千万不要半时而废,说,我再不出来我就要疯了。我们哪能眼睁睁看见世上又多一个疯子,而且是我们不要他出来而憋疯的,那又成了社会万恶的一的证据。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为了信守一年的诺言,强行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一个月就疯了。疯了的人想干啥就干啥,又会在大街上出没,在人群中露头,又发表正常的言论。人们奇怪的问,咋回事?权威医生说,只是患的间隙性精神病而已。  
我不是围观跳楼者并大叫“勇敢跳下来”的人。但要建诚信社会,人人都要去做诚信的事。否则一个人为了这秀那秀,自己出了名,但媒体资源却被浪费了。这就不可取了。结论:一,杨黎一定要自关一年,至于是否需要二十四小时监控,可考虑,但社会要监督。二,杨黎一定要健康的出来,作品能写哪样就写哪样,宁愿一年读不到某个人的作品,也不愿多一个病人。三,盼望读到杨离诗人惊世骇俗的大作。这个时代太需要一部改变时世人心的作品了。勇敢而才气的杨黎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张万新:极限写作,20万值不值得    首先,我认为“极限写作”是一项有价值的实验。如果这项活动的组织者不单纯将这项实验当成“行为艺术”来实行,而是考虑到更多的相关的因素,这项实验的价值会更高。至少在写作行为和写作心理的研究方面极具价值,千百年来,写作行为大多数都是写作者在私密环境里进行的活动,这使写作行为几乎天生就只有展示成果的命,而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遭遇则永远被遮蔽了,虽然有很多写作者以回忆或以评价写作的方式总结过这方面的经验,但作为研究写作行为的资料却是第二手的,不够直接。而这一次,全天候的网络视频直播,是一次研究写作行为的机会,如果组织者能够邀请具有行为研究经验的心理专家,来配合具有文本分析能力的文学批评家一起工作,不只是像一般的文学研究那样局限于文本批评,而是同时展开对产生这些文字时的行为、心理、生理的分析,那就有可能得出一些跟以往的文学结论不太一样的观念和判断。    我之所以要问:20万元关一年值不值?是单纯地从眼前的经济利益来考虑的。也因为在之前杨黎试探性地邀请我参与“极限写作”时,我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所以记录在此。  说实话,对于我这样的穷人来说,关一年来换取20万元现金,还是很有诱惑力。  从好的方面想,如果我关进去,我在这一年里,只要能够保持住写作状态,我至少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运气好的话,再加一部短篇小说集,运气更好的话,再加一部诗集。这样算下来,光是成就感就抵得了这一年的寂寞。何况还有20万现金,这笔钱可以保证我自由地再写一年,我的很多写作计划就可以完成。这辈子也就够了。在写作上,我始终都有一个狂妄的认识,我只要勤奋地写上两年,可以抵绝大多数作家写一辈子。因此,我认为关一年来换取后面的自由,值!  从坏的方面想,问题就复杂了。如果我关进去,我不能战胜极限,有可能从此开始就厌恶写作,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写作能力烟消云散。那就损失惨重了。更糟糕的是精神失常,换来的20万元不够经后的岁月里买药吃。  两方面权衡,我认为危险大于好处,所以不值。    杨黎关进去值不值呢?他肯定像下围棋一样作过形式判断,他认为值,所以他愿意一试。从经济方面来说,作为这次行为艺术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他的收益应该比20万元高很多。从写作方面来说,杨黎也希望用这样的强制方式来躲过俗务的纠缠,完成他心中早就有的写作抱负。
  从经济方面来说,作为这次行为艺术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他的收益应该比20万元高很多。从写作方面来说,杨黎也希望用这样的强制方式来躲过俗务的纠缠,完成他心中早就有的写作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算,就是聪明的一着,那就关吧,不还是活着吗
  我靠,这个有无限的可能性  日,倒也很快
  素材,以及张狂的理由
       作者:小毛驴的眼睛 回复日期: 20:16:43 
    从经济方面来说,作为这次行为艺术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他的收益应该比20万元高很多。从写作方面来说,杨黎也希望用这样的强制方式来躲过俗务的纠缠,完成他心中早就有的写作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算,就是聪明的一着,那就关吧,不还是活着吗     ——呵呵~其实那也有危险的~我的意思是杨黎出来也许就不是杨黎了!    作者:笑雏 回复日期: 20:51:22 
    我靠,这个有无限的可能性    日,倒也很快  ——我们等着看就是:)       作者:大漠l猎狼 回复日期: 21:27:13 
    素材,以及张狂的理由  ——恩~也许吧……我现在还不知道~  
  自囚的空间
作者:小引  ——向杨黎致敬  1    很久很久以前。    有些人从出生下来就住在地下的洞穴里,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 手脚都被捆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他们身后是一堵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的生物走过,手中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同时墙与洞穴之间还有一把火炬,于是它们在洞穴后壁上投下了明明灭灭的影子。于是洞穴里的居民就认为,世界一定就是这样的了。他们应该是被捆绑的。而他们的身后和他们的面前,就是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然而有一个人却不这么想,他设法挣脱了绳子,他想知道面前的影子从何而来,于是他回过头去看。当然他就发现了墙,发现了墙上的生物。然而他还是不满足,于是他一跃而起。又要看看墙后面到底有什么。他想方设法绕过火把,翻越了那堵高墙。结果他发现了墙的后面,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世界,有绿树蓝天,有花香鸟鸣。他深深的被这造物的神奇所打动着。现在他可以从此奔入这个世界,永不回头了。但他没有这么做,他心里仍然想着那些留在洞穴里的人们,于是他回到洞中,试图说服其他的穴居人,使他们相信在他们的身后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然而他们不相信他,并指着洞壁说除了他们所见到的影子之外,世间根本没有其他事物了。    这个人是一个哲学家,柏拉图说。    这个故事很像那个有关铁屋子的故事。不同的是,当铁屋子外的人大声喊叫而屋内无人理会的时候,故事就嘎然而止了。于是我常常想铁屋子的人大概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因为很显然他试图在窗外唤醒屋里人的企图是不可取的。那么他就只能放弃,转身奔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孤独的徜徉在属于他一个人的广阔却也空荡的世界里,直到死为止。或者他干脆回到铁屋子里去,做更进一步的尝试。    很显然,杨黎选择了后一种。    向杨黎致敬!    2    这可能还是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    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杨黎如果把自己关一年,会不会重新开始发胖呢?反正谢德庆当年自囚的时候,除了长头发,就没做什么事情,或者说,整个一年其实只是同一件事情的重复。    但杨黎要写作,在自我隔绝了他置身的社会之后,又让公众看到自己。而写作,会不会因为时间的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难于忍受或越来越容易承受呢?在我看来,“请君入瓮”或者“自作自受”都是不准确的描述,它们明显过于浪漫了,忽略了谈论快感和痛苦的必要。正如这两个成语中表达了一种自由的决定,自由的放弃自由的决心一样。“如果决定一旦作出,行动一旦开始就不再有退路,决定即在它实现的同时消失了。好在放弃是始终可能的,因此放弃没有被发生就证明了决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而也就证明决定一直是自由的,因此我们必须谈论变卦,要澄清变卦的权力:如果没有权力变卦,任何选择都只不过是在选择一种宿命。因此在关于自由的层面上讨论完成一件所谓艺术行为的完整性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变卦和完成同样论证了自由。完成是一种选择 , 正如变卦是另一种并不更坏的选择。那么当你拥有变卦的自由时你一再选择了放弃变卦。”所以我认为杨黎一定要把“自我否定”的权利考虑进来,把边玩边修订规则考虑进来。    就和当年关掉橡皮诗歌网一样。    将错就错。如此,就完美了。    向杨黎致敬!    3      这是又一个无法重现和重演的事件。我们将从那些痕迹和遗物中探询杨黎所发现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关于自我界限和与其他人关系的,还是关心我们的生命铭记在时间与空间里的方式的,杨黎的行动都需要有惊人的修行、奉献的毅力,还需要有超人的意愿去做:把自己完全献给时间、机会和物质。顽强地坚持超过现实,拒绝被克制在我们所拥有的观念:这就是“自囚”的真谛。    而我们都是证人,没有证人杨黎不可能完成它。而我们将作为证人,通过接受他,而使这次艺术成为可能。    但其实,我们是被杨黎裹挟了,却无法抗拒。    所以我觉得杨黎很了不起。    向杨黎致敬!    4      诗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事情和现象让我们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但不管怎么样,其中共同的以身体为创体媒介,结合现实语境来探讨社会、经济、政治、心理、语言诸多紧要的、临界的问题却趋向一致。    这和理不理解没什么关系。    这是一种发现,但你要有颗赤子之心。    向杨黎致敬!    5      听说,谢德庆后来回四川结婚了。他说他最后一件作品是:用剩下的时间再也不做行为艺术!    但他依然是孤独的。    杨黎也是。    他就这样写一年的诗,但可能绝不发表。    向杨黎致敬!                
  白舟好
  极限写作挑战的,应该是时代
作者:张3        人总是容易往坏处想,对于杨黎为期1年的全封闭极限写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杨黎会不会疯?我只能说,像我们这些在外面上班讨生活的人,那才快要疯了。当然,人们的担忧,只是设身处地地表达了自己的害怕,如今,我们不怕平庸,不怕制度,不怕沉沦,怕的是不安全,怕的是失控,怕的是自己害怕。  谈到封闭,释迦穆尼、谢德庆都做过,释迦穆尼是在修身养性,谢德庆是纯粹的行为艺术,他们都成功了。哦,不得不用成功这个字眼,对之我是多么耿耿于怀。  按照杨黎的说法,我们比释迦穆尼老一千多岁,所以,这次的事情,按照杨黎的方言——“分分钟搞定”。因为,我们已经相当成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维特根斯坦迅速地报名上了前线,这让很多人吃了一大惊,因为他并不喜欢暴力,也不拥护自己的祖国利益。按照后来一般的说法,维特根斯丹是想去体验死亡,当然,他自己是怎么想的,我们并不能代替他去感受和思考。所以,我们不要去猜测别人,更不要先说别人是在炒作,然后又去寻找八卦。忍一忍,或者冷漠一点,都可以的。  一个作家应该对时代持什么样的态度,甚至,负什么样的责任,杨黎以自己的挑战行为,省去了叨逼叨叨逼叨的自圆其说,而这类言说我们听得太多,已经是这个操蛋时代的一部分了。  作为一个被包装和传播的公共事件,让相干不相干的人能绷一下小神经:人应该怎么活。这就足够了。
  里面的写作
作者:茨木真也    1、这是自我囚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废话诗人杨黎主动与世隔绝,把他自己锁进一间大房子,一个人在里面写作。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写作?    2、作为第三代诗人中的佼佼者,杨黎无论写作还是行止,都颇有李白的风范。比如他的现代诗名篇《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张纸牌》、《街景》、《高处》、《大声》等,都给人一种他的这些诗篇是在广阔的天地间写成的印象。    3、但杨黎现在决定把自己锁起来,而且一锁就是一年。他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你想想看,对一个像李白那样行饮江湖、把开心颜奉为至高价值的废话诗人来说,将在一年的时间内,抬头看见的是天花板,低头看见的是水泥地,身边没有爱人和亲友,是不是有些残酷?或许杨黎可能是打算籍由这一行为,探讨写作的极限,即:在身体极端不自由的状况下,写作的自由可能吗?如何可能?    4、我认为,一个本质上自由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自由的。因此,在里面的杨黎,无论他的血肉之躯还是他的精神活动,也将是自由的,顶多有些不便罢了。比如性冲动的时候,又比如想和朋友们一起啸聚的时候。(当然,我知道我这话说得有些轻巧。搁我就没这个勇气把自己关起来,哪怕有人给钱。)    5那么,把自己关进去的杨黎将会在里面写些什么呢?他这个外面的人,进里面去以后,写作是否将沾染上里面的特征?换句话说,杨黎会不会变成卡夫卡?在我看来,卡夫卡的写作是典型的“里面的写作”。因此卡夫卡才会去写《城堡》,一个土地测量员竭尽全力的就是进到城堡,与城堡的最高当局取得联系;才会去写《变形记》,一个小职员一大清早在床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才会去写《地洞》,一只惶惶不可终日的小动物,忧心忡忡地经营它的藏匿之地。    6、对杨黎会不会变成卡夫卡的猜想,我不得而知。正因为不得而知,所以才值得期待。不过,我相信对自由的杨黎来说,外面也就是里面,里面也就是外面。作为他的朋友,我祝愿他在里面的一年,像在外面一样开阔、开心,无论生活还是写作。当然,如果他在里面实在受不了,他随时可以出来。        
  废话诗人体验“极限写作”-----关自己一年 拿别人20万    06:26:4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他是成都诗人,现居北京。    他自封为“非非主义第一诗人”。    他被称为“废话诗教主”。    他被著名诗人韩东形容为:如果天上掉一块石头要砸中一个天才,那被砸的人一定是杨黎。    1月23日凌晨1时23分起,杨黎决定把自己关进一个“与世隔绝”房子,在整整一年时间内,他不上网、不打电话、不发短消息、不与人接触、不看书报,除了吃喝拉撒就只有写作。    他也可以随时出来,但那样,一年后即将到手的20万元将化为泡影。      杨黎“废话诗”欣赏      《大声》      我们站在河边上    大声地喊河对面的人    不知他听见没有    只知道他没有回头    他正从河边    往远处走    远到我们再大声    他也不能听见    我们在喊      《找王菊花》      在中国有没有300个王菊花    她们都是一些什么年龄的女人    其中有一个,刚满18,窈窕淑女    在北京和我同居三年零三个月    那是些幸福的日子,她过得规矩,老实    直到去年的春天,阳光明媚的下午    她去了三里屯酒吧,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我们中国,有没有300个王菊花    在北京,有没有30个叫王菊花的女人    我曾经认识一个,仅仅是一个    而她走之后,我就一个也不认识    波斯人说:新人旧人一代接着一代    他又说:代代世人匆匆去了又来      杨黎,1962年生于成都,1986年和周伦佑、蓝马等创办《非非》,1990年,和蓝马、何小竹、吉木狼格等出版《非非作品稿件集》,创作长诗《非非1号》。2001年,创办“橡皮先锋文学网站”,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灿烂》。      事件缘起 突发奇想,最开始想把别人关起来      杨黎说,这次尝试的正式称谓是“极限写作-----一次行为和文本的互动实验”,产生这个想法是在去年12月北京一场大雪之后,杨黎和北京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黄岩、去年9?30诗歌裸诵事件主角苏非舒聊天时,他突然想,如果把一个写作者,关进一间特殊的房子,让他与世隔绝地在里面写一年,会写出什么?在如今,人离开了外部世界之后,还能不能够很好地生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写作者、哪怕一个普通的人,还能够离开它吗?    杨黎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按照他的想法,这个极限写作最好有三个不同年龄的人参加,这样更能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与世隔绝生活的忍耐程度。另外,写作者虽然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但通过全天候的视频直播,外面世界却能看到他的一举一动,并且可以就此发表议论,“每一个人都有直接发言的权利和机会。这些权利和机会一经使用,就构成了这次极限写作的新文本”。    杨黎在元旦前后一直在找愿意把自己关进去的人,黄岩和苏非舒愿意为这个计划提供支持,黄岩提出,他来负责修这样的房子,建专门直播的网站,而如果找的人能完整在里面呆一年,那他的艺术中心可以为此人提供20万元的资金支持。苏非舒也自告奋勇担任直播导演。策划人、出品人和导演都选好了,但杨黎找了近20天,也没找到愿意把自己关一年的人。作家张羞差点被杨黎说动,因为他有几个早已想好的长篇小说要写,但张羞最终还是拒绝了,因为“我害怕关在里面会发疯”。    在寻找一圈没人接招后,有人激将杨黎,“你闹这么凶,自己为什么不进去?”杨黎说,人活一口气,人家都说到这个份上,再说还有钱可以赚,于是他就选择把自己关进去。      特制房间 室内只有卫生间、床和仅供写作的电脑      当始作俑者作茧自缚后,黄岩立即开始为这个写作建造房子了,记者昨日采访黄岩时,他说:“我们一共修了两间独立的房子,估计明天就能完工了。这个房子关上门后就只有靠顶的地方有两个小窗子,外面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个小窗子来看杨黎的生活,但杨黎是看不到外面的。里面的陈设就是一个卫生间、一张床和一台仅供写作的电脑,物品的陈设都是艺术家设计的,我们就想营造一个超现实的一个空间,没有阳光、没有时间(电脑上的时间我也得消掉),看一个人在这样的空间会有什么样的写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黄岩说,这次极限写作的网站也即将开通,网站到时将24小时视频直播杨黎的一切活动,“因为是24小时直播,我们也没想到要请公证人员,再说,他们怎么公证啊?难不成也在那里整整呆一年?”至于为什么修两间房子,黄岩说,这主要考虑到如果杨黎的朋友或者文坛其他人,“杨黎说,如果有些哥们儿想看他,如果也想体验一下,这个房间就留给他们”。黄岩还告诉记者,杨黎进入这个房间之前,将会和他们签订一个合约,这个合约规定,杨黎必须在房间里呆够1年才能拿到钱,提前一天出来,那20万现金都将成为泡影。      焦点质疑 几乎没有朋友相信他能坚持一年      各种各样的极限体验并不新鲜,但在国内,还没有一个作家或诗人这么干过。杨黎的极限写作,其实更像是行为艺术,它还没有开始进行,就已经招来各方面的质疑了。    仅从一个诗人计划在一个与世隔绝空间呆365天来写作这件事,就已经有足够的新闻效应。所以有人质疑这根本就是一个骗局、一场炒作,因为杨黎可以在任何时候自己决定走出房间,根据记者的了解,合约没有规定什么违约责任,杨黎最多就是把修房子的钱给了就行了。他23日关进去,当天选择出来也不会带来什么损失,而给杨黎带来的名气却不会减少,对黄岩的艺术中心更是一场免费的宣传。对此,黄岩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他不可能只呆一两个月就出来,他一定能坚持下来,杨黎也跟我说过,这些年在北京净应酬了,也没有时间写东西了,所以这回就想在里面好好写作。我对他能坚持完有60%的信心。”    而在记者采访中,没有一个人认为杨黎能坚持一年,苏非舒说:“这个很难讲,希望他在里面能够静下来。这事和被拘留还不一样,拘留还好些,可以看报纸和人交流,出来透透风之类。”诗人周瑟瑟则干脆不相信杨黎能安静呆上一年,“杨黎是个女人痴,他真的可以和女朋友分开一年?”还有一个与杨黎颇熟的诗人表示:“我不相信他能坚持下来,他一向好动,而且常常意气用事,没什么原则性,如果他坚持下来,那倒该刮目相看。”    另一个被质疑的问题的是:杨黎这个计划叫做“极限写作”,可如果仔细一分析,这事好像和写作关系也不大。它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记者昨日致电成都作家何小竹,他对杨黎这种写作方式很奇怪,“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反正我从来没有这么干过,写东西没必要啊”。不过,杨黎倒和何小竹意见一致:“这么关着,对写作确实没有必要,我们平时写东西就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安静地写就可以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行为艺术。这个计划和写作必然的联系,因为你在里面可以写其他的东西,不一定非要写自己关在里面的感受。而对网友来说,这可能就是要持续一年的网络戏。”      对话杨黎 “我自己都觉得干这事有点‘瓜’”      成都商报:你是不是想制造一个轰动的事情炒作自己?    杨黎:这个世界都在炒作,只有自己悄悄做不告诉别人才不是炒作。你只要告诉了别人那就是炒作,炒作也有好、有坏,有大、有小。    成都商报:你对这此事最真实想法是?    杨黎:我内心深处认为,我干这件事情是“瓜兮兮”的,自作自受嘛,我本来是想别人关进去,自己在外面看热闹。    成都商报:在关进这个屋子之前,你准备了些什么?    杨黎:没有什么准备,我之前也没有试过过这样的日子。最近呢,就是饭局多了,这两天天天都和朋友吃告别饭,他们说我要进去了,都说先聚一下把饭吃了,酒喝了,毕竟搞不好一年都说不成话。    成都商报:那这些人怎么看待你的行为?    杨黎:他们基本上都说我疯了。我对他们说,就当我出了趟远门嘛。    成都商报:你女朋友知道这件事情不?    杨黎:我们前段时间闹了点矛盾,好久没有打电话了,她应该还是晓得这个事哦。至于她的想法,我明天给她打个电话沟通沟通。    成都商报:你估计能在里面呆多久?    杨黎:我不晓得。我想最好呢,就是在里面很快过完一年,然后舒舒服服出来拿钱。      编后      这是娱乐事件,还是文化事件?    相信很多人听到杨黎的这个计划,都会觉得这是继去年赵丽华诗歌事件后的又一次炒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娱乐事件。的确,杨黎一直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捣蛋大师,他自己就曾说过:“我不再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这句话,因为地太深了,很多金子都会变成古董,所以还是需要折腾。”但基于对杨黎作为一个“天才”的诗歌写作者的信任,我还是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文化事件,希望他能写出更好的东西,而不在乎他能否坚持一年。      各式各样的极限体验      1.日,台湾地区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在纽约把自己关进一个特制的木笼,木笼的门由公证人贴上封条,在一年后才打开。而在这一年中,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纯粹动物性的人,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其他的时间就呆着。他坚持下来了。    2. 日,美国魔术师大卫?布莱恩把自己放在一个透明箱里,熬过了44天绝食的生活,这期间约有25万人到现场看了他的“表演”,不过,当布莱恩最后走出透明箱时,他已经快要崩溃了。     3.日下午,泸州一位名叫陈建民的中医进入雅安碧峰峡绝食玻璃房,并在这里忍受了49天的饥饿与孤独。不过由于是玻璃房,陈建民和游客还可以相互以手势的方式打招呼。这49天过去后,陈建民以正常的精神状态步出房间。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杨黎的这一行为?你认为他能坚持一年吗?如果是你,你能坚持下来吗?请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交流。    昨日我们的话题是:你如何看待台湾地区女艺人涉嫌海外卖淫一事?读者发来的短信选登如下:    132××××1774 我觉得没有实事就不能随便下结论,这样是很不讲道理的,当然,这些人也有可能是为了炒作新闻,但同时也伤害到了别人!    ;×××867 明星卖淫…她们不知道要脸吗?有钱赚什么都做?!    134××××6432 台湾地区女艺人涉嫌卖淫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实在中国靠与导演和富商睡出来的女艺人有很多,这跟出洋卖淫又有什么区别?      本报记者 蒋庆为您报道    http://www.newssc.org/gb/Newssc/meiti/cdsb/whyl/userobject10ai1160706.html  
  杨黎和将要关他的房子    
  杨黎接受采访
  关一年的办公现场  
  发布替杨黎发博客文字消息的——乌蒙
  把杨黎策划进去的苏非舒又在想坏点子了吗……
  他丫病了怎么办,提前预备药没?
  我给前诗人、现文化商人潘洗尘上一课
作者:乌蒙      先转贴潘某人的文章:      杨黎的“极限写作实验”与文学无关        不是所有的写作都与文学有关。早在杨黎正式对外公布《我把自己关一年》之前,我就向杨黎和苏菲舒就他们策动的‘极限写作实验’活动表达过我的意见和看法:一、杨黎的‘关一年写一年’实验充其量是一种行为艺术,他怎么写与写什么可能最后都与文学无关,而作为行为艺术,类似像把自己关一年这样的作品又早已毫无新意和创造性可言;二、我佩服杨黎敢于“自虐”的勇气,但我坚决反对这种对人性、自由和生命的摧残和反动。    就在昨晚,我还和一帮曾风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友们聚在一起,慨叹生命的可贵和时光的无情。席间,默默建议大家以“一万天中的第一天”为题,每人一句写一首诗,我依稀记得默默和车前子的起句和尾句都用了“惊醒了我们”,而我的一句是“每一天 都是最初的一天 都是最后的一天”。为生命感动,为生命祈福,让人性更舒展,让生命更自由更美好。我想,这才是一切艺术的本质与品质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杨黎的“实验”以及许多以自残和自虐面目出现的“行为艺术”都从本质上是对人性、自由和生命的反动,因此也在本质上都和艺术无关。    文学和娱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文学是静默的、是心灵的、是久远的,而娱乐是现场的、是感官的、是即时的。纵观杨黎的“极限写作实验”,又是视频,又是图文,还有网站24小时直播。这分明是一次以文学和艺术名义的做秀,是彻头彻尾的娱乐事件!    本来,与时代的大开大阖一日千里相比,我们的文学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乏创造力的一族。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在时代变革的急风暴雨下惊慌失措和无能为力的作家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式的市井遁入(就是杨黎的所谓的“逃跑的逃和逃避的逃”吧),从而在经验主义写作和市井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弥足深陷,而他们所谓的向下到“源于生活,低于生活”的创作实践,最终消解了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想象力和才华等文学特有的魅力和特性。从而使我们今天的文学从往昔的仙风道骨变成了肉眼凡胎。    关一年,写更多的“废话”,生产更多的垃圾?如果我是杨黎,如果我有一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更愿意找一个偏远的山村或支农或助教,然后默默地感悟和默默地写作。    毫无疑问,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定会被今后的史家浓墨重彩。我是担心:在未来将注定被史家浓墨重彩的这个时代里,没有文学。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文学,不仅愧对时代,更愧对后人!      下面是我的逐条批驳:      1、潘某一上来便自以为高明地声称“不是所有的写作都与文学有关”,这样的见识未免浅陋了一些,我相信一个只读过两三年书的半文盲也会套用潘某的句式,“不是所有的什么什么都与啥啥啥有关。”咋一听,似乎很有见识,其实村气直冒。而且,谁告诉潘某所有的写作都与文学有关了?退一万步说,与“文学无关”的写作咋啦?是不是就注定比文学低级呢?据我对人性的大致体察,像潘某这样的前诗人或前文学人,虽然后来转行发财去了,但骨子里还是希望别人把他们当诗人或文学人看待的,尽管自己多年不写作,也不妨碍他们发一点“不是所有的写作都与文学有关”的酸论。这让我感到可笑至极,这就好像一个阉人嘲笑“不是所有的性交都与爱情”有关一样。    2、潘某进而指责杨黎的极限写作实验“从本质上是对人性、自由和生命的反动,因此也在本质上和艺术无关”。姑且不论潘某的立论是否站得住脚,我想反问姓潘的,杨黎的极限写作实验尚未开始,你何以断定杨黎的极限写作实现是“对人性、自由和生命的反动”,你的论据在哪里?潘某好像除了下定义之外,不会干别的。词汇表也贫乏得让我脸红,他以为一提“本质”、“人性”、“自由”、“生命”就能把人吓住似的。固然他提及的都是些好词,但从他对杨黎的极限写作实验的看法来判断,我觉得他对他说的这些个词儿领会并不深。否则他也不会在前文学青年的聚会上,慨叹生命的可贵和时光的无情时,脱口而出的话都像是从教科书上抄来的。    3、接下来潘某还是干不了别的,继续下定义,说什么“文学是静默的、是心灵的、是久远的,而娱乐是现场的、是感官的、是即时的。”这让我不但为潘某的受教育程度担心,也很为他的智力担心。潘某不明白要是他的说法成立,与之相反的说法也成立。    最后,潘某把大量的笔墨拿来谈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无非是说“今天的文学”与“大开大阖一日千里”的时代相比,落后了,赶不上了,逃避了。他可能以为文学应该由像他这样的“与时俱进”的人物来干,殊不知文学乃“千秋万岁名”,岂是势利眼们干得动的?在这里,我想引用某大师的话给潘某启启蒙:领先于时代的,他的时代迟早会追上他(大意如此)。大师的话很清楚,意思无非是:别说跟时代亦步亦趋了,就是比时代领先,也没戏。由此可见,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不是很明了吗?    但愿以后潘某们犯蠢的时候,多在脑袋瓜里掂量掂量我的这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        
  ——呵呵~其实那也有危险的~我的意思是杨黎出来也许就不是杨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错!危险很大.不知朝哪个方向发展.可以听收音机\看报\打电话\看电视吗 ?不过,这个和呆在监狱有本质的区别,精神的压力不来自于政治\道德\法律\情感,应该不会造成多大的心理障碍.祝愿他美梦成真.  
       作者:小毛驴的眼睛 回复日期: 18:34:49 
    ——呵呵~其实那也有危险的~我的意思是杨黎出来也许就不是杨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错!危险很大.不知朝哪个方向发展.可以听收音机\看报\打电话\看电视吗 ?不过,这个和呆在监狱有本质的区别,精神的压力不来自于政治\道德\法律\情感,应该不会造成多大的心理障碍.祝愿他美梦成真.     ——不可以听收音机\看报\打电话\看电视~而且24小时被摄象机监视着……奶奶的……           作者:瓦尔策 回复日期: 17:53:51 
    他丫病了怎么办,提前预备药没?    ——估计他们还没有想到,希望想到了
  杨黎这事情其实很简单  [ 回复本贴 ] [ 跟从标题 ] [ 关闭本窗口 ] [ 刷新 ]    --------------------------------------------------------------------------------  杨黎觉得有意思,其他人也觉得有意思,就这么着了。  至于什么意义,什么感悟,还是留给中央电视台去办吧。            本贴由AT于日18:50:44在〖或者诗歌〗发表.    --------------------------------------------------------------------------------     
  杨黎,一年有多少天
作者:邵风华    自从去年“9.30”诗歌朗诵会后去你家楼下喝啤酒,并与乌青一起住在你家,算来已经4个月的时间没有见面了。其间我去京三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又兼公务在身、心绪不宁,再加上你又住得远,所以没有和你联系。现在突然得悉你即将进入一个被称为“极限写作”的行为和文本的互动实验之中,一下子生出不少感慨,想打电话,但一两句话也说不清,就先给你写封信吧。  关于这个活动,我的第一感觉是恐怖。我不知道这个屋子是否能够进来阳光,是否能看到外面哪怕是狭小的一方天空。如果仅仅以灯光照明,而不知道日长日落,不知道日积月累,在一个取消了时间的空间里度此一年时光,那真是天地间的大刑罚了。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我愣了半天,到现在也弄不清你此举的意义何在。当然,这与那个“极限写作”的题目肯定是不沾边的。与其说是写作的极限,毋宁说是精神的历险。张羞说,杨黎,我们别和时间过不去。他说出的是对时间的敬畏。只有时间是最后的胜利者和裁判者。冰冷得仿佛北极的铁轨。但是,北极有铁轨吗?    所以,杨黎,我不得不说出我的担心。但我担心什么呢?一时之间也想不起来。张万新说他私下里在等着你发疯,他的理由是为了看你写出奇迹般的作品。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你有这样的想法,这本身就不正常。其实我知道,在你的脑袋里,不论想出什么都是正常的,但是当你决定自己把自己关进去之后,我还是觉得今天下午的阳光好象在不经意中暗了那么一下。在我看来,写出什么样的作品肯定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那么,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想,一个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吹牛,一起恍若隔世的人,忽然要与所有的人,与这个混乱且娱乐着的世界作360天的隔离,肯定有一个难以与外人道的原因。同时,没有一种原始性的力量也难以将它进行到底。我记起自己年少的时候,为了要打动一个内心里喜欢的女孩,就想为她写一本厚厚的小说。如果不是因为原始的情感,这种原始的力量的确是难以获取。而对目前的你来说,这原始的力量来自何处呢?    而我宁愿相信,这只是你一时的心血来潮,只是一次任性和赌气。但种种迹象表明,你似乎已下定了实践的决心。1月23日。1时23分。我记得你前年编的诗集就是选取了123首诗;再往前,当年你关掉橡皮网站好象不是1月23日,就是12月3日。123。最正常不过的顺序,最简单不过的排列,而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纪念或一种记忆,是一种宿命或一种纠缠,也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    今天是20日了,已经来不及在你隔离前再去见你一面,但我会在此后的每一个夜里想起你,我的,呆在时间之外的兄弟。愿你拥有坚定的内心、坚强的意志,愿你永远都不会疯掉。你当然远比那些幸灾乐祸者,比那些恶意攻击者,比那些阴险猜测者,都要正常得多。你太正常了,所以你永远都是他们的敌人。     一年有多少天?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在你那个16平米的小屋子里,这个数字是有什么意义呢?它只能给我们这些生活在正常环境下的兄弟们以煎熬而已!而我更盼望的,是在这一年中的某一天,突然收到你的短信:“兄弟,你在家吗?我想上你那儿去吃螃蟹!”          
  自闭一年,精神的孤独老杨黎能够享受。肉体的摧残恐怕会对后半生造成影响。  算了吧。杨黎。别犯傻气了。
  呼呼,这题目有点可笑。。。这样做除了为自己获得或者丧失些东西,于别人关系不会很大,也就是饭后茶资一类了。。不知杨某人读过TAHAR BEN JELLOUN没有 :)
  看杨黎“闭关”,观众要戴头套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记者 蒋庆)成都诗人杨黎要把自己关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子里并呆上一年。今天,距离23日凌晨“入关”时间还有两天,杨黎除了处理家里的事情外,就是参加每天不断的“欢送酒宴”,昨天晚上诗人尹丽川、沈浩波等人又把杨黎拉出去喝酒,“壮行”的朋友对杨黎的举动基本不持支持态度,沈浩波甚至直接劝杨黎,“就当是玩吧,抗不住就早点出来和我们喝酒”。      为这次极限写作提供资金的北京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黄岩昨日告诉记者,现在杨黎即将生活一年的房子正在刷漆,22日就能完工。但他不肯透露房子的具体位置,“反正房子修在室内,一点阳光也没有,到时候有要参观的,就在我们中心集合,然后大家戴上头套,蒙住眼睛坐我们的车去看杨黎。”黄岩解释称,这主要是让活动显得更有游戏性,大家虽然可以在网上看到杨黎,但不知道他具体在北京哪里,也算是制造一个悬念。而昨日杨黎告诉记者,就算他能呆一年拿到20万元,但是在里面写的书所赚的版税还是要按比例和黄岩分,“他们还可以拉点广告什么的,反正不会亏”。      “极限写作”的策划和出品人忙活的时候,杨黎的朋友却频频泼冷水,诗人李亚伟就认为杨黎是在“忽悠”大家,“他肯定是吹牛,他这个性格怎么可能做到嘛。他探讨什么人能不能离开信息社会,我个人来看,没有任何意思,我以前当中学老师的时候,还不是经常把自己关起来写写诗”。沈浩波也认为这事属于“不靠谱”,“当然能坚持下来肯定是一个大事,但这个大事有什么意义我还真不知道”。而诗人张万新更是分析称,万一搞得精神失常,恐怕到手的20万元还不够以后的岁月里买药吃。      我们昨日的话题是:你如何看待诗人杨黎关自己一年体验“极限写作”一事?你认为他能坚持一年吗?如果是你,你能坚持吗?读者讨论热烈,现将短信选登如下:      136××××2073 神经病吗?诗人裸诵过了,又要开始自闭了,只差个自宫的了!我被关10天咬咬牙会挺过去的,但15天会崩溃,20天会自杀。      132××××7202 我认为杨黎不能坚持一年,他朋友多,不可能坚持一年,如果是我,绝对能坚持下来。      132××××2075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能坚持,只要是真的,我相信杨黎会坚持的!      ;×××755 有什么坚持不下来的嘛!有沟通欲望的时候还可以写字成章,多好!一年之后还有二十万的进账,更好!叫我来,别说一年,两年都成!      135××××4969 20万?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那我相信:百分之五十的农民工都能坚持下去。至于老杨你,我持怀疑态度,我想你并不缺那钱,也许你就是想炒炒而已!如果是我,百分百能够坚持。      136××××2390 我可以关自己一年,不仅是为了二十万,甚至可以不要钱,因为我也有些东西想写,但我要带必要的材料。      159××××9837 极限写作?老土!闭门造车的东西会好吗?          
  哈哈,灵通噻。。。
  杨黎和朋友见面会暨极限写作新闻发布会  日晚11时,诗人杨黎将会走进一间屋子,完成为期一年的极限写作体验。在他动身之前,我们将在798艺术区“洞房咖啡”举办一场杨黎和朋友们的见面会,为他送行。欢迎大家光临。    主  办:玛斯德比当代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日 20:30   活动地址:洞房咖啡(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4号大山子798内)  联 系 人:于淼 陈娟   联系电话:010 - 53292  Email:     
       作者:李飞骏 回复日期: 00:50:52 
    自闭一年,精神的孤独老杨黎能够享受。肉体的摧残恐怕会对后半生造成影响。    算了吧。杨黎。别犯傻气了。     ——飞骏兄好!杨黎其实非常清楚自己将要面临的处境……也许我们担心是多余的!哈哈:)      作者:夏_末 回复日期: 09:53:09 
    呼呼,这题目有点可笑。。。这样做除了为自己获得或者丧失些东西,于别人关系不会很大,也就是饭后茶资一类了。。不知杨某人读过TAHAR BEN JELLOUN没有 :)    ——杨黎当然看过你说的:)问好!  
       作者:WS花子 回复日期: 15:02:09 
    哈哈,灵通噻。。。    ——奶奶的~以后的消息就发这个帖子撒:)
  送杨黎
作者张后       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约我一同去送杨黎,我委婉地拒绝了,我不想送杨黎这个时刻,因为这个时刻不是好的时刻,这个事情也不是一个好事情,杨黎是被人有预谋的残害着,我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时刻,明着是送,实际上是去看热闹呢?    这起所谓的“极限写作”事件,看似是一个行为艺术,实则呢是一种谋杀,黄岩也好,舒非苏也好,他们在犯罪,在犯谋杀罪,应该有人去报警,去制止和阻挠这样一个和自杀差不多的行为?    老杨确实有些疯了,或半疯了,他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一直在他的脑中出现,韩东曾说天上要是掉下一块石头,要砸着一个天才的话,那一定是砸在杨黎的头上,天才有时和疯子是同日而语的……    去年的930,由于年龄的关系,他没有成为主演,他怂恿舒非苏成功实施了“裸诵”计划,在那次事件里,舒非苏多少受了些曲解和委屈,这次杨黎要还一个舒非苏一个“情”,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情”,他竟要“自闭”一年!    这样的一年,只有疯子才干得出来,否则他几乎就已经白痴了。    但我知道杨黎从来不是白痴,他每每都是英雄主义者,或硬汉的化身,我总觉得这个黄岩和舒非苏肯定用了什么不为别人所知的套子套住了杨黎,也许他们用了日本电演《追捕》中,给高仓健吃的那种药片?致使杨黎不得不行尸走肉地听从他们的安排?杨黎2007年人生道路只有两条,一个是死,一个是生,而选择生就要进行“自闭”,这是黄、舒二人答应放他一马的唯一代价……    杨黎杨黎啊,你面前所选择的道路,比预想的还要恐怖,因为它是慢性的,它是煎熬的,它面前什么事件都可能发生,譬如突然地震了怎么办?突然战争打起来了怎么办?突然你病了怎么办?小感冒吃了几片普通药剂还可过关,突然你人事不醒疯颠了怎么办?有随时叫拨120的预警方案吗?    杨黎啊杨黎,你怎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受制于他人呢?你现在头发都已经白了,你在没有阳光的小屋里自残一年,你出来时你的头发肯定会和芒克一样白!如果你真的能熬住一年,你一定要在2008年的1月22日差一分或一秒就到1月23日出来,这样你就可以牛逼的拒绝领取那个鸡巴20万的奖金,封一些不理解你的人和藐视你的人的还有非议你的人的口!    杨黎,一百年不一定出一个杨黎!       
  哇哈哈,老杨喝这个就比较难喽~~~~
       作者:红色药水 回复日期: 17:53:42 
    哇哈哈,老杨喝这个就比较难喽~~~~    
  ——对!
  我担心出来
语言有障碍
  支持这样的活动,关注中~~
  。。。。
  我也是觉得他出来后会不会失语....  
  杨黎啊杨黎  石彤  杨黎啊杨黎,据说要把自己关起来.一年.写作,直播,好象还有人给一大笔钱.还有朋友们的关注,和专门的助手.我本来已疏于动笔了,因为杨黎是我敬爱的老兄,又不得不写些什么.这也许有做记者的本性在里面吧,真正关心的事,还是要写的.    我梳理了一下,杨黎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关起来写一年,不出门的征兆呢?是05年春节在成都翟永明的白夜酒吧第一次见到时?    我是去找天才的.那时读过他的小说们,比如打炮和毛主席.诗只读过撒哈拉,人们都说,东方有个天才.我在隆冬翻越秦岭,结束我的甘肃之旅,来到成都,在玉林路这个酒吧转了两次,声称要找杨黎.第二次终于见到了,极其隆重,好家伙,一大阵人,差不多该来的都来了.文学圈子里拿出来,都是能抖点毛下来的:李亚伟\何小竹\吉木狼格\乌青\马松\苏非舒\孙轶\还有老板娘翟永明,等等一大阵.他们进来,翟永明告诉杨黎我找他,他就来,和苏非舒我们单独聊了一下,等我把自己桌上的酒喝完,他就拉我过去一起坐.一下就坐在这么多天才中间了.气氛相当要得,都很爽快,使劲喝了.杨黎坐在我旁边,很关照我,还嘱咐,等下出去一起耍嘛.我喝多了,他们去耍,我后半夜回到武侯祠的青年旅馆.    见到了天才,又这么快活,我差不多觉得我搞写作,简直是一件正确的事了.如今杨黎兄这么不快活,要把自己关起来一年,谁又想的到呢?    后来到了北京混,在通县那边再见到杨黎兄的时候,一起在野外散步,秋天,一大阵人,摘路边的葵花籽吃,嫩的,很好.簇拥之中,杨黎依旧是那么快活.晚上一大帮诗人喝酒,马永波刚好也在京,阿翔快活地站在椅子上跳肚皮舞.别人说,让他下来,我说别,让他跳.大家都不拘束,很好,热闹而快活着.杨黎兄席间即兴睡了一会儿,然后说,人家都说马永波是个美男子,果然是.果然是美男子的马永波兄,倒似乎有点陌生,很客气,但是也能接受这个气氛.我觉得写作的人们啸聚在一块儿,报上名头都声名赫赫,确实很有趣.    然而杨黎兄要独自纳闷儿,谁又能干涉呢?既然已经决定了,还是希望他一切都好.而王小菊,这个我多年的姐们儿,很好的小说家,却有些微词,好象说到一些难听的话.看来他们两个的感情出现了变化,我当然不希望杨黎兄是因为这些而关门起来,那就太不爱惜自己了.    我觉得在北京,最开心的事,是又见到杨黎兄.他的作品是那么天才,而人却总是很冲动.930的活动就是一个明证.有一次还在北三环的一个酒馆里碰上了他们,杨黎兄和一班诗人在包间里喝酒,我和朋友坐在外面.看见他生活得这么丰富,总是为他高兴.没有了女人,没有了酒,又如之奈何呢?李亚伟有次在望京那边一个沙龙里碰到了,他说,杨胖子越来越不可思议了.他们是20年的铁哥们儿,可能亚伟觉得他变得爱热闹了.北京这边,有很多搞当代艺术的,画家\音乐人\行为艺术家,等等.杨黎的哥们儿萧元曾经做过一个访问,是台湾谢德庆的,他在纽约,一个笼子里呆了一年.他的结论是,其实,和在外面差不多,把床铺从笼子这头搬到那头,有种搬家的感觉,很新鲜.    既然杨黎兄决定了,那就只好支持.希望感受能够更好一点,不辜负我写这篇文章.      
  杨黎:极限写作(博客) &网址&  .cn/u/
       作者:异度空间 回复日期: 9:55:55 
    我担心出来 语言有障碍       作者:轻轻离人 回复日期: 13:05:27 
    支持这样的活动,关注中~~       作者:冷非 回复日期: 13:32:05 
    。。。。       作者:WS花子 回复日期: 15:20:25 
    我也是觉得他出来后会不会失语....       ——一并谢谢!
极限写作:写作者的穷途末落
作者:叫兽          听说杨黎明天就要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了,一年后他将拿到20万元。作为一种赚钱的方式,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挂上写作的名义则显得有点多余,挂羊头换狗肉而已。    一个人关在一个屋子里,将一切与外界有关的联系都断掉,甚至把时间也从电脑上抹掉,这种极端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无从理解,也不想多想。我想到的是中国的诗人也好、作家也罢除了为自己炒作以外,还会干点什么?好,就算是行为艺术,如果行为艺术是一次疯狂的逃避,一次极端地体验,那么这样的艺术做了又有什么?    纵观中国当代文学,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失望,这个失望源自于作家的冷漠,源自于他们仅仅是为艺术而艺术,直至将艺术沦落为个人的名声、地位、荣誉这个层次上来,而不是创造与这个世界有关的东西,他们在创造与这个世界无关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越与世界无关,越具有创造性,我们常常骂那些贪官污史脱离人民群众,而事实上,我们的整个文化阶层也在脱离人民群众,知识分子卖弄知识,诗人只搞流派,小说家在挖祖坟写作等等一切都与当下无关,并且没有任何的瓜葛,这个阶层已经不是失语的阶层,完全成为一个自己玩自己的阶层,通过集体自慰来比拼快感的指数,这个指数就是他们获取眼球的唯一途径。    
中国文化阶层的集体向上精神是导致当代文学末落的原罪,所谓的向上精神就是他们的眼睛一直向天看,对于身边的和脚下的事情从不关注,但他们的向上不是为了获得真理和思想,仅仅是为了嗜华取众为了完成对于自我的肯定,他们所有的作品都在为了恢复自我而创作,这个创作与文学无关与人无关,更于精神和灵魂无关。向上与崇高一样是伪道德主义者习惯性的伎俩,但现在它们已广泛地植根于中国的写作者身上,并且通过建国以后的一代一代作家们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拿起笔写他们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而杨黎的极限写作将中国写作者的本来面目推向了极致,这无疑是当代文学也罢、知识阶层也罢一次全新的注解,它至少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作家们的嘴脸——除了自己,别无他人!    鲁迅说,中国历史上一向来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我们的作家现在分为两拔,一拔是在体制内安心做奴隶的写作者,一拔是在体制外不食人间烟火的写作者,他们都没有为真正地写作负起应有有责任,那就是作为作家所应该做的事——真得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在中国作家当然不是真得猛士,我们自古以来就少有这样的人,鲁迅除外、老舍除外、阎连科除外,但除了这些以外,我们就没有了。所以我从来不对中国作家抱有任何的希望,对中国文学也不抱有任何的希望,因为他们都是一群极限写作者,只不过杨黎通过行为艺术来向世界宣称,而另一些人照着镜子自己写作而已。    中国向来被误以为是一个缺乏个人主义的国家,我们也常常被西方列国指责为没有人权,而事实上当我们冷静回来头来看,中国却是一个“个人主义”极为昌盛的国家,我们的人个人主义表现在自私、自利的历史源渊上,表现在没有铁肩,更没有道义的基础上,因为这是个传统,伟大如李白也只能在受到权贵的冷落后自慰一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完全是怨妇式的哭叫,而不幸被我们当成了蔑视权贵的经典,因为他在放弃,我们的整个文化阶层也一直在放弃,这个放弃经这千百年的演变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名词——为极限写作。    最后祝杨黎顺利拿到那20万!  
  和一群混蛋去橡皮
作者: 旋覆        在诗歌论坛最兴盛的那几年,优秀的诗人辈出,年轻的诗人们初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常常会说,“我来自诗江湖”,或者,“我来自橡皮”——他们因为风格、志趣各不相同,组成不同的圈子。而在其中,“橡皮”是最最经典的一个,在其旗下,纠集了一群混蛋、一群烂人、一群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从诗歌态度到生活态度,在“正确”的人那里,他们仿佛一群异类。    和一群混蛋去橡皮(节选)/旋覆      杨黎是第三代诗人里开创一代诗风的前辈,1986年,24岁的他与周伦佑一起创办的“非非”,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民刊之一。后来,观念上的分歧,使“非非”变成了两家,杨黎的是“废话非非”,主张诗即废话,剔除仿佛是诗的题中应有之意的意义、修辞等,力图呈现语言自身的透明和神秘。正是“废话非非”一脉,使杨黎、何小竹、吉木郎格这些拥有近似诗观的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不仅诗歌而且生活上的朋友。及至“橡皮文学网”建立,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加入他们,“废话诗歌”在理论上和创作上,杰作大量涌现,声势日益壮大。  “橡皮”后来给人们的印象是:那里是杨黎的废话理论的天下,而活跃在“橡皮”的诗人,都被称作废话诗人。  其实开始时,他们只是觉得这个网站是提供给朋友来玩的一个地方,“找到组织了”,并不是在诗歌共同体的意义上,而是互相认为很舒服的意义上——这才是形成圈子的原因。杨黎说,“橡皮”形成圈子,跟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比如,利益化的东西少,都很率真,就像来一个人,招待性地说“请坐请坐”,这样的话他们很难说出口。  而“橡皮”这两个字,也没什么特别意义,因为杨黎当时在成都,经营一家叫“橡皮”的酒吧,于是就起了这个名字。  “橡皮”之所以给人小圈子的印象,杨黎说,有很多原因。比如,它标榜一种自我意识。外人看起来,“橡皮”的诗长得都差不多——当然在他看来,是有很大差异的,“就像外人,比如知识分子诗人,看‘诗江湖’和‘橡皮会’一样一样”。  2004年,“橡皮”网关闭。这中间发生过很多事,论坛上激烈的吵架数不胜数,著名的“杨韩”之争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甚至吵架,杨黎说,现在想想也都是快乐的事情。在网络上,并不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假如见面,彼此总还不会有很正面的冲突,但网络,会让人很容易被激惹。杨黎说,就算有吵架,但来橡皮的人,99.9%的人都是很可爱的,都有兴趣相通的地方。而年,年轻的诗人更多地在那里越写越好。  有那么几年,“橡皮”的人经常这样说:让我们烂在一起吧。那大概在“橡皮”最鼎盛的年,他们中的几个人,甚至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群居生活。  2001,杨黎在女朋友楠楠的召唤下,到了北京,而竖、张羞和张3,也都前脚后脚到了北京。竖刚来北京的情况,杨黎在《灿烂》里写道:“作为年轻一代最有才华的青年诗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工作,我对他说:竖啊,一定要在北京呆下去。”  回忆这个圈子,他们偶尔讲得神采飞扬,偶尔又会溺入伤感。让张羞讲故事,张羞一开口就说:讲什么呢,都是些伤感的故事。他讲了最近的一个:有一次杨黎喝多了他送杨黎回家,快到家了,杨黎迷迷糊糊地说,停车停车。然后就走了下去,张羞以为他要吐,却发现他晃悠着走到路灯底下,而且是路灯底下最亮的地方,蹲下来了。张羞看了一会,才看出来他在大便。远远看去,一动不动,像只鸟。张羞看着这一幕,觉得很伤感。  可能任何一个文学团体或派别、任何一个圈子,都终将走向独自的创作、单个的人,“橡皮”也不例外,他们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样一个泡在一起、烂在一起的圈子,却因它呈现出的“虚无”、“垮掉”及诗的“透明的神秘”的气质,留下太多或“灿”或“烂”的瞬间。 让人会心,让人追思。  
据新文化报1月22日报道 日,著名先锋诗人杨黎在他的博客上撰文《我要把自己关一年》,文中称他要将自己关在一间屋子中整一年,进行极限写作。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同时也是承办人和赞助人的著名前卫艺术家黄岩正是长春人,近几年才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移至北京 。本次活动的另一个策划人和活动的具体负责人也大名鼎鼎,他就是去年在那场名为“保卫诗歌”的诗歌朗诵会上以“裸体朗诵”而名动全国的诗人苏非舒。   
杨黎从登上诗坛那天起,一直是中国诗歌中的活跃因素,这种活跃在以下两个向度中展开:一是他的诗歌文本离经叛道,备受争议;二是他的人生一直在社会和公众认知的边缘滑动。近几年,杨黎更是以“橡皮”文学活动和“废话写作”、“废话诗歌”在文坛上呼风唤雨,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和讨论。从成都 到北京后,杨黎又以多种方式和媒体亲密接触,其身份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文学人了。   
黄岩曾在长春市一高校任教多年,多年来倾情于前卫艺术,是一个集架上绘画、观念摄影、多媒体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概念雕塑和更多外延模糊的当代前卫艺术的从事者、传播者和策展人。近年黄岩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参加过国内外多种有影响的艺术展,同时也策划了大量有影响的前卫艺术活动,是国内近年涌现出的新锐策展人之一。   
苏非舒既写诗又搞前卫艺术,是“物主义”艺术观念的提出者和从事者。   
这样三个身份不同、经历各有精彩的人联手所搞的这次活动,从一露面就备受关注,也引来大量不同的声音。“自囚秀”,是艺术还是炒作?是哗众取宠还是艺术探索?是行为艺术还是机心重重的胡闹?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三位当事人。     
  对话杨黎   “不炒作我做它做啥子”   23日,杨黎就要开始“与世隔绝”极限写作一年了,但是听声音杨黎的心情不错。在访谈过程中,杨黎不改其乐天、自然的本性,不但有问必答,而且非常“诚实”地袒露了他的心声,没什么遮掩和矫饰,这也许就是杨黎这些年来虽然作品争议很大,但是一直人气不衰的原因吧。   记者:确实想自囚一年,进行极限写作?   杨黎:是的。这个没有假,现在也不能有假了。   记者:最初这个策划是怎么出来的?   杨黎:这个策划其实是闲聊出来的。去年12月,黄岩和西班牙、葡萄牙的一些诗人搞“数码诗歌”的活动,我和黄岩聊起这个想法,大家都觉得不错,认为这不但是一个行为艺术,还有写作,还有网上直播、真人秀、图片、影像、现场视频等等,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行动。当时我没想自己进去,计划是找上世纪60年代生人、还有70年代和80年代的三个作者进去。当时讲的是我负责找人,黄岩负责找房子、完善技术和经济支持等等。我找的三个人,其中80后那个最积极,但是最后退出了。70后那个最先同意,后来也反悔了。60后那个一直犹豫,最后也不来了。其中有一个甚至还这么和我说:“你认为好那你为什么自己不去呢?”最后我只好自己进去了。我给自己的总结是:请君入瓮、自作自受。反正我也需要钱,能写出东西就写,写不出来也无所谓。如果这件事情对写作者们的出版有好处的话,那也不错。   记者:真的是与世隔绝吗?坚持不了怎么办?这种行为是不是炒作?   杨黎:当然是炒作了,不是炒作我做它做啥子?当然也是与世隔绝,不能有电视、网络、手机、书籍什么的,电脑有一台,那是用来写作的,我现在已经不习惯手写了。吃的还有其他日用品都是外面送进来,酒也能喝。   记者:您是著名诗人,但是也很受争议。你能言简意赅地说一下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人吗?   杨黎:诗就是废话,诗人就是废人,因为我看不见诗歌和诗人有什么用处。   记者:你认为这种方式对写作有帮助吗?   杨黎:没有帮助,是坏事。我一直认为写作者在过于极端的状态下写不好,我也不喜欢极端的写作状态,我喜欢安静。   记者:想在里面干什么?有计划吗?   杨黎:一点计划也没有。也许写个长篇,或者写个色情小说自娱自乐?   
    对话黄岩   “它还是艺术,还是很有意义的”   和其他只会做不会阐释的艺术家不一样,黄岩是一个很有理论表述能力的艺术家,他的回答理性、雄辩,当然也不乏漏洞。   记者:为什么策划和主办这次活动?能将此次活动称作艺术吗?杨黎愿意做,是不是就是为了赚钱?   黄岩:这还得从去年我在上海 做展览说起,当时和诗人野夫合作了一个“鸟巢”行为,就是他在一个笼子里极限生存一个月,但效果很好,很多媒体包括中央台都做了相关报道。这是一个引子,当然台湾行为艺术家谢德庆是另一个引子。谢当年做的那些行为包括极限生存、自虐、人体相连共同生活一年等都很有开拓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可能还能比他做得更立体一些。去年12月搞电子诗歌活动时,杨黎和我提起,我觉得想法不错,又将之丰满了一下,最后就决定做了。我觉得这个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他不但是极限生存,还有极限写作、网络直播,另外像图片、影像包括家具、房子等一些视觉上的元素,都是谢当初做行为时不具备的。此外,这个行为还拥有无限的互动可能,它到底能产生些什么出来都是未知数,单这一点就很让人兴奋了。我们当然是要给杨黎钱的,这个毕竟是作品嘛。但是不能将杨这么做看成是为了赚钱,不能简单地将它和赚钱联系起来,它还是艺术,也构成了中国文学本年度的一个事件。如果杨真的写出了出人意料的作品,那就更成功了。   记者:在本次活动中,你主要做什么?   黄岩:我是策划者、主办人和承办人,技术、资金和生活支持都是我,当然作品的版权我也有。   记者:现在行为艺术闹得挺凶,但是界限也很模糊。您是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也是有关活动的策展人,能谈谈怎么界定行为艺术和胡闹的界限吗?   黄岩:我觉得中国的行为艺术一直在被误读和误导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很多时候,行为艺术被误导到大众的窥私欲望中,这就把行为艺术和一般的身体性的胡闹混淆在了一起。行为艺术就是当代公众艺术的一部分,是发生在公共空间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家集体以身体为语言表达其艺术态度的艺术行为。和其它艺术一样,它也有自己的流派和历史,还有美学规范,有它自己的一些套路或者说语言。大多数行为艺术还是发生在特定的场所和空间中的,也就是发生在行为艺术节、艺术展出或者各种艺术活动中的。一般来说,发生在这些场所和时间中的行为就是行为艺术,反之则不好界定。   对话苏非舒   “我每天也要围着那屋子转”   一个敢在公共场所裸体朗诵的人,肯定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吧?一般人都会这么想。事实上苏非舒很低调,甚至有些羞涩,也不善谈。   记者:在这次活动中,你主要做什么?   苏非舒:我主要负责杨黎的生活起居,还有其它一些外联和技术上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不进去,但是每天也要围着那屋子转。   记者:裸诵以后,你的生活有变化吗?是不是已经开始体验到出名的价值了?   苏非舒:其实没有。没太大的变化,因为我那么做也不是意外的事件,是计划好了的,来自于公众的反应也没有超出我的预期,所以觉得生活和心态没有什么变化。   记者:你是诗人,但是又和当代前卫艺术发生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苏非舒:我曾经与一个电影人有过争吵,他认为写作者不需要写作之外的东西,做别的都是浮躁。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艺术家做到什么程度,当代艺术就呈现出什么样子。诗歌和行为艺术等前卫艺术虽然是两个门类,但是也会有关系,就像人体的各器官一样,不会孤立存在。 (新文化报) 记者:董辑  
  辛苦花子:)
  小隐。大隐。
       作者:符力 回复日期: 17:19:18 
    小隐。大隐。    
  ——大隐就是不隐
  他为什么不自杀!
       作者:杜牧羊 回复日期: 12:46:46 
    他为什么不自杀!        ——因为活比死更能够体现他的勇气!
  嗯,很多资料
  问一下,这伙进去了没有?  进去了的话咱也把这个帖子改改颜色换个脸什么的,也帮忙炒一下,嘿嘿~~
  是一种尝试
  横,你这个帖子一定要坚持到底,等他一年后出来,你先整理出一本书,这个很有价值,也会带来回报的,说这个并不庸俗,就看你怎么想.你想想我说的对不对,就算小毛驴的建议吧
  《闭关》    ——戏赠杨黎        你关在屋里    我们关在屋外    你关在屋里是行为艺术    我们关在屋外是行尸走肉    你在屋里刻苦手淫    我们在屋外勤奋泡妞        这世界    除了屋子,就是监狱    除了活人,就是死人    还有不死不活的人        谁比谁傻    少废话    时间到了        放屁    为你送行        日1点23分      
  你看懂了诗人,也就明白了世界
作者:牧野     
上周三苏非舒打来电话说,杨黎将在日晚某个准确的时候走进一个全封闭的空间,不与外界接触,包括上网/打电话等,简单点说:过一年足不出户的写作生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本小说男主和他后妈 的文章

 

随机推荐